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彩照:不可复制的晚清时城乡风情
老照片(11)十四张晚清老照片带你看看晚清底层百姓的悲惨人生
老照片(11)十四张晚清老照片带你看看晚清底层百姓的悲惨人生由于近几年来屏幕上的清宫剧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清宫剧里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就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不是皇上皇后,就是格格阿哥,到处都是光鲜的服饰和精美的食物。
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在清朝,尤其是晚清,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
而今天,我们就用十五张老照片,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晚清底层百姓的悲惨人生。
这些底层百姓包括了乞丐、贫民和犯人等等。
第一张:中间这个人据说是晚清个子最高的人,有两米多的身高,放在今天估计和姚明差不多。
第二张:这是一个被游街示众的犯人,脚上还戴着沉重的木制脚镣。
第三张:看小孩背上的竹筐,应该是捡牛粪用的,他们好奇地看着镜头,并不知道自己的样子竟然保存到了历史当中。
第四张:北方一个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扎,脸上刻满了皱纹。
第五张:据说是被示众的盗马贼,这叫做站笼,犯人的脚只能堪堪接触到地面,一旦体力不支,脖子就会被勒住。
第六张:两个要饭的乞丐,面黄肌瘦,手里拿着的就是“打狗棒”。
第七张:一个母亲带着儿子和女儿,靠在泥墙上,小女孩年纪很小就缠了脚。
第八张:一个衙役,在我们的印象里,衙役的地位比较高,然而从实际照片上看来,衙役的穿着打扮也很差。
第九张:一个老教书先生,也许是整组照片里穿得最体面的一个人之一,戴着厚厚的老花镜,左手拿着一跟烟杆,右手拿着一根拐杖。
第十张:两个小乞丐,衣衫褴褛,这样的小乞丐在晚清并不少见。
第十一张:教堂。
第十二张:河边的水车,在现在的很多农村里仍然还可以看到,水车上可以看到修补的痕迹。
第十三张:几个老人,看穿着打扮可能是乡绅地主,比前面那些人穿得都好,面色也更好。
第十四张:两个当差的年轻人,衣服的袖子很长,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服饰的一个特点。
很多人在看完清宫剧之后,对清宫剧里的生活都很向往,然而那只是少数人的生活,而晚清的底层百姓生活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切莫把电视剧当成是真实的历史,而是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本文作者:大历史小故事。
老照片再现清朝末年的广东,每一张照片都有想不到的故事!
老照片再现清朝末年的广东,每一张照片都有想不到的故事!
这组老照片是一个外国摄影师拍摄于清朝末年的广东,照片真实记录了当时广东百姓的生活状况,还有广东难得一见的建筑、风景名胜等。
图为外国人与大街上卖柴人的留影。
图为外国人与大街上小贩的留影。
图为外国人和当地人在古建筑前的留影。
图为外国人与石狮子的留影。
图为外国人在乡村与农民的留影。
图为五仙观。
五仙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
图为大街上被押解的犯人,很多人围观。
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他们犯了什么罪?
图为大街上的外国官兵。
图为外国官兵在游览瀑布时的留影。
图为外国官兵和当地人的留影。
晚清罕见老照片29张一边一夫一妻一边纳妾成风(组图)
晚清罕见老照片29张:一边一夫一妻,一边纳妾成风在电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古代人都是三妻四妾,过得潇洒快活。
事实是并非所有人都能三妻四妾。
在汉代,卿大夫可以一妻二妾,一般有地位的人可以一妻一妾,但是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许纳妾的。
到了魏晋时期,虽然在上层贵族的纳妾标准上发生了变化,但是老百姓还是不准纳妾,能享有这种特权的只有统治阶级。
图为清末官员一家。
妻妾虽然都是丈夫的女人,但是地位上有很大悬殊,唐朝时曾颁布法令,禁止将妾升为妻,如有违反男的要服刑一年。
明朝时期,朝廷依然贯彻着平民百姓不准纳妾的规定,但是很多有钱人家往往会通过招帮工、奶娘来钻空子。
在原则上,清朝平民也是不得纳妾的,但是考虑到传宗接代,允许男子40岁还没孩子的可以纳妾。
辛亥革命后,颁布法律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是民间纳妾成风,就连许多高级官员也是如此。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一夫一妻制度才真正实行起来。
正在劳作的木匠。
1890年,李鸿章与儿孙辈合影。
照片下方的文字清晰介绍了拍摄背景: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天津紫竹林武齐照相馆的日本摄影师吉川桂次拍摄于直隶总督府内。
当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驻节天津。
坐在华盖下的大臣。
那个像伞一样的华盖,是古代帝王、大臣出行时专用的礼器,象征着权力地位。
它的用料、色彩、尺寸,是区分官职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
持华盖的人要使其前倾,罩在大臣的头上。
不过,虽然有华盖和护卫加持,这位大臣看上去并没有威风凛凛的形象。
山东某地的英国传教士合影。
这些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穿上了当时老百姓的服装,看上去竟然毫无违和感。
他们在装扮上入乡随俗,也是为了高效传教,这样更有利于与本地人打交道,所传播的教意自然更容易被接受。
1901年,跷着二郎腿拍照的女子。
这名女子的拍照姿势,有意突出自己的“三寸金莲”。
我们现在觉得缠足不可思议,既不美也不健康,但在当时的社会认知里,小脚是美丽女人的首要条件,在华北很多地方,大脚女子很可能嫁不出去。
两名女子正在推石磨。
晚清老照片:图2的穷人衣着破烂,图4是富人家的姨太太好气派!
晚清⽼照⽚:图2的穷⼈⾐着破烂,图4是富⼈家的姨太太好⽓派!
晚清⽼照⽚:图2的穷⼈⾐着破烂,图4是富
⼈家的姨太太好⽓派!
1天前民族与历史
民族与历史快传号 | 1天前
晚清⽼照⽚:图2的穷⼈⾐着破烂,图4是富⼈家的姨太太好⽓派!
罕见⽼照⽚:图2穷⼈⾐不遮体,图4是富⼈家的姨太太!图为民国初期的⼥教师与学⽣,教师
正在耐⼼的教导学⽣,从⼥孩的表情来看她似乎深感愧疚,
罕见⽼照⽚:晚清的穷⼈,饭都没吃就更别说⾐服了,像这样⾐着破烂的数不胜数,
罕见⽼照⽚:图为晚清时期的⼀名⼥性,她⽊讷的表情,好像王宝强!
罕见⽼照⽚:晚清富⼈总是三妻四妾,这张照⽚是富⼈的姨太太,从她的穿着可以看出她的地位还是很⾼的!
她是民国巨匪⽼婆,管71个姨太太,杀过500⽼百姓,下场凄惨
晚清⽼照⽚图3的穷⼈⾐不遮体,图4的青楼⼥⼦容貌俊俏!
⽼照⽚:晚清青楼⼥⼦与民国名媛,美⼥风韵⼗⾜!
晚清⽼照⽚:图2的⼥⼈让⼈很⼼酸,图4的道⼠才是真正的仙风道⾻
民国⼀⼭东悍匪娶70多个姨太太,横⾏北⽅30年,蒋介⽯都胆怵
清朝⽼照⽚:图2富家⼩姐出嫁,图4官员瘦弱不堪!
晚清⽼照⽚:皇帝的兄弟姐妹,图4裹⼩脚的⾮洲⼥孩!
民国第⼀巨匪,娶了72个姨太太,横⾏北⽅29年,屠杀20万⽼百姓
罕见历史⽼照⽚:晚清⼥⼦真实样貌,重⾂李鸿章夫⼈赵⼩莲!
— 热点评论 —— 评论 —jlgt100007-29 13:430太强已显⽰全部评论写评论...
1。
弥足珍贵的北京歙县会馆老相片
庄)并 “ , 久著声誉” 据《 。 徽州志》 记载 ,
历 史 上 ,徽 商结 帮经 营 的 表现 形 歙 县 昌溪 吴 家 几 代 为 徽 州 儒 商 并 经 商
“ 京歙县会 馆” 代 为商馆 . 北 明 清 式 是 建 立会 馆 , 络 乡 谊 , 通 信 息 , 学 文 , 善好 施 , 联 勾 乐 至今 尚被 传 为 佳 话 。
“ 口 浔榕 峤 清 风 口 口 ” “ 梦 到 菱 湖 荫 ” 王 茂 荫 , 口 、口 。 安徽 徽 州 歙 县 杞 梓 里 人 , 吴 先 生祖 父 吴 淇 川就 是 歙 县 昌溪 大 茶 夜 月 口 口 ” 句 及 “ 戌 谷 旦 ” 记 年 , 其任京官历道光 、咸丰 、同治三朝达 商 之 一 , 这 张 “ 京 歙 县 会 馆 ” 老 诗 戊 的 在 北 的
天 井 院 内 石 桌 、 橙 摆 列有 序 ; 门 两 特 别 是 这 里 曾 居 住 过 马 克 思 在 《 本 溪 吴 姓 茶 商 、周姓 漆 商 曾带 大量 族 人 石 厅 资 侧 木 柱 上 挂 有 抱 柱 楹 联 ,分 别 书 有 : 论 》 惟 一提 到 过 的 一 位 中 国 人 “ 茂 进 京 , 北 京 有 “ 茶 周 漆 ” 称 。 中 王 在 吴 之 挚友
初 改 为试 馆 ,属 同 乡会 之 类 的 士 宦 行 互 助互 济 , 合 乡帮 势 力 。 联 维护 同 乡的
这 张 已有 百 年 历 史 的 “ 京 歙 县 北
馆 、 馆 。 为 徽 g 举 子进 京 应 试 和 宦 权 益 。 试 曾 ' l 、 1 由于 “ 前世 不修 , 生在 徽 州 。 三 会 馆 ” 十 的珍 贵 相 片 , 固 、 格 记 载 了 凝 定
或 席 地 而 坐 。 们 身 穿 清末 民 初 服 饰 , 闻 名 , 的一 生 大 部 分 时 间是 在 “ 县 史 的 “ 他 他 歙 吴德 丰 茶庄 ”后 改 名 为德 一 茶 (
详解清代官式建筑彩画
详解清代官式建筑彩画详解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旋子彩画旋子彩画名词解释拼音:Xuánzǐ cǎihuà (xuanzi caihua)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品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运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
旋子彩画最早呈现于元代,明初即根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修建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彩画类型。
旋子彩画最早呈现于元代,但尚为简略不成熟,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
梁枋两头藻头部位采用不等方式的圆形花瓣散布在中心的石榴花与如意头花心的四周,可见那时还没有被什么礼貌所限,更未构成环状旋子花的花样与一整两破的图案结构。
元代缺乏一酉年的工夫,又屡经战乱,在旋子彩绘图案的结构上固然尚不决型,但对下一代的明清修建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定效果。
明代修建彩画的施用虽较普遍、但在文字上记录不多,仅从保存的什物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图案方式,一是金云龙彩画,用金量较大,多绘于宫殿及与皇帝有关的修建上。
如故宫乾清门内檐大梁及西山潭柘寺大殿内粱等彩画,这种彩绘图案在北京地域保存的不多了,应引超注重。
第=种是旋子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较简略,为普通庙寺祠堂修建彩画,北京西山法海寺,东城智化寺,以及府学胡同文天祥祠等修建都属于这个期间的旋子彩画。
梁柱彩绘旋子彩画区别于其它等级彩绘的艺术特色.旋子彩绘也叫做「娱蜕图」,在梁枋的藻头部位画上旋子斑纹;中间是「旋眼」,旋眼外画两层花瓣,外层用漩涡形,内层(靠旋眼)用二路瓣或三路瓣。
旋子彩绘是用或圆润丰满、或流利柔韧的各色线条扭转盘结而成,带给我们的倒是满眼的绮丽奇巧,眩目迷幻。
旋子彩绘比和玺、苏式彩绘的构成工夫都早,是中国修建装饰史上运用工夫最长,运用局限最广的彩绘品种。
旋子彩绘绘画技法:用处: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殿式彩画,即素雅又华美。
分若干品级,使用局限很广,首要用于普通官衙、寺院、城楼、牌坊,主殿堂门等修建。
曲线:用形曲线分红划一的格子,画皮条圭线、岔口线。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3十分残忍、图5非常恐怖、图7让人愤怒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晚清一户贵族家庭的满族妇女正在用餐,照片中几个正在用餐的满族妇女吃的很欢喜,旁边站着两个一老一小的女仆人则是面无表情。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晚清两个裹小脚的女子。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裹小脚的女孩,清朝时期已经消取了裹小脚,但是汉族的女人还在延续着裹脚的封建恶俗,仍然继续摧残着女性的身体。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1874年的内蒙古,两个穿着节日礼服的察哈尔妇女。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晚清妇女恐怖的畸形小脚,古代女子以“三寸金莲”做为审美标准,真的是太奇葩了。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晚清福建盲人学校的女教师和女舍监的合照。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在街上强搂良家妇女,让人愤怒。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慈禧和妃嫔们的合影。
图中左边的是光绪帝的妃子瑾妃、右边是
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站在慈禧后面的是慈禧的御前女官裕德龄和裕容龄两姐妹、以及她们的
母亲。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端康皇贵太妃和她的族人的合影。
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坐在椅子上的这个满族妇人是清朝末代皇帝傅仪的生母苏完瓜尔佳·幼兰,慈禧的养女。
老照片1 - 副本
青岛总兵衙门前 德军士兵
1898年3月6日,《中 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德 国强租青岛就是九十九年。 本图摄于青岛被德军占领之 初,德国海军士兵在清军总 兵衙门前得意洋洋。德国殖 民者占领青岛后,大兴土木, 青岛的许多老村庄被强拆, 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山东巡抚杨士骧 访问英租威海卫
1905年7月11日,英国租借 地威海卫行政长官骆克哈特与庄 士敦陪同到访的山东巡抚杨士骧 前往东门外日本人开设的温泉汤 洗浴时的留影。
北京,1981年。
大理,1984年
上海,1986年
重庆,1987年。 八十年代中前期还 要靠票证等供应, 靠近九十年代就慢 慢好了。
成都,1983年
1987年 的上海
砀山梨 每斤6 毛8.
80年代的大学生
学生饭 堂,那时 候都习惯 吃完饭顺 手打一瓶 开水回宿 舍。
自习室 永远有 很多人 学习。
老照片
景德镇陶瓷大学
余老师
德国占领青岛、英国占据 威海、联军攻入北京
LOREM IPSUM DOLOR
斩杀义和团民
清军士兵在外国人的监 督和众多国人的围观下斩杀 义和团民,地点是北京的菜 市口。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 系,于此画上了一个可耻的 句号。照片多透露的,正是 被教义与统治者所愚弄的中 国民众的无助与悲哀!摄于 1900年。
80年代的女大学生自然美丽,不 刷微信,不化妆,不自拍,没有剪刀 手。
大 合 唱 是 必 演 节 目 。
八十年代 时,文学和 音乐是很多 青年心中的 梦想,会弹 吉他可是很 让女生倾慕 的哦。
20多年前,“勤工助学”在校园里是个时髦而响亮的字眼儿。图上学生们穿的军装, 是当时校园里满目皆是的“套装”之一。
那时候刚刚流行烫头发,爱美的女人们都会去烫个“菜花头”。
夜幕下的查济古村大红灯笼高高挂别具风味
查济,是我一直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的地方,被称为“安徽美术家村”。
听说有无数的画家和学
生在查济写生作画,所以一直想去看看究竟有什么神秘,可以吸引那么多的艺术家。
查济是安徽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从上海开车到查济全程约400公里,大概5个
小时,达到查济已是掌灯时分,看守古镇各个入口的工作人员也都下班了,下班就不收门票了,于是,迫不及待地闯入村落,看看夜幕下的查济古村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
夜幕降临的查济,灯亮了,灯笼红了。
柔和的红光衬得古村如梦似幻,没有那么繁华,却是一
派安宁祥和的美景。
徜徉在夜阑人静的古村石板路上,感受这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你会觉得古村有一种超然人寰
的宁静,是另一种美丽画卷。
晚上老街上的店铺关门特别早,我们绕老街逛了一圈后,就回民宿了。
寂静的古村
老街老房子,这里民风纯厚。
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古村的富庶繁华。
夜晚的查济古村,古建筑房檐下“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盏盏灯笼被点亮,夜景醉人,别具风味,成为夜晚老街的一景。
白天的查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更多精彩请关注后续我的查济游记。
清末四川(珍贵历史影像纪实)
清末四川风貌美国摄影师路得·那爱德1900年时在中国期间拍摄的大量写实照片,记录在各地工作、生活的社会情况以及他所到之处的风物景象,如天府农事、汶川集镇、高等学堂、茶马古道、长江三峡及沪宁旧地等。
以下是那爱德行走四川拍摄的照片。
门前童趣(成都城,1912年秋)清末民初,成都少年儿童盛行打铜钱的游戏,以抛钱看字背或两钱相箍撞等规则定胜负。
此四少年衣衫鞋帽较规整,质料也不低劣,似为富绰家庭中的孩童,其中一人脑后仍拖长辫,稍大的少年无冠而蓄新式短发。
他们的背后是当年成都的民房,前壁全是木板。
1910年7月7日,在美国西雅图登船启程,于8月2日到达中国上海,沿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重庆到达成都,任教四川高等学堂,教授数学、化学、地质和矿物学;1911年2月,被聘为四川高等学堂地矿部负责人。
利用假期对四川北部和西部进行地质勘探,亲自拍摄了许多令校方赞叹的矿石标本和地质地貌照片。
在孤儿院玩耍的孩子(成都市区,1910年冬)清代中叶,成都已出现慈善组织,其中以慈惠堂最为著名。
慈善团体多为官办,设有女婴教养所、幼稚园、育婴堂和孤穷子弟教养所等。
图中即是收养孤穷儿童的一家慈善单位。
在冬日的院子中,一位缠足中年妇女在桌前缝补,面前和身旁有儿童十五人,大多穿着整洁,面容健康,可能是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孤苦幼儿。
院中的房屋、围墙具有成都建筑的风格,其方位可能在城内东北一隅的街区,清末民初,这一带是慈善机构的集中地区。
军官与夫人坐式合影(1910年冬)门前老妇(汶川、理县一带,1910年冬)一位老妇坐在自家门口,正全神贯注地用双手在箕内整理着什么,可能是在摘豆芽。
妇人头戴青巾,身穿短袍,伸出一双缠足小脚平放地上。
这是四川西北羌汉杂居地区的农村景象。
青龙场小乞丐(1911年冬)小小年纪,不知做乞丐有多少年了。
从身旁的布满补丁的衣服来看,相信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这是一张提供重要信息的照片。
仔细观察小乞丐身后墙上贴的残缺布告内容,上有“青龙上保保正(保长)陈光烈保副(副保长)李坤宜”等文字,证明拍摄这张照片的地点是成都北郊的青龙场老集市场。
又到手一批清末照片
又到手一批清末照片来源:映像志(id:image1839)原文标题:1839-1900:中国人自己的摄影史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署《黄埔条约》,于勒·埃及尔摄。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新闻纪实照片。
摄影术在法国正式宣告诞生后,立即随着旅行者的足迹向海外传播。
1842年,距摄影术诞生仅3年时间,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英军中的一名少校和一名医生可能开始了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摄影活动。
而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则为我们留下了目前所知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影像,这些影像幸运地保存至今。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接触影像、认识影像和接受影像的过程。
尽管这种逼真、客观的影像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过迷信思想的阻碍,或被视作洋人的玩意而被抗拒,但经过一些有识之士和早期摄影师的努力推动,人们逐渐接受了这种先进的机械造像方式。
19世纪的中国摄影影像至今已逾100多年,这一时期的影像保存下来的数量十分有限,当时摄制的影像大多已经散佚,即使有不少幸存下来的散落民间的影像,也难以考证准确的拍摄时间和摄制的作者。
商人肖像,约1870年,赖阿芳/摄。
幸运的是,有一部分影像被保存在国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机构和私人藏家手中,有不少都有拍摄者和拍摄时间,而且有一部分作品还配有照片文字说明。
而国内的早期影像反而经过历次战乱和'文革'的浩劫,留存下来的数量更少,不过尚有不少早期影楼肖像,照片的下方或背面标有照相馆的标识。
19世纪的中国影像大多为商业作品,'经营为先'是多数影像作者一以贯终的摄影理念,顾客的消费需求最终决定了影像的内容、题材和风格。
从现存19世纪的中国影像来看,这一时期影像主要包括:肖像类、风景类和新闻纪实类。
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肖像类包括:家庭肖像、晚清官员、宫廷摄影和伶人娼妓等;风景类包括:自然风光、建筑景观和城市风貌等;新闻纪实类包括:百姓工作和生活、战争和起义、外交活动和新闻事件等。
老照片:1910年代的中国风貌
老照片: 1910年代的中国风貌
1907年,新疆叶尔羌的街头,人们三五成群,赌博成风。原载《老照片》第14辑。 20世纪初,昆明的清政府官员在衙门的天井里审理诉讼。原载《老照片》第16辑。
20世纪初,烟台的一间教会印刷所。劳作其间的孩子们,有幸成为当地最早掌握西方印刷技术 的一批中国人。原载《老照片》第19辑。
20世纪初,青岛一家洋车车行的景象。原载原载《老照片》第14辑。 1910年代,山东胶东的一个村庄雇请戏班来村里唱大戏的场面。原载《老照片》第12辑。
珍贵历史图集:清末民初衣食住行婚丧嫁娶
摔跤斗士(1898年云南河口) _0^Bx>sl}L
这是方苏雅照片中仅见的反映中国人民间从事运动的一张。从照片中围观人群的装束来看,拍摄地应是苗族或壮族聚集地。如果说体育是人强壮和富裕之后的一项运动,则在烟毒泛滥、国家贫弱的状况下此类照片的难得也是正常的。其实体质的羸弱倒在其次,了无生气、神情木然的观众所呈现出的精神面貌尤刺人心。比较有趣的是,两个摔跤斗士在下体所缚布片的样式与日本传统相扑的装束十分酷似,其中的原因何在,不独日本人,大概所有研究、喜爱人类学、民族学的人士都有兴趣。q#5_w8z__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 border=0> $_c :KJ)_]
_a_<__n_$"
C}vR6B-_r
围看西洋镜的儿童(1900年,昆明) $_ __K*|_:
从衣着上看,两个正在观摩“进口大片”的儿童应来自富裕人家。而更左边的那个孩子也许正焦急地向父亲提着这时髦的要求。对于古老的中国百姓来说,西洋镜(皮影戏)与洋枪洋炮一样给人印象深刻,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而这三个字中包含的惊奇含义一直保留至今。从摄影上说,这是一张层次分明、构图完整的照片,一看之下几乎完全注意不到摄影者的存在,除了右边那个小孩以外,所有人物都自然生动地活在他们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又像戏剧角色一样衬托着主要的事件。在摄影才刚刚发明不久的那个年代,这样水准的拍摄眼光和技巧的确令人称奇。(G_> vG_)L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 border=0>
美国人拍摄的晚清四川影象(1)
顺庆江边
顺庆江边
四川道路上无数的拱门
寺庙内部
寺庙内学堂
太和镇牌坊
太和镇水车
梯田
谢谢观看
大竹东部石桥
大竹西部山区煤矿
大竹西部梯田
稻草堆
稻草垛
稻田
稻田
稻田
稻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渡河东部稻田
观音庙
观音庙内休息
汲水
肩扛稻草
李渡河东部石桥
李渡河拱桥
李渡河寺庙
李渡河西部风景
路上景色
玛莉帽
墓地
蓬溪县,梯田
蓬溪县西部
蓬溪县西部盐井
清晨景色
桑树
水牛
顺庆,乡下石桥
顺庆白塔
四川民歌:采花
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 (Chamberlin,Thomas Chrowder)于 1909年3月,沿长江过巫峡、奉节、云阳、 万州,然后上岸从陆地穿越四川,经分水、 梁平、大竹、渠县、南充、蓬溪、射洪、中 江、到达灌县,后沿岷江经成都、郫县,彭 山、乐山到宜宾,再次进入长江,经重庆、 丰都、忠县,回到万州,然后顺原路沿长江 于5月返回武汉。以下为张伯林在此次旅行中 拍摄的四川境内的照片。
9张罕见的清末民初北京实景上色照:再现皇城旧影
9张罕见的清末民初北京实景上色照:再现皇城旧影
这是一组经过着彩的老照片。
从皇城故宫到西郊园林、从京城寺庙到明代皇陵多角度表现了清末民初老北京风貌。
经过着彩处理,这些昔日的老北京风情以油画似的方式呈现出来。
照片中的某些场景已经不存,如几张佛像的照片,某些遗迹虽仍存,但现已改变。
如东岳庙的子孙殿,照片中的子孙娘娘和子孙爷爷的塑像已被毁,重新塑造的塑像与旧貌相差甚远。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老北京实景上色照。
这才是真正的大清朝:透过他们的眼睛看看150年前到底什么样!
这才是真正的大清朝:透过他们的眼睛看看150年前到底什么样!
大清朝,也称为大清帝国,1616年—1912年(从后金开始算起),是中国君主专制发展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者。
对于清朝,似乎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康乾盛世和慈禧太后。
在我们对慈禧太后的倒行逆施和阻碍中国历史脚步进程的同时,似乎还会赞叹康乾盛世的美好。
但是真实的大清朝到底是怎样的?用一组老照片来直观的反映吧,到底如何,我相信大家看后自有感触:
三位女性,看眼神、看衣着、看脚。
这肤色和眼神我相信不是在好日子下磨练出来的,还有黝黑细细的胳膊和排骨。
想到了什么?这精气神,无法言表。
这一组倒是比上面一组好多了,但看看后面的房子,这是皇家庭院?传说中的富丽堂皇?
好吧,这不是那个大洲,这是大清朝。
这应该是一群小姑娘,看他们尖尖的脚,可能她们感觉没什么,但是现在看来不由得让人心疼。
这花天酒地的场景却不见一丝笑容,无论男女。
这神情,还有一个被套着头的车夫,跟现在的花轿可是不一样。
中西对比,有点像穿越。
看衣着打扮,这定是一位贵妇,但是还是跟电视里清宫剧里面的感觉很不一样。
好吧,这大清朝的特色还是不能落下的,看着这个脚真的能感觉到那种封建社会深深的束缚!
这个照片最有特色的是什么?辫子,有的已经都没了,说明这已经是大清朝末期了,但是看这个情形,真真切切的颠覆历史观。
最后一张,这是真打,几下子定屁股开花,别跟我谈论人权,康乾盛世也是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罕见彩照:不可复制的晚清时城乡风情
·晚清时期,西风东渐,形成当时中国特有的社会风情。
晚清,即清朝晚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
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洋务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
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
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
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
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晚清时期,西风东渐,东风式微,清朝走向没落,形成了当时中国特有的社会风情。
这里撷取的一组难得一见的晚清时期的彩色照片,不仅是一幅幅清末民初的中国世俗社会生活图景,而且也是栩栩如生的那一段让人们难忘的历史新闻纪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民生状况,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晚清。
·南京,清朝官员坐着轿椅在随员们前呼后拥下出行。
·骑马走出城门的兵丁。
·北京颐和园中的女游客。
·上海庙会驻足观看的百姓。
·上海庙会热闹的场面。
·上海,街道上带木枷的犯人。
·繁华的上海码头,舟船来往穿梭。
·宁波舢板上的船长和水手。
·上海,街角小公园内父子合影。
·河面上的小船正在清理河底淤泥作为庄稼肥料。
·乡下农民踩着水车汲水灌溉。
·江南农民清理河底淤泥作为庄稼肥料。
·赶着水牛耕田的农村少年。
·在稻田里插秧的农民。
·说书人说书时的场面。
·上海,一位进城的农民在吃饭。
·中国最早的街头裁缝人。
·正在走出村头准备到野外春游踏青的男女老少。
·走出家门春游的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