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私立)高校董事会制度的中美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

组长:段瑾钰 41005052组员:李雪阳 41005001 魏鸿勋 41005002 何宜锦 41005012 梁酉珍 41005015 肖红 41005027 王奎 41005029 林竹青 41005053 郭泰 41005053 颜燕妮 41005055批注:小组成员均为保险专业学生本组调查情况 (4)一、中西方教育现状 (4)二、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 (5)1.早期基础教育 (5)2.高等教育方面---------以大学教育为例 (6)2.1欧洲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6)2.2 英国模式 (6)2.3 美国模式 (6)2.4 日本模式 (6)2.5中国模式 (7)2.5.1 集权管理体制 (7)2.5.2 行政管理模式 (7)3.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7)3.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7)3.2让孩子学会独立 (8)3.3让孩子自然发展 (8)3.4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9)3.5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9)3.6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10)4.社会投入方面 (11)4.1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 (11)4.11中国 (11)4.12印度 (11)4.13美国 (11)4.2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 (11)4.21中国 (11)4.22美国及其它国家 (12)4.3个人投入: (12)5.社会态度 (13)三、中国教育制度的优点与所影射出来的问题 (14)1.早期基础教育方面: (14)2.大学教育方面: (14)3.家庭环境方面: (14)4.社会投入方面: (14)四、中国制度具体改革的方法 (15)4.1 注重学前教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 (15)4.1.1教育观念差别 (15)4.1.2 学前教育投入 (15)4.1.3 师资力量的差别 (16)4.2 扩大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权,明确高等学校法人地位 (16)4.3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平衡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 (16)4.4 注重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16)4.5 兼容学习美国教学型大学的教育模式 (17)4.6 义务教育投资应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解决,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18)4.7调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投资比例,首先保证义务教育 (18)4.8在城乡之间的选择上,首先保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 (18)4.9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女孩子完成完整的义务教育 (19)本组调查情况就在一个半月前的今天,毛概小组正式成立了。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的比较研究一、简介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公司治理成为国际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比较价值。

本文将通过梳理两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实践,探讨它们的异同和互补,以及在当前环境下对于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和建议。

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通过两大机制来管理和监督公司:董事会和股东。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由独立性强的董事组成,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政策,管理公司的运营和风险,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股东则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和行使投票权来控制公司的决策和经营。

此外,美国还存在一些独立的机构,如审计师、监管机构和独立董事委员会等,用于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

三、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相比于美国,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审批财务报告和利润分配等。

董事会则由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政策,管理公司的运营和风险。

监事会则由监事和独立监事组成,主要负责监督公司董事会的运营和决策,保障股东利益的实现。

四、美国与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1.董事会在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责上,美国和中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在美国,董事会成员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其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较高,可以更好地保障公司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而在中国,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往往存在董事长兼任CEO的情况,造成了部分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独立性不高的问题。

2.股东在股东的参与和权利上,美国和中国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美国,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具有选举董事会成员和行使投票权的权利,可以对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进行明确和直接的监督。

而在中国,股东的权利相对较少,股东大会的议程和投票评议制度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美国管理制度与中国

美国管理制度与中国

美国管理制度与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间的管理制度差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美国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之一,在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

本文将对美国管理制度与中国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管理制度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一、管理制度概述1.1 美国管理制度美国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干预较少。

在美国,企业管理者通常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自行决策。

此外,美国的管理思维注重创新和效率,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和方式,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1.2 中国管理制度中国的管理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程度相对较高。

在中国,企业通常需要遵循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指导,而且很多企业还需要遵守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和程序。

此外,中国的管理思维侧重稳定和统一,注重团队协作和集体利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二、管理层次比较2.1 美国管理层次美国的管理层次相对扁平化,企业内部通常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中层管理者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而基层员工则负责执行具体任务。

此外,美国企业普遍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展现个人能力和实现职业发展。

2.2 中国管理层次中国的管理层次相对较为复杂,企业内部通常分为领导班子、部门经理、项目组长和普通员工等多个层次。

在中国,领导者的权威性和决策权往往比较大,部门经理和项目组长需要向领导层报告和汇报,而普通员工则需要遵守领导的指示和安排。

此外,中国企业的管理普遍注重领导力和团队协作,重视集体效应和协同作战。

三、管理方式比较3.1 美国管理方式美国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以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为主,鼓励员工提出目标和计划,并为员工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在美国企业中,员工通常可以享受较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添加项标题
评价过程: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学术评价体系: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体系具有多样性,包括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标准: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标准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学术性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术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美国:高校拥有高度的自主权,政府主要通过认证和财政拨款进行管理。
中国:高校自主权相对较小,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较为严格。
比较分析:三国的高校自主权存在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体制有关。
美国:重视学术创新和贡献,采用同行评议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强调学术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以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为主要评价方式
PART THREE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高等教育的发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旨在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利益
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政府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资源配置高度集中
计划性强: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教育资源配置,高校缺乏自主权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学校自主权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引导高校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
高校内部实行较为分权的治理结构,学术权力相对较大
高校之间资源竞争激烈,资源配置效率较高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高校自主权相对较小。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使得高校在经费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
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优质资源集中于部分高校
改革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加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步主权受到政府严格管控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对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的认知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本文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点以及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公司治理对比1.股东权利和利益保护在中美两国,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决策权和利润分配权。

然而,在保护股东的利益方面,中美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股东权利被视为最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之一,因此,美国法律对于股东权利保护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例如,美国证券法要求企业公开披露其半年度和全年度财务报表,以便股东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提高股东参与决策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相对欠缺透明度。

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报告应当在半年度和年度内向股东发放,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却不一定公开透明。

在很多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股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股东为了互相获得资源并不惜在股权交易中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美国,这种关系过于密切就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金融制裁。

2.董事会角色差异在企业治理中,董事会是主导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核心机构。

在美国法制中,董事会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和监管职责,代表所有股东对企业管理层实施监督和指导。

此外,美国董事会成员通常为独立董事,不直接与公司经营管理层联系,以确保董事会独立性。

在中国,董事会成员一般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股东大会通常由大股东或管理层控制。

这就导致了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客观关系比较密切,不能独立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同时,中国大多数公司的董事长与公司CEO或总经理一样,都兼任多职位,这种模式常常会导致董事会失去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二、法律制度对比1.法律体系的异同美国法律体系追求的是基于法律的信仰文化,美国法律普遍透明、公正、严谨。

美国的法律制度在解决市场和企业的纷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美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健全的法律环境。

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一、基本概念公司治理模式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涉及到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和行为,决定了公司在什么状态下由谁来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有效的或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由经营管理公司,股东不能做过多的干涉;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经营者从股东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出发使用控制权。

公司治理模式在经济运行中具体表现为两类公司治理机制。

:一类是内部治理机制,公司的出资者为保障投资利益在公司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明确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权力分配等一系列内部制度安排;另一类是外部治理机制,公司的出资者通过市场体系对经营者进行控制以确保自己的利益,它是通过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如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和控制权市场的监督约束发生作用的。

内部治理机制可以行使事前的监督和治理,避免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外部治理机制则是一种事后机制,它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准确的公司信息披露。

下面我将就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作一简单对比,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建议。

二、美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相同。

在美国,由于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自由发展,较少受到政府、工会、管理机构或银行的影响,形成了发达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本流通活跃的证券市场。

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公司采用的大体上是一种以外部监控机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即主要依靠高效运行的资本市场来监督企业经营者。

关于中美研究型大学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反思

关于中美研究型大学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反思
山西农业大 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第 8 ( 6 卷 第 期) 014 0 18
.. S a x r c Un v ( o i l ce c i o , hni Ag i . i . S ca in eEd t n)No 6" 1 8 2 0 S i . C . 0 9 o
美 国大学 具有 比较 明确 的行 政管理分 工 ,通 常 采用团队纵 向分 级管 理模 式 ,工作 职 责清 晰 明 白 , 工作 效率非 常高 。通过 董事会和校 长的授权 ,副校 长带 领团 队在其 工作 职 能 范 围内可 以发 挥 主动 性 、
自主履 行工作职 能 、完成 工作任务 ,还可 以与其他 副校长 带领 的团队相互 配合共 同完成其 他工作 。这 种管理 的基础就 是经过校 长和各部 门批 准制定 的工
Ke r s: Unie st y wo d v r iy; M a a m e yse ; Com p rs n ge nts tm a ion
美 国一流 大学尤其注 重管理体 制的构建 ,形成 了规 范管理和依 法治校 的 良好氛 围 。我 国大 学要跻 身 于世 界 一 流水 平 必 须 要 有 一 流 的管 理 体 制 。所 以 ,通 过探讨新 时期大学 管理体制 的发展趋 势 ,建
立 和完 善现代大 学制度是 发展 中国研究 型大学 的必
然之路 。

行权力分 配 ,并 赋予其相 应 的行 政级别 ,确立管 理

中美大 学管理体 制与管理模 式的差异
中 的隶属 和服从 关系 。所 以我 国高校 的管 理机构 基 本与政府 机 构相 似 ,存在 着 机构 繁 多 、人 浮 于事 、
作规划 ,任何未经 过研究 和规 划确定 的其他工 作难 以执行 o 如 ,美 国加 州 大学 的权力 结 构在 层 次 [例 1 3

中美民办高等学校异同点比较研究

中美民办高等学校异同点比较研究

个 世界 上 的 大 国 , 由于 传 统 文 化 、 育 思 但 教
想 、 治 制 度 的 不 同 。 成 了 两 国 在 民 办 高 政 造
等教 育 上 。 具有 较 多 的不 同点 , 主要 有 :
( ) 术 地 位 的 不 同 一 学
至上世 纪末 , 已有 2 9名教授 获诺 贝尔奖 , 的商学 它
院 ( sa h st I s tt o e h oo y 是 1 6 Masc u et nt ue fT c n lg ) i 1年 8
国民办研究 型 大 学 , 2 到 0世 纪 5 0年代 , 成为 全 国
乃 至 世 界 著 名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之 一 ; 林 斯 顿 大 学 普 ( r ct nvr t) 创 办 于 14 Pi e nU ie i , n o sy 76年 的 民 办 研 究 型大学 , 以培 养 著 名 政 治 家 而 名 扬 全 国 。 在 美 国建

中美 民 办 高 校 的 不 同点 : 美 是 两 国大学博 士学位 的教授 招 收 了一批研 究 生。该 校 中
在美国高等教 育史 上首 创 研究 生教 育 与提倡 科学
研 究 , 创 了美 国研 究 生 教 育 之 先 河 。 除 上 述 三 所 开 民 办 高 校 之 外 , 有 芝 加 哥 大 学 ( nvr t o h 还 U ie i fC i sy — eg ) 在 19 年 由 J・ 克 菲 勒 捐 款 6 ao , 8 1 洛 0美 元 开 办 ,
中美 民办 高等 学 校 异 同点 比较 研 究
黄 明 光
( 州 大 学教 育 学 院 浙 江 温 州 3 5 3 温 2 0 5)
摘 要 : 关 民办 高校 具有 学术 地 位 、 府 财 政 资助 、 无教 会 办 学、 利 与 否 、 育 立 法 等 五 个 不 同 点 ; 时 , 中 政 有 营 教 同 又 具 有都 能 为社 会 培 养 急 需 的 高 级人 才 、 民办 高校 学 费 比公 办 高校 高 、 设 有 中央 和 地 方 两 级 管理 机 构 等 共 同 均

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 看上面的几组数字的比较,中国的教育投入已 少的可怜!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 5367.66亿元,其中政府财政预算内拔款占全 国教育经费比例的56.83%.也就是说,有2317 亿多是各学校自筹的,主要是来自家长们。能 不乱收费吗? • 还有中国的教育财政每年拔款约1亿元,用于 对中央部属高校中贫困学生的资助,到2002 年,这笔资助提高为每年2亿元。高速公路每 公里成本就在1亿元左右,面对全国成千上万 的贫困大学生,教育财政每年只拿出2亿元, 这只能是杯水车薪。美国教育部门每年掌握的 经费仅为300亿美元,但就在这300亿美元中, 有36%左右直接用于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 , 这笔费用有108亿之多,而美国国家的学生才 有多少? 所以美国国家一般家庭都能接受高 等教育。
中国儿童6岁或7岁入学。全日制小学学制有5年和6年两种。小 学教育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新生一代,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接受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教 育行政
作为联邦制国家的美国,不存在全国统 一的教育制度。教育权限属于各州, 这 就形成了美国国家教育制度的差异性以 及多样性的特点。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 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地方分权。它在 总体上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职责都以法律为依据。
现代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概况
现代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概况
美国的初等教育属义务教育,由小学实施,年满6岁的儿童就可 入学。小学学制有八年制、六年制、四年制等数种。美国没有正式的、 全国统一的小学教育目的。但是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 概括为: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发展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发展儿童有效 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发展儿童的创造 性能力。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姓名:李春香班级:管理101 学号:061091111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对此,就拿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两国的管理体制不同。

美国的立体式管理体制之所以能保证高等教育有序高效地运行,关键的因素是建立了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

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相比,美国高等教育的控制权最为分散。

但这种分权不是无序的,而是通过合理划分权力,使各管理主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权力范围,且不同管理主体的权力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最终实现管理权力的平衡。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

但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的观点。

这样,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势必难以落到实处,同时单一的行政性管理体制也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打破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思想,推进管理主体社会化,实现管理效能社会化,创造高额的管理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二,两国的高考制度不同。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通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

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时间3小时。

而中国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大部分省区考试时间为2-3天。

中国的考生就在这几天的考试中决定是否能进入心中的名校,高校仅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在美国,参加SA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

美国的高中学制是四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

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四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公司治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议题,它是指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一系列规则。

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本文将从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做法和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美国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其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权益为核心。

在美国,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运营。

美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中必须有独立的董事,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在美国,股东也起到了监督作用,他们通过对公司董事的选举和投票权来行使影响企业决策的权力。

同时,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非常重视外部独立监督机构,如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来为股东提供独立的审计报告和法律意见。

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非常注重股东权益保护。

然而,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更加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责任制。

英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必须由至少一半以上的非执行董事组成,以保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利益的多样性和公正性。

此外,英国的公司治理还强调了公司董事会的职责和责任,以及股东的权力和利益保护。

英国也建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如证券监管机构,来监督和监控公司董事会的活动,并确保正确执行公司法规定。

然而,与美国和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相比,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一些独特之处。

日本的公司治理更加注重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合作和共荣。

在日本,公司董事会并不像美国或英国一样拥有决策的最高权力,而是以集团公司为单位,通过长期关系和合作来进行决策。

在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董事会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公司的长期利益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股东的短期利益。

此外,日本的公司治理还非常关注员工权益和社会责任,往往会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中美民办(私立)高校筹资比较研究

中美民办(私立)高校筹资比较研究
20 0 8年第 1 期 1
第 3 卷 总第 2 1 5 2 期
外 国教 育研究
S u i si r in Ed c to t d e n Fo eg u ai n
No 1 2 0 . 1, 0 8 Vo .5 Ge e a . 1 n r lNo221 3
中关民办( 私立) 高校筹资比较研 究
华灵燕
( 北京城 市 学院 教 育发展研 究所 , 北京 1 0 2 ) 0 0 9
[ 摘 要 ]经过 2 0多年 的发展 , 中国 民办高等教 育 已经达到 了一 定的规 模 。但 目前 , 资金短
缺仍 严重制 约 着民 办高校 的可持 续发展 。 比较 中美两 国私立 高校筹 资 的现状 和制 度环境 可 以发 现。 美国健全 的私 立 高等教 育立 法 、 对 完善 的政 府资助体 系、 相 鼓励 捐赠 的税 收优 惠政 策 和 民办 高校 规 范的 内部 管理体 制是 保证 其筹 资 多元化及 高效化 的制度 因素 。鉴 于此 , 中国政 府 应主动 承担起 对 民办 高校 的财政和 管理 的责任 , 民办 高校 也应 不断提 高质 量 。 以增强 筹 资能力 。
比, 我国民办高校低水平的重复设置较多 , 导致这种现状的
重要 因素之一便是我国当前 民办高校筹 资不足 的困境。
1民 办高校 经 费总 量 不 足 .
资金 问题 的另 一个突 出表 现在 于筹资 渠道 的单 一 。
我 国民办高校经费总量不足的直接 表现便是 办学 条件
20 年,厦 门大学学者邬大光对 3 所 民办高校的调研 得 01 9 出: 学费收入 占学校 总收入 10 0%的为 1 所 。 9%的有 9 4 占 0
经 过 2 年 的发 展 , 国 民 办 高等 教 育 已达 到 了一 定 0多 中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概述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概述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概述公司治理是指管理层与公司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层与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助于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并保护股东权益。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偏好。

本文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

首先,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股东权益和市场机制。

在美国,股东权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美国有着强大的股东保护法律和市场监管机构,保护股东权益并促进公司透明度。

此外,美国公司治理模式还注重独立董事的作用,以保持管理层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

美国公司通常采用董事会独立性较高的治理结构,并鼓励股东参与决策和投票。

其次,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

英国公司通过董事会来管理和监督公司的运营。

董事会在公司决策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公司通常具有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以确保公司管理层的独立性和责任。

此外,英国还实行了《公司治理宝典》,为公司治理提供了一套基本原则和最佳实践。

然而,与西方国家不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关系和共识。

在日本,关系比争议更重要。

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相对较小,而管理层与银行家、供应商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日本公司通常采用关联公司和交叉持股的方式来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日本还有大量的内部议事规则和组织文化,以促进共识和稳定。

最后,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渐完善。

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既受到西方市场机制的影响,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政府调控的影响。

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国家和政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中国公司通常设有党委和工会,以确保政府利益和员工权益的平衡。

此外,中国在近年来也加强了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和法律规范,以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和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西方国家强调股东权益和市场机制,注重管理层的独立和监管。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引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保护资产、遵守法律法规并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重点关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基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

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该法案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以防止类似于恩隆、安然等丑闻的再次发生。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要求公司领导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开披露;•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责任进行强化,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定、评估和维护负有更高的责任;•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保持独立性,并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报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通过对美国的上市公司和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2. COSO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内部控制框架,由美国内部控制研究与教育基金会(COSO)发布。

该框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论。

COSO框架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控制环境:关注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道德标准、管理哲学等;•风险评估:确定和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并确定如何响应和管理这些风险;•控制活动:将风险管理策略转化为具体控制活动,确保实施有效的控制;•信息与沟通:确保及时获取、处理和传达关键信息,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控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中美高校内部管理组织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内部管理组织比较研究
1 董 事 会 .
收 稿 日期 :0 70 .8 20 .50
校 长 是学 校 最高行 政负 责人 。董 事会依 据合
法 的议 事程 序 , 过 投票 决定 、 免校 长 。依 照 董 通 任 事会 的决 议 , 定 和赋 予 校 长权 力 , 括 : 责学 规 包 负
作 者 简介 : 润 杰 , , 北 涞 水 人 , 都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工 作 部 副 研 究 员 ; 娜 , , 苏 徐 州 人 , 都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张 男 河 首 杨 女 江 首
若 干名副 校长 , 协助 校 长开展 工作 , 配备 一批 行 并
政 管理人 员 。 3 院 系 管 理 组 织 .
是 一个 强有 力 的 领导 集 体 , 能够 充 分 调 动 学 校一
切资源, 保证 学 校 高效 运 转 中 国部 分 大学 也建
有 董 事 会 , 公 立 大 学 由 于 实 行 党 委 领 导 下 的 校 但
各 种 委 员 会 所 具 有 的 学 术 权 力 在 校 、 、 三 个 层 院 系
到 几十 人不 等 , 歇根 大学 9人 , 密 耶鲁 大学 1 9人 , 普林 斯 顿 大学 4 O人 , 奈尔 大学 6 人 。 康 4
2 校 长 及 校 级 行 政 人 员 .
次上共 同维 系 着 学校 各 个 层 面 的运 行 , 成 一 个 形 二元 的 管理结构 []p 、 9 3) 2(p 1 ~1 。 2 6
学 校 董 事 会 有 一 名 学 生 董 事 。董 事 会 规 模 从 几 人
美 国高等学 校 实行校 董事 会领 导下 的校 长负 责制 。其 权力 结 构按 权 力 性 质 分行 政 权 力 、 术 学 权力 和其 他利益 群体 权力 。按 管理 层次分 校 、 、 院 系 三级 管理体 系 。董事会 和 以校长 为首 的学校 行 政管 理 系统所具 有 的行 政 权 力 、 以教授 为 主体 的

国内外董事会规定之比较

国内外董事会规定之比较

关于董事会相关制度的比较与思考姓名:王玉珂学号:2012301102班号:80688目录一、概述 (2)1.1 董事会制度的产生背景 (2)1.2 定义 (2)二.董事会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2)2.1我国董事会制度 (2)2.1.1具体规定 (3)2.1.2董事会的议事规则 (3)2.1.3上市公司关于董事会的特殊规定 (4)2.2 国外董事会制度 (4)2.3关于我国董事会制度的思考 (6)三.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的比较 (7)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1.1 董事会制度的产生背景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高度分散;公司规模扩大以及股东管理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导致企业的经营只能有专业的经营人员负责;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受管理成本的限制,只能每年举行为数不多的几次股东会,而无法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做出决策。

因此,公司需要一个常设机构执行股东会决议;在股东会休会期间代表股东作出重要决策的机构就是董事会;同时,董事会也会负担着替股东监督管理者的职责。

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管理层监督。

1.2 定义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

具有如下特征:董事会是股东会或企业职工股东大会这一权力机关的业务执行机关,负责公司或企业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指挥与管理,对公司股东会或企业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股东会或职工股东大会所作的决定公司或企业重大事项的决定,董事会必须执行。

董事会由全体股东选举的董事组成,负责执行股东会决议的常设机构,其性质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信任托管机构。

董事会的义务主要是:制作和保存董事会的议事录,备置公司章程和各种簿册,及时向股东大会报告资本的盈亏情况和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向有关机关申请破产等。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高校管理差异分析——以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为例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高校管理差异分析——以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为例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高校管理差异分析——以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为例韦林华【摘要】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反思自身管理的弊病。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简单的运用“拿来主义”将它山之石强行植入本校的现象。

笔者以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为例,运用“文化维度理论”对中美高校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高校管理者理智借鉴国外经验。

有效开展管理改革。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s in administration,more and more Chines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borrow administrative models and experiences from foreign universities when exam their own administrative flaws. The author takes 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KSU)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dministr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KSU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ulture dimension theory, which will help the Chines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be more wise in borrowing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be more effective in implying reforms.【期刊名称】《高教论坛》【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中美高校;管理差异;文化维度理论【作者】韦林华【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与实训管理处,广西柳州54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随着国内高等院校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发达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多,中美高校通过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各种合作形式不断分享着彼此的经验与成果。

中外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

中外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

司的董事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繁荣时期, 外部非执行董事的作用被一些专家学者 所低估。著名管理学大师 Peter Drucker(1995)认为,董事会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已经让位于管 理层。Drucker 将董事会作用的下降归因于 3 个因素: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 离、现代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增加、公司难以找到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担任董事的合适人选。 Drucker 的观点得到了其他学者的支持。Mace(1971)对美国大公司执行和非执行董事的调查 表明,美国公司的董事主要是由公司总裁而非股东挑选的,这意味着在现实中,董事代表的 是总裁而非股东。因此,董事不大可能挑战管理层的决策,也不会给管理层出难题。 4.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上述发展趋势所导致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管理层如何能够监督自己?当经理们的利益 与所有者利益发生冲突时, 谁来保护股东的利益? 根据英国学者 Lindon-Travers(1990)的研究, 在管理层把持英国公司董事会时期, 英国公司的绩效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 这 显示了增加公司董事会客观性与独立性的迫切需要。 到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公司损害股东利益事件的增加以及许多曾经名声显赫的 大公司不断倒闭,董事会的作用,尤其是非执行董事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在加 拿大,劳伦斯委员会报告(Lawrence Committee Report,1968)强调非执行董事对公司绩效提 高的重要性。 Kimber(1969)认为这预示着一种趋势,即人们开始将非执行董事视为股东权益 或(间接的)公共利益的主要保护者。 英国著名的公司治理专家 Bob Tricker(1978)加强了这一概 念,强调这些董事不但应该是“非执行的”,而且还应该独立于公司和管理层,Tricker 认为英 国的董事会必须打破由执行董事把持的状况, 独立董事应该在董事会中占主导地位, 这样董 事会才能在管理层的专业技能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而这种平 衡是董事会正确决策的必要条件。 1982 年,英国建立了“非执行董事促进协会” (PRO NED),该协会得到了包括英格兰银行 在内的许多英国全国性组织的财务支持。 协会的目的就是促进英国的公司更广泛和更有效地 使用独立非执行董事。 从那以后, 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英国公司董事会中的数目逐渐增加。 1991 年 5 月,英国的 Cadbury 委员会调查研究后认为,公众公司的董事会应当至少有 3 名非执行 董事,其中至少有 2 名是独立的,董事会主席应该由非执行董事担任。 美国是独立董事制度建立最早、也是最为完善的国家。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美国 证监会就建议公众股份公司设立“非雇员董事”。美国 1940 年《投资公司法》中规定,董事 会中至少 40%的董事必须为独立董事。1977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在上市条件中规定上 市公司应该自 1978 年 6 月 30 日开始设立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应该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 以确保公司会计和审计的准确性。1991 年,美国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至少应有 2 名 独立董事, 并设立监督委员会, 其中一半以上的成员为独立董事。 全美证券经纪商协会 (NASD) 最初规定 NASDAQ 市场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必须至少有 2 名独立董事,1998 年又进一步要求 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必须由至少 3 名独立董事组成。 三、为什么需要独立董事 1.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

中美有限公司立法比较及借鉴

中美有限公司立法比较及借鉴

中美有限公司立法比较及借鉴美国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ULLCA)融合了公司与合伙的优点,具有公司设立自由化、公司治理自治化、利益分配弹性化、法律条款任意化的特征。

本文将其与我国新公司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新公司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设立自由化治理自由化借鉴我国有限公司立法自1994年公司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立法理论缺乏成熟,以及立法政策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有限公司立法过于严格,完全丧失了作为中小企业投资者选择的企业组织模式这一价值。

因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WTO的加入,修改公司法包括其中的有限公司立法,以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便成为当务之急。

自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全面修改公司法的计划到2005年12月27日正式通过,其间无论是学者还是立法机关都确立了把“鼓励投资、放松管制、利益衡平”作为此次公司法修改的精神,并将这一精神贯彻始终。

可以说,从国内外学者的评价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与美国有限公司立法精神相比,我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下文笔者通过介绍美国有限公司立法的情况,探讨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有限公司法立法背景及特征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至90年代初期,各州兴起了以“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简称LLC)”命名的公司立法。

而美国国家统一州法委员会于1994年制定了一个《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ULLCA)》示范法,后又于1996年对该示范法进行了修改。

至此,美国有限公司法确立了自己在美国企业组织形式中的法律地位。

该种有限公司(LLC)融合了公司(corporation,也即我们大陆法系中的公司)与合伙的优势,但其却并不是公司(corporation)或合伙。

他的成员在法律上称之为“成员(member)” ,而不是“shareholder”。

其在于:成员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自由化;利润分配的弹性化;会议记录要求的非严格化;税收上的单重纳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然而,就算真正成立了董事会的也是假的。”同年8
到证实。宏观上来说,全国性统计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比 公办高校具有高得多的经济效益o。这是民办高校举办者 的营利目的使然}微观上而言,笔者对A省几所民办高校 的实地调查表明,举办者的成本意识渗透到招生、教学、 日常管理、学生就业、教职工聘用与解聘等办学环节的方 方面面。举办者如不是出于营利目的。根本无法理解这一 切。2009年7月30日.针对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办学目的 问题,接受笔者访谈的原A省NZ职业学院院长一语中的: 。说不以营利为目的,就是以营利为目的!不赚钱谁办学?” 然而,我国现行教育法规.无论是《教育法)还是 t高等教育法).都要求举办民办高校的组织和个人。不得 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下位法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也没 有明确支持民办学校以营利为目的,仅仅在奖励条款中允
别的教派积极,因为学院和教堂一样,都已成了美国生活 的一部分∞. 既然美国早期私立高校的举办者不是个人,而是作为 组织的教会,并且也不是为了营利,因而,董事会制度能 够在美国早期私立高校中推行,并形成了一种优良传统。
2.目前美国私立高校举办者多数仍然坚持非营利的办
高校作为非国家举办的高校,它有可能违反国家的教育方 针,违反宪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达不到国家的教育目标, 因而必须强化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估。包括营利性与 非营利性的,以确保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落实,维护教育法 规的尊严。同时,国家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监管,以 确保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会偷税漏税和非营利DUCATIoN SCIENCE
2012年第3期
民办(私立)高校董事会制度的中美比较研究+
张水华 查明辉
[摘要]应《民办教育促进法》之要求,民办高校大都声称已推行了董事会制度,但事实上谊制度 运行失败.其原因在于,中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运行主体不支持,同时该制度并无优越性。美国旱期的 私立高校举办者是教会,其办学目的不是为了营刺,井且目前美国多敷私立高校举办者仍坚持非营利方向, 加之美国私立高校董事会制度具有优越性,故能成功运行至今且发展趋势良好.建设我国民办高技董事会 制度的关键在于允许民办高校举办者自主选择内部领导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国家对民办高校教育质量与财 务的监管。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引到非营利上来。 [关键词]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8.7 中芙比较领导管理体制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一0123—03
严重威胁举办者的个人集权.更会大大损害举办者的经济 利益。因此。举办者不可能支持董事会制度的运行. 2.中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并无优越性。中国民办高 校董事会制度并无优越性,这突出体现在中国民办高校董 事会本身并不能带来更多额外的资本。 法国杜会学家布尔追厄指出,资本有三种基本形态: 一是经济资本,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I二是文化资本,它 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式I三是 社会资本,它以社会声望、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范为制 度化形式o。按‘民办教育促进法》所规定,民办高校董 事会是从民办高校内部人员中。包括举办者或者其代表、 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中遴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而不 是从民办高校之外遘选一些社会精英,因而,中国民办高 校董事会并不能带来额外的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等以增强民办高校竞争力.所以,中国民办高校 董事会制度本身并无优越性可言。 总之.上述两方面因素使得多数民办高校举办者千方 百计反对董事会制度,要么根本不设立董事会。要么安排 自己的亲戚或亲信进人董事会以操纵并使之名存实亡,导 致董事会制度运行失败。 三、美国私立高校董事会制度成功运行原因
学的目标不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也不是为了举办者营
举办者自己会根据市场与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部领导 管理体制,否则难逃学校倒闭的厄运。因而.国家无须对 其领导管理体制予以硬性规定,这与国家无须硬性规定民 营企业、民营医院等民营组织的领导管理体制道理相同。 国家无须对民营组织个体的倒闭负责+只需要努力营造宽 松环境即可。 当然。如果进一步按民办高校的属性把中国民办高校 划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高校,建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 首先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非营利性民办高校 举办者把举办民办高校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一般也不会
一项制度能否成功运行,除了取决于制度的运行主体、 回报之前,必须向社会公布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 的材料和财务状况。向社会公布财务,民办高校不可能真 正做到。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法规并不支持举办者营利。 这与大多数举办者的办学初衷是相违背的。不过,尽管如 此,在现实中,举办者可通过种种方式暗中取得大量利益. 在此背景下,如果真正推行董事会制度,显然不但会 I.民办高校董事套制度运行主体不支持。民办高校最
国民办高校实施董事会制度后也能产生一些名牌民办高校。
目前全国民办高校大都表示建立了董事会制度。然而, 截止到目前为止,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运行是失败的。这
从以下事实可以充分看出。一项基于全国45所民办高校
(本研究所谈论的民办高校包括了独立学院,目前学界一般 不把独立学院认定为真正的民办高校)的调查表明,由董 事长个人主导决策的高达近3/4∞。在北京。C学院的一位 副校长说:“你要问我们学校有没有董事会?有!是不是董
詈苎竺民!全j竺竺竺全21而】:三挚!翌耋的窖兰?竺 是营利,并不是要把民办教育作为事业来追求.全国人大
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民办学校举办 者的资金投入中,66.2%属投资性质。23%为借贷性质, 属捐赠性质的只有lO.8%o.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民办高 校举办者的办学目标是营利。这一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忽视 的基本事实,无论是从宏观方面.还是从微观方面都可得
运行环境之外,还包括制度本身是否比以前的更具优越性。 中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运行失败.除了其他方面之外, 以下两项因索极其关键。
关键、最积极的因素在于举办者方面,举办者是董事会制 度运行的主体,但是举办者实际上并不支持董事会制度的 运行.这是由举办者的办学且的决定的. 笔者综合调查得知,A省自改革开放开始至2008年 12月,全省民办高校先后有70所,其中举办者为公民个 人的35个,公民联合的11个,民营企业的8个,社会团 体6个,事业组织4个,民主党派3个,国营企业2个, 事业组织与企业联合1个.各类举办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50%、15.71%、11.43%、8.57%、5.71%、4.29%、2.86%、 1.43%。由于公民联合通常只是由少数的公民联合起来, 民营企业通常也是由少数人所控制.因而.A省民办高校 举办者实际上约77.14%是公民个人(或者少数人).然 而.截止到2008年12月。A省民办高校举办者只剩下公 民个人,公民联合,民营企业三种了,其他举办者已消失 或处于破产的边缘。所以,目前A省民办高校举办者基本 是公民个人(或少数人)了。就全国来看。1998年lo月 至1999年2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曾对全国 20个省份的8z所民办学校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举 办者为个人的34个,公民联合的34个,企业的13个,其 他社会团体的13个.分别占总体的43.6%、23%、16. 7%、16.7%o.可见。全国范围内的民办高校举办者也大
反对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制度。 2.强化国家时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估与财务监管。民办
利,主要是为了培养教士。在当时还是处于农业社会的北 美荒野上。各举办者主要是受学院能培养教士的激励.出
于现实生活和在原野中生存的需要而不畏艰难办学o。教
派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每个教派似乎都想在每一州每一
地区至少自设一所学院,没有一个教派想让自己显得不如
作人员2人。 一、中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运行现状
5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或者董事长一人。理事长、理事 或者董事长、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第二十一条规定: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行使的职权是:(1)聘任和解聘校 长I(2)修改学校章程和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3)制定 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4)筹集办学经费,审核 预算、决算l(5)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6) 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7)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职权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国家要求民办高校推行董事会制度。目的至少包括三 个方面:一是要形成民主决策的机制,即要以董事会的集 体力量代替举办者个人的独断专行I二是希望以董事会制 度制约举办者.使其把举办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 追求,而不以营利为目的,三是希望与发达国家一样,中
33002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水华,童明辉,江西师范走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江西南昌
2003年9月起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我国民 办高校建立董事会制度。目前。各民办高校大都声称已建 立了董事会制度.但事实上该制度运行并不成功,学界对 此问题的关注不足。本文在将此现状与美国私立高校董事 会制度成功运行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民办高校 董事会制度运行效果、问题成因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本研究实地研究地点主要是A省的DY学院。DY学 院已具有学历教育资格,有18年办学历史,专职兼职教工 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两万余名.办学水平属民 办高校中的中上等,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笔者自2005 年8月至2010年8月在该学院任教,对这所学校的招生、 教学、管理等运行情况已非常熟悉。本研究的访谈资料主 要来源于笔者2009年5月至12月对A省14所(6所发展 较好、3所勉强维持办学、5所已倒闭)民办高校的领导、 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人员共计62 人的访谈,包括2位督导专员(兼党委书记)、13位中高 层领导、14位教师、3位班主任、11位毕业生、7位在校 生、3位家长,用人单位工作人员7人、教育主管部门工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 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f第二十条 规定。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 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其中1/3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应 当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
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是……,但实际上不是。实 际上的董事会是一个顾问班子。它一年开一次会,参与点 决策.发表点意见。你爱听就听,不爱听就不听。大家一 年吃顿饭.聚一聚.聊一聊,把办学的事情说一说,汇报 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并没有作什么决议。董事会起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