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的发展及简便保管方法
简论博物馆书画藏品的保管与利用
![简论博物馆书画藏品的保管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9c95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f.png)
简论博物馆书画藏品的保管与利用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与利用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特别是书画藏品的保管与利用更是需要非常细致和专业的管理。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为了让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珍品,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保管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基础,对书画藏品的保管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建立完善的保管制度和规范流程。
保管工作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入库登记、防火防盗措施、环境控制等。
所有入库和出库的藏品都应有详细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管理。
提供适宜的藏品储存环境。
书画藏品需要特殊的环境保护,例如恒温恒湿的库房、灯光和紫外线控制等。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施,确保环境控制的有效性。
加强藏品安全管理。
博物馆应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做好安全监控和防范工作。
保护藏品免受损失和盗窃是博物馆的责任,应采取必要的物理和技术手段,确保藏品的安全。
加强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管理成为现代博物馆的必备技术手段。
将书画藏品进行数字化储存和管理,不仅能够减轻对实物的依赖,也方便了研究和传播。
在保管的基础上,博物馆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书画藏品,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展览是博物馆利用藏品的重要方式。
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博物馆可以把藏品呈现给公众,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展览不仅能够展示藏品的艺术魅力,还能够让公众更加了解和认识艺术的发展历程。
研究是博物馆对藏品最深入的利用方式。
博物馆应该鼓励学者和研究者对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和著作,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和理论积累。
博物馆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将书画藏品的知识传授给公众,提高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
定期举办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和参观,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书画藏品的出版、展览巡回、合作交流等方式,扩大藏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与其他博物馆、艺术机构、学术机构等合作,可以促进艺术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推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字画装裱后如何存放
![字画装裱后如何存放](https://img.taocdn.com/s3/m/5d72300b27d3240c8447ef73.png)
字画装裱后如何存放古人说“纸寿千年”,但如果不注意爱护,纸张非常容易损坏。
尤其是装裱好的字画,如何存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书画作品经过装裱后,已经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必须精心爱护,合理存放,以免使其受潮发霉或受到熏染。
存放时要将画卷用棉连纸或薄皮纸包裹一层,外边再包裹一层新报纸(报纸上的油墨可防止虫蛀)后套在塑料袋中并系住袋口。
如画幅较多,可将画卷包好后有次序地平摆在抽屉里或画橱内,不要摆得很多而使下层受压,应分若干层,并在每层上贴上签条,标注目录。
画橱要放置在干燥凉爽的地方,橱子内可放些防潮剂和防虫剂。
对于名贵的古字画卷,在收藏存放时更要加倍爱护和精心管理,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应根据画轴的长度和直径量身定做纸盒、木盒、锦囊或布囊,在签条上注明作者、内容、存放日期及修复日期等。
古旧字画在存放中应少打开、少舒卷,以延长其寿命。
在挂画时注意不要将画幅挂在生锈的钉子上及有污迹的墙壁上,更不要张挂在潮湿的墙壁上,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张挂在阳光直射和风向对流的地方。
挂画和摘画时,都要使用画叉叉牢丝绦,防止叉接不紧天头下折。
摘画时要防止将画幅折上硬痕,摘下后平放在洁净干燥的案面上轻轻卷起。
如画幅挂在墙上竖着卷画时,可左手心向上轻松地顺着地脚上的轴杆,右手拿着右端的轴头向上卷;如画幅平放在案子上,可两手握住两端的轴头向前轻卷,亦可左手握轴手心向下,右手握住右端的轴头向前卷。
手卷、对联等没有轴头的画幅,可一手心向下握轴,一手按轴向前推卷。
书画一经装成,不论是竖着卷还是平着卷,都要注意不能使握卷的手,手指向上抠画背,以免使画背受硬折产生伤痕。
挂画、摘画和卷画过程中,都要注意手的清洁,切忌手上的汗渍沾染画卷。
1 / 1。
书画装裱的知识点总结
![书画装裱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1707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4.png)
书画装裱的知识点总结一、书画装裱的发展历史书画装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当时的书画作品多以卷轴形式呈现,需要装裱后才能进行收藏和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装裱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装裱方式和材料,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书画装裱技术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书画艺术作品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书画装裱的基本原理书画装裱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书画作品固定在特定的材料上,以保护、展示和传播作品。
装裱的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将书画作品固定在材料上、修整边角、加设装饰线等。
通过装裱,不仅可以保护书画作品,还可以增加观赏性,使作品更加美观和耐久,同时也易于展览和收藏。
三、书画装裱的装裱材料书画装裱的常见装裱材料有画框、宣纸、丝绸、绢布等。
画框是最常见的装裱材料,分为木框和金属框两种。
宣纸是书画作品常用的绘画材料,也可以作为书画装裱的底板材料使用。
丝绸和绢布在装裱中通常用于作为装裱材料的衬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柔软性,可以保护书画作品不受损坏。
四、书画装裱的装裱技术书画装裱的装裱技术包括裁切、粘贴、裱糊、糊线、装框等步骤。
在裁切过程中,需要根据书画作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裁切方式。
在粘贴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胶水或者糊水,将书画作品固定在装裱材料上。
在裱糊和糊线过程中,需要使用适量的糊料和装饰线,以增强装裱效果和加固书画作品。
在装框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画框,进行精细的装配和调整,以保证书画作品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五、书画装裱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书画装裱时,需要注意作品本身的材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和装裱技术。
在装裱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作品清洁、整齐,避免产生污渍、皱折等影响观赏的缺陷。
另外,装裱后的书画作品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作品长久保存。
六、书画装裱的美学意义书画装裱不仅是对书画作品的保护和修饰,更是一种对艺术品的审美和赏析。
书画装裱历史和如何装裱、设计、揭裱、保养及怎样辨别书画真伪
![书画装裱历史和如何装裱、设计、揭裱、保养及怎样辨别书画真伪](https://img.taocdn.com/s3/m/19c6f4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c.png)
书画装裱历史和如何装裱、设计、揭裱、保养及怎样辨别书画真伪书画装裱历史和如何装裱、设计、揭裱、保养及怎样辨别书画真伪2007-10-28 12:34:28 来源:国际艺术界什么是书画装裱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书画的保管和鉴赏
![书画的保管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c25763e43323968011c92e6.png)
书画的保管和鉴赏书画的保管和收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画不仅经过装裱和修复,还依赖保管和收藏才能流传久远。
书画的保管和收藏有着科学的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不管是书画装裱工作者,还是书画爱好者都有必要了解书画的保管和收藏方面的知识。
为了使我们收藏的书画延长寿命,不但要提高书画装裱和修复技术,还要有保管措施。
书画的保管是书画收藏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
保管书画保管书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暂时不装裱的书画不能随便折叠,否则存放时间一长,书画就会从折叠入折断,或在折叠处留下折痕,装裱之后会影响外观。
如果要临时欣赏,不能用图钉钉在墙上或用浆糊粘在墙上,因为这样会损坏书画。
应该将书画下面衬一层宣纸,以纸卷为轴,把书画卷起,再用白纸包装好放在画盒内。
二、不打算装裱的书画心不能托心存放,因为画心托裱后,就增加了本身的硬度和厚度,如果多次舒展欣赏,书画心容易出现折痕,甚至出现重皮,给今后装裱带来困难。
三、书画装裱后要妥善保存,放书画的地方要考虑防潮、防沾污、防霉烂、防蛀等。
可以把书画装入塑料袋内,存放时要平放,不要竖置,不能在书画上放重物,以免受压。
还可以根据书画的规格配一个画盒,在盒内放入樟脑凡和吸潮剂。
四、书画不能长期悬挂,挂一段时间,要卷起收藏一段时间。
反之存放一段时间也要定期“放风”。
在“放风”时期要注意室内的湿度,还要避免阳光曝晒和烟熏尘垢。
五、存放书画裱件时,不要卷得过紧或过松,更不能反卷。
卷得过紧,容易在天地头两侧留下画心与边料接缝压痕,影响美观,严重的会造成裱件变形或脱落情况。
卷得太松,容易折毁书画。
如果反卷,会使书画出现一道道折痕,如果是古旧字画损害更大。
六、悬挂书画时,要一手持画钗挑住画绳,另一手托住书画没有展开的部分,慢慢展开,然后把书画挂起。
如果要展视书画,要一人牵引书画绳,另一人两手持画轴将书画展开。
不要两手向上持书画中间部位,手指很容易把书画幅面划出折痕。
七、在案子上展看书画,更要注意,因为册页、手卷的装裱比其它的书画要复杂,在展看册页时,最好不用手指翻,可以备制一个光滑而无毛刺的竹条,插进册页夹页之间代替手指翻页。
书画装裱及保护
![书画装裱及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98f2022dd36a32d73758131.png)
第六,防虫。档案害虫能以裱件为食,排泄物也会进一步污染损害档案。
做好了上述的六项工作,就可以杜绝、减少影响裱件耐久性的外界不利因素,延缓裱件的"衰变",从而延长裱件寿命。
从装裱工序来看,装裱实际上是一个先在原书画作品的背面和周围贴上几层耐久性非常好的宣纸和其它一些装饰性材料,再在背面涂上蜡,然后砑光的过程。在书画作品的背面和四周贴上几层宣纸所形成的裱件机械强度比原书画作品要大的多,从而减弱了外界作用力对书画作品的伤害。书画作品装裱后便于卷成筒状收藏,可以防止其因折叠保管而损坏。同时,宣纸覆盖在书画作品的背面,减少了它与外界不利因素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书画装裱所用的设备、工具有装裱室、工作台、大墙、晾架、排笔、中刷、竹千、镊子、裁刀、裁板、裁尺、喷水壶、油纸、针锥、砑石等。不同的设备工有不同的作用和要求。装裱室是专门用于装裱工作的地方,要求宽敞明亮、通风、安静、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且要有水槽;装裱的绝大多数工作都要在工作台上进行,对工作台有较严格的要求,如台面要平整、光滑,材料不易变形、破裂,耐水及某些化学药品,颜色要能衬托出裱件的颜色和裱件上破碎的地方,高度一般在85cm左右,长300cm左右;大墙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要求平整干净,吸水性好;晾架主要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覆背纸及需要晾干的其它材料,要求光滑干净,所处位置通风性较好;排笔用来刷浆糊,要求不易掉毛、变形,毛要柔软、有弹性;中刷主要用于上托纸、排实、上墙等,要求干净且有一定的柔软性;竹千用于裱件下墙,一般长40cm左右,宽2cm;镊子用于镶活、捡排笔毛及灰尘等杂物;裁刀、裁板、裁尺主要用于方正画心、裁配材料等,裁刀要求刀刃锋利、平直,裁板要不易变形、软硬合适、没有疤节;喷水壶主要用于湿润裱件;油纸防止刷浆糊后的裱件粘在桌子上,起保护裱件的作用;针锥用于扎眼、转边、挑笔毛;砑石用来磨光画的背面,一般要求石质坚细、表面光滑,最好是长方形的鹅卵石。
书画装裱介绍
![书画装裱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8209a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c.png)
书画装裱程序大全书画装裱工艺流程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一、国画装裱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
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
原裱的绘画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
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
二、装裱简介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一般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程序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之后安装轴杆形成版面而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则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
谈书画装裱的历史与现实
![谈书画装裱的历史与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8498d5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6.png)
2、书画装裱的技巧:书画装裱需要经过托背、镶嵌、覆背、装杆等步骤。 其中托背是关键步骤之一,要求托背师傅具有熟练的技艺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 画心的湿度、厚度和情况,以制定合适的托背方案。此外,覆背和装杆也是比较 重要的环节,要求师傅能够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精细的操作。
3、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制作宣纸和书画装裱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宣纸出现裂纹、起皱等问题时,需要重新进行浸泡、 蒸煮等处理;书画装裱时出现脱胶、变色等问题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固、修补等 处理。针对这些问题,制作师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书画装裱技艺,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技艺传承与创新
重视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积极培养新一代的装裱师傅。同时,也要鼓 励技艺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书画装裱注入新的活力。 2.推 广普及与文化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展览、讲座、物等,向公众普及书画装裱的知识和 技艺,提高大众对于书画装裱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文化教育,让更多 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跨界合作与多元应用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宣纸。宣纸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主要载体,以稻草、 竹子等为原料,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制作而成。宣纸具有细腻的质地和出色的表现 力,能够完美地展现出中国书画的笔墨神韵。从古至今,宣纸一直是中国书画家 们的首选装裱材料。
接下来,我们谈谈绫绢。绫绢是一种以丝织物为原料的装裱材料,其细腻的 光泽和自然的颜色给书画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用绫绢装裱的书画作品显 得更加富丽堂皇,因此,绫绢也成为了许多书画爱好者喜爱的材料之一。
此外,我们还要提到玻璃。玻璃在中国书画装裱材料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玻璃可以用来展示书画作品,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欣赏到作品的细节和神 韵。另一方面,玻璃还具有易于保管和携带的优势,因此成为了许多书画家外出 展览的首选材料。
教你8个保存书画的方法
![教你8个保存书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1188f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7.png)
教你8个保存书画的方法很多人爱好字画,但往往缺乏字画保护常识,或因不注意收藏,致使字画被鼠咬虫蛀,受潮霉变;或因终年悬挂,长期风化,使纸张变质,作品神韵大减。
对于名家字画,我们如能爱而护之,就可使这些艺术品延年益寿。
一、书画是经过装裱还是不装裱更便于收藏?关于书画装裱还是不装裱更便于收藏这一问题,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
收藏书画的目的之一是欣赏,而只有装裱好的书画才能更好地欣赏。
但是如果收藏者所存书画的量较大,一一进行装裱,存放便有困难。
这种情况,可选一部分供欣赏的进行装裱,其余的作为纯藏品,还是不装裱更便于存放。
然而不装裱便于存放只是相对而言,在几十年内,未装裱的书囤如果保管得当,应比经过装裱的书画保存效果更好一些。
但是从长期传世这一目的出发,还是书画裱件比书画心更耐损、耐久。
所以存放书画心,即使方法得当,也不宜超过50年。
二、哪些书画心需要及时付诸装裱?有些书画心质地属于拉力脆弱的竹料纸,或极薄的棉连纸,或胶矾过大的熟纸、熟绢及其他笺纸类,这些书画心极易残破或折裂,故不可久存,应及早付诸装裱是为上策。
三、书画托心存放有什么不利?书画一般不宜托心存放。
因书画一经托心,便增加了其厚度和硬度,如果再时常舒展欣赏,易使书画幅面粗糙或出现折痕,影响书画的寿命,且给日后的装裱造成困难。
四、书画裱件应如何存放?存放书画裱件,必须进行包装。
可根据条件和书画的珍贵程度,配以木盒、锦盒纸盒盛放。
如无盒式包装,也可配以布袋或塑料袋(装袋后要封住袋口)。
最简易的包装形式也要以报纸进行包裹。
凡采用软包装的书画裱件,应存放于多格书画橱或书画架内。
存放时,宜平摆,不宜竖置,更不可“捆放”或“堆放”。
如因条件所限而迫不得已“捆放”时,每轴也要再裹两张报纸方可。
书画裱件无论如何存放,都应注意防潮、防热、防风、防污、防压力、防虫蛀、防鼠害。
存放书画匕亦然。
五、书画心应如何存放?未经装裱的书画心,合理的存放形式有二,一为“卷存”,方法是:先把书画心按20幅一份分开(每份的幅面大致相同),并在每幅书画心的下面各衬垫一层幅面比书画稍大的宣纸,以报纸卷为轴,将每份书画心卷成卷,要注意卷得熨帖,防止书画心出褶皱、打叠或边际不齐。
书画(字画)作品的保管方法
![书画(字画)作品的保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19b0d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7.png)
书画(字画)作品的保管方法
一、保管已经破损的古旧书画。
保管这类书画更应谨慎,暂时不能修复的不要随意展示,以免再度破损。
如果是已破碎的书画则更要防止散片丢失,以免给将来修复带来困难。
无论是新旧书画,只要原裱尚能悬挂,画芯尚无破损,一般不要急于揭裱修复,因揭裱1次就会对画芯的纸素损伤1次。
如果原裱书画脱落或画心破损严重,则应及时进行揭裱修复。
二、没有装裱的画芯。
不要随便折叠,否则存放时间一长就会从折叠处断开或在折处留下黑色折痕,以至装裱后影响品相。
如果要临时欣赏,切不可用图钉、浆糊、胶水或胶带纸固定在墙上,否则会直接损坏画芯。
正确的方法是:可将画芯片下面衬1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或白纸,再把纸和画芯一起卷成轴,并用白纸或看过不用的报纸包起来,然后放在画盒或书橱内。
三、已经装裱的书画。
更应妥善保存,存放的地方主要应考虑防潮、蛀、鼠、霉、污等。
正确的方法是:可将每件书画先装入1只塑料袋或布袋或用白纸包好,存放时应平放,切勿竖置,更不要在书画上面放置重物使书画受到重压。
条件允许的话,可根据书画规格配制画盒,并在盒内放些樟脑丸和吸潮剂。
四、手卷、册页的展示。
在展示手卷、册页时更应加倍注意。
因手卷、册页的装裱较其他书画的装裱复杂。
手卷在展示时要放置平整的案头或桌子上,注意案面或桌面不应有水点或脏物。
手卷展开时不宜展得过长,要边展边卷。
册页展开时最好不用手指翻,可用一个光滑而无毛刺的竹条插进册页夹页之间翻页。
册页一般较厚,开始翻页或翻到最后几页会出现两面簿厚不等、两页之间悬空,此时如果不注意压住幅面中间的悬空处,则易造成折断。
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e0fa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书画装裱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技艺,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传统的书画装裱技艺以木材、纸张、丝绸等材料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使得书画作品更加稳固、美观,同时也起到了保护作品的作用。
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制度进行。
师傅们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徒,学徒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
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保证了技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古代的书画装裱技艺能够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书画装裱技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新的装裱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兴的装裱方式,如玻璃或亚克力装裱。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给传统书画装裱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得传统装裱技艺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对于书画装裱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书画装裱追求的是朴素、自然的美感,而现代人更加喜欢时尚、个性化的装裱风格。
这种审美需求的改变也对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然而,尽管面临着这些挑战,传统书画装裱技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传统装裱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传统装裱技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将其传统价值传递给后人。
传统装裱技艺在保护和保存书画作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装裱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护书画作品,延长其寿命,并且使其在展览和收藏中展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传统装裱技艺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传统装裱材料和工艺的特点使得艺术家可以通过装裱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为了推动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传统装裱技艺的研究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同时,也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出更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装裱方式和材料。
书画装裱的发展及简便保管方法
![书画装裱的发展及简便保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26de6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7.png)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中国书画是东方艺术的一枝奇葩,伴随而发生的书画装裱工艺,也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艺术,自古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
装裱的起源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中国书画史上特有的保护美化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技术又称装潢、装池、装背,同时在书画保管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举前贤之术及,启后学于成规。
”希望装裱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对书画装裱的发展史和书画的保管做一浅述,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
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首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唐代张怀璀也曾说:“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褙纸皱起。
”到了南北朝(420~589年)装裱技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史载:“宋时范哗,始能装裱。
”范晔为南朝宋武帝时重臣,南阳顺阳(今河南浙川南)人,他生活的年代是公元398~445年,又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吏部侍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职,是《后汉书》作者,他在编史和政务实践中深感文献与书画装裱在使用、欣赏、收藏、保管等方面的重要性,由于裱背不佳,给资料利用造成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通过研究,运用自身知识及职官权威,组织有关人员通过改革,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章则,从而使文化典籍及书画装裱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南朝时中书侍郎虞和除了为书法艺术著书立说外还撰有《论书表》专著,在制糊、防腐、用纸、除污、修复、装潢等方面均有“于理其畅”的高论。
不仅对装裱经验、提高装裱水平起到很大作用,而且为装裱事业长足发展打下一定的业务技术基础。
1战国、秦、汉时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书画装裱技艺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而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传统技艺。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考察,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最少要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装裱书画的保护
![装裱书画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f7bae14c5da50e2524d7f3d.png)
书画 收藏 ,是装裱 收藏好 ,还是不装 裱收藏好 ,在 民间 书画作 品收藏 ,最好是装裱成 (斗方 )片或只托一层纸 ,置 于画框 中 f可存二 、三 十幅画 )保存 ,画框内用蓝 色纸在 书 画前后各 放一张 ,使紫外线不能轻易射 入画面 ,除可 隔开光
轴 ”无
“ 头” 时 ,应将手 心 向下 ,双手抓 住 “ 联 画轴 ”轻 源 外 ,也可 防潮 、防虫 、防鼠与蟑螂撕 咬 ,并 可常更换作 品 因吸收空气 中有 害物质而 出现四周边泛黄 、发脆 ,而 出现折
一
好 一星期更换一 次 ,以求赏和保存相结合 。
七 、挂 于不适当 的地方 ,容易受人为 的破坏。应避开人
经 常走 动 或小 孩 及其 它 因素 能 触 及 到 的地 方 。
八 、挂 于或存放在老 鼠常出没的地方 。常被老 鼠的粪便 九 、书画在收藏时 ,无 任何 保护措施 ,并 存放于 阴湿 的 十 、存放 作品过多 ,使 书画受压 、皱 折 、断裂 。在保存 书画作 品时,应 注意勿受外力挤压 ,最好能 分隔保存 。 以上保 护 、收藏 和手 法的不 当,使在 民间的书画作 品 ,
界 和 人 为 的损 坏 。
节 不挂 画 。平 时在下 雨 和大 风气候 时 ,也 要将 书画 收起保 存 。平 时挂书画作品也不易过 长 ,应定期更换书画展 品 f 最
在 民间有 大量 的书画收藏 者 ,在家 中悬挂 的书画藏 品 , 由于缺 乏收藏知识 ,常使书画受潮湿 、油 污 、虫蛀 、鼠害 、 风吹 日晒等破坏等 ,缩短 了它们保存年 限。 民间收藏 与保 护 :由于书画作品材料 为纸、绢 、绫等有 机质 ,又多 以淀粉 原料做 粘合剂 ,在 收藏 与 保存方 面有 一 法不 当 ,挂于不该 挂之地 ,或 在收藏 中忽略 重要原则等 。总 种 经常发生 的操作 错误和保护 不当的地方 ,也介绍书画收 藏 应注意 的事项 。
书画装裱简介
![书画装裱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6c9b2d3195f312b3169a5df.png)
书画装裱简介学校有很多同学喜欢书画,很多人画画完后,满意也最终丢弃,十分可惜,下面是从网络上收集的装裱书画的简单知识,供老师们和爱好者参考。
一:工具/原料购买一把钟形的中号棕扫。
购买一把羊毛排笔扫,20头的为佳,毛长7~8厘米。
购买20张四尺四川夹江县出的低挡宣纸。
一张90cm方形的台,一处家里能让你在墙壁贴纸而又不影响美观的墙壁。
二:步骤/方法宣纸的托底:此为裱画的第一道工序。
此法为日后的裱托字画的基础,不可忽视。
放一张小宣纸在台面上,取一盆水,用棕扫插入盆水中抽起甩去多余的水,向小宣纸洒去水点如小雨点(或可用喷水壶),让它湿后略伸展,右手执羊毛排扫插入浆水中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扫去。
先从右边向上扫一笔,向下近身方向拖一笔,以有浆水为度。
再重复插入浆水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接着上一笔的浆水、横向左中间位置从右到左扫去20公分左右。
成横放的‘丁’字形态。
第三笔是在横放的‘丁’的左上角向45度角度扫去,第四笔在左下角向下扫去,此时好似一横放的‘不’字,将横放的‘不’字无浆水的位置补扫一次,此时是一段有浆水,一段无浆水的宣纸,继续重复以上‘丁’‘不’的做法,满纸都有浆水而又均匀时即可压扫另一张宣纸在它上面,此宣纸为托心纸,托心纸洒上少许水点略伸展(夹江县出的宣纸要喷洒水点),用小木杆挑起,纸尾在上面,左手执小木杆连纸用手指压着,右手执垂下的近身的纸角,另一角向台面上的宣纸右上角贴合,右手拉直宣纸并对齐纸边放下纸角。
右手拿棕扫上下(即推前拉后)刷扫宣纸徐徐向左,如同N形。
直至全张宣纸压扫完毕。
四边加浆水路一周1cm宽,左手执一角,手背托纸母指与食指挟着宣纸角,右手母指和食指夹棕扫垫入宣纸下,另三手指在宣纸面压挟着,两手同时举高让宣纸离台,转向墙壁贴上, 周围牢固即可,过一夜干透即可下壁。
如果你将12张宣纸都粘贴成6张二层宣纸,都干透了,这时你想下壁,就用一片簿竹片造成前尖状的起纸(又名起子),将6张二层宣纸下壁。
我国书画装裱现状及发展
![我国书画装裱现状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adce95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3.png)
我国书画装裱现状及发展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生绢或宣纸作成。
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
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为装裱,称之为“裱褙”。
尔后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薄型的绫绢丝织品以为外缘装饰。
所以说装裱是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书画装潢工艺,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
装裱可以说是对书画的“深加工”。
书画作成,折皱不平,未经托裱,不能坚挺,如果放置不裱,日久必致发生黄色斑点以至蠹蚀霉污、潮湿成“饼”无法挽救。
故书画欲保持永久,必须即时装裱,至少是背面托纸,然后收藏。
书画墨妙,一经装裱,方能神采焕发,跃然生动。
不但锦上添花,增强艺术效果,而且保护绢素,延长观赏时间。
明·周嘉胄《装潢志》中说:“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
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装裱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名人手迹的存亡。
我认为装裱这件事,是决定书画命运的大事)。
现代画家钱松岩《砚边点滴》则说:“国画必须经过装裱,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
”装裱看似简单,就像我们做衣服一样,可要是真正成为“名牌”也的确不是那么容易。
从设计、选料到加工、包装,完成这一系列的工序必须一环扣一环。
无论哪道工序不精心细作都有可能使一幅字画丧失应有的价值。
装裱之重要性,有如商品的包装,商品的品质虽是上等,而包装粗劣者,不受人重视。
又如餐馆,虽有上等名菜,而碗盘破坏不洁,则令人胃口不佳。
然而,就是这么一门重要的学科,“装潢学”正在被人们逐步的淡忘。
具体表现为:一、据我所知,在我国著名的美术院校里还少有开设装裱专业。
所从事装裱及修复字画的人员多数是经师傅的口传手授代代相传,很少加以总结。
没有一部系统科学全面的论著。
先进科学的设备、仪器使用较少,况且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的思想束缚,也令他们对关键问题视为江湖秘诀,遂讳莫如深。
人才不能普及,现有的装裱人员与装裱市场中装裱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有后继无人之势。
中国古代书画的装裱保存
![中国古代书画的装裱保存](https://img.taocdn.com/s3/m/fb8626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e.png)
中国古代书画的装裱保存中国古代书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至今。
在古代,书画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人们在装裱上下了不少功夫。
装裱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观赏性,更可以保护作品不受损坏,延长其保存时间。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书画的装裱保存方式及其意义。
一、装裱的历史渊源古代书画的装裱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绢帛等材料来装裱书画作品,以增加其保存时间和观赏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装裱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传统。
在汉代,装裱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装裱作品。
隋唐时期,装裱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装裱的材料和工艺古代书画的装裱主要采用的材料有绢、纸、丝绸、宣纸等。
其中,绢和纸是最为常见的装裱材料。
绢质地细腻,质地坚韧,适合用来装裱绘画作品;纸质地轻薄,透气性好,适合用来装裱书法作品。
而丝绸和宣纸则常用于装裱名家真迹或珍贵书画作品。
古代书画的装裱工艺主要包括裱、镶、裱镜等步骤。
裱是将书画作品粘贴在装裱材料上,使其平整牢固;镶是在裱好的作品周围加上装饰性的边框,增加作品的美感和保护性;裱镜则是在作品表面加上一层透明的玻璃或亚克力,以防尘、潮气和日光的侵害。
三、装裱的意义和作用装裱不仅可以增加书画作品的观赏性,更可以保护作品不受损坏,延长其保存时间。
首先,装裱可以使书画作品更加美观大方,增加其艺术价值和欣赏性。
其次,装裱可以防止书画作品受到潮湿、虫蛀、日光等因素的侵害,延长其保存时间。
再次,装裱可以使书画作品更加牢固,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其原有的风采和品相。
总的来说,装裱在保护书画作品、增加其观赏性和保存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现代书画装裱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书画装裱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现代书画装裱不仅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更结合了现代科技的优势,采用了更加环保、耐用的材料,使装裱效果更加美观和持久。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cc10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b.png)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装裱艺术是指将绘画、照片或其他艺术品放入相应的边框内,以保护和展示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装裱艺术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古代,人们意识到作品需要特殊的保护,于是开始将绘画和照片装裱在木框中。
这些木框往往采用雕刻或上色的方式进行装饰,不仅能保护作品,还能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古代中国,传统的装裱艺术集中体现在绘画的装裱上,装裱的方式包括绢布装裱、卷轴装裱和扇面装裱等,这些装裱方式都采用了精细的工艺和丰富的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装裱艺术不断演化,用于装裱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开始使用贵重的金属材料,如黄金和银,来装饰和保护作品。
这些金属材料的运用使得装裱艺术更加奢华和独特。
同时,人们还开始将绘画和照片装裱成镜框式的形式,以增加作品的观赏价值。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装裱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的欧洲艺术家们在装裱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他们将绘画和雕塑相结合,创造出了富有浮雕感的装裱作品。
同时,他们还采用了新的装裱材料和技术,如大理石、珍珠和彩色玻璃等,使装裱作品更加精美和华丽。
18世纪,装裱艺术开始追求简约和实用。
在欧洲,人们开始使用木制的黑色边框,这种边框能够使作品更突出。
同时,人们还开始运用背景纸、酸性胶带和其他辅助材料,来保护作品,并提供更加聚焦的观赏效果。
到了19世纪,装裱艺术开始扩展到其他的艺术品种类,如瓷器和陶瓷等。
同时,人们开始重视装裱的冲击力和展示效果,采用了悬挂系统和照明设备等,以增强作品的观赏效果。
现代的装裱艺术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
装裱师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将作品放入边框中,而是通过创新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将装裱作品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如亚克力、金属和玻璃等,以满足不同作品的展示需求。
总之,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和审美意识的进步息息相关。
实用丨关于书画装裱,你需要知道这些(附视频)
![实用丨关于书画装裱,你需要知道这些(附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cc3963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3.png)
实用丨关于书画装裱,你需要知道这些(附视频)一、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
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
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
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
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这件珍贵文物, ' 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 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 ' 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
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
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
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
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0143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7.png)
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
装裱艺术作为一门复杂的工艺,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下面是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早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在中国、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进行墙壁装饰。
对于这些装饰的保存和保护,人们首先采用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用木头或竹子制作框架,然后将画卷或黏贴的图纸固定在上面。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皮革、布料和金属等材料来装裱作品,增强装饰效果,并保护作品。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装裱艺术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对宗教题材的需求增加,装裱艺术在教堂和修道院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时期的装裱艺术作品通常采用了更多的花饰、金属装饰和珠宝,以展示贵族和富有人士的地位和财富。
近代:到了近代,装裱技术逐渐进步,材料的质量和种类也得到了改进。
传统的木框架和布料被玻璃、金属、合成材料等先进材料所取代。
这些新材料不仅提高了装裱的耐久性,还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和创作空间。
现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装裱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码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能够更灵活地制作和展示作品。
装裱艺术家也开始利用计算机和各种软件进行设计和装饰,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装裱艺术的发展前景也变得更加
广阔。
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材料和技术,使得装裱艺术作品更加耐久、方便展示和交流。
总的来说,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人类对于保存、保护和展示艺术作品的不断追求。
装裱艺术不仅为艺术品增添了更多的价值,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欣赏体验。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https://img.taocdn.com/s3/m/7a05f0d36f1aff00bed51e1a.png)
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与发展摘要当代的书画装裱大师在研究古代装裱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对装裱工艺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并相继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促进了传统装裱工艺的普及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书画装裱艺术起源发展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从考古资料来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其“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上述资料可以将我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秦汉时盛行屏风,那时的屏风就是经过裱褙的,以起加固保护作用。
后来,因旧屏风上拆下的书画需要保存,就发展成了真正意义上装裱,因此汉代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了。
装裱书画既为了保护,又是为了美观,对帝王而言,还是为了显示其威仪。
先秦时代就有“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荀子·富国》)的说法。
书画装裱技法浅析摘要:书画装裱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始自晋代。
本文从中国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涵义及发展历程入手,对装裱艺术中立轴品式、横披、镜片的装裱、册页、手卷等方面加以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装裱艺术立轴品式横披镜片史载,春秋以前,以竹简书写。
战国以后开始用帛,秦时有帛书。
西汉初已有了装裱技艺之一的纸技。
晋代,装裱技艺正处在初级阶段。
隋唐时期,书画艺术的兴盛推动了装裱技艺的进步。
宋朝帝王喜欢书画,装裱业随之受到重视,装裱技艺纳入宫廷。
至元代,代装裱风格,形制及技法等未见新意。
明清两代书画装裱格调多沿袭唐宋风格,装裱技艺已从宫廷扩展至民间,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直到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机器装裱,装裱工艺得到了完善、改进、创新,装裱的品式种类也愈加细腻繁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装裱的发展及简便保管方法作者:刘琳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17期【摘要】装裱艺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技艺,各类装裱款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悬赏名家字画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已经不是十分陌生。
由于对字画收藏和养护的知识缺乏了解,笔者在本文中浅说书画装裱的渊源发展,也介绍一些简便的保管方法。
【关键词】装裱技艺;装裱渊源;保管方法中国书画是东方艺术的一枝奇葩,伴随而发生的书画装裱工艺,也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艺术,自古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
装裱的起源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中国书画史上特有的保护美化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技术又称装潢、装池、装背,同时在书画保管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举前贤之术及,启后学于成规。
”希望装裱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对书画装裱的发展史和书画的保管做一浅述,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
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首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唐代张怀璀也曾说:“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褙纸皱起。
”到了南北朝(420~589年)装裱技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史载:“宋时范哗,始能装裱。
”范晔为南朝宋武帝时重臣,南阳顺阳(今河南浙川南)人,他生活的年代是公元398~445年,又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吏部侍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职,是《后汉书》作者,他在编史和政务实践中深感文献与书画装裱在使用、欣赏、收藏、保管等方面的重要性,由于裱背不佳,给资料利用造成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通过研究,运用自身知识及职官权威,组织有关人员通过改革,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章则,从而使文化典籍及书画装裱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南朝时中书侍郎虞和除了为书法艺术著书立说外还撰有《论书表》专著,在制糊、防腐、用纸、除污、修复、装潢等方面均有“于理其畅”的高论。
不仅对装裱经验、提高装裱水平起到很大作用,而且为装裱事业长足发展打下一定的业务技术基础。
1 战国、秦、汉时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书画装裱技艺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而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传统技艺。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考察,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最少要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文物“最上横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发现:“T形帛画的顶部裹着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丝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顶部的竹竿,竿上系的丝带与后来装裱中用的天杆、宣和装中的款式有一定渊源,可以说是书画装裱天杆、宣和装中的“惊燕”的雏形。
战国到秦汉时期已经使用简策与帛书。
简书的裝贴是以绳经过一片片简牍的上下端略向内编联成册,为有效保护册内作品,规定每册前后都留出几片空简,为便于收藏和查考,还要制备“书”即书套,并在上面书写题目以及卷次,以便于检索。
帛书是以布帛为载体的文献或书画作品。
帛书为使用方便,用竹子装在首尾部,这样帛书就形成了“卷”,装在首尾的竹策、木板等便成为最原始的“轴”。
从人们便于阅读、著书、绘画的实际需要出发,书卷的问世也是书画装裱雏形的最初形成。
汉代是简、帛、纸并存的时代,简、帛使用最为普遍,三国以后纸的使用逐渐多起,东晋时期盛行,东晋以后,纸已经完全代替简、帛的使用。
纸的发明,对中国的文学、艺术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同时纸的广泛使用也为装裱艺术提供了新的材料。
2 唐、宋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书画装裱技艺形制的确立时期,最初用纸写字的形式是模仿帛书的式样。
把纸张一页一页粘成长卷,用木棒作轴粘贴在最后一幅纸上,以木棒为中心卷成一束称为卷轴。
每张纸上要画上边栏和界行,以便于书写、作画,每一卷用纸不等,用纸两幅或几十幅不一定。
这种粘连的长卷和现在的横披、手卷很是相像,这可以说是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
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在造型、结构、尺寸、用格、天头、拖尾长短不一等方面,大多根据创作者或者装裱者个人的审美制作,因而呈现出繁多的形式。
宋代是我国书画装潢,蓬勃发展、灿烂多姿的时期,既继承了唐之前的传统装裱工艺,日臻完善挂轴与册页的装裱,又独创新格,其成就之大,是装裱史上的最高峰。
这个时期,大书法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宋徽宗时在翰林院设置提举官,专司书画装裱。
为显示朝廷对书画装裱的重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曾经先后以皇帝年号为书画装裱款式命名。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3 明、清时期明清五百年装裱艺术发展较快,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工艺中增加砑光、转边、加诗堂、加局条等:款式增加了镜片、布褙黄绢装潢水陆道场佛像等。
册页在原有经折册页装、蝴蝶册页装基础上,增加了推蓬册页装式。
书画装裱技艺日渐形成不同的地方风格,形成南北两宗,南派“平挺柔软”,北派“质地厚实”。
4 解放后解放后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事装裱工作的人员不断增长,在装裱工艺以及用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
进入1980年以来,随着多项事业的不断改革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书画艺术作品的地位、声价、作用更加受到社会个方面的重视。
1990年以来高规格、高层次的书画作品及装裱艺术品展览和研讨活动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为搞好这方面社会服务,书画、装裱、修复方面的店、堂、斋、轩、阁、厂等已遍及城乡,有的还走出国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省、市、自治区先后组建了书画装裱协会、研究会以及新技术研究所,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把有关书画装裱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列为公共项目,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如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快速装裱课题组,以热容代替传统浆糊,操作简单易学,通过手工热烫操作使裱件柔软、平展、耐潮湿、易揭裱。
河南辉县书画装裱工艺新技术研究所,研制成远红外单辐射式自动书画装裱机以及配套的新技术、新材料,克服了传统工艺装裱落后现象,具有防潮、柔软、快速等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接受与借鉴新工艺、新材料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使装裱艺术得到提到发展,同时,有些新东西还有待于检验与完善。
中国书法和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爱好和收藏字画的人大有人在,由于对字画收藏和保管的知识缺乏了解,如何保管好字画使其艺术价值长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字画因终年悬挂,长期风化,纸张变质,或因受潮霉变,字画被鼠咬、虫蛀,使作品神韵大减。
如果收藏字画的人多了解一些字画的保管方法,就能大大减少对这些字画的损伤,使藏品能较好地保存下来。
以下介绍几种笔者了解的简便保管方法,以供参考:1)温度与湿度的重要性字画,不论是立轴、屏、对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因为都含纤维质,所以具有吸湿性。
它有自己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一般说来,字画的贮藏空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4℃至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至60%。
若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
特别对于名贵字画,更应该注意珍藏。
一般的家庭遇天气干燥时,可常用湿墩布拖地,或在房内放盆水。
天气潮湿时,尤其在雨季,尽量少开窗户,这样可以使房间的湿度得到相应的控制。
加热取暖、加湿都要倍加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建议收藏书画者,可在较密闭的收藏箱柜内,在底部、四边及上部衬垫和覆盖上多层宣纸或报纸。
用这些宣纸或报纸把书画包裹在中间,靠这些纸来发挥吸湿和放湿和作用。
如果发现纸有些潮了,就选择天朗气清之日,将宣纸或报纸拿出来进行晾晒,干燥以后再放入箱柜中。
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既经济又操作简单,而书画则始终保存在一个温湿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中,从而使书画得到保护,达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
收藏的字画,每年要检查几次,选晴朗干燥天气,将字画一件件挂起,吹去潮气后再收起。
册页也需一面面翻开,使潮气散失。
切忌将字画放在太阳光下曝晒,否则会使纸张翘起变脆,画面颜色变淡失神。
2)避光、防尘书画应当尽量避开强光照射,长期风吹日照,易发生风化,久而久之,会使纸质发脆,容易破碎,饰色画面也会黯然失色,缺乏光泽。
书画不宜长期悬挂,挂一段时期后要卷起收藏一段时间;对久存的书画要定期挂出来通风。
若字画数量多,则可以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
这样做,既能展现收藏字画的不同风格,又能延缓老化变色过程。
除尘方法:可用电吹风的冷风与画面成30度角,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从右到左扫一遍,或者用鸡毛掸或丝绸质料的织物轻轻扫一下画面。
对久存的书画要定期挂出来通风。
暂不装裱的书画片不可随便折叠摞起,如果要临时欣赏,切不可用图钉钉于墙上或用浆糊粘于墙上,否则会直接损坏书画片。
3)防油污和鼠咬虫蛀书画最好不要悬挂于厨房或餐桌上方,近窗也不太适宜,油污对书画伤害是极大的,尤其是画心,如纸面受油污感染就很难清洗。
凡收藏的字画,最好放在封闭的箱、橱、柜内,正确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皮纸或用旧报纸包卷,旧报纸既有吸湿性,其油墨也有驱虫蚁的作用。
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如果有条件,书画宜平放于盒、袋、匣、囊、套、函、柜、橱之中,不可竖放,更不可将书画裱件无次序地捆绑或堆放在一起。
在画盒或书橱内可放置一些天然樟脑丸、高档薰衣草或一种叫香灵草的叶,此草奇香无比,放几片入柜便满柜生香,来驱防虫蚁。
一年之中最好分期放二次,第一次在3至4月,第二次在10至11月,这样防虫效果更好。
4)防火防水书画悬挂要远离散热气、水管与锅炉。
字画悬挂或展示欣赏时,不能端着茶杯或手指夹着烟边抽边看,为预防万一,不要抽烟、喝水。
看时须洗手防油,勿喷涕,谈论时避免唾液溅到画上,轻开轻放,平整观看或悬挂于墙,预防折裂。
除此之外,对名贵字画,藏家是不常悬挂的,只有知己朋友到来,才会拿出来共赏把玩。
无论是新旧书画,只要原裱尚能悬挂,画心尚无破损,一般不要急于揭裱修复,因揭裱一次就会对书画的纸素损伤一次。
【参考文献】[1]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中国书画装裱艺术[M].齐鲁书社,2002,7.[2]杜子熊.书画装潢学[M].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5.[3]博物馆研究[J].1987,3.[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