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1课《西学东渐》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21课 西学东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2课 新文化运动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义在中国 的发展
第21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民 族 火 柴 业 留 下 的 商 标
(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
1、背景: ①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 ②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③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④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英、日的君主立宪)
1、思考:
试从背景、范围、领导力量、学习重点、 主张、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40年代与 19世纪60—90年代的“西学东渐”有何异同?
(实质:比较“开眼看世界”和“中体西用”)
40年代与60——90年代西学东渐的比较 背景 范围 领导 鸦片战争前后 广州 地主阶级抵抗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地主阶级洋务派
(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康有为
《 新 学 伪 经 考 》将西方政治学说 为 变 法 提 供 《孔子改制考》 与儒家经史相结 理论依据 合,传播西学 《变法通议》 宣传民权 维新派的宣传家 思想和君主立宪
梁启超
谭嗣同
《仁学》
抨击纲常礼教、专制 批 判 纲 常 礼 君权、宗法等级制度 教最激烈 等,倡导男女平等 主张人民享 有自由权利; 进化论观点 系统介绍西 方近代文化 的第一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 志》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 面?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抵御外来侵略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们的活动?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
康、梁、谭、严
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 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 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 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 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 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 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 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 人的思想。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 ②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侵略、强国富民之路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 的方式宣传,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没 有实践活动。 3、影响: 以林则徐和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 识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 社会思潮,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逐渐成 为近代思想的主流。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 程。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 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 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 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鸦片战争前夕到戊戌变法之前(学科技) ②戊戌变法前夕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学制度) ③新文化运动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学思想)
主张
实践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无 洋务运动 开阔眼界,形成思潮,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影响 影响中国近代思想主流 步 相同: 学习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思考:
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学习重点、主张、 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 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
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背景 领导 学习重点 主张 实践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重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先进科技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政治制度 倡西学,兴民权, 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严复
《天演论》
(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
(1)双方: 维新派 封建顽固势力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论 (2)内容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战 (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 交锋。 (4)影响: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高涨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 第一步 解放潮流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京师同文馆
开平矿 务局
北洋海军
天津武备学堂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的中体西 安庆内军械所 用主张向西方学 上海广方言馆 想一想,我们应该 习的主要内容是 在怎样评价中体西 什么? 用的主张呢?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 主立宪制;废除“八股”科举制,引进西学,改革 教育制度;同时进一步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 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批判君主专 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 道路。
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 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思想传播 ↓ ↓ ↓ 社会实践 思想传播 ↓ ↓ ↓ 社会实践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主张器物变革 主张政治变革
代表
代表
:林、魏
:曾、李、张
2. 洋务派:中体西用 3.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代表 : 王、郑 4.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 代表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 观应 思考:
1.与洋务派相比,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主张有哪些进步之处? 2.为什么早期维新派对洋务派由支持转为分道扬镳?
参考答案: 1.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 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局限性: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③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学习层次浅。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1、中体西用的背景: ①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 ②西学的广泛传播日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2、中体西用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中体西用的代表人物: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4、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5、中体西用的实质: 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参考答案: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①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 ②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③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 学为用”。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比较: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忧解难)。”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 材料三:“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 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思考: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②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21课 西学东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2课 新文化运动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义在中国 的发展
第21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民 族 火 柴 业 留 下 的 商 标
(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
1、背景: ①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 ②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③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④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英、日的君主立宪)
1、思考:
试从背景、范围、领导力量、学习重点、 主张、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40年代与 19世纪60—90年代的“西学东渐”有何异同?
(实质:比较“开眼看世界”和“中体西用”)
40年代与60——90年代西学东渐的比较 背景 范围 领导 鸦片战争前后 广州 地主阶级抵抗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地主阶级洋务派
(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康有为
《 新 学 伪 经 考 》将西方政治学说 为 变 法 提 供 《孔子改制考》 与儒家经史相结 理论依据 合,传播西学 《变法通议》 宣传民权 维新派的宣传家 思想和君主立宪
梁启超
谭嗣同
《仁学》
抨击纲常礼教、专制 批 判 纲 常 礼 君权、宗法等级制度 教最激烈 等,倡导男女平等 主张人民享 有自由权利; 进化论观点 系统介绍西 方近代文化 的第一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 志》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 面?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抵御外来侵略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们的活动?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
康、梁、谭、严
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 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 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 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 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 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 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 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 人的思想。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 ②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侵略、强国富民之路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 的方式宣传,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没 有实践活动。 3、影响: 以林则徐和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 识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 社会思潮,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逐渐成 为近代思想的主流。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 程。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 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 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 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鸦片战争前夕到戊戌变法之前(学科技) ②戊戌变法前夕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学制度) ③新文化运动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学思想)
主张
实践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无 洋务运动 开阔眼界,形成思潮,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影响 影响中国近代思想主流 步 相同: 学习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思考:
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学习重点、主张、 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 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
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背景 领导 学习重点 主张 实践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重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先进科技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政治制度 倡西学,兴民权, 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严复
《天演论》
(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
(1)双方: 维新派 封建顽固势力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论 (2)内容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战 (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 交锋。 (4)影响: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高涨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 第一步 解放潮流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京师同文馆
开平矿 务局
北洋海军
天津武备学堂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的中体西 安庆内军械所 用主张向西方学 上海广方言馆 想一想,我们应该 习的主要内容是 在怎样评价中体西 什么? 用的主张呢?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 主立宪制;废除“八股”科举制,引进西学,改革 教育制度;同时进一步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 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批判君主专 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 道路。
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 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思想传播 ↓ ↓ ↓ 社会实践 思想传播 ↓ ↓ ↓ 社会实践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主张器物变革 主张政治变革
代表
代表
:林、魏
:曾、李、张
2. 洋务派:中体西用 3.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代表 : 王、郑 4.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 代表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 观应 思考:
1.与洋务派相比,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主张有哪些进步之处? 2.为什么早期维新派对洋务派由支持转为分道扬镳?
参考答案: 1.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 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局限性: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③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学习层次浅。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1、中体西用的背景: ①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 ②西学的广泛传播日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2、中体西用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中体西用的代表人物: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4、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5、中体西用的实质: 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参考答案: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①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 ②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③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 学为用”。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比较: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忧解难)。”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 材料三:“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 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思考: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②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