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防腐药的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1%浓度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可杀灭病毒,但杀灭不完全,致使没被杀灭的病毒所在孔内产生较弱细胞病变或细胞生长异常;小于或等于0.0001%浓度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不能杀灭病毒,并产生细胞病变(圆缩、空泡、融合、脱落等)。

在3%FBS及0.0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对照组,细胞生长正常;在病毒对照组,细胞受相应病毒感染,产生典型细胞病变。

4分析与讨论
戊二醛为醛类消毒药,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等;癸甲溴铵为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季铵阳离子能主动吸引带负电荷的细菌和病毒并覆盖其表面,阻碍细菌代谢,导致膜的通透性改变,协同戊二醛更易进入细菌病毒内部,破坏蛋白质和酶活性,达到快速高效的消毒作用。

按照国家标准指导用量,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需在临用前用水按0.025%~0.2%比例稀释后喷洒或浸泡消毒。

喷洒:常规环境消毒,1∶2000~4000稀释,疫病发生时环境消毒,1∶500~1000。

浸泡:器械、设备等消毒,1∶1500~3000[2,3]。

本测定结果显示大于或等于0.01%浓度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可体外杀灭PRRSV,故建议该消毒剂对PRRSV临床使用浓度为≥0.01%,即1∶10000稀释,但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当提高使用浓度。

■(编辑:何芳)
参考文献:
[1]陈杖榴主编.兽医药理学(第二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51-263.
[2]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编.兽药国家标准汇编(第二册)[M].中国
农业出版社.2011.181.
[3]中国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附录
[4]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2010.127.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的普遍关注,兽医临床的用药理念和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养殖户更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消毒剂在畜禽疾病预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消毒的方法和种类
1.1方法
1.1.1物理消毒法:机械消毒(清扫、洗刷、水冲、粉刷、通风)、热消毒、焚烧、煮沸、紫外线、超声波等。

1.1.2化学消毒法:用各种化学消毒药物进行消毒,主要有浸泡、冲洗、喷洒、熏蒸、涂抹等方法。

1.1.3生物消毒法:通过微生物发酵来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用于粪便和垫料。

该方法作用较慢,效果有限,但成本较低。

1.2种类
1.2.1预防消毒:在没有发现明确的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人员和场地进行消毒的一种措施。

此外,还包括对种蛋、孵化室和器械等的消毒。

1.2.2疫源地消毒
1)临时消毒:发生传染病时,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包括病畜禽所在的场地、畜禽舍及其分泌物,饲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4.07.008
安全用药
消毒防腐药的合理使用
杨晓伟1,刘志鹏2,蒙晓雷3,曹蕊3
(1.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天津300402;2.天津市塘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天津300450;
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402)
摘要:本文阐述了消毒的方法和种类、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畜禽养殖环节的消毒控制以及兽医临床
上常见的消毒误区。

关键词:消毒防腐药;合理使用
. All Rights Reserved.
料、器具以及饲养管理人员的手、手套、工作服、口罩和鞋等。

2)终末消毒:在病畜禽解除隔离、痊愈、死亡后,疫区解除封锁前,对病畜禽周围的一切物品、器具、畜禽舍、场地进行的彻底消毒,有时还要对痊愈的畜禽进行体表消毒。

2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1消毒方法
不同的消毒方法会引起不同的效果,因此,应结合具体的消毒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2.2消毒药物
每种药物都有特定的作用机理和作用对象,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消毒剂的作用效果,可把消毒剂分为:
(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分支杆菌在内的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细菌芽孢等。

如卤素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醛类和氢氧化钠等。

(2)中效消毒剂:杀灭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以外的微生物(分支杆菌、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

如乙醇和酚类。

(3)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的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病毒,对结核分枝杆菌、亲水病毒和细菌芽孢无作用。

如季铵盐类、洗必泰。

2.3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细菌及其芽孢、真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

一般来说,革兰氏阳性菌对消毒剂敏感,细菌的芽孢对消毒剂不敏感。

在使用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4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
在一定的范围内,浓度越高,所需时间就越短,作用越强,但大部分消毒剂都有较强的刺激性和环境破坏性,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药物的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2.5环境温度
一般来讲,温度升高,消毒剂的作用会随之增强。

如温度每升高10℃,酚类的消毒作用可增强8倍以上,重金属盐类可增强2~5倍。

2.6环境湿度
大部分消毒剂受环境湿度的影响。

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应大于60%,过氧乙酸要求的湿度为60%~80%,干粉剂直接喷洒地面时,要求较高的湿度来潮解药物后,才能发挥作用。

2.7环境酸碱度
环境的酸碱度可以改变消毒剂的溶解度和分子结构,从而影响其消毒效果。

苯甲酸、次氯酸、碘制剂和酚类在酸性环境中效果较好,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戊二醛在碱性环境中效果较好,含氯消毒剂在pH为5~6时,效果最好。

2.8环境中的有机物
环境中的有机物如血液、脓液、痰液、粪便和饲料等,可影响消毒剂的作用效果。

一般来说,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和季铵盐类受有机物的影响大,碘制剂、戊二醛受影响相对较小,洗必泰和菌毒清不受有机物的影响。

2.9消毒制度和工作责任心
在畜禽生产养殖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和程序,并根据制度认真操作和执行。

3畜禽养殖场消毒环节的控制
3.1非生产区
3.1.1车辆消毒
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

可用1%~2%的氢氧化钠溶液、3%~5%的来苏尔等消毒,每周至少更换一次,以保持有效浓度。

药液的深度以淹没车辆轮胎的一半为宜。

3.1.2进出的通道
应每周喷雾消毒一次,过氧乙酸(200~400倍稀释)、5%的来苏尔溶液等。

3.1.3人员消毒
所有进入养殖场的人员都要走专用的消毒通道,经踩、照、洗、换四步消毒程序(踩火碱消毒垫,紫外线照射15min,消毒药液洗手,更换场区工作服和胶靴),才能进场。

并配有雾化喷雾设备,对人体进行体表消毒,可用复方戊二醛溶液稀释后喷雾。

3.1.4外环境
非生产区的外环境应经常打扫和清理,可用过氧乙酸、5%的来苏尔溶液等,一个季度消毒一次。

此外,应定期把场区排污沟中的污、杂物等清除干净,
安全用药
. All Rights Reserved.
先用水冲洗后,再用2%的NaOH溶液进行消毒,每周一次。

3.1.5物品外包装的消毒
对于存放饲料、兽药的袋子、盒子、药桶等,要进行甲醛熏蒸消毒。

3.2生产区
3.2.1入口消毒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每周要更换消毒液。

3.2.2空舍消毒
畜禽饲养要采用“全进全出”制度,在畜禽进舍前和出舍后,要先对空舍进行消毒。

按照“清、冲、喷、熏、空”的基本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操作:喷洒消毒液→搬出、拆卸用具和设备→清扫→高压冲洗→干燥→喷洒消毒液(碱类)→清洗→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表面活性剂、卤素类)→安装调试→密闭门窗后甲醛熏蒸,必要时3天后再用过氧乙酸熏蒸1次,封闭空舍1~2周,消毒程序完成。

3.2.3畜禽带体消毒
畜禽体表消毒应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如0.1%~0.25%的过氧乙酸、0.1%~0.15%的新洁尔灭、复合次氯酸钙粉等。

应根据畜禽的饲养阶段和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次数。

如带鸡消毒:育雏期每周消毒2次,育成期每周1次,成年鸡每2~3周1次;带猪消毒可每周一次。

发生疫情时,畜禽带体消毒应每天1次。

喷雾消毒一般在傍晚进行,喷头向上,不要把喷头直接对着畜禽喷洒。

疫苗免疫接种前后3日内停止畜禽带体消毒。

冬季消毒时应将药液温度加热到室温,喷雾时舍内温度应高于室温3~5℃。

消毒15min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3.2.4种蛋消毒
种蛋消毒的最佳时间应该是产蛋后的半小时内,捡一批消毒一批。

可用过氧乙酸或甲醛熏蒸,或者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3min、辛氨乙甘酸(500倍稀释)、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每1L水,加本品0.1~0.4g)浸泡。

种蛋消毒后,要即刻上孵或在无菌的房间、容器内存放。

3.2.5运动场地消毒
畜禽的运动场地应半年清理一次,每个月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1次。

先清除地面上5~10 cm的表层土,喷洒10%~20%的漂白粉溶液,再用净土填平。

3.2.6器具消毒
饮水器、饲槽、料筒、铁笼、蛋架和蛋箱,每周至少冲洗消毒1次,可用含氯制剂、0.2%~0.5%的过氧乙酸或0.1%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

舍内外用具、运输饲料和粪便的工具要分开,清理粪便的用具要每天清洗和消毒。

注射器、针头和手术器械清洗后,要煮沸20~30min。

3.2.7饮水消毒
饮水消毒可用含氯石灰(每50L水加1g)、复合亚氯酸钠(200~1700倍稀释)、氯胺T(250000倍稀释)、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1000倍稀释)等。

用河水和池塘水作饮用水的,要过滤,沉淀后(明矾或硫酸铝,添加量为十万分之一)再消毒。

3.2.8粪便消毒
每天清除粪便后,应及时送往无害化处理区,采用生物热消毒法进行消毒,也可用甲酚皂、含氯石灰、酚类化学消毒。

4消毒误区
4.1认识误区
1)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不如抗生素类药物见效快,因此,很多养殖户对消毒所能达到的预防效果产生怀疑。

2)认为消毒了,畜禽就不再发病。

消毒仅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与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和平时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并按照程序和管理制度,定时、定位、规范操作。

3)消毒剂的气味越浓越好。

其实不然,气味越大,刺激性会越大,容易引起畜禽呼吸道疾病。

4.2消毒不科学
1)消毒前清理、清洗不彻底
消毒前,要注意彻底清扫和清理,除去环境中的有机物和杂物。

2)消毒剂选择不当
不考虑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对象,随意使用药物,如用氢氧化钠进行畜禽带体消毒,用刺激
安全用药
. All Rights Reserved.
支原体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一般发病率高,病程稽延,在家畜中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更为普遍,导致生产效能减低,因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实验动物中支原体对肺部的损害干扰着制药业中对远期药效研究的评价。

养猪重点是要预防如流感、猪瘟、腹泻等疾病,目前猪群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许多猪场对主要防疫措施如实施“全进全出”、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等都很重视,但忽视造成应激的各个环节,如温差对猪群产生的应激,猪群转群和换料时间、方法、喂养程序等,因此作为猪场管理者要更新兽医防疫观念,及时修改易产生应激的防疫管理制度。

有专家提出,危害养猪业最大的猪呼吸道综合征,对猪场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以肺部病变为例,每天猪的增长将降低40~50g,相当于每天1.5元的损失,而严重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相当于每天30元的损失。

另据国外资料统计,在用药成本中有56%左右是用于呼吸道疾病防治的。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各大养猪场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生长缓慢或停滞。

因此控制好猪的呼吸道疾病是猪场盈利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猪场都存在肺炎支原体疾病,因此向猪场养殖场提供一种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理气化痰,主治家畜肺热咳嗽、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安全绿色天然的中兽药口服制剂已形成必然趋势。

1疫苗及化学药对家畜支原体疾病的防控分析目前多数猪场采用疫苗手段防治,但由于存在能够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如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圆环病毒Ⅱ型(PCV-2),导致继发细菌感染,侵害呼吸道,损伤肺脏,最终降低了疫苗的预防效果。

许多抗生素对支原体有效,如沃尼妙林、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但要对付所有细菌时抗菌谱仍显得不够广泛。

这就是目前抗支原体药物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使用的原因,通过与金霉素、磺胺联合使用,扩大了抗菌谱。

如果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家畜呼吸道感染,防治支原体的发生既保证了动物健康和快速的生长,又解决养猪户的一个主要问题,而且中药无药残。

2板陈黄口服液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板陈黄口服液是以板蓝根、麻黄和陈皮共三种中药饮片为原料,经中药炮制、浸渍、提取、浓缩、回收乙醇、精制、过滤等工艺制成的中兽药新药口服
安全用药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4.07.009
性大的消毒剂消毒饮用水,有的养殖户同时使用几种药物,不考虑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有的常年使用一种消毒剂,不注意轮换使用。

4.3浓度和用量不准确
在配制或稀释消毒液时,浓度不准确,凭感觉放入药物和添加水量,导致浓度或高或低,引起畜禽机体中毒或起不到应用的效果。

如随意配制氢氧化钠,消毒后也不用清水冲洗,导致畜禽的蹄、爪、肚皮严重腐蚀,甚至肚皮爆裂。

喷雾消毒时,如果消毒剂的用量过大,地面会很湿,过小,有的地方就没喷到,一般以地面像刚下过毛毛雨的湿度为宜。

4.4消毒工作不规范
表现在重视前门而忽视后门、重视脚而忽视手、重视外来人员而忽视本场人员的消毒;重视全进全出的大消毒,而忽视畜禽发病时的局部小消毒;重视畜禽舍地面的消毒,忽视了舍内空气和畜禽带体的消毒;不发生疫病,不消毒等。

■(编辑:何芳)
板陈黄口服液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要瑞丽
(天津必佳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80)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