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

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二○○四年十二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4〕75号)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省地方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现状,制订本规划。

一、我省地方病现状

地方病是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省是地方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58个县(市、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病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与克山病等。全省31

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3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是地方病严重流行的重病区。地方病不仅给病人的身心带来痛苦,而且在经济和生活上也给家庭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我省广大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我省对地方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队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经过近50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3年底,通过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147个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全省累计完成降氟改水病区自然村9372个,占全省病区自然村的50.6%,有24033户改良炉灶,总受益人口680万人,大骨节病、克山病各病区县1998年均达到控制病区标准,通过连续10年监测,两病病情相对稳定。

由于受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03年底,全省尚有50%的氟病区没有得到改水,并且由于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源的变化,还有新发病区出现;由于早期改水工程报废现象严重、燃煤污染型病区改灶工作中止等,造成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的回升;农村局部地区查出有高砷饮水井存在;商城县、固始县、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

信阳市氵师河区、信阳市平桥区、息县、淮滨县、商丘市睢阳区、邓州市、方城县等11个县(市、区)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商丘、开封、新乡、濮阳4市所辖18个县的162个乡为水源性高碘地区,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因不明,目前的防治方法不属于病因阻断,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两病的流行和发生。

二、防治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省95%以上的县(市、区)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的发病水平要显著降低。

(二)具体目标

1.碘缺乏病

(1)到2007年,11个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县(市、区)力争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到2010年,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2)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县(市、区),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保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到2005年底,商丘、开封、新乡、濮阳4市的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全部使用不加碘食盐。到2010年,水源性高碘地区有50%的病区村采取改水降碘措施。

2.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

(1)2005年和2006年分别完成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和病情调查工作。

(2)到2007年,全省60%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完成改水任务,中、重病区村改水率达到80%。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炉改灶率

达到75%。到2010年,全省70%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完成改水,中、重病区村改水率和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炉改灶率达到90%。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到2006年,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知识进入中小学校课堂。到201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

3.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1)到2010年,大骨节病重病区村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降到20%以下。

(2)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培训市、县大骨节病、克山病防治专业人员50名,使其掌握大骨节病、克山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发大骨节病、克山病病例。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

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地方病病情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监测,加强对碘(硒)盐生产、销售和居民用户的监督和监测、对改水工程的水氟水砷的监测,及时分析和预测全省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制订防治规划、开展防治工作并考核评估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干预力度

各地根据地方病病种和防治工作所处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坚持对碘盐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巩固防治成果,保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可持续发展。

水源性高碘地区要监督和监测居民不加碘食盐使用率,积极探索并落实适宜的降碘措施。

未控制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地区要认真落实以改水、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及沼气池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大力实施改水、改炉改灶降氟降砷。已控制氟中毒的地区要建立完备的工程建设档案,加强水质监测和对防治措施的监督,掌握改水、改炉改灶设施的使用情况,认真处理解决“二次”改水问题。

在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区切实落实硒盐防治措施。培训基层克山病防治专业人员,使其掌握克山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发克山病病例。

(三)加强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病区群众和中小学生普遍掌握地方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四)积极开展治疗,减轻患者病痛

探索多种治疗方法,对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氟骨症患者、砷中毒患者、大骨节病人和急、慢性克山病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恢复其劳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将防治工作纳入病区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研究制定促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广泛筹集并统筹安排防治工作所需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