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3.1a水循环检测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3b 世界洋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3b 世界洋

角度一世界洋流的分布(2017·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为印度洋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 )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B.P地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Q地洋流性质为暖流D.E地洋流自西向东流[解析]图中北印度洋的等温线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原因是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盛行由东北向西南流的季风洋流所致,因此P地的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呈现“夏顺冬逆”的规律,因此P地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向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故Q地洋流性质为暖流;E地洋流为南赤道暖流,流向是自东向西。

[答案] C2.M海域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疏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向低纬度弯曲—暖流②向北凸—寒流③等温线密集—寒暖流交汇④等温线密集—冷海水上泛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M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即向北凸),原因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向北流;等温线密集,原因是西澳大利亚寒流与北赤道暖流交汇,导致南北温差大。

[答案] B角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7·合肥二模)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图甲)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乙)。

据此完成3~5题。

3.6月,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乙图显示琼东沿海水温低于海洋中部,而夏季应该是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沿海水温应高于海洋中部。

出现沿海水温低的原因可能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所致,同时乙图显示东部海域水温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据此可推断琼东沿海6月盛行风为西南风。

[答案] C4.根据乙图推断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浮游生物 B.降水总量C.光照资源 D.风能资源[解析]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

由于该季节盛行西南风,琼东沿海地区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A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4气候类型的分布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4气候类型的分布课件新人教版

[方法归纳]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 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 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 候区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典型动物是斑 马等。
[解析] 第(1)题,甲地沙源被大风扬起成为扬沙,扬沙被高 层气流搬运到乙地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风的搬运能力减弱, 扬沙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下缓缓沉降到地面,乙地出现浮尘 天气,俗称“落黄沙”,故 C 选项不符合乙地浮尘天气的形成过 程。第(2)题,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大气运动。由图可知,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A 项、B 项中乙地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C 项中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D 项中乙地为高压中心, 盛行下沉气流,故 D 项正确。
[探究追问] 上题中半岛南部是欧洲西部秋、冬季反季节蔬 菜的主要产地。分析该半岛南部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 素?
[解析] 农业区位因素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答案] ①纬度低,秋、冬季节气温高,热量充足;②河流 多,灌溉便利;③距欧洲西部距离近,市场广;④交通便利。
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 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 按如下思路分析: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 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受山地阻挡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 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在分析气候变暖的对策时,应注意理清思路,由全球变暖的 原因和影响来分析,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 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5.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5.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A
5.当地牧民选择的最适宜放牧的地带可能是( ) A.1.0~1.2 km B.1.4~1.8 km C.2.0~2.4 km D.2.6~2.8 km
[解析] 据图中信息可知,1.4~1.8 km 处草坡面积比重最 大,适宜当地牧民放牧,故 A,C,D 项错误。B 项正确。
[答案] B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

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 2。

5。

2。

4a 气候
类型的分布
[真题体验]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图2中气候资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
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结合图1,只有昌都符合题意,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凉,原因主要是其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高。

[答案]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
该考点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及判读知识,对于气候变化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形式以综合题和选择题为主。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b 水循环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b 水循环

角度一水循环
(2017·安徽省淮北市卷)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提供工业用水
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解析]活水公园增加了水域面积,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集水区域增加,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工业用水不是环境效益;水体增加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答案] C
2.暴雨过后,公园中荷花池的最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小气候B.增加下渗量
C.保护生物多样性D.美化城市环境
[解析]暴雨过后,可以增加下渗量,减轻城市内涝。

其他选项不符合暴雨之后的作用。

[答案] B
角度二河流水文特征
3.(2017·河北邯郸广平一中月考)读图,分析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
2 -
[解析] 结合图示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知,该区域大部分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明显。

据此从河流径流量及其变化、结冰期和含沙量等方面说明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

[答案] 水系特征:流程较长,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支流主要分布于干流北侧中上游河段。

水文特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且流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含沙量较大;冬季无结冰期。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3b锋面与天气检测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3b锋面与天气检测新人教版

角度一锋面与天气(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模)图1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2示意图1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图1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由图2 OP一线气压分布可知,O为低压中心,OP为低压槽;又知该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

据此可判断W地风向为东南风,故C正确。

[答案] C2.图1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的光照较④弱[解析]由图2知P附近气压变化大于O附近,说明P处附近风力大于O处附近,结合图1中①②位置,可判断B正确。

图1显示OP为锋面气旋的右侧低压槽位置,则OP是一个暖锋系统。

位于冷气团一侧的③④降水几率大于位于暖气团一侧的①②。

②地因晴天几率大于④,因而光照较④强。

[答案] B角度二气压系统与天气(2017·河北百校联盟联考)下表为某月23~26日某地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气温逐渐下降,因此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

①为冷锋,②为暖锋,③为低压,④为高压。

[答案] A4.表中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城市( )A.北京 B.大连 C.济南 D.哈尔滨[解析]由表可知,该地日最低气温降至-34℃,应为我国纬度较高的城市,因此哈尔滨最为符合;北京、大连、济南极端最低温约-20~-15℃。

[答案] D角度三锋面气旋与天气(2017·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下图为2017年3月29日14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下列地区,可能( )A.新疆大风降温雨雪,受冷气团控制B.云南、贵州大部阴雨,受气旋控制C.东北大部升温明显,受暖锋控制D.江淮流域阴雨连绵,受准静止锋控制6.图中P地气压值应为( )A.1025 B.1020 C.1015 D.1030[解析]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依据材料及图示,此时为3月,高压与低压并存,在单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大。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4.2a内力作用与地貌检测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4.2a内力作用与地貌检测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 2.5.4.2a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体验](2017·天津卷)读图,回答1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

读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且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褶皱。

[答案] B(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2题。

2.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解析]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可知河谷处的岩层中间新、两边老,其地质构造类型为向斜。

图中河谷东侧坡度较西侧小,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答案] C(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3题。

3.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C.向斜谷 D.向斜山[解析]图中X处有河流流经,可判断此处可能是谷地;由材料“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可确定为背斜。

故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

[答案] A(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质质剖面图。

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解析]据岩层新老关系及形态可知甲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地地质构造为背斜。

据地形剖面可知甲地为山峰.乙地为山谷。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3b锋面与天气检测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3b锋面与天气检测新人教版

角度一锋面与天气(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模)图1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2示意图1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图1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由图2 OP一线气压分布可知,O为低压中心,OP为低压槽;又知该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

据此可判断W地风向为东南风,故C正确。

[答案]C2.图1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 B.①地风力较②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 D.②地的光照较④弱[解析]由图2知P附近气压变化大于O附近,说明P处附近风力大于O处附近,结合图1中①②位置,可判断B正确。

图1显示OP为锋面气旋的右侧低压槽位置,则OP是一个暖锋系统。

位于冷气团一侧的③④降水几率大于位于暖气团一侧的①②。

②地因晴天几率大于④,因而光照较④强。

[答案]B角度二气压系统与天气(2017·河北百校联盟联考)下表为某月23~26日某地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气温逐渐下降,因此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

①为冷锋,②为暖锋,③为低压,④为高压。

[答案]A4.表中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城市( )A.北京 B.大连 C.济南 D.哈尔滨[解析]由表可知,该地日最低气温降至-34℃,应为我国纬度较高的城市,因此哈尔滨最为符合;北京、大连、济南极端最低温约-20~-15℃。

[答案]D角度三锋面气旋与天气(2017·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下图为2017年3月29日14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下列地区,可能( )A.新疆大风降温雨雪,受冷气团控制B.云南、贵州大部阴雨,受气旋控制C.东北大部升温明显,受暖锋控制D.江淮流域阴雨连绵,受准静止锋控制6.图中P地气压值应为( )。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3a 锋面与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3a 锋面与

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 2.5.2.3a 锋面与天气检[真题体验](2017·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题。

1.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气象灾害。

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而黄海位于温带地区,A 项错误;降水最强的区域为风力最大(10~12级)的区域,B项错误;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小,小于6级;台风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西北侧风向应该为偏北风,D项正确。

[答案] D(2016·北京卷)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读图,完成2题。

2.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解析]由图可知,北京此时位于冷锋之后,受锋面系统影响;此时段北京空气质量指数非常高(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

)说明空气污染严重,故北京可能会出现大风扬沙天气,导致空气污染加重。

东海海域受高压系统控制,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浪小。

低压天气系统中,Q地气压值最小,势力最强。

Q地位于低压中心,冷锋锋前。

[答案] A(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3~4题。

3.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 B.④至⑤C.⑥至⑦ D.⑨至⑩[解析]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说明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

[答案] A4.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解析]根据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气旋,⑦⑧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5.2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检测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5.2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检测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 2.5.5.2a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体验](2017·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1题。

1.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答案] C(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2~3题。

2.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解析]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植被应为高山草甸带。

[答案] A3.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由图可知,2000米到3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磷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D项错误。

[答案] C(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4~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水循环
[真题体验]
(2016·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
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时段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段河床抬高,
淤积为主,为枯水期;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

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所以
答案选D项。

[答案]D
2.水库峻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解析]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
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
河床不易展宽。

故该题选B项。

[答案]B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
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

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项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冲淤作用,C项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项错。

[答案]A (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
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4~5题。

4.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解析]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
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答案]D
5.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
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答案]B
6.(2017·北京卷)读图,回答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流速和结冰
期等,可以结合图中甲、乙河段流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支流、纬度等差异进一步分析乙河段
水文特征。

[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
短。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
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解析]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
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
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

[答案]B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
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
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答案]C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
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
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
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近年来高考对水循环的考查关注度很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陆地水体的相互
关系、河流的特征等知识点。

在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时,往往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时,重点是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河流水与湿地沼泽的关系;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往往与水循环紧密结合,从水循环的
角度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考查形式:水循环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河流的特征有时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