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教案名称: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

2.掌握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3.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压强和浮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将压强和浮力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与压强和浮力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思考和讨论。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事物?3.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Step 2 学习压强(30分钟)1.呈现压强的定义: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通过实例解释压强的计算方法:P=F/A。

3.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4.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是什么?Step 3 学习浮力(30分钟)1.呈现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通过实例解释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ρ液体×V物体×g。

3.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浮力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浮力作用下能够浮起来?Step 4 综合应用(30分钟)1.将学到的压强和浮力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有关压强和浮力的问题,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气球飘起等。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分享。

Step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发现身边更多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主题: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板书内容:压强:P=F/A浮力:F浮=ρ液体×V物体×g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第五节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了解其产生及其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应用原理计算浮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用具:教师: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弹簧测力计、空易拉罐筒、钩码若干、烧杯、乒乓球、红毛线、水、自制课件。

学生: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水(1套/组)。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二力平衡的条件?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怎样?(二)新课引入视频展示: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

学生感知:乒乓球按入水中又浮上来。

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从本节起我们开始学习“浮力”。

(三)新课教学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压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漂浮在水面。

问: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几个力?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水)。

实验结论: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下沉,且一直沉到水底。

师(激趣):下沉的石块受浮力吗?生:受(或不受)。

教师继续演示:先测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测出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视重F,。

分组讨论: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视重F,小于空气中的物重G。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沉入水底的石块也受浮力作用。

学生归纳浮力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力,叫浮力。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便于观察),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拉直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再观察红毛线拉直方向?学生观察现象归纳: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压强和浮力》复习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不难发现,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

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是本节的设计意图。

根据新标、考纲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精选习题进行堂训练,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压强知识得到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④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⑤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过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②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压力小桌、海棉、重物以及flash。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教师拿出一些器材(海绵、压力小桌、重物),提出问题:“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什么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所复习的内容:压强和浮力的第一时压强。

二、知识回顾、抓基础首先,教师设疑:“你对压强知多少?”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

并利用投影打出知识结构(如图)。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

(一)复习“压力”先设疑:“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二)复习固体压强学生说出概念、公式P=F/s、单位后教师设疑:“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回答。

中考物理 压强和浮力(三)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 压强和浮力(三)复习教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三)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压强和浮力(三)【教学目的】1、知道大气压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2、知道大气压的值,知道托里拆利实验.3、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4、知道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教学重点】理解大气压的存在、测定、应用【教学难点】大气压的应用,流体流速大小与压强的关系.【教学程序】〖引入新课〗液体受重力,会产生压强,大气也受重力,也会产生压强.〖新授〗一、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二、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估算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三、大气压的存在:1、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吞蛋实验四、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讨论:玻璃管倾斜、上提、下压时,水银柱及真空部分有何变化?五、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还随天气、季节等因素变化.1atm=760mmHg=76cmHg=1.01×105pa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七、气压计:1、水银气压计2、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高度计思考:高度计的制作与电学中什么仪表制作相似?八、流体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小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测定、变化〖练习〗1、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2、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些情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A、玻璃管的粗细B、玻璃管倾斜了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D、外界大气压的变化3、高压锅盖的面积是400cm2,当锅内气压是1.2atm时,锅盖受到锅内气体的压力是多少?4、大气压作用在房顶上的压力很大(请估算),但没有把房屋压塌是因为:A、房顶牢固B、墙很厚,对地面的压强很小C、房顶上、下两面都受到大气压作用而相互平衡D、墙把房顶支持住〖作业〗完成《中考指要》相关内容*教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一、教学目标1. 回顾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复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掌握如何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4. 压强和浮力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压强与浮力的知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和浮力的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压强和浮力的概念。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3. 案例分析:分析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压强和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压强和浮力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压强和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忆和巩固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影响压强的因素。

3.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4. 影响浮力的因素。

5. 浮沉条件的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应用,以及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和浮力的原理。

3.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讲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实验:进行压强和浮力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教案编辑专员:X日期:年月日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压强和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和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参观船舶制造厂或水坝等,加深学生对浮力应用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九、课后作业1. 复习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十、课程资源1. 教材:《苏科版压强和浮力》教材。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题 陈 国 平 课
“压强和浮力”复习
时 授课日期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 减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压强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 难点: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
界首镇初级中学备课纸
教 学 过 程
授课人复备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例如越野汽车的轮胎 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受重力和流动性 特点:1.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测量仪器:压强计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 气压强越小。 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 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完成的,他测出的大 气压的值相当于 76c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测量气体压 强的仪器叫气压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浮力 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 上托的力。
界首镇初级中学备课纸
教 学 过 程
授课人复备
表1 表2 表3 实 压 受力 实 压 受力 实 压 受 力 验 力 面积 验 力 面积 验 力 面 积 2 序 /N /cm 序 /N /cm2 序 /N /cm2 号 号 号 1 6.0 10 4 3.0 10 7 3.0 20 2 9.0 15 5 4.5 15 8 4.5 30 3 12 20 6 6.0 20 9 6.0 40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和 4(或 2 与 5、3 与 6)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析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观察到的现 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 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 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 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 贴地部分的轮廓。他的质量为 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 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3)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压强的概念与计算1.1 压强的定义1.2 压强的计算公式1.3 压强单位及换算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2.1 固体压强2.2 液体压强2.3 气体压强第三章:浮力的产生与阿基米德原理3.1 浮力的产生原因3.2 阿基米德原理3.3 浮力计算公式第四章:物体的浮沉条件4.1 浮沉条件的判断4.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4.3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沉第五章:浮力应用实例5.1 轮船与密度计5.2 潜水艇5.3 热气球与飞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2)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

(3)浮力应用实例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和原理。

(2)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运用板书、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范文】《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1

【范文】《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1

范文范文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无止境《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理解压力的概念,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2.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

知道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

4.了解液体压强特点和连通器原理,会利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的压强。

5.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6.6.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解释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现象。

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构建固体、液体、气体压强三位一体的知识网络,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学习难点学习难点能熟练运用固体、液体压强公式及大气压强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决有关的问题复习过程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知识梳理请填充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本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系:大小: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______大小: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______压力的三要素压力的三要素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作用点:受力物体的表面上作用点: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定义:__面积上受到的__定义:__面积上受到的__公式:公式:P P =___=___固体压强固体压强单位:____单位:____增大压强的方法:____、____增大压强的方法:____、____固体压强固体压强常用的公式:常用的公式:P P =____=____产生的原因:液体受__且具有___产生的原因:液体受__且具有___压强压强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_____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__,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___有关液体的压强还与___有关液体压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计算公式:P P =____=____测量工具:______测量工具:______液面相同条件:__、__液面相同条件:__、__应用:连通器应用:连通器常见实例:水壶、____常见实例:水壶、____测量大小的实验:____实验测量大小的实验:____实验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____cm cm 水银柱水银柱==________pa pa大气压强大气压强 变化的规律: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二、典型例题解答:二、典型例题解答:【例1】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左所示,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左所示,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A.A.甲图中的平放甲图中的平放甲图中的平放B.B.乙图中的侧放乙图中的侧放乙图中的侧放c.c.丙图中的立放丙图中的立放丙图中的立放D.D.三种放法一样大三种放法一样大三种放法一样大【提示】砖对地面的压强决定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砖本身的重力,由题意可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所以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受力面积的大小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所以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受力面积的大小. . 【例2】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1414--2A 2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右图),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 和pB pB,则,则,则( )A .pA pA>>pBB .pA pA<<pBc .pA pA==pB pB D .无法判断.无法判断【提示】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属于液体压强,根据公式P =ρgh 可知,在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3)掌握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4)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5)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3. 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2. 影响压强和浮力大小的因素;3. 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讲授法:讲解压强和浮力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3. 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压强和浮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第七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有关浮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 讲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4. 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5. 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6.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和浮力的现象;7.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压强和浮力大小的因素;8.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10.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能够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实验和实例,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实验和实例,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复习:(1)回顾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复习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受力面积等。

(3)通过实例和习题,巩固压强的应用。

2. 浮力的复习:(1)回顾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复习影响浮力的因素,如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通过实例和习题,巩固浮力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2)影响压强和浮力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 采用实验法,通过复习实验和实例,巩固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第七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应用。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兴趣。

2. 讲解与复习:(1)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 实验与实例:(1)展示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

(2)通过实例,巩固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与问题解答:(1)让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和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质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剖析,认识轮船是如何浮在水面上的。

2.经过采集、沟通对于浮力应用的资料,认识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成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课要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课难点: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课器具:教具:多媒体投影机一台、实物投影一台、自制潜水艇模型一个、大注射器一个、水槽。

学具:木块、橡皮泥、蜡块、酒精、水、水银(暂不供给)、铁块、鸡蛋,盐水、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烧杯、铝制牙膏袋、水槽。

教课过程:(一)复习发问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浮力计算的方法?(二)引入新课视频展现: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遇到浮力的作用了吗?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如何?教师设疑:用钢铁锻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商讨这个问题。

视频展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三)新课教课1.飘荡、悬浮和下沉实验:请同学分别将桌上的木块和铁块淹没水中、鸡蛋淹没在盐水中,而后放手,察看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过程和最后状况(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着手操作)视频展现:淹没在水中的木块在水中会上涨,最后停在水面上。

木块从液体中向上运动称作为上调,最后逗留在液面上(部分漏出液面)叫飘荡。

再看铁块,没入水中此后,放手,铁块向下运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作为下沉,最后停在液面下,我们称作为沉底。

那么鸡蛋呢?松开手后停在盐水中某一地点,我们把这个状态称作悬浮。

2.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提出问题:下边我们再来看看这样的现象,我这里有一个空心的金属盒,放入水中以后,会怎么样?此刻我再取出一个金属砝码,放入水中,什么状态?再取一个较大的木块,放入水中,大家看是什么状态?(上述三个问题由学生抢答)(2)进行猜想:大家猜想一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飘荡、悬浮、下沉呢?分别挨次请学生陈说猜想的原因,板书学生的猜想,便于同学们进行沟通。

压强与浮力 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压强与浮力 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小木块之旅
------压强与浮力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压强和浮力的相关公式,会辨别和选择相应公式进行运算。

2)通过创设情境,归纳总结解答压强与浮力综合题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巩固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的习惯,树立整体分析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小木块的浮与沉的过程探究及分析,将压强与浮力的相应知识融入情景,展现解答压强与浮力综合题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木块浮与沉的过程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通过受力分析,发现无论小木块是浮还是沉,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辨别固体类和液体类压强及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巩固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的习惯,树立整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难点】巩固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的习惯,树立整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木块、透明水槽、水杯、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和浮力》复习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不难发现,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

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是本节的设计意图。

根据新标、考纲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精选习题进行堂训练,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压强知识得到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
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④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⑤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过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②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压力小桌、海棉、重物以及flash。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教师拿出一些器材(海绵、压力小桌、重物),提出问题:“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什么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所复习的内容:压强和浮力的第一时压强。

二、知识回顾、抓基础
首先,教师设疑:“你对压强知多少?”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

并利用投影打出知识结构(如图)。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

(一)复习“压力”
先设疑:“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
们有联系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二)复习固体压强
学生说出概念、公式P=F/s、单位后教师设疑:“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回答。

在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
⑵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A.平放B.侧放.竖放D.无法判断
⑶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在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三)复习液体压强
先通过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
⑷如图所示,a图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起,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b图侧壁的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图所示,可以说明的物理问题是: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通过播放flash,学生观看熟悉连通器的特点及应用,解答问题。

⑹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A.船闸B.锅炉水位计.水塔的供水系D.自来水笔
多媒体的展示直观、明了,学生印象深刻。

(四)复习大气压强
通过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
⑺如图所示,将一试管中装满水,再将—支较细的试管插入并倒置,使试管口朝下,空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这是________把小试管推上去的。

⑻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稍微降下一些
.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⑼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哪种情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 ]
A.玻璃管的粗细
B.玻璃管倾斜
.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
D.外界大气压变化
⑽如图所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放置,则当时大气压为____厘米水银柱。

三、考点聚焦:利用投影打出中考考试要点以及出现的题型。

使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会怎样出现、会考那些知识点。

四、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
以竞赛方式及小组讨论完成堂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导演,学生抢答:
⑾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⑿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⒀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P′,则P与P′的关系为()
A.P′=4P B.P′=2P .P′=P D.P′=P/2 ⒁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同种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

(填“>”、“<”或“=”)
⒂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

(填“>”、“<”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⒃高速公路上严禁汽车超载,请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限制汽车的超载?
⒄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⒅如何测量你双脚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的压强?
五、堂小结、归纳重点、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教师设疑:“通过这节的学习,在处理有关压强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打出投影。

六、布置作业
⒆小明同学的质量为0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2。

请你算出:
(1)小明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2)若小明同学背着重为0N的书包行走,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g取10N/g)
⒇医生测量某人的血压,测得高压为200毫米水银柱,低压为140毫米水银柱,结果他被诊为是高血压,请你帮他算一下,他的高压是___________Pa。

(ρ水银=13.6×103g/
3,g=10N/g)【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