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组材料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奇迹的背后都是奋斗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奇迹的背后都是奋斗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818期)主题:奇迹的背后都是奋斗【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奇迹·笨小孩》于2022年2月1日在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二十岁的景浩(易烊千玺饰)独自带着年幼的妹妹来到深圳生活,兄妹俩生活温馨却拮据。

为了妹妹高昂的手术费,机缘巧合之下,景浩得到一个机会,本以为美好生活即将来临,却不料遭遇重创。

在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毫无退路的景浩决定孤注一掷的拼搏传奇故事。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立意参考】1.面对困难拼搏自强2.坚持不懈创造奇迹3.改革开放致敬奋斗者4.平凡人生幸福生活。

【佳作赏析】奇迹的背后都是奋斗看完《奇迹•笨小孩》,我更相信一个道理:创造“奇迹”的是每一个“笨小孩”。

因为“英雄不问出处”,有自信,去奋斗,谁都可以了不起。

面对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景浩这位个体英雄,正是通过奋斗拼搏创造了奇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把梦想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无奋斗,不青春;有奋斗,创奇迹。

奋斗是深藏于个人成功的攻略秘笈,是奠定城市崛起的稳固基石。

奇迹的背后都是奋斗,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由汗水和坚持来谱写。

轻挹奇迹之水,慢品时代之茶,透过氤氲成功和幸福的过往云烟,我们可以发现,奋斗对于成功是不可或缺。

一路升级打怪,景浩在深圳这片沃土扎了根,没有面对困难的永不放弃,就没有景浩的拼搏传奇;一路起伏跌宕,刘德华深情演绎笨小孩,没有困苦环境下的力争上游,就没有华仔的“天王花开”;一连五年成绩垫底,达娃卓嘎和射击较上了劲,依靠“坚持、坚持、坚持”六字真言,达娃卓嘎完成了自我人生突击。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种奋斗会被辜负,如果辜负了,那只有一种可能:奋斗的还不够。

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

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

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一、备课组的协作方式:1. 组建备课组:确定备课组成员,包括语文教师和学科负责人。

2. 制定备课计划:明确备课时间和内容安排,确保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

3. 分工合作:根据备课计划,将备课内容分配给每个教师,确保资源利用充分。

4. 共享教学资源:备课组成员分享教案、教材和试题等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

5. 集体备课:定期召开备课组会议,讨论备课进展情况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6. 互相评议:备课组成员互相评议教案和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二、备考经验交流:1. 分享备考心得:备课组成员分享备考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包括备考方法、复重点和时间安排等。

2. 讨论试题策略:备课组成员讨论试题类型和分值分布,探讨应对策略和解题技巧。

3. 对比分析试卷:对比分析历年高考语文试卷,找出题型特点和命题趋势,为备考提供参考依据。

4. 模拟考试演练:组织模拟考试,提供高考形式的试题,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提高应试能力。

5. 解读评分标准:深入解读语文考试评分标准,帮助学生理解评分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答题质量。

三、备考经验的总结与应用:1. 总结备考经验:在备考结束后,组织备课组成员总结备考经验和教学效果,并记录在备课资料中。

2. 调整备课计划:根据备考经验和教学反馈,调整备课计划和教学策略,提升备课效果。

3. 建立备考档案:建立备考档案,记录备考计划、备课资料和备考反馈等信息,为今后备考提供参考。

4. 推广备考经验:将备考经验和教学成果分享给其他语文教师,推广备课组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交流的好处。

以上是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的一些建议和做法,希望能够对备课组的工作有所帮助,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本末兼顾,方能昌盛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本末兼顾,方能昌盛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主题:本末兼顾,方能昌盛【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通过对比“树梢”和“树根”的描述,隐含着一种“根基与高度”的对比。

从审题角度看,可以抓住“根基与高度”来写,也可以抓住“末与本”来写。

如果从“根基与高度”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高耸入云的枝头是地位和名利的象征,而树根代表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和奉献,由此可以联想到人,可以写默默无闻奉献的人,可以写具有扎实基础,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可以写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等。

如果从“末与本”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看似不重要的事物,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只看到表面,要看到根本。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题,如写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但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脚踏实地的努力,离不开他扎实的基本功。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先从人们习惯性的重视枝头而忽视树根的思维定式入手,然后列举事例证明这种思维定式的危害,最后提出改变这种思维定式的方法。

在立意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立意,只要立意准确,都是可以的。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向:外表与内在。

树梢虽然美丽,但只是一个枝节,而树根才是支撑整个树木的根本。

同样,人也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

因此,在评价一个人或事物时,不能只看外表,更要注重内在的本质。

短期与长期。

树梢的美丽是短暂的,而树根的扎实是长久的。

同样,在人们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长期发展。

高三语文组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

高三语文组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

高三语文组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如何写经验交流材料思路要独特,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

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

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

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

在写经验交流材料之前,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多听各方面的不同反应,开清“经验”的本质,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高三语文组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在当下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发言稿,发言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发言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

那要怎么写好发言稿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组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三语文组经验交流发言稿1各位老师们:大家好!1月6日下午,语文组新老高三成员就如何提高复习备考效率进第1页共24页行了交流。

综合老师们的发言,我们认为,高三语文备课组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一、备考角度站得高。

公瑾讲,他们始终强调“学比教更重要”的观点。

肖红英老师反复谈到他们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生本”意识或许是高三备考收到实效的重要原因。

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练。

这种方法始终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它忽略了学生的活动,其结果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上一届高三工作做得也很细致。

如进行学情调查,研究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作业留多少适宜。

又如,在备考复习中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而喜欢参与活动正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讨论法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352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352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1352期)主题: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碇步桥》节目火爆全网,引发了观众对江南之美的无比热爱和对大美中华的无比自豪。

材料二:25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发出感叹:“尽美矣,又尽善也。

”意思是说,真正的美不仅在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更在于能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

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展现对《碇步桥》这个节目的评价,它能“引发了观众对江南之美的无比热爱和对大美中华的无比自豪”,说明这个节目不仅能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能引发人对中华的无比自豪。

材料二,引用孔子的名言“尽美矣,又尽善也”表达对“真正的美”的定义,在孔子看来“美”有两个层次:一是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二是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是相互交融的。

材料一是对材料二“真正的美”含义的具体体现,从艺术的角度《碇步桥》给人视觉的美感,从道德的角度,它带来引发家国情怀深层次的崇高美。

写作引导语对学生写作进行了提示与限制。

“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说明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及含义来审题立意,不能脱离开“美”与“崇高”两者关系来立意。

“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提示写作者要以青年的视角,结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看待两者之间的交融与共生。

要谈到对这个关系的正确认识带给青年个人及国家的影响,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观。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以崇高之美涵养时代精神。

开篇例举当下社会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审美观念,由此提出中心论点——“今天我们更需要一种崇高之美涵养时代精神”;接着解释美的两种模式并指出当下人们的审美误区,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官上的愉悦,这是低等级的美;还应当追求心灵上震撼的崇高之美。

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

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

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七)一、高考必背篇目《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寄蜉蝣(f 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一位93岁的老人因病住院,因为呼吸困难上了呼吸机,病情好了之后被告知需要支付医院一天的呼吸机费用5000元。

老人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哭了起来,医生安慰他说:“金钱是没有办法和生命相提并论的。

”老人说:“我之所以哭泣并不是因为这5000元,而是我到今天才知道,我已经免费呼吸了上帝的空气93年,如果按照一天5000元来算的话,我到底欠了上帝多少钱!”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本题是一道启示型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老人与呼吸机费用的事件,引发联想与思考。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老人所面临的情境,以及他所表达的观点和感受。

老人因病需要使用呼吸机,病情好转后面临高昂的费用。

他并非因为费用问题而哭泣,而是意识到自己之前免费呼吸了93年的空气,感到对生命的珍贵和对上帝的感激。

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呼吸和珍惜的联想和思考。

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思考生命的无价之言,以及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感恩与珍惜:我们可以探讨感恩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分析人生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寻找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社会责任与关怀:我们可以思考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责任,以及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个人成长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对于生命、感恩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分析老人的感慨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从老人的故事中汲取启示,引导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生命的价值、感恩与珍惜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例文】1.免费呼吸的珍贵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蓝天,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

高三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积累

高三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积累

高三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积累在高三语文写作中,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于表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掌握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展现出作者的广博知识和深厚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三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积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一、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通过阅读各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汲取到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背景。

例如,《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贵族生活,描写人物形象时可以借鉴其中的丰富描述;《西游记》可以提供神话传说和各种奇幻情节作为创作素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背景和战争题材。

二、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是写作素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素材。

例如,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运用于战争题材的作文中;可以讨论历史上的重大决策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等等。

三、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写作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问题,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具时代感和社会关怀。

例如,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写一些环境保护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关于教育问题可以写一些对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建议;关于科技进步可以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等等。

四、人物故事人物故事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我们可以发现人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可以写一些真实人物的先进事迹,表达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佩;也可以塑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虚拟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来表达某种价值观或思考。

五、自身经历自身经历是写作素材的独特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回顾和总结,可以提炼出独特的素材。

可以写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可以写一些旅行见闻和体验;可以写一些家庭、友情、爱情的故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高三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积累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

只有不断的思考、观察和积累,才能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15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

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

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围绕“最好的年纪”展开。

材料一主要讲在杭州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陈烨和13岁的崔宸曦,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材料二主要讲48岁的丘索维金娜,她认为现在是她最好的年纪。

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四十几岁的女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年纪。

材料的关键词是“最好的年纪”,写作中应围绕“最好的年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辨。

什么是最好的年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许是丘索维金娜、肖恩怀特的不设退役时间,专注自我,享受当下;或许是崔宸曦、全红婵等年轻一辈的青春正好,人生无限,未来可期。

但不管怎样,超越自我,不负岁月,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

于我们而言,对手始终是自己,我们与自己的较量时刻都在展开,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自己做到最好,别人才能够目睹你的风采。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超越自我,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年纪。

文章主体可以先以崔宸曦或全红婵等少年为例,年轻一辈青春正好,正值最好的年纪;再写像丘索维金娜那样,享受当下,超越自我,活出最好的年纪;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无论年龄大小,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年纪。

2021新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汇编一

2021新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汇编一

2021新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汇编一【文言实词积累】鄙bǐ①边远的地方。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②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④轻贱。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⑤庸俗,浅陋。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兵bīnɡ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②士兵,军队。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③战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军事。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谋攻》)病bìnɡ①重病。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③生病。

而江浙之梅皆病矣。

(《病梅馆记》)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⑤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⑦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⑧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察chá①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齐桓晋文之事》)③详审,细究。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赤壁之战》)④明察,了解。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⑤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朝cháo①朝见,朝拜: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接受朝见,使……朝见。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③拜访。

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史记》)④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朝代。

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文科附加题诗歌女神阅读材料

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文科附加题诗歌女神阅读材料

诗歌《女神》阅读材料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

童年起即接触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尤其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

中学时开始接触西方先进的现代民主思想和外国文学作品,逐渐培养起叛逆和反抗的性格。

1914年赴日本留学,初人东京第—高等学校预科,后考入福冈帝国大学医科。

留学期间,郭沫若阅读了大量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

斯宾诺莎泛神论思想成为他反抗陈规、张扬个性的思想武器,泰戈尔、歌德、惠特曼、海涅、雪莱等人的浪漫主义诗篇则深深地影响了郭沫若诗歌的主题项向、艺术风格乃至整个审美观念。

1919年初到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开始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显示出惊人的浪漫主义诗才。

1921年与郁达夫、田汉、张资平创立”创造社”并出版诗集《女神》,随后又有诗集《星空》、《前茅》、《恢复》等。

1929年以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革命文学,在激烈复杂的斗争形势中积极参与并领导进步的文化和政治活动。

四十年代,创作了《屈原》、《孔雀胆》、《虎符》、《南冠草》、《高渐离》等历史题材的话剧,有力地配合了当时我党反蒋、抗日的伟大斗争,艺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女神》内容《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收入作者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按诗人创作阶段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入《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等作品;第二辑收入《凤凰涅磐》等五四高潮期的诗作;第三辑收入《死的诱惑》等早期主要诗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女神》背景《女神》产生的年代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潮照亮夜空的时代。

人们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重建祖国、复兴民族的希望,开始了崭新的追求。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300值此芳华,逐梦人生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300值此芳华,逐梦人生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1300期)主题:值此芳华,逐梦人生【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型舞蹈剧《只此青绿》以向传统文化致敬为目标,灵感来源于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的故事表现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

新颖的视角与现代舞台灯光音效三D等技术完美结合,给人不同的文化体验,让大家感受传统画作与现代舞蹈完美结合的魅力。

作为大型的舞蹈剧,在台前幕后、出品方发行方的通力合作下,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巡演上百场。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唐维红在《只此青绿》全国巡演100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只此青绿》“破圈”成功原因在于“三力”:是正确把握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艺术家们勇于突破的创造力、是出品方合作方多方协作的合力。

《只此青绿》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迪,而唐维红概括出来的“三力”更给年青人干事创业提供了方法。

全面理解材料,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不少于8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由一段叙述性材料与写作提示构成。

选取了《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相关新闻信息,观众认为“青绿腰好美好绝”,据说点赞数超过3亿,在全过巡演上百场等,并总结《只此青绿》获得成的原因:出品方制作方的精细认真的态度,这部作品从传统绘画创作中寻求灵感,表现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有机结合,符合大众审美标准,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启示”是希望考生挖掘材料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立意点,一、《只此青绿》成功是无数人倾尽心力、追求细节、精益求精的结果,二、从传统文化寻找灵感来源,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三、如何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有创新意识,需要现代和传统完美结合。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指的是考生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内容,不能一味的谈成功的方法,而是需要以材料为出发点,既有内联又有外延。

高三语文必备基本知识点材料储备2024

高三语文必备基本知识点材料储备2024

高三语文必备基本知识点材料储备2024一、引言随着2024年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复习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本文档旨在梳理高三语文的必备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复习,高效备考。

二、文言文知识点储备文言词汇:总结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句式结构: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文化背景:介绍文言文作品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增进理解。

翻译技巧:提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准确度。

三、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章结构:分析现代文的文章结构,如引言、正文、结尾等。

主题思想: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文学手法:介绍常见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阅读技巧:提供现代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四、作文写作知识点文体分类:介绍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写作技巧:总结作文写作的常用技巧,如论点论据、叙事结构、说明方法等。

素材积累:推荐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包括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社会热点等。

写作规范:强调作文的格式规范,如字数要求、标点使用等。

五、文学鉴赏知识点诗歌鉴赏:梳理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包括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等。

散文鉴赏:介绍散文的鉴赏技巧,如语言风格、结构布局等。

小说鉴赏: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戏剧鉴赏:讲解戏剧作品的鉴赏要点,如冲突设置、对话技巧等。

六、语言知识与运用汉字知识:总结汉字的构造、音韵、形声等特点。

词语运用:介绍词语的正确使用,包括成语、熟语、同义词辨析等。

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及其功能。

修辞手法:梳理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

七、高考题型解析选择题策略:提供高考语文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填空题要点:总结填空题的答题要点,如语境理解、词义辨析等。

简答题技巧:介绍简答题的答题步骤和方法,如观点阐述、论据支持等。

作文题指导:给出作文题的审题立意、结构布局、内容充实等方面的指导。

八、复习策略与方法时间规划: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确保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41+敢立远大志,绝知要躬行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41+敢立远大志,绝知要躬行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1141期)主题:敢立远大志,绝知要躬行【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习近平②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

——鲁迅③24岁的四川女孩刘仙是一位餐饮从业者,2月初,她带着厨师和食材,从成都赶到武汉,每天为医院送400~600份盒饭。

刚开始没有防护服,她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医院,被医护亲切地称为“雨衣妹妹”,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国“雨衣妹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①习主席对青年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青年要“志存高远”。

材料②鲁迅先生对青年提出具体期望,强调青年重在“行”。

材料③树立标杆,用疫情防控期间四川女孩“雨衣妹妹”勇于担当、勇敢抗疫之“行”,为当代青年指明努力方向。

可见,三则材料都针对青年,对青年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那就是青年要立志,要行动,争当少说多做的“行动派”。

这是三则材料的主旨。

当然,三则材料又各有侧重,材料①侧重强调青年应树立远大志向;材料②侧重强调行胜于言;材料③侧重强调新时代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担当起新的责任(使命)。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应是记叙文或议论文。

若写记叙文,选材要围绕青年展开,以体现远大志向对青年的引领作用或行动的重要性或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为重心,应用多种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突出主题。

若写议论文,须着重强调“远大志向”“敢于践行”对青年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新生代青年们成长的作用,还可以综合立意,强调青年既要志存高远,又要有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的实践精神。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64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64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364期)主题: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市晚报“青年调查”栏目针对该市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对未来的想法如何”时,27%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53%的同学“比较模糊”,还有20%的同学“十分渺茫”,但他们都表示可能会把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

被问及“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表明会“比较努力”,还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的倡议书,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的倡议书。

材料反映了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结果,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对未来的目标尚不明确,对实现理想的决心也不够坚定。

因此,我们需要围绕这一主题,向广大中学生发出倡议,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引出主题: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用材料中的调查结果,引出文章的主题——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分析现状:针对材料中反映出的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我们可以分析其原因,如学习压力、社会环境等,并指出理想信念对于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提出倡议: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向广大中学生发出倡议,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

提出希望与建议:针对材料中反映出的同学们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提出具体的希望与建议,如要有坚定的信念、付出辛勤的汗水等。

结尾:最后,我们可以用鼓舞人心的语句来结束文章,激励广大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回扣材料河口一中一、回扣时间安排5月29日——6月4日(共7天)二、回扣基本思路1、基础知识点分类解析(方法点拨+典型题回扣+自测)2、专题知识解析(阅读、语言运用、作文)3、背诵(必修5册诗文、《唐诗宋词选修》、课外名句选)4、阅读(印发的作文素材、范文)注:每天穿插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四、回扣材料基础知识点分类解析字音(一)方法点拨:1、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

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 ǔ。

2、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号”读 hào(名词)“号召”,读háo(动词)“号叫”。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â”,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3、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

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

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二)典型题回扣(错题整理本、笔记本、专题讲义)(三)自测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沮.(jǔ)丧含蓄隽.(jùn)永冠名权心有灵犀一点通B.恪.(gâ)守乳臭.(xiù)未干抠字眼治之死地而后生C.亵.(xiâ)渎信手拈.(niān)来殊不知反其道而行之D.混淆.(xiáo)稳操胜券.(juàn)绿茵场天机不可泻露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滂沱(páng) 逡巡(qūn) 香喷喷(pēn) 倔头倔脑(juâ)B.枸杞(qǐ) 藩篱(pān) 嚼舌头(jiáo) 蚍蜉撼树(pí)C.讥诮(qiào) 押解(jiâ) 孺子牛(rú) 风光旖旎(yǐ)D.跫音(qióng) 分泌(mì) 润滑油(rùn) 箪食壶浆(shí)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扼腕. / 莞.尔炫.示 / 旋.风俾.有所悟 / 稗.官野史B.机杼. / 纾.难舟楫. / 作揖.嘀.里嘟噜 / 嘀.咕不已C.瞭.望 / 缭.乱骨.鲠 / 蛊.惑鼓鼓囊.囊 / 攘.臂高呼D.谂.知 / 熟稔.裨.益 / 睥.睨喁.喁私语 / 一隅.之地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间(jiàn) 间.距间.断间.不容发挑拨离间.B.模(mó) 模.型模.范模.棱两可血肉模.湖C.载(zài) 装载.登载.怨声载.道载.歌载舞D.嚼(jiáo) 咀嚼.倒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参考答案】1.C(A“隽”读juàn。

B“恪”读“kâ”,“治”—置。

D“券”读quàn,“泻”—泄)2.C (A.“滂”应读pāng;B.“藩”应读fān;D.“食”应读sì)3.B ( zhù/shū jí/yī dī/dí A.wàn/wǎn xuàn/ xuàn bǐ/bài C.liào/liáo g ǔ/gǔ nāng/rǎng D.shěn/rěn bì/pì yú/yú )4.B(A项“间不容发”应读jiān;C项“登载”应读zǎi;D项“咀嚼”应读juã,“倒嚼”应读jiào。

)字形(一)方法点拨:1.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

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更对。

2.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

3.也可以试着自己默写一下。

4.平时默错的,练习中没看出来的错别字和看错的正确字,要特别小心。

(二)典型题回扣(错题整理本、笔记本、专题讲义)(三)自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青睐泊来品礼义之邦连篇累犊B.粗犷入场券不落窠臼出类拔萃C.祛除亲合力开源截流趋之若鹜D.震撼谐奏曲要言不繁蛛丝马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溯源坚贞不渝绵薄附首帖耳B.拜谒满腹经纶通衢安步当车C.题跋疾首蹙额抵毁尾大不掉D.馈赠休戚相关煽动独挡一面3.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肄业掉书袋素昧平生仰之弥高,钻之弥艰B.篇幅挖墙角钟南捷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缘份侯车室察颜观色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洞悉洽谈会色利内荏城门失火,泱及池鱼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浏览前倨后恭真知卓见大辩若讷,大巧若拙B.拄杖夸夸其谈既往不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震撼要言不烦省吃俭用不经一世,不长一智D.嘉宾柳暗花明恢复原气鹬蚌相争,渔人得利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九州恣意妄为编纂罄竹难书B.脏款呕心沥血沉湎洁白无瑕C.凑合一如继往焕散甘败下风D.漂泊人情事故贸然出奇不意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A.融会贯通明火执仗别出心裁突如其来B.平心而论一如既往不假思索名符其实C.呕心沥血层峦叠嶂勿庸置疑纷至沓来D.要言不烦金碧辉煌山清水秀急流勇退【参考答案】1. B(A舶来品礼仪之邦;C 亲和力开源节流; D 协奏曲要言不烦)2. B(A附—俯,C抵—诋,D挡一当)3.C(A钻之弥坚B挖墙脚终南捷径C缘分候车室察言观色D色厉内荏殃及池鱼)4.B(A真知灼见C不经一事D恢复元气)5.D(B脏—赃;C继—既,焕—涣,败—拜;D事—世,奇—其。

)6、C 毋庸置疑近义词辨析(一)方法点拨:1、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①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如词义的轻重。

“激动”比“感动”更强烈。

“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

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

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③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

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

语法功能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正确使用虚词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②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如:小黄对我笑了笑。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如,他对工作很负责。

“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二)典型题回扣(错题整理本、笔记本、专题讲义)(三)自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房地产市场泡沫主要是一种信息泡沫,这是由开发商及其代言人制造的,其目的是误导消费者,抬高房价,牟取暴利。

②今年1月份以来,虽然沪、深股市整体走势一直上扬,但连续几次出现的大幅,使广大股民心惊肉跳,犹豫不安。

③笔者最大的希望是,将副省长道歉的高姿态变为对违法失职行为的低容忍,用严格的制度约束那些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公者,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

A.刻意振荡从而B.蓄意振荡进而C.刻意震荡进而D.蓄意震荡从而2.依次填入下面各旬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细细品读孟祥斌生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里面无不着他对人民群众的爱、对家人的爱和对战友的爱。

②日前,经德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的52535株、价值3764万美元的鲜活花卉顺利在荷兰入境。

③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子女走出矿难阴影,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难,政府部门,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A.浸透通关责无旁贷 B.浸染通关义不容辞C.浸染过关责无旁贷 D.浸透过关义不容辞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