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9d54d5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c.png)
讨论:
燃烧的条件: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人工降雨灭火)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想想议议: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一
禾
红磷
实验二
实验三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红磷在加热的条件下燃烧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6、说明灭火方法,理由: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燃烧
灭火 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 条件:
1.燃烧的定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7c63e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1.png)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a0103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1.png)
隔绝氧气(或空气) 2.堆放杂物旳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同步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旳有效措施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旳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旳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着火点) 根据燃烧旳条件推论灭火旳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人工降雨灭火)
想想议议:
下列是某些灭火旳实例,试分析其灭火旳原理
燃烧
灭火 原理
1.燃烧旳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旳 一种发光、放热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2.燃烧旳 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易燃物和易爆物旳安全知识
一.填空 1.燃烧是__可__燃__物___跟_空__气__中__O_2发生旳 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__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二.判断(可否举出反例) 1.温度到达可燃物旳着火点,就一定能 燃烧 ( )
2.水能够降低可燃物旳着火点,所以可 燃物燃烧都能够用水来灭火.( )
3.但凡发光放热旳现象都叫燃烧.( )
4. 木 炭 放 入 氧 气 中 就 可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三.选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414d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e.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和灭火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火灾事故。
二、说教具和材料1.教具:实验器材(点火用火柴、燃烧器皿等)、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2.材料:火柴、纸张、酒精等。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自主探究(15分钟)教师安排: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教师操作:1.让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燃烧?2.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呈现实验现象:教师使用火柴点燃一小段薄纸,以展示燃烧现象。
4.提问:燃烧是什么现象?燃烧有哪些特征?学生操作:根据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理论知识的讲解(2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PPT讲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教师操作:1.准备幻灯片:将燃烧的种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燃烧等)和火焰结构的图示准备在幻灯片中展示。
2.逐步呈现:先介绍完全燃烧,再引入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燃烧。
同时,介绍火焰结构的基本形态。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有氧气参与?爆炸燃烧与火药有何关系?学生操作:通过观看幻灯片和听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燃烧的种类和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3. 实验示范(1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经历燃烧过程,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点火用火柴、酒精棉芯、实验器皿等。
2.实验步骤:–将实验器皿内部涂抹酒精棉芯。
–将实验器皿倒置在点火用火柴上方。
–用火柴点燃酒精棉芯。
3.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实验示范,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安排: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火灾事故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燃烧和灭火课题1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课题1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c956a91a37f111f1855bb0.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自主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1)。
(2)(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2)隔绝(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三、灭火器的使用【合作交流】一、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7-1】1、我们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而红磷__________,烧杯中的白磷____________。
2、对准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_____。
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论: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推出灭火的原理下面是一些灭火的方法,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烧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反馈达标】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63934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8.png)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却未必深入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厨房烹饪、森林火灾等,让学生感受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器材使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fa76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6.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材料
1. 火碱棒
2. 硫磺
3. 火柴
4. 干净的烧杯
5. 实验台
6. 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火碱棒置于实验台上。
2. 用火柴点燃火碱棒的一端。
3. 观察火碱棒燃烧的现象,并记录下燃烧时间。
4. 用试管夹将一小块硫磺夹在试管中。
5. 用火柴点燃硫磺。
6. 将试管倾斜,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的尽可能靠近燃烧
部分。
7. 观察火碱棒燃烧是否被灭,并记录下熄灭的时间。
实验结果
火碱棒自燃时火焰气体逸出,火焰颜色为黄色,燃烧时间约为30秒。
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后,火焰被灭,熄灭时间约为5秒。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火焰是燃烧物质的气体所产生的可见光;
2. 灭火是将燃烧物质绝热隔开,消耗燃烧物质或降低其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烧杯等器材的干净;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台、烧杯等器材清洗干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8b7b7336c1eb91b375da5.png)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2ae2d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1.png)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7469aedc76a20029bd642df3.png)
普罗米修斯
强化类训练
• 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 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 个条件相对应。 •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 (3)釜底抽薪。 •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跟踪训练:
• 1、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 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 2、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 • A 最低温度 B 最高温度 C 平均温 度 D 熔化温度
• 3、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 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 其原因是( ) • A 是液态物质 B 与氧气接触少 C 具有挥发 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 • 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 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 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 点
火场逃生
逃生自救常识
1.熟悉环境,明辨方向; 2.不入险地,不贪财产;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4.善用通道,莫用电梯;
6.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什么是爆炸?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 内急剧燃烧,产生大量热,使气 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的。
(可燃性的粉尘、气体与空气混合,在 有限的空间里燃烧,如面粉、煤粉、氢气、 一氧化碳、酒精蒸气、天然气、石油气、 汽油等)
常见消防安全标识:
九年级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f2c9871310a6f524ccbf852a.png)
思考: 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 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 成隔离带
发现火灾如何报警?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 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 车。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 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 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常见消防安全标识: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放 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 -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下面物质哪些是可燃物?
沙子
√ √
木材
棉花
水
√
纸 岩石
√
酒精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 问题引出:
•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 假设:
1、物质可燃; 2、要升温; 3、要有氧气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思考: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2.家里电器着火了
√
趣味实验
吹 气 生 火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 2H2O= 4NaOH + O2↑
课题1燃烧与灭火
![课题1燃烧与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7aecd3f89e314332396893a9.png)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因为物质的性质不同,燃烧的情况也会不同。 2、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同是木
材,着火点不变,那么原因是什么?
因为薄的、小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所以燃烧的比较旺盛。 3、为什么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
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因为物质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系。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 磷 着火点 40 /℃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240
250~ 330
320~ 370
700~ 750
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煤的着火点较高,纸与木柴着火点低,先引燃 纸与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 火点。
拓宽视野: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
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
分析: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 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在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 热量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 了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
五、有关危险品的安全知识 1.分开存放,不要不同物品堆在一 起(防止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 而不易处理) 2.不要堆得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 3.在仓库内严禁吸烟和点火 4.放置危险品的容器要有醒目标志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煤 气 泄 漏 要 关 闭 阀 门 , 打 开 门 窗 通 风 换 气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解析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70c10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1.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后测评1·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促进烟尘的扩散【答案】B【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故选B。
2·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答案】C【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答案】D【解析】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课件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dc0feb5ef7ba0d4a733b51.png)
可燃物燃烧时,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固有属性, 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木炭 250~ 320~ 250~ 320~ 370 33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 700~ 750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
思考: 思考: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至少破坏燃 条件就可以灭火。 1 烧的 条件就可以灭火。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扑灭火灾
1.破坏可燃物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 他物品隔离。 2.破坏氧气或空气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或空气。 3.破坏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是: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原理: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 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 可用锅盖盖灭;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的氧化反应。
燃烧
相同现象: 相同现象:
发光放热
反应物: 反应物:可燃物与氧气 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5ccb066a48d7c1c708a145be.png)
(1) 可燃物 缺 和 一 (2) 氧气 不 和 可 (3)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
通常如何保存少量白磷? 保存在冷水中。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或 或
温度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 的性质及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 的改变而改变。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其它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1、可燃物 2、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
1、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氧气的浓度,纵 坐标表示温度,则可燃物最易燃烧的点是( C ) A. a B. b C. c D. d
温度
a
着火点
c
b
d
氧气浓度
2、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 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工作的是( A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发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 熄灭,这是由于( B ) A.O2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4、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杯子后谁先熄灭?”这 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 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 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杯子,一会儿,都熄灭了。 原因是 。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 观察到杯子内壁变黑。此时,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 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d0f69df14693daef5ef73d5b.png)
【参考答案】 (1)从收集的氧气的情况来分析,如收 集到的氧气纯度太低; (2)从铁丝的情况来分析,如铁丝生锈 或表面有油漆; (3)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如未达到铁 丝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 点)。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 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 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 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动手试一试:
同时点燃三根火柴,一根火柴头竖 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下,还有一 根火柴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是 否相同,并分析其原因?
趣味小实验:
用粗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 稍小一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有1~2 mm空隙。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 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 罩在铜丝圈里面,观察实验现象,并解 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木炭 250~ 320~ 330 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 750
【体验收获】
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 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 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 因: 。 【分析】 本题可以从氧气的浓度、铁丝的情况、 燃烧的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学完本课我们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可燃物;② 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 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 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③氧气的浓度。
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e79e00ebf8c75fbfc77db28d.png)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纸条易燃, 小纸条易燃,小石块不 小纸条被点燃, 实验一取小纸条和 小纸条被点燃, 能燃烧, 能燃烧,所以燃烧的条 小石块, 小石块,分别用酒 小石块不能被 件之一就是需要可燃 点燃。 精灯点燃, 精灯点燃,观察实 点燃。 物。 验现象。 验现象。
实验二用透明的 玻璃杯罩住燃着 的小蜡烛, 的小蜡烛,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用品】小木条、石头、小纸 实验试剂及用品】小木条、石头、 蜡烛、酒精灯、小烧杯、坩埚钳、 条、蜡烛、酒精灯、小烧杯、坩埚钳、火 石棉网等。 柴、石棉网等。 发现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发现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我认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
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也叫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满足其 中一个就行呢? 中一个就行呢?
看录像明确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
• 录像
火三角
我是魔法师
刘谦
魔术1: 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
手帕是可燃物,容易着火而燃烧 手帕是可燃物 容易着火而燃烧, 容易着火而燃烧 可酒精烧完了,手帕却安然无恙 手帕却安然无恙,你 可酒精烧完了 手帕却安然无恙 你 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常见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作用。由于不会留下 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 因此可用来扑灭 坏,因此可用来扑灭 图书、档案、 图书、档案、贵重设 精密仪器等处的 备、精密仪器等处的 失火。 失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796c87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d.png)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5412681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9.png)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火应如何逃生?
常用灭火材料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
烧,本身不燃烧,密度 比空气大。不少灭火器 中的灭火材料就用二氧 化碳。
水 既能降低燃烧物的
温度,受热蒸发的水蒸 气还可以把空气隔离。
泡沫灭火器
二氧化碳 干粉灭火器 灭火器
喷射二氧化碳 及泡沫,用来 扑灭木材、棉 布引起的失火
压缩二氧化碳 吹干粉,用来 扑灭油、气引 起的失火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叫做着火点。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水火相容”实验
现象
结论
在铜片上 白磷燃烧 燃烧需要达 的白磷 到可燃物的 在铜片上 红磷没有燃烧 着火点 的红磷 在水中的白 白磷没有燃烧 燃烧需要 磷 接触氧气 杯水中的白 白磷燃烧 (或空气) 磷通入氧气
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什么是燃烧?
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吗? 电灯、白炽灯发光、放热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 可以燃烧吗?
1.枯柴燃烧,枯柴旁的石块和泥土没有燃 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2.图片中同样是枯柴,但有的已燃烧有的 却无明显变化,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3.架空枯柴燃烧更旺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 地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概念,掌握燃 烧所需的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 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镁条在空 气中燃烧
铁在氧 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 中燃烧
一、燃 烧 的 条 件
三者同时 具备,缺 一不可
氧气
可燃物
着火点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燃烧是一种物理变化 B、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C、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凡是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2、物质燃烧必须 同时满足三个 条件:
(1)物质要具有 可燃性 ; (2)可燃物要与 氧气接触 ;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 , 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 着火点 。
3、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火会更大, 这是因为( C ) A、提高了温度 B、增加了可燃物 C、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于油库、汽 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D ) A、(1)(2) B、(2)(3)
C、(3)(4)
D、(1)(3)
永远的伤痛
1994年新疆克拉 马依大火,300多名 中小学生葬身火海
2003年2月哈尔滨 天潭酒店大火,33 人死亡。
野炊后取走未烧完的枯柴灭火。
野炊后将正在燃烧的 枯柴插入泥土中灭火。
野炊后用水浇灭正在燃烧 的枯柴灭火。
二、灭火的原理:
它们灭火的原 理是什么?
隔绝空气
清除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喷射液态二氧 化碳,用来扑 灭图书、贵重 设备、精密仪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 灭,这是由于降低了 可燃物的温度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最简便的 灭火方法是( A ),这是由于( F ) A、盖上锅盖 B、用灭火器扑灭 C、用水扑灭 D、降低了温度 E、消除了可燃物 F、隔绝了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