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密西西比河风光 》 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并记忆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形特点;2.能够理解文学作品描绘的自然景色,提高阅读推理能力;3.能够了解并掌握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描绘的自然景色;2.分析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推理作者的主旨和情感;2.辨析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小黑板、笔;2.学生:听课笔记、课堂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密西西比河风光。
2.出示图片或视频:美国密西西比河的自然风光图片或短视频。
3.引导学生说出图片或视频中的自然景色。
2. 审读文本1.教师分发阅读材料:《小王子和密西西比河》。
2.学生们个别阅读文本,整体阅读发现文本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文中描写的密西西比河有哪些地理特征?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这些特征表达了哪些情感?”/3. 分析文本1.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探究这篇文学作品,“小王子和密西西比河”。
2.分角度进行阅读,如语言技巧、情感、描写自然风光等。
3.教师指导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完成探究文本的目标。
4. 总结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描写自然景色?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哪些思想和情感?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世界和感受生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欣赏自然风光。
六、教学反思密西西比河风光是一篇文学作品,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紧凑的课堂时间内,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和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文本,从中获得生活和思想的启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多样的探究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使他们能够在文学阅读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和分析探究,借此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学习本课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旅游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绘本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图片,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学习本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1.学生观看PPT,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学生阅读绘本《绿色圣路易斯》,体验旅游的乐趣,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心愿,学会以欣赏的态度面对世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PPT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去过其他城市或国家旅行过?你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城市文化?为什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与类似背景的同学互动。
学习1.阅读绘本《绿色圣路易斯》,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风景。
2.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文章中哪些语言表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让你更好地体会到故事情节?将你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分享给大家。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大家总结和评价本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拓展1.学生分组或个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想去的地方,要求介绍目的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用刚才学到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概括介绍。
2.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感受世界的美好,学会从欣赏的角度看待一切。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通过欣赏绘本和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16
3.密西西比河风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 进一步认识密西西比河,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问答法学思结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1.回顾: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密西西比河风光》,现在我们来复习词语: 一望无际连成一片野牛长髯鹅掌楸槭树蜀葵棕榈醉态酩酊蹒跚熠熠发光2.质疑:1.课文描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哪些景物?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课文描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哪些景物?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1.展示交流师:谁来说说西岸有哪些景物,请读出句子。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那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请大家看看野牛在草原上的视频,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谁来交流?师:这句话请大家抓住描写野牛动作的词来体会,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从“劈”“游”“卧”“望”这几个动词写出了野牛的闲适与安逸。
师:这句话作者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把野牛的角比作“新月”,把胡须说成“长髯”写出了野牛威严的样子。
师:通过学习,我们试着总结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特点:万籁无声教师总结;本课是一篇批读文 ,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呢?谁来总结批注方法?学生总结批注方法:①从词语作用批注;②从修辞手法批注;③从段落作用批注。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1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密西西比河风光》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读课文。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如画,美不胜收。
本文用对比的写法和华丽的语言,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迥然不同的风情,向我们展示了密西西比河两岸斑斓的色彩、跃动的生命、壮观的景象和奇伟的声音。
设计理念首先是做好读的指导和训练,在读中体会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的特点。
放手让学生阅读,在自主、合作、交流中解决重点。
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重点放在读课文、品文字中去,让学生在“读”和“品”中学习语言文字。
将东西两岸的风光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既“看景”,又“入情”,想象密西西比河两岸不同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异国风光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体会密西西比河两岸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1. 朗读课文,感受体会密西西比河两岸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 密西西比河的多媒体课件2.课前找与密西西比河相关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二、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把文中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弄明白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那些景色?试着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
三、细读想象。
1.“旖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呢?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2.你更喜欢那一处的风光呢?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17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理解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听课文朗读,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了解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
若以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密苏里河支流红石溪为河源,则全长为6021km,居世界河流的第4位;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4l%,覆盖了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
二、回顾课文,了解内容,梳理结构。
1.说一说密西西比河风光总体特点是什么?风光旖旎2.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写密西西比河风光给人的总体印象。
(2)写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美丽风光。
(3、4)写东岸植物繁茂和动物喧嚣。
(5)对比性描述,总结全文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深入分析。
梳理问题:1.作者写了密西西比河哪两处的风光?这两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重点描绘的是哪一部分?2.作者是怎样把密西西比河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的?3.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11
教学准备
密西西比河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间
主备课人初备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
课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
六、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11
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步习惯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表现欲和竞争精神很强,尤其是在朗读美文这一方面相当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情感朗读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本课主要教学方法、策略:
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写出批注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设计意图】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密西西比河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2.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的能力;3.学习写作中的写景和描写技巧;4.认识诗歌和散文等不同文学形式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2.教学难点:运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风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放映一段描述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宣传片,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随后,教师设计互动问答环节,提问学生对该片段中的风光、环境、气氛等方面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密西西比河风光”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密西西比河风光》,鼓励学生积极读书,全面理解文本,特别关注诗人的诗意表达方式和细节描写手法。
3. 学习写景和描写技巧1.具体描述——要真切地展现风光细节,例如“天色微暗,风景已然变得模糊不清”。
2.对比描写——对比是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对比深化美感体验,例如“远处,半山腰上的房舍绿树浓荫,显得特别安静”。
3.拟人描写——此手法将自然景色想象成有生命的人物形象,从而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景色的美。
例如“河水如丝,悠悠地逶迤而过”,给人以绵延不尽之感。
4. 认识写作中的节奏将诗歌与散文的节奏比较,从文学中理解“节奏”的概念,学会把握写作时的紧凑度和节奏感。
5. 掌握不同文学形式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与散文的不同表现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力和语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要勤于思考、多思多问,加强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四、教学评价1.完成图片描述和风景描写作业;2.找出《密西西比河风光》中的精彩描写段落,并进行朗读和分析;3.分组讨论写景和描写技巧,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4.帮助学生编写对这一主题的作文,督促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针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以密西西比河风光为主题,通过阅读、描写、对比等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同时能够掌握文学中的写作技巧,更好地感受和表达美。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0
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二、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问题设置: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文,正音。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躬身释疑,知识落实。
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以评促研,以研促学。
1、学生谈收获。
2、组内互评学习情况,师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密西西比河风光
对比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作业设计:
1.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习题四。
(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西师大版语文六下第3课 密西西比河风光 word教案
西师大版语文六下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 word教案----2cc5bc9e-7164-11ec-912d-7cb59b590d7d西师大版语文六下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word教案西方师范大学版第六版第三课汉语&lbrack;密西西比河风光&rsqb;单词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一、主题:密西西比河风景二、课时:2课时三、上课时间:MM/DD/2022四、教学目标:1.了解密西西比河和作家城堡布里恩。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对比。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掌握作者描述风景的方法:比较。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学术分析:本次课的阅读篇目是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第三课的课文,本文是著名的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名作,是浪漫主义小说《阿拉达》的序的节选。
主要描绘密西西比河两岸艳丽多彩的美洲原野风光。
作家笔触细腻,用散文诗式的语言赞美着密西西比河:在广阔浩渺的荒原上,一条河流如万马奔腾般奔流着,无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在她的两岸繁殖着……这篇作品受到各国读者的青睐,人们对此评价说:“夏多布里昂以他的如椽巨笔描绘了美国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粗犷原始的蛮荒之美,令千千万万的读者倾心不已。
在体验作者语言之美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作者使用对比来描述风景的特点。
八、教学过程:1.导言: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华民族一样,密西西比河也以其巨大的身躯滋养着两岸人民。
黄河雄伟壮丽。
我们称之为“高贵之美”。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
这是什么样的美?它和黄河的“高贵之美”有什么区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美景吧!2、呈现: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_2
(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
3、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
4作者是怎样把密西西比河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者开篇概述密西西比河风光旖旎、总写密西西比河给人的印象。,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写出了西岸东岸的特点,最后进行总结性描写,对前面的对比总结。然后,直抒胸臆,赞叹“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风光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用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课堂
训练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作业AB单
A、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学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讨论课后习题四。
B、你周围是否也有一块儿优美的地方,写下来吧!让大家一起欣赏。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不限。
板书
设计
3 密西西比河
总起 西岸 东岸 总结
风光旖旎
教学
反思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
(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
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
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
他的作品文笔优雅,词藻华丽,诗意盎然,但其情调是忧郁、伤感的,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做作。
)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五、完成课后习题二。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
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
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
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
(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
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
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
(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三、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四、课后练习。
1.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习题四。
2.你周围是否也有一块儿优美的地方,写下来吧!让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