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

合集下载

国家发改委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

国家发改委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

国家发改委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

【期刊名称】《呼和浩特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3
【相关文献】
1.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J],
2.国家发改委公布今年七大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J],
3.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J],
4.“引导投资向5个重点领域倾斜”—工业和信息化部详解国家支持的产业方向[J],
5.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选择 [J], 吴照云;朱丽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DOC 45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DOC 45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DOC 45页)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1、新一代信息技术1.1新一代信息网络1.1.1核心网络设备基于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后3G技术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网络控制设备,电路、分组、数字程控、三层交换机,微波、散射、载波通信设备、通信导航定向设备等适用于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的核心网络设备。

基于IPv4/IPv6技术的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机等用于固定或移动通信接入、传输、交换等通信系统建设所需设备;新一代广播电视网接入设备、传输设备,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机、发射机等用于数字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射、接收设备。

1.1.2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于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和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交互式广播网络,近距离超高频无线通信等适用于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的宽带接入设备。

基于有线、无线和卫星等接入技术的有源光网络(AON)、无源光网络(PON)、无源光纤网接入(xPON)、宽带光纤接入(FTTH)等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光波传输为主要技术的光纤接入设备。

云服务器、云存储设备、云终端设备等云计算网络设备;物联网网关、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无线射频产品、音视频采集设备等适用于三网融合应用的物联网关键设备和产品。

1.1.3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基于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后3G技术的3G增强/长期演进型技术产品,车联网通讯导航终端,现代社区位置服务终端等通信终端设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海量数据智能处理平台、绿色云计算平台,云应用开发支撑平台等云计算模式下的业务平台。

1.2电子核心基础产品1.2.1集成电路线宽90纳米及以下的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线宽0.18微米及以下的8英寸集成电路硅片,线宽0.8微米及以下的6英寸集成电路硅片。

模拟及数模混合、光电混合、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数字电视专用、移动通讯手机专用集成电路,嵌入式集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通信电路、逻辑电路、微波器件及电路、读写器电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精心整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修订说明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变化,通过咨询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网上征求全社会意见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2013 版作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目录》2016 版。

《目录》2016 版依据《规划》明确的 5 大领域 8 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 40 个重点方向下 174 个子方向,近 4000 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

1.4.2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1.4.3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1.5人工智能1.5.1人工智能平台1.5.2人工智能软件1.5.3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1.5.4人工智能系统序号00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1.1智能测控装置2.1.2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2.1.3工业机器人与工作站2.1.4智能加工装备2.1.5智能物流装备2.1.6智能农机装备2.1.7增材制造(3D打印)2.2航空产业2.2.1民用飞机(含直升机)2.2.2航空发动机2.2.3航空设备及系统2.2.4航空材料2.32.42.50033.1.1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3.1.2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3.1.3 稀土功能材料3.1.4 高纯元素及化合物3.1.5 表面功能材料3.1.6 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3.1.7 新型膜材料3.1.8 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3.1.9 生态环境材料3.1.10 高品质合成橡胶3.1.11 高性能密封材料3.1.12 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3.1.13 新型化学纤维及功能纺织材料3.1.14 其他功能材料3.2 先进结构材料产业3.2.1 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3.2.2 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3.2.3 新型结构陶瓷材料3.2.4 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3.3 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3.3.1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3.3.2 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0044.4.3 特殊发酵产品与生物过程装备4.4.4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4.5 生物质能产业4.5.1 原料供应体系4.5.2 生物质发电4.5.3 生物质供热4.5.4 生物天然气4.5.5 生物质液体燃料4.5.6 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序号005新能源汽车产业5.1 新能源汽车产品5.1.1 新能源汽车整车5.1.2 电机及其控制系统5.1.3 新能源汽车电附件5.1.4 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5.1.5 机电耦合系统及能量回收系统5.1.6 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5.2 充电、换电及加氢设施5.2.1 分布式交流充电桩5.2.2 集中式快速充电站5.2.3 换电设施5.2.4 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0060077.1.3 余热余压余气利用7.1.4 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7.1.5 高效节能电器7.1.6 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7.1.7 绿色建筑材料7.1.8 采矿及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7.1.9 信息节能技术与节能服务7.2 先进环保产业7.2.1 水污染防治装备7.2.2 大气污染防治装备7.2.3 土壤及场地等治理与修复装备7.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7.2.5 减振降噪设备7.2.6 环境监测仪器与应急处理设备7.2.7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装备7.2.8 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7.2.9 其他环保产品7.2.10 智能水务7.2.11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7.2.12 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7.2.13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7.2.14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服务0080099.1 研发服务9.2 知识产权服务9.3 检验检测服务9.4 标准化服务9.5 双创服务9.6 专业技术服务9.7 技术推广服务9.8 相关金融服务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1.1.1网络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并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原有的目录系2005年本,颁布至今已有5年时间,其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二是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三是更加注重对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四是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五是更加注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日本报9版至14版全文刊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以飨读者。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此次修订对旧版目录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条目进行了修订。

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日本报全文刊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农产品基地建设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鉴定9、种(苗)脱毒技术开发与应用10、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与应用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2、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与应用13、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开发14、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5、远洋渔业、渔政渔港工程16、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7、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18、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19、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秸秆沼气及热解、气化,培育食用菌,固化成型燃料,秸秆人造板,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2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4、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6、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7、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28、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29、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31、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33、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4、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7、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8、防护林工程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41、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42、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珍贵树种培育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43、竹藤基地建设、竹藤精深加工产品及竹副产品开发44、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工程45、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6、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7、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49、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0、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52、木基复合材料及结构用人造板技术开发53、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54、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56、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57、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58、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59、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60、农田主要机耕道(桥)建设61、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62、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63、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64、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65、森林、草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66、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等)和气象信息服务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蓄滞洪区建设6、海堤建设7、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8、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9、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10、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1、出海口门整治工程12、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13、牧区水利工程14、淤地坝工程15、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7、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18、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19、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20、水文应急测报、旱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21、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2、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采用护坡、吹填、隔离沟、涵闸改造、设置沉螺池、抬洲降滩等防螺灭螺工程措施和疫情监测、防治宣教等措施)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24、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25、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26、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27、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28、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自动化系统(水土流失数据采集存储、智能传输、数据分析处理、科学预测预报、数据库管理一体化)开发与应用29、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3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监测及大江大河行政边界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监测为基础,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为依托,以水资源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1、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仪器设备开发与应用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4、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5、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6、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7、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8、管道输煤9、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10、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1、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2、煤电一体化建设13、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14、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15、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16、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7、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18、矿井进出人员自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19、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20、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四、电力1、水力发电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30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6、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7、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8、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9、在役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10、电网改造与建设11、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12、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13、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15、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16、分布式供电及并网技术推广应用17、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18、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24、分布式电源五、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2、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8、以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城市填埋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为原料的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10、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六、核能1、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精制、铀转化2、先进核反应堆建造与技术开发3、核电站建设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制造5、乏燃料后处理6、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引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战略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提高经济竞争力。

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分类目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目录,以指导政府和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和创新。

一、信息技术与软件服务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大数据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集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可以应用于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3. 云计算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可以按需分配和配置计算资源。

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降低了成本。

4. 软件开发和服务软件开发和服务是指提供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服务的产业。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软件开发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1. 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2. 锂电池锂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微网和智能电网微网和智能电网是通过集成和管理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能源互联互通的系统。

微网和智能电网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分配,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4. 节能环保技术与服务节能环保技术与服务包括节能改造、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技术和服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r(2016版)公布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r(2016版)公布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r(2016版)公布高菲【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2页(P34-35)【作者】高菲【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2月3日,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向,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布。

本刊将《目录》中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相关内容摘编如下:《目录》依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五大领域八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

《目录》中涉及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的内容共包含了空间基础设施、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5个重点方向以及与卫星应用相关的发展方向。

航天器系统(包括各类应用卫星),先进卫星平台及有效载荷,先进卫星分系统部组件产品。

运载火箭,火箭发动机,先进运载火箭部组件。

航天器测控地面站、移动测控设备。

基于自主数据源的高速全交换式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系统,基于网格架构的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存储系统,面向服务的卫星遥感数据分发系统,遥感卫星地面标校系统和增强系统。

遥感卫星地面真实性检验场网与实验室仿真试验设施和综合测试与评价系统。

卫星通信上行站、关口站。

导航卫星地面监测站、导航信号增强系统等。

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以及采用卫星通信新技术(新协议)的高性价比地面通信系统,低轨数据采集卫星应用终端,应急减灾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宽带/高频/激光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与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电视卫星直播业务(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等四大业务相关的地面终端设备及其关键配套件。

移动中卫星通信设备。

卫星搜救系统地面站(MEOLUT)与用户信标。

基于卫星直播技术的数字内容投递服务、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服务。

解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解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1年本)”),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相关政策,明确投资方向,重点对《目录(2011年本)》中涉及装备制造业、轻工业、医药、纺织及石化等5个产业作如下解读:一、装备制造业1、《目录(2011年本)》主要特点本次修订,对《目录(2005年本)》中机械相关的条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

《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别条目,原有52条,本次新增33条、修改27条、删除25条,修订后共有60条;限制类别条目原有34条,本次新增25条、修改14条、合并调整2条,修订后共有57条;淘汰类别条目,原有84条(包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本次新增23条、修改3条、合并调整10条、删除6条,修订后共有91条。

与《目录(2005年本)》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化条目内容。

对条目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细化,具体到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

二是提高技术要求。

对大部分鼓励类别条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规格参数的要求,对部分限制类和淘汰类条目,也提高了规格参数要求。

三是扩大覆盖范围。

修订后的条目,涵盖了电工、机床、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农机、重型机械、石化机械、内燃机、液气密、模具、轴承、通用零部件、塑料机械、环保机械、印刷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文化办公、制冷、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铸造、锻造等机械工业各个行业,覆盖更加全面。

2、《目录(2011年本)》主要内容一是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涉化61个子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涉化61个子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涉化61个子方向整理,其中涉及与石油和化工行业相关的有61个子方向。

特目录摘编如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摘编石化相关)修订说明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变化,通过咨询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网上征求全社会意见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2013 版作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目录》2016 版。

《目录》2016 版依据《规划》明确的 5 大领域 8 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 40 个重点方向下 174 个子方向,近 4000 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3 电子核心产业 1.3.2 新型显示器件新型显示面板(器件)。

主要包括高性能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产品;新型有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产品;新型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立体显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器件产品等。

新型显示材料。

主要包括6代及以上玻璃基板、高性能混合液晶、驱动IC、高纯度靶材、高性能长寿命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材料、5.5代及以上精细金属掩膜板、高纯度化学品、柔性基板材料、高性能激光器等。

新型显示设备。

主要包括5.5代及以上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磁控溅射设备(Sputter)、曝光机、准分子激光退火设备、有机蒸镀设备、喷墨打印设备等。

1.3.4 高端储能储能装置材料及器件。

正极材料包括橄榄石型磷酸盐类等富锂材料(如磷酸铁锂等),尖晶石型锰酸锂材料、层状材料(如镍钴铝和镍钴锰等)及其混合材料等;负极材料包括钛酸锂材料、石墨类材料(如人造石墨及天然石墨等)、硬碳材料、软材料及硅基复合材料等;电解质材料包括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溶液及其他新型电解质盐等;隔膜材料包括聚烯烃类及其他新型电池隔膜材料;铜箔、铝箔及铝塑膜等辅助材料;电源控制用主控芯片(MCU),电源处理模块,电压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当今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征求修订意见的公告,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5大领域8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主要涉及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

其中,数字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详细说明如下:
8数字创意产业
8.1数字文化创意
8.1.1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领域先进装备,包括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和增强现实眼镜等。

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和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装备等。

数据手套、游戏控制器等动作感知、追踪定位和人机交互装置。

数字化艺术展演展陈技术装备、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装备、智慧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转化保护展陈装备、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数字化装备等。

移动电子书、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终端。

8.1.2数字文化创意软件
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虚拟现实处理软件,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家庭娱乐产品软件,其他体现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艺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品制作软件。

8.1.3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
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数字化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出、艺术品、电子出版物、广告和移动多媒体等的设计开发制作。

8.1.4新型媒体服务
依托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在三网融合等领域,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展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包括媒体数字化建设,电子期刊和数字智能出版发行、网络图书馆、数字家庭图书馆、数字电视电影院线、网络视频、网络广播、交互式网络电视、互联网社交、手机媒体等新产业新媒体。

8.1.5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
文化创意内容数字化加工整合、数字内容投送平台、数字内容多网络通道传输、语义分析及搜索等。

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服务,为各种新兴显示和传播终端提供数字文化内容的服务,地理信息加工处理服务。

将数字内容领域中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利用到相关领域,实现可视化交互操作的服务,如三维城市展示,可视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监控和工业设计等。

以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为载体的数字文化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服务。

以数字图书馆、美术馆、体验馆和智慧博物馆等数字文化场馆为载体的数字文化展示体验服务。

8.2设计服务
8.2.1工业设计服务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的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商业模式和服务设计等。

工业设计工具和软件,3D打印等领域工业设计大数据与知识库。

设计服务在广告营销策划和品牌价值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8.2.2人居环境设计服务
基于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的人居环境设计服务,在城乡规划、园区和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8.2.3其他专业设计服务
基于新创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面向社会和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专业设计,包括多媒体设计、动漫及衍生产品设计、饰物装饰设计、美术图案设计、展台设计、模型设计等专业化设计服务。

8.3 数字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应用服务
主要包括数字创意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教育、旅游、医疗、体育、三农、展览展示、公共管理等各领域的应用业态。

9相关服务业
9.1研发服务
研究和试验发展、研发外包,研发设计交易平台服务等。

9.2知识产权服务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知识产权诉讼、维权、尽职调查等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运营、保险等商用化服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实务等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新兴业态。

9.3检验检测服务
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培育第三方的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证技术服务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9.4标准化服务
标准技术指标实验验证、标准信息服务、标准研制过程指导、标准实施宣贯等服务,基于标准化的组织战略咨询、管理流程再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标准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衍生的“标准化+”服务。

9.5双创服务
“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和大学科技园等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

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服务。

各类创业辅导服务。

其他科技中介服务。

9.6专业技术服务
利用高技术开展的海洋、测绘、气象、地质勘探等服务。

9.7技术推广服务
包括生物、农业、新材料、节能等技术推广服务。

9.8相关金融服务
飞机、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租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业投资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众筹平台服务。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将其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0年,国家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生物等七个产业发展;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布,为全国开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提供了方向;201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新增包括知识产权服务在内的相关服务业;近日,国家发改委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的修订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更大发展。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新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意见将知识产权服务纳入其中,充分证明了知识产权是未来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

作为知识产权与企业服务独角兽,汇桔网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知识产权领域,汇聚了全社会所有创造、保护、运营、投资、服务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成果的企业、企业家和个人,打造了怪兽级高性能知识产权云系统——汇桔云、企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化云系统——汇桔宝等大数据云产品,同时在区块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度布局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服务中心,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

本次发改委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的修订意见,将有助于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未来汇桔网将不断努力,以知识产权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