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临床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5b70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7.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不明原因发热(PUO)是指在体温超过38.3°C,且持续超过3周,经一系列常规检查和筛查仍未找到确切病因的发热。
这类患者的临床病因和特点复杂多样,不同病因所致的PUO患者临床表现也千差万别。
下面我们将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PUO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结核病等。
肺炎是PUO的常见病因之一,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嗽、胸痛等,有时还伴有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尿路感染引起的PUO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而败血症所致的PUO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乏力等症状。
结核病引起的PUO常伴有咳嗽、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也是PUO的常见病因之一,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
这些疾病可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全身乏力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PUO常伴有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
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PUO则表现为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
结缔组织病引起的PUO常伴有关节疼痛、脱发、口干等症状。
三、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也是PUO的重要病因,包括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黑色素瘤等。
淋巴瘤所致的PUO常伴有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恶性组织细胞病引起的PUO则表现为发热、皮肤病变、贫血等。
恶性黑色素瘤所致的PUO常伴有发热、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五、其他疾病除了以上述的疾病之外,其他疾病也可引起PUO,如药物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肾脏病等。
药物热所致的PUO常伴有持续高热、皮疹、咳嗽等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PUO则表现为高热、脱水、恶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肾脏病所致的PUO常伴有高热、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患者时应全面分析病史、详细询问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不明原因发热误诊5例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误诊5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a47385a0116c175f0e4882.png)
示冠状动脉窦瘤 , 胸部 x线 ( )腹部 B超 ( ) 一, 一 。人院后在完 善
各项检查 中 , 现右手脉搏 摸不到 , 发 行血管 彩色多普 勒超声确 诊为大动脉炎 ,给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 剂治疗后 , 发 热得到控制。 该病例在病程发展进程 中, 渐发现脉搏摸不到 , 对 诊断起到了决 定性的帮助作用 。 病例 4 干燥 综合征误 诊为感染性疾病 。 : 患者 , ,6岁 , 男 2 主 因寒战 、 发热 3 个月于 2 0 0 8年 8月入 院。3个月前出现寒 战发
于 20 0 8年 4月入 院 。患者 2个 月前 出现 低 中度发 热 ,体 温 3 .~ 82℃, 75 3 . 怕热 , 多汗 , 食欲 正常 , 大便 2 3次 /,  ̄ d 黄色 成形
便, 体质渐消瘦 。曾就诊于我县中医院, 化验血象正常 , 胸部X线 ( )诊断为 “ 一, 结核” 给予 口服异烟肼 、 , 利福平 、 乙胺丁醇等治疗
不 明原 因发 热误 诊 5 分 析 例
… 《 ~ 麟 ? t 园— 啊
韩 月仙
( 阳县人 民医院 , 寿 山西 寿阳 0 5 0 ) 4 4 0
尽管绝大部分不 明原 因发热是 由较 为常见的疾病所致 , 但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仍是临床 工作 的难点之一 , 本文对 2 0 0 7年一
予应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 , 以及 勤换药 , 并应用 强有力抗生素 , 头
胞灶状浸润 , 每灶数 目大于 5 , 0 诊断 : 原发干燥综合征。给予应 用糖 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1 ,患者发 热得 到控制 , 周 门诊复诊 2年无异常。 病例 5 脂膜炎误诊为感 冒。 : 患者 , ,3岁, 女 2 主因高热 3 个 月, 皮下结节 1 个月于 2 0 年 1 月 8日 院。2 0 07 1 人 0 7年 5月下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2883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2.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近年来,不明原因发热(FUO)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医生们的诊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以下是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这95例中,男性患者占53例,女性患者占42例,男女比例为1.26:1。
发热的持续时间在2周至3个月不等,中位时间为5周。
病人的发热程度多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
98%的患者出现了寒战和食欲不振的症状,约3/4的患者有乏力、出汗和体重下降的情况。
这95例患者中,43%的病因是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结核病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一个重要病因,特点是慢性进展、非典型症状、多系统受累。
其他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约36%的患者的病因是结缔组织病,其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
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肿瘤是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之一,在这95例中约占7%。
最常见的肿瘤是淋巴瘤、白血病和肝癌。
其中淋巴瘤尤其多见。
内分泌疾病、血液病、肝胆疾病等也是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些病人的原因是药物引起的发热。
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等。
此类患者接触过敏原的可能性也要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仍然未明确。
对于这部分患者,进一步的检查和病史调查有助于找出潜在的病因。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如骨髓穿刺、淋巴结活瓣等。
这95例的分析表明,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较多样化,包括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药物引起的发热等。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需要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寻找潜在的病因并进行及时的治疗。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经验谈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经验谈](https://img.taocdn.com/s3/m/30d3c5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2.png)
03
谁来负责诊治FUO
必须明确“FUO”的病因诊断和病因明确 后的治疗需要分别对待 “FUO”的起源可能涉及全身各系统或各 器官 感染科医师负责病因诊断也许更为合适 理由
“FUO”在明确病因之前无法作系统归类;
近半数“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系病原体感 染;
感染病科医师接触的“热症”较多,经验相对 丰富;
2.试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治疗时间、观
恶性淋巴瘤(少数情况下);
3.诊断性治疗:适用范围:结核、风湿病,
六、FUO病因诊断的几个特定规律
1.FUO的病因绝大多数为三大类疾病
感染性疾病:半数左右 风湿性疾病:20% ~ 30%左右 恶性肿瘤:10% ~ 20% 仍有5~10%的病例最终不能明确诊断
(三)广范围的辅助检查,着重考虑与疑似疾 病相关的“特异性”检查项目
方法: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举例:
(四)掌握一定线索后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 检查
1.肿大的淋巴结活检; 2.皮肤、肌肉、血管、浅表部位包块活检; 3.液性包块的穿刺; 4.心包、胸腔、腹腔、关节腔积液、脑脊液穿 刺; 5.进一步的影象学检查。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二)认真、过细、彻底的体格检查:
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不放过任何部位; 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 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 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 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 等等; 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三、FUO病因诊断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2.发热规律:是否伴有寒战、是否有节律性、是
否总是与其他特定症状伴随(如皮疹、关节 痛),是否有季节性;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4c84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9.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1. 引言1.1 文章背景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在排除明显疾病因素后,患者仍持续发热,达到一定时间,占据住院病例的10%左右。
这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焦点。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感染性、非感染性、肿瘤性和其他多个方面。
由于其病因不明确,对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明确诊断思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参考信息,促进对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可能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过程的总结,希望能够揭示不明原因发热的潜在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95例患者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做出贡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了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病历系统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详细整理。
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
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总结不同病因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经验,综合分析得出每个病例的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不同病因对应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注重了病例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尽可能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因的患者群体,以保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采用了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邀请了内科、感染科、放射科等专业医师共同参与疾病诊治过程,以确保病例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a19ba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6.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一、未知原因发热病因及相关病症
1、感染病毒:发热是一种感染病毒的正常反应,包括流感,甲型、乙型肝炎,小儿
麻疹等;
2、细菌感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感染等;
3、寄生虫感染:如慢性血吸虫病,肝吸虫病,阿米巴虫感染等;
4、免疫性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恶性肿瘤:有多种恶性肿瘤可导致发热,如淋巴瘤、肺癌、肾癌、肝癌等;
6、肿瘤影像辅助治疗:由于放射治疗、化疗等可引起发热;
7、外伤、器官损伤等:由外伤、脊柱损伤等,可以异常的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8、其他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等,也可以引起发热。
二、未知原因发热的临床表现
1、发热:指体温超过38℃,持续10天以上;
2、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3、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结节性淋巴结炎;
4、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精神异常、四肢发麻、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症状;
5、呼吸道症状:可出现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
6、皮肤黏膜病变:如咬吻痕等皮肤黏膜病变;
7、血液检查:久治不愈可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等检查异常。
三、未知原因发热的治疗
急性发热我们可采用综合治疗,针对导致发热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免疫治疗,抗凝血等等;中毒性发热可以采用药物解毒,养气补血治疗法;而慢性发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而言,常规的治疗方案是:抗炎抗感染药物和激素等;抗
凝治疗对血液计数不正常和毛细血管扩张等情况要加以针对性治疗;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营养支持、避免致病因素及非药物抗病毒的运动锻炼。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ca46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c.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引言不明原因发热(PUO)是指患者体温超过38.3°C,持续超过3周,且在连续1周内未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
PUO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对于患者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因为不知道病因,治疗也相对困难。
近年来,PUO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对PUO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PUO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感染性病因在95例PUO患者中,感染性病因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原发性感染占绝大多数,多见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方面,以结核病、链球菌感染、布鲁菌病等为主。
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流感、登革热、乙型肝炎等。
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也是导致PUO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特点:感染性PUO患者通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皮疹等局部表现。
二、风湿免疫性病因风湿免疫性病因也是PUO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临床特点:风湿免疫性PUO患者常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皮疹、心包炎等。
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是PUO的重要原因之一。
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恶性病变是常见的病因。
临床特点:恶性肿瘤性PUO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体重减轻、贫血、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四、代谢性病因代谢性病因也是导致PUO的原因之一。
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临床特点:代谢性PUO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的表现,如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
五、其他疾病除上述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PUO,如药物热、结缔组织病、过敏反应等。
临床特点:这些疾病的PUO患者表现多样,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来进行诊断。
结语PUO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
![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19efc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c.png)
㊃临床实践㊃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陈燕辉1,2,张浩1,曾文铤1∗(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广东广州5101202.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广东广州510120)㊀㊀摘要㊀目的:分析91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以及临床特征㊂方法:筛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因FUO就诊的91例患者㊂分析91例FUO患者的病因分布㊁临床特征以及人口学资料㊁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结局等㊂结果:91例符合FUO诊断的患者,依据病因分为5组:感染性疾病组59例(64.8%)㊁结缔组织疾病组17例(18.7%)㊁恶性肿瘤组6例(6.6%)㊁其他类疾病组3例(3.3%)和未明确病因组6例(6.6%)㊂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2ħ,感染性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恶性肿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腰腹部疼痛,结缔组织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或僵硬和皮疹㊂感染性疾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其他组(P<0.05)㊂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的首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㊂就病种而言,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疾病㊂临床医师深入认识FUO,以及研究其病因和诊疗策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关键词㊀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59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9664(2021)02⁃0075⁃05DOI:10.3969/j.issn.2095⁃9664.2021.02.15∗通讯作者:Email:136****5855@163.comEtiologicalspectrum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91patientswithfeverofunknownoriginChenYanhui1,2,ZhangHao1,ZengWenting1∗(1.DepartmentofInfectiousMedicin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120;2.DepartmentofGeneralPracticeMedicine,YuexiuDistrictZhuguangStreet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Guangzhou51012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Email:136****5855@163.comAbstract㊀Objective:Toanalyzetheetiologicalspectrum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91patientswithfeverofunknownorigin(FUO).Methods:Theclinicaldataof91patientstreatedforFUOinthe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betweenJanuary1of2018andDecember31of2019,werescreenedandanalyzedfortheetiologicalspectrum,clinicalcharacteristics,patientdemography,laboratoryfindingsandclinicaloutcomes.Results:Ninety⁃onepatientsmetthecriteriaofFUOdiagnosisandweredividedinto5groupsaccordingtotheetiology:59cases(64.8%)intheinfectiousdiseasegroup,17(18.7%)intheconnectivetissuediseasegroup,6(6.6%)inthemalignanttumorgroup,and3(3.3%)inthemiscellaneousdiseasegroupand6(6.6%)intheunclearetiologygroup.Themeanbodytemperatureofallsubjectsatadmissionwas38.2ħ.Themajorclinicalmanifestationsintheinfectiousdiseasegroupwerecough;inthemalignanttumorgroup,jaundiceandwaist/abdomenpain;intheconnectivetissuediseasegroup,jointpain/stiffnessandrash.ThewhitebloodcellcountandC⁃reactiveproteinlevelsintheinfectiousdiseasegroupwerehigherthanthoseintheothergroups(P<0.05).Conclusion:InfectiousdiseasesarethemostfrequentcauseofFUO,followedbyconnectivetissuediseasesandmalignanttumors.Intermsofdiseaseclassification,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isthemostcommoncause.In⁃depthunderstandingofFUOandresearchontheeti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strategiesofFUOamongcliniciansshouldbeofgreat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accuracyandefficiencyofdiagnosis.Keywords㊀Feverofunknownorigin;Etiology;Clinicalcharacteristics57第49卷第2期广州医科大学学报Vol.49No.22021年4月ACADEMICJOURN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Apr.2021㊀㊀正常人的机体体温在36ħ 37.3ħ之间,一般情况下波动不超过1ħ,多种因素下可导致体温上升,表现为发热,为机体免疫防御的主要表现㊂发热根据病理生理分类,分为生理性发热和病理性发热,在临床上以病理性发热最为多见㊂然而,日常诊疗过程中存在一部分患者,他们仅以发热为临床表现,缺乏其他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因此常无法快速地明确其病因,此类状况被称之为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㊂FUO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通过常规的问诊㊁查体以及一般辅助检查仍难以确诊,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之一㊂据相关研究统计,目前超过200种疾病可导致FUO,除常见的病因外,还存在某些罕见病,由于FUO的病因复杂㊁诊断困难而且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工作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㊂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FUO的确诊率越来越高,诊断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关指南也在不断更新,目前依据病因可将FUO分为感染性疾病㊁结缔组织疾病㊁恶性肿瘤㊁其他类疾病和未明确病因的疾病,其中以前两位疾病最为常见[2⁃3]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㊁地域差异以及诊断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下,FUO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可能有所变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FUO的病因构成及其临床特征,以协助临床医师更为深入认识FUO以及对其快速作出诊断,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㊂因此,本研究纳入91例FUO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以及临床特点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筛选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因FUO就诊的患者,共筛查出91例FUO患者㊂入选标准:符合FUO诊断[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体温至少3次>38.3ħ(或至少3次体温在1d内波动>1.2ħ),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4]㊂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妊娠或哺乳期患者㊂1.2㊀研究方法1.2.1㊀分组方法㊀依据患者病因,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感染性疾病组㊁结缔组织疾病组㊁恶性肿瘤组㊁其他类疾病组和未明确病因组㊂1.2.2㊀临床数据收集㊀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㊁基础疾病㊁实验室指标㊁治疗措施和临床结局等数据㊂1.2.3㊀临床研究规范㊀本研究方案已获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由于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伦理委员会准予免除知情同意㊂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由专人保管及按临床研究规范予以保存和保密㊂1.3㊀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采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非正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㊂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㊂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皮尔逊检验)㊂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FUO病因分布研究时间段内共筛查出91例符合FUO诊断的患者,并依据病因分类统计得:感染性疾病组59例(64.8%)㊁结缔组织疾病组17例(18.7%)㊁恶性肿瘤组6例(6.6%)㊁其他类疾病组3例(3.3%)和未明确病因组6例(6.6%),其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共有19例㊂见表1㊂2.2㊀不同病因FUO患者的临床特征91例研究对象的中位年龄为47.1岁,性别比例基本相等㊂基础疾病占比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压(19.8%)㊁糖尿病(9.9%)和冠心病(4.4%),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2ħ㊂在临床表现方面,感染性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恶性肿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腰腹部疼痛,结缔组织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或僵硬和皮疹,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临床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在实验室检测方面,感染性疾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其余实验室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在临床结局方面,组间的住院时长以及28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见表2㊂67广州医科大学学报(JGZMU)㊀2021,49(2)表1㊀FUO病因分布病因n(%)病因n(%)感染性疾病59(64.8)结缔组织疾病17(18.7)社区获得性肺炎19(32.2)系统性红斑狼疮4(23.5)上呼吸道感染8(13.6)结缔组织性疾病(未分型)3(17.7)支气管扩张并感染4(6.8)成人Still病3(17.7)重型病毒性肝炎4(6.8)血管炎2(11.8)肺结核3(5.1)干燥综合征2(11.8)胆囊炎3(5.1)类风湿关节炎1(5.9)布鲁氏菌病3(5.1)痛风性关节炎1(5.9)肺部真菌病3(5.1)嗜酸性肉芽肿1(5.9)泌尿系统感染2(3.4)恶性肿瘤6(6.6)支睾吸虫病2(3.4)原发性肝癌6(100)肝脓肿2(3.4)其他类疾病3(3.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4)淋巴结炎1(33.3)恙虫病1(1.7)中枢神经脱髓鞘病1(33.3)艾滋病1(1.7)中毒性肝损伤1(33.3)胰腺炎1(1.7)未明确病因6(6.6)带状疱疹感染1(1.7)表2㊀不同病因FUO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项目总体(n=91)感染性疾病组(n=59)结缔组织疾病组(n=17)恶性肿瘤组(n=6)其他类疾病组(n=3)未明确病因组(n=6)χ2/Z值P值年龄(岁)47.151(35 59)56(28.5 64.5)59.5(51.3 69)30(30 35)32(24.3 58.5)4.8980.298性别,n(%)㊀男45(49.5)30(50.9)8(47.1)3(50.0)2(66.7)2(33.3)1.0650.900女46(50.6)29(49.1)9(52.9)3(50.0)1(33.3)4(66.7)BMI(kg㊃m-2)21.621.2(19.0 23.1)20.2(18.3 21.7)21.2(19.8 25.1)16.9(16.9 20.4)20.9(18.3 22.7)2.8270.587基础疾病,n(%)高血压18(19.8)12(20.3)3(17.7)2(33.3)1(33.3)0(0)2.5820.650糖尿病9(9.9)4(6.8)3(17.7)0(0)1(33.3)1(16.7)4.6060.330冠心病4(4.4)3(5.1)1(5.9)0(0)0(0)0(0)0.8460.932COPD2(2.2)1(1.7)1(5.9)0(0)0(0)0(0)1.4800.830支气管哮喘1(1.1)0(0)1(5.9)0(0)0(0)0(0)4.4010.354心脏瓣膜病1(1.1)1(1.7)0(0)0(0)0(0)0(0)0.5480.969慢性肾功能不全1(1.1)1(1.7)0(0)0(0)0(0)0(0)0.5480.969基本生命体征平均动脉血压(mmHg)8989(80 97)88(81 91)91(89 93)80(80 94)88(75 93)2.3920.664心率(次/分)9596(86 104)90(86 109)95(83 111)86(86 87)98(91 111)1.0530.902呼吸频率(次/分)2120(20 20)20(20 20)20(20 21)20(20 20)20(20 27)2.8610.581体温(ħ)38.239.0(38.5 39.5)38.5(38.4 39.2)38.8(38.6 39.0)39.0(39.0 40.0)39.4(38.7 40.3)8.0740.089SPO2(%)9898(97 98)98(97 98)99(98 99)97(97 98)98(96 99)6.7060.15277第2期㊀陈燕辉,等.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续表2项目总体(n=91)感染性疾病组(n=59)结缔组织疾病组(n=17)恶性肿瘤组(n=6)其他类疾病组(n=3)未明确病因组(n=6)χ2/Z值P值评分指标PSI评分6160(44 75)58(34 80)80(56 104)47(47 55)45(38 75)3.7810.436CURB65评分0.40(0 0)0(0 1)0(0 1)0(0 0)0(0 0)4.9100.297临床表现,n(%)发热91(100)59(100)17(100)6(100)3(100)6(100)--咳嗽27(29.7)25(42.4)2(11.8)0(0)0(0)0(0)13.5020.009咳痰13(14.3)13(22.0)0(0)0(0)0(0)0(0)8.2260.084气促3(3.3)1(1.7)1(5.9)0(0)0(0)1(16.7)4.5020.342咽痛3(3.3)3(5.1)0(0)0(0)0(0)0(0)1.6830.794淋巴结肿大3(3.3)2(3.4)0(0)0(0)1(33.3)0(0)9.4800.050蜘蛛痣1(1.1)1(1.7)0(0)0(0)0(0)0(0)0.5480.969黄疸5(5.5)2(3.4)0(0)3(50.0)0(0)0(0)24.902<0.001腰腹部疼痛11(12.1)7(11.9)0(0)3(50.0)0(0)1(16.7)10.9860.027头痛4(4.4)4(6.8)0(0)0(0)0(0)0(0)2.2690.686胸痛1(1.1)1(1.7)0(0)0(0)0(0)0(0)0.5480.969肌肉酸痛3(3.3)2(3.4)0(0)0(0)0(0)1(16.7)4.2520.373尿频尿急1(1.1)1(1.7)0(0)0(0)0(0)0(0)0.5480.969口干1(1.1)0(0)1(5.9)0(0)0(0)0(0)4.4010.354关节疼痛或僵硬8(8.8)0(0)7(41.2)0(0)0(0)1(16.7)29.254<0.001皮疹7(7.7)0(0)6(35.3)0(0)0(0)1(16.7)24.587<0.001实验室检测白细胞计数(109/L)8.99.7(6.5 13.0)7.5(4.9 10.9)6.2(4.0 11.2)6.7(1.7 10.3)4.2(3.4 7.5)9.8170.044中性粒细胞数(109/L)8.75.0(2.7 8.2)6.9(3.3 11.3)3.8(2.6 8.2)5.0(5.0 5.8)2.9(1.2 4.7)6.2220.183淋巴细胞数(109/L)1.81.2(0.8 2.1)1.7(1.1 2.6)1.0(0.8 2.2)0.6(0.6 2.7)1.9(1.1 5.4)5.7730.217单核细胞数(109/L)0.70.6(0.4 0.9)0.8(0.5 1.1)0.6(0.3 1.0)0.2(0.2 1.2)0.7(0.4 1.7)3.3910.495嗜酸性粒细胞数(109/L)0.10.05(0 0.13)0.07(0.01 0.17)0.11(0.03 0.23)0(0 0.01)0.01(0 0.31)3.9210.417嗜碱性粒细胞数(109/L)0.030.02(0 0.03)0.03(0.01 0.06)0.02(0.02 0.03)0(0 0.03)0.04(0 0.06)3.6400.457降钙素原(ng/mL)1.70.2(0.1 1.1)0.1(0.1 2.5)0.1(0 0.8)0(0 0.3)0.1(0.1 0.6)4.0660.397C反应蛋白(mg/L)12.47.5(3.4 10.3)7.0(4.2 19.1)0(0 0)0(0 0.7)1.5(0.3 5.1)14.6630.005血沉(mm/h)6790(67 96)101(68 120)59(46 88)27(27 47)38(18 70)3.7780.437G试验n(%)2(2.2)0(0)1(5.9)1(16.7)0(0)0(0)8.4450.077临床结局住院时长(d)9.48(7 11)10(7 14)9(6 16)5(5 8)9(7 13)2.1360.71128d病死率(%)000000--87广州医科大学学报(JGZMU)㊀2021,49(2)3㊀讨㊀论FUO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在种族㊁地理环境和医疗水平上的差异,使FUO的病因分布不尽相同㊂近期发表的多项研究均提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首要原因,在FUO中占比均高达50%以上,其他FUO病因排名依次为结缔组织疾病㊁恶性肿瘤㊁其他类疾病和未明确病因,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7]㊂可见,感染性疾病在FUO病因中占比最高,而且本研究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种,而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㊁真菌㊁病毒等病原菌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有研究调查了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类型,根据所占比例发现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8],因此这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仍需特别注意应依据当地菌谱特征给予针对性治疗㊂然而,对于感染性疾病,有研究显示其占比稍有下降,结缔组织疾病占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为30%,而肿瘤性疾病则逐年下降,约为15%[9]㊂此外,有研究进一步提示结缔组织疾病所占比例约为40%[10],其中成人still病㊁系统性红斑狼疮㊁血管炎等结缔组织疾病较为常见,并且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也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以成人still病最常见,而发达国家则以血管炎为最常见[11]㊂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考虑与本研究样本容量㊁地域以及人群差异相关㊂此外,本研究与本中心前期(2008⁃201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9]对比,主要发现近年感染性疾病占比有所上升,而未明确病因占比有所下降,原因可能与抗菌药物滥用以及诊疗技术提高有关㊂在FUO的临床特征方面,本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组主要表现为咳嗽且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其他组,结缔组织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或僵硬和皮疹,与目前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2⁃14]㊂但是本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腰腹部疼痛,与既往研究不一致㊂本研究恶性肿瘤组主要病因为肝癌,而非多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这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对象数量较小所造成的选择偏移,因此该组的临床特征推广意义欠佳㊂当今FUO的病因更为复杂,但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仍然是基本特征,并且一直困扰着医师的临床判断㊂如何对FUO快速㊁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㊂综上,本研究进一步评估了近年FUO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增加了对FUO的认识㊂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为单中心㊁回顾性㊁观察性研究,纳入样本量偏低,而且研究对象来源于感染内科,在病种上具有一定特性,容易造成选择偏移㊂此外,研究缺乏部分指标的动态监测,所得结果无法全面评估FUO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未来有待开展多中心㊁随机对照㊁动态检测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㊂感染性疾病是FUO的首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㊂就病种而言,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疾病㊂未来需纳入更多的病例进一步明确FUO的病因及临床特征㊂此外,临床医师深入认识FUO,以及研究其病因和诊疗策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刘新颖.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研究进展及诊疗概况[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3):174⁃176.[2]高恺言,邹耀红,袁风红,等.429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组成及诊断[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10):1233⁃1237.[3]UngerM,KaranikasG,KerschbaumerA,etal.Feverofunknownorigin(FUO)revised[J].WienKlinWochenschr,2016,128(21⁃22):796⁃801.[4]‘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11):641⁃655.[5]殷智颖,杨靓靓,金兆清.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52⁃55.[6]马涛.14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J].母婴世界,2020,(26):40.[7]孟银梅,黄敏,刘传苗.28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6):690⁃693.[8]梁栋,张燕,董晓锋,等.以不明原因发热首诊的细菌性肝脓肿89例临床分析[J].肝脏,2019,24(6):704⁃706.[9]梁增伟,谢栩硕,黄晓菡,等.224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2):814⁃817.[10]吴艳玲,吴方方,居锦芳.286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24):3619⁃3623.[11]嵇玮嘉,颜学兵.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8(10):696⁃700.[12]刘新颖,宋宁,秦北宁.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87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4):237⁃240.[13]卢士博,潘金玲,周曼曼.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70⁃72.[14]方晓琳,汪俊,郭韶梅,等.不明原因发热42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9,54(1):49⁃51.(收稿日期:2021⁃01⁃12)(本文编辑:王馨)97第2期㊀陈燕辉,等.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
原因不明发热40例临床分析
![原因不明发热40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42f59151e79b8968022639.png)
者F EV1下降,而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无此作用,提出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可能其作用机理不同,尽管静脉用药不如吸入给药作用效果明显,但其安全性较大,所以推荐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哮喘[7,8]。
T atter sfield[9]发现 2受体激动剂可预防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引起的F EV1下降,使应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哮喘增加了安全性。
利用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其不同作用机制,可能有协同作用,同时吸入备劳特亦可治疗哮喘又可预防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副作用,因此联合用药治疗重症哮喘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亦未见利多卡因的副作用明显加重。
因条件有限,我们未测量联合用药后血清中利多卡因浓度,但因临床观察未见利多卡因副作用明显加重,所以考虑联合用药的血清浓度亦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Groben H,Silvanu s M T,Beste M.Both intravenous and inhaled lidocaine atten uate reflex bronch oconstriction but at different plasma concentration s.Aneseh es iology,1998,89(9):862-868 2 Weiss EB,Patwardham AV.Th e res ponse to lidocaine in bronchial asthm a.Ch es t,1997.72(6):429-438 3 M akker HK,Holgate S T.T he con tr ibution of neur og enic reflexes to hyper tonic saline induced br on chocon striction in as thma.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3,92(1):82-88 4 Enrigh t PL,cNally FM,Souhr ada JF.Effect of lidocain e on th e ventilation and airw ay respons es to exercise in asthmatic.Am Rev Res pir Dis,1980,122(8):823-828 5 Fiah JE,Peterman VI.E ffect of inhaled lid ocain e on airw ay fun ction in asthm atic su bjects.Respir ation,1979,37(2):201-207 6 M calpine L G,T homs on NC.Lidocaine-in ducedb ronchconstriction in as thmatic patients.Chest,1989,96(11):1012-1015 7 C hen W Y,Chai H.Effect of in haled lidocaine on exercise-induced as th ma.Res piration,1987,51(1):92-97 8 M iller WC,W e RA.Effect of neb ulized lidocaine on reactive airw ays.Am Rev Res pir Dis,1975,111(9):739-741 9 T attersfield AE.Effect of sing le doses of inh aled lidocaine on FEV1an d bronch ial reactivity in asthm a.Respir M ed,1998,92(7):1359-136210 王光杰,黄建安.危重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和对肺过度充气的监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3):135-13711 Hu nt LW,Sw edlund HA,Gleich GJ.Effect of nebuliz ed lidocaine on severe glucocor ticoid-dependent asthm a.M ayo Clin Proc,1996,71(2):361-368[收稿:2001-09-11](本文编辑 代小菊)原因不明发热40例临床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呼吸科(250031济南) 张劭夫 刘书盈 孙继萍 徐德斌 王 瑛 韩轶群摘要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发热的最后确诊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经验。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cddf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8.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是指患者体温持续≥38℃,持续时间达3周以上,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未能找到确切病因的情况。
FUO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难度,因其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不明原因发热约占所有发热患者的5%至10%。
在FUO的病因诊断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最常见的病因。
其中以结核病、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FUO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依然是FUO的重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的具体病原体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病原体抗体及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因。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FUO的一个常见病因。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干皮病、川崎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贫血等症状,这类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白细胞介素等指标的检测。
3. 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也是FUO的一个重要病因。
多种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胃肠道肿瘤等都可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
部分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对此类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白血病标志物(CD5、CD19、CD20)等。
4. 药物性发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消炎药等,可能会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对此类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用药史,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更换或调整用药方案。
5.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是FUO的一个重要病因。
例如:胆囊炎、胰腺炎、肠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都可能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对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胃肠道内镜检查及相关消化系统功能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两步走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两步走](https://img.taocdn.com/s3/m/ed209e5b5727a5e9856a61d4.png)
但是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根据病原体来找病因的道路 受阻,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2步:从感染部位思考 1.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咳嗽、咳痰, 肺部CT未见感染征象,可排除。 2.腹腔感染,患者无腹痛、腹泻,肝 区无叩痛、无黄疸、墨菲氏征阴性,腹部B 超及腹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可排除。 3.心脏,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永 久性心房颤动,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 样杂音,遂继续完善超声心动图,但瓣 膜处未见赘生物附着,且多次血培养均阴 性,该部位感染无证据支持。 4.泌尿系感染,患者无尿频、尿急、 尿痛,多次尿培养及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 常,可排除。 诊疗转折发生在甲功检查发现患者甲 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甲状腺过氧 化物酶抗体(Anti-TPO)升高后,予以完 善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左侧结节、右侧 腮腺内两个实性占位,中级结节局部坏死 可能。至此,该患者腮腺占位诊断明确, 发热考虑为肿瘤热及细菌感染所致。遂将 抗生素调整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3天 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治疗4天,复查 炎性指标均降至正常。后转至口腔科行手 术治疗。 总而言之,在寻找发热患者的病因 时,首先可以从感染、非感染因素着手, 感染因素中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非感染 因素要抓住特异性的表现。其次,可以从 感染部位或系统出发,寻找具有特征性的 “定位”。对于本医疗机构无法确诊的不 明发热患者,或无条件进行相关检查时, 医生应在排除常见的发热病因后,转上级 医院治疗。■ (发稿编辑:吴王群)
87例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临床分析
![87例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f20416d5bbfd0a7856730f.png)
87例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临床分析目的总结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特点,以利于明确感染性FUO 的病因。
方法对确诊的87例感染性FUO患者的病因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7例感染性FUO患者中,细菌性感染65例(74.7%)、病毒性感染15例(17.2%)、真菌性感染7例(8.0%);经血清学或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者47例(54.4%),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者9例(10.3%),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8例(9.2%),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例(1.1%),临床综合诊断、经验性治疗明确诊断14例(16.1%)。
结论感染性FUO病因谱中,结核病是主要病因,有30例,占34.5%,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仍是诊断结核的主要手段,支气管镜在诊断感染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诊断性治疗需综合评估后运用。
标签: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治疗The clinical review of 87 cases of unknown origin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fever XU Wen.The Public Health Clinic of Nantong Univers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1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io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to clarify the etiologies of FUO caused by infection .Methods Etiologies and results of diagnostic tes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ed in 87 patient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caused by infection.Results Etiologies of FUO were as follows: bacterial infections 65 cases (74.7%), Virus infections 15 cases (17.2%),and Fungi infections 7 cases (8.0%).47 cases (54.4%)final diagnosed by Serology and Bacteriology,9 cases (10.3%)by bronchoscopy, 8 cases (9.2%)by imaging diagnosis,1 cases (1.1%)by histopathology and 14 cases (16.1%)final diagnosed by general inspection and diagnostic treat.Conclusion In our series,tuberculosis was found to be 30 cases (34.5%)of the infectious causes of FUO and diagnosed by diagnostic treatment was a main method. It was important to diagnose infections by bronchoscopy. Diagnostic treatment in FUO was applied after cautious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diagnostic treatment.【Key words】Fever of unknown origin; Diagnosis; Treatment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9c2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c.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越来越困难。
本文通过分析95例病例,总结了其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病因分析在本次病例分析中,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中,细菌感染占34.7%、结缔组织病占17.8%、肿瘤占14.7%、寄生虫感染占6.3%、药物反应占5.3%、其他病因占21.1%。
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导致。
结缔组织病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常见,肿瘤则以淋巴瘤和肝癌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包括肺曲霉病、蛔虫感染等。
临床特点分析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长期持续发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夜间出汗等。
而对于不同病因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则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细菌感染所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一般伴有高热、寒战、出汗、体温波动等症状。
结缔组织病所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则会伴有关节痛、皮疹、光过敏等症状。
肿瘤所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则会伴有淋巴结肿大、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则会伴有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全面评估。
在病史方面,需要关注患者的既往病史、疫区或旅游史、家族史等信息。
体格检查方面,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系统性检查,包括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
而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学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结论细菌感染是不明原因发热的最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可以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鉴别。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需全面了解其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并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此外,还需加强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提高诊疗水平。
176例不明原因发热临床分析
![176例不明原因发热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01f6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4.png)
176例不明原因发热临床分析钟鸣;余琼;李珊珊;宋玉明【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1509-1511)【作者】钟鸣;余琼;李珊珊;宋玉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患者主诉多仅为发热,患者就诊时一般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很多病因均可引起发热,因此虽经各种检查及长期密切观察,许多FUO病例仍难以确诊。
FUO 概念最早是由Petersdorf和Beeson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1],定义为:①持续3周以上发热;②数次体温超过38.3℃;③经过至少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查体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
他们的研究发现,FUO患者中1/3发病原因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有1/3患者病因与肿瘤性疾病有关,另有1/5左右FUO 患者的病因与结缔组织病有关[2]。
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FUO不仅见于感染性疾病,亦见于许多其它的病因。
本研究对近5年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诊治的FUO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以发热为主诉收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内科病例中,符合FUO诊断的患者176 例,其中男性92例(52.27%),女性84例(47.73%);年龄14-79岁,平均年龄为43.4岁。
持续3周以上发热;数次体温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查体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确诊。
本研究中最终确诊FUO157例,确诊率为89.20%。
确诊方法为:①33.52%血清学和(或)病原学诊断(59例);②18.18%影像学方法诊断(32例);③15.34%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活检骨髓细胞学)诊断 (27例);④22.16%依据临床经过和(或)治疗反应诊断(39例) 。
5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5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4583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1.png)
5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涂俊才;周平;李晓娟;孙莹;司慧远;王纯巍;韩守雷;朱飞云【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FUO 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就诊的50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年代的关系.结果 500例FUO患者中,452例(90.4%)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231例(46.2%),其中结核病76例(32.9%,76/231);结缔组织病99例(19.8%);肿瘤58例(11.6%);其他疾病64例(12.8%);未明确诊断48例(9.6%).女性患者中结缔组织疾病的比例为2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5%(P=0.025);男性患者中肿瘤性疾病的比例为14.5%,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8.0% (P =0.001).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结缔组织疾病在21 ~ 39岁及40 ~ 59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恶性肿瘤性疾病在大于60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FUO病因的构成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0,P=0.000).肿瘤性疾病的中位热程为60 (28,90)d,明显长于感染性疾病的28 (21,42)d(Z=-4.168,P=0.000)和结缔组织病的30 (21,60)d(Z=-2.406,P=0.016).2009 ~2014年间结缔组织疾病所占比例为23.8%,明显高于2003 ~ 2008年间的13.7% (x2=8.598,P=0.003);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构成虽较2003~2008年间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感染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FUO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热程和年代间存在一定差异.【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7)003【总页数】4页(P348-351)【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作者】涂俊才;周平;李晓娟;孙莹;司慧远;王纯巍;韩守雷;朱飞云【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感染内科,北京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3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确诊困难。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248ca8aa00b52acec7ca5f.png)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近3年收治的286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探讨其病因分布、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规律,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FUO患者,分析其病因、性别、年龄、热程、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
结果:286例FUO患者中248例得到确诊,确诊率为86.7%,感染性疾病191例(66.8%),其中细菌感染119例(62.3%);结缔组织疾病24例(8.4%),其中成人still病15例(62.5%);肿瘤类疾病18例(6.3%),其中淋巴瘤10例(55.6%);其他病因15例(5.2%),原因不明38例(13.3%)。
在不同时期分布中,感染性疾病均为首要病因,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6.3%)较2011-2013年(13.2%)有所下降(P=0.003)。
在性别分布中,男性164例(57.3%),女性122例(42.7%),男女比例1.34:1,不同病因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年龄分布中,FUO患者平均年龄为51.0岁(14-88岁),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均为最主要病因,并随着年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热程分布中,热程在1个月以内142例(49.6%),热程在1-3个月间114例(39.9%),热程大于3个月30例(10.5%),其中热程在1-3月组与大于3月组之间的病因构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48例诊断明确的病例在诊断方法上,临床综合诊断35.5%,影像学检查20.2%,病理学检查17.7%、诊断性治疗16.1%及实验室检查10.5%,结缔组织病与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肿瘤学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其他原因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与其他原因疾病在诊断方法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不明原因发热187例临床病因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187例临床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f60c7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2.png)
不明原因发热187例临床病因分析张占纺;王宾;王红;任爱民【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21【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 FUO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187 patients with FUO hospitalized in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Results Out of the 187 FUO cases, definite diagnosis was eventually achieved in 175 patients ( 93. 6% ).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FUO were infectious diseases ( 69. 5% , 130/187 ). The other causes were va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9.6% , 18/187), tumor and blood system diseases ( 8.0% , 15/187), and others ( 6.4% , 12/187). However,no definite diagnosis had been made in the remaining 12 ( 6.4% ) cases until they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Conclusion Cause of FUO in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much higher than non - infectious diseas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tuberculosis was the most common cause. In non - infectious diseases, va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incidence is higher than others. Following detailed clinical data collections and thorough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related auxiliary examination, most of the diagnosi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can be clearly diagnosed.%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187例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例.结果 187例FUO病例最终确诊175例,确诊率93.6%.其中感染性疾病130例,占69.5%(130/187);血管结缔组织疾病18例,占9.6%(18/187);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15例,占8.0%(15/187);其他12例,占6.4%(12/187);出院时仍未确诊l2例,占6.4%(12/187).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患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结核病例数占第一位;而非感染性疾病中,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反复的体格检查,辅以必要的化验检查,大部分FUO可以确诊.【总页数】4页(P1742-1745)【作者】张占纺;王宾;王红;任爱民【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北京,100050;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内二科,北京,1024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5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J], 涂俊才;周平;李晓娟;孙莹;司慧远;王纯巍;韩守雷;朱飞云2.372例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分析研究 [J], 李君蕊;姜晖;何国莉;亢瑞娜3.28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 [J], 孟银梅;黄敏;刘传苗4.陕西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析 [J], 任丹凤;安小翠;赵英仁;陈天艳;张曦5.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22例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 [J], 李仙龙;刘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
![11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776b1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d.png)
11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西艾木西卡买尔·艾合买提;玛丽叶古·阿吾提【期刊名称】《新疆医学》【年(卷),期】2010(040)012【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发热待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待查"收住入院,符合发热待查的117例患者的最终诊断与年龄、性别及热程之间的关系.结果:1.117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明确诊断有97例,确诊率为92.65%,未能确诊20例(7.35%).病因:感染性疾病93例(80,51%),结缔组织疾病7例(6.25%),肿瘤及恶性疾病11例(3.31%),其他(药物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6例(1.84%).2.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细茼学检查10例,占8.82%,组织活检4例,占3.31%,免疫学检查7例,占6.25%,体液或骨髓检查4例,占3.31%,影像学检查22例,占27.57%,临床观察及治疗反应观察77例,占42.28%.结论:绝大多数发热原因根据临床经验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可以明确的.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发热的主要原因.详细的观察临床过程及治疗反应、影响检查对发热待查的诊断很重要【总页数】4页(P9-12)【作者】西艾木西卡买尔·艾合买提;玛丽叶古·阿吾提【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83005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0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J], 刘若实;胡金凤;张杰2.内科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分析 [J], 刘永;彭海阳3.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J], 刘瑾;聂英坤;曾艳4.5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J], 涂俊才;周平;李晓娟;孙莹;司慧远;王纯巍;韩守雷;朱飞云5.28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 [J], 孟银梅;黄敏;刘传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99948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b.png)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指体温连续超过38.3℃(101℉)或持续时间超过3周,而同时未发现明确病因。
FUO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其中包括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1.感染性疾病:
-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结核病等。
- 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等。
-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等。
-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弓形虫感染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 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滑膜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 炎症性肌病: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3.恶性肿瘤:
- 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 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
- 实体瘤:如肺癌、肾癌等。
4.未分组的疾病: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 血管炎。
- 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 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关节炎-结节病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特点各有不同,但都具有持续超过3周的不明原因发热。
在鉴别诊断
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析可能较为复杂,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早明确病因是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以避免不必要的痛
苦和延误治疗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Qig a e 2 0 Vo 0No 4 n d oM dJ, 0 8, l4 .
样 品的定 量测 定 , 回收 率 、 现 性 、 器 的精 密 度 等 重 仪
京 : 学工 业 出版 社 , 8 1 7 1 8 2 72 8 化 2 、1 -1 、 3—3
的含 量 . 放 军 药 学 学报 ,O 1 1 ( ) 1 8 解 2 0 ,7 2 :0
( 文编辑 : 本 管恩聚 )
不 明原 因发热 患者病 因临床分析
庄 爱玲 赵 丽 华 赵 淑 凤 纪 令 士
【 要】 目的 探 讨 引起 不 明原 因发 热 ( UO) 致病 因素 及 其 构成 比 。方法 分 析 两年 来符 合 不 明 摘 F 的
c l a o e e i t l c o di g t h i e ia s o y, lnia o s n e e s r i e x m i ou d be dign s d d fnie y a c r n O t e r m d c lhit r c i c lc ur e a d n c s a y a d d e a —
[ e od ] F v r f n n wnoii( UO) . t o e y Gemi l r ; o si e t:t K yw r s e e k o r n F o u g ; ah g n ; r c t e C n t u n r i P u u t ao
不 明原 因发 热 (e e f n n wnoii , UO) fv r k o r n F ou g
[ btat 0 jcie T x lr h a sso ee f n n wnoii( UO) n o si e trt . A src] bet oe po etecu e f v r k o r n F v f ou g a dc n t u n ai t o
M e h ds Th lnia a a of 1 8 c s s wih FUO r n l e .Re u t Th e i t i gn i s f— to e ci c ld t 9 a e t we e a a yz d s ls e d fnie d a oss wa i
n l a ei 9 ae ( 6 9 % ) Amo gt e ,h atr m net u aewa 4 2 , uommu e al m d 1 2 css . 7 . y n 9 n h m te b cei ifci srt s4 . 7 a ti u o n dsaert s1 . 7 a dvrsifciu :t s1 . 6 Th f ciemeh d Od f i i n s ies aewa 9 2 % n i et sr ewa 1 4 %. eef t to s ei t da o i u n o a e v t ne g s
na i s Th n e tousdie s s a d a oi mune d s a e r h i a e fFUO n t s s ud ton . e i f c i s a e n ut m i e s s we e t e ma n c us s o i hi t Y.
疫性 疾 病是本 组 不 明原 因发 热的主 要病 因。
【 键词】 不 明原 因发 热 ; 因; 关 病 细菌培 养 ; 构成 比
【 中图分 类号 】 R 4 . 4 13 【 献标 识码】 A 文
Th t o e e Pa h g ny Ana y i n Fe e fU n o rg n l sso v ro kn wn O i i Zh a gAiig,t 1 Qfgd oH a c e ia o p. n a 2 6 3 u n ln e . n a iiM d c lGr u Qigd o, 6 0 3 a
原 因发 热诊 断标 准的 1 8例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结 果 1 8例 中明确 诊 断 者 1 2例 , 9 9 9 确诊 率 为 9 . 7 , 6 9 未确 诊 者 6例 , 3 O % 。确诊 病 例 中, 明 原 因发 热 的 病 因依 次 为 细 菌感 染性 疾病 ( 4 2 ) 自身免 疫 性 疾 占 .3 不 .7 、 4 病 ( 9 2 %) 病 毒感 染性 疾病 ( 14 %) 1. 7 、 1 . 6 。确 诊 的有效 方 法 包括 细菌 学培 养 、 病毒 检 测 、 理检 查 、 像 学检 病 影 查 。结 论 根 据 病 史、 临床 经过 和 必要 的辅助 检 查 , 可以 明确 大 多数 F UO 病 因诊 断比较理想 , 操作 简便 、 速 、 且 快 灵敏 度高 , 结果 准 确, 可用 于感 冒解 毒灵 颗 粒 的质量 控制 。
参 考 文 献
[ ] 国 家药 典 委 员会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 0 5年 版 一 部 . 1 《中 20 北
1 3 邓丽 萍 , 琳 , - 2 胡 李仙 逸 , . L 法 测 定 肝 得 宁胶 囊 中连 翘 苷 等 HP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