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挑战研究
中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中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在不断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分别从发展趋势、主要领域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发展趋势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一、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越来越数字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制造业的必要条件,也将促进服务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生态化和绿色化趋势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越来越注重生态化和绿色化,这是因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入。
三、全球化趋势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越来越具备全球化的特征。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全球化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未来,中国的企业和创新力将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竞争力。
主要领域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领域: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在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智能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也应该在这些领域加强投入和创新。
二、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是中国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应该加大对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投入,为这些领域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三、生物科技和医药领域生物科技和医药领域是未来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应该在生物科技和医药领域加强创新,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进产业的整合和优化。
四、数字娱乐和文化创意领域数字娱乐和文化创意领域也是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中国应该加强对文化创意和数字娱乐领域的投入和创新,促进数字文化的全球化。
五、智能交通和物流领域智能交通和物流领域是未来的另一个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应该加大对智能交通和物流领域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投入,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升级。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2辽宁阜新,阜新市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123000;3辽宁阜新,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123000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预测发展形势,以此探讨如何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代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需要。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辟新赛道——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根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增长更加依靠科技创新。
新技术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推动新产品与新服务的产生,深刻影响全世界的市场需求,开辟了新的产业竞争赛道。
随着新技术的导入,一批新型基础设施会迅速兴建起来,形成网络,引发整合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格局,调整国际产业链分工和价值分配体系。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抢占新兴市场的技术、产业综合性解决方案,是跳出原有技术范式和产业轨道,在新赛道布局“先手棋”的战略举措。
2.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产业供给提出新需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产业供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分量正逐渐加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社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长动力源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新的产业供给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络、生物技术产业等。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市场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那些基于新的科技和新的产业模式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动力,还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积极推进。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华为、小米、中兴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也有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企业和成果,如康希诺、绿叶制药等。
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之一,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大。
这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其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促进产业发展。
再次,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研发能力。
这些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优势。
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在疫苗、基因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和应用也具有很强的优势。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挑战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在一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仍然受制于人,这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本报告对相关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调研内容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首先是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和市场规律。
其次是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环节。
同时,我们还对相关政策和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以了解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最后,我们还对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和挑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以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需求、产业链、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最后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研和分析,能够为相关决策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大创新推进策略研究
0 引 言
当前 , 国际 金 融 危 机 波 澜 未 平 , 场 围 绕 着 争 夺 新 一
兴 产 业 未 来 发 展 的竞 争 已经 展 开 。美 国 将 研 发 投 入 提
据 经 济 科 技 发 展 的 制 高 点 。 目前 , 技 术 创 新 为 支 撑 以
的新 兴 产 业 竞 争正 成 为 国 际 竞 争 的 重 点 。① 发 达 国家
高 到 GDP的 3 , 下 历 史 最 高 水 平 ; 国 着 眼 于 发 展 创 英 低 碳 经 济 、 字 经 济 , 构 建 英 国未 来 ”; 盟 宣 布 投 资 数 “ 欧 10 0 欧 元 发 展 绿 色 经 济 ; 罗 斯 提 出 开 发 纳 米 和 核 5亿 俄
能 技 术 ; 国提 出 发 展 七 大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但 是 , 中 我 们 应 该认 识 到 :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往 往 发 端 于 重 大 的 技 新 术 创新 ,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实 质 上 是 探 索 建 立 新 的 产 业 新
和跨 国公 司 为 了保 持 技 术 领 先 优 势 与 利 益 , 往 通 过 往
标 准 战 略 , 知 识 产 权 和 标 准 体 系 糅 合 在 一 起 , 大 对 将 加 高 新 技 术 的 控 制 和 市 场 垄 断 , 缓 产 业 链 高 端 环 节 及 减
核 心 技 术 向 发 展 中 国 家 转 移 的 进 程 , 巩 固 自 己在 全 以 球 产 业 格 局 中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地 位 ; 发 达 国家 和 跨 国 ②
的 基 础 上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的 技 术 创 新 、 业 模 式 创 新 、 制 机 制 创 新 进 行 了 分 析 , 出 了培 育 和 发 对 商 体 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高新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一、现状1. 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一系列科技巨头的崛起,如谷歌、苹果和亚马逊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一些国家也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和创新企业,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 国际竞争加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各国纷纷将其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目前,美国、中国、德国等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美国的硅谷被誉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中国则加大了对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在国际竞争中,培育核心技术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二、未来展望1. 产业升级与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将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一些过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会逐渐衰退,而新的产业领域将不断涌现。
例如,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化石能源产业将逐渐减弱,而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则有望继续快速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以保持竞争力。
2.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
各国可以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和市场资源,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以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公平竞争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 持续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创新和优秀人才的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竞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竞争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区域发展到国家经济,再到全球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此,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和培育,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家、地区或企业经济配置中,具有战略性意义、新兴性、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创新能力和带动作用的动态产业。
它既是对经济发展的有力促进,也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强化自身国家的竞争优势,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家创新型经济体系。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主要包括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
技术上,要求技术领先,以此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
市场上,要求市场需求广阔,以此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中,新兴产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大众化、创新化和国际化。
大众化表现为新兴产业的产品将更多地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普及率和应用率将大幅提高。
创新化表现为新兴产业将面临着从前沿科技到落地应用多个层面的创新问题,如何保持技术领先,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如何突破瓶颈限制等等。
国际化则表现为新兴产业合作和交流的国际化,迎接来自全球的竞争与合作。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能够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促进地方产业协调、提高财政收入等。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能够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我国是一个正在逐步崛起的大国,其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现在,我国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吧。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当前国际上最为热门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以此来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2、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重要工作,随着特朗普政府退还全球气候协议,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
事实上,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减排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成为环保领域的领导者。
3、加深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研究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太赫兹辐射光谱仪、工业机器人等等,我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不断支持和引领,同时政策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1、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前各国都在推行的一个政策,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2、专项资金补贴政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推行了专项资金补贴政策,以支持产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路径
“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路径作者:公丕明来源:《求知》2016年第03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其中,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过去30多年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主要是依赖于粗放式发展模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随着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方可予以保障。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性,不论是对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是在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创新绿色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
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人口红利消退等,无法继续支持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转变方式,依靠创新来驱动。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已成为日益激烈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探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什么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国家为了提高本国产业水平,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等手段,培育和发展的新型产业。
这些产业通常集中在高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的科技和新的技术应用不断涌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
二、技术创新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通常需要具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等特点,这就要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而在技术创新中,科技研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只有不断开展科技研发,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直接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并且可以实现对传统产业的转化和升级。
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和支持,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大多来自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
这意味着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具备和国外企业一样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其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果不能在资金的融入和运作上有所突破,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还有就是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也面临困难。
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需要付出巨大的投入和长时间的培养,这需要准确的人才规划和管理能力。
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虽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方面仍有很多挑战,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政策优化研究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政策优化研究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政策优化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加强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一、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潜力。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领先者之一。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着规模效应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缺等问题。
在未来,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的推动、产业融合的深化和品质提升的追求。
同时,新兴产业将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
二、政策优化的必要性与挑战政策优化是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培育高端人才等。
然而,政策的落地和执行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政策间的协调与配合不足。
由于新兴产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政策重叠、政策冲突的问题,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其次,政策执行的落地难度较大。
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
最后,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规划,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激励政策。
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为企业提供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以增加企业的信心和投资意愿。
三、优化政策的途径与措施为了促进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优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 国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研 究
丁 晓 燕 海 安 县 商 务局 江 苏 海 安 2 6 0 2 60
摘 要 : 兴 产 业 逐 渐 成 为 引领 未 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要 力量 , 展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也 成 为 世 界 主 要 国 家抢 占新 一 轮 新 发
其 次 , 发 投入 不 足 , 研 自主创 新能 力薄 弱 。战略性 新 兴 产
新兴 产业 逐渐成 为引领 未来 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 要力量 , 发展 战 业是 知识 、技术 、资 金密集 型产业 , 其发展 高度 依赖 技术创新 略性 新 兴产 业也 成为 世界 主 要 国家抢 占新一 轮 经济 和科 技 发 和突 破 。而 我 国 目前在 支持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发展 方 面 的投 融 展 制高 点 的重大 战略 。为 了适 应这 一经济 发展趋 势 , 国必须 资政 策还 不 够完 善 , 方面 , 批处 于初 创期 、成 长期 的创新 我 一 大 把握 世界新 科技革 命和产 业革 命 的历 史机 遇 , 加快 发展 战略性 型企 业存 在 融资 困难 , 资金 瓶 颈制 约 明显 ;另一 方 面 , 在财 存
业结 构升 级 、加快经 济发展 方 式转变 ; 是有 利于构 建 国际竞 三
产 业 的持 续 发展依 赖 于其 产 业配 套能 力和 市 场推 广能 力 的不
断提升 。 当前 , 部分新 兴产 业发展 更多地 依托 政策导 向和 政府 扶 持 , 没 取得 支撑 产业 持 续发 展 的足够 市 场空 间 , 用市 场 还 运
破 、市场 主导 、引领 发展 ”的总 体要 求 , 把握 好市场 主导 与政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具有战略意义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通常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相关,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产业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热点。
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受到广泛关注。
新材料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碳纤维、高性能陶瓷、功能性膜材料等。
这些产业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科技进步的加速,新技术的涌现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
此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于高品质、高效率、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发展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充分投入资源和时间。
其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产业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五、发展建议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其次,加强各类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建立开放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思路 (4)1.4 论文结构安排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理论分析 (6)2.1 新兴产业及技术创新的定义 (8)2.2 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及其评价体系 (8)2.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特征及模式 (9)2.4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内在因素 (11)3.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分析 (12)3.1 市场环境因素 (14)3.1.1 市场需求弹性 (16)3.1.2 竞争格局 (17)3.1.3 产业政策环境 (18)3.2 技术要素因素 (19)3.2.1 研究开发投入 (21)3.2.2 技术水平 (22)3.3 组织要素因素 (23)3.3.1 企业规模与结构 (25)3.3.2 管理制度 (26)3.3.3 组织创新能力 (28)3.4 人才要素因素 (29)3.4.1 科技人才的数量与结构 (30)3.4.2 人才激励机制 (31)4. 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33)4.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概述 (34)4.2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35)4.3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其结果解释 (37)4.4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38)5. 结论与建议 (39)5.1 研究结论 (40)5.2 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42)5.3 政策建议 (43)1. 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将概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阐述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技术溢出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如何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及建议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总体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近几年在我国的总体发展状况良好。
自从2012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我国,社会主要的投资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还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鼓励与支持,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近几年来,虽然传统行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行业,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传统工业的增长速度,在以比传统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两倍的速度迅猛发展。
仅2013年上半年,我国新信息技术通信业务收益就达到了7319.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收入300多亿元;计算机软件新兴业务发展更快,同期实现了1413亿元的利润,同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了接近22%。
另外,例如中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等等新兴产业的同期收益和利润增长速度均达到了15%左右。
此外,根据我国汽车协会数据资料显示,由于新能源交通工具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2013年的前两个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5885辆同比2012年增长56%,销售量为5889量2012年同比增长42.6%①。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1.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市场推广的速度的加快程度非常明显,尤其是试点城市的建立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业化。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已经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系统,混合动力公交车产品接近成熟,节能技术在部分车型上得到应用,部分使得新能源汽车比燃料汽车节油性能提高近30%,可靠性趋于稳定。
在产业结构方面,在产业链上游,动力电池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三大区域为主的动力电池产业集成带,未来技术突破重点方向应集中在原材料领域,拥有锂电池完整产业链者必将占有市场先机;具有较高功率密度、效率和较宽调速范围的无刷水磁同步电机的批量配套能力是市场发展的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推动创新,提升生产力,还能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战略性的思考和应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和合作创新来加以应对。
其次,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同时,新兴产业通常面临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认证的挑战,这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此外,新兴产业的全球化背景也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对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威胁。
另一个挑战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以绿色环保、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因此需要遵守环境法规和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能源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大环境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创新技术和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新兴产业能够提高产业效率,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培养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机会。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的研究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的研究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意味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机遇。
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然而,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评估国际上产业政策的研究,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涉及的问题和挑战,并分析政策应该如何制定和实施,以有效地推动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
1.合理的政策制定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必须相应地进行。
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政策与时俱进,要考虑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技术发展。
(2)政策要具备长远性和稳定性,政策不应受到反复的政治干扰。
(3)政策要符合市场规律和发展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干预来推动产业发展。
(4)政策要明确产业目标,为新兴产业提供明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2.市场趋势和技术变革随着市场趋势和技术变革的不断演化,政策制定需要适应市场趋势和技术发展的变化,政策制定者需要定期评估政策的效果,并及时修改政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政府的政策不能过度干预市场,并要给新兴产业足够的发展空间。
3.资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存在着如何适当选择融资渠道和理财产品的问题。
政府应该选择安全性强的投资和理财方式,以保障政策实施后的资金安全和稳定性。
同时,政府制定资金管理制度要具有规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4.国际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国际竞争,政府需要注意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
政府应将产业政策与产业竞争力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制定出符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的产业发展方案。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1.市场调研和评估政府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评估确定哪些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对这些产业的未来市场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评估。
政府应该考虑创新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环境。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新兴产业成为了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所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以维持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将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概念和定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基础上,具有导向性、支柱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这一产业群体主要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是新经济增长点的产物。
二、历程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该文件明确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新兴产业在市场、政策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9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2010年,国家提出了“新兴产业先导计划”,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列入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发展现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里列出一些方面的发展现状:(一)新材料在人才、投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下,中国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新兴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
无论是高技术、高端装备还是民用产品都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生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新能源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国一直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光伏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理论背景综述与评析——兼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之争议
境, 国 内许 多学 者 就此 进 行 了经 典 的评 述 : 卓 越
( 2 0 0 8 ) “ 悲惨 增长” , 刘志彪 ( 2 0 0 9 ) “ 贫 困性 增 长 ” 。 贾根 良( 2 0 1 1 ) “ 由于跨 国公 司 又采取 的 归核化 , 我 国 将无 法逃 脱 担水 劈 柴 的 国际地 位 ” 。在 新 旧产 业更
产业 共 同 的特质 。朱 瑞博 ( 2 0 1 0 ) 认 为战 略性新 兴产
业是 以重 大技 术 突破 和重 大 发 展 需 求 为基 础 , 对经
济社 会全 局 和长远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引 领 带动 作 用 , 知
球经 济 已处在 了一 个 十字 路 口” l 1 ( 诺兰 2 0 0 6 ) 。另
危机 往往 是科 技创 新 与产 业 革命 的 助推 器 , 工 业 革
战 略性新 兴产 业 即 战略性 产业 和新 兴产业 的综 合体 。李 金华 ( 2 0 1 0 ) 认 为 战略 性新兴 产业 即是 战 略 性产 业 又是新 兴 产业 , 一 个 产业 所 以能 够 被称 之 为 战 略性新 兴 产业是 因为 同时具 备 战略性 产业 和新兴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5 — 1 0
识技 术密 集 、 物质 资 源 消 耗 少 、 成 长 潜力 大 、 综 合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 张玉 卓 , 天 津 商 业 大 学 经 济 学 院副 教 授 。
2 3
中共 青 岛 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P C Q I N G D A O M O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匪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与防范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与防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其中的一员,中国的新兴产业在近几年逐渐崛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从新兴产业的风险和防范两个角度来探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新兴产业的风险1. 产业链不完整的风险新兴产业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化都导致了产业链的不断迭代和更新,同时,由于相关配套设施和外部环境的缺失,产业链的完整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建设充电电站以及优化能源供应链路,而这些都需要庞大的投入和复杂的协调,因此,新兴产业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往往面临产业链不完整的风险。
2. 政策变化的风险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政策密不可分,因此,政策变化也必将对新兴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甚至是破产。
比如,上海的共享单车市场经历了政策的变化,从每天新增万辆单车的高峰期到如今数量不到万辆的低谷期。
政策的变化不仅会对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盈利水平造成影响,还会对产业的发展前景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技术创新的风险新兴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技术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技术创新的成功并不是一定的,技术突破的风险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技术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此方面突破的难度非常大,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一大风险因素。
二、新兴产业的防范1.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是新兴产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避免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
完整的产业链需要从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进行补充,同时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平衡发展。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在建设产业链的过程中加强备案和审批,防止违规行为和不规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f u l l y c o n s i d e r g l o b li a z a t i o n d i v i s i o n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l a c o mp e t i t i o n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i n g i术创新及其挑 战研究
徐 示波 ,仲伟俊 ,黄 超。
( 1 .科技部创新体 系建设 办公 室,北京 1 0 0 8 6 2 ; 2 .北京 中冶设备研 究设计 总院有限公 司,北京 1 0 0 0 2 9 ) 3 .东南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江 苏南京 2 1 0 0 9 6
3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N nj a i n g 2 1 0 0 9 6 , C h i n a ;
X U S h i b o , Z H O N G We i j u n , H U A N G C h a o
( 1 .O ic f e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Mi n i s t r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 0 0 8 6 2 ,C h i n a ;
2 0 1 5 年 第 2 0 期
s i 。 。 d r e 盏 簇 毫 。 m m R 。 h
2 0 l 5 N 。 . 2 0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5 . 2 0 . 0 0 4
Re s e a r c h o f St r a t e g i c Eme r g i n g I nd us t r y Te c h no l o g y I nn ov a t i on a nd i t s Ch a l l e n ge s t o La t e— — de v e l o p me n t Co un t r y
i n v i e w o f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d u s t r y i n l a t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u n t y.F r i r s t l y ,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s t r a t e ic g e m e r i g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2 .B e i j i n g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C o. L t d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C h i n a )
a n d i t s d e v e l o p me n t p a t t e r n s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t h e n e w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e c h n o l o g i c l a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s t r a t e g i c e —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i s r e s e rc a h e d f r o m t h e p e sp r e c t i v e o f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c o mp e t i t i o n .I t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mp l e me n t a r y t e e h n o l —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n ,e x t e n s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a lt e na r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t r ns a c e n d e n t l a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 t i o n .T h e n t h e c h ll a e n g e s o f o v e r c o mi n g i n d u s t r y c o r e t e c h n o l o y g b y u s i n g lt a e na r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n s u c h a s t e c h n o l —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u s e r a c c e p t a n c e ,c o mp e t i t i o n o f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f i st r —mo v e r a d v a n t a g e o f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i r e s a n d i t s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r e a n ly a z e d .T h e r e v e l a t i o n s o f r e s e rc a h r e s u l t re a d i s c u s s e d a n d r e l a t e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re a p u t f o r wa 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