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达能案例-3

合集下载

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享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物流配送行业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升级。

其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了物流配送行业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来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的应用,并探讨它为物流配送行业带来的好处。

案例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的智能仓库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快递公司之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其中,智能仓库就是它的一个标志性应用。

在智能仓库中,FedEx利用一系列先进的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当仓库内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精准掌控货物状态和物流流程。

其实现了在冷藏温度、湿度、照明、货运流程和存储过程等方面的自动监测。

此外,智能仓库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有仓库中发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存储和物流流程,进一步提升整个物流配送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案例二:达能集团的智能预算系统谈到物流配送的成本控制,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然而,对于达能集团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帮助它在这方面做到了突破。

具体来说,达能集团在之前的物流配送中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来进行成本控制。

由于这种方式的不准确性和低效率,达能集团在物流配送方面一直存在着较高的成本风险。

基于此,达能集团决定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配送成本进行监测和计算,并打造一个智能预算系统。

在这个智能预算系统中,达能集团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所有相关的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更加精准地计算物流配送的成本。

另外,在日常的物流配送管理中,该系统还可以智能地调整配送计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从而确保了达能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案例三: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系统当前,京东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物流配送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其中其智能配送系统更是备受瞩目。

在智能配送系统中,京东物流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物流配送。

具体来说,它为快递员提供了智能化的配送路线规划,可以根据路况、配送地址和物流情况等多个因素来优化配送方案,提升快递员的效率和准确率。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获得品牌认可
娃哈哈作为中国著名的食品饮料 品牌,其品牌认可度高,达能通 过并购娃哈哈,可以快速获得消 费者认可,降低市场推广成本。
补充产品线
娃哈哈的产品线丰富,涵盖了多 个领域,如瓶装水、乳制品、果 汁等。达能通过并购可以补充其 产品线,扩大业务范围。
对娃哈哈公司的积极影响
获得资金支持
达能作为国际知名的食品饮料企业,其资金实力雄厚。娃哈哈通过被达能并购,可以获得 持续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业务的扩张和发展。
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企业需要不断创 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饮料行业将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转 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
对企业并购策略选择的进一步思考
战略协同
企业并购需要选择与自身战略目标相协同的标的,以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
2023-10-26
目 录
• 并购背景介绍 • 并购过程解析 • 并购后的影响与效果 • 案例分析与启示 • 未来展望与思考
01
并购背景介绍
达能公司概述
1
达能集团是一家跨国食品饮料企业,总部位于 法国,产品包括酸奶、矿泉水、饼干等。
2
达能集团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等地均设有 分支机构。
国际化发展
达能作为国际企业,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资源。娃哈哈通过被达能并购,可以借助达能的 国际化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国际化发展。
提高管理水平
达能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娃哈哈通过被达能并购,可以引入达能的管理模式,提 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效率。
对双方业务和市场的潜在挑战与机遇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ppt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ppt

并购后公司股权结构
达能成为娃哈哈第一大股东
达能通过购买娃哈哈其他股东的股份成为娃哈哈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达到51%。
娃哈哈仍保持独立运营
娃哈哈在并购后仍保持独运营,品牌和团队基本保持不变 。
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对达能的影响
达能通过并购娃哈哈进入中国市场,并借助娃哈哈的品牌和渠道扩大市场份 额。
对娃哈哈的影响
05
风险评估
经营风险
品牌风险
01
达能与娃哈哈品牌定位差异导致经营理念和战略难以融合,同
时达能全球业务范围广,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和冲突。
市场风险
02
中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达能娃哈哈并购后可能面临竞争对手
的打压和挑战。
供应链风险
03
并购后整合过程中可能面临供应商、渠道和物流等方面的挑战
,影响产品供应和市场份额。
资产状况
达能集团的资产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资产质 量和较高的资产周转率。
娃哈哈财务状况
销售收入
01
娃哈哈在并购前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显示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和市场竞争力。
净利润
02
娃哈哈的净利润同样呈稳步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其高效的
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资产状况
03
娃哈哈的资产状况稳定,但相对于达能集团,其资产质量和周
形象。
市场拓展
02
娃哈哈可以借助达能的国际渠道,拓展海外市场,扩大销售范
围。
管理提升
03
娃哈哈可以学习达能的管理经验,改进内部管理流程,提高效
率。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注重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强化技术创新

主题案例三:达能&徽记 “理直气壮”的压货

主题案例三:达能&徽记 “理直气壮”的压货

- 夫特、f--. a ̄ - 直接面对终端零售商的有可口 i . W 可乐、百 徽记 :灵活应对
事可 乐 、康 师傅 、统一等企 业 。经销 制如何运 作?各企 达能 是老 牌公 司 在 中国 仅饼干一 项年销售 额就
94中外管理 20 0 06. 1
维普资讯
的。即便接 受压 货 , 也不会 先打款。” 如果压货 不付钱 , 你 说 谁会压货 7” 以 , 所 超市对压货 的态 度与家电零售商是

立仅仅 只有 4年 时间 , 而 目前 的年 销 售 额 已 经达到 2亿 , 凭此你就
不能小觑 。
虽 然 两 家 企 业 规
样的。 至于食 品行业 经销制的演 变趋 势 , 黄静的观点提
就得挨板子 了。 柳敏看 来 , 在 年关商 战是 否胜利 的关键 就在 货物供应是 否充足 、合理 。 压货的途径 是什 么?这就不能 不提到食 品行业 的渠 道构成 。据柳敏介 绍 .食 品企业 至少有 8 % 左右实 行经 0 销制 ,只有 2 % 左右 的企 业直接面 对终端 。在 知名 的食 0 品制造企 业 中. 行经销制 的有达能 、 百利 、 实 金 德芙 、 卡

沃 尔玛 、好又 多 ) 间 之

主 要实行账 期交易 。账期有 3 0天
有4 5天 ,甚 至 经 常
达到6 0天。很 显然 ,因为要 面对上下 游两端不 同的结算 方 式 ,加之终 端市场 的竞争 日趋 激烈

经 销 商 的压 力 极

到春 节前货物供 应不上 怎么办 7如果真 出现断货 ,我 们
达1 元 左 右 。相 对 1亿
宝 洁都压货 ” 只要 任务 尚未完成 . , 谁都会压货 。 不过 . 货

达娃之争

达娃之争

“达娃之争”——跨文化商务之间的冲突案例分析“达娃之争”——跨文化商务之间的冲突一、案例简介2007年4月11日,世界五百强亚太区总裁范易某发出一声吼,要代中国人民清理门户:“违反契约精神的那个人,他的余生将在诉讼中度过。

”范易某所在的企业叫做达能,一个法国血统的跨国集团,是欧洲排名前三的大型食品企业。

1996年达能与“中国人都知道”的娃哈哈集团合资,后达能取得合资企业控股权。

而范易谋放狠话要“放倒”的“那个人”,就是“娃哈哈之父”宗庆后——浙江首富,2006当年胡润百富榜发布的中国第三大富豪。

达能,世界五百强企业,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对达能的扩张战略做了归纳:一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收购当地优秀品牌,实行本土化、多品牌战略;二是果断的从衰退行业转向朝阳行业,并不断割舍边缘产品和效益不佳的企业;三是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准确“袭击”国际竞争对手。

而从教办工厂起家的娃哈哈,走的是事业发展模式。

二三十年来,娃哈哈一步一个脚印壮大发展,通过脚踏实地的运作,造就了“娃哈哈”这一如雷贯耳的民族品牌。

在范易谋一声吼的前十年,达能与娃哈哈维持着一种“达能出钱,娃哈哈挣钱,达能分钱”的合作模式。

从合作的成果看,双方都是非常满意的。

刚开始的达娃合资,是互利的、双赢甚至多赢的理想合作。

是什么不为人知的根本分歧,导致合作这样“高调”地破裂了?从2000年起,达能开始采取另一种策略,开始大量收购乐百氏等与娃哈哈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同类企业,企图借此对哇哈哈施压。

达能控股收购乐百氏后,因为恶性价格竞争,娃哈哈饮用水每年的利润额下滑得非常厉害,每年有数千万元的利润损失。

2007年5月,达能集团得寸进尺,欲以40亿元的低价强行并购杭州娃哈哈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对此,宗庆后表示强烈不满,双方矛盾日益激化,纠纷不断升级,由开始的相互指责演变为双方互相起诉的法律战。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 析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背景介绍 • 并购动机与策略 • 并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 • 并购效果评价 • 案例启示与总结
01
背景介绍
达能与娃哈哈简介
达能
达能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与饮料 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并在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娃哈哈
娃哈哈是中国知名的食品饮料生 产企业,专注于饮料、乳品、方 便食品等多个领域,拥有众多深 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文化整合
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是成功的关键,达能需要积极与娃哈哈沟通,共同 打造符合双方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避免文化冲突影响并购效果。
跨国并购的风险与挑战
法律与监管风险
跨国并购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达能需要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同时应对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
财务风险
跨国并购涉及大量资金流动,达能需要确保资金来源稳定 ,并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避免财务风险影响并购进程。
市场布局调整
根据双方的市场基础和资 源优势,重新规划市场布 局,实现市场覆盖最大化 。
渠道资源整合
整合双方的渠道资源,共 享销售渠道、物流体系等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 场响应速度。
财务协同与资源配置
资金筹措与运用
通过并购实现资金筹措的规模化,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预算与控制
统一双方的财务预算与控制体系,实现财务资源 的优化配置,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娃哈哈的出售动机
资金筹措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娃哈哈可以 获得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公司的
后续发展、投资新项目等。
引入战略投资者
达能作为国际知名企业,其入驻有 助于提升娃哈哈的企业形象,同时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有助于优化 公司股权结构。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达能与娃哈哈概述 • 并购事件概述 • 并购动因与交易结构分析 • 并购影响与效果分析 • 并购风险与控制措施
01
达能与娃哈哈概述
公司背景介绍
达能集团
创建于1966年,是全球著名的跨国食品和饮料公司,业务遍 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娃哈哈集团
总结词
合规性、法律诉讼
详细描述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的不同 ,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导致并购方遭受损失的风险 。在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中,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中 国的反垄断法和欧盟的反托拉斯法等法律法规的限制 和约束,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和合规成本。此外 ,法律风险还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 方面。
并购方式
达能以51%的股权入主娃哈哈,以现金方式支付。
并购动因与经过
并购动因
达能希望通过并购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并获得娃哈哈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VS
并购经过
达能在1996年与娃哈哈签订了合作协议 ,共同成立了几家合资公司。2006年, 达能提出要收购娃哈哈51%的股权,遭到 娃哈哈方面的拒绝。之后,达能向法院提 起诉讼,要求撤销娃哈哈集团和娃哈哈商 标的所有权。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 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行业地位与影响
达能在中国的地位
达能在中国市场上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如“达能”、“碧悠”等,成为消费者喜 爱的产品。
娃哈哈在中国的地位
娃哈哈集团在中国饮料和食品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其产品品种 丰富,覆盖面广,成为国内重要的食品生产企业之一。
02
并购事件概述
并购时间方式
并购时间

达能案例讲解最终版

达能案例讲解最终版

一、并购案例介绍:2000年12月6日,法国达能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与海虹控股共同公布一项协议:达能共出资约1.8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和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10%股份。

原梅林正广和饮用水的股东由三家构成——“上海梅林”占70%,出让20%后保留50%;海虹控股拥有的9.69%以及与海虹控股总裁康健有关的另一家公司所拥有的20.31%,悉数转让予达能公司。

海虹控股一单的成交价为2900万元。

据悉海虹原来的购入价为1080万元,此次出让溢价超过160%。

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作价3亿元。

上海梅林和海虹控股分别出让5%的股权,套得1500万元。

二、背景介绍:达能(DANONE)是世界著名的食品集团,创建于1966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

该集团的业务遍布六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

鲜乳制品、婴儿营养品、饮用水和饮料、临床营养品作为达能健康产业的四大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均名列前茅。

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之一。

达能于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中国市场。

为了与全球第一大软饮料企业雀巢公司争夺中国市场,达能以极快的速度在中国扩张。

在收购梅林正广和股份之前,达能已先后收购中国两大水企业——娃哈哈和乐百氏60%的股份,后一宗交易刚刚于2000年3月3日达成。

就在梅林正广和收购案的同一周,达能还出资获得了中国著名乳制品企业———光明牛奶5%的股份。

另外在梅林正广和收购案发生之前,上海一直流传的是:雀巢将收购正广和。

正广和在上海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乎就是汽水的代名词。

但到了90年代初期,如同所有的老国企一样,正广和汽水厂陷入困境。

1995年,正广和转以城市居民饮用水作为自己的主业。

1997年,以肉业和罐头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上海梅林食品(集团)公司收购正广和。

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桶装水生产企业,年销量超过100万桶。

2000年1~10月份,梅林正广和销售收入为1.38亿元,净利润达4770万元。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

达能并购娃哈哈一、事件背景: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

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

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

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风波。

二、达能&娃哈哈的婚姻历程:1996年,达能投资4300万美元与娃哈哈建立5家合资公司,达能获得51%的股权。

2007年,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2007年,4月5日娃哈哈召开了董事会,认为合资合同条款不平等。

5月9日,达能亚洲及其全资子公司已经正式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8项仲裁申请。

其中,7项仲裁都是合资企业的外方股东针对中方股东提出的仲裁。

2007年12月-2008年4月达娃和谈,在两国政府协调下,双方中止了法律程序进行和谈。

达能要求以约200亿的价格将其投资在合资公司的不到14亿元人民币股权售给娃哈哈,价格按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计算,被娃哈哈拒绝。

2009年9月30日,达能和娃哈哈发声明称达成和解:达能和娃哈哈集团2009年9月30日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

三、并购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这起并购案例属于典型的恶意并购,达能公司在私底下收购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且在中国大量收购龙头企业的股份,有垄断嫌疑。

达能公司实际上已经对中国的饮料业进行了垄断,严重违背了国家六部委《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并购方在中国的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境内资产拥有30亿元以上,境内企业超过50家,必须报经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审查规定”。

娃哈哈集团&达能集团的经营战略:1、开发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八十年代中后期,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企业合并案例

企业合并案例

企业合并案例案例一: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并购过程:2004年 12月 8日,联想宣布以 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 3月 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作出裁决,批准联想集团并购 IBM全球的个人计算机 (PC)业务。

17.5亿美元中的6.5亿美元将以现金支付,6亿美元以联想的股票支付,每股计价2.675港元,包括 8.2亿股联想普通股,9.2亿股优先股,共计 17.4亿股联想股票,占联想股份的 18.9%,BIM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在收购前,BI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帐面净资产为负 6.8亿美元。

2005年 5月 1日收购完成,新联想的个人电脑业务约占全球市场的 8%,是世界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合并动因:联想长期以来把战略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高效的团队。

联想收购 BI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通过利用 BIM现有资源有利于解决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联想此次收购,连同 BIM 的 PC部门员工一起纳入摩下,这些员工在国际市场上的丰富经验对想把“LENOVO”,打入全球市场的联想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其次,联想缺少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而 BIM在国际上有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

最后,这次收购因 BIM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被全球媒体大量报道,ELNOVO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成为一个被大肆宣传的品牌,这无疑为 LENOVO走向世界埋下了有利的伏笔。

对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来说,被纳入联想旗下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首先,BIM在全球大型企业的市场方面个人电脑市场做得非常好,联想在小企业的市场方面做得很好,两者的联合能把这两部分的优势联合在一起。

其次,新联想通过扩大了的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个人电脑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对BIM个人电脑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也提供了一个机遇。

因此,此次联想收购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双方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的可能性,此次收购实现了优势资源的联合。

达能:案例(3)

达能:案例(3)

达能:挟资本以令诸侯小标题君临天下4收割战略7欲擒故纵11“杯酒释兵权”14一场风花雪月的事17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长期而明确的大战略。

这个战略建立在企业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和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它超越一切的“招术”。

对它的坚持与校正,是造就一个伟大企业的艰辛过程;也是一位企业家修炼韧性、提升自我的心路历程。

历史传承着文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昂首步入了WTO之门,实现了复关入世的宿愿。

但与此相伴随的是“狼来了”的惊呼,是大批企业“不合资等死,合资找死”的进退两难。

于是,简单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激昂慷慨在这十余年间此起彼伏。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几乎一直处于对外来资本“爱恨交加”的尴尬境地。

要“旗帜”还是要“利益”?要“肚子”还是要“面子”?人们在为中国企业的生存而担忧的时候,往往首先把问题指向政策环境或者法制环境,但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环境,就是社会心理环境。

它由民族情感和传统道德等一系列价值评判构成。

正是这一环境,无形中令企业背负了不应背负的“十字架”,承载了太多不应承载的价值和道德批判……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才能坦坦荡荡、无牵无挂地去追逐“阳光下的利润”?的确,我们不得不站在了“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十字路口。

更何况,国际经济飞速发展、风云变幻,什么是民族企业,什么是民族品牌,尚且也需要全新的诠释。

联想与AOL时代华纳结亲、王志东从新浪离职、中华网并购新浪、AOL时代华纳将通过联想FM365并购网易、科龙被林柯尔收购、健力宝被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收购等等,这些消息全都与资本有关。

并购系愈演愈烈,一些潜伏的资本大鳄也开始浮出水面,如健力宝实中的张海。

这都表明,资本的力且正在改写中国市场版图,资本的战略并购在中国市场如火如荼。

世界经济正迈向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整合的浪潮与诱惑无可阻挡。

改革开放20多年,流入中国的境外资本达40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最前列。

失去了外来资本这个强大的“发动机”,上世纪末中国高达两位数的年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能实现的。

达 娃 之 争

达      娃      之      争

起来了,已不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代了, 中国人有自己的国格、人格,你老是用威胁、 恫吓的口气跟我们说话,只能增加我们的愤 慨。双方的合作是必须平等互利的合作,你 再用这种态度跟我们说话,我就跟你终止合 作”
达能输在了口碑
达能在中国的一系列行为也让国人产生不快。 就娃哈哈而言, 10 年来达能没有参与经营管理、 没有提供技术支持, 仅投入了10 亿元人民币,却分走 了38 亿元的利润。 更让娃哈哈诟病的是, 自达能与娃哈哈合作之日 起, 便有非合资公司的存在———当时,因为娃哈哈 的其余公司效益不明显或布局在中西部, 达能因此 并不看好其成长性, 并拒绝与之合资。可等到非合 资公司效益和利润明显了, 达能却以原来的合同为 要挟, 进行并购, 这在非常看重道义的中国来说, 很 不光彩。

2000年娃哈哈集团改制后股权关系

并购事件过程
然而,当时达能在占有绝对控股权之后, 与娃哈 哈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双方在合同上签署有 这样一条“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 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 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 “这一条款简单说, 就是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 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 资。”
阴谋论之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中国经典的军事理论,如何把这 部军事秘籍很好的运用在其他行业,作为法国企业 达能,在这方面给咱们中国人好好上了一课。
瞒天过海
达能在2000年收购了乐百氏,但对于乐百氏的 商标使用权只有10年,在最初几年获得较高盈利后, 达能开始故意雪藏乐百氏,使乐百氏的市场份额迅 速萎缩,并投巨资培养自己的饮料品牌“脉动”。
08
LOGO
并购事件过程
达能要求以约200亿的价格将其投资在合资公司 的不到14亿元人民币股权售给娃哈哈,价格按上 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计算,被娃哈哈拒绝。 2009年9月30日 ,达能和娃哈哈发声明称达成和 解:达能同意将其在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 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

案例达能的中国战略

案例达能的中国战略

案例——达能的中国战略摘要:达能自1987年进入中国,用短短2年的时间以控股、参股的方式对中国多10多家知名的饮品企业进行了并购。

达能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其扩张战略或多或少能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下面通过对达能集团在中国的战略分析,试图寻找出达能战略扩张德独特之处,以供中国企业在进行战略并购是借鉴。

关键词:达能战略达能战略达能中国战略第一部分:“吞吞吐吐”的达能一、达能简介总部设于法国巴黎的达能集团是一个业务极为多元化的跨国食品公司,集团的业务遍布六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

1996年集团的总营业额达到839亿法郎。

在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达能集团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之一,同时还是世界第二、欧洲第二矿泉水生产上;世界最大、欧洲最大的鲜乳制品生产商。

达能的前身成立于1899年2月2日,1996年与一家法国玻璃制造商合并为BSN。

1970年开始,通过并购其主要客户向食品工业拓展,逐步成为法国首屈一指的啤酒、瓶装水及玻璃制造商。

1973年与一家乳品及面条生产商合并,年销售额达14亿欧元(其中食品、饮料占52%)。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能出售了玻璃制造业务并全力在两欧地区发展食品饮料业务。

1989年实现销售额74亿欧元,成为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

上世纪90年代,BSN开始向西欧以外的市场拓展(主要方式是并购),与1994年更名为达能集团。

到1997年,达能管理层确定三大主要业务为:鲜奶(包括酸奶)、饮料(非碳酸)和饼干,同时着手从名目繁多的其他领域撤退。

到2006年,乳品、饮料和饼干销售额分别占达能集团销售额的56%、28%和16%。

二、达能的扩张策略达能是靠做加法——并购出身的。

达能先是为食品厂生产玻璃瓶子,然后并购食品厂,最后出清玻璃厂制造资产、全力拓展食品业务,这一吞一吐用了10多年(纵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所以说,并购和出售是深入达能DNA的一种本性,连达能这个字好都是并购企业带过来的。

达能强行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共15页

达能强行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共15页

业内有消息称,乐百氏有30%的销售人员 被裁,工厂方面裁员幅度达40%。尽管达能持 有合资公司51%股权,但整个娃哈哈集团经营 、生产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宗庆后手里。在与达 能合作近10年的时间里,宗庆后凭借自身在娃 哈哈多年累计的威望、强硬的工作作风,一直
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据了解,达能
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 走。
2019年,宗庆后和中方决策班子商量决定,由 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与达能没 有合资关系的公司。这些公司建成后,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或许是良好的业绩让达能觊觎。几年后,达能突然以
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
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
家由娃哈哈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建立的、与达能没有 合资关系的公司。
三、并购结果
达能失败,娃哈哈赢得商标的使用权。
四、并购失败的反思
➢ 外资通过控股行业龙头企业从而控制整个产 业只是暂时的,靠压是压不好的,靠控制是控制 不住的,应该靠双方的融合才能实现双赢。中国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和发展同样遭到了国外 反垄断和限制外资并购法律的影响。中国应当充 分吸收和参考国外反垄断和跨国并购审查的立法 和实践经验,让《反垄断法》尽早出台;并且通 过立法,明确外资恶意并购或行业垄断的定义, 严格限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
谢谢!
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19年利润达 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1987年,宗庆后带着两名退休老师,靠着借来的14万 元起家。到了2019年,经过几番投资和收购,娃哈哈产 值突破亿元大关,已经初具规模。怀着“市场换技术”美好 愿望的宗庆后选择战略性引入世界饮料巨头达能。当时, 娃哈哈以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投入与达能合资成立5家公司 。其中,达能获得合资公司51%股权。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达能集团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达能集团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达能集团达能在中国市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控股和参股的企业就有10多家而且参股比例不断上升。

达能集团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成功实现其收购战略并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其独特的对外扩张的战略会给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并购时有些启示:1、战略并购和重组应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注意资源的互补性重组,实现战略性重组和并购。

无论是同类产品或者行业的横向一体化,还是上下游产品企业间的垂直一体化,都依据产业自身内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经营方式等方面的互补关系来进行重组。

2、企业要高瞻远瞩,放眼全球市场。

首先,我国一些有竞争实力的产业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国际化经营: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及品牌输出。

产品输出。

我国家电等产业的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在中低档市场上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优势。

要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进一步拓展发达国家等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市场的同时,大力开发新的港在市场,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要逐步进入国外营销网络,利用营销网络功能来扩大出口,降低流通费用。

其次,资本输出。

要积极推进在境外发展加工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寻找合作伙伴,以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国外进行生产、加工组装、设点办厂。

第三,要积极在国外实施战略并购。

加强通过战略并购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重组和国际化的经营。

与东道国企业合作的好处一是可以更快融人当地市场:二是可以降低产品进入时的壁垒和成本:三是可以更好地实施本土化战略,为企业实现当地设计、当地生产以及当地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会竞争,超越竞争,注重竞争与合作平衡。

虽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无论在并购合作中,还是在经销竞争中,要像达能在中国市场那样,靠战略的竞争、真诚的合作来实现双赢。

4、消除并购中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差异带来的文化整合问题。

比如新设分公司后,新公司的价值观如何整合到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层面上来,既要保持新公司企业文化的一定特殊性,叉要与总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协调一致。

达能强行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达能强行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
1999年,宗庆后和中方决策班子商量决定,由 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与达能没 有合资关系的公司。这些公司建成后,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可编辑ppt
5
或许是良好的业绩让达能觊觎。几年后,达能突然以
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
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
可编辑ppt
11
➢ 通过立法设立外资并购和反垄断审查机构, 加强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对发现已有并购 中存在外资恶意并购或形成行业垄断的,采取果 断措施予以分拆或撤销、修改不合理的合同。
可编辑ppt
12
➢ 鼓励国内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特别是关系我 国国民经济命脉或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行业骨 干企业,在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扶 持民营企业参与并购,防止外资恶意并购和垄断 的产生。
2000年3月,达能一举拿下乐百氏92%股权。 仅仅一年后,乐百氏原有的何伯权、杨杰强、李 宝磊等5位高层集体辞职。不仅如此,2006年, 乐百氏亏损一亿多元,其大股东达能开始大规模 展开“架构调整”。
可编辑ppt
7
据悉,在与达能合作之初,宗庆后还与达能
“约法四章”:第一,品牌不变;第二,董事长的 位置不变;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第四,45 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然而,合作近10年之久, 宗庆后坦言其“市场换技术”的梦想并没有实现。 达能提供的“好处”仅是合作之初,作为收购合资 公司51%股权代价的4500万美元。这4000多万 美元对娃哈哈而言似乎也意义不大
可编辑ppt
4
其中一款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 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 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即 “提交合资公司董事会考虑”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 标的前提。也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今年的强行收 购风波。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全面版

达能并购娃哈哈案例分析全面版
808
Thank You For Watching
9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像达能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都不能在极其一般的完全竞争领域里得到中国的认可,对中国的长 远利益绝对是一种伤害。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
2.从政府角度 达能,尽管也在事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但是,这样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接连 失败,对我们来说,则一定不是好消息。
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像达能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都不能在极其一般的完全竞争领域里得到中国的认可,对中国的长 远利益绝对是一种伤害。
4.从娃哈哈自身角度 3.
3. 原因三:强硬的谈判策略严重不当
05
5
达能并购娃哈哈失败的原因
原因二:收购方式不当 原因三:强硬的谈判策略严重不当 原因四:低估对手
06
6
达娃并购带来的启示
• 第一、在合 资过程中必须首先制定尽可能 完备的“规则”
• 第二、从股权设定看,力争保持控股包括绝
7
总结
娃哈哈的胜利,不仅曝出了我们制度法律方面的 漏洞,更深层的则是我们民族意识和文化中的劣 根,还根深地存在着,并能伤及我们的根本,这 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深长期思考的问题。 达能,尽管也在事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但是,这样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接连 失败,对我 们来说,则一定不是好消息。特别是在中国经济 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像达能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 都不能在极其一般的完全竞争领域里得到中国的 认可,对中国的长远利益绝对是一种伤害。
04

中外经济合作案例

中外经济合作案例

达娃和解之谜


2009年9月30日,达娃双方突然对外宣布达成和解——达能出让 合资公司51%的股权,从此退出娃哈哈。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 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达能以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娃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权。 而此前其要价高达500亿元。 一个达能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商业故事,演变成 了娃哈哈的反收购故事。 娃哈哈代理律师钱卫清向本报透露,突然和解并不突然,背后是 双方在多个战场上博弈的结果。 达能29宗诉讼无一胜诉 随着商战的持续,达能29宗诉讼无一胜 诉、商标也被裁定为娃哈哈所有、合资公司的股权面临查封。在双方 合资近13年中,娃哈哈的控制权、管理权、营销权始终控制在宗庆 后手中。娃哈哈逐渐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两年下来,达能最初制定的争战策略,没有收到成效,反而深陷 纠纷的泥潭。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现在法国达能感到几年争战下 来,已身心疲惫,集团内部的“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





巨额诉讼费拖垮达能 多年诉讼案中达能花掉了巨额的“公关费”、代理费等。钱卫清律师 称,境外律师的费用非常高,一小时就是几百美金、上千美元。况且斯德哥尔摩仲裁一审就 是半个月,这个精力、时间花不起,双方都有些拖疲了。 达能去年上半年公布的财报中,法律诉讼费用已高达约5.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久拖不决的争战,已经影响到了达能在中国市场的新投资布局。知情人士称,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达能希望早日从此抽身。 范易谋升迁调离 2007年底,一直担任达能亚太区总裁的范易谋得到升迁,范的调离被 认为是可能和解的信号。 因此,2008年4月起,双方又一次回到了谈判桌前。 斯德哥尔摩仲裁久拖未决 达能原本对斯德哥尔摩仲裁寄予厚望。然而,随着达能在全 球各地的29场诉讼全部败诉,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也被一拖再拖、前景显得越来越暗淡。 宗庆后的杀手锏 2009年2月,宗庆后放话,如果达能再漫天要价,就解散所有39家合资 公司。 也许,这是宗庆后早已准备好一招杀手锏。2008年6月,哇哈哈在潍坊提起一个解散合 资公司之诉,法院已正式立案。为了促成双方的谈判,娃哈哈从策略上做一个安排——先撤 回来,然后择机再起诉。 一旦39家合资公司解散,商标已判为归娃哈哈所有,达能所剩的仅是合资十多年留下的 厂房设备。更紧迫的是,如果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是达能败诉,达能在价格谈判上则更为不 利。而对于宗庆后来说,商标已经重新夺回,市场、人员可以由非合资公司接管,即使合资 公司解散,损失要比达能小。 双方势态强弱逆转 “和解意味着利益的分割,双方关于对价的谈判更是一场艰难的博 弈。”钱卫清称,当时达能提出500亿元出让合资公司的股权,娃哈哈认为是漫天要价,希 望达能提供500亿元的估算依据,或者第三方的评估报告,后来,达能又改为200亿元。双 方一度僵持。“我记得有150亿的对价出现。”钱卫清称。 最终双方于9月30日达成以30亿元人民币的对价换取达能撤出娃哈哈合资公司。 钱卫清称,30亿元的对价参照了此前达能曾要求的以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51%股权 这一价格。实际上,目前非合资公司数量、规模都要多于合资公司,所以这一对价应该是双 方都乐于接受的最优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销体”的网络结构实际包括两个子网络,即由各省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 构成的销售网络,以及由一级批发商、特约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 构成的经销网络。娃哈哈设在各省的办事处只是对经销商进行管理的机构,既不走 钱也不走货。
娃哈哈的条件虽然苛刻,但许多经销商指出,之所以接受并不在于做娃哈哈产品更 赚钱,而是能够有保证的长期赚钱。有保证是因为娃哈哈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全国统 一价差体系,能够保证各级经销商都能在价差中挣到钱。而且,娃哈哈还制定了“区 域责任制”,规定各级经销商只能在所属区域内销售。娃哈哈总部派出独立监督组 在全国各市场巡查串货4 现象,一经发现将对造成串货的经销商处以重罚,罚款多 达万元。
达能与宗庆后:婚期十年
共 19 页 第 4 页
这也是宗庆后所一直宣扬商业哲学。许多娃哈哈经销商都认为,与竞争对手相比, 娃哈哈更讲感情。
达能集团
法国达能
法国达能公司成立于 1966 年,最初是一家名为“BSN”的玻璃制品公司。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玻璃产业衰退,达能公司决定转做食品和饮料。由于缺乏相关行业经验 和生产设备,达能公司采取并购为主的战略经营手段。
2007 年 4 月 11 日,14:00 时,法国达能集团(DANONE)亚太区总裁范易谋(Emmanuel Faber)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回应达能并购娃哈哈事宜。
时光倒退 11 年。
1996 年,杭州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集团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达能持股 51%,而 合资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管理者则是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依靠达能注入资本, 娃哈哈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目前,娃哈哈占据近 30% 的中国瓶装水市场份额,15%的软件料市场。去年,娃哈哈合资公司销售额超过 10 亿欧元,利润达到 10.4 亿元人民币,约占法国达能集团总销售额 8%,利润的 5%‐6%。
1996 年,娃哈哈集团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合资成立 五家公司。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当时世界先进生产 线,娃哈哈步入高速发展阶段。1998 年,娃哈哈集团饮料产量达 93 万吨,第一次 超过健力宝。2000 年,娃哈哈继续了其近乎 100%的增长率,而且形成了纯净水、 含乳饮料、碳酸饮料三大强支撑点的结构,总产量达到 224 万吨,稳坐中国食品饮 料行业第一把交椅。2002 年,娃哈哈推出童装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宗庆后的祖父曾为张作霖理财,担任过河南省代省长。1962 年,17 岁的宗庆后受 “文革”影响来到舟山马木农场,后转至绍兴茶场。直到 1978 年 12 月,宗顶替母 亲之职回到杭州,进入一家校办企业成为一名工人。1987 年,42 岁的宗庆后承包 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20 年后,宗庆后夸 父追日般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成就。甚至在其与法国达能公司的争论被公布于全体 中国人之后,宗庆后依然是许多中国人所敬重的商业人物。
与竞争对手多将促销政策和资源投向消费终端不同,娃哈哈促销政策重点针对经销 商,同时通过大量的广告、路演和买赠活动启动消费者市场,对经销商施以“推力”, 对消费者施以“拉力”。宗庆后将此总结为“以推为主,推拉结合”。仅用 3000 人 左右的销售队伍,娃哈哈驱动着一个数量在 2 万人以上的经销商群体。
良好的经营业绩与持续增长能力,本应成为达能与宗庆后“十年美满姻缘”的注解, 但光鲜表面背后,双方关系却早已破裂。娃哈哈依靠达能帮助取得成功,但达能长 期以来在合资公司的管理缺位,却让宗庆后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十年合资过程 中,二者究竟怎样延续利益关系?合资公司内外究竟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宗庆后与 达能的矛盾焦点又在哪里?
“以利为基础,以义为保障”是娃哈哈的销售人员经常向经销商们宣讲的“利义观”,
2 引自《极限娃哈哈》,《21 世纪商业评论》2005 年总第 16 期。 3 出处同上
4 由于中国市场大量依靠各级批发商销售,各级市场间商品存在一定价差,因此会形成市场间串 货现象。“串货”是破坏价差体系的罪魁祸首,目前国内许多生产商依然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
娃哈哈集团
发展历程
1987 年,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 14 万元借款成立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 经销部,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1988 年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1989 年, 正式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 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凭借“喝了娃哈哈,吃饭
宗庆后弟妹 5 人,他是老大,自小受苦,生性倔强。在娃哈哈集团,宗庆后被看作 是一个家长式管理者。娃哈哈集团采取事业部制,扁平化的机构更加突出了宗庆后 的强势地位。在娃哈哈,只有宗庆后一人是决策者,其他所有人都是执行者。这种 “什么都要管”的管理,是“一种只有宗庆后能够玩得转的方式”,有人评价说。
达能与宗庆后:婚期十年
1 本案例由长江商学院滕斌圣教授和案例中心蒋德嵩编写。本案例只用于课堂讨论,并不作为相 关公司和行业数据来源保存,也不作为管理有效与否的证明。本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并不一定代表 相关公司观点。 本案例版权属于长江商学院,如欲获得复制许可权,请与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联系。未经长江商 学院案例中心书面允许,不得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使用或者保存此案例的任何内容。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 1 号东方广场东 3 座 3 层 电话:(+86)10‐8518 8858 转案例研究中心; E‐mail: casecenter@。
达能与宗庆后:婚期十年1
2007 年 6 月
“最坏的打算,就是另打个品牌,让它亏损,然后终止合同。”
2007 年 4 月 8 日星期日,17:00,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做客新浪网,与网友对 话“达能 40 亿元强购娃哈哈”事件。宗庆后态度坚决,“一定要把主动权拿回来”。
“……他另起炉灶,另建品牌,扼杀合资企业原有品牌,这种态度都是不负责任的。 宗庆后先生将董事会上讨论的一些机密信息全部向媒体公开,利用公众舆论达到个 人目的,他的这种做法是不能够接受的。我们必须要采取快速的行动来解决这样的 一个问题。我们也会保留我们所有权利,来确保我们的合同在此期间能够得到按法 律得到实施和执行。”
达能在并购扩张过程中,有一套独特的成长模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法国达 能集团的扩张战略总结为:达能的成长过程渗透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果断地从衰 退行业转向朝阳行业,并不断抛弃边缘产品,加固核心产业;二是在世界各地的市 场上广泛收购当地优秀品牌,实行包容性的本土化和多品牌战略;三是把自己定位 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准确袭击国际竞争对手,而对本土的品牌企 业则敞开大门、密切融合。
2006 年,娃哈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87 亿元,主要产品包括乳饮料、瓶装水、碳酸 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 100 个品 种。娃哈哈集团在全国 26 个省市建有 100 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在除台 湾以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 2 万名,总资 产达 121 亿元。
“宗氏”营销模式
1993 年前后,娃哈哈在流通渠道被拖欠的货款高达一个亿。宗庆后由此决定,要在 一种新的利益分配制度上建立一个娃哈哈自己的相对封闭的经销商网络。这就是娃 哈哈集团“联销体”,它其实是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一种新型契约关系。
“联销体”具体操作是:每年年底,一级经销商必须将该年销售额度的 10%作为保 证金一次性达到娃哈哈账户,娃哈哈为此支付不少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此后每月, 经销商进货前必须结清货款娃哈哈才予发货。
共 19人,而且他的确“什么都能管好。”娃哈哈现 任许多中层干部,都在公司呆了十多年,他们跟随娃哈哈一起成长起来,对宗庆后 都有着“一家之长”的敬畏和信任。2
宗庆后本人并不怎么看重钱物,他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公司分配的离娃哈哈秋涛基 地不远的一套三居跃层公寓里,个人在杭州也没有添置其他房产。但他通晓如何以 利御人。他用“利益”编织了一张遍布中国的大网,这个“网”,网住了比同行拿 到更高收入的他的员工;网住了靠娃哈哈成为“东北王”、“西北王”的他的经销商; 网住了他的投资伙伴,也网住了千千万万从娃哈哈产品中得到实惠的消费者。3
第四,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行业竞争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瓶装饮用 水居各品种之首,占全国总产量的 37%;碳酸饮料占全国总产量的 31%。茶饮料是 近年发展的重点,成为第三大品种。果汁及果汁饮料市场近年发展迅速。碳酸饮料 的市场竞争加剧,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依然是市场的领导者。纯水饮料势头强劲, 市场领导品牌娃哈哈、乐百事、农夫山泉依然垄断着纯水市场,占据了 50%以上市 场份额。纯茶饮料市场异军突起,统一和康师傅是领导品牌。纯奶饮料市场日趋成 熟,其领导品牌包括伊利、光明等。娃哈哈在巩固其果奶市场的基础上,也全力进 攻纯奶市场。果汁饮料市场转型明朗,传统的三片罐包装果汁饮料市场不断萎缩, 以汇源、荣氏为代表的纸包装大包饮料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并将逐渐发展成果汁饮 料市场的主体。
达能与宗庆后:婚期十年
共 19 页 第 1 页
中国饮料行业
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20 多年来,饮料行业规模和集约 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日趋多元化,逐渐形成了以下五大特点:
第一,行业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1980 年,中国年饮料产量为 28.8 万吨,2006 年达到近 2500 万吨,年均递增 21.8%。从人均消费量看,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1/5, 产量发展的潜力很大。此外,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饮料行业仍有很多产品领域有 待开发,预计未来十年市场仍会以年均 10%的速度增长。
第二,产品种类趋向多样化。饮料品种从改革开放前单一的汽水,发展到现在的十 大类饮料(不含酒精饮料)产品:碳酸饮料、果汁和果汁饮料(含浓缩果汁)、蔬 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含天然矿泉水)、茶 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其他饮料。
第三,企业规模化。以“两乐”为代表的国外知名品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民族品 牌也迅速成长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今,娃哈哈、乐百氏、汇源、健力宝、 正广和、露露、椰树、益力、怡宝等本土十强与“两乐”企业的产量,占全国饮料 总产量已超过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