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果要珍惜》重难点教学案例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4.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四、教学难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实际行动起来,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视频:关于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短片。
3. 讨论材料:关于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案例和问题。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劳动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行动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以便于后续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二稿)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先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课件:出示不同人的手,学生猜这是谁的手,美妙歌声,运动员进球瞬间这双手(人)创造了怎样的劳动成果?学生自由说。
教师播放课件。
(明确概念)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劳动成果要珍惜》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学生质疑课题,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①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②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3、预期效果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这样多的学习内容,老师相信你们更能从每一个学习任务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二、民主导学学习任务一:①说说你身边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浪费现象,谈谈你的感想。
②小组选择任何一副图片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应该怎么做?你的感想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做好交流准备自主学习:说说做成一瓶早餐奶活其他你调查到的劳动成果,至少需要多少人参与?需要哪些工序?展示交流:展示预设:1、学生展示图片,口头表述小结:是呀,正如同学们所说,尽管是一瓶小小的早餐奶却也包含了这么多人的劳动,劳动成果确实来之不易。
板书:来之不易。
2、对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过度:可是呀,我们身边却存在这许多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学校、家庭、社会,你能结合你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就你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谈谈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浪费现象吗?说说你的感想。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
倒掉的饭菜,凝聚着()的劳动成果扔掉的义务,凝聚着···········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因为,,,,就是(尊重)劳动者!过渡语:是呀,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既然如此,可为什么偏偏还有人会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浪费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人们一些怎样的思想。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目标:1.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教学重点: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一些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教学过程:一、了解劳动成果。
同学们大家好!关心天下,了解社会,树品养德,我们又到了《品德与社会》时间。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劳动成果要珍惜》。
首先我们来看关键词:劳动成果。
(手指:劳动成果)何为劳动成果?指名说。
谁还有补充?让我们来看看课本中是如何阐述的,请打开课本,划一划什么劳动成果。
谁来读一读。
是的,课件出示:劳动成果是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中所取得成果。
师:让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这句话。
劳动成果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蓝天)组,课前做了深入的调查,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调查报告。
第一组汇报师:感谢(蓝天)组的汇报。
的确,正如这组同学说的,我们每个都在享受各种各样的劳动成果。
这些劳动成果是不同的劳动者创造的,这就是我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他们有:医生、教师、农民、工人这些常见到的,也有平时接触得比较少的职业考古学家、国家主席、心里咨询师、科学家等等。
他们有的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如农民、工人等,有的创造精神财富如:老师、医生、作家等等。
我们每个人是在享受各样的劳动成果。
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师:现在生活中很多的劳动成果随手可得,很多人对他们并不在意。
平时看到很多铅笔乱丢的现象,心里都有点心疼,你别看这小小的•支笔,可能需要多少的劳动成果吗?到底是多少人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千人笔的故事。
提问:A.为什么叫“千人笔”?对此你有何看法?⑵你打算如何对待你手中的笔?师:从这小小的铅笔看来,我们会更认同这个小组同学的调查发现:每一件一件劳动成果都凝聚着许许多多劳动者的心血.真是太来之不易了。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介绍劳动的定义、种类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劳动成果的产生过程,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分析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如爱惜粮食、节约用水、保护公共设施等。
5.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等理论知识。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劳动成果的珍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经验。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劳动工具:准备适当的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水桶等。
3. 实践场地:联系学校或社区,安排合适的实践场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如认真程度、团队协作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悟,了解教学效果。
4. 长期观察: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表现,评估教学成果的持久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阐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经验。
5. 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强调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篇一:《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上)第二单元(马头小学朱云飞)- 1 -- 2 -【篇二:《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学科:思品教材版本:教科版年级:八年级课题: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树立平等劳动观,尊重所有劳动者;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能力目标: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学会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劳动者可敬,劳动不分贵贱。
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法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
你最敬佩的劳动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学生说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也可能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著名的企业家等人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是我们的敬佩和爱戴的人)设计意图: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劳动者,引入劳动者的话题。
(二)自学提示: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1.为什么尊重劳动者?2.为什么不歧视普通劳动者?(为什么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中学生应如何对待劳动和劳动者?4.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三)教师精讲,突破重难点。
教学环节一:劳动状元榜1.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让我们来看看大家了解的各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哪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那些比较著名的劳模或是科研人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些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同样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和意义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5. 劳动与团队协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和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第二课时: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第四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测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劳动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导入新课《珍惜劳动成果》。
2.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讲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珍惜劳动成果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上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整理教室、种植绿植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6.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劳动成果要珍惜1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
楂林小学骆燕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劳动者的辛苦,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2.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3.以一节课为载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以及
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劳动者的辛苦,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教室出示若干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谁的手,并说说每只手都
创造了哪些劳动成果?
2.出示课题:劳动成果要珍惜
二、激趣感悟
1.出示录像——一个馒头的由来。
2.说说制作一个馒头需要经过多少人?
3.学生补充展示对学校厨工的采访视频。
4.看完录像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体会看似普通、平常的一顿早饭来之不易。
5.出示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三、活动畅想
1.各组交流学校里,家庭中和社会上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案例。
2.从这些案例中挑选几个,大家一起进行初步交流。
3.各小组展示课前活动成果。
四、放大生活
1.学生反思自己身边或自己身上发生的不珍惜劳动的行为。
2.谈谈如何做才能不浪费劳动成果。
五、拓展延伸
1.补充格言: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谈谈对这句格言的体会。
3.写写自律卡,说说自己身上最需要改进的一点。
六、课后小活动
小组合作围绕“劳动成果要珍惜”出一份报纸,并进行印刷。
在学校进行宣传。
活动结束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小学劳动技术一、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一、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珍惜劳动成果一、引言劳动技术是小学生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劳动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尊重。
理解和掌握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成果的价值,掌握如何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劳动成果的价值;2.学生能够表达出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行为;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劳动成果的实物,如手工作品、绘画等;2.丰富的劳动技术教材和小手工工具;3.教师准备好的学生作品范例;4.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劳动技术动画片或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向学生介绍劳动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
2.学习劳动成果的价值(15分钟)通过展示劳动成果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摸索和品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劳动成果背后的劳动与付出,并让学生陈述自己对劳动成果的认识和感受。
3.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3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种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例如折纸、剪纸等,并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
让学生按照范例进行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细节和付出劳动。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
4.展示和分享劳动成果(2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鼓励他们描述作品背后的劳动过程以及感受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时,听取其他同学对作品的评价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15分钟)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
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等等。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6.总结和板书(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内容,并将关键词、警示语等要点整理到黑板上,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3.3《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3.3《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劳动成果要珍惜》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程度不够,存在浪费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树立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节约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劳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劳动经历,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道具,如农作物、水果等。
2.收集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劳动场景,如农民辛勤耕作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吗?是通过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得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如浪费粮食、水电等。
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是否合理,从而激发他们的节约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种植、收割农作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使用劳动成果。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节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思品教案-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
思品教案-三年级下学期珍惜劳动成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1.课件: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场景、浪费现象等图片。
2.视频材料: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宣传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伯伯是如何种植粮食的吗?他们每天都要辛苦劳作,才能收获丰富的粮食。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呢?生:没有想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珍惜劳动成果。
2.认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师:(展示课件,展示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场景)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种植庄稼。
师:是的,农民伯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才能种植出丰富的粮食。
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除了农民伯伯,还有许多其他的劳动者,他们也在为我们的生活付出辛勤的努力。
(展示课件,展示工人、老师、医生等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哪些劳动者?生:工人、老师、医生……师:是的,这些劳动者都在为我们的生活付出努力。
他们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
3.学习珍惜劳动成果的方法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呢?生1: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
生2:珍惜学习用品,不乱花钱。
生3:尊敬劳动者,感激他们的辛勤付出。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1)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师:请大家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粮食?生1:吃饭时要适量盛饭,吃不完的打包带走。
生2: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师:很好,我们要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劳动成果要珍惜》视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什么是劳动成果,是谁的劳动成果。
2.能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能理解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从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浪费。
4.能感受勤俭之美。
二、教学内容:1、知识点:劳动成果珍惜2、知识点定义:劳动成果:是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
珍惜:珍爱、重视、爱惜。
3、关键词:劳动者创造取得的成果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视频《面包的由来》2.强化材料:视频《千人笔》视频《不是名牌我不穿》陈毅故事《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珍惜劳动成果的谚语、格言、故事等。
3.检测材料:教材《哈哈镜》图片智多星四、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导入: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著名教育家朱柏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多媒体出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联系生活初步感知出示铅笔,这是我们从小写字、画画都要用到的铅笔,有的同学认为一元钱可以买到好多支铅笔,就很不爱惜,一个星期都要用好几支?你知道铅笔怎么做成的吗,做成一支铅笔需要多少个人?视频《千人笔》(二)知识点揭示:1、今天早上老师在一间教室外听到了这样的对话“你的面包还有那么多,你怎么扔了?”“我不喜欢吃就扔了,你管不着。
”面包是怎么来的呢?对于这个小朋友的做法,你怎么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视频《面包的由来》估算一下,做成一片面包,至少需要多少人参与?需要哪些工序?一支笔、一块面包都是无数劳动者在辛勤的劳动后所取得的成果,这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2、在我们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请说说你知道的劳动成果,他们是谁的劳动成果,以及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出示图片例子:如:水果是果农的劳动成果粮食是农民的劳动成果花展上的花卉造型是园林工人的劳动成果高楼是建筑工人的劳动成果小品、音乐会是文艺工作者的的劳动成果各种图书是作家的劳动成果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物质财富,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都是劳动成果,它们都是来之不易的。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3.3《劳动成果要珍惜1》教学设计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3.3《劳动成果要珍惜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劳动成果要珍惜1》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对劳动成果的浪费现象,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准备劳动工具和材料。
3.安排劳动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劳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劳动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出珍惜劳动成果的方法和措施。
5.拓展(10分钟)邀请劳动模范或家长分享劳动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如回家后帮助家长分担家务,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协作和团队精神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重视劳动成果。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分析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劳动的意义、劳动成果的珍贵性、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做法等内容。
2. 案例素材:选取一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典型例子。
3. 小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一些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的话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分析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如不浪费食物、爱护公共设施等。
3. 引导学生从心理上重视劳动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详细阐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人如何珍惜劳动成果,下周分享心得。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清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2. 邀请劳动模范或从业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劳动经验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3. 开展劳动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技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学科领域: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成果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应珍惜。
3.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4.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作业、整理物品、保持卫生等自我管理能力。
5.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讲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了解劳动成果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应珍惜。
3.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4. 课堂练习: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做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劳动意义和劳动成果的认识。
2. 讲解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作业、整理物品、保持卫生等自我管理能力。
3. 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意义和劳动成果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
3.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意义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实例讲解法:以生动的实例讲解劳动成果的珍贵,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促进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 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劳动态度和行为进行反思,及时调整,不断提高。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4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劳动成果要珍惜”,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劳动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劳动经历,增强对劳动的认识。
3.榜样示范法:通过讲述劳动榜样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劳动工具、劳动成果展示等。
3.教学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如农田里的农民辛勤劳作、工厂里的工人忙碌生产等,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都是谁在劳动吗?他们为什么要辛勤劳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劳动成果要珍惜”。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劳动的实例,如清洁工人打扫卫生、老师备课、家长做家务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学设计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珍惜劳动成果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劳动者的照片,如农民、工人、医生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者。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劳动者为我们付出了什么吗?他们的劳动成果有哪些?2.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如《滥竽充数》。
(2)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失败?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劳动成果?3.实践活动:模拟劳动场景(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职业,如农民、工人、医生等。
(2)每组根据自己代表的职业,设计一个劳动场景,如种地、建筑、看病等。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场景,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讨论如何珍惜劳动成果(1)教师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珍惜劳动成果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如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食物等。
(2)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浪费劳动成果的行为,如何改进。
四、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悟文章。
2.观察身边的一个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成果,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将珍惜劳动成果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理解较为片面,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关注并调整教学策略。
3.作业布置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1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劳动成果要珍惜》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劳动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在这个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可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劳动成果的珍贵,体会到劳动的不易。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劳动成果和劳动过程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的意义,巩固他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2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劳动成果要珍惜”,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能力,他们对劳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活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体会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故事课件、劳动工具图片等。
2.学具:作业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劳动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工具。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如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讨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劳动成果,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的意义和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回家后,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验劳动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成果要珍惜》重难点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
一、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1、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
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二、为什么设置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1、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品德。
2、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他们受到家庭的宠爱,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各种生活必需品,使学生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在学生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大张纸随便涂几笔就撕了,一块蛋糕或一个馒头吃几口嫌不好吃就扔了,还有拿小刀切橡皮玩的,在别人刚扫完的地上随手扔垃圾的等等。
3、由于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孩子们容易产生攀比、奢侈、讲排场的思想。
内容结构:
1、第一部分:生活要简朴。
安排了“提示语和古今两个名人故事这两部分内容。
2、第二部分:要珍惜劳动成果。
安排了“各行各业的人辛勤劳动图、对照自己行为写反思日记”
3、多途径体验与实践。
安排了阅读篇和资料“面包的由来”
4、实践园。
安排了卖报纸写体会。
课前思考: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想,一到六年级,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已经进行多次,学生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但实际行动却令人遗憾。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做到,是本课思考的关键。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实践调查活动和写调查报告应该是身体力行的,在实践活动后进行交流,学生才会有感而发。
再树立榜样,根据学生平常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指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一、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写调查报告——体会劳动的艰辛
(一)食堂的工作人员
1、课前一周有意指导学生观察食堂的叔叔阿姨为学生打饭、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碗的情景,并作记录。
2、安排一次看师傅们怎样洗菜或烧饭、抄菜,向食堂叔叔阿姨师傅了解一餐饭必须要经过的工序和每道工序要花的时间、精力等。
发放一张调查表,分组调查。
(调查营养师、采购员、洗菜工、切菜工、厨师、洗碗工、清洁工……)
3、根据调查写出“一餐饭的来由”的调查报告。
(二)自己:回家体验一次,从考虑一天的菜谱开始、到买菜、洗菜、切菜、烧菜、洗碗……必须亲自完成。
并写出“今天我当家”——“一餐饭的来由”的报告。
(三)其他的:注意观察或调查自己周围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老师、交警、工厂的工人……
(以上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二、交流调查报告,激发珍惜劳动成果之情
1、首先进行食堂的工作人员“一餐饭的来由”的调查报告。
2、再汇报“今天我当家”——“一餐饭的来由”的实践报告。
3、最后进行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调查报告。
4、你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5、小结。
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这也是尊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
三、学习名人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1、司马光告戒儿子节俭的故事,想:
司马光为什么告戒儿子要节俭?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2、陈毅的“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故事,想:
陈毅元帅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为什么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从陈毅元帅教育子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听了名人故事和同学们的调查报告,那怎样做才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例如:夏日炎炎,酷热难挡,农民伯伯还在田间劳作,所以我要——————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警察叔叔都要维持交通秩序,所以我要——————
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所以我要——————
五、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
1、出示“哈哈镜”图: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自己有无以上行为。
(穿名牌、找失物、刻桌子、帮家长分担家务)
2、根据班级情况将有关的不良现象提出来讨论。
说说理由,提出整改意见。
(注意,不要变成批判会)
例:过生日,讲排场;压岁钱买赛车、玩游戏、请客……
六、辨析:节约与拉动消费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格言或谚语:例如“爱饭有饭,惜衣有衣”
八、课外作业: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名人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
2、爱观察的你,找找身边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同学,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专题记者。
3、爱思考的你,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做是珍惜劳动成果的,告诉大家,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策划员。
建议一:实践调查活动的指导一定要细致、到位、调查的方面要全面、深入。
建议二:汇报的内容要有代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内容一定要挖掘,体会才会深刻。
建议三:根据班级情况将有关的不良现象提出来讨论。
说说理由,提出整改意见。
(注意,不要变成批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