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第⼀单元:⼯具和机械第1课:使⽤⼯具1.⽐⼀⽐,试⼀试,粗柄的螺丝⼑和细柄的螺丝⼑起螺丝钉,哪个要容易?答:粗柄的螺丝⼑能更容易地起出螺丝钉。

2.⼈们为什么要使⽤⼯具?答:有⼀些很费⼒、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了⼯具就可以省⼒、⽅便地完成了。

第2课:杠杆的科学3.⼀个⼤⼈与⼀个⼩孩玩压跷跷板游戏,怎样玩⼩孩才能把⼤⼈压起来?答:⼤⼈离跷跷板的⽀点距离⼩⼀些,⼩孩离跷跷板的⽀点远⼀些,⼩孩就能把⼤⼈压起来。

4.怎样⽤杠杆尺来研究杠杆是否省⼒?应该收集什么数据?怎样收集数据?答:应⾃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个位置挂钩码),当杠杆尺静⽌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在书或活动⼿册上(可⽤斜线或横线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第3课:杠杆类⼯具的研究5.当杠杆的⼒点距⽀点与重点距⽀点的距离相等时,⽤的⼒量与物体重量有什么关系?答:当⼒点距⽀点与重点距⽀点的距离相等时,⽤的⼒量与物体的重量相等。

6.讨论拧螺丝时为什么⽤螺丝⼑⽐较省⼒?答:因为这是杠杆原理,⼒点离⽀点愈远则愈省⼒,愈近就愈费⼒;如果重点、⼒点距离⽀点⼀样远,就不省⼒也不费⼒,螺丝⼑⼒点离⽀点远,所以省⼒。

7.剪⼑是利⽤杠杆原理制成的,你能找出它的三个点吗?答:⽀点在交叉处,重点在剪⼑的⼑刃⼝,⼒点在⼿柄部。

8.你能解释“秤砣虽⼩,能压千⽄”的道理吗?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有什么影响?答:“秤砣虽⼩,能压千⽄”,这是杠杆类⼯具运⽤的⼀个典型现象。

提绳的位置可以影响秤的最⼩秤量和最⼤称量值。

第4课:轮轴的秘密9.你能解答轮轴有什么作⽤?答:轮轴可以传递⼒,可以改变⽤⼒⽅向,并能改变⼒的⼤⼩。

在轮上⽤⼒带动轮轴转动,省⼒;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费⼒。

10.我们周围哪些东西运⽤了轮轴原理制成的?答:⽅向盘、门把⼿、⽔龙头、⾃⾏车车把等是运⽤轮轴原理制成的。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拉窗帘使⽤的是什么滑轮,为什么?答:拉窗帘⽤的是定滑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汇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 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第六课滑轮组1.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工具和机械》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工具和机械》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工具和机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具和机械》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工具和机械,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各种工具和机械并不陌生。

但他们对这些工具和机械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能了解不多,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工具和机械,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工具和机械,知道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工具和机械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工具和机械,知道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工具和机械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具和机械的使用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和机械的实物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具和机械。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机械,如锤子、锯子、电梯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工具和机械吗?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工具和机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工具和机械的形状和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工具和机械的使用方法,如如何使用锤子、锯子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具和机械的使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重要知识点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歧点一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一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一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一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一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一一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一一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一一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一一订书机、跷跷板、天平】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_ _ ,4cm 3 G.i住空二」一L 左左左边【2 S令Fi X2=4】【右己)跖边1X4=4】左边12X1+1X1=3】右边【1X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

【小杆秤三点:提绳一一支点;秤盘一一阻力点;秤坨一一用力点】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当轮轴的轴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螺丝刀刀柄越粗越省力】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4.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6.省力的杠杆工具有铁片、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等,费力的杠杆工具有火钳、镊子等。

7.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跷跷板、天平、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8.“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

其中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9.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10.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1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1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13.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1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15.生活中的轮轴有水龙头、门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1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使用工具》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使用工具》PPT课件
我们认识哪些工具? 我们使用过什么工具? 用这些工具能做些什么?
• 认识工具 剪刀
新知探究
钳子
扳 手 菜刀
订书器
锥子 铁锯
螺丝刀
新知探究
我们使用过的工具
工具名称
螺丝刀 镐
锄头 剪子
可以做哪些 事情
拧螺丝 挖矿和石头 锄地 剪东西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剑 打火石 指甲刀 电工刀
攻击 打火 剪指甲 切割电工器材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1.1 使用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 猜谜语
新知导入
方方的脑袋,扁扁的 嘴,腰里长只眼睛, 眼里长条腿。
谜底:斧子
歪脖子,宽嘴巴,跟 着人走头朝下。野草 见它就害怕,农民伯 伯要用它。
谜底:锄头
• 工具是生活的好帮手
新知导入
它们都是工具,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新知探究
• 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拓展延伸
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机 械的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复杂。根据伽利略的提示,人们 曾尝试将一切机械分解成几种简单机械,实际上这是很困 难的。
拓展延伸
常见的机械大都是由杠杆、 轮轴、滑轮以及斜面等几种基本 组件组合而成的。上述几种组件, 可称之为简单机械。机械是由简 单机械组成的。
新知探究
• 动手实践:借助工具完成下面三件事情
把油桶运上汽车
搬运石头
升国旗
把油桶运上汽车 搬运石头 升国旗
新知探究
木 板
定 滑 轮 绳 子
木 棍
新知探究
油桶通过斜面推上 车,比较省力
通过定滑轮升国旗
通过杠杆原 理撬动石头
新知探究

六年级上科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六年级上科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21—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基础知识。

(填空)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即:支点、力点、阻力点。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3、杆秤、钳子、剪刀、开瓶器等是省力的杠杆,镊子、筷子等是费力杠杆。

订书机、天平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4、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在轮轴的轮上用力省力,轴大小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扳手、起子、钥匙、方向盘、门把手、辘轳等都利用了轮轴在轮上用力省力的原理。

6、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能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7、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螺丝钉、盘山公路、电锤的钻花等都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9、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但用力最多;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但用力最小。

10、自行车应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

1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

他曾经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二、选择题。

1、下列工具属于杠杆的是( D )A、钻孔的锥子B、擀面的木棍D、镊子2、订书机是( C )的杠杆。

A、省力B、费力C、不省力不费力3、支点与用力点和阻力点明显的区别是( D )A、在中间的位置B、翘起物体C、可以用力D、杠杆可围绕这个点旋转4、下面的工具中,费力的工具是( A )A、筷子B、剪刀C、订书机5、自行车的车把利用了( A )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3
精选2021版课件 44
精选2021版课件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制 动
车把刹车是杠杆



பைடு நூலகம்

车龙头是轮轴
45
精选2021版课件
脚踏板是轮轴
46
大齿轮
精选2021版课件
前轴
小齿轮
大齿轮 小齿轮 前轴 是轮轴
47
寻找自行车上简单机精械选2021版原课件 理的应用
自行车部件
车把手 脚蹋板
铁钉 螺丝钉 图钉
许多时候,使用工具可以省力或方便。
6
精选2021版课件
探究活动二:把各种钉子从木板取出
选用合适工具往往可以省力或方便。
7
精选2021版课件 8
简单机械
精选2021版课件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
钉锤、剪刀这些机械的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 机械。
9
杠杆:
精选2021版课件
17
精选2021版课件
比较下面两件工具它们的省力情况?
阻 力
用力点理发剪

支点
费力
阻 力 点 支点
用力点 铁皮剪 省力
18
阻力点
精选2021版课件
支点
用力点
19
精选2021版课件
用力点 支

阻力点 点

阻力点
用力点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20
精选2021版课件
讨论:为什么有些杠杆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能给我们带来方便,有些杠杆 虽然费力,但省距离,使我们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有很大的操作 空间,比如理发剪、钓鱼竿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类工具的研究》PPT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类工具的研究》PPT课件

课堂总结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 不费力杠杆。杆秤就应用了杠杆原理。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 (√ ) 2.鱼竿、人的手臂是省力杠杆。 ( ╳ ) 3.从杠杆类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可以断定杠杆是否省力。 (√ )
课堂练习
二、选择 1.杆秤的支点在( A )
2.提绳的位置对秤的最大称重有什么影响? 提绳离秤盘(阻力点)越近,秤的最大称量就越大。
拓展延伸
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
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 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 中,已有各种精致的砝码、杆 秤、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 绳等。
拓展延伸
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 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 规格的杆秤跎。
手向下压的位置 ( 用力点 )
靠在铁桶 边缘的位置
插入盖子底 下的位置
( 支点 )
( 阻力点 )
阻力点
新知探究
阻力点
支点
支点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用力点
用力点
• 杠杆的分类
新知探究
➢ 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不省力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
A.提绳 B.秤盘 C.秤砣
2.下列( A )是费力杠杆
A.鱼竿 B.跷跷板 C.切刀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应用的道理是( A )
A.杠杆 B.轮轴 C.机械
课后作业 完善自制的小杆秤。
板书设计
•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小杆秤的研究 制作小杆秤
第一单元

六上科学第一单元课件

六上科学第一单元课件
●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 ●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
●采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 克……的刻度
作品分享
科学概念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 杠杆、费力杠杆、不省 力也不费力杠杆。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教师:纪金鹏
省力的杠杆
费力的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的杠杆
杠杆类工具的名称
三、小杆秤的研究
杆秤也是一种杠杆。 你在哪里见过?
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 千斤”,请大家来说一说, 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 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 物。
小杆秤制作步骤
● 把一根小手指粗的竹筷或直木棍(长约30~50厘米) 打磨光滑;50克钩码1~10 个,其中一个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
重 点
用力点理发剪
支点
费力
重 点
支点
用力点 铁皮剪 省力
通过对力点、重点、支点的分析,我们知道理 发剪是不省力杠杆,铁皮剪是省力杠杆。
重点
支点
重点
支点
力点
理发剪
力点
铁皮剪
讨论:
1、为什么理发剪要用费力杠杆来做, 铁皮剪要用省力杠杆来做?用省力杠杆做 理发剪好吗?
2、费力杠杆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课堂评价: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 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
斜面
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杠杆
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利将
用国
绳旗
子挂
和到
轮旗

子杆 组顶

成上 定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科版1、简单机械。

: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专门简单,又叫简单机械.2、杠杆(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和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类别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劲的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杠杆类工具省力杠杆:老虎钳、剥线钳、羊角锤、开瓶器、核桃夹、切刀……费劲杠杆:镊子、筷子、裁缝剪刀、夹子、火钳、钓鱼杆……不费劲也不省力(等臂杠杆):钉书机、天平秤、跷跷板......3、轮轴(1)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轮轴省力情形: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就费劲。

轮越大越省力。

(3)常见的轮轴:方向盘、各种开关、门把手、扳手、水龙头开关、螺丝刀、辘轳……4、滑轮(1)滑轮类型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2)举例定滑轮:旗杆顶部的滑轮;动滑轮:吊钩上的滑轮;滑轮组:起重机上的滑轮。

(3)组装简单的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各一个。

5、斜面(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

2、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力点离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是省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近,阻力点离支点远,是费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

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

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订书机、跷跷板。

5、像水龙头那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就费力。

轮越大越省力。

7、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自来水龙头开关、门把手、扳手。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动滑轮是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10、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1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12、生活中的斜面有:斧头、菜刀、剪刀、楼梯、盘旋的山路、立交桥引道、螺丝钉等。

1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轮轴,刹车是杠杆,脚蹬子是轮轴,螺丝是斜面。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曲折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曲折能力。

3、改变材料的形状,如把薄板性材料弯折成“V”“L”“U”“T”“工”字形状,实际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承载重量时,可以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承载的压力大,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一、单元教学内容(1)主要有以下8课: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三、单元学生发展:1.是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方面:在六年级,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和部分探究过程的机会。

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原有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

在部分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过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做到:能够提出并能识别与机械有关的问题,并设法找到尽可能的答案及解决办法;利用在实验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以记录和展示研究结果。

2. 是在物质科学的研究领域里: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我们引领学生们实现:通过观察,描述在利用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因为杠杆支点位置的不同而带来的力的变化;通过观察,描述轮和轴在一个平面运行的情况,了解轮轴的作用;通过观察,描述滑轮装置的作用,并通过使用滑轮了解机械效益的概念等。

3. 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力图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利用杠杆原理的物体,并描述它们是如何省力的;能够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改进和组装机械的;能够描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系统来满足需要的。

四、理解思考研讨1.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2.在六年级里,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来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3.在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时,我们引导学生分别研究了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通过比较这两种工具,学生们会发现些什么?我们希望他们能发现什么?4.在研究“杠杆的秘密”时,学生需要同时改变两个变量:一个是钩码的位置、一个是钩码的数量,在这个复杂的实验中,我们期望学生们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做这个研究?5.在研究大小不同的轮和轴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些什么帮助?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6.研究了起重机以后再次让学生做“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想想这一次的游戏会出现什么结构?学生们根据这个结构会怎样思考?我们怎样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它后面包含的科学原理?7.研究我们的自行车是本单元的高潮,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研究内容,学生们在这里能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学生经历这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怎样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怎样引导学生研究跟主题相关的内容,等等。

在整个单元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单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我们的探究才能真正开花、结果!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本单元教学展开的思路是,条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弧形结构——框架结构——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设计建造桥的模型,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

本单元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要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

一、单元教学内容(1)主要有以下8课: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与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2)以上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承受力的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过程与方法:·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三、单元学生发展:1. 了解一些常见的结构,知道物体结构是多种多样的;2. 能说明结构上的力的作用,知道力有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3. 知道不同形状结构承受力的大小不同,改变形状结构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4. 能设计、制作桥的模型,能够对桥模型的结构进行介绍和评价,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加深对设计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5. 经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究过程,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6. 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桥梁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7. 通过了解物体的形状结构,感受形状结构的美;8. 逐步养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

四、理解思考研讨1.本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的内容有: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研究横梁是平放还是立放,认识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这些内容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2.在原《自然》低段教材中有“搭纸桥”“捆支架”两课,通过实验认识“纸桥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和“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

本单元作为高年级《科学》课教材,也有这两方面的认识。

比较一下,两者在要求上、编排上有哪些不同?3.在“找拱形”一课中,安排了找塑料瓶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的活动,活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让儿童了解一些生物体上的拱形结构有什么科学意义?4.本单元选取了塔和桥的结构来作研究材料,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塔的研究”“桥的研究”两课在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地位如何?5.你认为“设计建造我们的桥”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怎样?让学生介绍评价桥的活动有什么意义?怎样教学好这个环节?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能量能量是一种度量物体运动变化的统一量度。

因物质运动变化的多样性,能量就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

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内容(1)主要有以下8课: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习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