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与中西语言文化异同

合集下载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_陈彦彦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_陈彦彦
说 文 解 字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
◎陈彦彦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 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 同时委婉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两 种语言都有大量委婉语, 它们既有同又有异。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揭示出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 的深厚文化内涵。 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铺平道路。 关键词 语言 委婉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语 Euphemism (委婉语 ) 一词源于希腊语, 即 good, 创造了许多词类委婉语, the advancing age (年长者) , 如 eu the
162
2007 年第
12 期
安徽文学
说 文 解 字
(指棺木的长与高,借指棺材) 来避讳 “死” 。这些语言上的表 现深受各自文化的影响: 对英语国家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宗 教主要是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 人是上帝创造的, 人类也要爱 上帝, 才能赎清原罪, 进入天堂。在英语中, 源于宗教的死亡 委婉语本意都是 “应上帝之召” 上天堂” 如:to answer the 、 “ 等, final summons(接受最后的召唤 ), depart to God(去见上帝) to 等。 而相反, 中国文化则受佛教、 道教影响深远。 佛教传入中 国后, 经过长期的流传、 渗透,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源自佛教的死亡委婉语有 “涅磐、 圆寂、 归寂、 归真” 等。 (当然,这种委婉语只适用于僧尼之死)。道教是中国本 土产生的宗教。道教把先秦道家的理论概念“道”加以神秘 化, 作为根本的信仰, 把得道成仙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教 源自道教的死亡委婉语有 “升天、 跨鹤、 仙游、 仙逝” 等。这类 源于道教的委婉语反映了人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去超越死 亡, 寻找生命寄托这种自强不息的乐观进取心态。 (三) 关于人体功能 在人体的某些功能方面, 世界各民族历来对人体排出的 各种气味和污物,往往是持厌恶避讳的态度, 常常避免使用粗 俗、 不礼貌的语言, 这方面的委婉语在英语和汉语中都非常丰 富。如果来了例假 menstruation , 需要请假休息, 可以这样委 婉表达 I have got the flags out or I am having my periods.需要 do one’ business , s cash a check , spend a penny , Johnny see 等, 此外还有 bath room ,comfort station,halfway house , old soldier’ home ,the wash-room, s water close (W. C) 等许多称 法。汉语中也有 “净手,去方便,更衣,起夜,去去就来, 蹲点” 等 表示法。 (四) 关于职业生活 委婉语的使用, 能够提高某些职业或行当的级别。其中 有一种较常见的倾向, 就是让这种名称听上去很有点专业味 道。 如有些职业或工作不再叫 jobs(指一般性工作 ) , 而称 professions (多指从事脑力劳动或受过专门训练的职业) 。某些 第三产业的工作者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十分敏感。 有些需要借 助委婉的语义扬升以取得心理平衡。 Engineer 也是个叫得响 的词儿, 于是一大批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都给他们的工种冠上 了 engineer : 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 其实是以擦皮鞋 为生 (bootblack) ; recreation engineer 是城市清洁工 ( sanitary 这类 engineer 的合成词竟有不下二千种。医务 man) 据统计, 专业在社会上颇受尊敬, 因此有不少委婉语就摹仿医师(phys如:在美容院工作的人, 尤其是为顾客做头 ician) 的词形而成, 发的人(hairdresser) 被称做 beautician。英汉语在职业方面委 婉语的使用比较相近。 谈及性自由、 性行为不检点时, 英语中 委婉语的词义模糊且多为中性化, love companion , 如 mixed “性” 并善谈 , “性” 有关 , “性” 行为、 性 singles 等。英美人敢谈

从英汉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解读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解读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 : 委婉 语

对 比 分析 中西 文 化 差 异
委婉 语 概 说
关 于 委 婉语 的 定 义 ,常 见 的 说 法 有 : ( 1 ) “ 用 一 种 不 明说 的。 能使 人 感 到愉 快 的 含糊 说 法 . 代 替 具 有 令 人 不 悦 的含 义 不 够 尊 重 的表 达 方 法 。 ” ( 2 ) “ 委 婉语 就 是 用 婉 转 或 温 和 的 方 式来 表达某些 事实或思想 . 以减轻其粗俗 的程度 。” 委婉语 , 是 指 “ 当 人们 不愿 意说 出 禁 忌 的 名 物 或 动 作 , 而 又 不 得 不 指 明 这 种 名物或 动作时 , 就用动 听的词语来代 替 , 用 隐 喻来 暗 示 , 用 曲 折 的表 达 来 提 示 ” ( 张涤华 . 1 9 8 8 ) 。
存 中国, 避讳 , 又称讳饰 , 源于周朝 , 最 早 的文 字 记 载 可 追 溯 到 春秋 战 国 时期 。英 国作 家 G e o r g e B l u n t 于l 6 世纪8 0 年 代 初 首创e u p h e m i s m 一词. 将 其 定 义 为a g o o d o r f a v o r a b l e i n t e r p r e t a —
寂” 、 “ 圆寂 ” 等。在西方 , 人 们 多 信奉 基 督教 , 在 宗 教 信 仰 方 面
呈一元化。 从 死 亡 委婉 语 看 出 中 西 价 值 观 念 差 异 。 东 方 文 化 更 注 重 死 亡 的社 会 价 值 , 所谓“ 杀身成仁 ” 、 “ 求 生以害仁” , 汉 语 有 关 死 亡 的委 婉 语 , 如 壮烈牺牲 、 英勇就义 、 为 国捐 躯 、 以身殉 国、 马 革 裹 尸 等 就 都 充满 了 悲 壮 的爱 国主 义 色 彩 。 三、 结 语 死 亡 委 婉 语 是 委 婉 语 中 比较 典 型 的一 种 .折 射 出不 同文 化间的异同。 委 婉 语 是 在 某 个 特 定 的社 会 环 境 中孕 育 而 生 的 ,

从委婉语的使用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委婉语的使用看中西文化差异

."& @*&$% !?; 5/ .:; 4*$%;/ :;/>; ! ?; 5/ =4* .* :;,6;/! ?; @5.: A*82 4* .* <"".=B*5/ */; "- C,D)&2 4* .* */)"- $,-.! 4*=(,-- .* */)"- &)@,&8 等 (
汉语中 & 死亡 ’ 的委婉语多来自道教和佛教 $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 源自老子和庄子的 道家思想 $ 集中论述道教生死观的是庄子 $ 庄子曰 )& 方生方死 $ 方死方生 ’$ 认为生死本是持续 一体的 $人应顺从命运 ( 因此庄子主张清净无为 $甚至对丧葬也持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 ( 他说 ) & 吾以天地为棺椁 ’$ 这种达观 ! 淡泊的生死观在道教死亡的委婉语中得以充分体现 $ 如 & 隐化 ! 迁形 !物化 !遁化 !羽化 ! 气散 !归道山 ’等 $ 长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 $ 为此道教徒有一系 列修炼方术 $ 道教的神仙观念在民间也有深厚的土壤 $ 许多人也竞相崇拜仙人 ! 炼丹服药以求 长生不老 ( 道教的这种神仙学说给后世留下了 &化仙 $升天 $升仙 $仙逝 $驾鹤西游 ’等委婉语 ( 佛 教发源于印度 $后传入中国 ( 佛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依据一定的因果关系 $在 &六道 ’*即 天 +人 !阿修罗 ! 饿鬼 ! 畜生 ! 地狱 , 中轮回 $ 历经苦难 $ 生死相续 $ 只有皈依佛门 $ 才能摆脱轮回之 苦 $进入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 来自佛教的委婉语有 &成佛 $圆寂 $归真 $坐化 $寂灭 ’等 (
第 A" 卷 AGGH 年 I 月

英汉委婉语所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英汉委婉语所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英汉委婉语所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作者:谭洪英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8期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中的委婉语折射出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和风俗礼仪。

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汉英民族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本文试图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探讨它们之间所具有的相同与不同的本质特征,语用动机以及它们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根据《牛津语用学词典》,英语“委婉语”(euphemism)指的是:word ed in place of one avoided as eg.Offensive, indecent,or alarming。

《牛津英语词典》对其的释义是:a mild or indirect word or expression substituted for one considered to be too harsh or blunt when referring to sth.Unpleasant or embarrassing。

从中不难看出“委婉语”就是用委婉、优雅、动听、礼貌的词语代替直率、粗俗、刺耳、无礼的字眼。

实际上,英语的euphemism源于希腊语,其前缀“eu”是“好”(good)的意思,词根“pheme”是“说话”(speech)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好听的话”(comfortable words)。

汉语的“委婉”指的是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避免直陈某人、某事、某物,意在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汉语委婉语广泛存在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中,蕴涵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表现了汉文化特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汉民族中庸和谐的传统观念。

可以说,英语的“euphemism”与汉语的“婉曲”在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上基本相同。

二、英汉委婉语在语言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古今中外,“忌讳”都是产生委婉语的心理基础。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理想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某种程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里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西文化委婉语使用的差异,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差异;对比一、前言委婉语是各民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委婉语的特征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刻薄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

由于委婉语是语言运用常规的背离,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是促成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实需要我们对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熟悉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它。

二、中西委婉语的对比(一)在礼貌方面的共通性在社会交往中,无论中西方都讲究讲话的礼貌功能,选择委婉的表达法是有修养的人的表现,说话人使用委婉语,不仅显得彬彬有礼,还会因为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可获取对方的好感。

例如英语里面的“老”在西方文化中是忌讳的,于是一些关于年龄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如用“senior citizen”(高级公民)“,the longer living”(年长者)等来代替。

作为教师,也不能说你的学生笨,要表述成“a slow learner”(他学得慢),或“underachiever(他尚未发挥潜力)”;在英语中,各种残疾人一般被称为“the invalid”(病弱的);“deaf”(耳聋的)被称为“slow of hearing”(听觉迟钝的);“blind”(失明的)被称为“visually retarded”(视力上有障碍的);“color blind”(色盲)被称为“color deficient”(色觉有缺陷的)。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的 社 会 和 文 化 现 象 , 文 化 在 语 言 当 中 的 一 种 体 现 。委 婉 是
同音 或 同形 字 , 在 禁 忌 之 列 。 国 上 下 . 平 民 到 王 侯 , 都 全 从 都要 遵 守这 一 规定 , 则就有 杀 身 之祸 。 就 是 我们 通常 否 这 所 说 的 “ 讳 ” “ 讳 ” 比 如 中 国 的 第 一 个 皇 帝 秦 始 皇 国 或 公 。
关 键 词 : 汉委 婉 语 英
委 婉 语 “ u h mi 源 于 希 腊 语 , 中 , e ” 为 ep e s m” 其 “u 意

这 是 因 为 中 华 民 族 没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 一 的 宗 教 信 仰 。虽 统 然 有道 教 、 教 、 斯 兰教 、 督 教 等 存在 , 是 信 仰 者在 佛 伊 基 但 全 民 族 人 口 中 所 占 比例 较 小 。 语 中 与 宗 教 有 关 的 委 婉 语 汉 大 多 和 死 亡 有 关 , 道 教 中 的 “ 化 ” “ 化 ” “ 仙 ”佛 如 遁 、羽 、升 ; 教 中 的“ 桀”“ 寂 ” 。这些 来 源于 宗教 的委 婉语 使用 涅 、圆 等
从 英 汉 委 婉 语 对 比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翟慧敏
( 阳职业 技 术学 院 , 南 濮 阳 濮 河
摘 要 : 文 从 跨 文 化 的 角 度 对 比 了英 汉 委 婉 语 Biblioteka 本470 ) 5 0 0
有 关 。比 如 表 示 “ e t ” 死 亡 ) 委 婉 语 中就 有 很 多 是 与 上 d ah ( 的
“ 转 ” 《 言 与 语 言 学 词 典 》 “ 婉 语 ” 释 为 :用 一 婉 。 语 把 委 解 “ 种 不 明说 、 使 人感 到 愉 快或 者含 糊 的 说法 。 替 具有 令 能 代

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社科学论Soda/Sc/ence Theor y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宋艳平(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种。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字形字义、文化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委婉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合理利用委婉语可以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融洽。

分析和比较委婉语的文化内涵,*-q-pX找出英汉委婉语的差异,进而看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中西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W es t em and C hi nese C ul t ur al D i f f er e nces i nE ngl i s h and C hi nese E uphem i s mSO N G Y anpi ng(Ti anj i n Tr af f i c V oca t i ona l C ol l ege,T i anj i n3001l O)A bs t r act A s i s w e l l know n,E ngl i s h and C hi nes e ar e t he t w o m os t c om m onl y us ed l angu ages i n t he w o r l d.Ther e ar e di f-f er e nc es i n t he i r w ay s of exp r es si ons,m eani n gs and hab i t s.Eup hem i s m,as an i m p or t ant par t i n l anguage,pl ays a si gni f i cantr o l e i n da i l y com m uni cat i on.C om m uni cat i ons Can be m or e har m on i ous by us i ng e uphe m i sm r ea s ona bl y.A na l ys i s and com—par i sons ofc ul t ur al i m pl i c at i ons i n e uphe m i sm is he l pful t o f i nd t he di ff er ence s i n Engl i shand C hi nes e euphem i s m i n W es t-em and C hi nes e C ul t ur al.K ey w or ds Engl i s h;C hi nes e;euph em i s m;w es t er nand C hi nes e cul t ur e;di f f e r ence s语言作为人类之间交流的最主要工具,它与各民族的文化密不可分。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中英文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语言桥梁之一,在国际交流时流行着委婉的用语表达方式。

在中英文的语言翻译过程中,委婉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们常常可以在语言上看出文化根源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文委婉语句,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文化差异,从而探究其中的文化解读。

首先,要分析中英文委婉表达的文化差异,就要从两种语言的定义入手,从而有助于加深我们的理解。

在英语中,“委婉”的定义指的是对话中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委婉的用语含义会随文化而变化,但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均采用委婉态度,那么就可以强调他们之间的友好互动。

而中文中,“委婉”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拐弯抹角地夸大或轻描淡写实际情况”;而第二个含义则是“为了表达某程度的尊重而使用的用语”,它更多的是指一种社会行为态度,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英文的委婉表达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主观,更加侧重文字的艺术性,力求“含蓄”。

而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则比较直白,以客观论述为首要,更侧重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此外,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中文中的“委婉”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性上,以“折中从容”的姿态来表达,而英语中,“委婉”侧重于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追求交流的真实性。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中英文的委婉表达方式都处于一种“含蓄”的状态,表达的用意则不同。

最后,中英文委婉表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现实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表达时各执己见皆不缺。

因此,跨文化交流中,两种委婉语用法对于提升交流效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正确理解,应该掌握交际中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汲取文化习俗,从而确保正确地借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尝试使用不同的社会文化学习方法,结合个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构架新的文化含义,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委婉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英汉的语言当中,并且在英汉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英汉委婉语的用法和使用场景不同,所以通过对比就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本文通过委婉语的概念和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研究。

标签:英汉委婉语;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前言: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也就是说委婉语是为了使语言更加流畅,从而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时不同的。

总的来说,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就能够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委婉语的概念委婉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英汉的语言当中,并且在英汉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委婉语表达的方式主要有含蓄、委婉、禁忌等特点,委婉语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使语言更加的顺畅和流利,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时不同的。

委婉语总的来说可以的心理因素主要可以分为:避讳心理、掩饰心理和礼貌心理〔1〕。

二、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因素(一)避讳心理委婉语的形成其实就是在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避讳性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叫做禁忌心理,一般情况下都是对于人心理上恐惧或者避讳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

在最早的时候,委婉语主要都是应用在妖鬼神魔等神秘又可怕的事物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委婉语已经被逐渐应用在死亡、性、重大疾病等生理或者心理缺陷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此类食物通过直接的语言进行表达,会给他人一种不礼貌、粗鄙的印象,并且有一些语言直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也会让人比较难以启齿,所以人们在表达这些事物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委婉语来进行表达,使表达的更加清楚又不会给人一种没礼貌、没素质的印象。

委婉语与中西文化差异

委婉语与中西文化差异
降 .这其I 包括 一 es一tt一s { i n s, ;l i i, m等i垲 i 『 川沿,Bb r 【 0H i J = ie等 2 () 认为 a) 以一 eS 尾结 的 i nSi 司 司语一般 来 表示 人的感 受或者品质 ,而一s 结 i m 的 渊i 吾一救与宗教 、政治 、哲 学或l 术有关 f i t 11 7 艺 r e a. 9 2). Qu k .
oe cuttb nt oe coB ( n’a on eet n’acut上交 E己的 账本 ) Sc so s o s j ,如实汇报

Hale Waihona Puke 生的所作所 为,听候上帝的tel tu g n ( h s id met最后审判) a 在中国 ,对于占主流地 位的汉族 文化来i 佛教 和道教的影响比 兑,
人{在 交际埘 ,为了避免直接提 及某些慨念或事物 ,避免 使川可 『 】 能引起 不怏 .不满或有拟感情 、 系的 沿言,征往采用辽 I折 的方 关 J J i 法 ,I j 吏}一些 代朋的 、模糊的或暗示性的 涮语 ,这就是委婉 沿 委婉 } 语是世界各 民族l 言-共存的一种文化现 象 沦是在英浯还 是在汉 i } } 』 .无 语中 .委婉 语的使用不仪历业非常悠久 ,i H运 用也十分广泛 委婉 语在 英语和汉 语两种语言的不I 使} ,集L 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之 『 州 } j } I H j 的差异。本文对一些较为常 见的英汉委婉语在L 西方酗家中的运 j情 } | { j 况J 以分析比较 .揭示 它们所 蕴含的 不J J u 的文化内涵。
3 由辟 l 21 3 技 Q1 期 年第
学 术 研 讨
委 婉 语 与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曾 庆 瑜
( 南大学 三亚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 分院 ) 海

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发表时间:2011-09-19T11:28:21.42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冬梅[导读] 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格,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刘冬梅(桂林市职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2)摘要: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通过对英汉委婉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在等级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背景、审美观等五个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指出学习委婉语所依托的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引言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格,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中西方国家不同的等级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背景以及审美观等。

委婉语在日常交流及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感情和态度。

我们对委婉语的理解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出于种种考虑,有些话语不便或不能直说,需要用含蓄曲折而又能传达本意的词语代替,可以避免冒昧或无礼,达到取悦人的目的,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

英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来源于宗教迷信,意为good speech或words of good omen(说好听的或吉言)。

可见,英汉语言对委婉语的定义、施用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英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既属于语言现象又属于文化现象,记录并反映着各自的特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1、中西等级观念的差异汉文化更为注重等级观念,在封建社会中有国讳、家讳、圣讳、官讳种种。

所谓国讳,主要是避开皇帝本人的名姓及服饰,比如与皇帝名姓相同的字音要回避。

东汉时要避光武帝刘秀讳,秀才改称“茂才”;而为了避明帝刘庄讳,把几百年前就已作古的庄子的“庄”姓改姓“严”,“老庄”改称“老严”。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英文中不乏夸张的死亡形容词,如“died a tragic death”,“succumbed to death”,“breathed his last”等。

而汉语中表达死亡的词语却更加委婉,如“过世”,“离开人世”,“死于”等。

死亡在中西文化中都是一个极具尊重的话题,但是在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很可能源于两种文化对死亡的态度不同,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

汉语委婉的表达方式往往令人感到温暖,而英文带有夸张气息却使人有一种恐惧的感觉。

同时,中西文化中的死亡委婉语更好地体现了两种文化对于生命的态度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多的是理解生命的无常,强调生命的尊严和神圣性,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应当尊重荣辱。

而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把死亡当作一种自然现象去接受,认为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宿命。

因此,从英汉死亡委婉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正是由于两种文化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所造成的。

这种差异也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既有古代的传统文化,又有现代的宗教信仰,能够为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广泛的互动和对比。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透析中西方文化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透析中西方文化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透析中西方文化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思维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在委婉语的表达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进行对比,揭示出英汉委婉语在宗教信仰、社会心理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试图给英语和汉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以启示。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图分类号】g642一、引言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民族在生活交流中,为了避免语言上的不礼貌。

从而使用婉转、含蓄的表现手法。

委婉语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社会心理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委婉语的定义范畴英文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u- 是前缀,意思是“good”(好的),-phemism的意思是“saying speech”,合起来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

牛津高级词典中euphemism 的定义为“an indirect word or phrase that people often use to refer to sth embarrassing or unpleasant, sometimes to make it seem more acceptable than it really is”。

汉语中与euphemism相对应的修辞格为委婉语。

英汉委婉语存在很大不同,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可通过单词的屈折变化来表现语言形式;而汉语作为一种重意合的语言,无词形变化,因此不用或少用单词的曲折变化来表现,而是采用一些非间接的语言表达。

以下对英汉委婉语作一对比分析。

三、委婉语的使用范畴委婉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浓厚的社会文化。

正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所说,语言和文化、民族存在紧密的联系,任何语言都可以从中瞥见其文化的印记。

(1)有关职业的委婉语:英汉语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关于职业的委婉语。

如英语中将garbage collector(垃圾清洁工)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卫工程师)。

透过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现象的差异

透过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现象的差异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委婉语。

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频繁地被使用。

不了解英汉委婉语的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英汉委婉语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和共同的适用范围;同时也透射出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心理基础;文化异同委婉语,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出于种种考虑,有些话语不便或不能直说,需要用含蓄曲折而又能传达本意的词语代替,这种语言就是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是英汉语言共有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给委婉语下的定义是:“一种适度的或模糊的(vague)改变说法的表达方式,以代替直率地、确切地表达某种不愉快的实话”。

根据《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的定义,“委婉语是用一种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一种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辞手段”。

利奇指出:“委婉语(在希腊语中是谈吐优雅的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或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得体、比较文雅。

其方法是使用一个不直接提及事情不愉快的侧面的词来代替原来那个包含令人不悦内涵的词。

……从某个方面来说,委婉语正好和贬义词相反。

人们不是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不愉快方面的联想,而是净化这个词带有损害性的情感联想。

”根据以上几种有关委婉语的定义,可以概括出委婉语的几个典型特征如下:(1)委婉语以代为生成基础;(2)委婉语有表里两层意义,表为虚,里为实;(3)话语委婉、温和,可满足说写者减轻话语刺激程度或掩饰某种语言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4)采用含义模糊、具有弹性或有柔性的话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我国语言学家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在内,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

因此,汉英委婉语无一例外地都会折射出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念[2]。

英汉委婉语比较语言文化异同及翻译

英汉委婉语比较语言文化异同及翻译

英汉委婉语比较语言文化异同及翻译委婉语不同于贬降词语,它是设法用似乎愉快的词去掩饰不愉快的内容,也就是用愉快的或无损的词去形容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与汉语中委婉语的意思大体等价。

例如:一位偏心的历史家对于英国都德王朝第二代帝王亨利八世连娶了六个妻子,和其中两位离了婚,另外处死了两位。

他描写到:singularly unfortunate in all his relations with women.(他和和女人的关系非常不幸)。

从英汉两方面来看这句话都体现了委婉语的作用,也说明了英汉委婉语有着相似的地方······第一、英汉委婉语折射出共同的使用范围1、对于某些事物情形的避讳:不论是中国还是在英美国家委婉语主要使用范围大致为:生、老、病、死、性;排泄;贫困;犯罪;职业;政治;而在现代语言里,委婉语的影响和在死亡有关联的词中最为显著,他们有着相似的婉称;常见的有lay ,fell(归位),go to heaven(上西天),shut one’s light off(逝世),to close the bar(去了),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to pay one’s debt(寿终),to run one’s race(了其一生),to be home and free(归去来兮自由哉)等。

体现英汉委婉语中有一些词语是完全或基本的等价的。

2、对于生理缺陷及某些性行为的掩饰:在英汉语言中常用委婉语对生理缺陷及某些行为进行掩饰,以避免引起不快或冒犯,或对各种各样的疾病由于讲求细节而不愿直接使用它们。

英语中常有belly (肚子),bowels(肠子),由于暗示力太强,就很文雅的用abdomen(腹部),viscera(脏腑)等,而疾病:TB代替tuberculosis(肺结核)。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汉委婉语比较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汉委婉语比较
制 度 及 传 统 习 惯 等 方 面 巨 大 差 异 的 影 响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 的委 婉 语 也 不 同程 度 上 存 在 差 异 。 1基 于 宗 教信 仰 差 异 的 比 较 . 基 督 教 教 义 是 西 方 国 家社 会 文 化 的 基石 。英 语 中大 量 的 “ 亡 ” 婉 语 与 基督 教信 仰 密 切相 关 , 生 生 而 平 等 , 亡 就 死 委 众 死 成 了t te ra l el ( 众 生 之 路 )上 帝 捏 泥 造 人 . 便 是 oh ete l r走 g v e ; 死 t rtr t e r ( 归 泥 土 ) 人 生 来 有 罪 , 即t p yte e t o e n o at 重 u h ; 死 o a h b d o a r ( 还 债 务 ) 还 有 t d p r t G d 去 见 上 帝 ) t b f te 偿 n u ; o ea o ( to , e o 文 习惯 , 物 大 多 写 实 、 洁 明 了 , 多 渲 染 只 会让 译语 读 者 景 简 过 认 为华 而 不 实 、 生 反感 。因此 , 于 华 丽 的 修饰 , 必要 诗 词 心 关 非 的点 缀 和 复 杂 句式 , 以 在 翻译 中进 行 简 化 。 可 语 言 和文 化 的 多样 性 , 受 心 理 的不 同和 对信 息 期 待 的不 接 同, 要求 译 者 处 理 旅 游 外 宣 材 料 要 适 时 作 出改 动 , 如 重 组 句 例 型 或选 择 相 关词 语 以便 迎 合译 语 读 者 的认 知语 境 , 易理 解 。 容 类 比是 吸 引译 语 读 者 注意 力 的有 效 手 段 。通 过 对 中英 两 种 语 言 或 文 化历 史 相 似 处 的 比较 ,在 译 语 读 者 语 境 背 景 中找

论中西委婉语的差异

论中西委婉语的差异
41汉英委婉语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文化中都存在着委婉语的现象汉英委婉语的特点都是既复杂化又庞杂化看起来似乎有些相似但却存在着差异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委婉语在中西方文化中所体现的差异是建立在彼此民族文化背景和风貌的差异基础上的它也是现今社会交际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工具
1 英语 主要通过读音 、 构词 、 语法和变通表达等方式来表 达委婉语 的 意 义 。 例 如: 用 Mr.o e ’om或 者 是 Jn ’ om替 代 w me ’ 使 sJn s ro ae sro o nS ro 来表示女厕 。或者在询 问对方 的意愿时 , om, 不是生硬的直接询问 , 而 是从对方 的角度出发 , 使用一般过去 时或是过去进行 时, 以及情 态动词 w ud sol cud等来表 达 问者 的意 图。例如:w nee/w s o— o l, hud,o l 1 o drr a n 1 w

论 【 西委婉语酗差异 l 】
浙 江传媒 学院大 学外语教 学部 刘彩 霞
[ 摘 要] 委婉语 是中西方普遍 存在的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在不同的文化 中, 委婉语 差异很 大, 现今 , 中西文化在激 烈碰撞 的同时也在 进行着融合 。本 文运 用对 比分析的手法 阐述 了委婉语在 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 应用。 [ 关键词] 委婉语 中西文化 差异 跨 文化 交际
matg te . u dlk I dlk oh a o rmid . eh r1wo l ie/’ et e ry u n s o i
1 汉 语 委 婉 语 的构 成 . 2
汉语委婉语 的构 成主要 是使用同义词替代的方式。随着我 国的教 育 与文 化事业蒸蒸 日上 , 国的人们也越来越 注意到交 际语 言中委婉 我 语 的使 用。例如 : 人讳言大小便 , 古 常见的说法有 “ 更衣” “ 、 出恭 ” “ 、解 手” 等。虽然现今也偶尔会使用 , 但在一些公共 、 外交等诸多正式场合 , 人 们早 已谙熟用 “ 去卫生 间” 去洗手 间” 取代“ 或“ 来 上厕所 ” 或是“ 上茅 房” 。现今 许多职业名称都有 了自己的委婉表达 。如 :伙夫 ” “ “ 与 厨子” 美 其名 日为 “ 师” “ 厨 ;戏子 ” 是带有侮辱意 味的称呼 , 已改 称为“ 曲 现 戏 家” “ 、戏曲大师” “ 、曲艺家” 。旧时代称理发师为“ 剃头 的”如今也 已用 , “ 发型设计 师” 来代替 。 2英汉委婉语 的主 要功能 . 为 了避开社会 交际过程 中人们 的心理 和语言上 的忌讳 , 于是就产 生了委婉语 。倘若在人们 的交际 中, 白地表 达出那些忌讳 , 直 即是禁忌 语, 就会给人 粗俗 、 生硬 、 刺耳 的感觉 。反之, 如果用 委婉 语间接表达 出 这些内容来, 这种表达方式就会显得 含蓄 、 和 、 谦 得体 。

从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上来看中西文化

从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上来看中西文化

从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上来看,英汉委婉语的使用具有一些共同点。

无论是在英语或者汉语中,人们总需要借助委婉语来回避一些问题,美化语言,保证言语交往的顺利进行。

这体现了不同国家的人在认知能力上的相似性。

中英委婉语在有很多相似之处。

1.回避禁忌话题人们在交流时,有时为了回避某些令人感到恐惧或者尴尬的问题,往往要使用委婉语。

可以说,禁忌语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原因根源之一。

在中国古代,君主的名讳是禁忌,君主或者皇帝常常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

对于死亡中国人也是非常忌讳的,在汉语中我们用“与世长辞”表示死亡的司仪。

同样在英语中,人们也很少直接说“他死了”,而是用“他躺下长眠了”。

“他离去了”,“他去领奖了”。

等委婉语来表达代替2.化俗为雅除了禁忌话题之外,委婉语还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功用,即作为润滑交际的语言手段,而让语言听起来更加优美,礼貌。

如说女性怀孕生孩子了,汉语中说“有喜了”,英语中也不直接说“怀孕”,而是绕着弯子说“她不久会有喜事”,“她在待产中”等。

同样,对于排泄这一生理行为,英语和汉语中觉得不雅,因此都不直称,而是各有各的表达,汉语中称之为“方便”,“解手”,“出恭”,而在英语中用“做一件很紧迫的事”,“顺应自然规律”来表达,就巧妙的掩饰了尴尬,语言也显得更优雅一些。

3.礼貌功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

利奇提出语言使用的礼貌准则。

礼貌原则的核心内容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等六个方面。

其中,礼貌准则概括来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很多时候出于礼貌表达的考虑,英语和汉语都会使用委婉语支撑某一事物,减少直接表达带来的尴尬和不便。

如用“治家人”来称呼家庭妇女,用“公共卫生工程师”来称呼清洁工,从而避免了交际双方感情上的对立,保证了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汉语

#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汉语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姓名:李某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职业教育学院系:专业:金融学年级:2008级学号:27420014307023指导教师(校内):康某某职称:副教授指导教师(校外):职称:2009年10月20日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已有许多学者从修辞学,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

目前,这方面的成果丰硕。

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当中,委婉语对于跨文化交际者仍然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因此,作者希望通过这篇论文对委婉语语言特征的介绍,语用功能的解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主要使用,能够帮助跨文化交际者在如何理解以及使用委婉语方面不再感到困惑。

[关键字] 委婉语;跨文化交际;交际功能;语用原则The Culture differences in Western and Chinese Euphemism [Abstract] Euphem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ll languages. It touches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ves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people's communications. Plenty of transcende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since some scholars conducted their studies in this field. We may find, however, i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because the euphemism remains a barrier to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at help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ors get rid of the confusion as to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uphemism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its linguistic features; analysis of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its main applications in social lives.[Key word] Euphemis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ve Function; Pragmatic Principle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引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隐喻,其内在意义和构建根本动因无法用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从语法角度讲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利用否定句 、人 称代词 、省略句和反问句来形成委婉的表达 。否定句可以 使表达更为含蓄 ,会增强委婉的效果 。例如 , I don’t think you are w ise比 I think you are stup id更委婉 ,“不多 ”、“不 好 ”比“少 ”和“差 ”更能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 。人称代词 的灵活换用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达到了委婉的目的 ,例如 医生对病人说 How do we feel today时语气要比说 How do you feel today更委婉亲切些 ,老师对学生说“我们要努力 学习 ”要比对学生说“你们要努力学习 ”更为婉转 。省略 句是英汉两种语言形成委婉表达的很好的方式 ,例如 ,英 语 She is expecting (她怀孕了 )省略了宾语 a baby, 显得更 为含蓄一些 ,汉语中的“她有了 ”也是“她有身孕了 ”的省 略形式 。反问句不直言本意 ,而是以问为答表达拒绝 、劝 诫或忠告 ,也会起到委婉的作用 。英语用否定问句形成反 问 ,如 W as I not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我难道不是站 在犯罪的现场吗 ?) ;汉语则用“何 ,岂 ,难道 ”等语气词形 成反问 ,如“何必再为这点小事伤神呢 ?”“两情若是长久 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3. 从词汇角度看 ,英汉也各有富于特色的委婉方式 。 英语中常将一些不雅的事物或现象推到外国人身上 ,出现 了一些有趣的词汇 ,如 syphilis (梅毒 )称为 French, Span2 ish, Italiandisease (法 国 或 西 班 牙 或 意 大 利病 ) , condom (避孕套 )称为 French, Spanish, Italian, Americanletter (法 国或西班牙或意大利或美国信件 ) , cocaine (海洛因 )称作 Chinese red (中国红 ) 。汉语则利用反义词构成委婉 ,独具 特色 。为了避讳一些禁忌语 ,中国人用一些反义词取而代 之 ,如“走火 ”称为“走水 ”,“火灾 ”称为“火祥 ”,“监狱 ”称 为“福堂 ”或“福舍 ”。
3. 从修辞角度讲 ,英汉两种语言都采用借代 、隐喻 、拟 人 、类比等修辞方式来达到委婉的目的 。借代指借用与某 种事物或现象密切相关的字词来代替人们忌讳提及的字 词 , 从而获得委婉的效果 , 正如英语中用 He is fond of the bottle来表示 He is fond of w ine, 用 sleep代替 have sex w ith somebody, 汉语也用“贪杯 ”来代表“爱喝酒 ”。隐喻是根 据禁忌事物或现象的特点 , 将其描绘成具有相同特点且 可以接受的事物或现象 , 以达到委婉的目的 , 如 : 英语用 cherry (樱桃 )代替 hymen (处女膜 ) , forget - me - not(勿忘
4. 从语法角度形成委婉来说 ,英语可以通过时态和语 态构成委婉的表达方式 ,而汉语则利用虚词表达委婉的语 气 。英语常通过过去时态来表达委婉 。因为过去时使事 物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 ,达到了模糊和委婉客气的效果 , 如用 Iwanted to 替代 I want to, I wandered 替代 I wander 语气会更婉转些 ;现在完成时的使用也可以达到委婉的目 的 ,如 She has been known to have been a pavement p rincess 要比 She is known to have been a pavement p rincess更委婉 些 ;虚拟语气的使用使说话人的口气变得婉转含蓄 ,不伤 人的面子 ,如 I w ish I could go w ith you (但愿我能和你一 起去 )意思是 I can’t go w ith you (我不能和你同去了 ) , You should have come earlier (你应该早点来 )意思是 You came rather late (你来晚了 ) 。汉语虽没有时态和语态 ,但 汉语中一些意义比较模糊而表达语气较灵活的副词或语 气词往往被用来构成委婉的句式 ,这类词有“恐怕 、可能 、 大概 ”等表示或然的副词以及“吧 、呢 ”, 用在句子中可以 形成缓和商量的口气 ,如“天晚了 ,我们还是回去吧 。”, “这样处理事情恐怕不好吧 。”
收稿日期 : 2007 - 01 - 03 作者简介 :王冬梅 (1971 - ) ,女 ,宁夏吴忠人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上海外国语大
学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 。 3 北方民族大学 2005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语言与文化 ”课程建设与多媒体课件 》。
不同 。英语运用缩略语 、逆拼法 (自后向前拼写 ,有时将单 词第一个辅音字母移至词尾与元音字母组合构成音节 ) 、 截短法 (将禁忌词斩头去尾 ,形成委婉的方式 ) 、首字母异 拼法 (将禁 忌 词 首 字 母 按 发 音 拼 写 出 来 形 成 委 婉 的 方 式 ) 、首字母组合法 (将禁忌词首字母抽出来拼和在一起 形成委婉的方式 ) 、合词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合拼 为一个委婉语 )等方式形成委婉 ,如 ladies’room 缩略为 ladies; belly被逆拼为 elly - bay, Exam ine your zipper (把裤 子拉链拉上 )为首字母组合 X. Y. Z. 代替等 。当然 ,英语 是拼音文字 ,可以通过拼写形式的变异 ,避开原来的语言 符号达到委婉的目的 ,而汉语是方块文字 ,虽无拼音手段 , 却可以发挥部首字型的优势来到达委婉的目的 ,如拆字 法 :味道“自大一点 ”是指味道“臭 ”,少不得“言身寸 ”是说 少不得“谢 ”。
5. 从修辞角度看 ,汉语具有英语所不具有的特色 。在 做一些消极评论时 ,汉语常用一些歇后语缓和过于直白的 表达 ,达到委婉的目的 ,而英语中却无此现象 ,例如 :“给你 说了多少次了 ,你还是外甥打灯笼 ———照舅 (旧 ) ! ”,“看 来你们都是猪八戒的脊梁 ———无能之背 (辈 ) ! ”
二 、英汉委婉语的功能对比
人面前尽量不说 niggard (小气鬼 )一词 ,因为听起来像对 于黑人有歧视的称呼 nigger (黑鬼 ) 。在汉语中 ,人们避讳 说“送钟 ”,也避讳用带 4的数字而喜欢用带 8的数字 。谐 音主要用于替代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以达到委婉的目 的 ,如英语中 cell(单人牢房 )被称为 a flower dell (用鲜花 盛开的小山谷 ) , p iss(小便 )叫做 whiz (嗖嗖作响 ) ,汉语中 “妓 ”被叫成为“鸡 ”。
5. 从语用角度讲 ,委婉语主要来自于间接言语行为 。 通过这种间接言语行为构成委婉的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中 并无二致 。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 Stuffy here in this room (屋子里真闷 ! )并不是告诉他 (屋子里闷 )这一事实 , 而是有可能暗示他 Would you p lease open the w indow? (你 能否把窗户打开 ?)或是 Would you go out for a walk? (到 外面走走好吗 ?)等等 ,总之是用这种间接言语行为委婉地 表达了说话人婉语都通过语音 、词汇 、修辞 、语法 和语用方式和手段得以表达 ,但在各个语言层面上有相似 之处又有各具特色的表达形式 。
比对的相同点 : 1. 从语音角度讲 ,两种语言都采用避音和谐音的方式 达到委婉的目的 。避音是指在交际中故意避开某些让人 引起不快联想的音的委婉方式 。如一个讲英语的人在黑
— 133 —
我 )代替 condom (避孕套 ) ,汉语用“长眠 ”指代“死亡 ”,用 “三只手 ”指代“小偷 ”。类比是在两个并列的具有部分相 似性和一致性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段 。通常利 用这种手段来替代社会地位低微的职业的名称 ,使许多受 人歧视的职业因此变得体面多了 ,如英语中的清洁工是 sanitation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 , 打 字 员 是 secretary (秘 书 ) ,汉语中“自由职业者 ”代替了“无业人员 ”,理发店被 叫做“发廊 ”。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 对比分析 ;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 G0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0292 (2007) 03 - 0133 - 04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已有不少文章 ,但有的系统性 还有所欠缺 ,有些文章只侧重了两种委婉语的同或异中的 一个方面 ,有些文章的探讨层次不太分明 ,有些则在分类 概念上有些含混不清 。本文试运用功能对比分析法 ,从表 达形式 、功能和使用情况三个方面对英汉委婉语的异同进 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探讨这一语言现象所折射出的中西方 语言文化的异同 。功能对比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 从可感知的两种或多种语言在语义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出 发 ,探寻和确定不同语言表述这些相似语义的各种表达方 式 ”(安德鲁 ·柴斯特曼 Andrew Chesterman, 1998: 1) 。因 此具有相似的语义是运用这一对比方法进行语言比较研 究的前提 。英语中的“euphem ism ”和汉语中的“委婉语 ” 意思大体等值 ,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符合运用功能对比 分析法的前提条件 ,可以运用该方法从表达形式 、功能和 使用情况三个方面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比 较研究 。
2. 从词汇角度讲 , 两者都运用模糊语和外来词来表 达委婉的效果 。模糊语的使用能使由于禁忌语所带来的 不愉快的联系变得模糊 ,或扩大某些词的外延使其语义含 混不清而达到委婉的效果 ,如英语指一个女人未婚先孕为 She has an accident (她出了意外 ) , 汉语中用“我出去一 下 ”指代“我上厕所 ”,都是很含混的表达方式 ,但都达到 了委婉的目的 。同时 ,英汉两种语言也都借用外来词形成 委婉语 。
对比的不同点 : 1. 从语音角度看 ,英汉语言都有各具特色的构成委婉 的方式 。英语运用重音 、字母拼写 、音节或字母的重复和 音节扭曲构成委婉 ,如 laboratory (实验室 )的重音原来在 第一个音节上 ,同 lavatory (厕所 )的读音相近 ,为了避免不 愉快的联想 ,就把重读向后移动一个音节 ; He is s - t - u - p - i - d中 stup id 只被拼出字母而未被读出整个发音 , 因而达到委婉的意图 ; p iss(小便 ) 通过音节和字母的重复 用 pee - pee代替 ; Christ扭曲变异为 Cripes/Crikey, damn 变异为 dam。而汉语在发音方面的委婉表达运用的是避 音和反 切 法 。汉语 典 型 的避 音 方 式 是 封 建 社 会 的“名 讳 ”,如秦始皇名为嬴政 ,忌讳“政 ”音 ,所以“正月 ”都改成 了“端月 ”;反切法即古时的一种标音法 。 2. 从词形来看 ,英汉两种语言构成委婉的方式也各有 — 13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