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一暑假实验报告提取分离试验

合集下载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单一的、纯净的细菌菌落。

这项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细菌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取样、制备稀释液、涂布平板、培养菌落、筛选菌落、鉴定细菌。

首先,取样是细菌分离提纯的第一步。

当我们需要分离某种细菌时,我们需要从含有该种细菌的样品中取样。

比如,我们可以从水样、土壤样、食品样、人体样等中取样。

然后,制备稀释液。

我们对取样物进行稀释,使得其中的细菌数目降到一定范围内,以便于后续的细菌分离。

通常我们会选择使用生理盐水、缓冲液等来制备稀释液。

接下来,将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我们通常会使用琼脂平板来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实验。

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用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24-48小时。

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平板上出现的不同形态的菌落。

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来进行筛选。

一般我们会选择孤立的、圆形的、透明或者白色的菌落作为目标菌落。

当我们筛选出目标菌落后,我们需要进行鉴定。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来鉴定细菌的种属。

可以使用生理生化试剂盒、PCR技术、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

最终,根据鉴定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目标细菌的纯种菌株。

这些纯种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如基因克隆、发酵生产等。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取样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样器具的污染。

其次,涂布平板时要注意均匀涂布,以避免菌落的融合。

另外,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恒温,避免细菌在高温或低温下死亡。

总之,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菌分离提纯技术,我们能够从混合菌液中得到纯净的细菌菌落,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

这项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对于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离提取实验报告

分离提取实验报告

分离提取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分离提取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提取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分离出来,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步骤:1. 将所需混合物加入提取溶剂中,使混合物充分溶解;2. 将混合物溶液转移到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3. 摇晃漏斗使混合物与蒸馏水充分混合;4. 静置混合液,待分层后,打开漏斗下的活塞,保持漏斗平衡;5. 收集上层液体;6. 将收集到的上层液体倒入干燥皿中,并使其蒸发;7. 得到目标物。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分离出来。

通过蒸发溶剂,我们获得了纯净的目标物。

然而,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非常重要。

溶剂的选择应该能够充分溶解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同时与其他组分有较低的亲和性。

此外,溶剂的挥发性也应该适中,以便后续的蒸发操作。

其次,漏斗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将混合物溶液转移至漏斗之前,要确保漏斗的塞子和活塞都是完好的。

在摇晃漏斗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以免溶液溢出或者混合不均匀。

此外,对于分层后的液体的收集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打开漏斗下的活塞时,要确保漏斗的平衡,避免液体的溢出或者倾斜。

收集到的上层液体应当尽量避免带有底层液体或杂质,以保证目标物的纯度。

最后,蒸发溶剂的操作也是关键。

在将目标物溶液倒入干燥皿中时,要注意避免溅出或者过多的溶剂残留。

在蒸发过程中,应当适当控制温度和风速,避免过高的温度和强风的吹拂。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分离提取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我们进一步熟悉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基础。

结论:通过分离提取的方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分离出来,并得到了纯净的目标物。

然而,实验的成功与否与操作的技巧和条件的控制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类似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执行,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萃取分离实验报告

萃取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掌握萃取分离的操作技能,包括溶剂的选择、混合物的分离等。

3. 学习并运用分液漏斗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操作。

二、实验原理萃取分离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从另一组分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1. 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2. 当混合物与萃取剂接触时,溶质会从溶解度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

3. 通过分液漏斗等设备,可以将萃取后的溶液进行分离。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分液漏斗、烧杯、量筒、玻璃棒、铁架台等。

2. 药品:碘水、苯(或四氯化碳)、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碘水溶液:取一定量的碘水,倒入烧杯中。

2. 准备萃取剂:取一定量的苯(或四氯化碳),倒入烧杯中。

3. 将烧杯中的碘水溶液与苯(或四氯化碳)充分混合,观察混合物分层情况。

4. 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一段时间,使混合液分层。

5.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缓慢放出下层液体(水层),收集于另一烧杯中。

6. 关闭活塞,打开上端的活塞,缓慢放出上层液体(有机层),收集于另一烧杯中。

7. 分别观察水层和有机层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碘水溶液与苯(或四氯化碳)混合后,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2. 水层呈浅棕色,有机层呈紫色。

3. 放出下层液体后,水层颜色变浅,有机层颜色加深。

六、实验结论1. 碘在苯(或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通过萃取分离,成功将碘从碘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七、实验讨论1. 萃取分离的选择原则:选择萃取剂时,应考虑其与原溶剂的互溶性、对目标物质的溶解度、安全性等因素。

2. 萃取分离的效率:萃取分离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萃取剂的选择、混合物浓度、温度等。

3. 萃取分离的实际应用:萃取分离在化学、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八、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分离实验报告

分离实验报告

分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离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分离出来,并观察分离过程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分离纯度。

实验原理:分离方法是通过利用混合物中物质的不同物理性质,即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或沸点等差异,采取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

本实验将重点介绍筛分、过滤、蒸馏和结晶这四种常见的分离方法。

实验材料与设备:1. 混合物:由A物质和B物质组成的混合物;2. 实验器具:筛子、漏斗、容器、蒸馏装置、加热设备等。

实验步骤:1. 筛分:将混合物通过筛子进行筛分,利用物质A和物质B的颗粒大小差异,使其中一种物质在筛子上滤下,另一种则通过筛孔均匀通过。

收集两部分物质,观察其外观和特性,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2. 过滤:若混合物中有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混合,在保持混合物的温度或使用化学方法不改变物质特性的情况下,可通过漏斗等设备进行过滤分离。

利用固液两相不相溶的特性,将固态物质在漏斗中滞留,而使液态物质通过滤液装置,收集两部分物质进行进一步分析。

3. 蒸馏:对于溶液型混合物,通过升温使其中一个或多个物质挥发并通过蒸馏设备进一步分离。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和沸点差异,将挥发性较大的物质以蒸汽形式进入蒸馏设备,并通过冷凝器使蒸汽转化为液态,最终得到纯净的物质。

4. 结晶:当混合物中存在固溶体时,在控制温度、浓度和溶剂量等条件下,通过结晶过程将固溶体从混合物中析出。

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加热混合物使其溶解,然后逐渐冷却,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出来。

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将结晶物质分离出来,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与原理,我们成功地利用筛分、过滤、蒸馏和结晶等方法将混合物中的A物质和B物质分离出来,并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和分析。

在筛分实验中,我们发现A物质的颗粒较大,没有通过筛孔,而B 物质则通过筛子滤下,两种物质得到了有效的分离。

通过过滤实验,我们成功地将固态的A物质与液态的B物质分离开来。

科学实验报告: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科学实验报告: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科学实验报告: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方法摘要本实验旨在介绍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常用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领域方法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目标和条件的依据。

引言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合物是许多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有机化合物可能存在杂质或混杂物中,因此需要有效地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进行提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包括结晶、蒸馏、萃取和色谱等。

1. 结晶法结晶是一种常用于固体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通过控制溶剂的温度变化,使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结晶出来,并通过过滤和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

1.1 单次结晶法单次结晶法是最简单且常见的结晶方法。

它包括制备溶液、加热溶解、降温结晶和收集晶体等步骤。

1.2 反复结晶法反复结晶法是通过多次结晶来提高纯度。

在每次结晶后,收集的晶体将被重新溶解并进行下一轮结晶,以消除更多的杂质。

2. 蒸馏法蒸馏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常见技术。

它基于不同化合物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的目标化合物转变为气态,并通过冷凝使其重新变为液体。

2.1 简单蒸馏法简单蒸馏法适用于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有机化合物。

它包括加热、冷凝和收集馏出物等步骤。

2.2 分馏蒸馏法分馏蒸馏法适用于沸点接近但仍有区别的液体有机化合物。

它基于对混合液进行多次汽液平衡和冷凝操作,以逐渐提高目标化合物的纯度。

3. 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常用于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

它利用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亲和性差异,通过溶剂的选择和反复抽提步骤,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1 液-液萃取法液-液萃取法适用于两个有机相或一个有机相和一个水相之间的萃取。

它包括混合、摇床振荡、分离和回流等步骤。

3.2 固-液萃取法固-液萃取法适用于将目标化合物从固体基质中提取出来。

它包括样品制备、萃取、浓缩和回收等步骤。

4.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分离技术。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引言: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通过对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得到纯净的化合物,为后续的实验提供可靠的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几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如溶剂萃取、结晶、蒸馏等,对给定的有机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并评估各种技术的效果。

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溶剂、玻璃仪器、过滤器等。

同时,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溶剂萃取将有机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混合,并充分摇匀。

待混合物分层后,用分液漏斗将两相分离,并收集有机相。

通过重复溶剂萃取的操作,可以逐步提高有机物的纯度。

3. 结晶将收集到的有机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并慢慢冷却。

随着溶液的冷却,有机物会逐渐结晶出来。

通过过滤和洗涤,可以得到纯净的结晶产物。

4. 蒸馏将混合物放入蒸馏烧瓶中,加热至沸腾。

根据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逐个分离出来。

通过收集不同温度下的蒸馏液,可以得到纯净的化合物。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对给定的有机混合物进行了分离提纯。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我们发现选择合适的溶剂对提高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多次溶剂萃取,我们可以逐步提高有机物的纯度。

在结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溶剂的选择和结晶条件的控制对结晶的产率和纯度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适当调节溶剂的浓度和冷却速度,我们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结晶产物。

在蒸馏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据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收集不同温度下的蒸馏液,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化合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技术,并了解了不同分离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混合物的成分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非常重要。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分液萃取实验报告(3篇)

分液萃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萃取效果。

二、实验原理分液萃取是一种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溶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中,选取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将待萃取的混合物加入其中,通过振荡、静置分层等步骤,使溶质在两溶剂中分配,然后分离出含有溶质的有机相。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振荡器、量筒、滴定管、滴定瓶、锥形瓶、移液管等。

2. 药品:碘水、苯、四氯化碳、乙醇、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洗净、干燥,检查是否漏水。

2. 配制混合溶液:将一定量的碘水加入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一定量的苯,加入烧杯中,充分振荡混合。

3. 装液:将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确保溶液不超过漏斗容积的2/3。

4. 振荡:用右手握住分液漏斗,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漏斗倒转,使溶液充分振荡混合,重复此步骤3-5次。

5. 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置于铁架台上,静置,待溶液分层。

6. 分液: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缓慢放出下层苯溶液至锥形瓶中,关闭活塞。

7. 再次振荡:将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水相倒入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一定量的四氯化碳,加入烧杯中,充分振荡混合。

8.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四氯化碳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9. 洗涤:将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水相倒入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充分振荡混合。

10.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11. 中和:将锥形瓶中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振荡混合,静置分层。

12.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四氯化碳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13. 测定:将锥形瓶中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振荡混合,静置分层。

14.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无水乙醇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分离纯化有机混合物,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如提取、蒸馏和结晶技术,熟悉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记录和报告撰写。

实验原理:有机混合物分离提纯是有机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比如:提取技术:根据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分离出混合物中的组分。

蒸馏技术:根据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沸点差异,使用蒸馏技术分离纯化有机化合物。

结晶技术:利用溶解度的变化,将固态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将有机混合物倒入干净且干燥的烧杯中。

2. 提取技术实验:选取两种不同性质的溶剂,比如水和丙酮,然后将混合物加入到分液漏斗中,添加适量的水,摇动混合物,使两种溶剂充分混合。

等待不同溶剂层分离,收集分离后的溶液。

3. 蒸馏技术实验:将分离后的溶液加入蒸馏瓶中,并依次加到水浴器中进行加热。

通过确定沸点差异,分离出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4. 结晶技术实验:将分离出的有机化合物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溶解物质,然后随着溶剂冷却,等待结晶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5. 结果分析:将分离出来的纯物质进行测试,检查其品质和纯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分离了有机混合物。

我们使用了提取、蒸馏和结晶技术分离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我们还测试了分离出来的物质的品质和纯度。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用于实验室记录和报告中。

实验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使用了多种技术分离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实验,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不同分离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了实验记录和报告撰写的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将非常有用。

多糖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多糖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多糖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多糖的提取分离效果。

二、实验原理多糖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多糖,利用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醇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多糖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香菇粉末、蒸馏水、95%乙醇、NaOH、HCl、无水硫酸钠、苯酚、硫酸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离心机、超声波清洗器、旋转蒸发仪、层析缸、薄层层析板、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香菇多糖提取(1)称取4g香菇粉末,加入200mL蒸馏水,加热至80℃,保持2h。

(2)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95%乙醇,静置过夜。

(3)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4)将上清液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静置过夜。

(5)离心分离,取沉淀。

2. 香菇多糖分离纯化(1)将沉淀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调节pH至7.0。

(2)加入适量的HCl溶液,调节pH至4.5。

(3)静置过夜,离心分离,取沉淀。

(4)将沉淀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95%乙醇,静置过夜。

(5)离心分离,取沉淀。

(6)将沉淀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苯酚,显色后进行薄层层析。

3. 香菇多糖鉴定(1)根据薄层层析结果,鉴定香菇多糖的纯度。

(2)根据苯酚-硫酸法测定香菇多糖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香菇多糖提取实验中,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8.50%,表明水提醇沉法能够有效提取香菇中的多糖。

2. 香菇多糖分离纯化通过调节pH和醇沉,成功分离纯化了香菇多糖,纯度达到90%以上。

3. 香菇多糖鉴定根据薄层层析结果,香菇多糖主要成分为β-葡聚糖。

苯酚-硫酸法测定香菇多糖的浓度为1.20mg/mL。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成功提取分离了香菇多糖,提取率为8.50%,纯度达到90%以上。

分离试验实验报告

分离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离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沉淀、萃取等。

3. 通过分离试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离试验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开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沉淀、萃取、蒸馏等。

1. 过滤:利用过滤介质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离。

2. 沉淀:利用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将溶液中的溶质沉淀出来。

3. 萃取:利用溶剂对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组分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4.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蒸发和冷凝来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氯化钾、葡萄糖、乙醇等。

2. 仪器: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滴定管、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过滤试验(1)称取5g氯化钠,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2)取一张滤纸,折叠成漏斗形状,放入烧杯中。

(3)将氯化钠溶液沿漏斗边缘缓慢倒入滤纸中,待过滤完毕。

(4)收集滤液,称量固体残留物,计算过滤效率。

2. 沉淀试验(1)取50mL碳酸钠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观察沉淀现象。

(2)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收集沉淀物,称量。

(3)计算沉淀物的质量,分析沉淀效果。

3. 萃取试验(1)取50mL硫酸铜溶液,加入10mL乙醇,观察溶液分层现象。

(2)静置一段时间,待分层明显后,用滴定管取上层乙醇溶液,加入10mL蒸馏水,观察颜色变化。

(3)分析萃取效果。

4. 蒸馏试验(1)取50mL乙醇,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

(2)将混合液倒入蒸馏烧瓶中,连接冷凝管,加热。

(3)收集蒸馏出的液体,观察沸点。

(4)分析蒸馏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过滤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氯化钠溶液通过滤纸后,滤液质量为4.5g,过滤效率为90%。

2. 沉淀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沉淀质量为0.5g,沉淀效果良好。

萃取分离实训报告

萃取分离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萃取分离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萃取分离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从另一组分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液-液萃取法,即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从另一组分中萃取出来。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移液管、锥形瓶、铁圈、铁架台、玻璃棒等。

2. 试剂: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等)、待分离的混合物(如醋酸水溶液等)、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分液漏斗,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入其中,加入适量有机溶剂。

2. 密封分液漏斗,上下颠倒摇匀,使混合物充分接触。

3. 静置分液漏斗,待溶液分层后,小心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水溶液。

4. 收集上层有机溶剂,将有机溶剂中的待分离组分通过蒸馏等方法分离出来。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待分离混合物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有机溶剂层,下层为水溶液层。

2. 通过分液操作,成功将有机溶剂层中的待分离组分与水溶液层分离。

3. 通过蒸馏等方法,将有机溶剂中的待分离组分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目标物质。

六、实验讨论1. 影响萃取分离效果的因素:萃取剂的选择、混合物的浓度、萃取时间等。

2. 萃取分离法的应用:在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萃取分离法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萃取分离实训,掌握了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地将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从另一组分中分离出来,提高了实验技能。

八、实验心得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效果。

3. 通过本次实训,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分离目的基因实验报告(3篇)

分离目的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并掌握目的基因的分离方法,包括基因组DNA提取、目的基因的克隆、扩增和鉴定等步骤。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目的基因分离是指从生物基因组中提取出特定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扩增和鉴定。

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因组DNA提取:利用各种方法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出基因组DNA。

2. 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到载体上。

3. 目的基因的鉴定: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等方法对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鉴定。

4. 目的基因的表达: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进行表达和功能验证。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质粒载体、目的基因DNA模板等。

2. 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DNA测序试剂盒等。

四、实验步骤1. 基因组DNA提取(1)取适量生物组织,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提取的基因组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确保DNA提取质量。

2. 目的基因的克隆(1)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PCR扩增目的基因。

(2)按照PC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

(3)将PCR产物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

(4)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3. 目的基因的鉴定(1)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验证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克隆。

(2)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确定目的基因序列。

4. 目的基因的表达(1)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构建表达系统。

(2)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

(3)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验证目的基因的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因组DNA提取:提取的基因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清晰的主带,说明DNA提取成功。

2. 目的基因的克隆: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

提取物质实验报告

提取物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

2. 了解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剂萃取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某种有机化合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天然物质(如茶叶、中草药等)、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水。

2. 实验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分液漏斗、锥形瓶、烘箱、电热板、电子天平。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天然物质,加入适量的水,煮沸一定时间,使目标物质充分溶解。

2. 将煮沸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3. 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充分搅拌,使目标物质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4. 将混合液静置分层,待有机层和水层明显分离。

5.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有机层放出,收集于锥形瓶中。

6. 将锥形瓶中的有机层在烘箱中低温烘干,得到目标物质。

7. 对烘干后的目标物质进行称重,计算提取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目标物质,提取率为XX%。

2. 分析:实验过程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对提取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本实验中,乙醇作为溶剂,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同时,加热煮沸有助于提高提取率。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目标物质,提取率达到预期效果。

2. 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质提取方法,适用于天然物质中有机化合物的提取。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目标物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溶剂。

2. 提取过程中,加热煮沸有助于提高提取率,但需注意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影响目标物质的性质。

3. 本实验为初步提取,后续可进行进一步纯化处理,提高目标物质的纯度。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有机溶剂萃取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有用成分的基本操作。

分离物体实验报告

分离物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离物体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分离不同性质物质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离物体实验是指将混合在一起的物体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差异,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

本实验主要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蒸馏、萃取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分液漏斗、烧瓶、铁架台、加热器等;2. 试剂:食盐、水、沙子、酒精、苯、硫酸、碳酸钠等。

四、实验步骤1. 过滤实验(1)取一定量的食盐和沙子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用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和滤渣;(3)滤液中含有食盐,滤渣中含有沙子。

2. 蒸馏实验(1)取一定量的酒精和苯混合液放入蒸馏烧瓶中;(2)连接冷凝管和锥形瓶,加热蒸馏烧瓶;(3)酒精先蒸发,通过冷凝管冷凝成液体收集在锥形瓶中,苯则留在烧瓶中。

3. 萃取实验(1)取一定量的硫酸和碳酸钠混合液放入烧杯中;(2)加入适量的水,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3)上层液体为碳酸钠溶液,下层液体为硫酸溶液。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过滤实验:滤液中含有食盐,滤渣中含有沙子;2. 蒸馏实验:收集到的液体为酒精,剩余液体为苯;3. 萃取实验:上层液体为碳酸钠溶液,下层液体为硫酸溶液。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过滤实验:通过过滤,成功将食盐和沙子分离;2. 蒸馏实验:通过蒸馏,成功将酒精和苯分离;3. 萃取实验:通过萃取,成功将硫酸和碳酸钠分离。

七、实验结论1. 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2. 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本实验验证了分离物体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类似实验提供了参考。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2.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分析实验结果;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确保下次实验的顺利进行。

分离原理实验报告

分离原理实验报告

分离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离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物质分离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3. 讨论和总结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原理:物质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物质的不同性质和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常用的分离原理有物理性质的差异、化学性质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实验步骤:1. 使用过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分离。

将混合物通过漏斗倒入装有过滤纸的漏斗中,待液体流过过滤纸时,固体颗粒被留在过滤纸上,从而实现液体与固体的分离。

2. 使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将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固体沉淀在液体底部。

如果有,可以通过倾倒液体或者使用滤纸过滤的方式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3. 使用蒸发法进行分离。

将混合物加热到沸点,使其中的液体蒸发掉,留下固体的部分。

可以通过收集蒸发的液体,并在容器的壁面上观察固体残留来判断分离效果。

4. 使用离心机进行分离。

将混合物置于离心机中,旋转离心机使混合物中的成分沉淀到不同位置,利用重力来实现分离。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分离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例如,通过过滤法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分离;通过沉淀法可以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通过蒸发法可以分离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等等。

实验讨论与总结:1. 不同分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混合物的性质和目标成分来确定。

有些分离方法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混合物,而有些方法则具有普适性。

2. 分离方法的效率和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有些方法可能更加高效,但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操作过程;而有些方法可能相对简单,但效率较低。

3. 实验中的分离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在实验操作中注意控制。

例如,使用滤纸过滤时要避免滤纸破裂,使用离心机时要保持平衡。

4. 实验报告中应当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分析。

实验报告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物质分离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几种常见的分离方法,并对其优缺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于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关于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运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沉淀、离心、层析等。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原理分离纯化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出来,得到相对纯净的单一物质。

实验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沉淀、离心、层析等。

沉淀法是通过加入适当的试剂使目标物质形成沉淀,从而实现分离。

离心法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的颗粒按密度大小分离。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混合物(如蛋白质溶液、细菌悬浮液等)、沉淀剂、离心机、层析柱、滤纸等。

2. 实验仪器:天平、移液器、离心管、烧杯、试管、滴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沉淀法(1)取一定量的混合物于离心管中。

(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轻轻摇匀。

(3)静置一段时间,待沉淀形成。

(4)用移液器吸取上清液,弃去沉淀。

(5)重复步骤(2)至(4),直至得到相对纯净的目标物质。

2. 离心法(1)取一定量的混合物于离心管中。

(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轻轻摇匀。

(3)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以适当速度离心一段时间。

(4)取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弃去沉淀。

(5)重复步骤(2)至(4),直至得到相对纯净的目标物质。

3. 层析法(1)取一定量的混合物于层析柱中。

(2)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层析柱中的混合物均匀分布。

(3)用滴管逐滴加入目标物质,观察其在层析柱中的分离情况。

(4)根据分离情况,收集目标物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沉淀法:通过沉淀剂的作用,成功地将目标物质与杂质分离,得到相对纯净的目标物质。

2. 离心法: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成功地将目标物质与杂质分离,得到相对纯净的目标物质。

3. 层析法:根据目标物质在层析柱中的分离情况,成功地将目标物质与杂质分离,得到相对纯净的目标物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运用沉淀、离心、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

提取的实验报告

提取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2. 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如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水、二氧化碳、蒸馏水、透明塑料袋、剪刀、尺子、温度计、光照计、光合仪等;2. 实验仪器:培养皿、玻璃瓶、计时器、温度计、光照计、光合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待其发芽后,选择长势相似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2. 设置实验组:将幼苗分成三组,分别标记为A组、B组、C组;3. 设置对照组:将一组幼苗放入培养皿中,用蒸馏水浸泡,作为对照组;4. 设置实验条件:A组:将幼苗放入透明塑料袋中,保持室温,用光照计测定光照强度;B组:将幼苗放入透明塑料袋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保持室温,用光照计测定光照强度;C组:将幼苗放入透明塑料袋中,用温度计控制温度,保持室温,用光照计测定光照强度;5. 进行实验: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放入光照计下,分别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6. 数据记录:记录各组的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数据;7.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A组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这说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2. 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B组的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这说明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3.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C组的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过高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实验一提取、分离、鉴定类实验

实验一提取、分离、鉴定类实验

实验⼀提取、分离、鉴定类实验实验⼀提取、分离、鉴定类实验专题⼀、实验原理及重要实验步骤实验⼀:检测⽣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质(⼀)、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还原糖(常见的有、、等)与(试剂)在(条件),⽣成沉淀。

2、斐林试剂的使⽤(1)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液——(2)使⽤原则——①;②;(⼆)、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脂肪可被(试剂)染成(或被染成)2、取材(1)选择富含的⽣物组织或器官,如:花⽣种⼦,⼲种⼦需要浸泡;(2)种⼦要⾜够⼤,便于做徒⼿切⽚。

3、⽅法步骤⽅法⼀、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的情况。

⽅法⼆、制作⼦叶临时切⽚,⽤显微镜观察⼦叶细胞的着⾊情况。

(⼀定要⽤显微镜吗?)(1)取材切⽚(2)染⾊:⽤的酒精,⽬的是:,原理是。

(3)低倍镜观察——寻找花⽣⼦叶薄⽚的,移⾄;(4)⾼倍镜观察(三)、蛋⽩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1)蛋⽩质与 (试剂)发⽣作⽤,可以产⽣反应;2、双缩脲试剂的使⽤(1)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2)使⽤原则:先加⼊,再加⼊;(条件:不需加热)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素1、原理: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素能溶解于(如、等)。

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2、⽅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素:称取绿叶5g→剪碎置于研钵→放⼊少许和→加⼊10mL →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塞塞严)(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素:滤纸条轻轻插⼊盛有层析液的⼩烧杯中,⽤培养⽫盖住⼩烧杯。

3、结果分析:⾊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橙黄⾊)最快(溶解度)(黄⾊)(蓝绿⾊)最宽(含量)(黄绿⾊)最慢(溶解度)实验三: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提取DNA的⽅法(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中溶解度不同,利⽤这⼀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充分溶解,⽽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的。

有机物质提取实验报告

有机物质提取实验报告

有机物质提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了解和掌握有机物质提取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加深对有机物质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并能正确进行有机物质提取实验。

二、实验要求1. 选取合适的有机物质进行提取实验,并明确提取目标物质。

2. 规范操作,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个人防护。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提取方法和实验仪器的使用。

4. 记录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撰写完整准确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实验仪器,确保干净无残留物。

b. 配制所需溶剂,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

c. 准备待提取的有机混合物样品。

2. 提取操作a. 取适量待提取样品,并精确称量记录其质量。

b. 将待提取样品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中,充分搅拌混合。

c. 静置一段时间,使固体颗粒充分分散,并使目标物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d. 进行分液操作,将混合物转移到漏斗中,并分离有机相与水相。

e. 处理有机相和水相,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处理。

f. 将提取得到的有机相转移到干燥瓶中,并加入适量干燥剂,密封保存。

3. 结果观察与分析a. 记录实验操作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b. 对提取得到的有机相进行测试和分析,确定所提取的目标物质是否纯净。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目标物质,并获得了纯净的有机相。

目标物质的纯度满足预期要求。

2. 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选择溶剂体系、合理的提取方法和条件对有机物质的提取至关重要。

不同的有机物质可能需要针对性的提取方法,以确保提取效果和纯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有机物质提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有机物质的提取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验操作中。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溶剂体系和正确操作提取步骤对提取效果和目标物质纯度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保证了工作安全与个人防护。

实验操作步骤准确无误,结果可靠可信。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有机物质提取的技巧,也增加了对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经验积累,提高了实验技巧和实验数据记录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年7月18日星期日雨按照陈老师说的,我们今天开始做黄酮分离的预试实验,大家每人各取20g粉碎过的蕨菜,包扎好放在干燥的索氏提取器中。

接好在铁架台上,最上面接冷凝管,中间接所氏提取器,下面接平底烧瓶,接口一定要配套,是磨口的。

蕨菜粉末袋要包好装在连通管顶的下端,以便于每次冷凝下来的水都能覆盖满粉末,从而充分浸泡,脱色。

然后在冷凝管进水雨出水管口接上橡皮管,进水管橡皮管另一端套紧水龙头管口,等水浴锅温度上升到近50度才打开水龙头放水。

接下来迅速往烧瓶里倒入其2/3~3/4的乙醚,我快速倒了乙醚。

那刺鼻味简直让人窒息,加之有毒,易爆炸,使人麻醉,我是百般小心,才避免了它的危害。

倒完乙醚立刻将烧瓶接好,乙醚瓶要立刻盖紧,以防挥发。

脱脂装置开始正常运行了,注意水浴锅内水不能过少,温度保持原样。

只要等着其流出液体变为无色即可。

过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完了,关掉水浴锅,取下装置,将乙醚包紧,留着处理。

滤纸包仍置于所氏提取器中,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让其干燥。

中文名称:旋转蒸发器英文名称:rotary evaporator定义:一种快速液体样品浓缩的装置。

样品在球形的玻璃容器中加热、减压,并不断地旋转增大蒸发表面积,加快蒸发速度。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普通蒸馏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旋转,增大溶剂的蒸发面积,使蒸发更加顺畅!现在的旋转蒸发仪也可以进行减压蒸馏,通过减压,还可以补充蒸发的液体而不需要用方法:1.高低调节:手动升降,转动机柱上面手轮,顺转为上升,逆转为下降.电动升降,手触上升键主机上升,手触下降键主机下降.2.冷凝器上有两个外接头是接冷却水用的,一头接进水,另一头接出水,一般接自来水,冷凝水温度越低效果越好.上端口装抽真空接头,接真空泵皮管抽真空用的.3.开机前先将调速旋钮左旋到最小,按下电源开关指示灯亮,然后慢慢往右旋至所需要的转速,一般大蒸发瓶用中,低速,粘度大的溶液用较低转速.烧瓶是标准接口24号,随机附500ml,1000ml两种烧瓶,溶液量一般不超过50%为适宜.注意事项:1.玻璃零件接装应轻拿轻放,装前应洗干净,擦干或烘干.2.各磨口,密封面密封圈及接头安装前都需要涂一层真空脂.3.加热槽通电前必须加水,不允许无水干烧.4.RE-52B必须使(19)拧入保险孔内保险,以免损坏烧瓶.5.如真空抽不上来需检查(1)各接头,接口是否密封(2)密封圈,密封面是否有效(3)主轴与密封圈之间真空脂是否涂好(4)真空泵及其皮管是否漏气7月19日星期一晴天气好转,经过一夜的烘干,我的蕨菜包是完全干了。

所以可以重新组装装置进行提纯。

重新找了一个冷凝管和圆底烧瓶,用橡皮塞连接,并将蕨菜包打开,粉末倒入圆底烧瓶里,并加百分之七十的乙醇溶解其中,一切就绪后,打开水龙头进行冷凝。

水浴锅温度要调为70度。

就这样让酒精帮助脱脂,两三个小时后取下将烧瓶。

用布氏漏斗过滤,再将残渣加乙醇继续脱脂,每隔两小时过滤一次,共做三次。

乙醇要配好。

获得干燥的蕨菜粉放好继续提纯。

今天我们还对大孔树脂进行活化。

树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1、树脂装入交换器后,用洁净水反洗树脂层,展开率为50-70%,直至出水清晰、无气味、无细碎树脂为止。

2、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4-5%HCl溶液,以2m/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

全部通入后,浸泡4-8小时,排去酸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为10-20m/h。

3、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2-5%NaOH溶液,按上面进HCl溶液的方法通入和浸泡。

排去碱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同上。

酸、碱溶液若能重复进行2-3次,则效果更佳。

经预处理后的树脂,在第一次投入运行时应适当增加再生剂用量,以保证树脂获得充分的再生。

璃件是否有裂缝,碎裂停止蒸馏操作。

7月20日21日22日星期二雨 1.先不分段直接用100%乙醇纯化,再分段萃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

共得8个组分,TLC检测。

(尹)2.先纯化,30%、60%、100%乙醇洗脱,再分段萃取:环己烷/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

共得12个组分,TLC检测。

(胡)3.先萃取,再纯化。

先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再不分段纯化,用乙醇直接冲柱。

共得10个组分,TLC检测。

(唐)4.先萃取,再纯化。

先用环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后分段纯化,用30%、60%、100%乙醇洗脱。

共得12个组分,TLC检测。

(袁)先萃取,再纯化。

先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再不分段纯化,用乙醇直接冲柱,再用TLC检测。

共得10个组分对所得粗提液显除去其.含有的百分之七十的乙醇,要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旋蒸,.先用70度,除去乙醇,再用80度除去一半水即可。

要将提取液放在烧瓶里开启旋转蒸发仪旋蒸。

使用旋转蒸发仪时,要先开温度开关,调节温度。

再开电机旋钮。

旋转转速要适宜,稍慢。

这样就得到无乙醇的提取液,收集在另一个烧瓶中。

得到的液相再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各做五次。

萃取后这四种试剂再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回收再利用。

萃取时水相与待萃取相体积比为1:1,先加待萃取剂于250ml的分液漏斗中,再加等体积萃取剂,经过震荡充分混合后并排完气,放在铁架台上。

先静置一会儿,使其充分分层。

然后打开旋钮让下层液体流下。

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都在上层,而氯仿密度比水大,故在下层。

萃取出黄酮。

萃取时会出现许许多多问题,阻挡你继续实验。

如:出现乳胶,导致无法正常分层。

我们可以用玻璃棒是气泡破掉,消除乳胶。

还可以加点水和有机试剂,使其分层。

甚至取下溶液用超声波震碎等等。

有时还可以单独将乳化层作为一个相提取出来,如果乳化现象较为严重的话。

就这样萃取得到四个萃取后的向和水相,一共五个相。

接着就是把五个萃取相用旋转蒸发仪旋蒸蒸干,以回收期有机试剂。

旋蒸前将放气孔关闭,调好温度,接好烧瓶。

注意这五种旋蒸时水浴锅温度的调试。

石油醚的回收温度是65~70度,氯仿为50度左右,乙酸乙酯为60度左右,正丁醇是85~90度。

前面已经得知乙醇回收温度为70度左右,乙醚为20多度,而睡则为80度左右。

然后就是慢慢的旋蒸了,由于旋蒸仪不够,我们四个排队使用,效率不是怎么高,蒸了好久才完,蒸干后用甲醇或乙酸乙酯用滴管将其从烧瓶中洗出来。

这一步结束后获得五个相,怎么办呢?接着就用大孔树脂过滤,事先活化好大孔树脂,在装到小点的层析柱中。

一定要注意水一定一直比大孔树脂高度高,以免产生气孔。

若产生气孔,就需要倒出重新装。

将所得提取剂倒入柱内让大孔树脂充分吸收器有效成分——黄酮。

随后用水冲一遍,得到水相。

再用纯乙醇冲洗一遍得到乙醇提取相。

然后用乙醇洗一遍,换用其他有机试剂。

获得物再旋蒸即可得到所要的馏分,同样方法用毛细管取馏分液体,往硅胶板上点样。

用TLC检测黄酮含量即结束预实验。

7月24日星期六多云今天终于将预实验做完了,我得到了七种馏分。

然后陈老师马上教我们做点滴,有试了用玻璃刀切玻璃。

将硅胶玻璃切成方形,留着点样用。

还学习了毛细管的使用及清洗。

我们买了把玻璃刀,用来切割玻璃制作硅胶板。

7月30日星期五多云转雨由于陈老师今天要我们把实验结果给他,而且我的实验任务比较重,要留十八个馏分。

所以昨晚加了会班把馏分得到了。

到今天上午还有正丁醇萃取的两个样没蒸干。

上午一直放在旋蒸上蒸。

下午在点样和跑板,老师拍了照片。

最后我们集体打扫了卫生,把实验室收拾干净。

将仪器整理好,刷干净,摆好。

果然503实验焕然一新,我们自己看了都感到激动,干活也更积极了。

今天主要是为了明天开始的大规模实验做足准备。

我们找了大的冷凝管12个,以及相配套的烧瓶、橡皮塞。

安装好便置于桌面等待使用。

我们分工协作我和尹兴坤刷小仪器、试管,他粗洗我来用自来水冲。

胡小玉学长和袁绪甫刷大的。

刷好摆放在试验台上,好一片整齐的场景。

下午点样是由于我要点18个点,另加芦丁和槲皮素作为对照,(芦丁和槲皮素是黄酮的一种),点过多。

所以我用两个硅胶板点样,两个硅胶板都有芦丁和槲皮素,故共有22个样点要点。

而且还要用三种展开剂进行跑板,所以我必须点样6个板,共计66个点。

这确实不是多么轻松啊。

但这让我更好的练习了点板,功底果然见长。

7月25日星期一晴昨天我们将做好的预实验结果得到的样品用硅胶板进行了点样,认识了黄酮。

黄酮是在紫外光为254nm下呈现黄色,它又含有酮基,顾名思义得名黄酮。

陈老师比较倾向于先用大孔树脂不分段纯化,再萃取的方案。

因为大孔树脂只能粗提,过滤大分子化合物,如糖类。

分段纯化没什么效果,最后点样其图像一模一样。

今天我们要再做一次预实验,我做的是先称取50g脱脂蕨菜粉,再用百分之七十乙醇粗提。

接好冷凝管与烧瓶。

用乙醇溶解该50g蕨粉,需要250~300ml无水乙醇。

还要清洗好提取装置。

安装好装置将烧瓶放在水浴锅里,并将水浴锅温度调为70度左右,开始加热。

粗提一段时间取下取下装置,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掉杂质。

只倒上清液,沉淀舍去。

抽滤要用两层滤纸。

共粗提三次,将最后获得的液相放一块。

将获得物回收乙醇。

将所得液置于旋转蒸发仪的茄型瓶中,温度调为70度,以除去乙醇。

关掉出气阀门,开启冷凝水,使茄型瓶旋转。

等冷凝管几乎无液滴滴下时,开始将水浴锅温度设为80度,以除去水中混的乙醇出去。

约除去刚才溶液的一半留下即可。

随后将茄型瓶中所得物倒出,再用水洗,二者并在一起。

接下来安装大孔树脂柱。

先倒入少量水于柱内,再将与水混合好的大孔树脂倒入柱内,最后柱顶要留几厘米水柱,以防止柱内出现气泡,影响纯化。

上样。

将所得无乙醇的粗提物溶解,加热或用超声使其充分溶解,无沉淀为止。

接着倒入大孔水柱中,并控制柱底的滴速,不能太快(每1.5秒一滴)。

下面向柱内倒水,纯水。

冲洗>5个柱体积(BV)的水为止,这些水相保留。

然后依次用百分之30、60、100的乙醇冲洗,每个依次冲洗7个柱体积为止。

我的柱体积约为70ml 共得到三个冲洗后的液相.并各取少许液体放小瓶里收集点板用。

随后对这三个液相萃取,分别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每个萃取剂要萃取5遍。

每个萃取时,共得到水相和提取相。

3个水相加12个提取相,共15个,还包括前面收集的三个过大孔流下的3个,共计18个相。

将所得的再旋蒸回收有机试剂即可,回收时不要等其蒸干要提前拿出,再用甲醇或乙酸乙酯洗出即可。

将所得18个馏分点样,同样方法用毛细管取样,往硅胶板上点样。

然后再将硅胶板置于254nm紫外线下观测,测其Rf值分析黄酮含量。

(Rf值=样点迁移值/ 硅胶板展距,是一种反应化合物极性或电负性的标准。

如果是黄酮话,其Rf值一样。

)--------(石油醚的回收温度是65~70度,氯仿为50度左右,乙酸乙酯为60度左右,正丁醇是85~9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