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合集下载

漳州民俗文化

漳州民俗文化

东山歌册
东山歌册又称“闽南语歌仔册”“闽南语歌册”“歌仔簿”,是自明 朝从广东潮州传入,用潮州闽南语方言编写的,原名“潮州歌册”。其曲 调在民间歌手的演唱中不断擅变,渐渐地被同化成别具海岛风味的“东山 歌册”且代代相传,沿袭下来。
东山歌册的说唱者多为妇女,是旧时代东山妇女的生活教科书和学习 文化知识的课本。内容以诗叙事,故有人称歌册是“长篇方言叙事诗”, 如《杨令婆》《薛丁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
2009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Ⅷ-62。
早在明清时期,生活在闽台等地农村乡间的民众就利用仙草茎加水熬 煮,加米汤制成仙草(闽台俗称:田草)或用茎叶熬成仙草茶,作为盛夏 解暑的清凉饮料。
康熙末年,第十五世詹时谨携夫人梁氏开垦台湾彰化永靖,将从家
2009年5月31日,“漳州哪吒鼓乐”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Ⅱ-8。
漳州哪吒鼓乐是源自民间信仰的一种吟唱表演仪式,明代从道教圣地 山西闾山传入漳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谢谢观看
2005年10月31日,“傩舞(浦南古傩)”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傩舞 (浦南古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7。
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片仔癀牌片仔癀是蜚声中外的名贵中成药,是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中成药锭剂,其处方、工艺均属国家绝密级秘密,是国 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它原是明朝太医的秘方,后太医出家,来到较为安 定的闽南漳州璞山寺当和尚,他根据宫廷秘方研制出的一种特效退黄、消 肿的良药,为一方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赖。因其外形成条索 状,使用时,切一薄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故称“片仔癀”。

闽山闽水物华新主要内容

闽山闽水物华新主要内容

闽山闽水物华新主要内容闽山闽水物华新是指福建省的山水文化,其中包括福建省内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沿海区域和内陆山区的风景资源平衡便利了观光旅游市场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闽山闽水的主要内容。

一、福建的山水风光福建省内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包括华丽的海岸线、壮观的山峦、著名的火山岛屿以及蜿蜒的河流等。

福建的自然风光以其独特的山水特色而闻名于世。

其中,武夷山是福建省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它被誉为“福建第一山”,也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中国的国家公园。

福建省内还有雁荡山、泰宁风景区、黄山风景区等众多著名的风景区。

二、福建的历史文化福建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古代文明在这里盛开。

福建的建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楼、古村落和古建筑,在当代艺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福建的山水画、印章文化、乐器艺术等也同样具有代表性。

福建省内的众多文化古迹是旅游者的必去之地,如南方少林寺、鼓浪屿、武夷文化、泉州建筑群等。

三、福建的民俗风情福建省的民俗风情至今仍然保有清明上河图般的生动风貌。

土家园、海漂村、客家民居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福建省内的关帝庙、太姥山等也是当地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

此外,福建省内的猫文化也是一大奇妙之处,福建猫为当地的宠物,许多人善待它们,甚至视之为家庭成员。

总之,福建省内的山水文化是非常值得一探的,同时也是具优势的旅游资源之一。

多方面的文化元素为福建的旅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闽山闽水更加多元化,通常包括福建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等。

如果你想了解福建的闽山闽水,不妨来一次亲身体验,这里将为你呈现出不同的福建。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引言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福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工作,旨在传承和弘扬福州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认定标准、保护措施以及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背景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和传承福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

3. 认定标准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能够在后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 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能够代表福州的文化形象; - 社会认可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4. 保护措施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研究和保护:对于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包括收集、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和文物; - 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培训传统技艺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和推广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社会对其的认知和关注。

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列举其中几个典型项目:5.1 福州木偶戏福州木偶戏是福州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福州木偶戏以木偶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木偶的操纵和声音的表演,讲述故事情节,传递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

5.2 福州腔福州腔是福州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而闻名。

福州腔主要包括评弹、评书、说唱等形式,通过演唱、说话等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5.3 福州剪纸福州剪纸是福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巧的剪纸技艺而闻名。

龙岩的文化习俗

龙岩的文化习俗

龙岩的文化习俗
龙岩的文化习俗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例子:
1.连城庙前红龙缠柱:这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
史。

红龙由龙头、龙尾、6节龙身和5个龙珠组成,全长10余米。

在正月初一傍晚,红龙表演在节奏明快的“苏州锣鼓”声中开始,随后开始挨家挨户拜年祈福,村民们烧香鸣炮迎接红龙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田园丰稔。

2.元宵节活动:元宵节里,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等节庆活动闻
名遐迩,还有百壶宴、迎公太、游大粽等民俗活动,闹春田、犁春牛等生产习俗,共同绘就了丰富多彩的客家岁时民俗画卷。

3.龙岩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三月初五,龙岩市区会举办盛
大的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民众前来参观和购物。

街上有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和游乐设施,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和民俗活动。

4.端午习俗:龙岩人通常会将葱、香菇、肉一起炒,作为粽子的馅。

还会将药用植物捆成药把,煎出浓浓的“药把水”,供全家人洗澡。

有的还将鸡蛋、鸭蛋与药把同煎,然后将剥壳吃。

此外,龙岩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艺术和风俗,例如源于明代的木偶戏、源于清代的闽西汉剧和采茶戏等戏剧形式,客家山歌和客家十番等传统音乐,以及打船灯、舞龙灯、踩马灯等传统舞蹈和竹板歌等客家曲艺。

这些传统艺术和风俗都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成为
龙岩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闽北地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

邵武市作为闽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邵武,民俗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包括节日庆典、宗教信仰、民间娱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1. 节日庆典邵武的民俗风情主要体现在各种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中。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邵武的春节庆典活动是当地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邵武的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到处是热闹非凡的气氛。

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红灯笼、贴年画等各种活动,以求得节日里的热闹和喜庆。

除了春节,邵武地区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端午节时会有龙舟竞渡的比赛活动,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文化活动。

2. 宗教信仰邵武地区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宗教信仰文化。

当地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道观,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体现了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鼓山寺、南海禅寺等寺庙都是邵武地区的重要宗教场所,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前来参观朝拜。

在宗教信仰活动方面,邵武地区也有着独特的传统活动。

比如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信众们会到寺庙里祈福求愿,燃放孔明灯,这是一种祈祷祥和的传统风俗。

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至十八日的关帝诞辰日,邵武会举行盛大的关帝庙庙会,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观光朝拜。

3. 民间娱乐邵武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中。

在邵武,有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树花、踩高跷、唱大戏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项目。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邵武地区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每逢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都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喜庆祥和的气氛中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气息。

打树花是一种传统杂技表演,表演者在高高的竹竿上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邵武地区还有着许多别具一格的节庆表演,如新春大戏、庙会文艺晚会等,这些活动都是民众喜欢的娱乐项目,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邵武市位于福建省闽北地区,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民俗风情的城市。

邵武市拥有多元化的民俗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婚俗文化、节日文化和民俗食俗文化等方面,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和推崇。

一、宗教文化邵武市拥有悠久的宗教文化,主要表现在道教和佛教两个方面。

邵武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道家思想在这里已经深深扎根,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邵武市有诸多的道院和道观,其中最著名的是潮仙宫和深泽道院。

潮仙宫是福建省规模较大的道观之一,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宫内主要供奉道家神仙。

深泽道院则建于南宋元熙年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唯一一间元代道院。

此外,邵武市还有许多道教民间活动,如挑灯、罗汉宴、斩马宴等,饶有趣味。

佛教文化亦深受邵武市民众喜爱,邵武市有众多的佛教庙宇,如福建第一大寺院——五凤山寺。

五凤山寺位于潮仙宫旁,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邵武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五凤山寺内供奉的大钟、和许多古老的佛师头像等文物,均为邵武市的重要文化资产。

二、婚俗文化邵武市的婚俗文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

邵武市的婚礼要在农历的嵊兴腊月二十三日举行,这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时间。

婚礼从择日、看相、提前订好宴席等一系列步骤开始,直至最后入洞房,礼毕方才完全结束。

邵武市的三书六礼很古老,其内核大多源于周代的《周礼》。

三书六礼是指向女家提亲送聘过程中的诸多礼仪和形式,包括问名、问期、问吉日、纳采、定亲、纳彩、请期、请字、请圆、请吉日、安床和鞭炮等一系列流程。

三、节日文化邵武市有多样丰富的节日文化,包括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有闽北地区独有的逛河节、吹秧歌等民俗节庆活动。

闽北地区独有的逛河节是闽北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逛河节过程中,人们要将花板拴在龙船上,然后踏板引艇,在河中来回划动船桨。

乐队演奏各种乐器,如鼓、钹、笛、箜篌等。

此外,各种吃、唱、跳、打、猜、摸等游戏和相声、杂技等文艺表演也都一并展开。

福建的少数民族

福建的少数民族

福建的少数民族:多彩的文化与历史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省份。

除了汉族,福建还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福建的少数民族概况福建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闽西、闽北和闽东地区,其中以畲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壮族等为代表。

这些少数民族在福建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二、畲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畲族是福建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南地区。

畲族人民能歌善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独特的婚嫁习俗以及神秘的图腾文化。

畲族的歌舞、工艺和建筑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苗族与土家族:深山中的瑰宝福建的苗族和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闽西和闽北地区。

这两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厚,苗族的银饰工艺和土家族的剪纸艺术都享有盛名。

此外,苗族的传统节日“苗年节”和土家族的“赶秋节”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四、彝族与壮族:多彩的民族风情福建的彝族和壮族主要分布在闽南和闽西地区。

彝族的火把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歌节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彝族的刺绣和壮族的山歌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历史与传承福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些文化传统在福建的各个角落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福建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扶持民族文化产业、推广民族语言文字等。

这些举措为福建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福建的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与汉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福建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如今,在福建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与互助,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七、展望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福建的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鼓励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福建民俗风情文化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前言: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

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

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

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

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

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

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

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福建的风土人情2.1福州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

中国传统文化福建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福建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福建读本在中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中,福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福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本读本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福建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艺术、建筑、宗教、饮食等。

第一章闽南文化福建的主要方言是闽南话,因此福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多元化的,包括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等等,反映了福建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读者将了解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当地人民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传统文学福建文学作为中国优秀的地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福建传统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闽南方言文学和闽北客家文学最为著名。

读者将领略到福建文学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中国文学的珍贵贡献。

第三章传统戏曲福建的传统戏曲包括福建歌仔戏、福建布袋戏等,这些戏曲形式凝聚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读者将了解到这些戏曲的历史渊源、剧情特点以及表演技艺,进而欣赏到福建传统戏曲的美妙之处。

第四章传统建筑福建传统建筑以土楼和围屋最为著名,它们不仅是福建人民的住所,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读者将深入了解到福建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以及文化意义,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第五章民俗风情福建的民俗风情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包括传统节日、庙会、婚丧嫁娶等,这些传统民俗反映了福建人民的信仰、情感和生活方式。

读者将深入了解到福建的传统民俗风情,以及对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宗教信仰福建的宗教信仰多元,包括儒教、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等等。

这些宗教信仰为福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读者将了解到福建的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的信仰历程、宗教文化遗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传统艺术福建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刺绣、木雕、陶瓷等等。

这些传统艺术作品集中展现了福建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读者将深入了解到福建传统艺术的特色、工艺技术以及文化内涵,进而领略到福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2.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2.4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2.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1.2福建气候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闽北邵武位于福建省中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俗风情的地方。

这里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这里,人们遵循着古老的传统习俗,生活中处处可见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风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邵武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体现。

在传统节日中,人们会隆重地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春节期间,邵武的迎神赛会是一大盛事,四乡八里的人们都会前来观看,场面热闹非凡。

农历三月三的清明节是邵武人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会纷纷上山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同时也会举行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打树花、荡秋千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

在邵武的民俗风情中,婚俗也是一大特色。

邵武的婚礼一向都是非常隆重的,全程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在新人迎亲的路上,会有很多的闹剧,如拦路难、敲锣打鼓等,增添了婚礼的热闹气氛。

而在婚礼现场,还会有各种舞龙、舞狮等表演,为新人送上祝福。

邵武的婚礼上也有许多特色的风俗活动,如闹洞房、劈柴、抬花轿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体现出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在邵武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民俗风情。

邵武的老街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手艺,如编竹器、做蜡染、打面食等,这些古老的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代代相传,成为了邵武的一大特色。

邵武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唱山歌、打太平鼓、踩社火等,这些活动在家家户户都有着一定的传承,让人们感受到了古老传统的魅力。

除了传统节日、婚俗和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外,邵武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艺术形式。

邵武的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打击乐、笛子等传统乐器是当地人民喜欢的音乐形式,经常在庆典和聚会上演奏。

邵武的民间舞蹈也是独具特色,舞蹈形式多样,有拉花灯、跳中国舞等,歌舞结合,富有地方特色。

邵武的民间戏曲也是一大特色,如大戏、秧歌戏等,成为当地人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的民间文化与民俗风情

厦门的民间文化与民俗风情

厦门的民间文化与民俗风情厦门,这座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城市,素以温润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著称。

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现代城市的繁华与进步,还能够领略到传统的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每一处都充满着异彩纷呈的魅力。

第一部分:厦门的传统建筑走在厦门的老城区,就能够看到许多传统的建筑,比如永定路上的与厦、单布街、吕厝等,这些老街区保存着厦门人的古老传统和民间文化。

与厦是厦门地区的特色建筑,它们建筑豪放、宏伟、富丽壮观。

这些建筑由于采用厦门当地的暗花、飞檐和青砖灰瓦等材料,使得其更加别致、华美、古朴,在现代化的厦门也成为极受欢迎和瞩目的景点。

第二部分:厦门的传统手艺厦门的民间手艺源远流长,其中以羊肉汤、八宝楼、土笋冻三大代表最具有代表性。

羊肉汤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名吃,它以新鲜羊肉为基础,加入花椒、姜、蒜等调料进行熬煮而成,成为了许多游客的嗜饮之选。

八宝楼又称“莆田八宝”,是厦门传统糕点中最为有名的一道,由多种豆类、糖等材料制成,口感软糯,清甜可口。

土笋冻是厦门的传统冰品,由新鲜竹笋制成,口感清冽、爽口,非常适合炎炎夏日的消暑。

第三部分:厦门的民俗活动厦门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其中以庙会、花灯节、中元节等最为具有代表性。

庙会是厦门每年的重头戏,主要有南澳大庙会、大观楼庙会、西江庙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与。

花灯节则是厦门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各种五彩缤纷、造型逼真的花灯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气息。

中元节是厦门传统的祭祀活动,也是一个合家团聚的好时机,在这天,人们会为亡灵祭拜,缅怀先人,共度团圆时光。

第四部分:小结总的来说,在厦门这座城市中,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

民间建筑、传统手艺和民俗活动等无一不体现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护和发扬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和风情,是厦门市民和所有爱这座城市的人们的责任和使命。

关于福州人文风俗

关于福州人文风俗

关于福州人文风俗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福州人民热情好客,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形成了独特的福州人文风俗。

以下将从福州的节日文化、传统礼仪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对福州人文风俗进行介绍。

一、节日文化福州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在清明节,福州人民热衷于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他们会亲自前往祖坟,整理墓地,以及烧纸、烧香祭奠祖先。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尊敬,也是一种家族的凝聚力。

端午节是福州人民热衷于龙舟竞赛的日子。

每年的端午节,福州的河流、湖泊上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人们手持彩旗,载歌载舞地助威,为赛龙舟的选手加油打气。

中秋节是福州人民团圆与感恩的日子。

他们会欢聚一堂,共同品尝月饼,并在明亮的月光下赏月。

这是一种传统习俗,表达着福州人对家庭和睦、团结友爱的向往。

二、传统礼仪福州人讲究热情好客,尊重长辈,注重礼仪。

在家庭中,晚辈会行鞠躬礼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福州人会常年举行祭祀仪式,例如祖先的祭拜和庙宇的祭祀等。

他们认为祭拜是对祖先和神明的敬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社交场合,福州人以待客为荣,他们会热情招待客人,主动提供帮助和指引。

同时,在商业交易中,福州人也非常讲究礼节。

他们重视合同的签署和履行,遵守诺言,注重信誉。

这种传统的礼仪观念,不仅表达了福州人的敬意,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文明交往。

三、饮食文化福州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以福州小吃和海鲜为主要特色。

福州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概括来说,福州小吃有“一街一味、十里一风味”的说法。

福州小吃中最为有名的有鼎边糊、桂花糕和福州酸汤等。

鼎边糊是以毛肚为主要原料,加入豆腐、鱼皮、鸡肉等制成的。

它的制作讲究火候和调味,保持了原料的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桂花糕是由糯米粉制成,搭配特制的桂花酱,糯而不腻、香滑可口。

福州酸汤则是福州独特的鲜汤,主要以酸菜、鱼丸和豆腐等为配料。

酸汤酸而不腻,鲜美可口。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前言: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正文:一、福建的地域风貌福建地貌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

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

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

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

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

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福建气候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

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

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

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

福建的闽南风情

福建的闽南风情

福建的闽南风情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而其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便是闽南地区。

闽南风情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美食和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福建闽南地区的风情特色。

一、传统文化福建闽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闽南语。

闽南语是福建方言中的一支,它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交流工具,更是一门丰富的文化载体。

闽南语歌曲、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都在闽南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和传承。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合。

比如,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灯笼展览、舞龙舞狮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能够展现出闽南地区的独特风情。

二、美食文化福建闽南地区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菜系便是闽菜。

闽菜以其鲜嫩、清淡、口味独特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著名的闽菜有佛跳墙、沙茶面、兴化瓦罐汤等。

这些菜肴不仅讲究选材和烹饪技巧,更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人们能够真正品尝到食材的鲜美。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一种特色小吃——潮州糕点。

潮州糕点制作精细,口感独特,因其香甜可口而备受欢迎。

比如,潮汕牛肉丸、潮州千层糕等都是当地人和游客的首选。

品尝这些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还能感受到当地的饮食文化。

三、建筑风格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形式而著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土楼。

土楼是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民居建筑,它们通常由石块、土壤和其他材料组成,外观呈圆形或方形。

土楼不仅在结构上具有防御功能,同时也是人们居住、聚会和祭祀的场所。

这些土楼不仅保存完好,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土楼,闽南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园林,如南靖土楼群、开元寺等。

这些建筑物在设计和装饰上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风俗:
1.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
因此主人家会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

2.做年仔: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是“做年仔”的日子,即开始准备过年。

家家户户会张罗
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

3.分压岁钱:除夕之夜,长辈会给16岁以下的未婚男女分压岁钱,也有子女给父母、爷
爷奶奶压岁钱的习俗。

压岁钱寓意着对小辈的爱护、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有驱邪避灾的含义。

4.守岁:除夕夜,莆田、仙游等地有守岁的风俗。

旧时,有的穷人为了避债,会在除夕夜
到城隍庙看戏,这样债主就不敢在城隍爷面前讨债了。

一般人家则会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等待新年的到来。

5.点灯照明:除夕夜一定要亮灯到天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老鼠回娘家,破坏鼠辈们的
好心情,影响它们的发育和生育,减少对农户的为害。

6.拜年: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

拜年者一般不能空手,要带糕饼糖
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

拜年者回归时,主家要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叫做“礼尚往来”。

7.其他习俗:在福建的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要先祭天;
闽南人会用糖果、蜜饯或甜茶、咖啡来招待客人;莆田兴化人会“做大岁”、“贴白额春联”;宁德人会在六十岁整岁时摆酒席请客庆祝;三明人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等。

这些传统风俗体现了福建人民对春节的重视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龙岩当地节日的风俗

龙岩当地节日的风俗

龙岩当地节日的风俗一、引言龙岩,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传承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本文将为您介绍龙岩地区的节日风俗,带您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二、龙岩节日风俗概述1.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龙岩地区最为隆重的节日。

人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欢度佳节。

此外,家家户户还会制作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2.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源于对屈原等爱国诗人的纪念。

在这一天,龙岩市民纷纷包粽子,赛龙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3.中秋节中秋节是民间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赏月、吃月饼,寓意家庭美满、团团圆圆。

4.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老人们喜欢的节日。

这一天,市民们登高望远,赏菊,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5.冬至节冬至,又称冬节,是龙岩地区的一个重要节日。

市民们吃汤圆,祭祖,祈愿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6.地方特色节日除了以上几个传统节日,龙岩还有桃花节、茶文化节等地方特色节日。

这些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三、具体风俗习惯1.春节(1)贴春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寓意好运连连。

(2)拜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祝愿彼此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3)做年糕:龙岩年糕口感独特,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2.端午节(1)包粽子:端午节期间,市民们包制各种口味的粽子,共享佳节。

(2)赛龙舟:端午节当天,龙舟竞渡,热闹非凡。

3.中秋节(1)赏月:中秋节当晚,明月当空,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圆月。

(2)吃月饼:中秋节必备美食,寓意团团圆圆。

4.重阳节(1)登高望远:重阳节当天,人们登高望远,寓意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2)赏菊: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市民们赏菊、咏菊,感受秋日风情。

5.冬至节(1)吃汤圆:冬至当天,市民们吃汤圆,象征团圆美满。

(2)祭祖:冬至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6.地方特色节日(1)桃花节:庆祝桃花盛开,欣赏花海美景。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邵武位于福建省闽北地区,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邵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在邵武的民俗风情中,包括了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节日庆典和民间习俗,这些都是邵武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邵武的民俗风情受到了悠久历史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过年习俗。

每年春节期间,邵武的街巷上张灯结彩,挂着各种红色的灯笼,到处都洋溢着浓厚的年味。

在春节期间,邵武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舞龙、舞狮和放鞭炮。

舞龙、舞狮是邵武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传统表演活动,这种表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龙、舞狮的出现,不仅使得春节更加喜庆,更是表达了邵武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美好期盼。

舞龙、舞狮所用的服装和道具,都是经过精心制作和设计,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给人一种神秘、欢乐的感觉。

放鞭炮也是邵武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邵武人的心中,放鞭炮是一个祈求平安和祝福的仪式。

在爆竹声中,人们祈福祝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安康。

这一传统习俗是邵武的特色之一,也是邵武文化的瑰宝。

除了春节习俗外,邵武的一些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当地民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邵武木偶戏就是当地传统的文化遗产,这一艺术形式起源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邵武木偶戏的表演形式独特,角色性格鲜明,表演方式富有变化。

木偶戏的出现丰富了邵武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邵武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如高跷、腰鼓、七圣龙等表演艺术形式,都是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表现。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邵武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民俗风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邵武的民俗风情也体现在一些传统节日庆典上。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而在邵武,清明节更是一个民俗风情浓厚的节日。

在这一天,邵武人民会到祖坟前祭奠祖先,并进行清明节游祭活动。

游祭以及祭祖仪式,体现了邵武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福建民俗风情文化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福建地貌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

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

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

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

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有较大的沿海平原,如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

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

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省内城市间往来在过去往往要经水路来达成。

有闽江、晋江、九龙江下游冲积而成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一、福建气候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

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

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

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

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

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

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

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福建的风土人情福州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

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福州的结婚习俗有“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我国着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

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

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客家人因没有其他较为普遍的民众娱乐,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客家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也很严,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到了山间就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龙岩客家婚嫁习俗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

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泉州民俗风情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

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

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更多体现出文化古城和着名侨乡的风俗特色。

解放后,泉州人在政府引导下,崇尚科学,革旧立新,社会风俗趋向文明进步。

宁德民俗风情福建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从唐朝开始,畲族先民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一带陆续迁移到福建东部,目前闽东宁德畲族人口有17万人,分别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

闽东畲族分布9县124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现设立8个畲族乡和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有畲族聚居行政村203个。

畲族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习俗风情。

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通用汉族文字,他们自称“山哈”,意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族人民喜唱山歌,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常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歌颂劳动,表达爱情,唱述本民族历史和神话传说等。

畲族传统节日、婚俗、武术、医药等也别具一格,富有民族色彩,为闽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茶习俗语“寒夜客来茶当酒”,福建人是客一进门即泡茶。

福建人喜欢喝乌龙茶,在福建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

福建人把饮茶叫作泡茶。

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

配套的茶杯当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除了茶壶、茶杯,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

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

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

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置茶洗中,放上茶叶,茶叶往往要放满壶,冲出来才够味。

水一开,立刻就冲入茶壶中,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同时使茶壶内外温度差不致太大。

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要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水有少许溢出,盖上盖子,再淋一些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后,最忌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

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

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

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三、福建的节日福建七夕节祭拜孩子保护神“七娘妈”。

在闽南和台湾,古代的七夕节最重要的节日内容并非乞巧,而是祭祀“七娘妈”。

“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

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闽台的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

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

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鹭江志》中,“解去续命缕”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这天,闽台人家的睡房门口,要挂绘制着抱着小孩的七娘妈“七娘神灯”,这样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平安地长大。

到了傍晚,摆上鲜花瓜果、胭脂水粉、油饭各七份以及“七娘妈亭”和“七娘妈轿”进行祭祀。

祭拜结束后将“七娘妈亭”和“七娘妈轿”焚化,并将祭品扔一半到屋顶上去,给七娘妈享用,另一半留着自己用,这样可以更美丽和健康。

有的人家还会为孩子举行成人礼,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妈祖节每年4月25日、10月4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州岛都会举办妈祖节,妈祖原名为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她生前经常在岛上为人治病,并能预报天气变化,使渔民常避过台风等带来的危险。

林默娘于28岁那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去世。

死后,人感其德,称为神姑和圣母,并在湄州岛上建造妈祖庙奉祀她。

在人们的心目中,她已成了能带来大吉大利的海神。

活动内容: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是海神妈祖的生日和忌日。

每到这两日,数以万计的当地民众和台胞都来到湄州岛妈祖庙朝圣妈祖。

节期有拜妈祖、妈祖文化研讨、工艺品展销活动。

可观赏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品尝闽菜。

元宵节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灯节”。

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

从十三日到十七日的5天里,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