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中学生物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北京十中生物教案
通过生物学发展史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课堂讨论什么是生物?生物有那些特征?
难点:如何组织热烈、有序、有效的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些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教 学 活 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思考:你是拿什么标准判断的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观察书上P2的图引-5四幅图片,试着说一说与非生物相比,生物有哪些特征
总结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严整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我们已经清楚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大概的了解一下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迅速阅读书上P3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生物学发展主要经历了几个历程?
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肯定学生的表现。
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问题的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让学生看看自己在总结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到,弥补自己的不足。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从阅读的内容中找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学生明白生物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生物学研究要求掌握各学科的知识。
2、18世纪--19世纪实验为主(我国从此阶段开始落后)
3、20世纪50年代开始(1953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实验为主,
三、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解决人类面临的四大难题:人口、粮食、资源、环境;
四、怎样才能学好生物学?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动物的运动——探究鸡翅与运动的关系学科生物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初二相关领域动物的运动方式;结构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鸟类的飞行;探究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动物的同源器官;动物的行为;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8年 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宋显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讲课者宋显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宋显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其他参与者“动物的运动—探究鸡翅与运动的关系”一课的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用各种方式、方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在情感、思维、和行为上全方位的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到知识,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学会如何获取到知识的能力。
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动物的运动——探究鸡翅与运动的关系” 是在了解了多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运动与结构的关系,是一堂探究课。
动物的运动与结构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脊椎动物的代表动物鸡的运动器官—鸡翅的结构,由外至内解剖鸡翅,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在思考问题的引领下,分析出结构与运动的关系。
即对鸡翅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材料的方法;通过以上方式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 解释生活中自己在运动中出现的相关现象,认识到做好准备活动在运动中的重要性,欣赏自己的身体,更加关爱自己的运动器官。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了大量的关于动物运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探究经历,例如: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蚯蚓适于土壤中爬行的结构,鱼适于水中游泳的结构,为研究脊椎动物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探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好了铺垫。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一节人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一节人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中,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入研究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人的生殖过程、胚胎发育过程、营养和氧气如何进入胚胎、胎儿如何产生废物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教学工具来进行讲解和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胚胎发育阶段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并制作展板。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婴儿出生的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教师成功引发了学生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男女生殖系统的功能、胚胎发育过程等知识点。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知识点,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胚胎发育阶段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探究等活动,深入理解胚胎发育过程。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准备进行分享。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3Hale Waihona Puke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初中人教版生物优质课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优质课教案课题:植物的组成教材:初中人教版生物第一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根、茎、叶和花。
2.掌握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
2.掌握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植物的花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课本、教具等。
2.实验材料:植物标本、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用一颗植物或植物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植物的组成结构。
Step 2:学习植物的根、茎、叶部分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植物的根、茎、叶部分,介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让学生观察植物标本,并根据观察结果填写相关的表格。
3.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根、茎、叶的共同点和区别。
Step 3:学习植物的花部分1.教师介绍植物的花部结构和功能。
2.让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并用显微镜观察花蕊、花瓣等细节。
3.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拆解花,观察各部分的结构。
4.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花的重要性和功能。
Step 4:总结与评价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总结,并评价学生对植物组成的掌握情况。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植物组成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植物的组成结构,对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较好的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接下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植物的生长、繁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初中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初中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自然科学的起始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引导性,而且学问的条理性较强,简单被学生承受。
这节课是帮忙学生熟悉自然这门课,培育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很好载体。
教材通过详细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比照以及某些生物的特别点的展现来扩大学生的学问面。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查找学问教学和方法教学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采纳实物或录像等直观教具以加强教学效果。
依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纳比拟、争论和列举实例分析的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循着两条主线即学问目标线和技能目标线进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界物体的分类,介绍生物区分于非生物的特点;了解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涵义。
㈡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观看、比拟、分类的科学方法。
㈢情感目标通过渲染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喜爱自然科学、探究自然界神秘的兴趣。
同时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特征。
⒉教学难点:生物区分于非生物的特点。
二、教学预备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等与教材相关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水母、鸵鸟、猪笼草图片,仙人球以及几株绿色植物实物。
三、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后,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争论:①在同一季节,为什么有些地方山清水秀,有些地方却冰天雪地?②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一年中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为什么会生锈?④成熟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而氢气球却能往上升呢?学生代表发言后,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一些问题,但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就能把握大自然的规律,就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使大自然为人类效劳,用录像或幻灯片展现大自然的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山青水秀的风光;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有晶莹透亮的冰川;有直插云霄的高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
北京版生物教案
北京版生物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生物多样性——北京版生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 了解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情况;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 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情况。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和策略;2. 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教学板书;2. 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实物标本;3. 实验材料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类介绍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 通过图片和实物标本展示不同生物类群的多样性。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类群进行研究;2. 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比较该生物类群的特征;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2.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可能的原因;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到的生物多样性现象。
六、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15分钟)1. 介绍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促进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3. 学生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和行动计划。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2. 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和实验经验。
初中北师大版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北师大版生物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初中生物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及其功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了解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探究细胞的功能如何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生物样本等。
3.细胞模型。
4.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细胞的探究欲望。
二、讲解
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等。
2.讲解细胞的功能:营养、呼吸、生长、繁殖等。
三、实验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让学生亲自实验,提升他们对细胞的认识。
四、讨论
讨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
五、练习
让学生完成习题,检验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七、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可以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细胞的奥秘。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生物的有性生殖》优秀教案四(重点资料).doc
第十章生物的生殖
第一节生物的有性生殖
——胚胎发育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人类的生殖器官以及受精的内容之后,进而向学生继续介绍胚胎发育及分娩的知识。
在课本上编者并没有给出很大的篇幅,但作为这一代的孩子,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父母为他们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努力,因此我用了一整节课的时间介绍胚胎发育和分娩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对于胚胎发育和分娩,即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十分了解这其中的真实过程。
为了让下一代的生活更科学化,让这一大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养育他们的不易,我是用真实的录像片,让学生感受孩子在母亲附中是怎么长大,并怎么被生到这个世上的。
让学生自发的产生对母亲的崇敬心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识别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2)能够识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3)能够简单说出试管婴儿的原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能够识别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同时也认识到生命的奇妙
2.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解决方法:一方面给学生一个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父母生于自己的不易
五、教学媒体:
1.胚胎发育的录像片
2.妊娠后期的胎儿和子宫的图片
3.分娩的录像片
六、板书设计
3.胚胎发育
七、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优质课竞赛教案
初中生物优质课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及公式。
2. 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3. 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4. 实验探究:观察植物呼吸作用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观察植物呼吸作用的现象。
2. 讲授法: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3. 讨论法:分析植物呼吸作用与环境的关系。
4. 小组合作: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2. 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1)定义: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过程:植物呼吸作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分解,以及能量的释放。
(3)意义:植物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
3. 实验探究:观察植物呼吸作用的现象(1)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现象。
(2)实验步骤:① 将植物放入密封的容器中。
② 观察容器内气体的变化。
③ 分析实验现象。
4. 分析植物呼吸作用与环境的关系:(1)讨论:植物呼吸作用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2)讨论: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含量的关系。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拓展:植物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植物呼吸作用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合作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4.2生物体的器官、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会提出一些与器官和系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我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体需要呼吸系统来获取氧气?”,“心脏是如何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的?”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寻找答案。
2.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解释心脏是如何泵血的,以及心脏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3.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够解释呼吸系统是如何帮助生物体获取氧气的,以及呼吸系统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判断一个人的呼吸是否正常,或者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等。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设计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器官和系统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5.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展示与器官和系统相关的实例和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情景创设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器官和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器官和系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呼吸系统是如何帮助人体获取氧气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次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了解生物体的器官和系统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器官和系统,并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精神。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通过PPT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详细讲解种子萌发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2.用实物或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种子,如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并提出实验方案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学习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十市联赛”一等奖
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3.花的主要结构及传粉、受精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识图,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2、进一步锻炼探究活动能力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养成环保的习惯二、复习过程考点梳理.知识清单(学生自主完成)考点一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芽:发育为茎和叶大豆种子结构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胚根:发育为根子叶:两片,贮存养料1、种子的结构 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图教材P100、101) 胚乳:贮存养料玉米种子结构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子叶:一片,吸收转养料2、大豆和玉米种子的比较3、 种子萌发的过程有生活力的、发育完整的胚 内部条件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储备非休眠状态适量的水分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考点二营养器官的生长1、 根的发生和生长根尖的结构(图教材109)2、 茎的发生和生长芽的结构(图教材110)考点三生殖器官的生长1、 花的结构胚 胚 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物:水分、无机盐 *4、种子萌发的条件花柄:花托: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
保护作用。
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
保护及招引昆虫的作用。
花药:内有花粉 花丝: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柱头花柱 子房:内有胚珠2、 花的种类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分为雄花和雌花。
无性花:一朵花中既无雄蕊又无雌蕊。
3、 传份和受精(教材图p115)核心要点.聚焦突破(教师提示)一、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2.过程(1)图示:二、图解被子植物的一生1.要点图示实验专项.主题探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分析】1.图示过程2.变量分析(1)①号瓶和③号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十市联赛”一等奖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2、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的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番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本节课为学习第3节第2课时做好知识储备,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
布置学生完成《学考精练》P43 提高部分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
一、植物能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二、植物利用营养器官进行思考、讨论、
观察
利用有性生殖引出无性生殖
三、植物的无性繁殖
结合图片讲述农业生产上怎样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在学习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回答植物有哪些营养器官在此基础上得出在绿色植物繁殖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营养生殖
结合图片,讲述营养生殖的种类,分析人工营养生殖常用的方法。用图片叙述扦插、嫁接、压条的过程,展现营养生殖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植物利用营养器官进行扦插、嫁接、压条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年北京市优秀教学设计征集评选方案精品文档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工作方案(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于2011年继续开展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选目的与任务(一)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促进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引导教师从以往单一的教案撰写向有意识的教学设计转变,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调整,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引导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深化在课堂教学各关键环节有效设计的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学课例和案例,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四)征集、评选出一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二、评选组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基教研中心”)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工作。
三、评选程序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由各区县教委业务部门统一负责组织申报和初选,并集中向市基教研中心推荐;市基教研中心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评选程序如下:(一)各区县教研部门进行初评:将评选出的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交市基教研中心办公室;各学科评选出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交市基教研中心各学科教研室。
(二)市级评选由市基教研中心组织专家,将区县推荐的教学设计进行复评,根据一定数额比例确定三等奖,推荐一、二等奖候选参加终评。
(三)市基教研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推荐出的一、二等奖候选教学设计进行终评。
终评现场对教师开放,远郊农村地区教师可通过网上直播观看部分学科现场研讨。
七年级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细胞组成和结构、代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组成1.1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提出1.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代谢2.1 细胞的物质组成与代谢特点2.2 物质的进出与代谢的调控三、教学重点1. 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组成。
2. 理解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调控过程。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与代谢特点。
2. 掌握物质进出细胞和代谢调控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导入引入展示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细胞的结构以及它们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教学展开3.1 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组成通过课件展示与讲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组成。
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2 细胞的代谢通过实验示范和课堂探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探究细胞的物质组成与代谢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代谢的意义和调控的原理。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细胞相关的生活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笔记及课堂讨论。
2. 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的记录。
3. 课堂小测验。
七、板书设计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组成:-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细胞的代谢:- 物质进出- 代谢调控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创设、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组成,还能够探究细胞的代谢特点和调控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延伸生活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3.2生物体名师精编教案2北京课改版
3.2.2 生物体一、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2、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了解它们的结构、功能和大致分布3、概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识别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四、教学难点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细胞很小,大多数细胞肉眼时看不见的。
动物、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它有严整结构。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阅读教材51页的文字资料,结合课件上的图片,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探究二:根尖的结构阅读教材52页的文字资料,结合课件上的图片,简述根尖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分布和功能。
思考:根尖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探究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阅读教材52——53页资料分析的文字资料,认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简述组织的概念。
思考:1.同一种组织的细胞在形态、大小、功能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联系各种组织的功能,举例说出不同组织的细胞在形态、大小、排列等方面有何差异?3.番茄的果实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探究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阅读教材53页文字资料,概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三)知识运用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①西瓜瓤②西瓜中的瓜子③葵花籽④桃⑤一个花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⑤(四)归纳小结1、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3、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四、植物体的结构层系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五)随堂检测1.油菜植株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都是生殖器官的一组是()A.根、花B.茎、种子C.花、果实D.茎、叶2.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然后咀嚼乳白色的结构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坚硬的外皮、乳白色的结构、咀嚼后的蔗渣分别是()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D.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3.完整的番茄可保存较长时间,而表皮破损的番茄却很快腐烂,这说明表皮是()A.机械组织B.保护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体1、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3、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四、植物体的结构层系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七、作业布置1. 将左侧与右侧所食用的器官相连白菜茎芝麻果实西瓜种子甘蔗叶2. 预习53——56页生物体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人体的结构层次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引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索了生命的起源、构造和功能等问题。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生物世界,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为基础,编写一份生物教案,旨在启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节课)- 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节课)- 细胞的发现和重要性;-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新陈代谢、分裂和增殖。
3.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2节课)- 遗传的定义和遗传物质;-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4.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3节课)- 根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细胞观察实验和遗传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解释,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是构成各种生命体的基本组织。
2.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各种器官的作用。
3. 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的分裂过程。
三、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分裂过程。
四、教学难点: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b. 课堂展示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切片。
2. 学生准备:a.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问题和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细胞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 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图片,提问学生,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特点?2.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细胞的基本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撰写小组关于细胞特点的总结,并与全班分享。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分类,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等。
第二课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切片,并进行观察、描述和比较。
2. 教师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等。
3.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演讲。
4. 教师总结,强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依赖。
第三课时:细胞的分裂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学过的内容,展示细胞分裂的视频或动画,激发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兴趣。
2. 教师介绍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
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细胞分裂实验,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4.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细胞分裂的意义和作用。
七、教学延伸:1.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深层次的细胞生物学知识。
2. 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扩展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的生命特征。
3. 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
4.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特征。
5. 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细胞结构与功能。
3. 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特征。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 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 生物学的定义与意义b.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体、生命现象、生物界等2. 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生命特征a. 生物的组成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b. 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复制第二课时: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a. 细胞的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细胞器官与功能a. 常见细胞器官: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b. 细胞器官的功能和作用第三课时: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1. 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特征a. 植物的分类: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b. 植物的特征与适应性2. 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特征a.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b. 动物的特征与适应性第四课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生物的遗传基础a. 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b.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2. 生物的变异现象与原因a. 生物的变异类型:突变和重组b. 生物变异的原因: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第五课时:生物的进化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a.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b.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等2. 进化的机制和方式a. 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突变和随机漂变b. 进化的方式:缓慢逐渐演化和突然爆发演化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
2. 示范法:通过展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北京市中学生物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帮助进入课程改革实验的广大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领导小组从2005年起决定开展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活动。
通过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研究,有效地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各学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模式,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
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该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征集、评选出一大批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同时,每年都围绕明确的研究主题,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
随着这项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发现仅凭教学设计的文字稿和简要的说课,仍不能较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为此,在2009年尝试新的评选方式的基础上,2010年的工作将继续实践,力图全面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过程。
二、目的与意义
教学设计是一个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程进行动态调整的设计方案,要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对课程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教学背景分析中进行研究,体现出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思路。
此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征集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以来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引导教师从以往单一的教案撰写转变为进行有意识的教学设计活动,帮助各学科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研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主题
“关注教学方式的实效性”
四、日程安排
2009年9月初,制定工作方案,下发各区县教研部门及各学科教研室。
2009年9月底前,中心各学科教研室布置本学科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工作事宜。
2009年10-12月,各学科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总结、指导工作;各区县征集学科教学设计并进行区县级评选。
2010年3月底前,中小学各学科完成市级学科初评工作,确定三等奖,推荐一、二等奖。
2010年5—6月,完成获奖教师答辩及终评工作。
2010年7月-10月,进行成果整理、颁奖及宣传推广。
五、教学设计评选要求
本次活动征集的教学设计为课后
.......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文
...或主题教学活动
..一课时
字资料、多媒体资源、本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计要求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单元)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6.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总结个人以往相关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已有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特点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
请用300-500字简要描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
由于教学设计都是已经实施后的教学过程,因而文字资料中必须要包括教学反思。
(二)多媒体资料要求
多媒体资料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包括:教师演示文稿、教学课件、教师用素材、学生用素材等,也可包含学生作品。
(三)教学实录要求
1.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完整教学现场实录(中学45分钟/小学40分钟)。
2.要求图像清晰、声音清楚。
3.教学实录视频文件必须采用mpg2格式压缩,分辨率720×576(DVD格式)。
(四)上交材料要求
1.参评材料以光盘形式上交,包括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资料和教学实录。
2.光盘中的文件应按照文件夹模板所示结构存放,文件夹模板可从北京教研网下载(网址:)。
“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学生作品”等文件夹下可根据需要再建子文件夹。
空文件夹应删除。
3.“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文档资料须使用Word文件格式;文档不得设置密码。
文档模板仅供参考。
4.“教师基本信息表.xls”为参评必备文件,参评教师只需将本人情况如实填入即可,不要调整各项目排列顺序,也不要对文档格式重新设置。
六、评选办法
(一)评选分为全市和区县两级进行,区县级评选由区县教研部门负责、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各学科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上交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各学科教研室。
(二)市级评选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各学科组织专家,按学科先将区县推荐的教学设计进行初评,按一定数额比例确定三等奖,推荐一、二等奖参加终评。
然后,基教研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学科推荐的候选教学设计进行终评,先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录边讲解边播放视频片段(不超过15分钟),再对教师进行5分钟的现场答辩。
通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一等奖和二等奖。
获奖教学设计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并进一步展开研究。
七、权利与义务
(一)评选活动面对北京市所有中小学学科任课教师,评选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活动主办单位有权以非赢利方式将参评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中附带的教学资源)在北京市相关教育网站上发布,或以书面或光盘形式公开出版。
活动主办方将以适当方式对获奖教师进行鼓励和表彰。
教师参加本次评选活动,视为同意将本人的参评作品无偿提供给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
八.请参加评选的老师最迟在寒假开学第一周前将资料交大兴进校生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