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分析
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型 闭合 器 ( P R 0xI MUl T E A c c e s s 5 5 ) 、 线 型 切 割 闭合
器( E n d o . GI A 4 5 ) 和荷包钳 。
2 0 1 3年第5 期
‘医 仃 生
‘
3 手术方 法 DS T手 术 组 : 按T ME和 P A NP操 作 原 则 游 离 直 肠 及 乙状 结 肠 下 端 ,将 直肠 系 膜 游 离 至 距 肿 瘤 下极约 5 c m。在 肿 瘤 下 缘 1 . 5~ 3 c m 置 闭合 器 , 切 断拟切除之肠管 , 移去标本 , 断端络合碘消毒后 ,
( S i n g l e S t a p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S S T ) 4 3 例作为对照纽。观察并 比较 两组 患者 I J 盘 床 病理指标 、 术后并发症及肿 瘤复发情况 。结果 : 全组 患者手术顺 利, 无手 术死亡 。两组 患者在术后 3 个 月和 6 个 月时的排便功 能比 较p < 0 . 0 5 , 但1 年后 两组 大部分 患者排便 功能基 本正常 , 且无 明显差异 。D S T组术后发生吻合 口漏 3 例
直肠残 端缝 制荷包 , 其它 操作与 吻合 同 DS T手术 组 。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 比分析 ( 例)
L I I 蕊 一 辛 第 期
・医 疗 卫 生 ‘
关键 词 双 吻合 器 中低 位 直 肠 癌 保 肛 手 术
直 肠 癌 中 以低 位 直 肠 癌 多 见 , 约 占全 部 直 肠 癌 的7 0 %~ 7 5 %。自 1 9 0 8年 Mi l e 倡 导经 腹 会 阴 联 合
疗 中低 位 直 肠 癌 ( 肿 瘤 下 极距 肛缘 ≤ 1 0 c m) 1 6 2例 , 其 中行 姑 息 造 瘘 3 0例 , 占1 8 . 5 / o o , 行 Mi l e s 5 7 例, 占
低位直肠癌吻合器吻合保肛手术评价
证 。 目前 , 留肛 门 手 术 越 来 越 多 地 被 外 科 医 生 采 保 用 。为 降 低 手 术 治 疗 费 用 , 们 采 用 国 产 可 重 复 使 我
例 , 有 病 人 均 采 用 国 产 可 重 复 使 用 吻 合 器 吻 合 或 所
缝 合 器 双 吻 合 … ( G 一3 XF一6 , 苏 常 州 新 W W 2、 0江
3 1 国 产 可 重 复 使 用 吻 合 器 吻合 技 术 要 点 . 低 位 直 肠 癌 根 治性 手术 中 , 用 吻 合 器 、 缝 合 使 或
附表 5 3例 直 肠 癌 Du e k s分 期 与 病 理 检 查 结 果 例
3 讨 论
低 位 直 肠 癌 经 典 的 手 术 方 式 是 Mi s 术 , l 手 e 腹 部 人 工 肛 门给 病 人 手 术 后 带 来 很 大 的精 神 压 力 和 护 理 上 的 困 难 。现 代 外 科对 低 位 直 肠 癌 手 术 治 疗 的 观 点 , 已从 单 纯 追 求 “ 肿 根 除 , 救 生 命 ” 目标 , 癌 挽 的 改 变 为 “ 除 癌 肿 , 善 质 量 ” 双 重 标 准 j 根 改 的 。保 留 肛 门手 术 提 高 了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 局 部 复 发 率 并 未 而
8 .3 , 便 基 本 控 制 且 成 型 ( 周 1 11 % 大 每 ~2 次 肛 门 失
病 人 医疗 费 用 , 们 在 使 用 进 口 吻 合 器 经 验 的 基 础 我 上 , 1 9 ~2 0 自 9 7 0 1年 , 对 5 共 3例 可 实 施 直 肠 癌 根 治 术 的病 人 , 用 直 肠前 切 除 、 产 吻合 器 吻 合 保 留 肛 采 国 门手 术 , 疗 低 位 直 肠 癌 , 果 满 意 , 报 告 如 下 。 治 效 现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逐渐得到应用的一种新型手术技术,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肠道的内腔吻合,减少术后切口的痛苦和伤口感染的风险。
这种手术技术在保肛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医学界的赞誉。
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双吻合器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选择。
低位直肠癌是指直肠最下端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保肛手术、切除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保肛手术是指在控制癌症扩散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病人的括约肌,以达到保留肛门、避免造口的目的。
在以往的保肛手术中,常采用的是结直肠吻合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留病人的肛门,但是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恢复缓慢、容易出现并发症等缺点,使得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这种缺点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双吻合器技术是指通过机械器械将肠道的两端缝合在一起,实现肠道内腔的吻合,从而避免了手术切口。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肠中段癌、下段癌、乙状结肠癌等多种情况。
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迅速、术后创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
但是,双吻合器技术也有其局限性。
其适应症较窄,不能用于肿瘤位置过高、质量过大、肠道狭窄或有瘢痕等情况。
此外,由于双吻合器的应用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践,不熟练的医生可能无法操作,因此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在保肛手术中,双吻合器技术的操作难度比结直肠吻合术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技术过硬的操作者,其次也需要患者的支持和意愿。
对于低位直肠癌的患者来说,保肛手术无疑是一种更理想、更相符的治疗方式,但是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探讨确定。
一些研究发现,在适用病例中,采用双吻合器技术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机械性并发症,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因此,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双吻合器技术是一种有效缩小创面、提高手术效率、缩短康复时间的新型手术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对医生操作技巧的要求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至2006年10月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经验。
结果全组98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无一例死亡。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1%),吻合口狭窄2例(2.0%)。
5年生存率62.7%,吻合口局部复发9例(9.2%),盆腔软组织复发5例(5.1%)。
结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在双吻合器的帮助下能够完成,且不影响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器保肛手术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都有增长的趋势,其中以中低位直肠癌较多[1]。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对手术要求的提高,以及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保肛手术成了直肠癌的首选术式,而吻合器的应用又使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院1998年3月~2006年10月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合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Dixon)9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27~84岁,平均57.6岁。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6cm 25,6~8cm 41例,8~10cm 32例。
病理类型:高、中分化腺癌52例,低分化腺癌15例,粘液腺癌18例,未分化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绒毛状腺瘤恶变3例。
Dukes分期:A期47例,B期29例,C期22例。
术后病理检查切缘均为阴性。
1.2手术方法器械选用美国强生公司圆形弯头吻合器(CDH33,29)和直线闭合器(AX55)。
腹部操作步骤同Miles术,按TME的手术方式解剖盆筋膜壁层和脏层的疏松组织间隙,直视下向深部做锐性切开,根据乙状结肠长度适当游离降结肠,切除肿瘤近端15cm左右的肠管,切除全部直肠系膜,在直肠拟切断处用AX55直线闭合器闭合切断直肠,移走标本,大量蒸馏水加5-FU冲洗盆腔。
残留直肠长度以1.5~3.0cm为宜。
于近端结肠做荷包缝合,置入抵钉座,收紧结扎荷包线。
双重吻合器联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双重吻合器联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低位直肠癌是我国直肠肿瘤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由于直肠癌的特殊解剖位置与生物学特性,其外科治疗不同于结肠癌。
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而又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当今直肠癌外科追求得目标。
近年来由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实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下面是我院2002年2月~2007年2月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08例,总结如下。
标签:直肠癌;双吻合器;手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8例中男32例,女76例;年龄30~75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0~6.0 cm 25例,6.1~7.0 cm 83例。
病理类型:肿块型35例,溃疡型62例,浸润型11例。
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44例,低分化腺18例,黏液腺癌18例,未分化癌3例,绒毛状管状腺癌变5例(4.6%)。
A sfler-C oller 分期:A 期4例,B1期28例,B2期31例,C1期34 例,C2期11例。
1.2方法一般无瘤及治疗手术操作,根据肿瘤下缘与肛提肌的距离决定能否行保肛手术。
如在肿瘤下方3 cm处切断直肠能完整保留肛管括约肌,则行保肛手术,如不能则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
首先在肿瘤下缘3 cm 处用带关节头的直线型闭合器切断肠管,于肿瘤上方15 cm 以上切断乙状结肠,移除标本,近端做荷包缝合置31~33 mm 吻合器钉座,肛门及残端直肠用500 mL洗必泰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充分扩肛,从肛门缓慢插入吻合器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
完成吻合切割前必须检查吻合口周围无其他多余组织夹人。
完成吻合后将吻合器缓慢退出。
检查切割圈是否完整并送病检,对吻合不满意处应尽可能作加强缝合以确保安全可靠。
骶前常规放置双套管引流。
2结果根治性切除105例,无手术死亡,全部低位吻合。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1例经抗感染,骶前冲洗引流,营养支持治疗后愈合;另2例均改行横结肠造瘘后治愈,3 个月后关闭造瘘口。
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保肛手术120例临床分析
【 关键 词 】 直肠癌 双吻合器
吻合日漏 吻合 口 狭窄
近年来 , 着 吻 合 技 术 的提 高 及 吻合 器 的 广 随 泛应用 , 相 当一 部 分 低 位 直 肠 癌 患 者 得 以 保 肛 使 手术 , 并获 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而 双 吻合 器 的 问 世
食, 同时口服泻剂 , 中4 例患者 口服瑞素 ( 其 5 华瑞 公 司产 品 )3 患 者 口服 安 素 ( 培 公 司 产 品 ) ,3例 雅 ; 保证每 日 摄入热卡不少于 10 ka; 20 el术前 2 d给予
( ) 或 化疗 。
口愈合。肛门排气后拔除胃肠减压管。术后 5 进 d 全流质 ,d进半流质 。术后 7~ d 7 9 患者若无发热 及腹痛 , 引流量及性状无异常 , 则可 以拔 除吻合 口
旁 引流 管 。
2 结 果
本组 10例 中, 术后 1周 内发生 吻合 口 2 5例
是 否 良好 。
距 肛 门 < c 10例 , 中男 8 5 m)2 其 2例 , 3 女 8例 , 龄 年
3 6~8 3岁 ( 均 5 平 9岁 ) 均有不 同程 度 的肠梗 阻 和 ,
大便 习惯改 变症 状 。结 合 术前 、 中测 量 , 瘤 距 术 肿 肛 缘 ≤ 7m 5 例 ( 84 ) 70 ~le 3 例 c 8 4. % , . Om 4 (58 ) ≥lo 9例 ( 58 ) 3. % , Om 1 1. % 。肿 瘤 类 型 : 溃 疡型4 7例 , 块 型 3 肿 5例 , 浸润 型 3 8例 ; 织 学 分 组 型: 高分化 腺癌 6 9例 , 中分 化腺癌 3 2例 , 低分 化腺
1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低位 直 肠 癌患 者 ( 瘤 下 端 肿
中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前切除术保肛体会
中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前切除术保肛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前切术保肛治疗的效果。
方法:46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病人,均利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一期行低位前切术保肛治疗。
结果:46例患者保肛效果满意。
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预后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吻合器双吻合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医疗条件的改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直肠癌中有75%位于中下段[1],而经典的Mile’s术式存在手术创伤大、需要终生结肠造瘘等因素,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均造成极大的压力。
我科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部分中下段直肠癌病例运用双吻合器行低位前切保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009年1月~2011年1月中下段直肠癌病例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6~73岁,平均531±223岁,所有患者均经肠镜及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均经临床多项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术前进行常规新辅化疗(FOLFOX6或CF方案)。
肿瘤下缘距肛缘5~10cm,其中<8cm 24例,≥8cm 22例。
肿瘤直径≤3cm 21例,>3cm 25例。
活动度良好33例,半固定13例。
病理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40例,其中高分化1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5例;未分化癌9例。
手术方法:选取腹部正中切口,术中探查注意腹腔的无瘤技术,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原则进行直肠的游离和血管的处理,以及腹腔淋巴结和盆腔的淋巴结清扫。
操作时充分暴露手术野,在直视下锐性分离、电切、电凝,直肠分离直肠肿瘤以下2~3cm(个别病人4~5cm)处,采用一次性切割闭合器切断后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并配合荷包钳吻合。
吻合完成后检查远近两端的切割圈内肠管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加固缝合直至满意,并在腹腔5-FU浸泡时肠腔注气检查吻合口情况。
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
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合理使用及技术操作细节。
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应用吻合器治疗的4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及体会。
结果本组病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占4.7%),经引流管冲洗4~8周愈合,吻合口狭窄1例(占2.4%)。
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2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肝转移死亡。
术后排便2~8次,调节饮食及使用药物控制,6~15个月排便习惯基本正常。
结论使用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要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使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更加有保障,必须注重吻合器的合理正确使用及技术操作细节。
【关键词】吻合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08-02Experience of stapling dev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low rectal carcinoma HOUPei-hu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handong Jinling Iron Mine Hospital,Zibo 25508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ou Pei-hua,E-mail: yy067717@【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stomat in low rectal cancer in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operation of anus and technical details.Methods From 2006 Marchto 2012 March in our hospital using stapler treatment 42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nd experience.Rezults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astomotic fistula in 2 cases (4.7%), the flushing drainage tube 4~8 weeks of healing, anastomotic stenosis in 1 cases(2.4%).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months to 5 years, average 30 months,2 cases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tumor recurrence and liver metastasis ofdeath.Postoperative defecation 2~8 times, adjusting the diet and the use of drugs to control, 6~15 months basic normal bowel habits.Conclusion The use of stapler in the treatment of low rectal canc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anal sphincter preserv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has more security, reasonable use and details technical oper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apler.【Keywords】 stapler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anus preserving operation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而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特点以中低位多见,约占60%~70%。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doc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双吻合器技术的优越性。
方法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Dexom 62例,癌下缘距肛缘5~6cm 40例,7~8cm 22例。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2例(3.2现仍无癌生存60例,本组41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66.11年内能逐渐恢复。
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前提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器对于低位左肠癌,传统的手术方法经腹会阴切除腹壁结肠造口,给患者精神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生活上的不便,因此部分患者拒绝手术,近年来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等新观念的融入,以及对直肠生物学行为转移规律的重新认识和吻合技术。
吻合器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比率明显提高。
我院2003年对距肛缘5~8cm低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Dixon62例,近期效果满意。
现报告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24~76岁,平均51.8岁,病程1~10个月,平均2~8个月,癌灶下缘距肛缘5~8cm,其中5~6cm40例,7~8cm22例。
活体病理组织学检查直肠腺癌49例,粘液腺癌13例,Dukes分期B期45例,C期17例。
1.2 手术方法及化疗方法取截石位,腹部手术同miless 手术,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充分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用残端闭合器封闭远侧拟切除线,经腹切除癌肿,再用环形吻合器行直肠与近端结肠对端吻合,切除直肠癌远端肠管长度至少2cm术后1个月常规对所有患者按AMF方案化疗。
2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出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6个月,全组无吻合狭窄,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2例(3.2),余下60例无癌生存。
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54例分析
cmpi tn a .% ( ai t) n s mocl kg a e ai t 3 7 ) bt f hm o l ao s s 4 ci w 7 4pt ns .A at t a aew ss ni 2pt ns( . % , oho o e o i e e n e w
c n e u n l e eo e e tv gn l su a n s moi t n ssa d 1 a a tmoi l e i g h r a o o s q e t d v lp d r co a ia t l ,1a a t t se o i n n so t b e dn .T e ew sn y i f o c c p r p rt e d ah e i ea i e t . o v Co cu i n n l so s h o b e tp i tc n q e s ae fr a u r s r t f T e d u l sa l g e h i u i s f o n s p e e ai n atr n v o e
( 4 , 清 除相应 淋 巴结 。 向直 肠 的两 侧 及 侧 前 图 )并 方解 剖直 肠侧 韧带 , 切断结 扎 , 清除直 肠后 间 隙的脂
作者单位 : 0 1 海 1市 , 5 31 3 7 海南 省人 民医院胃肠外科二区 通讯作者 : 周卫平 , 电子邮箱 : w 37 o ucr z p2 @sh .o n
般 资料
21 年 5 01 月至 2 1 年 1 月 , 院用双吻合 器 01 0 我 技术 (obes pn cn u , S ) 中低 位 直肠 dul t lgt hi e D T 行 a i e q 癌 保肛 术 5 4例 ( 瘤 下 缘 距肛 门 4~8e 。男 性 肿 m)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0例临床分析
用 T E后 , 肛术 局部复发 率远低 于 M 保
Mis l 手术 , e 本组病例能够证实 。
参 考 文献
l 许中友 , 吴伟 , 章崇 志. 中低位 直肠癌保肛 术3 0例临床分析. 腹部外科 ,05,84 20 1 :8—
4 9.
骶前 凹陷呈 弧形走 行 , 当充分游 离直肠 、 切断双侧 直肠 侧 韧 带 以后 , 延 长 3~ 可 5 m, e 为保 留肛 门手术 提 供 了有利 的条
6 90 220四 川射 洪县 人 民 医院
全组 住 院 天 数 1 0—2 2天 , 均 1 平 5
术后并发症 、 局部复发及生存质量分 析: 保肛术后病人 因无排 便失控 、 身体异 味和心理 障碍 , 工作 、 生活和社 交几乎 不 受影响 , 生存质 量明显提 高 , 组病人 均 本
摘 要 目的 : 总结分析 2 0例 中低位 直 肠癌保肛术 。方法 : 回顾 性 分 析 20 0 4年
8月 一 05年 l 20 1月 2 0例 直 肠 癌 保 肛 术
病 例 。结 果 : 肠 癌保 肛 术后 病 人 生存 质 直
天。无 1 例手术死亡 , 平均 手术时 间 10 7 分钟 , 无术 中、 术后输 血 。术后 均无排 尿
腹壁或肛旁引 出, 术后 2—3天 拔 出。术
F 尿 管 , 尿 道外 口直 接 进 镜 , 膀 胱 8导 从 到 后插 入 斑 马 导 丝 , 斑 马 导 丝 引 导 下 进 在 镜 , 到结 石 后 较 小 的结 石 直 接 用 取 石 钳 见 复正 常 , 3例 术 后 1个 月 血 肌 酐 28 — 3 25 m lL, 素 氮 1. 8m o / 尿 02~ 1. m o L 58 m l , / 马 导 丝 引 导 下 采 用 直 接 进 镜 或 反 挑 法 进 镜 , 中采 用 头 高 脚 低 位 , 到 结 石 后 调 术 见
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7例回顾分析
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7例回顾分析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
方法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45例。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
2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
术后14~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发生大便失禁。
1例局部复发。
随访3~5年,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1/67)、75%(49/67)、46%(31/67)。
结论双吻合器技术使低位直肠癌手术明显增大了保肛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
标签: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近年来,双吻合器技术的问世使低位直肠癌手术明显增大了保肛手术范围。
笔者对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67例低位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1例,女26例。
年龄33~73岁。
4 cm≤肿瘤下缘距齿线<5 cm有39例,5 cm≤肿瘤下缘距距齿线<7 cm有28例。
Dukes分期:A期19例,B期18例,C期25例,D期5例。
病理类型:肿块型27例,溃疡型19例,浸润型11例。
组织分类:管状腺癌43例,乳头状腺癌11例,黏液腺癌9例,未分化癌4例。
1.2 手术方法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TIME)的新理念,按无瘤技术常规保护切口和瘤体并结扎肿瘤远近端肠管后,于瘤体段肠腔内注入5-氟尿嘧啶(5-FU)1.0 g。
选用美国强生公司的圆形弯头吻合器和直线闭合器,腹部操作步骤同Miles 术。
游离乙状结肠、直肠,无论肿瘤位置高低,均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同一平面将肠系膜下动、静脉离断和结扎,并清除相应淋巴结。
直肠及其系膜均以电刀或剪刀锐性分离至肛提肌水平,游离平面在盆腔筋膜的脏、壁层之间。
覆盖系膜的脏层筋膜要求为一完整的光洁面。
两侧韧带及直肠前壁也以锐性分离至肛提肌水平。
残留直肠以1.5~3 cm为宜。
于近端结肠做荷包缝合,置入抵钉座,收紧结扎。
吻合器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75 例临床分析
吻合器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75 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04-14T09:09:08.01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启刚余存俊彭星俊[导读] 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及预防术后局部复发一直是直肠癌外科治疗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刘启刚余存俊彭星俊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四川名山 625100 【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75 例肿块下缘距肛缘4~10cm 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随访 5 个月~4 年,分析其根治胜、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
结果 75 例均吻合成功,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2 例出现吻合口瘘;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为8.0%(6/75)。
结论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全直肠系膜切除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双器械吻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5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181-01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对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直肠癌的手术已从肿块切除为主过渡到更加符合生理与病理特点的根治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保全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存率【1】。
我院2008 年 4 月至2014 年 4 月,通过术前肛门指检和术中探查,对距肛缘4~10cm 的中低位直肠癌,成功的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保肛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5 例,其中男性41 例,女性34 例;年龄32~75 岁(平均60.5 岁);肿瘤分型:隆起型28 例,浸润溃疡型47 例。
肿瘤下缘距肛缘4~5cm 者 8 例,5~7cm 者41 例,7-10cm者26 例。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的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临床应用·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的价值
邹成玉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㊀ ( 江西抚州㊀3 4 4 1 0 0 )
的临床疗效 [ J ] 包头医学院学报,2 0 1 6 ,3 2( 5 ) :6 7- 6 8 [ 2 ] 蒲小聘 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 3 0 联合用药治疗 2型糖尿病疗 效及安全性评价 [ J ] 四川医学,2 0 1 6 ,3 7( 9 ) :1 0 3 4 - 1 0 3 6 [ 3 ] 法艳梅 门冬胰岛素 3 0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糖尿病 5 0例效 果探讨 [ J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 0 1 5 ,2 6( 1 ) :8 5- 8 7 [ 4 ] 钱建忠 门冬胰岛素 3 0 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和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对 2 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 [ J ] 临床医学工程,2 0 1 0 ,1 7( 1 1 ) :3 5 - 3 6 [ 5 ] 柏松,时艺珊,王晓蕾,等 门冬胰岛素 3 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 糖尿病临床观察 [ J ] 中国医药导报,2 0 0 9 ,6( 3 3 ) : 5 7 - 5 8 [ 6 ] 努孜古丽·努斯来提,艾克然木·满苏尔 门冬胰岛素 3 0联合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 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 J ] 中外医疗, 2 0 1 4 ,3 3( 2 1 ) :1 0 0- 1 0 1 [ 7 ] 黄灵,费樱 门冬胰岛素 3 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 2 型糖尿病 4 0 例疗效观察 [ 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8( 1 5 ) :1 5 7 - 1 5 8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双吻合器的应用体会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双吻合器的应用体会
卫同林;师玲;高潮光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016)014
【摘要】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双吻合器行低位前切除保肛手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观察.结果全组手术进行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4%),吻合口狭窄1例(4%);局部复发1例(2%),盆腔内复发2例(8%);术后排便次数增多19例(79%).结论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总页数】2页(P1779-1780)
【作者】卫同林;师玲;高潮光
【作者单位】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晋城,048000;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晋城,048000;运城市急救中心,山西,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张彦;胡凯;周文;刘荆;陈冬
2.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J], 赵金;马辉;孟化
3.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唐复聪;朱刚健;黄海
4.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汪利梅;谌步云;周水利
5.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 [J], 田庆刚;张生彬;宋士鹏;张阳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吻合口漏的预防
中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吻合口漏的预防摘要】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双吻合器(DST)进行吻合,吻合口漏的预防。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TME+DST保肛手术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缘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
结论TME+DST能够为中低位直肠癌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和预防得当可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吻合器吻合口漏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直肠癌中,中低位直肠癌占2/3,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最主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等手术器械及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首选术式,吻合口漏是手术后最常见且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我科2006年1月-2012年6月,使用TME+DST行中低位直肠癌56例,无一例吻合口漏的发生。
现就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吻合口漏这一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临床资料1.1.本组患者,男33例,女23例,年龄32岁-81岁,平均年龄59岁。
肿瘤下缘距肛缘5-9cm,肿瘤直径2cm-6cm,平均3.5cm。
肿瘤分型溃疡型40例,肿块型7例,浸润型9例。
病理分型高分化型21例,中分化型18例,低分化型12例,粘液腺癌2例,绒毛状腺瘤恶变3例。
病理分期DukesA期5例,B期30例,C期21例。
全组病例无肠梗阻、腹腔积液。
1.2.手术方法:中下腹正中切口进腹,充分游离乙状结肠,若乙状结肠较短,为保证有足够的切除长度和吻合口无张力,需游离降结肠、脾曲,清除肿瘤上方及侧方淋巴结,游离直肠四周的韧带及系膜,在肿瘤下缘2-3cm处夹上一直角钳后,充分扩肛,经肛门用碘伏溶液冲洗肛管直肠,于直角钳的远端置肛管闭合器,切断肠管,在乙状结肠的适当部位断离乙状结肠,移走标本,检查结肠末端,如血运好、结肠系膜无张力,近端结肠用10号丝线做荷包缝合,置入钉座,收紧荷包线。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辛树峰【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观察组使用双器械吻合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双器械吻合术;疗效【作者】辛树峰【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本溪 1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直肠癌是消化道的常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
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癌称为低位直肠癌,据报道,其发病率在65%左右[1]。
Miles是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术后给患者带来的诸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避免使用永久性肛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双器械吻合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器械吻合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使用双器械吻合术,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
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15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2±2.4岁。
Dukes分期:A期20例,B其15例,C期8例,D期8例;对照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0.8±1.7岁。
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低位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疾病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保肛手术也逐渐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常用方式。
双吻合技术是保肛手术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该技术可以在保证肛门保留的前提下彻底切除部分肠道。
因此,研究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分析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比较双吻合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差异。
3、探究双吻合技术的合理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二)研究方法1、回顾性研究。
收集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及后续治疗效果。
2、观察研究。
选取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双吻合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文献综述。
查阅相关文献,汇总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数据。
四、预期结果(一)预期成果1、明确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比较双吻合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差异。
3、探究双吻合技术的合理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二)应用价值1、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提供技术支持。
2、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3、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五、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一)研究步骤1、资料收集和文献调研(一个月)。
2、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一个月)。
3、患者招募和手术实施(三个月)。
4、数据分析和统计(一个月)。
5、结果呈现和讨论(两个月)。
6、论文撰写和修改(两个月)。
(二)时间安排第一年:1月-2月: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
3月-5月:患者招募和手术实施。
6月:数据分析和统计。
7月-8月:结果呈现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n n y u i g a l gsi d lc mb n n h sc le a n t n, l a i a c sn o it mo e o i i g p y i a x mi a i u t — g c o r s u d, e u C 1 5, n e u CA 7 o n s r m A a d s r m 2—4 i o t n p u a me 2 n p sme o a s lwo n wi evc ma s a n e n t n l t a p li s : n i tr ai a mu ie trsu y Gy e o c l h o h c n e t d . n c l On o ,
高 , 作简 便 7 操 2例 患 者 中 ,
采用 微 粒 子 免 疫 发光 技 术 测 定 血 清 C 15含 量 , 巢 浆 液 性 A2 卵
粒 子免 疫 发 光 技 术 测 定 C 15为 临 床 提 供 了快 速 、 敏 的方 A2 灵
出 现 , 次 检 查 C 15往 往 不 能 早 期发 现卵 巢 癌 , 了使 卵 巢 单 A2 为
癌 患 者 得 到 及 时 诊 断 和 治 疗 , 复 多 次 测 定 C 15 检 测 反 A2, C 15浓 度 的 增 长 率 , 一 个 诊断 卵 巢 癌 更 精 确 的方 法 , A2 是 微
瘤 血 清 C I5 阳性 率 与 文 献 报 道 相 仿 , 示 盆 腔 包 块 合 并 A2 提
C 15 高对 卵巢 癌 具 有很 高 的 诊断 价 值 。 A2 增 C 15在 一 些 良性 疾 病 , 盆 腔 炎 、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 A2 如 子 子 宫肌 腺 症 、 核 等 水平 升高 , 结 其他 一 些 恶 性 肿 瘤 , 肺 癌 、 胱 如 膀 癌、 胃癌 等 也 升 高 , A 2 C 15尚缺 乏 诊 断 卵 巢 癌 的 特 异 性 。 将 近 2 % 的 卵 巢 上 皮 性 恶 性 肿 瘤 不 产 生 多 量 C 15 患 者 血 浆 0 A2, C 15 平 不 高 , A 2 A2 水 C 15标 志物 阴性 , 多数 学 者 认 为 ,A 2 C I5 虽 为 卵 巢 癌首 选 的肿 瘤 标 志 物 , 还 不 能 单 独 作 为 诊断 早 期 但 卵巢 的方 法 , 目前 尚 未 发 现筛 查 早 期 卵 巢 癌 单 一 、 用 的 特 异 实
R s 1 9 1 ( B 2 4 2 5 e , 9 7,7 4 ):9 9— 9 1 3 林 巧 雅 . 科 肿 瘤 学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 2 4 8 妇 北 人 1 8 :5
4 S h t r E , o n C , it n P ,ta . si ain o r b b l y o i - c u t M S h Krse e 1 E t t fp o a i t fn a e m o i
参 考 文 献
1 S h  ̄zPE, yo . s e ry d t c in o v ra a c r p si l ? e wa Ta l rKJ I a l e e t fo a in c n e o sb e o
A nM d 19 ,7 5 :1 5 8 n e ,9 5 2 ( ) 5 9— 2
法。
囊腺癌患者 3 9例 , 清 C 15> 5 / l 3 血 A 2 3 U m 者 5例 ,A 2 C 15阳性
率 为 8 . % ; 巢 交 界 性 浆 液 性 囊 腺 瘤 患 者 l 例 , 清 97 卵 2 血 C 15> 5 / l 9例 ,A 2 A2 3U m 者 C 15阳性 率 为 7 % ; 5 卵巢 浆 液 性囊 腺 瘤 患 者 2 例 , 清 C 15>3 U m 者 4例 , A 2 1 血 A2 5/ l C 15阳性 率 为 1% 。卵巢 浆 液 性 囊 腺 癌 、 巢 交 界 性 浆 液 性 囊 腺 瘤 血 清 9 卵 C 15阳 性 率 明显 高 于 卵 巢 浆 液 性 囊 腺 瘤 患 者 , 巢 恶 性 肿 A2 卵
2 Mee , u a te S i b rP, La .S g i c n e o mo r — i rW Ba mg rn rL, t e e 1 in f a c ft e i u rma k
e ee mi a in n t e p i ay t e a y o v ra a c r An t a e r d tr n to s i h r r h rp fo a in c n e . i c ne r m i
5 % 的 C 15升 高 , ~ Ⅲ期 卵 巢 癌 患 者 可 有 8 % ~ 0 0 A2 Ⅱ 0 9% C 15升 高 , A 2 A2 C 15已渐 成 为 最 常用 的 妇 科 肿 瘤 标 志 物 之 一 , 大量 研 究 表 明 ,A 2 C I5在 卵巢 恶 性 上 皮 性 肿 瘤 的早 期诊 断 、 疗 效评 估 和 预 后 判 断方 面 均 有 一 定 的 意 义 】 。连 利娟 等 提 出 C 15> 0 U m 者 , 巢 恶性 肿 瘤 的 诊 断 可 能 性 极 大 。采 用 A 2 40 / l 卵 微粒 子免 疫 发 光 技术 测 定 血 清 C 15含量 , 定 性 好 , 敏度 A2 稳 灵
・
新技术 ・
J eRs o2 8 o3N. d eN 0, 17 o1 M , v0 V. 1
断 方法 的组 成 部 分 , 如结 合 年 龄 、 经 情 况 、 科 检 查 、 阴道 绝 妇 经 B超 , 查 是 否有 包 块 有 助 于 提 高 早 期 卵 巢 癌 初 次 诊 断 的 敏 检 感 性 和 特异 性 。卵 巢 癌 预 后 差 , A 2 C 15值 升 高 先 于 临 床 症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