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师明确:(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教师明确:(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学唱《黄河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
2.背诵全诗;
3.预习下一课。
课后反思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二次备课
一、回顾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第1、2节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3)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七年级的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处于萌芽阶段,对那个时代的背景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把握黄河身上象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些难度,所以对于诗歌的朗读情感的把握难以到位。
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恢宏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3.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作品,引导我学生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情绪慷慨激昂。
《黄河颂》很适合朗读,应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尽量做到以生传情,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意,增强语感。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
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2.针对目标二(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3)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词,语言特点是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朗诵,分各种形式,整体感知时集体读,初步把握情感后分角色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范读和点拨。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起来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如此朗读。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以读启悟”、“以悟促读”是我教学这篇课文采用的主要方法。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第一节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点明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奠定抒情的笔调。)
(板书:伟大坚强.)
(三)第二节歌词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发展方面: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望”。“望”统领哪些内容?大声地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第5课黄河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进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一)、创作背景: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现代( 著名诗人 )。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
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一、导入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
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
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三、了解背景通文意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黄河颂》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势磅礴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团结抗战的坚定决⼼与⼀往⽆前的勇⽓。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5课《黄河颂》课⽂原⽂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坚强! 这⾥,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地 劈成南北两⾯。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坚强, 像⼀个巨⼈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样的伟⼤坚强! 像你⼀样的伟⼤坚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 ⼀、内容赏析 (⼀)序曲 1.⽂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块? 两块。
第⼀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段是歌词即⽂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坚强 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坚强的精神,请问这⾥运⽤了什么修辞? 拟⼈。
(⼆)主体:望黄河 1.诗⼈在这⾥运⽤拟⼈⼿法把⼈⾝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先我们来看诗⼈描写黄河的形象和⽓势的诗句。
诗⼈对黄河形象及⽓势的描绘从哪⾥到哪⾥? 明确:从“我站在⾼⼭之巅”到“劈成南北两⾯” 2.这部分内容在⽂中可由⼀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
《黄河颂》授课之——相寄两眼家国泪,但求一份缱绻情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初步把握主旨。
2.能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
3.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4.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能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远程教育平台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结识一条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的灿烂大河——黄河!黄河浩荡,峰回路转,滚滚滔滔。
回望过去,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个辉煌;展望未来,黄河仍将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一起感悟黄河雄壮的气势,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质疑探究(1)时间和记忆踏歌而来坐标一:千呼万唤始出来——寻作者同学们好,请思考一下诗歌的题目“黄河颂”是什么意思?(1分钟)教师明确:“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颂歌。
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2)时间和记忆踏歌而来坐标二:千里相逢如故园——品语言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黄河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中华文明,凭借着九曲十八弯的险滩急流,抵御了外族的侵犯。
不仅如此,浩荡不息的黄河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读这首诗两遍,注意朗读的节奏。
)《黄河颂》(光未然)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句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手法。
2.朗读演练: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演练。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黄河的伟大意义以及它在民族历史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黄河的精神内化于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黄河颂》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黄河的了解并不深入,他们对课文中的诗句和修辞手法也感到有些困惑。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的河流,激发了他们对黄河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举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体会句子的美感。
(4)课文主旨把握:理解《黄河颂》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民族魂”、“母亲河”,理解作者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诗歌韵律和节奏: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等角度去理解和感悟。
第5课《黄河颂》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黄河的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篇章结构的深入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如何识别起承转合的句子,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词语内涵的挖掘:一些词语如“摇篮”、“屏障”除了字面意义外,还蕴含着象征和比喻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情感共鸣与表达: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产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诵读、分析《黄河颂》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黄河的地理、历史背景,让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举例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教学重点中,如“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跟随节奏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同时,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中的壮阔意境。
-在教学难点中,如“词语内涵的挖掘”,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摇篮”一词在诗中不仅指代黄河的发源地,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孕育之地,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其次,在词语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时,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词语运用的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情感态度的把握:课文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学生需要理解并体会这种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生僻,如“浊流”、“崩岸”等,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形象,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树识。
4.课文内容:
-《黄河颂》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颂》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赞美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诗歌。它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现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诗句。这些诗句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课文逐句解析,分析生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课文主旨归纳,讨论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热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增强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并能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文化现象或自然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悟。
5.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黄河颂》的主题思想,把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意义。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写作练习时有些敷衍。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过于拘谨,不够大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关于黄河的故事或者诗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和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2.学习并掌握重要词汇、句式,如“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悟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5.结合课文,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黄河颂》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重要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及黄河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黄河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尊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举例: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一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并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进行讨论。
-难点举例:如何让学生从《黄河颂》中体会到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理解透彻。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式。
-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修辞句式等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举例说明,如“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等词汇的运用场景和表达效果。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指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如分析“黄河,这位伟大的母亲”中的拟人手法,如何使黄河形象更加生动、亲切。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品味经典语言。
2.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掌握借物抒怀的写法,学会做批注。
3.体味诗中的黄河形象,感悟其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提升自身爱国情怀。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 巅 ) 气pò(魄 ) 狂lán( 澜 ) zhuó( 浊 )流哺.育( bǔ ) 屏zhàng( 障 ) 榜.样( bǎng ) 一xiè( 泻 )万丈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一泻万丈____: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江河奔流的气势。
____浩浩荡荡____: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____九曲连环____:形容河流弯曲。
3.文学常识填空。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____张光年____,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延安,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由八个乐章组成。
本文选自第____二____乐章。
写作背景链接:1938年,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在黄河两岸活动,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欣赏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激发了为黄河高歌的诗情,于次年在延安创作出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风行全国,大大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这首诗分成序曲、主体和尾声三节。
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答案: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2.阅读诗歌主体部分,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答案: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
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第5课《黄河颂》教案
反思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创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注重课后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黄河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对母亲河的敬意和爱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黄河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举例:如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展示了黄河的雄浑与壮阔,学生需理解其象征意义。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面对黄河写下千古名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狂妄豪迈,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凉悲壮,也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气势雄浑。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黄河颂》这首现代诗歌,看一下作者在面对黄河之时,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黄河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诗歌中的黄河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英雄形象。
从哪里看出来?朗诵词。
你能来读一读吗?读出了英雄气概。
四、深入分析1、“我们对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这首赞歌是怎样唱的呢,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歌的歌词部分,同学们大声朗读一下歌词,看看歌词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望黄河、颂黄河、赞黄河(1)望黄河(望)望到了什么?——九曲连环、将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读重读“掀、本、劈”读出激昂的气势(2)颂黄河(颂)“啊,黄河”明显将颂黄河分为了三部分。
1 摇篮——养育作用中户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哺育滋养了时代炎黄子孙2 屏障——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作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天然屏障,为赢得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防就是国防”)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城防(什么样的精神?看下一部分)3 臂膀——激励作用“千万条臂膀”黄河有无数支流,因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黄河这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比喻为摇篮、屏障、臂膀,既表现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密切关系,又表现在中华儿女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怎么读?“啊”读的深沉、“黄河”读的高昂。
读出对黄河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歌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本篇诗歌属于?直接抒情。
“啊!黄河”直接表达对黄河情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情。
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重难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内容】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歌曲《黄河颂》)1、听,说感受。
2、背景介绍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1、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2、朗读提示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朗读练习: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⑴学生自由朗读。
⑵推荐同学读一读。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1、思考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⑴你读懂了什么?⑵你还有哪些疑问?(出示思考题)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⑵“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它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
这首诗以气势取胜,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号召祖国的英雄儿女以它为学习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同时,也借颂黄河来激励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抵抗外敌侵略。
诗歌内容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通过饱含激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处理《黄河颂》所在的第二单元,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黄河颂》的教学安排在《最后一课》和《木兰诗》的教学之后,放在《土地的誓言》与《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之前,因为《最后一课》表现的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木兰诗》是一篇文言文,充满传奇色彩,而《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三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本节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感悟研讨――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资料;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别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的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激情导入)
导入语:《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黄河颂”、作者“光未然”||。
)
二、读黄河
1.师示范读(教师饱含情感朗读诗文||,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一名学生来试读(学生读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朗读指导
师:诗歌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读《黄河颂》我们需要把握哪些技巧呢(PPT展示朗读技巧:1.理解内容2.抓住关键词:集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一般是动词和形容词3.投入情感)
5.学生选取一小节进行细读
三、品黄河
1.学生齐读朗诵词部分
师:《黄河颂》的关键词是||,也就是文章的题眼?(颂||,对黄河的歌颂)
师:朗诵词部分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回答:概括黄河精神||,引出下文)
2.师: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先对黄河进行了一段描写(学生齐读歌词第一小节)
师:如果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生:望||,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黄河以其奔涌的气势横跨中华大地||,那么我们要读出黄河的力量来要抓住哪些词呢?(学生举手回答:奔、掀、劈||,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
教师点拨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高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师:面对奔涌的黄河||,诗人心中万分激荡||,不禁唱出豪迈的颂歌||。
学生齐读歌词第二小节
师:这一小节诗人把黄河比作什么?
(生:摇篮||,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发祥地)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让我们想起身边的谁呢?(生:母亲)
师:对于自己的母亲我们应该怎么去读呢?
(生:应该深情、感激||,读得要舒缓)学生再次齐读第二小节
3.师:黄河不仅以母亲的形象深情地孕育着中华儿女||,还以另一种身姿屹立在我们面前
||。
(学生齐读歌词部分第三小节)
师:黄河以巨人的形象保卫着中华民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呢?
(生:要读得高亢||,读出力量||,声音要大||,要激情)学生再次读此小节
4.黄河以母亲的形象深情地孕育着中华儿女||,以巨人的身姿保卫着中华大地||,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在黄河哺育下发扬滋长||。
(学生齐读歌词第四小节)
四、悟黄河
师:那么||,诗人写《黄河颂》的目的仅仅是歌颂黄河吗?除了歌颂还有什么?
(生:不是||,还有号召大家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1.Ppt展示诗歌创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齐读最后一小节||。
2.展示诗歌主旨(学生齐读主旨)
3.谈黄河精神
师:其实黄河精神除了伟大坚强还有许多||,你还了解哪些黄河精神?
(生:自强不息精神、爱国精神、心怀天下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
学生齐读屏幕的文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在理解黄河精神后分角色进行朗读||。
五、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诗人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下面||,请全体同学在缓缓的音乐中齐读全诗||。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黄河滚滚
颂——黄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