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知识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第9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第四节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一、流动性概念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三、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
200 -200 -300 100 200
4 650
400
250 -50 -100 50 250
5 500
350
150 -150 -50 -100 150
6 300
100
200 -200 -250
50 200
(二)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既可以是现金资产与银行总 资产的比率,也可以是现金资产与银 行存款的比率。
二、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信息指标
公众信心 银行发行存款证或其他借款风险加价的高低 资产出售的损失 满足资信好的客户资金需求的能力 与央行融资关系 贴现与再贴现 信用评级 中间业务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The Asset Management) 二、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四、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In Balance-Sheet and Off Balance-Sheet Management)
为安。
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 清偿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 面,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指银行资 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 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 则流动性越强;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指 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 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 流动性越强。银行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 定性,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防范潜在流动性风险,确保公司支付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性风险是指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公司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流程化管理,实现资金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合理匹配,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确保公司在正常经营环境中和压力状态下,均持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和到期债务支付。
第六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独立性。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与业务经营职能应保持相对独立、有效分离,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分散性。
公司采取资产、负债分散化政策,使资金运用及来源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提升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三)审慎性。
公司审慎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对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的影响,密切关注不同风险间的转化和传递。
(四)定量与定性结合。
公司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七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部门。
第八条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二)审核批准公司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三)持续关注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本月修正2023简版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一、概述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在面临现金流不足或者现金流结构不匹配时所面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保证资金流动性的过程,以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业务中断和金融损失。
本文将介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点。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通过合理的资金流动性管理手段和工具,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过程。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能够按时履行其现金流需求,避免因现金流不足或者现金流结构不匹配而导致的金融损失。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全面性: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涵盖金融机构内部所有相关业务活动和金融产品,全面梳理流动性风险来源和影响因素。
- 预防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提前识别和预测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 主动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主动参与相关业务决策和流程设计,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
- 灵活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具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随时适应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 监控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获取流动性风险的信息并进行监控和分析。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流动性风险识别、流动性风险量化、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流动性风险控制。
1.流动性风险识别流动性风险识别是通过对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的业务活动、产品和流动性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来源和影响因素。
2.流动性风险量化流动性风险量化是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环境压力测试和应激测试等方法,以确定风险程度和风险暴露的情况。
3.流动性风险监测流动性风险监测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和监控系统,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4.流动性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控制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控制和降低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或机构在面临现金不足或资产无法变现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履行付款义务或满足资本市场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所引发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企业或机构的关键任务之一,尤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流动性风险管理涉及到一个机构的资金筹集能力、现金流预测与监控、债务与还款能力以及应急计划的制定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管理需要机构在平时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的危机情况。
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预测与监控现金流:机构应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和监控。
这可以帮助机构及时发现现金流不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机构应努力开拓各种不同的资金筹集渠道,以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这样,即使某个渠道出现问题,机构仍能够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
3. 灵活的资产配置:机构可以通过灵活地配置资产,将一部分资产转换为现金,以提高流动性。
这包括对市场上的资产进行适时变现或交易。
4. 建立应急计划:机构应制定并实施应急计划,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危机。
这包括预先确定应对策略、设立应急基金等。
5. 合理管理债务:机构应合理管理债务,确保及时偿还借款。
这可以减少金融机构因为无法履行债务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总之,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或机构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预测和监控现金流、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灵活的资产配置、建立应急计划和合理管理债务等策略,机构可以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确保资金的稳定和流动性的充裕。
这些策略需要机构在平时就做好准备工作,并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企业或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策略。
首先,机构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明确责任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这意味着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到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活动当中,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与其他风险管理活动相结合。
中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知识点6.1流动性风险概述6.1.1流动性风险的基本概念流动性可分为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和表外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将持有的各类流动性资产及时变现或以流动性资产为押品进行回购交易的能力;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合理成本通过各种负债工具及时获得零售或批发资金的能力;表外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期权、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获得资金的能力。
根据主体不同,将流动性区别为社会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单个银行流动性:社会流动性指整个社会中的企业和个人拥有的,可用于支付的货币总额(按方便程度分为M0、M1、M2,M0主要是现金,M1主要是M0和企业活期存款,M2是M1和企业定期存款及个人存款);银行体系流动性指各家商业银行拥有的,可用于支付的资金总量,主要体现为各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备付之和(还可细分为银行参与的各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单个银行流动性指单个银行完成支付义务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可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错配,突发性事件及信用、市场、操作和声誉风险之间的转换,或源于市场流动性收紧未能以公允价值变现或质押资产以获得资金。
6.1.2市场流动性风险与融资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银行无法以合理市场价格出售资产获得资金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无损失或微小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四类: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现金、政府债券);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股票、同业借款);商业银行可出售的贷款组合;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包括实质上无法进行市场交易的资产。
注意:抵押给第三方的资产应当扣除。
融资流动性风险指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合理的时间、成本条件下迅速获取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企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不足或无法及时兑付债务的风险。
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流动性压力测试:通过对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压力测试,模拟不同的市场情景,评估在压力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2. 流动性缓冲区管理:建立一定规模的流动性缓冲区,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缓冲区可以包括现金、政府债券、可变现证券等高流动性的资产。
3. 多元化资金来源:确保金融机构或企业不依赖于单一的资金来源,并保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如通过发行债券、股票或者吸收存款等方式增加资金的多样性。
4. 流动性管理政策:建立流动性管理政策,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策略和限制。
包括设定流动性监测指标、控制流动性风险暴露度等。
5. 短期融资管理:管理和控制短期融资筹集的规模和成本。
可以通过灵活运用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工具等方式来满足临时的流动性需求。
6. 流动性监测和报告: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流动性状况。
可以通过流动性指标、流动性报告等方式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和报告。
7. 紧急流动性机制:建立应急流动性机制,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危机。
包括建立紧急借贷设施、参与流动性支持方案等措施。
在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确保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 资产负债损失,导致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下降或资本充足 率下降 • 信誉受损,导致融资成本上升或融资渠道受限 • 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破产或重组,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02
流动性风险度量方法
流动性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流动性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
• 通过衡量金融机构在特定时间段内,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出售资产或获得资金的能力,评估 其流动性风险水平。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工具的评估:
• 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如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提高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等 • 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效果,如提高资产变现能力、降低融资成本等 • 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工具的成本效益,如实施成本、潜在收益等
金04融市场中的流动性风险
管理实践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包括:
• 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债务违约或资金链断裂 • 资产变现困难,导致资产损失或资金紧张 • 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财务负担加重或盈利能力下降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与机构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市场波动加剧,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加大 • 信用收缩,导致金融市场整体资金供应减少 • 金融市场稳定性下降,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01动性风险的基本概念与
重要性
什么是流动性风险及成因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参与者由于无法及时获得 充足的资金或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出售资产,导 致资金链断裂或无法履行到期支付义务的风险。
• 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资产难以迅速 变现 • 融资渠道受限,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的 资金 •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 暴露
中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级银⾏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级银⾏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知识点6.1流动性风险概述6.1.1流动性风险的基本概念流动性可分为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和表外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能够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将持有的各类流动性资产及时变现或以流动性资产为押品进⾏回购交易的能⼒;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能够以合理成本通过各种负债⼯具及时获得零售或批发资⾦的能⼒;表外流动性是指商业银⾏通过资产证券化、期权、掉期等衍⽣⾦融⼯具获得资⾦的能⼒。
根据主体不同,将流动性区别为社会流动性、银⾏体系流动性、单个银⾏流动性:社会流动性指整个社会中的企业和个⼈拥有的,可⽤于⽀付的货币总额(按⽅便程度分为M0、M1、M2,M0主要是现⾦,M1主要是M0和企业活期存款,M2是M1和企业定期存款及个⼈存款);银⾏体系流动性指各家商业银⾏拥有的,可⽤于⽀付的资⾦总量,主要体现为各家商业银⾏在中央银⾏的超额备付之和(还可细分为银⾏参与的各个⾦融市场的流动性);单个银⾏流动性指单个银⾏完成⽀付义务的能⼒。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资⾦,⽤于偿付到期债务、履⾏其他⽀付义务和满⾜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需求的风险。
可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银⾏⾃⾝资产负债结构的错配,突发性事件及信⽤、市场、操作和声誉风险之间的转换,或源于市场流动性收紧未能以公允价值变现或质押资产以获得资⾦。
6.1.2市场流动性风险与融资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市场深度不⾜或市场动荡,银⾏⽆法以合理市场价格出售资产获得资⾦的风险,反映了商业银⾏在⽆损失或微⼩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资产按流动性⾼低分为四类: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现⾦、政府债券);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股票、同业借款);商业银⾏可出售的贷款组合;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包括实质上⽆法进⾏市场交易的资产。
第四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净流动性资产度量法
净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资产- 不稳定负债
第四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1.35
融资缺口法
融资缺口表示银行须重新筹集的用于对新资产融资
及对负债需要进行再融资的那部分新资金
融资缺口 = 资金总需要量 — 稳定的资金来源
资金总需求量
对总资产的融资额 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 扣除:流动性资产
流动性缺口法
l 流动性缺口系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l 当银行的负债大于资产,出现资金过剩,这种情 况对银行不构成流动性风险。
l 当银行的资产大于负债,说明银行有些长期资产 或承诺没有得到资产负债表上现有资金来源的支 持,这表明银行要维持目前规模的资产,必须从 外部寻找足够资金来源。
•*
•30
第四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
•31
第四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银行边际缺口
时段 资产 负债 缺口
资产摊提 (损耗) 负债摊提 边际缺口
累计性边 际•* 缺口
1 1 000 1 000
0
2 900 800 100 -100
-200 100 100
3 700 500 200 -200
4 56 650 500 300 400 350 100 250 150 200 -50 -150 -200
。
只要对以上三个因素做出尽可能准确地预测,确定一定时期内 的流动性需要就不太困难了。
•*
•40
第四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需求测定法
l 经验公式法
1. 对储蓄存款的预测
储蓄存款增长额预测值 = 预测期居民收入总额 * (报告期居民储蓄存款增
长额/报告期居民收入额) + 其他因素
流动性风险管理(精选5篇)
流动性风险管理(精选5篇)流动性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构建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方法》依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中外资银行监管要求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了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旨在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流动性风险监管本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
依照定性与定量监管要求相结合的思路,《方法》对我国分散在不同法规制度中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性和定量要求进行了梳理、整合。
一方面,充实完善了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定性要求,以更好地引导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在引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覆盖率这一新指标的同时,对现行的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梳理,将其区分为合规性的监管指标和用于分析、评估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工具。
依照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视角相结合的思路,《方法》在连续强调单体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同时,引入宏观审慎视角,要求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紧密跟踪讨论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更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监测分析市场整体流动性情形,并在压力测试中充足考虑市场流动性情形发生重点不利变更等因素,以尽早发觉市场流动性紧张、融资本钱提高等迹象,适时实行应对措施。
另外,依照逆周期监管理念,为了防止在实际显现压力情形时,实施监管标准、实行监管措施可能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更大的流动性压力,甚至对实体经济运行造成负面影响,《方法》参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允许银行在压力情况下,可以动用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流动性需求,即允许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短时间降至最低监管标准以下,以便银行有适当的时间实行措施恢复流动性水平。
这也体现了要求银行持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的初衷。
依照中外资银行监管要求相结合的思路,《方法》统一了对中外资银行具有共性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建立起覆盖中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完整制度框架,同时也针对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特别性做出了相关规定。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一、前言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在支付短期债务和应对持有头寸需求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支付短期债务和满足持有头寸需求时,由于无法及时有效融资或变现,而导致损失或风险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为规避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手段。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1. 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是指金融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活动所处的环境、目标和原则进行了规范和概述。
在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时,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规模、业务范围、资产结构等因素,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进行规范。
基于这些考虑,金融机构可以制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并将其上升到全公司管理层面进行审议和批准。
2.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是指金融机构为规范流动性风险管理活动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则和规定。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应该包括流动性风险的认识与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流动性风险量化与控制、流动性风险监控和报告等内容。
金融机构应该依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特点,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并将其纳入公司制度建设,并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
3. 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指金融机构为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活动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和岗位。
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各营业网点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岗位。
在组织架构中,应该明晰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各级管理者之间的协作机制和监督责任。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该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并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罚机制,以促进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是指金融机构为规范流动性风险管理活动所设计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支付能力方面面临的风险,即无法按时履行债务或应付客户的要求。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在任何时刻满足支付和资金需求,并且能够避免相关的金融损失。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管理资金流动性,并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对各种风险情况。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流动性的预测和规划,二是应对各种风险情况的应急措施。
在预测和规划资金流动性方面,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和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预测模型和规划方案。
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进行建模,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规划方案则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区间,以及灵活的融资和资金投放机制,来应对不同的流动性需求。
应对各种风险情况的应急措施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流动性应急预案、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应急资金来源等。
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来应对,比如向中央银行借款、卖出可流动性的资产、调整资本结构等。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外部市场和内部业务风险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金融机构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的本质,并加强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能力。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合理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模型,对各项业务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控制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最后,金融机构需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人员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流动性风险情况。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应注重综合运用不同的风险控制工具和手段。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来平衡不同期限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以降低流动性风险。
001.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本章框架第一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第一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流动性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考点1:流动性风险概述一、流动性风险的含义1、流动性不是指银行的某项资产,而是银行具备充分的储备以应对需求的能力2、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资金需求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具有内生性,是与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相伴而生的固有风险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1、流动性风险属于次生风险流动性风险可以由流动性冲击直接导致,但严重的流动性风险通常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造成的2、流动性风险具有隐蔽性和爆发性(1)隐蔽性: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往往由市场中某个环节的变化所引发(2)爆发性:流动性风险具有高冲击和快速蔓延的特性3、流动性风险属于低频高损事件三、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2、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内生动力不足3、金融危机暴露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不足4、金融市场化和技术进步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精选习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特征的是( )。
A.流动性风险属于次生风险B.流动性风险具有隐蔽性C.流动性风险具有爆发性D.流动性风险属于高频高损事件【答案】D【解析】【解析】流动性风险属于低频高损事件。
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国际公认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性标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量标准信息披露要求考点1: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定量监管标准的推出,旨在增加全球银行体系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鼓励银行减少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防止银行在市场繁荣、流动性充裕时期过度依赖批发性融资,减少流动性危机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负面冲击一、流动性覆盖率的含义1、首个国际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量指标二、压力情景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包括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特定冲击以及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具体包括1、一定比例的零售存款流失2、无抵(质)押批发融资能力下降3、以特定抵(质)押品或与特定交易对手进行短期抵(质)押融资的能力下降4、银行信用评级下调1~3个档次,导致额外契约性现金流出或被要求追加抵(质)押品5、市场波动造成抵(质)押品质量下降、衍生产品的潜在远期风险暴露增加,导致抵(质)押品扣减比例上升和追加抵(质)押品等流动性需求6、银行向客户承诺的信用便利和流动性便利在计划外被提取7、为防范声誉风险,银行可能需要回购债务或履行非契约性义务三、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1、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基本特征(1)属于无变现障碍资产(2)风险低,且与高风险资产的相关性低(3)易于定价且价值稳定(4)在广泛认可、活跃且具有广度、深度和规模的成熟市场中交易,市场波动性低,历史数据表明在压力时期的价格和成交量仍然比较稳定(5)市场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存在多元化的买方,市场集中度低(6)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系统性危机时,市场参与者倾向于持有这类资产2、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满足的操作性要求(1)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由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控制(2)商业银行应当具有相关政策和程序,能够获得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所在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和币种等信息,并且每天能够确定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3)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测试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避免在压力情景下出售资产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4)商业银行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不应当导致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3、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包括一级资产按100%计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①现金;②存放于央行且在压力情景下可以提取的准备金;③由主权实体、中央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多边开发银行发行或担保的,可在市场上交易且满足评级(风险权重为0)、交易等条件的证券二级资产AA级资产按85%计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①主权实体、中央银行、公共部门实体或多边开发银行发行或担保的,可在市场上交易且满足评级(风险权重为20%)、交易条件的证券;②满足评级(AA-级以上)、交易等特定条件的公司债券和担保债券BB级资产按50%计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满足特定条件的公司债券、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和股票等【注意】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中二级资产占比不得超过40%,BB级资产中占比不得超过15%四、现金净流出量计算1、=预期现金流出总量-预期现金流入总量2、流动性覆盖率只考虑未来30天内的契约性现金流入,非契约性现金流入一律不纳入计算3、可计入的预期现金流入总量不得超过预期现金流出总量的75%精选习题【单选题】商业银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是( )。
金融风险管理第7章 流动性风险
© 2019-2025
本章目录
1
流动性风险概述
2
流动性风险分类
3
流动性风险来源
4
流动性风险度量
5
流动性风险管理
© 2019-2025
一、流动性风险概述
❖流动性的概念
筹资流动性(Fund Liquidity)或负债流动性 主要描述金融机构满足资金流动需要的能力。
市场流动性(Market Liquidity) 或资产流动性 主要指金融资产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即市场上金融 资产与现金之间转换的难易程度。
传统的资产流动性风险是头寸限额来控制的。头寸限额 的目的是限制单个投资工具的风险,这样可避免被迫清 算而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
© 2019-2025
二、流动性风险分类
❖融资流动性风险
指一家金融机构缺乏资金而没有能力筹集新资金来偿还 到期债务而产生的风险,多来源于杠杆的运用。
考虑资产方面,资金资源的潜在要求依赖于:
有时又称为市场/产品流动性风险,这是由于一笔交易头 寸的规模相对于正常交易量而言很大,而笔交易不能以 当前的市场价格来完成而产生的。
资产流动性能用价格——数量函数来衡量,它也被称为 市场冲击,它描述了价格如何受交易量所影响。
高流动性的资产具有交易活跃市场,其头寸交易对价格 的影响很小;交易清淡市场的任何交易对价格的影响都 很快。
存货持有成本:为了保持开放式头寸的成本。
© 2019-2025
价格-数量函数
© 2019-2025
典型价差和波动率
资产
货币 主要货币(欧元、日元等) 新货币(浮动) 债券 流通国库券 非流通国库券 公司债券 短期国库券 股票 美国股票 纽约股票交易所平均数 所有国家平均数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所持有的资产能够迅速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进行评估和监控。
流动性风险是指当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需要大量现金时,却无法及时以合理的价格转化资产为现金的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流动性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一方面,金融机构通常会借款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如果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信用紧缩,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及时融资,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出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所拥有的资产也可能在市场上变得不流动,或者被低估,这也是一种流动性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充分的现金流量预测模型,以评估自己的现金流量,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需求,这样可以防止在紧急情况下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
另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降低流动性风险,以便在某些资产流动性降低时,其他资产仍然可以变现。
此外,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额外的流动性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流动性风险管理同样是关键。
投资者应该评估自身的流动性需求,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此外,投资者还需要定期评估自己所持有的资产的流动性,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降低流动性风险。
在选择投资产品时,投资者还应该仔细研究产品的流动性特征,以免在需要变现时遇到困难。
总之,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需要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以保证自身能够在需要时迅速获得足够的现金。
通过建立充分的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储备足够的现金储备,多元化投资组合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地减轻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影响。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定期评估自己所持有的资产的流动性,并选择符合自己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产品。
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保持金融安全。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1. 简介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未预期的现金流出时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支付义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确保机构能够持续满足其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需求,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的支付违约或倒闭。
2. 流动性风险的来源流动性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市场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改变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和时间将资产转化为现金。
例如,在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时,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大量赎回申请,但无法及时出售其持有的资产以满足赎回要求。
2.2 信用流动性风险信用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其需要的信贷或融资,导致无法满足支出或债务需求。
信用流动性风险可能来自于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错误评估,或者是市场信用条件的突然变化。
2.3 结构流动性风险结构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其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匹配而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例如,如果金融机构依赖于短期融资来购买长期资产,当短期融资无法再续借时,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3.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流动性风险管理对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可以帮助机构在面临流动性挑战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以下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3.1 避免支付违约通过管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可以确保能够按时履行其支付义务,避免支付违约,维护声誉并获得客户信任。
3.2 降低财务损失流动性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减少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的财务损失。
及时预测和识别流动性风险,以及采取适当的对策,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构的损失。
3.3 符合监管要求许多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并定期报告其流动性风险状况。
一个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可以帮助机构符合监管要求,并确保其业务的合规性。
4.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以下是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的一些常见措施来管理流动性风险:4.1 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金融机构应该针对其特定情况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包括设定流动性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定义流动性风险是银行不能按照合理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保证合理资产需求或清偿到期债务而产生的风险。
金融创新使银行流动性面临挑战(1)从资本市场融资带来流动性风险管理(2)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挑战(3)金融工具日益复杂化带来的挑战(4)支付结算系统相互依存性增加带来的挑战(5)国际业务发展引起的总来那个和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2008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原则》,提出17条原则,主要有(1)高管层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流动性管理(2)建立可蹙额的流动性风险控制流程(3)制定融资来源和期限多元化的筹资战略。
(4)根据系列压力测试制定应急计划。
(5)监管机构实施持续监督检查评估。
一、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分析流动性风险不会直接威胁到金融机构的清偿力,它通常是金融机构日常管理的内容。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风险问题才会发展成清偿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负债与资产的不对称,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的不匹配。
当流动性需求远远超过流动性供给的时候,就发生了流动性危机。
构成银行流动性的来源: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资产负债表外的流动性(一)原因流动性风险来自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从负债方面看,流动性风险产生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比如储户或保单持有者)要立即兑换其金融债券时,当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要求提取存款时,它要求借入额外的资金或出售资产来满足提款的要求。
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现金,金融机构使用这种现金资产来向要求提取资金的债券持有者付款。
然而,金融该机构一般会尽可能减少其现金准备的持有额,因为这些准备不能带来利息收益。
为了获得利息收益,大多数金融机构会对流动性较差或期限较长的资产进行投资。
尽管大多数资产最终都能转变成现金,但是对某些资产而言,这种转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它需要立即出售时。
资产持有者立即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要大大低于在较长期限内协商出售时所获得的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2)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3)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5)第三节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6)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 (11)第三章流动性风险监管 (11)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11)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监测 (13)第三节流动性风险监管方法和手段 (15)第四章附则 (18)附件一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说明附件二关于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说明附件三关于流动性风险监测参考指标的说明附件四关于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的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既可能来自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也可能来自市场流动性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负面影响,即由于外部融资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及时以合理价格变现或抵押资产以获得流动性支持。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专门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及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并至少每年审议一次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其他有关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其部分职责。
第九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及时测算并在必要时调整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并提请董事会审议。
(二)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制定、定期审议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组织开展压力测试,并将压力测试结果应用于风险管理和经营决策。
(五)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并向董事会定期报告。
(六)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组织演练。
在触发应急计划的事件发生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计划。
(七)确保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
(八)其他有关职责。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当保持相对独立。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中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在考核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时应当纳入流动性风险成本,防范因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而放松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第十二条监事会(监事)应当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至少每年一次向股东大会(股东)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一)相关的管理体系、制度和实施程序是否能够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三)现金流分析和压力测试的基本假设是否适当。
(四)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是否有效。
(五)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完备。
(六)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准确、及时、有效。
第十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直接提交董事会。
董事会应当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高级管理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适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商业银行在境外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的,应当根据其管理模式,针对银行整体及分国别或地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分别进行审计。
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在充分考虑其他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相互影响与转换的基础上,确定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应当涵盖银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七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整体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一)现金流管理。
(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
(三)流动性风险限额。
(四)负债和融资管理。
(五)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
(六)压力测试。
(七)应急计划。
(八)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管理。
(九)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十)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并获得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同意。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至少每年对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第三节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确保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保持在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内、具有多元化和稳定的负债、具有与自身流动性风险水平相适应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并具备充分的外部市场融资能力。
第二十一条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应当包括完整的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能有效计量、监测和控制现金流缺口。
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应当至少涵盖以下内容:(一)资产和负债的未来现金流。
(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潜在现金流。
(三)对重要币种现金流的单独测算分析。
(四)代理、清算和托管等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运用包括现金流缺口在内的一系列方法和模型,对银行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情况进行前瞻性分析。
商业银行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模型时应当使用审慎合理的假设前提,定期对各项假设前提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并保留书面记录。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监测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特定情景或事件,及时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建立适当的预警指标体系。
可参考的情景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资产快速增长,风险显著增加。
(二)资产或负债集中度上升。
(三)货币错配程度增加。
(四)负债平均期限下降。
(五)多次接近或违反内部限额和监管标准。
(六)特定业务或产品发展趋势下降或风险增加。
(七)银行盈利水平、资产质量和总体财务状况显著恶化。
(八)负面的公众报道。
(九)信用评级下调。
(十)股票价格下降或债务成本上升。
(十一)批发和零售融资成本上升。
(十二)交易对手要求增加额外的担保或拒绝进行新交易。
(十三)代理行降低或取消授信额度。
(十四)零售存款大量流失。
(十五)获得长期融资的难度加大。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确定各项流动性风险管理限额,包括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融资和交易限额等。
(二)制定和调整限额的授权制度和审批流程。
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年对流动性风险限额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三)对限额遵守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四)超限额情况应当依规定程序得到事前审批,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情况应当进行调查并合理问责,对超限额情况的审批和处理应当保留书面记录。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完善融资策略,提高负债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
商业银行实施融资管理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一)提高表内外负债品种、币种、期限、交易对手、融资抵押品、融资市场等的分散化程度,适当设置集中度限额。
(二)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积极维护与融资交易对手的关系,保持在市场上的适当活跃程度,并定期检验市场融资能力。
(三)加强对融资抵押品的管理,准确计量可以用作抵押品的资产数额,评估资产的抵押能力,提高通过抵押融资迅速获取资金的能力。
(四)密切监测主要金融市场的交易量、价格等重要指标情况,评估市场流动性对银行外部市场融资能力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设立适当的日间流动性风险指标,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满足正常及压力情景下的支付结算需求。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度,分析银行承受压力事件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实施压力测试的频度应当与其规模、风险水平及市场影响力相适应,至少每季度应当进行一次常规压力测试。
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当加大压力测试频度。
(二)压力测试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实施,针对流动性转移限制等情况,应当对有关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单独实施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