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高产优质新品种阜豆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木

高产优质新品种阜豆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木

高产优质新品种阜豆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木阜豆 (Vigna angularis) 是胡豆科-阜豆属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早熟、中熟和晚熟的主要收获类型。

2020年,在镇江市发现一个新品种阜豆13(FD13),这种新品种具有优质的品质和高产的特点,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新品种阜豆13的种子颜色深,形态小而方,可增加积贮物质,预期收获期比其它品种长7-10天。

落叶期较晚,叶片低至地面,有利于收获。

茎干绣线状,抗病性强,抗寒性佳,耐旱能力强,在连阴雨长的夏季也能结果,不易受外来病害的影响。

果实微小,植株高,果实率高,单株重可达140-150g,优质新品种,适宜不同地区栽培。

根据阜豆13特性,在种植行强和结果提高方面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提高田间施肥水平,确保氮磷钾比例合理,比如在种子期施5-10公斤/亩复合肥,在芽发前后施1-2公斤/亩复合肥,在抽茎和拔穗阶段施2-3公斤/亩复合肥,有助于阜豆生长发育,提高果实的重量和累积物质的量。

其次,提高灌溉水平,保持土壤足够的湿润,保证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合理,灌溉及时,不过量,特别是拔穗期灌溉比较多,有助于提高阜豆枝实率。

此外,看病及时,及时防治害虫和草害,及时打施农药除草剂,严防病虫草害;要注意立株处理,促进茎、枝、叶参与累积有机物,保证阜豆生长发育正常,更好地将外界变化转化为植株有益的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地面整洁,做好水分、温度、光照和空气等环境因子的控制,选择适合的施肥时期,以确保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结果,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学习使用新品种阜豆13,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发挥经济效益。

首先应当在种植行强和结果提高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灌溉水平;同时应当做好水分、温度、光照和空气等环境因子的控制,及时打施农药和除草剂;此外,还要定期施肥,以确保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健康有功。

淮稻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淮稻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淮稻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在大中农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淮稻1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淮稻13号原名淮9862,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由淮6222(泗阳83486/中国91∥连粳1号)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907。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009年在大中农场种植,产量表现突出,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淮稻13号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江苏省区试:有效穗数288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20.0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8.5 g。

株高105 cm左右,全生育期154 d左右,较武育粳3号迟熟1 d。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条纹叶枯病最高穴发病率20.7%(感病对照3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3.3%,垩白粒率12.0%,垩白度1.3%,胶稠度82.0 mm,直链淀粉含量17.5%,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1]。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 183 kg/hm2,2006年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2.1%,2007年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9.7%,2年增产均极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05.5 kg/hm2,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5.4%。

2栽培技术2.1培育壮秧晒种2~3 d,用比重1.08的盐水进行选种,每盘控制在3 500苗左右,落谷量120~130 g/盘,用16%恶线清1∶(400~600)药液浸种48~72 h。

精制苗床,干整机开沟,抓住有利天气早开沟,利用雨后验平,挑高补低,确保秧池格内高差≤2 cm,秧池沟系要深,确保排水通畅,利于秧苗旱育,提高抗逆性[2]。

大豆品种中黄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品种中黄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简介李四海(1973-),男,安徽濉溪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7-07-17摘要中黄13号大豆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可进一步大面积推广。

本文在阐述中黄13号特征特性的基础上,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包括精选种子、整地播种、查苗补苗、中耕除草、人工授粉、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淮北地区中黄13号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中黄13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65.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5-0039-02大豆品种中黄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李四海(安徽省濉溪县农场管理站,安徽濉溪235100)中黄13号是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豫豆8号×中作90052-76作亲本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之后又在多个省(市)通过了审定,包括安徽、北京、辽宁、山西等9个省(市),是目前我国现有大豆品种中适应性最广的品种。

2005年之后,该品种连续9年被列入国家主导的大豆种植品种,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从2007年开始,中黄13号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在全国种植的所有大豆品种中排在首位,年推广面积约66.7万hm 2。

淮北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属地级市,境内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主要集中在夏季,3—5月均温为15℃,降水量平均为160mm ,风向多为东南风,对作物的生长有利;6—9月气候炎热,降水比较集中,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均温为28℃,最高温度超过41℃,降水量平均为475mm ,在全年总量中占比超过1/2;9—11月均温为16℃,降水量约168mm ,对秋季作物的成熟较为有利;12月至翌年2月气候干燥、寒冷,均温为1.7℃,最冷的1月均温为-3.7℃,极端最低温在-21℃左右,降水量平均为50mm ,在全年总量中占比为5.8%,为作物越冬创造较好的条件。

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徐豆13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43-02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

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

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

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

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

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 739 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 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 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 288.5kg/hm2。

(2)抗性强。

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

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

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

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

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2.1增施底肥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

高油高产大豆良种辽豆13号及其栽培技术

高油高产大豆良种辽豆13号及其栽培技术

高油高产大豆良种辽豆13号及其栽培技术作者:王德生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11期辽豆13号(原品系代号:辽89102)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宋宏书、孙恩玉和王文斌等科研人员,以地理位置远缘、类型差异显著、综合性状突出的辽86-5453为母本,用引自美国的优良品种FranKLin做父本,采取有性杂交、基因重组、系谱选择和定向培育等方法,历经12年刻苦攻关之后精心育成的高油高产优质大豆良种。

该品种是在实施国家攻关课题“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选育”任务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果,业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荣获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的“辽豆系列高油大豆品种及配套技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特征特性1. 植株性状。

该品种根系发达,生长势强,茎秆粗壮,韧性较强。

株高100厘米左右,分枝数2~3个,主茎节数20~22个。

叶片椭圆形,浓绿色,中等大小。

开紫花,长灰毛。

2. 荚果性状。

为有限结荚习性的春大豆,豆荚分布均匀,3粒荚居多,成熟时豆荚呈现灰褐色,不易裂荚。

子粒圆形,黄色,富有光泽,豆脐黑色。

百粒重22~24克,子粒整齐,完全粒率高达95.4%,虫食粒率仅有2.7%,褐斑粒率与紫斑粒率分别只有0.1%和0.9%。

粒的外观品质极优,远远好于一般品种。

3. 品质性状。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子粒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37.54%,粗脂肪含量21.48%,其中粗脂肪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之和高达59.02%,超过国家优质大豆标准含量的16.02个百分点。

子粒的内在品质优良。

4. 抗逆性。

东北农业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大豆病毒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主要叶部病害,尤其是对孢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更强。

此外,还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早衰、耐瘠薄、耐高温等多种优良特性。

5. 生育期。

连续多年的田间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辽豆13号大豆在沈阳地区从出苗到成熟的平均生育期为132天,属于中熟品种。

中黄13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中黄13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中黄13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黄13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黄13大豆作为一种新型高产优质豆种,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24超高产大豆中黄13号丰产栽培技术

24超高产大豆中黄13号丰产栽培技术

超高产大豆中黄13号丰产栽培技术中黄13号是我国著名大豆育种专家、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目前,该品种在全国已推广500万亩以上。

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5-108天,春播130-135天。

株高50-70cm,系半短杆品种,适于密植,抗倒伏性强,主茎节数14-16节,结荚高度10-13cm,有效分枝3-5个;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百粒重24-26g,脐褐色。

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好,蛋白质含量达42.84%。

中抗孢囊线虫病和根腐病,花叶病毒发病率低。

栽培技术要点:地块选择选择日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非豆科前茬地块。

精细种植精选种子。

选用无病虫、无瘪籽、无破损籽、籽粒均匀、饱满的种子,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6%,含水量不高于13%,发芽率达85%以上,并在播前晒种一次,以提高发芽势。

精细整地秋季深翻土地25-30cm,秋耕后及时耙耱、耙碎坷拉,平整土地。

播前浅耕踏墒,达到地块上虚下实,无坷垃。

适时播种春播4月25日以后(即气温稳定在10℃时)开始播种,最适宜播种时期是5月5-10日。

夏播在7月1日前下种完毕。

合理密植根据中黄13号杆矮适于密植的特点,亩播量掌握在4-5kg,亩留茬1.7万-2.0万株。

科学管理:查苗补种大豆出苗后(即种后15d左右),为保证全苗,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在缺苗处开沟,按原有的株距点籽,覆土踏实,以利出苗。

及时定苗当大豆子叶达2-4片时,按株距8-10cm留苗,肥水较好的应稀些。

去掉病、弱、小苗,留健壮苗。

中耕除草尽量做到细除不伤苗,锄净苗眼草。

锄地和中耕紧紧结合,防止锄犁脱节。

生育后期仍有大草时应及时拔除。

中耕除草次数视土壤干湿、杂草发生和杂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应在两次以上。

病害防治大豆多发生霜霉病、灰斑病、炭疽病、紫斑病等病害,一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2次,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大豆品种中黄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品种中黄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左右 . 降 水 量平 均 为 5 0mm, 在 全 年 总量 中 占比 为 5 . 8 %. 为
作 物 越 冬 创 造较 好 的 条件 。 在 这 种 气候 下 , 淮 北 市 的小 麦 、 大豆、 玉米等粮食作物 的种植一直发展 稳定 , 作 为 高产 优
质 的 大 豆 品 种 中黄 1 3号 , 其 在 淮 北 市 近 些 年 来 大 面 积 推
播 种 前 先选 择 土 质 肥 沃 、 光 照 条件 充 足 、 排灌条件好 、
前 茬 未种 植 豆科 作物 的地 块 , 然 后深 翻 土地 , 深度 要求 达 到
2 5 c m 以上 , 并及 时将 其 中 的杂草 、 石块 等 清理 干净 , 敲碎 其
中的 大 土块 , 确 保 土 质细 碎 、 平整 。 在 整 地 的 同时 将 优 质 有 机肥 3 0 - 4 5 m3 / h m 、 三元复合肥 1 5 0 k 加 m 等作 为底肥施入 。
广种 植 , 综 合 表现 良好 。
1 中黄 1 3号 的 特 征 特 性
1 . 1 农 艺 性状
中黄 1 3号 在 淮 北 市 种植 的生 育 期 平均 在 1 0 0 d左右 ,
中黄 1 3号 生 育期相 对 于其 他 品种 稍长 , 因此 为了 提 高 产量 、 品质, 需要 在播 种适 期 内提 前播种 。 在淮 北地 区 , 中黄 1 3号适 宜在 5月 下旬至 6月上旬 播 种。 由于 中黄 1 3号 是有 限结 荚特 性 , 因此 不适 合在 经 常发 生春 旱 的地 区春 播 , 如 果
占比超 过 1 / 2 ; 9 _1 1月均温 为 1 6℃ , 降 水 量约 1 6 8 mm, 对 秋
体病 虫害发 生 程度 处 于轻 度水 平 , 对 病毒 病 、 紫 斑病 表现 为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的种植技术_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一、大豆品种的选择:大豆种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丰产潜力大、符合品种标准化的种子,如徐豆9号、中黄13、合豆1号、豫豆22、25等。

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在85%以上,精选处理后播种。

方法二、进行配方施肥:大豆的施肥量可以按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肥30-40公斤,尿素10公斤(其中基肥占总量的60%,花期追40%),缺钾地块亩施硫酸钾10公斤,硼、钼、锌等微肥适当叶面追施,施肥以底肥为主。

方法三、大豆适时早播:因为适时早播,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

大豆播种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9%-20%。

若墒情不足,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水分过多,则应适当散墒后播种。

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3-5cm,种子分布均匀,尽早播种,不晚于6月25日。

方法四、精量匀播:大豆采用精量点播、均匀耧播或机播,播种行距25-40厘米;或宽窄行种植,宽行50厘米、窄行25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播后平整覆土保墒,及时用封闭式除草剂均匀喷施,防治苗期杂草。

方法五、大豆幼苗期(6月中旬-7月中旬,约20天)的管理:在大豆幼苗期要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是指齐苗后拔去多余幼苗,剔除弱苗和病苗。

定苗是指按预定行株距和留苗数最后1次间苗。

一般间苗2-3次。

方法六、大豆花荚期(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约20-30天)的管理:方法七、大豆鼓粒期(8月上中旬-9月中旬,约35-40天)的管理:在大豆鼓粒期要灌好丰产水,主要任务是以水调肥,养根护叶不早衰。

合理灌排,抗旱排涝。

鼓粒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左右,低于此指标,及时灌溉,不要等到叶片萎蔫才灌水。

大雨暴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土壤通气性不良,影响正常发育。

同时搞好叶面喷肥,以利大豆鼓粒。

还要继续防治豆天蛾、造桥虫等,保护叶面少受损害。

一、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应选择生地或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是禾本科作物更好。

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新型高产稻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不仅拥有出色的农艺性能,而且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了极高的耐性和适应性。

此外,它还具有高产潜力,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甬优13号作为一种籼粳杂交稻,其农艺特性包括耐旱、耐寒、抗病虫及优良的抗逆性。

它的株高较矮,抗倒性强,耐强降雨及抗立老性能也比较突出,具有更快的残苗率和抗寒性。

它还具有良好的产量,一般可获得5~7吨/公顷的高产,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甬优13号还具有其他优异特点,可以有效抗制多种害虫,包括稻瘿蚜、稻螟、水稻赤眼蝇、秋老虎、紫萼刺螟等,抗虫性也非常强。

此外,它的根系发达,可有效强化水土保持作用,并对土壤肥力有益,它的抗干旱性能也不错,能有效抗凋率,即使在干旱季节也可保持高水分,从而显著提高稻田的高产能力。

同时,甬优13号的抗病性也比较强,可抗稻瘟、水稻霜霉病、湿烂病、低温病等,减少水稻病虫害困扰,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它的抗逆性也比较强,能抵御强降雨,即使是大风也不会损坏稻田。

由此可见,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的特性特点非常优秀,能够充分利用其高产特征,提高农作物的生产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充分发挥甬优13号的可产性,农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稻田的高产能力。

首先,要采取适当的种植方式,保证每米地里的米粒数量和株数,使稻田保持“稀疏中度”,从而避免竞争,保证适宜的气温,从而更有利于稻米的生长发育。

另外,要定期施肥,适时施氮、磷、钾肥料,确保肥力的充沛,保证甬优13号有足够的营养,以提高其体质和生长能力,促进产量的提高。

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灌溉,在农田水肥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灌溉结构,适度抑制灌溉次数,以确保稻田的水分充足,从而有效提升水稻收获量。

综上所述,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的优异特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关键支柱,但其高产栽培技术仍需农民精心种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黑豆新品种泗豆13高产栽培技术

黑豆新品种泗豆13高产栽培技术

黑豆新品种泗豆13高产栽培技术黑豆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品种泗豆13的推广种植成为了黑豆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泗豆13的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泗豆13是经过选育优良的黑豆新品种,相比传统品种,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早熟性:泗豆13的生长期较短,早至60天左右即可收获,比传统品种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2.高产性:泗豆13的单株产量较高,平均可达400克以上,比传统品种提高了20%左右。

3.高抗病性:泗豆13对黑豆常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病害的发生。

4.优良品质:泗豆13的种子颜色鲜亮,口感细腻,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泗豆13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式泗豆13适宜在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播种前需先进行土地整理,翻耕,打浆碎土,松土,将土壤整理成适宜播种的状态。

播种方式可以选择直播或育苗后移栽,具体根据地区气候和栽培技术灵活选择。

二、科学的密植与间作泗豆13适宜采用密植栽培方式,行距一般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株距控制在10-12厘米左右,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亩产量。

在作物间作方面,泗豆13与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间作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互补养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施肥与浇水管理在施肥方面,泗豆13是一种对营养需求较高的作物,适量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并且在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及时补充。

另外,在浇水管理方面,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浇水,一般情况下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即可。

四、防治病虫害泗豆13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但也需要注意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药剂、清除病虫害的带菌源等。

五、采收与储存泗豆13的采收期一般为播种后70-80天左右,当豆荚的皮色由绿变为黄,粒粒之间有明显间隙时即可采收。

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作者:郑培亮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3期淮滨县种子公司郑培亮一、种子的选用(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措施之一。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大豆对光热要求极高,要克服盲目引种,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目前,可选用开豆12、徐豆10号、徐豆12、中黄13等品种。

(二)种子精选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

俗话说“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20%左右。

因此,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二、整地技术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

大豆是直根系作物,整地要求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生长发育。

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

耕翻深度为18~20cm,翻耙结合,上无大土块,下无暗坷垃,耙茬深度为12~15cm,深松深度在25cm以上。

三、播种方法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cm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一)窄行密植播种法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cm宽行距为40~50cm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

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特征特性与其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7 0k 。 5 g
11 主要 农 艺性 状 与特征 . 该 品种 属 迟 熟 中粳 品种 ,全 生育 期 14天左 右 , 5 与武 育粳 3号相 当 。 型 集散 适 中 , 株 长势 旺盛 , 蘖力 分 中上 等 , 群体 整 齐度 较好 , 叶片 厚而 挺 立 , 群体 内通 透 性 好 , 3片叶 功能 期 长 。 高 1 3—1 5c 茎 秆 粗 后 株 0 0 m, 壮 , 性 好 , 倒 性 强 。一 般 亩成 穗 2 万 穗 左 右 , 弹 抗 1 穗 总 粒 数 10粒 左 右 ,结 实 率 8 % 一9 % , 千 粒 重 4 5 0
1 特 征 特 性 1 . 产 量 表 现 2
20 0 6年参 加 江苏省 迟熟 中粳 区域试 验 , 平均 亩 产 6 9 g 比对 照 武 育粳 3号增 产 1 .%, 1. k , 0 21 达极 显 著水 平 。2 0 0 7年参 加江 苏省续试 , 均亩 产 6 3 g 比对 平 0.k, 6 照武 育粳 3号增 产 2 . 67 %, 比扬 辐粳 8 增 产 97 , 号 . % 均达极 显著 水平 , 居第 2位 。 0 8年生产 试验 , 20 平均 亩 产 6 3 g 较 对照 扬辐粳 8号增产 5 %。多年 、 1. k , 7 . 4 多点 大 丽 积 试 验 ,一 般 亩 产 6 0k 5 g左 右 ,高 产 田块 达
长。 442 旱灌 涝排 防止渍 害 。在 降雨量 能够满 足夏 玉米 .. 水分 需要 的正 常年份 不需 要灌溉 ,但 在缺 雨年份 需要 在夏 玉米 生长关 键 时期补 水灌溉 。夏 玉米 大喇 叭 口期 前后 一段 时间 , 是玉米 一 生 中生 长发 育最 旺盛 阶段 , 对 水肥 反应非 常 敏感 , 期 如遇干 旱应及 时灌 溉 , 亩每 此 每 次灌 水 3 0~4 雨 量 大时 注意及 时排 涝 , 0m 。 以防涝渍

介绍五个夏大豆品种

介绍五个夏大豆品种

编辑:杨风光 nyzszz@ 农资新品文/ 阳光介绍五个 夏大豆品种有限公司选育,用“徐豆12号”作母本,“郑90007”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

特征特性:圣豆27属中熟夏大豆品种。

株形收敛,植株较高,茎秆直立,分枝数中等;叶椭圆形,花白色,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成熟荚深褐色,籽粒圆形、较大,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

区域试验中株高76.7厘米,主茎节数14个,分枝数2.7个,单株荚数41.5个,单株粒重17.8克,完全粒率82.4%,百粒重25.3克。

生育期100天,比中豆33长7天。

病害鉴定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大豆叶病毒病7号株系。

:2014~2015年参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含油量20.76%,粗蛋白含量45.5%。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181.25千克,比对照中豆33增产15%。

其中,2014年667平方米产180.97千克,比中豆33增产14%;2015年667平方米产181.52千克,比中豆33增产16.14%。

栽培要点:⑴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一般667平方米保苗1万~1.2万株。

⑵施足底肥,合理追肥:667平方米施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花荚期根据田间长势追施5千克尿素。

⑶加强田间管理:第8月 上半月刊注意清沟排渍,及时中耕除草;花期视苗情适时化控,防止倒伏;结荚鼓粒期遇干旱及时灌溉。

⑷防治粒,单株粒重16.1克,百粒重23.6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深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含量40.98%,粗脂肪含量20.41%。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197.8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4.2%;2009年续试,平均667平方米产185.2千克,比对照增产8.4%。

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3号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3号高产栽培技术

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3号高产栽培技术
吴朵业;汪洪洋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徐豆13号是由江苏省徐州农科所以徐豆9号/徐8618—4//徐豆7号///泗豆11杂交,于1999年育成,适宜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株高84.4cm,主茎16.4节,结荚高度12.3cm,有效分枝1.25个,亚有限结荚习性,白花,棕毛,叶片卵圆形。

单株结荚36.5个,每荚粒数1.98个,百粒重21.5g。

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生较轻,抗倒伏性较好。

种皮黄色,微有光泽,种脐褐色,子叶黄色,籽粒扁椭圆形。

【总页数】1页(P25)
【作者】吴朵业;汪洪洋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作栽站,222200;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王幸;王宗标;张祖明
2.优质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2号 [J],
3.优质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2号 [J], 毕杰
4.夏大豆新品种徐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齐玉军;王宗标;徐泽俊;王幸;孙振业
5.高油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 王幸;王宗标;张祖明;孙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江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江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综述佚名一、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品种选用大豆品种区域性比较强,适合江苏省许昌县种植的大豆品种有:豫豆22号、许豆3号、菏豆13、中黄13等。

2、早播足墒夏收后要尽早播种。

如墒情不足,要轻浇踏墒水。

六月上旬必须完成播种。

尽量避免重茬。

3、苗期田间管理1)及早间定苗:在大豆两片子叶展开后到第一对生单叶出现时,要按密度要求及时人工手间苗。

菏豆13中黄13亩留9000-10000株,其它品种亩留1-1.3万株。

2)中耕培土:大豆苗期一般要中耕1-2遍,以通气、增温、保墒协调生长。

第一遍在间苗后进行,一般中耕深度不超过3厘米;第二次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中耕深度应掌握在4―6厘米。

3)化学除草:在大豆出现2-3片复叶时,每亩用8.8%的草威特40毫升加24%的克阔乐乳油2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4)防治病虫害:2―3片真叶时,亩用50%多菌灵30克加磷酸二氢钾50克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大豆苗期病害,壮苗早发。

蚜虫、豆秆蝇防治:每亩用40%的氧化乐果或辛硫磷5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

霜霉病防治:每亩用85%的乙霜灵或杜邦克露100克,加水50公斤喷洒叶面。

4、花荚期田间管理:1)追施花荚肥:初花期亩追复合肥20公斤,或初花期、盛花期喷施叶面肥,以增花保荚。

2)浇花荚水:夏大豆盛花期,汛期已过,如遇干旱必须浇足花荚水。

在整个花荚期使土壤保持足墒(持水量75-85%)。

3)化学控制旺长:初花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5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叶面。

以控制徒长。

4)防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蚜虫、食心虫、豆天蛾、造桥虫和红蜘蛛。

防治方法同苗期虫害防治。

二、播种时氮肥少用开花后磷肥多施大豆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适宜pH为6.5~7.5,不耐盐碱,有机质含量高能促进大豆高产。

大豆根是直根系,根上有根瘤菌与根进行"共生固氮"作用,是氮素营养的一个重要来源。

大豆需肥较多,每生产100kg大豆需氮8.30kg,磷1.64kg,钾3.72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徐豆13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

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

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

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

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

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 739 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 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 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 288.5kg/hm2。

(2)抗性强。

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

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

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

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

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

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

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

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

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 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

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

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

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

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

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

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

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

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

间苗时拔除弱
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

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

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

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

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

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

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 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

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

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

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

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

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

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

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

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

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

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3参考文献
[1] 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 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3] 朱文玲.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14.
[4] 程建娣,查长久,刘成刚.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