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独特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闽南的风俗拜天宫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闽南的风俗拜天宫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很高兴能写这篇关于闽南风俗拜天宫的作文。
下面是我的作文,希望您会喜欢。
标题:探秘神奇的拜天宫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学生小明。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趣的闽南风俗——拜天宫。
拜天宫是闽南地区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时的一个传统习俗。
这天,全家老小都会扫墓、烧香拜祖先,然后在黄昏时分,全家人会拿着香烛、柚子和发糕等祭品,去户外高地朝拜天宫。
说到天宫,你们可能会问,那是什么啊?其实天宫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宫殿,它指的是天上的星象。
在古时,农民通过观测星象来确定农时,因此十分尊崇天宫的神灵。
在元宵节当晚,年年都会看到一轮明亮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周围是闪烁的星星,形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天宫"。
拜天宫的仪式过程十分隆重庄严。
祭祀时,家里辛苦一整年的主母会端着整理好的祭品,捧着香烛走在最前面,其他家人紧跟其后。
主母手捧祭品,高声唱诵祝福词,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诸事顺利。
在主母唱诵时,其他家人也要跟着高声附和,场面十分热烈。
祭祀结束后,大家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吃发糕和柚子,分享年节的喜悦。
小时候,我最喜欢这个时候了,因为发糕和柚子可都是我最爱的美食呢!除了祭祀天宫,元宵节那天晚上,街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庙会和游乐活动,叫卖声、锣鼓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大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小孩子们最爱逛庙会了,有很多好玩又好吃的东西呢!我和朋友们最喜欢挑战那些游乐项目,比如捞鱼、夹娃娃,虽然手气差劲,但还是很开心。
渐渐地,我长大了,对庙会和游乐项目的兴趣也逐渐减少了。
但是,拜天宫的习俗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每逢元宵节,看到满月高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全家人一起拜祭的温馨场景。
祈福、祭祀,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敬畏;合家欢聚,是我们对亲情的珍视。
拜天宫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虽然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也渐渐忽略了这些传统习俗,但我却希望这份珍贵的文化底蕴能代代相传、永世长存。
关于福建莆田风俗的作文600字初二
关于福建莆田风俗的作文600字初二
《有趣的莆田风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福建莆田,有好多特别有趣的风俗呢!
比如说,每年的元宵节,那可热闹啦!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兔子灯、猴子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而且还有游灯活动,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举着花灯,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街上走。
我就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过,那场面真是壮观!
莆田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像春节时的贴春联、放鞭炮,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
这些风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我爱莆田的风俗!
《我眼中的莆田风俗》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福建莆田的风俗。
在莆田,每逢过年,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大人们会早早地准备好多好吃的,有甜甜的年糕,香香的炸排骨。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可热闹啦。
吃完年夜饭,我还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心里美滋滋的。
还有啊,莆田的妈祖节也很特别。
听大人说,妈祖是海上的保护神,能保佑出海的人平安归来。
到了妈祖节,会有很多人去妈祖庙祈福。
我也跟着去过,那里人可多了,大家都很虔诚。
莆田的风俗真的很有趣,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我喜欢这些风俗,它们让我觉得家乡特别温暖。
你们要是有机会,也一定要来感受感受哦!。
福建的风俗介绍作文
福建的风俗介绍作文Fujian is a province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known for its rich history and unique customs.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闻名。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n Fujian is the tradition of Minnan cul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istinctive architecture, cuisine, and language. 福建最显著的风俗之一是闽南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建筑,美食和语言而闻名。
The traditional "earth buildings" in Fujian, also known as Hakka Tulou, are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showcasing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Hakka people. 福建的传统“土楼”,也被称为客家土楼,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展示了客家人独特的建筑风格。
In terms of cuisine, Fujian i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dishes, such as fish balls, oyster omelette, and braised sea cucumber. 在美食方面,福建以其海鲜菜肴而闻名,如鱼丸,蚝煎,和焖海参。
Another interesting custom in Fujian is the practice of tea ceremony, which is a traditional way of preparing and serving tea as a form of social interaction. 福建另一个有趣的风俗是茶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用茶作为社交互动形式的制作和享用茶的方式。
福建闽南家乡的风俗作文
福建闽南家乡的风俗作文篇一《闽南的普渡盛事》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个特别热闹又有趣的风俗叫普渡。
说起来这个风俗可真真是全闽南男女老少都很上心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村普渡。
一大早起来,就能听到村子里到处都是忙活的声响。
妇女们会早早去菜市场,那阵仗就跟打仗一样。
各个摊位前人挤人,大家嘴里都喊着自家要准备的食材。
我跟着奶奶去买菜,看见相邻摊位上的两位大妈为了一捆最新鲜干净的菜直接抢起来了,不过脸上倒是没有一丝愠色,嘴里还相互打趣说“你这个阿婆,锅里菜都要堆成小山了还和我抢这捆菜嘞。
”“你懂啥,我家儿子最爱吃这个,今天普渡,可得让他吃爽了。
”家家户户都在厨房忙活起来,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味混着炊烟。
男人们则开始在屋前摆起一张张超大的圆桌,然后用洗得干干净净的大红塑料凳把圆桌四周围得满满当当。
到了下午,各种供品就像小山一样在桌上堆积起来,有鸡鸭鱼肉,各种水果糕饼。
那摆放也是有规矩的,鸡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鱼得是完整的一条,水果也要颜色搭配看着就喜庆。
村头巷尾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像是在对各路神仙和祖先大声宣告今天的盛事呢。
孩子们可就太开心了,在村子里到处跑来跑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供品,其实心里都在盼着普渡快点结束,因为结束了就可以放开肚子吃那些好吃的啦。
而且这一整天,家里来的客人一波接着一波,大家互相寒暄唠家常。
普渡这天,整个村子就像一个超级大派对现场,大家聚在一起,不仅是遵循风俗祭祀神灵和祖先,更是借着这个机会联络感情呢。
篇二《闽南的中秋博饼》在闽南,如果说有个节日习俗能让所有人都疯狂开心起来,那一定非中秋博饼莫属了。
有年中秋节,整个家族的人汇聚在大伯家那宽敞的院子里博饼。
人们还没开始博就已经各种讨论声不停了。
大人们神秘兮兮地分享着自己以前博饼的战绩,小孩子们则围在那满满当当装着奖品的大桌子旁边好奇地张望着。
博饼正式开始,一个大碗还有六个骰子就是主角了。
先从最年长的爷爷开始掷骰。
只见爷爷大手一甩,骰子在碗里欢快地蹦跶着。
福建福州家乡风俗的作文
福建福州家乡风俗的作文篇名:《福州的拗九粥》福州是一个充满独特风俗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种风俗都像一颗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其中拗九粥的风俗就让人印象深刻。
拗九粥这风俗可有趣了。
每年的正月廿九,福州的大街小巷就弥漫着拗九粥的香甜气息。
我记得有一年的拗九节,我起了个大早跟着奶奶做拗九粥。
奶奶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材,糯米、红枣、桂圆、花生、芝麻、荸荠等满满当当堆了一案板。
我看着奶奶先把糯米仔细地淘洗干净,她说这糯米啊可是拗九粥的重头戏,必须得洗得白白净净的,不能残留一点儿杂质。
然后奶奶就开始煮水,那水咕噜咕噜地在锅里翻滚着,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玩耍。
接着把淘好的糯米下进锅里,这时候就要不停地搅拌了,奶奶交给我一个大勺子让我搅拌,可是没一会我的手就酸了,感觉那勺子就像有了魔力要挣脱我的手一样。
等糯米有点软糯了,奶奶依次把红枣、桂圆这些食材放进去。
红枣红红的,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红脸蛋,在锅里翻腾着,那鲜艳的色泽让人心生欢喜。
还有桂圆呢,圆滚滚的像一个个小眼球直勾勾地看着你。
花生米煮的时间久了,吃起来绵绵的,芝麻点缀其间,每一口都有淡淡的芝麻香。
荸荠咬起来嘎吱嘎吱的,给整个粥增添了别样的口感。
熬好的拗九粥香得不得了,我忍不住盛了一碗就想喝。
奶奶在一旁笑着说别急别急,这拗九粥啊可是要先敬给长辈的。
按照风俗,把拗九粥送给家里的老人,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我端着粥送到爷爷面前的时候,爷爷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拗九粥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福州人传达孝道的一种方式。
每一口粥里都包含着福州人对家人的关心和爱,这个风俗就这么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福州这座城市一抹温馨的色彩。
篇名:《福州的游神盛事》福州的游神那可真是超级热闹的民俗活动,每次一有游神,就像过年的气氛又回来了一样。
记得那次我去看游神的时候,那场面简直人山人海。
一大早大家就都到街上来等着了。
游神的队伍最前面是一群敲锣打鼓的叔叔伯伯,那锣鼓敲得震天响。
我凑到前面去看,那些锣鼓上都绑着红绸子,打鼓的伯伯手臂上的肌肉随着敲鼓的节奏一鼓一鼓的,就像有个小老鼠在里面跳动似的。
福建游神家乡的风俗作文
福建游神家乡的风俗作文篇一《福建游神:一场热闹非凡的狂欢在福建,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叫游神。
这可不是什么庄严肃穆到让人不敢喘气的活动,而是充满了热闹和欢乐的大狂欢。
每到游神的时候,那场面就像一锅煮开了的热粥,咕噜咕噜地沸腾着。
小孩子们早早地就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叽叽喳喳地传递着游神即将到来的消息。
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兴奋地等待着游神的队伍。
我们早早地占好了街边的“最佳观看点”,那是一个靠近卖糖人儿小摊的地方。
游神的队伍真可谓是色彩斑斓。
打头的是那些敲锣打鼓的人,他们的锣鼓敲得震天响,用力之猛好像要把锣皮和鼓面都敲破才肯罢休。
那鼓手,光着膀子,肌肉随着每一次的击鼓而跳动,脸上挂着难以言喻的兴奋。
接着就是神像了。
神像是坐在华丽的轿子上被抬着走的,轿子精雕细琢,上面挂满了彩带和鲜花,微风一吹,呼呼啦啦地飘着。
神像在轿子上安详而庄重,好像在视察民间疾苦,但周围的人们可没那么严肃。
抬轿子的大汉们步伐一致,嘴里还时不时哼出几句号子。
在游行队伍中,还有很多穿着奇怪服饰扮演各种角色的人。
有扮成古代神话里小妖怪的小孩,脸上画着夸张的妆容,红色的颜料一直延伸到耳根,他们蹦蹦跳跳地跟在轿子后面。
还有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和穿着传统服饰的大叔大妈们,跳着富有本地特色的舞蹈。
他们随着鼓乐的节奏扭动着身体,那笑容灿烂得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照亮。
在这场盛大的活动里,最开心的要数那些小商贩了。
他们把各种小吃和小玩意儿摆满了街边。
像糖人儿师傅就在现场施展他的绝活儿。
只见他把一块黄糖在手里捏来捏去,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
我和小伙伴们看得眼睛都直了,我一嘴馋,就买了一个来吃,那香甜的味道和游神的欢乐气氛交织在一起,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
在福建,游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风俗活动,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和无尽的欢乐,就像一场摸得着、看得见的美梦。
篇二《游神:福建家乡的欢乐盛宴》福建的游神活动,那可是相当有看头的。
福建省风俗作文
福建省风俗作文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福建省的风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得很呢!先说说这逢年过节的事儿吧。
春节在福建那可是超热闹的。
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忙活着大扫除,这大扫除可不像平常随便打扫一下,那是要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翻个遍,上上下下擦得锃亮,就好像要把旧的一年所有的晦气都清扫出门。
贴春联也是个大讲究。
福建的春联可有自己的特色,那字写得是龙飞凤舞,透着浓浓的墨香。
而且春联的内容都特别吉祥,什么“福满人间喜气盈,春临大地祥光满”之类的。
贴的时候啊,大人小孩齐上阵,小孩在一旁递个浆糊、剪刀啥的,大人则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得端端正正,要是贴歪了一点,那可不行,感觉就像坏了新年的好兆头。
还有那祭祖的习俗。
春节期间,家族里的人都会聚到一起,去祠堂祭祖。
祠堂里摆着一排排的牌位,大家怀着敬畏的心,摆上丰盛的祭品,有鸡鸭鱼肉,还有各种水果。
然后按照辈分,依次上香、磕头。
在这个时候啊,老人们就会给年轻的一辈讲讲家族的历史,那些古老的故事就像传家宝一样,在这样的仪式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再说说端午节吧。
福建的端午节可不止是吃粽子、赛龙舟这么简单。
在一些地方,还有独特的“煎堆补天”习俗。
这煎堆啊,长得圆滚滚的,像个大金球。
为啥要补天呢?传说啊,女娲补天的时候用的就是类似煎堆的东西,所以到了端午这天,人们就做煎堆,寓意着堵住漏洞,祈求风调雨顺。
这煎堆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软糯糯的,咬一口,满是甜蜜。
赛龙舟就更刺激了。
各个村子都派出自己最强壮的小伙子组成龙舟队。
比赛那天,河两岸站满了人,大家呐喊助威。
龙舟就像一条条蛟龙在水面上飞驰,鼓手在船头用力地敲着鼓,“咚咚咚”的声音就像战斗的号角,激励着划手们奋力向前。
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福建的婚俗也很有趣。
当有新人结婚的时候,那可是要经过好多道程序的。
先说这迎亲吧,新郎要带着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地去新娘家。
新娘出门前要哭嫁,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其实也不是真伤心啦,就是一种习俗,表示舍不得娘家。
福建周宁的风俗作文
福建周宁的风俗作文《福建周宁的奇特风俗一提到福建周宁,那可是有不少独特又有趣的风俗呢。
周宁有一种很出名的民俗活动叫“板灯龙”。
这板灯龙可不得了,每到元宵节的时候就会闪亮登场。
我就有幸见识过一回。
那阵仗,真叫一个壮观。
就说那板灯龙的制作吧,那可是村里人的集体智慧结晶。
板子一块一块的,像接力赛的接力棒一样。
每家每户都负责做一块,然后到时候这一块块连起来,就成了长长的龙身。
我看到有一户人家做的那块板子,上面精心雕刻着花朵,那花瓣儿一片一片的特别细致,就跟真的一样,还涂着各种鲜艳的颜色,像个小花坛在板子上盛开了。
这些板子连接好之后呢,那龙头就更加威风了。
大大的龙眼仿佛能看穿一切似得,龙须长长的随风晃动。
到了晚上活动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灯会游行。
大家都把自家的灯点亮,刹那间,板灯龙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巨龙在村子里穿梭。
那些抬着板灯龙的人,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
走在最前面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壮年,大家喊着号子“嘿哟,嘿哟”,脚步特别整齐,这板灯龙就跟着这个节奏缓缓前进。
周围还有一群跟着跑前跑后的小孩子,他们好奇又兴奋的小脸蛋儿在灯光下格外可爱。
我跟着这个队伍走了好一阵子,好奇地看着这前后长长的灯龙,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古代节日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要是哪一户人家门口放着烟花表示欢迎,那板灯龙还会在这家门口停留一会儿,像是在接受这家的敬意。
这时候,屋主人就会特别高兴,感觉像得到了很大的荣耀。
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欢乐、祥瑞的氛围当中。
这就是周宁独特的板灯龙风俗,充满了生机与欢乐。
《周宁人的祭典风俗》在周宁,祭典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活动。
记得有一次去周宁,刚好赶上他们某个村的祭典。
村头摆上了长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祭品。
这些祭品可丰富着呢,有整只的鸡,那鸡的羽毛被梳理得油光水滑的,就像是要去参加选美比赛似的。
鸡的鸡冠子红得像火,特别扎眼。
还有新鲜的水果,苹果被擦得红彤彤的,苹果皮上能映出你的影子来。
旁边的橘子一个个透着喜庆的橙色,堆成了小山。
福建游神风俗作文真挚的愿望
福建游神风俗作文真挚的愿望《福建游神风俗中的真挚愿望》篇一《游神:一场独特的热闹盛事》在福建的许多地方,有着游神这样独特的风俗。
这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场景,那可是相当热闹的大活动。
我就有幸参与过一次,那是在一个小镇上。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整个小镇就跟过年似的已经沸腾开了。
大街小巷里,人们都在忙碌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你瞧那些个抬神像的大汉们,一个个长得壮实得很,就像寺庙里威风凛凛的金刚。
他们光膀子穿个红腰带,那肌肉鼓起来,把腰带都勒得紧紧的,眼睛里头全是兴奋劲儿。
再看那些帮忙布置的大妈们,手里拿着各种彩色的布条饰品,七嘴八舌地指挥着:“这个挂这儿,那个搁那儿。
”那场面,就跟一群将军在指挥打仗似的。
然后呢,游神的队伍就出发了。
前面有敲锣打鼓的开道,那大锣敲起来,“哐哐哐”地在小镇里回荡,好像在向所有的镇民宣告神要出巡了。
跟着的是各种扮相古怪又有趣的人,有舞龙舞狮的。
那龙在人们手里活灵活现的,跟着绣球上下翻腾。
那狮子呢,一会儿蹦跶得高高的,像是在采云朵,一会儿又摇头晃脑的,调皮得很。
中间就是最重要的神像了,被那些壮汉稳稳地抬着。
那神像精致极了,五彩斑斓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就像是从神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一样。
神像周围还有一群小孩扮成的小神仙,扭扭捏捏地走着,那走姿可不是一般的有趣,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鸭子,跌跌撞撞的。
我跟着这个队伍一路走一路看,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活生生的民俗画卷里。
这个游神活动啊,就是福建这片土地特有的欢乐与热闹的汇聚。
篇二《风俗背后的真挚情》在游神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让人心里暖暖的画面。
比如说,有个大爷,年纪都七八十了,拄着个拐杖还颤颤巍巍地往神像前面塞水果。
那水果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大爷嘴里还嘟囔着:“老爷啊,保佑咱全家平安,孙儿考上好大学。
”那个虔诚劲儿啊,就像在跟最亲近的长辈说话一样。
还有一群小年轻,嘻嘻哈哈地跟着队伍跑,但每个到神像前的时候都会双手合十拜一拜。
我拉住一个问为啥,他挠挠头说:“哎,咱从小在这长大,游神就像个传统啦,虽然没说一定要祈求啥,但心里就盼着顺顺利利的,而且这活动这么热闹,感觉里面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莆田独特风俗作文
莆田独特风俗作文在福建有个神奇的地方叫莆田,那可是个有着满满独特风俗的宝地呢。
就说过年吧,那阵仗可大了。
年前,每家每户都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过是那种喜气洋洋的忙。
首先得做红团,这红团啊,可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简直就是过年的“吉祥物”。
红团的皮是用糯米粉做的,那颜色红得就像火一样,看着就特别喜庆。
大人们把皮擀好,然后包上甜甜的馅料,有绿豆馅的,吃起来沙沙的、甜甜的,那味道能把你的魂儿都勾走。
我就特别喜欢在旁边看着大人们做红团,时不时偷点馅料塞嘴里,被发现了就挨几句笑骂。
贴春联也是别有讲究的。
莆田的春联和别的地方有些不同,有一种春联是白头联。
你可别以为这是印刷错误或者什么不吉利的,这可是有大来历的。
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明朝被清兵打败后的一段历史,表达对旧王朝的怀念,所以头一年贴的春联上头有一小截白色。
不过现在,这白头联更多的是一种传承下来的独特风俗啦。
还有啊,元宵节在莆田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莆田的元宵不是只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而是从正月初六就开始,各个村轮着来闹元宵,那简直是一场超长的狂欢派对。
最刺激的要数跳傩火了。
大晚上的,一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从熊熊燃烧的火炭堆上跳过去。
那场面,火光冲天的,旁边的人看得是又紧张又兴奋。
我每次看的时候都在想,这些人难道是有什么“超能力”吗?怎么敢这么生猛地往火里跳呢。
不过他们跳完还都笑嘻嘻的,感觉特别骄傲,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灾呢。
还有妈祖诞辰的祭祀活动。
妈祖在莆田人心中那可是超级大的神。
妈祖诞辰的时候,海边的妈祖庙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无数人。
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饰,抬着妈祖的神像巡游。
巡游的队伍可长了,有舞龙舞狮的在前面开路,敲锣打鼓的声音能传出去好几里地。
一路上大家都虔诚地拜着,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妈祖保佑平安。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大人去参加,人挤人的,我差点被挤成肉饼,但那种热闹又庄重的氛围真的很让人难忘。
莆田的这些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岁月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它们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莆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
福建霞浦家乡风俗作文
福建霞浦家乡风俗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霞浦,那里有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也有许多很有意思的风俗。
每到七月,家乡的海上热闹非凡。
渔民们会举行庆典“祭海节”,向上天祈求海神保佑他们一年平安,捕鱼丰收。
那天,每个人都穿着艳丽的衣服,脸上带着兴奋喜悦。
海边会搭好一个巨型的舞台,上面有精彩的表演,也有美味的海鲜供大家享用。
我尤其喜欢家乡的“海蛎煎”。
它是用新鲜的海蛎、面粉和鸡蛋做成的,香脆可口,我和小伙伴们最爱一边疯闹一边吃。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海边游泳赶海拾贝。
夕阳西下,海面上浮现出金色的光芒,我和爸爸拎着网兜,在海滩上寻找贝壳。
我们找到了一些可爱的贝壳,还有肉肥的大螃蟹。
霞浦,我的家乡,蕴满了欢乐和美好。
我爱这里的一切,喜欢这里风俗,也喜欢这里的人。
福建游神文化作文,福建游神文化作文
福建游神文化作文,福建游神文化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福建游神文化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福建省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化传统——"游神"。
什么是"游神"呢?听起来好像很神奇的样子!其实"游神"顾名思义就是请神出巡游行的意思。
在福建很多乡村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游神"的盛会,把当地受人敬仰的神像从宫庙中抬出来游行,以这种方式来巡视乡里乡亲,保佑村民平安顺利。
我家就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每年农历三月是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村里的"游神"节日。
村里会在临时搭建出长长的棚架道路,道路两旁挂满了彩旗、灯笼和鲜艳的帷幕,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村民们穿上盛装,老老少少涌到街上,或在路边观看、或在家中等候神像的到来。
当神像终于出巡时,所有人就高声欢呼雀跃起来。
由数百名壮汉依次轮替肩挑着沉甸甸的神像缓缓前行,其间爆竹声不断,吹打乐队伴奏响亮雄壮的锣鼓乐曲。
沿街的村民们敬香膜拜,有的还焚香烧纸钱来祈求神灵庇佑。
更热闹的是,不时还有村民义务献艺,表演一段踢踏舞或唱一段小曲,为游神增添几分喜庆热闹的氛围。
游神的路线会环绕整个村落,历时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每到一处就稍作停留祭祀。
这期间村民们纷纷把家中祭品端到路边的小祭台上,以示虔诚。
快到我家门口时,我提前铺好了鲜红的地毯,等候神像的光临。
祭祀时,香烟缭绕,爆竹不绝于耳。
我们全家人在神像前双手合十,恭敬行礼祈祷。
我小小年纪,听着父母的唱和声,看着翩翩起舞的文武生,也被这富有仪式感的庄严气氛所感染,跟着虔诚祈祷,祝愿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完了祭拜,热闹的游神队伍又继续前行了。
夜深,我躺在床上听着隐约传来的锣鼓声,回味着白天的盛况,期待明年还能再看一次这场壮观的村庄盛会,领略这种独特的乡土文化。
我最喜欢游神了,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每年游神期间,村子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
福建习俗的作文
福建习俗的作文
我们福建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区,也是个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的地区。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福建的一些习俗。
在福州有句谚语“廿四过了十八不算老”,意思是说在福州,只要农历廿四过了,就算人已经老了。
在闽北地区有句俗语“廿八过了二十三,人老心不老”,意思是说在闽北地区,农历廿八
过了之后,人就会变得年轻起来。
在福建一些地方的过年期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那就是吃“年糕”。
“年糕”是闽东北地区和闽南一带的一种食品,每年过了腊月二十就开始做年糕了。
年糕蒸好之后切成小块放在锅里慢慢煎烤。
等煎烤熟了之后,上面会有一层黄色的锅巴。
吃起来又香又甜。
闽东地区则有一种过年期间吃“煎堆”的习俗。
这种煎堆和福建福州地区的“煎堆”是不一样的,闽东地区的“煎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吃起来脆脆的,味道还不错。
闽北地区在过年期间会有一个叫做“打糍粑”的习俗。
—— 1 —1 —。
福建省风俗作文
福建省风俗作文福建啊,那可是个充满独特风俗魅力的地方。
先说这过年的风俗吧。
一到腊月,家家就开始忙乎起来了。
做年糕那可是必备项目,这年糕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做做的。
奶奶总是说,年糕年糕,年年高,那是对新的一年满满的期待呢。
做年糕的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揉面的揉面,添柴的添柴。
那锅里蒸着年糕,满屋子都是米香味,我在旁边馋得直咽口水,就盼着早点出锅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还有啊,福建的元宵节那也是热闹非凡。
游花灯是最让人兴奋的。
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小兔子灯的耳朵一蹦一跳的,仿佛真的要跳到月亮上去;还有的是做成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像哪吒脚踩风火轮,那叫一个威风。
小孩子们提着花灯在大街小巷穿梭,就像一群群发光的小精灵。
大人们也没闲着,在一旁猜灯谜。
那些灯谜可有意思了,有的是猜字,有的是猜生活用品,大家绞尽脑汁,猜对了还有小奖品呢,比如一包小糖果或者一个小香囊。
福建的婚俗也是特别有趣。
迎亲的时候,新郎可得经历重重考验。
新娘的姐妹们会想出各种招数来为难新郎,比如说让新郎唱歌表白,那新郎扯着嗓子唱着肉麻的情歌,周围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还有啊,要找新娘的鞋子,新郎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像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转,那模样滑稽极了。
等好不容易找到了鞋子,把新娘迎进家门,还有敬茶的环节呢。
新郎新娘要给长辈们敬茶,长辈们会给红包,一边给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什么早生贵子啊,百年好合之类的。
再说说福建的葬礼风俗吧,虽然听起来有点沉重,但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一些地方,葬礼上会有专门的乐队演奏哀乐。
亲人们披麻戴孝,送别逝者。
而且在葬礼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一些祭祀的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重。
在福建的沿海地区,还有独特的妈祖文化风俗。
妈祖可是渔民们心中的保护神呢。
每年都会有妈祖的祭祀活动,那场面相当壮观。
人们抬着妈祖像游行,一路上鞭炮齐鸣,人们焚香祈祷,希望妈祖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
渔民们出海前,也都会到妈祖庙拜拜,那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福建莆田乡情作文
福建莆田乡情作文在福建,有个特别的地方叫莆田,那可是俺的老家,一个充满浓浓乡情的所在。
一提到莆田,首先就得说说莆田的美食。
莆田的卤面那可是一绝啊!面条筋道得很,每一根都像是在嘴里跳舞。
卤汁才是灵魂,浓郁得不像话,里面满满的都是海鲜、肉和各种配菜的香味。
就那一口卤面,感觉像是把整个大海和陆地的鲜美都给装进去了。
还有兴化米粉,细得像丝线一样。
炒米粉的时候,那锅铲在锅里快速翻动,米粉就像是在热锅上玩杂技。
炒好的米粉,香喷喷的,吃起来又爽滑又有嚼劲,要是再配上点本地的蚮饼,啧啧,那简直是神仙的吃法。
蚮饼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嘎吱”响,里面的蚮肉却是鲜嫩得很呢。
莆田的人也特别有意思。
莆田话听起来就像是一种神秘的密码,外地人听了那是一头雾水,可咱莆田人讲起来那是朗朗上口。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一个外地朋友回莆田,他就像进了一个语言迷宫。
在菜市场里,那些阿婆阿公们大声地用莆田话讨价还价,我那朋友只能在旁边干瞪眼,一脸懵圈的样子,可把我给笑坏了。
咱莆田人还特别热情,家里要是来客人了,那肯定是把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
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主人还不停地往客人碗里夹菜,就怕客人吃不饱似的。
莆田的景儿也值得说道说道。
木兰陂就像是一位安静的老者,静静地横跨在水上,见证着莆田的岁月变迁。
那水在陂下流淌,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就像给木兰陂穿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
还有湄洲岛,那可是妈祖的故乡。
岛上的妈祖庙宏伟壮观,香火旺盛得很。
各地的人都慕名而来,求妈祖保佑。
岛上的沙滩也是美得不像话,沙子细腻得像面粉一样,光脚踩上去,软软的,痒痒的,那大海的波涛一波一波地涌过来,就像在给脚丫子做按摩呢。
俺在外面的时候,就特别想念莆田的这些东西。
想念那一口卤面的味道,想念那亲切又难懂的莆田话,想念木兰陂的宁静和湄洲岛的美丽。
莆田啊,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不管俺走多远,心里头总是牵挂着它,这乡情就像一根扯不断的线,把俺和莆田紧紧地连在一起。
福建风俗的作文
福建风俗的作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会有一方风俗。
我的家乡是福建的莆田,这里的风俗是比较多的。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比较重要的几种风俗吧!
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过春节时要吃“福圆羹”。
这种
食物是用糯米和红小豆做成的,中间放上几块肉、蛋或虾、香菇等馅料,然后用糯米粉和成粉团,把它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就可以下锅煮了。
煮好后捞起,趁热将圆球蘸上一层砂糖,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油中炸至金黄即可。
这种食物十分美味,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在春节期间经常吃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打年仔”。
所谓“打年仔”就是指过
春节时吃食中最重要的一种——年糕。
莆田人过春节时要吃年糕,但不是每一年都吃。
据老一辈人说,只有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时才能吃到年糕。
而且只有在那一天才能买到年糕。
—— 1 —1 —。
福建福州游神风俗作文600字
福建福州游神风俗作文600字在福建福州,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风俗——游神。
这是一种源自民间信仰的仪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尊重。
游神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这时,福州的街头巷尾都会热闹非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游神队伍由一群身着鲜艳服饰的村民组成,他们抬着神像,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走过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游神仪式开始前,村民们会精心准备各种供品,如水果、糕点、鲜花等,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求。
当游神队伍经过时,村民们会纷纷上前焚香祈福,希望神灵能够保佑他们一家平安健康,事业顺利。
游神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栩栩如生的神像。
这些神像有的是庄严肃穆的佛像,有的是面目慈祥的道教神祇,还有的是当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每个神像都雕刻得精细入微,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游神的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各种民间文艺节目,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以此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福州人民的才艺和智慧,也传承了福州地区的民间文化。
游神风俗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的体现,更是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同时,游神风俗也促进了社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加强了村民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风俗逐渐被淡化或遗忘。
但是,在福建福州这片土地上,游神风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它不仅是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总之,福建福州的游神风俗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民间信仰仪式。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福建省民俗文化的作文
福建省民俗文化的作文
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美丽省份,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福建民间艺术独树一帜,造型别致、技艺精湛。
比如传统木雕艺术,如永春木雕、龙岩木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泉州蜡染、晋江刺绣等手工艺品,图案精美、做工精细。
此外,福建傩戏、木偶戏、布袋戏等民间戏曲,演绎着乡情乡俗,充满了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
福建民间信仰源远流长,各种祭祀活动承载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文化期许。
例如妈祖信俗、土地公信仰等,渗透着人们对于安危平安的祈祷。
此外,福建还流传着丰富的节庆民俗,如元宵节舞龙舞狮、中元节祭祖等,彰显着人与自然的融合,个体与群体的依恋。
福建民间饮食习俗也是独具特色的。
除了著名的沙县小吃、汕头小吃等,福州、泉州、厦门等地都有本地特色小吃,如炸糊都、鲍鱼丸等,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可谓是福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了解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瑰宝,才能让福建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的独特风俗作文福建的独特风俗作文1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晋江风俗,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烹蒸一锅番薯芋头,供全家人食用。
据民间传说,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讨世间事物时,土地公主张天下人人丰衣足食。
土地婆却说:如果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将来女要出嫁,谁来替她抬轿子?土地婆主张天下富的富上天,穷的穷寸铁。
土地公认为这样做太过份,民以食为天,就赐给穷人番薯芋头抵半年粮。
人们感谢土地公的恩德,逢年过节都要用番薯芋头祭祀他。
俗语道:“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风徐来,人们在月光下品敬吃月饼,演奏南曲,寄托着对旅居异地亲人的思念。
关于吃“月饼”,民间有种种传说,有一说是唐明皇游月宫时,带着象征着圆月的甜饼到仙境中去。
还有一说是元末朱元璋借用月饼传递起义的讯息。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
建宁中秋夜俗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
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
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
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
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
“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
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
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
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
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福建的独特风俗作文2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福建的独特风俗作文3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
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
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
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
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
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
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
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
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
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
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
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
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
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福建的独特风俗作文4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
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
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