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九年级上册政治坚持改革开放笔记
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1.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2.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1. 改革开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2.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我国社会面貌,为人民裙众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3. 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改革开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2.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增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完整推进各领域改革,又形成一揽子开放战略。
3.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更加自觉地维护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1. 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新机制、新格局。
2. 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 要积极拥抱全球化,深度融入全球开放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五、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1. 坚持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我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要求都是必须的。
2. 坚持改革开放,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对我国对外开放合作的深入都意义重大。
3. 坚持改革开放,对我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改革开放是当代我国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改革开放的初心使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辨析题(1-6课)【解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6课辨析题(第一课)甲:改革开放好政策,中国经济大发展。
乙:人民生活都幸福,共同富裕可实现。
①改革开放是党的一项好政策。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取得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增强。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但是,目前我国仍有一些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党和政府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社会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甲:改革开放影响深远,我们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乙:我们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①改革开放对中国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增强。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收入较快增长,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但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还面临科技总体水平不高、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党和国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需要全社会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又一次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势大变,不仅社会主义以崭新发展模式稳稳地站住了脚,我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但“盛世”之说为时尚早。
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
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全球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一重要论述,对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科学定位,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原理的最新发展,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价值认识的升华,同时也对指导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
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高,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到2006年迈上20万亿元大台阶,年均保持9.7%的速度,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3.3倍,列世界前4位。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4万亿元,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居世界第三位。
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谷类、肉类、棉花、钢铁、煤炭、电视机、电脑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减贫方面,改革初期,我国贫困人口是3亿多人,现在是2000多万人,联合国计划发展署也承认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还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强国标准版文档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 的—目改标革,开是放在后坚的持厦社门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同改时革相开应放地后改的革厦政门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一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一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改—革—的 —目—标改,革是开在放坚后持的社厦会门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改制革, 的同目时标相,应是地在改坚革持政社治会体主制义和制其度他的方前面提的下体,制从,根一本适上应改初变级束阶缚段生生产产力力发发展展的和经实济现体现制代,化建的立历 充史满要生求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体革制的 ,目同标时,相是应在地坚改持革社政会治主体义制制和度其的他前方提面下的,体从制根,本一上适改应变初束级缚阶生段产生力产发力展发的展经和济实体现制现,代建化立的充 历满史生要机求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改制革, 的同目时标相,应是地在改坚革持政社治会体主制义和制其度他的方前面提的下体,制从,根一本适上应改初变级束阶缚段生生产产力力发发展展的和经实济现体现制代,化建的立历 充史满要生求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体革制的 ,目同标时,相是应在地坚改持革社政会治主体义制制和度其的他前方提面下的,体从制根,本一上适改应变初束级缚阶生段产生力产发力展发的展经和济实体现制现,代建化立的充 历满史生要机求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改制革, 的同目时标相,应是地在改坚革持政社治会体主制义和制其度他的方前面提的下体,制从,根一本适上应改初变级束阶缚段生生产产力力发发展展的和经实济现体现制代,化建的立历 充史满要生求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体—制—,— 同改 时革 相开 应放 地后 改的 革厦政门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一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坚改持革改 的革目开标放,,是是在我坚国持实社现会社主会义主制义度现的代前化提建下设,的从必根由本之上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体革制的 ,目同标时,相是应在地坚改持革社政会治主体义制制和度其的他前方提面下的,体从制根,本一上适改应变初束级缚阶生段产生力产发力展发的展经和济实体现制现,代建化立的充 历满史生要机求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坚制持, 改同革时开相放应,地是改我革国政实治现体社制会和主其义他现方代面化的建体设制的,必一由适之应路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改坚革持的 改目革标开,放是,在是坚我持国社实会现主社义会制主度义的现前代提化下建,设从的根必本由上之改路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改制革, 的同目时标相,应是地在改坚革持政社治会体主制义和制其度他的方前面提的下体,制从,根一本适上应改初变级束阶缚段生生产产力力发发展展的和经实济现体现制代,化建的立历 充史满要生求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坚体持制改 ,革同开时放相,应是地我改国革实政现治社体会制主和义其现他代方化面建的设体的制必,由一之适路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坚改持革改 的革目开标放,,是是在我坚国持实社现会社主会义主制义度现的代前化提建下设,的从必根由本之上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体革制的 ,目同标时,相是应在地坚改持革社政会治主体义制制和度其的他前方提面下的,体从制根,本一上适改应变初束级缚阶生段产生力产发力展发的展经和济实体现制现,代建化立的充 历满史生要机求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坚制持, 改同革时开相放应,地是改我革国政实治现体社制会和主其义他现方代面化的建体设制的,必一由适之应路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什么
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什么
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政党的基本功能就是确定路线和政策,并运用自己的组织力量推动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办厂和现在 招商引资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在近代,清政府是被迫允许殖民者 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便利了资本主义 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今天的招商引资是主动利用外资在 中国办厂,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加 快中国经济进步。
古今中外的著名改革:
名称
商鞅变法
时间
战国时期
作用
使秦国社会安定,经济 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 高 缓解赋役不均,财政收 入增加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是俄国从封建社会走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中国 古代 张居正改革
洋务运动
明朝中期
19世纪 60年代 到90年代
• 明朝更有郑和七下西 洋开辟海上“丝绸之 路”的创举,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创举
大秦
玉门关 大月氏 葱岭 敦煌 西 于阗 阳关 安息 大夏 长安
疏勒
汉
西 方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东 方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跟踪练习 A 材料一: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起航向东航行, 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环球科学考察任务。此次环球科学考察,不仅 使我国海洋界期盼已久的“进军大洋”的夙愿成真,同时也将在我国的大洋事业 发展史上写下新的光辉一页。 材料二:中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理海域。600多年 前,郑和庞大的船队扬帆起航,在蓝色波涛间写下中华民族的梦想; 160多年 前泛波而来的列强炮舰,又使华夏历史蒙上耻辱。蓝色国门,开了又关,关了 又开,27年前终于彻底向世界各国敞开胸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写出“大洋一号”在环球科学考察过程中要经过的大洋、运河 及其海峡。 ②郑和远航时带去的两种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是什么?郑和的远航 和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共同到达的洋在郑和当时叫什么洋? ③最早“使华夏历史蒙上耻辱”的事件指什么?这一事件给当时的中 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④蓝色国门在郑和远航时是打开的,到清朝又关上了,关上的标志 是当时的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27年前再次打开时,中国实行的 又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核心必背知识点(分课编排)
九年级道法上册《富强与创新》知识点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必背】1.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
(新修订)2.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8.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补充: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3.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1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17.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8.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1 坚持改革开放【知识点必背】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答: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器,“天眼”射电望眼镜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 问世
3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4人民收入不断增长
六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小结 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 四个尊重是--------
★当堂训练 一填空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2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3四个尊重方针是-----------------------------------二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4分)
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 进入新阶段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
“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联系更紧密
四 改革开放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五 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哪些?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上)
第一课时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
★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上面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
一改革开放的含义 1什么是改革?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你知道哪些? 改革就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这些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对外开放?历史上的重大开放事你知道哪些? 对外开放: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2010年是中国改革改革开放33周年。
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回顾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总结33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认识与理解。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决非偶然,有其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时代依据。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又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这方面的实践,当然不可能对这一问题做出直接而明确的回答。
恩格斯只是科学地预见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深深感到,‚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顾名思义就是改革和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过去的三十几年中,改革开放,成就斐然,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嫦娥奔月使我们祖先几千年伟大的梦想,奥运会成功举办,圆梦百年,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们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特大成就。
作为90后的我,对于改革开放对社会形势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但就我们自己身边的变化而言,感触还是挺深的。
在吃的这一方面,爷爷奶奶那辈人用的都是粮票,肉票,总之买什么都要用票。
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
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
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同样的在出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有了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为 学 生 一 生 的 健 康 和 快 乐 奠 基
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改革开放对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起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倾 向于关心小我—个人的切身利益,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 3、改革对社会上城乡之间流动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发展保障了 社会的稳定。 4、改革使农民自主性和流动性加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 进社会转型,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 学 生 一 生 的 健 康 和 快 乐 奠 基
1. 深圳后海社区居民张先生说:“我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长大、 一天天地发展繁荣起来。深圳30 年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啊!”张先生的所见所感 ( A ) ①说明改革开放符合民心 ②表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 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这表明( B)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③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入世使中国与世界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 学 生 一 生 的 健 康 和 快 乐 奠 基
2、重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 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A、改革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 实质与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 学 生 一 生 的 健 康 和 快 乐 奠 基
B、对外开放(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总结历史经验,我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主要是作为一种观点、一种理论出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对最初几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初步概括总结和理论上的结晶。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实践。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认为,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战略上的重大突破,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
事实证明,不搞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所见的改革开放我所走的强国之路-作文
我所见的改革开放,我所走的强国之路利用假期,我读了《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周年》这本书,有些感受,想和大家谈谈我所见的改革开放,我所走的强国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许多人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年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
四十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整个国家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人民共同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
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
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
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一轮不落的红日。
这几年来,我们的家乡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圈内几乎找不见低矮的平房了,到处高楼林立,马路拓宽了,各路公交车四通八达,人们出行可方便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全都应当归功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方针政策。
爸爸听爷爷讲述那关于祖国改革开放的小故事……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那时候,我们家盖得是茅草屋,爷爷生活的小村庄,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没有石子砖块铺着,遇到下雨天,路又滑又泥泞,根本不可以通行,又有谁敢梦想有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呢?那时候,奶奶不幸地的了小儿麻痹症,家里穷,乡里也没个会治病的,看病要到很远的镇上,于是奶奶就落下了病根,现在她的两条腿只有一点长,走路时要拄着拐杖,不是因为走不稳,而是因为两只脚根本碰不到地上。
党章总纲指出坚持什么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强国之路党章总纲中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外改革开放格局特点:1、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
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2、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3、多渠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4、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的名言]坚持 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坚持的名言]坚持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坚持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供大家参考!《人民日报》6月5日第二版发表的钟轩理的署名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这篇文章题目够大的,似乎是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
但文章并没有解答当前中国的重要问题,有些观点似乎还有些大欠斟酌。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
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这一说法,乍一看似乎有理,但不受分析。
改革开放是什么,改革开放是手段是方式方法,怎么会是强国之路呢?那么,强国之路是什么呢,强国之路是发展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化,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是技术创新,这才是强国之路!至于怎么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怎么发展工业农业国防,怎么技术创新,是可以采取一些改革开放措施的。
比如,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先进的进步的东西,然后拿来为我所用,以利于我之创新;比如工业农业国防,我们也可以引进外国技术,然后吸收创新,技术创新,既可以在向外国学习的基础上创新,也可以独立自主地创新,中国建国五十多年了,也该到了成熟的年龄了,也该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创新了。
而这个过程,就是改革开放的过程。
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显然有些大欠妥当,有些拉大旗作虎皮了。
从理论上讲,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不能说是务实的,只能说是务虚,发展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现代工业农业国防,抓好技术创新才是务实的强国之路。
因此,写文章,尤其是理论文章,不能够误导国家误导民众。
坚持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更是大谬不然。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不能是手段方式方法,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结合东欧剧变,谈谈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结合东欧巨变,谈谈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东欧各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
东欧剧变的发生,其实质原因在于,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历史以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罗旋上升的,挫折是暂时的。
东欧剧变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发展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建设缺乏经验,拌有西方势力的敌视,因此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改革来完善,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不能局限于苏联模式;东欧剧变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主义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是不可否认的。
仔细分析东欧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国内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政治思想松懈,特权、腐败泛滥,改革开放的失败,共产党在国内民心丧失,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等。
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
因此我们应该总结东欧苏联剧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要在执政的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理论指导和保持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
同时,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我国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我国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我国的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这是中国上上下下的共识,也是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乘势而上开拓新功的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现代化时间表,新征程上,任务需要改革开放来落实,险滩需要改革开放来跨越,愿景需要改革开放来实现。
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
然而在中国的改革词典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始终是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法宝。
正如“宣言”文章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对于无限接近伟大梦想的当代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惟有迎难而上,向荆棘挺进,一览无限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新中国建立后4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面对时代潮流,符合人民心意,适合生产力发展,促进我国繁荣富强的一条强国之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2010年是中国改革改革开放33周年。
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回顾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总结33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认识与理解。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决非偶然,有其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时代依据。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又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这方面的实践,当然不可能对这一问题做出直接而明确的回答。
恩格斯只是科学地预见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深深感到,“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
”但由于列宁过早去世,这一思想未能付诸实践。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状况和特点。
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是这个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相适应是主要的、基本的。
同时,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矛盾的思想。
但是毛泽东只是提出了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具体深入地分析和准确地把握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区分和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则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
一方面,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资金和人力,依靠我国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部条件,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
在当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发展自己。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是要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博采天下之长,为我所用。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依据改革开放是我党在经历了艰苦探索、吸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作出的义无返顾的战略选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十年浩劫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十字路口:要么按照“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走下去,在僵化的体制内束缚任何创新和探索。
其结果是使社会主义难以获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使人民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使国家难以追赶世界上领先的发达国家。
要么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对本本教条的迷信和崇拜,突破体制和观念的重围,“杀出一条血路”,其结果是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摆脱落后,走向进步。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极其清醒地认识到,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社会主义,任何别的道路都只能是“死路一条”。
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毅然地选择了后者。
由此而来的中国巨变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
(三)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28年的摸索甚至一度的混乱,到1978年前后,形成了两个极具深远影响,并在当时就能产生巨大的现实冲击力的共识: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因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了这两个基本共识,所以,产生了“拨乱反正”的巨大历史作用,因而被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起点。
自此之后,近33年来,中国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都基于所形成的关于发展主题的全民共识。
尽管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方式和行动上,中国的改革模式一般被认为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以“试错”方式,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推行,而并无事先的周密规划设计。
但实际上,在前进的基本方向上,中国近33年改革开放所表现出的明确性和坚定性却是非常鲜明的,而完全不是靠摸着石头左右徘徊。
其根基就是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和坚持并为全民所接受的关于发展主题的若干最基本共识。
共识不动摇,方向才始终明确,决心才坚定不移,步伐才稳健而急速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对时代主题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已经步入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长期改善的阶段。
这样的态势,与社会主义比较,它处于上风。
这样的态势,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认识。
在这样的态势下,社会主义的旗帜到底能打多久?社会主义道路还能走多远?如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呢?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国能否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迎头赶上并最终超过发达国家,能否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惟有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只能是死路一条。
”可见,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拨乱反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无疑是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
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现在回过头去看,近33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
而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
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形成了巨大压力。
党要在如此严重的困境中重新奋起,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面对困境和压力,我们党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智大勇,坚定地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
第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第三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就表明,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