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与形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反思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一个既富有挑战性又极具趣味性的单元。
这一单元旨在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一单元教学的详细反思,旨在总结经验,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掌握通过图形直观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掌握通过图形直观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将数与形相结合时,难以灵活转换思维,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
此外,一些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他们对复杂图形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形的基本关系、图形的性质与数学概念的关联、通过图形直观理解数学原理和方法等。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剪纸、拼图等,加深对数与形结合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与数与形相关的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和分析一些与数与形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其应用价值。
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六上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6篇
六上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6篇六上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篇1今日讲授了《8和9》一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思维开阔,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谓活而不乱,本节课主要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空间一:课件演示,使学生深刻熟悉7、8、9三个数之间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7、8、9这三个数的联系,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纳直接拨计数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先出示一个计数器,教师拨珠,学生随教师一起数,当拨完7个后,让学生观看又来了一颗珠子,是几颗?接着又分别演示了又跑来一颗珠子、这颗珠子又走了、它又回来了的过程。
经过这些动态演示,使学生很简单理解了7、8、9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空间二:脱离点子图比拟7、8、9的大小在比拟大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会比拟8以内数的大小了,所以本节课我脱离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从7、8、9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比拟他们的大小,学生依据已有的根底,很简单的进展了正确的比拟,而且除了比拟7和8、8和9以外,孩子们还正确的比拟出了7和9的大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空间三:看着直尺说发觉,培育学生发散思维在出示直尺后我没有将教学只停留在填出7后面的两个数字上,而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着直尺图上的数字说自己的发觉,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
有的学生从数序角度说8的后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学生从比拟大小的角度说7比6大,比8小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和7相邻的数是6和8等等,思维比拟活泼,语言表达清晰。
六上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篇2一学期的工作又完毕了,可以说紧急劳碌而收获多多。
回忆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欢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阅历,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展,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喜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
每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己,仔细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学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的性质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解题思路与过程具体化。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涉及数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帮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我教学的内容是教材第107、108的内容。
一接到这个任务,我就懵了。
因为这个教学内容是新出现的,以前并没有。
我接连看了几次教材,也不知所以然。
后来经过两个晚上翻了大量的资料,才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
因为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显优越,所以在本节课上帮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启蒙,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其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处:一、给学生提供学具,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应用学具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节课我主要是给每一组学生准备小正方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发现与数的联系。
这一块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当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自觉利用手中的直观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具体形象的学具的支撑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摆一摆、议一议,借助直观学具发现并理解规律。
这一块让学生明白,在面对问题或疑惑时,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可么自主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
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在小组内交流,共享思维,互相启发,直至发现规律进而解决问题。
三、不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了错误,能够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已经较为熟练。
但是,对于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以及通过观察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中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讨论交流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素材,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建筑、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其他图形中的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反思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收获,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一、知识点掌握情况
学生们对于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认识到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方法。
通过观察、尝试、推理等活动,学生们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验到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学生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解题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尝试、推理等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提高了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实物演示、讲解、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这些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数与形》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数的认识、形的理解和数与形联系的探索上存在一些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们对于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掌握得比较好,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但在分数的乘除运算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这部分知识需要通过更多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强巩固。
-例如:通过图形的划分来理解数的分解,发现数的规律与图形变换的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与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数的认识: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的乘除运算。
-难点解释:学生容易混淆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对分数的乘除运算规则理解不深。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数与形》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数的认识: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掌握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和运算。
2.形的认识: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性质、特征及计算方法。
3.数与形的联系:通过实例,探索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如数的分解与图形的划分、数的规律与图形的变换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的分解、图形划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与形之间联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今天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表现积极。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第课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策略二:圈数的8倍,n圈就是8n.
策略三:外圈数乘以4减4
七、回顾反思,作总结谈收获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与形”,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不要骄傲自满,要取长补短;数和形结合起来就了不起!..........
我是借助图形发现了数字规律。
生:认为应该拼组成正方形,便于计算小方块的个数。
小结:我们通过呈现“L”或“7”形递增图形的拼组成正方形很快用平方的形式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变式练习,实现知识迁移,多策略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数与形
例1
1=12
1+3=22
1+3+5=3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3+5+7=42
1+3+5+7+9=52
1+3+5+7+9+11=62
教学反思
在例题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根据算式摆图形,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经历了将数转化为形的过程,体验了数与形的联系,探索发现了简便算法,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2.提示:观察连续奇数的首尾数字和数字之和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六、变式练习,促提升
1.利用规律,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与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与形》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数形结合的方法,如数轴、坐标系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数与形》这一章节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首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这为学习本章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一些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轴、坐标系等。
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培养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轴、坐标系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_数与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师:上课!出示课件:数学师:同学们认识吗?生:认识。
师:熟悉吗?生:熟悉。
师:学过几年了?生: 六年师:我们学了六年数学,谁能告诉我什么叫数学?(大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师: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看数学的吗?生:想。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师:请默读。
停顿一会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生举手,师叫人,文字消失。
生:老师上面没有了。
师:没有了,文字从屏幕上消失了,我们就说不出来了,这说明同学们刚才只是用眼睛看了而没有动脑思考,要不那我们再来看一遍?生:好。
师:那这一遍要怎么去看?生:应该多思考。
师:请看。
出示课件,停顿30秒师:谁再来读一遍?生读。
师:说的好不好?生:好。
师:非常棒,短短半分钟的时间,很多同学已经学会了动脑思考。
而学习就应该多动脑筋。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2、师:我们刚刚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简单点就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哪两个字?生:数,形师:你见过数吗?生:见过。
师:见过形吗?生:见过。
老师同时板书“数”,“形”师:先见的数还是先见的形?生:……师:对,我们先见的是形,等上了幼儿园之后又学的数。
那么你认为数与形有关系吗?老师板书“与”字生:(多数同学都会回答有关系)师:数与形有关系,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数与形。
出示课件:数与形。
3、出示课件:一个正方形。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生:正方形。
师:大声说一遍。
生:正方形。
师:几个?生:1个。
师板书1师:现在有几个?生:3个师:屏幕上一共有几个?生:4个?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数出来的。
师:可以算出来吗?生:可以。
师板书1+3=4师:第一次出的个数和第二次出的个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相加就是总数。
板书2个师:现在有几个?生:9个师: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生:算出来的。
师板书:1+3+5=9师:这3个数相加就得到了总数。
师板书3个师:现在有几个?生:16个。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新增的内容。
教材分两个例题进行编排,其中例2是利用图形直观解释抽象的数学问题,是以形助数的内容。
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计算,发现加数的规律与和的规律。
通过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感受“无限接近”的含义,让学生知道最终的结果就是1,从而说明有些问题通过画图解决起来更直观。
教材仅仅通过画图就要让学生认为最终结果就是1,缺乏应有的推理和严谨的逻辑很难使学生信服,怎么从数的“无限接近”到了作图就能说明等于了呢?难道图比数更精确吗?【学情分析】虽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一些感受和认识,特别是对以形助数来分析问题有一定体会,但是本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在哪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课前检测。
下面是我对本班50名学生的前测数据:题1:用图形解释5.8×3+5.8×7=5.8×(3+7)=58 的合理性?前测结果:正确率32%,大部分学生知道计算过程是应用乘法分配律,但无法用图形解释。
分析:1.多数学生认为以形助数是额外的负担。
2.没有相关内容的训练和技能保证。
题2:算一算0.9+0.09+0.009+……=?前测结果:0.9+0.09+……=0.999……(72%)0.9+0.09+0.009+……=1 (10%)不会解答(18%)分析:1.学生缺乏表示无限结果的方式。
2.学生难以理解无限接近就是等于。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在解决1/2+1/4+1/8+……=1的问题情境中,借助图形支撑直观感受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解决数的问题,感受极限思想和错位相减法。
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体会数形结合、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增强以形助数的意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第【1】篇〗《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借助“图形放大缩小”“路程与速度”“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从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图形放大缩小”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
5倍,从而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
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为学习小组提供了图形、问题、表格,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
在他们的合作中,及时地引导他们研究,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最后全班交流。
在归纳出比的意义之后让同桌同学互相说“比”。
通过以上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说课稿 评课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涉及数学广角教材《数与形》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与掌握、形的认识与掌握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数与形的联系,巩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
2.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数与形之间的关联,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第一节课:数的认识与掌握–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数学广角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的实际意义。
–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
2.第二节课:形的认识与掌握–以形状图形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分类。
–进行形状种类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不同形状的性质。
3.第三节课:数与形的关联–通过数学模型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考虑,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数与形的关联理解较困难,下一次教学需要针对这一点加强教学环节,增加更多互动性和引导性的活动。
七、说课稿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认识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八、评课稿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与形的关联理解较困难,下一次教学需要加强相关环节的指导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案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教材第105~109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信息。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1=( )21+3=( )21+3+5=( )2(2)老师:先填空。
1=(1)2 1+3=(2)2 1+3+5=(3)2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中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④:算式左边加数(除第一幅图外)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算式左边的加数是1、3、5……n ,右边括号里的数字用a 表示,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其关系吗?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说课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说课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例和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引入数形结合的概念。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自己身边的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可以设计一些关键词,如“数与形”、“联系”、“思想”等,让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教学反思说课稿评课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教学反思说课稿评课稿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例题和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好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练习与拓展: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形结合的思想。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解决问题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自己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将数与形的关系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6篇
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6篇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篇1新的学期,孩子带着新的盼望回到校园,我们也有新的任务。
时间飞逝,转瞬间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回首这一个月,有收获,也有圆满,下面是我这一月的反思:这个月我们学习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其次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详细情景,熟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学生看懂简洁的平面图,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方向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对这一章学习的还可以,通过练习,学生们能分出方向,只是有些学生,在路线问题上,还有待提高,我是让孩子们先确定位置,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再画路线和方向。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要让学生经受口算除法的探究过程,会口算除数,把握一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能用乘法验算,把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习惯,用所学学问敏捷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孩子们对这一章的学习把握的不是很好,大局部学生能把握,但是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当中间不够商一的状况,还有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关于0的问题,还有学生比拟马虎,不仔细出错。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是很抱负,这学期要努力了,学生的作业要准时批改,争取每次都能面批,不仅要求质量,也要要求仔细程度,要求孩子们书写仔细,把字练好。
上课多提问中下等的学生,看他们把握的程度,让他们也能在学习中取得乐趣。
这一个月进度不是很快,就是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
下一步将连续进展补差工作,分到的”学生,不仅要提高数学成绩。
还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成绩。
我还要多听课,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特长,发觉自己的短处,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上课不能总是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样既能避开单调、避开说教,熬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力量,能加深理解,还能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
数与形教学反思13篇
数与形教学反思13篇数与形教学反思1这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就是以这一思想为主题的数学课。
在设计课程时,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领会编者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从孩子数学学习开始。
数与形的思想一直伴随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说过去数形结合思想是深藏不漏地渗透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那么在本节课,数形结合思想则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了教学的对象与核心。
我认为编者在编排这一内容的时候,他的目的不在于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验进一步总结与自觉应用。
二、环节清晰,螺旋递进。
数和形是客观事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数学表象,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数与形的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数与形的互相转化和互相结合上,围绕着数与形的互相转化与结合,我们将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分解为: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结合三、各环节逐渐展开。
第一环节:以形助数,教学例 1 从 1 开始连续奇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计算,还可以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为了探索新的算法,将数转化为图形,根据加数的拿出相应个数的图形排列成正方形,通过观察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其中的规律,那就是算式的和等于排列成正方形图形的个数,图形的个数等于正方形每边的个数相乘,每边的个数等于加数的个数,这样借助图形,通过等式的传递性,最终得到了算式的和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的简便新算法。
第二个环节:以数解形,教学 P108 做一做第 2 题。
怎样可以算出蓝色正方形和红色正方形的个数,观察和寻找图形排列中数的规律,发现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和解决问题。
三、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验。
在例题 1 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根据算式摆图形,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经历了将数转化为形的过程,体验了数与形的联系,探索发现了简便算法,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本堂课的教学启示: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猜想有限项的规律并加以验证、归纳、总结出通用模式,并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的思考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里有“数”,脑中显“形”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次选取了第一课时进行集体在线研讨。
从选课、初案二案三案到终案,经过两次试教,再最后录课定形。
我们团队从摸着石头过河,经历拨开云雾见日月,到教学思路逐渐明朗,终于做到了心中有数,脑中显形。
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反思,给自己以警醒,给团队以启发,给他人以经验分享。
一、以生为本,大胆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虽然这一点已经是老调重弹,但这次的集体在线备课就像一面照妖镜,让我原型毕露。
不放心,不放手,包办代替,担心出错,害怕走偏。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想。
从第一次试教到第二次尝试定型录课,团队成员反复提议,“教师说得太多啦,让学生去说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团队的帮助下,最终录课时,我努力改变,由“一言堂”变成“你说,他说,大家说”。
孩子们积极性、探究欲、表达欲都被激发出来了。
这一建议也辐射到我的常规课堂上去了,慢慢地班上愿意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自信心也提高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变得灵动起来。
原来不是孩子们大了不愿表达了,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锻炼展示的机会。
二、以教促学,巧设问题引发思考
《数与形》这一内容是数学广角的知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
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在速算遇到困难时,适时提问“最后一题为什么不能算得又对又快了呢?”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为了让图形与算式对应着逐一展示,
“如果用1个正方形表示1,你打算怎么摆正方形表示算式1+3?”这一提问开始让学生用图形表示算式。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这幅图里的小正方形个数呢?”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结合图形与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是激发思考,指明合作学习的方向,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展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引子。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的引导,而良好地提问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培养他们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合作。
三、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促进教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作用越来越明显。
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的教,促进学生高效地学。
本节课在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不约而同地想到如何更地教,特别是像这节“数与形”内容,形的直观怎么体现出来,那肯定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现。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感悟数形思想,如此抽象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有效地结合数形,如何更好地理解数形结合的优势?于是我们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数与形,引用网络资源中的图像声音,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描绘数形结合,利用手机传屏第一时间与同学交流学习。
课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印证了学科与信息技术大融合,给课堂带来的便利,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回顾本次活动历程,我们乘风破浪的小姐姐们,熬过最深的夜,研讨过最有争议的问题。
初衷是想借这贝壳网的集体在线备课大赛,亲身经历线上备课的流程,更好地感受它的优势。
从一开始集体研读教材,以学生的视角学习
知识,到审视素材,以教师的眼光构建教学框架反复打磨,然后经历两次试寻找师生互动中最佳切合点,最后博采众长,让集体智慧在线上发光。
感谢贝壳网让我们这群小姐姐们,在知识的海洋旁,愿乘风破浪,当一群勇敢地赶海者,引领孩子们数海拾“贝”,助推孩子们未来“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