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五新版浙教版
配套K12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6节 材料的
![配套K12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6节 材料的](https://img.taocdn.com/s3/m/677cb7b3cc22bcd126ff0cd7.png)
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见A本25页)1.人类材料的发展史:__旧石器__时代→新石器时代→__铜器__时代→青铜器时代→__铁器__时代→新材料时代。
2.新型材料: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__出现__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__特性和功能__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的材料。
如__光电子信息__材料、__先进复合__材料、__超级陶瓷__材料、__新型金属__材料、__新型高分子__材料、__超导__材料等。
3.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方法一:铜能与__浓硫酸__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同时生成__二氧化硫__和__水__。
方法二:铜加热生成__氧化铜__,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__水__。
方法三:将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__硝酸铜__,然后将硝酸铜和__氢氧化钠__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最后利用氢氧化铜和__稀硫酸__反应制取硫酸铜。
4.制备物质工艺的选择方法原则:根据__原料成本__、__污染情况__、__利用率__、工艺步骤等。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A. 石器B.青铜器C.铁器D.高分子材料2.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正逐步用塑料管代替铸铁管作水管,其主要原因是( D )A. 塑料管价格低B.塑料管比铸铁管轻C.塑料管易生产D.铸铁管易生锈,浪费资源3.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 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单质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4.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铝的下列用途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C )A. 用铝合金作门窗B.用铝合金作飞机材料C.用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D.用金属铝制电线5.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钛在反应前后的性质和质量不变。
[K12学习]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
![[K12学习]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fc0328eff9aef8941e06fc.png)
章末复习课(见B本25页)知识点 1 金属及其性质1.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 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2.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
(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B__。
A. 金属的硬度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2)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
这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铁>铜>金__。
知识点 2 物质的分类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1)请你按照物质组成标准分类的方法,模仿示例,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化学式。
第3题图(a)(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A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B、C、E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D__(均填字母)。
第3题图(b)知识点 3 金属的冶炼4.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018年单元测试卷(2)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018年单元测试卷(2)](https://img.taocdn.com/s3/m/7d309c0c5901020206409c27.pn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018年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下列各种实验仪器中,主要制作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试管B.蒸发皿C.铁架台D.胶塞2.(2分)下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A.Mg>Fe>Cu B.Cu>Al>Ag C.Zn>Ag>Cu D.Cu>Fe>Mg 3.(2分)芯片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4.(2分)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H2C.能用铁桶盛农药波尔多液D.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5.(2分)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水盆B.不锈钢水龙头C.木桶D.纯棉毛巾6.(2分)下表中“──”表示相应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则下列各物质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A.B.C.D.7.(2分)由下列实验现象推断,黑色粉末可能是()A.CuO和C B.Fe3O4和C C.MnO2和CuO D.Fe和CuO 8.(2分)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9.(2分)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只有④10.(2分)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以下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没有气泡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A.①③⑤B.①④C.②③D.②④⑤11.(2分)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12.(2分)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练习课件 (新版)浙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练习课件 (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9174762f60ddccdb38a010.png)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方法透视 凡是有一氧化碳参加或一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实验,都一 处理装置,否则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排放到空气中, 一般用燃烧的方法将其变为无毒的二氧化碳,也可用 将其收集起来再利用。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4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解:设样品中CuO的质量为x。
CuO+CO==== Cu+CO2
80
44
x
4.4 g
80/44 = x/4.4 g x = 8 g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8 g
10 g×100%=80%
答: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 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 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_氧__化_铜__中_氧__元_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 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 方法: __将_尾__气__点_燃__(_或__用__气_囊__收__集_后__集_中__处__理_)_____。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例2 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 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 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 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 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 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 ___放_热___(填“放热”或“吸热 (2)气体X的化学式为 ___S_O_2___。
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
解析 (3)②因为反应前锥形瓶中含有空气,加入稀硫酸时 一部分空气会被排出,即使没有氢气进入盛有水的试剂瓶中 水压出。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四)(新版)浙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四)(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adc5694b35eefdc8d333cd.png)
阶段性测试(四)[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2.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某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
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液态一氟二氯乙烷。
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用来清洗电子产品。
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
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 一氟二氯乙烷是无机物B.一氟二氯乙烷由5种元素组成C.一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 g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2.在10-9~10-7 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B.纳米铜属于化合物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3.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A. 甲>铜>乙 B.乙>铜>甲C.铜>甲>乙 D.甲>乙>铜4.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骼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5.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B.该金属可能是铁C.R的活泼性比Ag弱D.R表面有固体析出6.某物质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样,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把足量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气体,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C )A. 肯定含有氧化铜,不含氧化铁B.肯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炭粉C.肯定含有氧化铁,也含炭粉D.肯定含炭粉,也含氧化铜7.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B )A. 铜和稀硫酸B.铁和硫酸铜溶液C.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D.氧化铜和水8.金属是重要的资源。
[配套K12]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3课时
![[配套K12]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c6633d781c758f5f61f67f5.png)
第3课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探究点一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情景展示] (1)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石灰岩岩洞(又称溶洞)里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就是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
(2)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问题探究] 鸡蛋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以上两个情景可以说明什么问题?[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当鸡蛋刚刚放入稀盐酸时,由于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当大量气泡汇聚附着在蛋壳表面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至大于重力而上浮。
浮到液面时,气泡逸出,鸡蛋所受浮力减小至小于其重力而下沉,这个过程不断循环,鸡蛋便不断上下浮沉。
反应几分钟时,由于反应一部分碳酸钙,鸡蛋壳表面变得粗糙且质量减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就只剩下一个“软皮蛋”。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继续探究]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有哪些?[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物质转化的一般规律是:单质转化为氧化物,氧化物再转化为酸或者是碱,由酸或者是碱再转化为盐。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五)(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五)(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ae4d7b16fc700aba68fc0b.png)
阶 段 性 测 试(五)[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4~2.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有一种物质M ,经测定它只由碳元素组成,则物质M 属于( D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化合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 .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把KOH 、HNO 3、CuSO 4、MgCl 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4.对下列事实的说明中,有错误的是( D ) A. 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B .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C .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D .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和铁丝都具有可燃性 5.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Zn ――→稀H 2SO 4H 2――→CuO Cu (2)CuO ――→稀H 2SO 4CuSO 4――→Zn 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A ) A. 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 .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 .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D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相同 6.做完CO 还原Fe 2O 3的实验后,清洗试管壁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B ) A. 用大量水边洗边冲B .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C .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D .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7.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 3)。
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 3+6C +7Cl 2=====高温2X +2TiCl 4+6CO②TiCl 4+2Mg =====Ar 800 ℃Ti +2MgCl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钛酸亚铁中Ti 显+3价B .①式中“X”的化学式为FeCl 2C .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作催化剂D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8.木炭粉、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与氧化铜反应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木炭粉、一氧化碳和氢气均表现出还原性 B .反应都需加热C .反应类型都属于置换反应D .在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转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C )第9题图A. 反应①中CO 是还原剂 B .X 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Cu(OH)2===Cu +Fe(OH)2D .反应③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D )第10题图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金属镁和铝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1)__②____③____④__。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检测卷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检测卷](https://img.taocdn.com/s3/m/08783f68b9d528ea80c77925.png)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2.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A.单质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3.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和Zn(NO3)2的电镀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A.Ag、Zn B.Ag C.Zn D.Ag、Fe4.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
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A.蒸馏水B.稀硫酸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O→CaCO3B.HCl→NaCl C.Fe→FeSO4D.Ca(OH)2→NaOH6.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液体表示蒸馏水,D 中的铁为纯净的铁,其他铁片为生铁),其中最容易生锈的是()7.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8.下列物质混合前后,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9.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符号,“●”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10.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2-4、NO错误!、K+、H+B.Na+、Cl-、SO 错误!、Ba2+C.Cl-、NO错误!、K+、Na+D.Ag+、Cl-、CO错误!、K+11.(曲靖中考)将等质量的Mg、Al、Fe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C.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D.镁和铁一定过量,铝可能反应完12.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A.Cu2+B.只有Fe3+C.只有Fe2+D.K+、Fe2+13.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能够实现的是( )A .S 错误!SO 3错误!H 2SO 4B .CuO 错误!Cu (OH )2错误!CuSO 4C .Fe 错误!Fe 2O 3错误!Fe 2(SO 4)3D .CaO 错误!Ca (OH )2错误!NaOH14.现有a 、b 、c 、d 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练习浙教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练习浙教](https://img.taocdn.com/s3/m/2c3915de02020740be1e9bff.png)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见B本19页) 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__S+O2错误!SO2__、__C+O2错误! CO2__。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__CO2+H2O===H2CO3__。
(3)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非金属氧化物,如:__H2CO3错误!H2O+CO2↑__。
2.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盐或金属氧化物,如:__Fe+S错误!FeS__、__3Fe+2O2错误!Fe3O4__。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__CaO+H2O===Ca(OH)2__、__Na2O+H2O===2NaOH__、__K2O+H2O===2KOH__。
(3)难溶性碱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如:__Cu(OH)2错误!CuO+H2O__。
3.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第3题图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C )A。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专题分类突破三物质的推断练习(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专题分类突破三物质的推断练习(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ee974f27284b73f24250ff.png)
专题分类突破三物质的推断(见A本23页)探究点 1 表格型推断题)【例1】在下表A、B、C三组选项中,有一组物质能够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__A__(填序号)。
(2)写出由乙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__CO2+2NaOH===Na2CO3+H2O___,写出甲物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制造玻璃__。
(3)由甲生成丙的反应现象是 __产生白色沉淀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复分解反应__。
变式现有A、B、C三支试管,分别盛有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钡、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下表是有关实验记录:A试管中一定有__硝酸钡__;B试管中一定有__硫酸铜__、可能有__硫酸钠__;C试管中一定有__碳酸钠和硝酸钡__。
探究点 2 文字型推断题【例2】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
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过滤得白色沉淀①,无色滤液①。
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KOH、MgCl2__,一定不含有__CuSO4__。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溶液,无任何现象。
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②,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__BaCl2__。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液体蒸干,得到固体A。
如果固体A 中只含有2种元素,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KNO3__,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__K2CO3__。
变式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Ⅰ.称取15 g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 g和无色溶液。
Ⅱ.Ⅰ中所得4.3 g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 g。
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检测(浙教版九年级上)
![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检测(浙教版九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0899721bd5bbfd0a7856733d.png)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蒸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2.为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
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如下反应来焊接钢轨间的缝隙:2Al+Fe2O3===Al2O3+2Fe(反应条件:高温),其中还原剂是…………………………………………………………………………………()A.铁B.氧化铝C.氧化铁D.铝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酸和碱一定都含有氢元素,但酸不一定含氧元素B.硫酸氢钠在水溶液可电离出H+,而且其中可使带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所以硫酸氢钠也是一种酸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但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含氧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4.下列有关金属和非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金属都是固体,非金属都是气体B.大多数金属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非金属有不同颜色C.金属都是良好的导电体,非金属都是绝缘体D.金属的硬度都很大,非金属的硬度都很小5.非金属单质转化为氧化物的常用方法是……………………………………………()A.与氧气反应B.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与酸反应D.与碱反应6.环保监测小组的同学们,监测刚降下的雨水,他们每隔一定的时间测定其pH,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的酸性逐渐减弱B.酸雨可腐蚀某些建筑和金属制品C.经过一段时间后,雨水的酸性渐趋稳定D.酸雨是由于空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污染形成的7.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纯碱 ⑤生石灰 ⑥食盐A .①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④D .③⑤8.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A .生石灰、食盐、烧碱B .汽油、酒精、浓硫酸C .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D .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①CuO →CuSO 4→Cu ②CaO →Ca(OH)2→Ca(NO 3)2 ③Fe →Fe 2O 3→Fe 2(SO 4)3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10.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液,经测定某pH 小于4,且含有较多Cu 2+,这种废液对人畜和农作物十分有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题-5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题-5](https://img.taocdn.com/s3/m/1445c3f1da38376baf1fae67.png)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5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用铁制容器盛盐酸B. 用铜制容器盛盐酸C. 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D. 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2.如图物体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的是()A. 铁制文具盒B. 铅笔芯C. 钢制直尺D. 橡皮3.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B. 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C. 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D. 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4.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 (AlO2)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铝能被吸引B. 生成物Ba (AlO2)2属于氧化物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5.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
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固体a是铜B. X一定是Na2SO4C. 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和NaNO3D. 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6.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①Mg2+②Mg2+和Fe2+③Fe2+和Cu2+④Mg2+、Fe2+和Cu2+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A. 碱B. 盐C. 金属单质D. 金属氧化物8.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AB. BC. CD. D9.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C.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D.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10.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
九年级科学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九年级科学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测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8ef6958fafab069dc0288.png)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Na-23 、Si-28、Ca-40、Fe-56、Cu-64、S-3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A、纯碱B、氢氧化镁C、熟石灰D、烧碱2、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下列判断正确是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液态氧C、干冰D、大理石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KNO3和HClB、Mg(OH)2和稀H2SO4C、CaCO3和HC1D、CaCl2和Na2CO35、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6、对Cu(OH)2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B、跟氯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C、常温下为蓝色固体,不溶于水D、跟稀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木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B、肥皂水可使石蕊试液变红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D、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8、往含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只有大量气泡冒出B、只有白色沉淀产生C、开始冒出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D、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出气泡9、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A、AgNO3溶液B、CaCO3固体C、KOH溶液D、生石灰(CaO)10、在物质分类中,下列各组内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的是………()A、(NH4)2SO4 FeCl2 Cu(NO3)2 CuSB、CaO Fe2O3 CO2 SO2C、H2CO3 H2SO4 HNO3 H3PO4D、海水石油酒精煤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A、碳酸钾和硫酸B、硝酸钾和硫酸钠C、氢氧化钙和盐酸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12、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条件进行。
2018-2019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237df308a1284ac950432c.png)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2.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A.单质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3.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和Zn(NO3)2的电镀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A.Ag、ZnB.AgC.ZnD.Ag、Fe4.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
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A.蒸馏水B.稀硫酸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O→CaCO3B.HCl→NaClC.Fe→FeSO4D.Ca(OH)2→NaOH6.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液体表示蒸馏水,D中的铁为纯净的铁,其他铁片为生铁),其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7.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
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8.下列物质混合前后,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 )9.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符号,“●”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10.下列离子能在pH =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 2-4、NO -3、K +、H +B.Na +、Cl -、SO 2-4、Ba 2+C.Cl -、NO -3、K +、Na +D.Ag +、Cl -、CO 2-3、K +11.将等质量的Mg 、Al 、Fe 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第11题图A.图线X 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C.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D.镁和铁一定过量,铝可能反应完12.在AgNO 3、K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 )A.Cu 2+B.只有Fe 3+C.只有Fe 2+D.K +、Fe 2+13.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能够实现的是( )A.S ――→O 2点燃SO 3――→H 2O H 2SO 4 B.CuO ――→H 2O Cu(OH)2――→H 2SO 4CuSO 4 C.Fe ――→O 2点燃Fe 2O 3――→H 2SO 4Fe 2(SO 4)3 D.CaO ――→H 2O Ca(OH)2――→Na 2CO 3NaOH 14.现有a 、b 、c 、d 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6节测试卷参考答案精选汇总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6节测试卷参考答案精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eb5b3dc02020740bf1e9b70.png)
浙教版初中科学
重点知识精选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浙教版初中科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九上提分必备: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6节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C A C C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A
C C B
D C
解得x=560t ,
答:可炼出含杂质20%的生铁560吨. 30、答案:①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00%═64%
g
5g
2.3②设该金属的化学式为R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x ,则: R+H 2SO 4 ═RSO 4+H 2↑ x 98 5g-4.5g=0.5g 5.0g ×15%=0.75g
x=65.3≈65 g
X 75.098
g 5.0
故另一种金属为锌.
答:(1)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64%.
(2)合金中另一金属为锌.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 段 性 测 试(五)
[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4~2.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有一种物质M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化合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 .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把KOH 、HNO 3、CuSO 4、MgCl 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4.对下列事实的说明中,有错误的是( D ) A. 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B .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
C .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D .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和铁丝都具有可燃性 5.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稀H 2SO 4H 2――→CuO Cu (2)CuO ――→稀H 2SO 4CuSO 4――→Zn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A ) A. 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 .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 .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相同 6.做完CO 还原Fe 2O 3的实验后,清洗试管壁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B ) A. 用大量水边洗边冲
B .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
C .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
D .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
7.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 3)。
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2FeTiO 3+6C +7Cl 2=====高温
2X +2TiCl 4+6CO ②TiCl 4+2Mg =====Ar 800 ℃
Ti +2MgCl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钛酸亚铁中Ti 显+3价
B .①式中“X”的化学式为FeCl 2
C .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作催化剂
D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8.木炭粉、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与氧化铜反应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木炭粉、一氧化碳和氢气均表现出还原性 B .反应都需加热
C .反应类型都属于置换反应
D .在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转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反应①中CO 是还原剂 B .X 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Cu(OH)2===Cu +Fe(OH)2
D .反应③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D )
第10题图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金属镁和铝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
(1)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②__,属于碱的是__③__;属于盐的是__④__。
(2)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电解水__2H 2O=====通电
2H 2↑+O 2↑__。
②制取氢氧化钠__Na 2CO 3+Ca(OH)2===CaCO 3↓+2NaOH__。
(3)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__③__。
①无色酚酞试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pH 试纸
(4)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
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_①__来涂抹止痒。
①食醋(含醋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12.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制备K 2SO 4的流程如图。
第12题图
(1)请补充完整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H 2O +CaSO 4+__2NH 3__+__CO 2__===CaCO 3↓+(NH 4)2SO 4。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 2和__CaCO 3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你认为反应Ⅲ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__常
(4)不用水而用饱和K 2SO 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目的是__防止硫酸钾溶解在水中__;为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__c__(选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a__,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 .AgNO 3溶液
b .过量的BaCl 2溶液
c.过量的Ba(NO3)2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4分,共16分)
13.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
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
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
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__放热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__SO2__。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
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第13题图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__c→d__(选填“c→d”或“d→c”)→b→a。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
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__反应前装置中有空气存在__。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四、计算题(16分)
14.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 g。
(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第14题图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还原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黑色粉末变成红色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 g,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 g,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 g-50 g=4.4 g。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CO=====△
CO 2+Cu 80 44 x 4.4 g 8044=x 4.4 g x =8 g
8 g
10 g ×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