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农业推广: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方法介绍给农

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应用在生产上,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特征:技术指导, 极单纯

的农事推广,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的,工作业务范围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着重推广农业

改良的技术和进行技术的推广。

广义农业推广: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

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特征:教育,除推广农业技术,还包

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现代农业推广:将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帮助其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念,以便有效

利用这些信息技术的一种过程。特征:生产性,教育性,社会性,综合性,周期性。咨询和沟通。后稷教人稼蔷,树艺五谷:主管农业的官员指导农民种植谷物。

农业推广作用:经过农业推广才能把农业科技普及到农民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1.是农业发展机构与目标团体连接的纽带。2.是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3.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4. 是开发农民智力、改变生产者行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5.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

沟通: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目的: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示态度、交流感情、表达愿望等,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农业推广沟通: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情感,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扩散型沟通渠道:最初有一个人将信息传递给若干人,由这些人把信息分别传递给更多的人, 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反馈信息则相反方向回流,最终流向最初发出信息的人。由推广人员先指导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再带动周围农民属于此类型。

农业推广沟通要素:沟通主体: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组织。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由信息,情感等构成。沟通渠道:传送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分:单串型,饶舌型,扩散型,全通道型。沟通媒介: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大众传播媒介,声像宣传媒介,语言传播媒介。

饶舌性渠道:轮式渠道,由一个人把信息传递给若干人,反馈信息则由这些人直接传递给最初的发信人,集体指导属此类型。

推广沟通要领: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与农民关系,采用适当的语言措辞,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善于利用他人力量,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重复。

推广沟通重要性:推广内容(信息)X推广方法(沟通)二推广效果。沟通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任何作用。沟通往往比信息更重要。由于信息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多种多样,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遇到农民的不同态度看法0 提高沟通有效性:须尽量提高沟通信息清晰度;须增加沟通双方信任度;须提高沟通感受性;

及时获得和注意沟通的反馈信息;积极创造良好沟通气氛,努力客服不良沟通习惯;坚持有效聆听;善用非正式沟通。

第四章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需要: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或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欲望。美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需要),其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低层次需求获得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仍存在,影响力居于次要地位。社交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一个人在基本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对新产生的需要层次的追求。建立人与人间的良好关系,希望得到友谊爱情,并被某一团体接纳为成员,有所归属。

动机: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在原因。动机是行为的动因,规定行为方向。产生条件:内在需要,外来刺激或外界诱因。作用:始发作用,导向,强化作用。

操纵: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0

激励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二效价*期望值。

人的行为产生原因:动机是直接原因,由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引起,人的需要是人行为

产生的根本原因。人行为是在某种需要未满足前,由需要萌发动机,再由动机驱使达到某一目标,

实现所追求的需要满足的过程。

行为改变难易度:要改变农民行为,首先要改变农民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农民的行为可改变,因为农民总在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并更新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但是,要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变农民行为,难度大并需一定时间。须考虑各方面因素,从易到难使其在知识、态度、技能、信念等方面都有相应改变,才能使其适当改变行为。

态度改变过程:在知识改变基础上,通过认识改变,特别是情感改变来达到意向改变。过程: 从服从(表面上转变观念态度,内心并未真正改变)转变为认同(不是被迫,是自愿接受新观点、信念),再转变为同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新观点观念,彻底改变态度,并把新观点新思想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内)。服从阶段,农民被动接受新技术;认同阶段,自愿接受新技术;同化阶段,自觉接受新技术。

创新: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创新先驱者:首先采用某项创新的少数农民,他们冒着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走在发展生产前列。有形磨损:某项创新虽未被新的创新所取代,当某项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使用价值。

跳跃式扩散方式:科技成果中心一旦有了新科技成果,则不一定总是按照常规顺序向周围一层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