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宪治国

合集下载

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一、依宪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一)依宪治国的内涵与意义1.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各项国家权力的界限及其行使程序。

同时,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详细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依宪治国,这是因为:第一,依宪治国决定了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治权”,即规范公权力的运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限权”政府。

我国宪法为各类国家机关职权的行使开列了“权力清单”,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都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

宪法自身的根本法性质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特性,决定了宪法是对公权力行使具有最高约束力的制度,无论是行政权、司法权的行使,还是立法权的行使,都应受到宪法的监督制约。

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进程中,宪法就是这一“制度的笼子”的基本骨架。

因此,从“权力制约”的角度来说,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宪“治权”。

第二,依宪治国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奠定了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强调对公权力的约束,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公权力可能恣意妄为带来的侵害。

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也同样开列了公民的“权利清单”,即在宪法中详细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宪法最高法律地位的特性彰显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

因此,从“权利保障”的角度来看,依法治国先要依宪“保权(权利)”。

第三,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制度保障。

法治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良法以及良法的良好执行。

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在这一问题上,“依宪治国”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保障了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是体系完备、内在统一、科学合理、合乎宪法的“良法”。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宪”就是指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要依法治国的话,那就要依宪治国,应该说这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问题。

而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处于法律体系金字塔的最顶端。

所以,要依法治国首先要从宪法开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依照宪法治国。

一、依宪治国可以限缩国家权力和增进公民权利从特征层面而言,宪法以对国家权力的构造和限制为核心内容,以保障并增进公民权利为终极追求。

国家和公民作为最主要的宪法主体,实行依宪治国对二者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效应。

二、依宪治国能够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普适性真理。

法治能够规约权力,民主能够让权力谦卑,这亦是政治文明的一条重要规律。

作为民主制度产物的宪法能够借由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与监督制度、公民言论自由制度、真实的选举制度,来保证权力源于民、属于民、依于民、归于民,从而展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宪法规定的预算决算制度、审计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如能严格恪守,则可以打造一个廉能政府,防止政府权力无限地扩张;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制度构成政府权力的边界和政府施政的目的,而司法机关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则能有效防范公权侵犯公民利益,形塑公平、正义的保护者的高大形象。

三、依宪治国能给予人民对于未来的良好预期,并能为人民提供梦想成真的机会。

尽管关于幸福的理解有着强烈的主观向度,但人格有尊严、权利有保障、发展有机会、未来有预期,却是构成最大公约数的幸福衡量标准。

中国有着由法律、法规、条例、政策构成的多种行为准则体系,但只有以宪法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才能力避准则林立造成人们行为选择的无所适从,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统一,实质是引领人民生活的行为判断标准的统一;宪法能够把人民当家做主、自由自主支配生活的诉求制度化、法治化,使其“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避免因权力的恣意带来社会生活的彷徨无措。

坚持依宪治国优秀教案

坚持依宪治国优秀教案

坚持依宪治国优秀教案优秀的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之一。

在坚持依宪治国的背景下,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既要符合宪法的原则和规定,又要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坚持依宪治国的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本节课以我国宪法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宪法对国家和民众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坚持依宪治国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的定义和基本内容,认识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宪法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作用;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国家观念,增强对宪法的敬重和依法行事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宪法的定义和作用;2. 宪法的基本内容: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有机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宪法对国家和民众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法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法制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宪法的定义和作用;b) 详细解释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有机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 引导学生讨论宪法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作用。

3. 案例分析(20分钟):a) 给学生分发几个有关宪法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宪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见解;c) 整理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宪法的重要作用。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宪法对国家和民众的作用;b) 展示一些宪法相关的新闻和事件,扩展学生对宪法的认识;c) 提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答问能力的表现;2. 学生讨论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3. 学生对宪法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宪法 治国 意义

宪法 治国 意义

宪法治国意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

它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宪法的重要作用,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一部分:宪法的重要性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是国家法治的基石,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2. 宪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宪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它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通过完善宪法制度,可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第二部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1.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依法治国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享有权利。

只有坚持依宪治国,才能确保国家法治的正确方向,实现国家法治的目标。

2. 依宪治国是依法执政的关键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

党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党要坚持宪法的领导地位,确保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确保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宪治国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三节课背诵)(一)坚持依宪治国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为什么?我国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怎么做?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1)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依法治国为何必须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为何必须依宪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就是要人们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时必须以现有政体为前提,这是尊重宪法的体现,也是我国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要义。

现代社会一般都认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也提出依法治国就是要依宪治国,可见,宪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但是,虽然知道宪法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宪法,似乎宪法距离人们的生活非常遥远。

那么,宪法的根本性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依法治国一定要依宪治国?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根本大法为了理解上述问题,首先要了解宪法的概念和历史。

如果从最宽泛的角度理解,宪法应该说古已有之。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只要形成一个国家状态,自然就会有国家的政体,以书面或非书面形式对政体构成做出的规定,都可以算作宪法。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经历过许多政体改革,都通过立法形式对改革内容进行了确认。

当时,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还就不同的政体进行过比较和研究。

但是,很长时间里,宪法只是有关国家政体的内容,它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也就不密切,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或根本大法的含义,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宪法概念。

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宪法概念并不是上述广义理解的,狭义上的宪法主要是指近现代以后出现的宪法。

通常说法是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法国宪法。

只有英国是个例外,因为英国并非法典化的国家,也没有成文宪法,它的宪法是指历史上出现的一系列和宪法内容相关的法令、判例和惯例,所以其宪法文本可以一直追溯到1215年的《大宪章》。

但一般说来,狭义的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从那里开始,宪法深入人心,如今不管什么制度的国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必须有宪法,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必须有成文的宪法法典,而且相当多数的国家认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那么,近现代的狭义宪法概念和以前的宪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它会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这要看西方宪法产生的逻辑。

依法治国的根基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根基是依宪治国
以后.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建 设 取 得 巨大 成 就 , 公平、
人 民的意 志 至上 就会 变成 抽 象 的 口号 。
人 治在人 类社 会发展 过程 中 曾经起 宪法是公 民权 利的保 护伞 , 可 以约束党 和 之际, 往往需要强 有力的英雄人物推动变 持续 , 疾风 暴 雨般 的活 动必然 会 归 于平 静, 人治显然无法应对 社会 在和平稳定时
革, 实现创新 。但是革命 和改革无法永远
二、 当 前 依 宪 治 国 过 程 的 挑 战
我 国 目前 所实施 的宪 法是 中国 四部
标 究竟能 否实现 , 关键在 于宪法 的精神 能否溶
入 到 我 国 的 法 治 进 程 中。
期所 面 临的错综 复杂 的治理 环境 。领导 宪法 中最 能够 体 现和 维护 人 民利 益 的 。
关键词 : 依 法治 国; 依 宪治国; 违 宪审查
官方基本未进行过违 党和 国家领 导制度 的改革 》 中指 出: “ 我 法从颁 布实施 至今 , 宪法是 我国所有法律创设 的依 据 , 是 《 宪审查并对违 宪行 为进 行界定 , 现行宪法 们过去发 生的各种错误 , 固然与某些领导 我 国法律 体系 的根基 。依法 治 国是人 民 因此必须对我 国宪法 在 作风有关 , 但是组织制度 、 工作 严重 缺乏威慑力 , 在党 的领 导下凭 借宪 法和法 律去 治理 国 人的思想 、 治理过程 中的 困境作出必要分析 。 制度 方面 的问题 更重要 。这些 方面 的制 家, 将宪法排列在 法律 之前显示 出国家对 1 . 公 民对 宪法 的地位 和权 威认 识不 制度不好 宪 法 的 重 视 程 度 。宪 法 是 法 律 之 根 , 法 律 度好可 以使坏 人无法任意横行 , 足 可 以使好人无法充 分做好事 , 甚 至会 走向 是宪 法之 叶 , 只有 根深才 能叶 固。 因此 , ” 但 是法 治并不 是否定领 导人 的权 我 国 目前实行 的 1 9 8 2 年宪 法是一部 中国的法 治建设 必须维 护好 宪法 的精神 反面 。 最 能体现 民主 、 法治 、 人权 这些价 值理念 威和 作用 , 美 国总统 权力很 大 , 但是 他仍 和权威 。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依照宪法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法制的基础,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一切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维护法制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因此,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即依宪治国,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

1982年宪法,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我国今后的一项根本任务,这是现行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第五条第一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根据这个要求,1982年宪法从立法、守法、执法、监督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规定。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宪政。

因为依法治国在法理上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逻辑前提,一个是依什么样的法?另一个就是治什么样的国?没有宪法作为法律核心的法是无法依从的,因为毫无头绪、任意繁殖的法律原则只会导致法律功能本身的严重异化,即法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负担;不讲宪政的国家,治理目的很难摆脱人治的影响,宪政原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强调制度行为和事实行为的严格对应,反对多轨并行的制度操作系统。

因此,从宪政原则来看待依法治国的内涵,其实质就是依宪治国,实现“宪治”。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加}宪法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下来。

我们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进

我们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进

我们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进我们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进修改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我们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完善立法体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我们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进修改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

我们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规范行政权力,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废止劳教制度,推进司法责任制、员额制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纠正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件,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显著提高。

我们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我们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法律服务队伍,加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

我们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方面。

一是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核心是依宪治国

责法定 、 执法严 明、 公开公正 、 廉洁高效 、 守法诚信 的法治政府 。
建设 法治政府 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公权力约束。我们要依法履行
政府 的职能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 制度来 约束公权力 的行使 , 将
程序规范细化使之更加严密 , 确保每项权力都受到法律 的严格 约束。在编制权力清单时不能只是简单 的通过和公 布几个简单 的环节 , 还应涉及如何定期更新 、 如何 提高其执 行力 等问题 , 这 样才能为权力 清单 的更新 、 完善和执行提供制度保 障。
国法治 建设 的进 程。但是 , 我 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 ” 文化 大 革命 ” 的十年 内乱时期 , 遭到 了严重破坏。直到 1 9 7 8年提出 了
( 2 ) 坚持依 宪治 国, 必须增强 党依宪执政 的宪法思维和 能 力 。改革 开发 以来 , 我们 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 主义市 场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 已经形成 , 但是在立法 的领域还存在着
不少 的问题 , 集 中表现 为法律 的针对性 、 可操作 性不 强 , 层次
检察权的制度 ,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 检察权是深 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 目标。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司法权威化 解纠纷 、 定分止争功能 , 克服司法实践 中时常发生法院裁判不受
和法 治方 式的能力 。领 导干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能力 , 直
方略 ” 这一方 针在党 的十五 大第一 次提 出 , 1 9 9 9年正 式把 ”
依 法治 国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 载入宪法 。党 的十八 大进

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 的落实 , 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 的
( 4 ) 坚持依宪治 国, 必须大力推进司法制度改革。《 决定》 提

21坚持依宪治国(教案)

21坚持依宪治国(教案)

21坚持依宪治国(教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1课时坚持依XXX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XXX,支持党依法执政。

2.增强对宪法地位的认识,热爱宪法、尊重和拥护宪法。

能力目标】1.识记宪法的构成和主要内容。

2.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提高对宪法作为我国根本法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的构成和内容。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识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XXX。

4.明确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重点难点重点】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宪法的地位。

难点】1.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原因。

2.宪法是国度法制统一的基础。

教学过程自主研究】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2.我国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4.为何XXX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新课导入】谜语: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师:宪法地位很高,通过这个谜语就可以看出。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宪法、研究宪法,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宪法的组成和具体内容。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根本的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的构成和内容活动设计](1)看图2)教材P19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1)宪法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为何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教师点拨:(1)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百姓的基本权力和义务,第三章国度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度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百姓的基本权力和任务、国度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新中国依宪治国的历程

新中国依宪治国的历程

决 定 中 。但 “ 依 宪 治 国 ” 的表述 并 非 第一 次 出 现 。例 如 .2 0 0 4年 在 人 民代 表
大会制度成立 5 0周 年 纪 念 大 会 上 。时任 中共 中 央 总 书记 胡 锦 涛在 讲 话 中 就 提到 , “ 依 法 治 国 的 根 本 是 依 宪 治 国 ,依 法 治 国首 先 是 依 宪 治 国” 。那 么 . “ 依 法 治 国”与 “ 依宪 治 国”之 间是什 么 关 系 呢 ? “ 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 “ 法” ,而 “ 依 宪 治 国” 的 核 心 在 于 “ 宪” .因 此 两 者 的关 系 可 以 用 “ 法 ”和 “ 宪 ”来 表 示 。从 广 义 上 讲 , “ 法 ” 包 含 宪 法 ,而 宪法 在 中 国特 色法 律 体 系 中居 于统 帅 地位 ,依 法 治 国 中最 重 要 的法 就 是 宪 法 ,依 法 治 国最 核 心 的 就 是 依 据 宪 法 .否 则 就 会 出现 法 治 不 统 一 的 现 象 ,依 法治 国就 失 去 了意 义 。从 狭义 上 讲 . “ 法 ”是 指 全 国人 大及 其 常 委 会
央 全会 决 定 还 是首 次 ,但 它 的 内涵 在 新 中国成 立 之 后 就 开 始被 党 贯 彻— — 尽 管 其 中挫 折 重 重 。本 文 从 依 法治 国与 依 宪 治 国 的关 系 出发 .根 据 新 中 国成 立 以后 历 部 宪 法 的立 、改 、废 ,并 结 合 “ 依 法治 国” 与 “ 依 宪 治 国”方 略 的提
出 和发 展 ,阐述 依 宪治 国在 我 国 的发展 进 程


依 宪 治 国 :依 法 治 国 的 灵 魂
中共 十八 届 四 中全会 提 出 “ 坚持 依 法 治 国首 先要 依 宪 治 国 .坚 持依 法 执

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政主要 负责人带头抓 法治建设 l 作的
要求 , 为党政主要负责人抓法治建 设划 定了职责界线 , 这个底线可 以极大增强 党政 主要 负责人抓 法治建设 1 - 作 的主 动性 、 积极性 , 培 养 自身的责任心 . 从而 有效地推进 本地 区 、 本部门和本单位的 各项法治建设 一 I 作 报》 ) ’ z 7 ( 摘 编 自2 0 1 7年 1 月 4日《 学习时

问题。
第j , 十八大以来 . 依 宪治 、 依宪执政 的理念在 党 的治 l 司理 政思想 体 系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位 置。因 为这

理 念 对 治 闻理 政 具 有 根 本性 、 伞局性 、 稳 定 性 和 长 期 性, 是执政 党执政
地 位 能 否 长 期 稳
同, 卜 4 家 能 否 兴 旺 发 达 和 长 治 久 安 的关键所在 。
定》 ( 以下简称 《 职 责规定》 ) , 适 用于县 级 以上地方党委和政 府主要 负责人 , 其
主要立 法 目的是要解决 全 i = f i l 推进 依法
治 国各项要求 在具体实 际中如何 贯彻
落实的问题 。

治 建设第一 责任人职责 必须有体 系化
的制度保证 。 四是党政 主要负责 人必须提 高对










………源自…………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论文关键词:依法治国核心依宪治国宪法至上宪法观论文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确认后?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

从此“?依法治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规范?而且上升为重要的宪法规范?同时?这一转变也蕴涵着一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的内容、宪法的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从“法律至上首先是宪法至上”得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宪法规范指明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而法治作为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历史上的先贤圣人先后对它作过论述和实践?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始终坚持法治而反对人治?他提出的“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后来的学者中对法治的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顺便就能定义的概念。

”“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

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述了法律的各种特征?如正义的基本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包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

”中世纪末期英国着名法官科克在其任内?曾力主排斥国王对司法权的干预?确立了对后世宪法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的“法的统治”原则?强调国王必须服从神和法律?而国会则必须服从普通法。

谈谈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认识

谈谈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认识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指依法依宪来治理国家,依法决策、依宪执政。

在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已被写入宪法,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实践。

这一原则的贯彻不仅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举措。

那么,究竟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如何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呢?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依宪治国的内涵依宪治国,顾名思义就是以宪法为根本基础来治理国家。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必须成为国家行为的根本准则。

依宪治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依法治国。

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合法行使和公民权益的基本途径,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立法的监督,保证法律的公正实施,使法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生命线。

2. 依宪执政。

依宪执政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政过程中要始终遵守宪法,依据宪法来行使权力。

这就要求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能违宪行使职权,确保政府的权力行使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

3. 坚持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和人民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依宪治国就要坚持宪法的权威,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和行动指南。

以上几点是依宪治国的基本内涵,也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基本要求。

二、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它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公民权利。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享有依法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维护社会稳定。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能够使政府依法行使权力,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保障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提供法治保障,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4.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水平。

依宪治国名词解释

依宪治国名词解释

依宪治国名词解释
依宪治国,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宪法来治理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法律基础,是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因此,它在依法治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宪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法治的基础。

没有宪法,就不可能有法治;不实施宪法,也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要树立宪法的根本法权威,实践社会主义宪政。

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中,应当始终重视发挥宪法的根本规范作用。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政治05/2021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周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十一个坚持”的明确要求(《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

在“十一个坚持”中,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系统地阐明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供了遵循。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这就从性质、内容与实践等方面更加明确了宪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

在现代法治国家,宪法普遍被视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这种根本法地位是由宪法的权威性确立的,而宪法的权威性则根源于宪法的民意基础。

对依宪治国的解读及其当代价值

对依宪治国的解读及其当代价值

对依宪治国的解读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本文从民主、法治、人权这三个维度展开。

由对民主的概念、价值、实现途径,对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如何实现依法治国,怎样才算是法治国家等方面进行解读,对我国依宪治国有了一个重新认识。

关键词:民主;法治;人权;依宪治国法制与法治,不过一字之差,在理念与意义上却是天差地别。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法律制度与观念终将得到修正。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却又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

一、宪政的科学内涵(一)宪政的含义我们可以给宪政下这么一个定义: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良好的宪法进行治理,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实现人权为目的,并要求宪法能得到切实遵守的一种政治形态。

(二)宪政理想的普世性宪政包括民主、法治、人权,这是人类的共同理想追求,具有普世性,因此,宪政是我们的一个理想。

(三)什么是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是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这就是宪法。

宪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规范国家的权利,二是要以详细列举的方式将公民的权利规定下来,国家便不能随意侵犯这些权利。

二、民主的科学内涵(一)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民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可以归结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民主也是这样。

就民主的内容来讲,作者认为近代民主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主权在民或者叫人民主权,近代民主的理论基础就是认为主权在民,是人民来行使主权。

形式涉及两个概念,也即国体和政体的问题。

我们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就是国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应该当家作主。

而我们的政体是共和,具体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和法制之间有三种区别:第一,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它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来说的,是指在上述制度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法律制度。

这是在制度层面上使用这个词。

但“治”是相对于人治来说的,是和人治对立的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方法。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容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容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容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意味着一个国家或政府必须依照宪法的规定来进行治理和执政。

依宪治国的核心思想是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种原则的实践能够确保政府的权力得到限制,同时也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的权威性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前提是宪法的权威性。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国家政治、法律和制度的基础。

政府必须遵循宪法,不能违反宪法规定的原则和规则。

2. 立法依据宪法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另一个内容是,政府必须依据宪法制定法律。

宪法赋予国家权力,但也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限制。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法律必须符合宪法规定,不能违反宪法。

3. 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府必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这些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人身自由等。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4. 司法独立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另一个内容是,政府必须保障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法治的基础,政府不能干预司法活动,不能干扰司法裁决。

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行使职权,保障公正和公平。

总之,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一项重要的原则,能够保障政府的权力得到限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司法独立,促进国家的法治建设。

这是一个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照宪法执政为执政党提供了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打江山、坐江山,改革开放的政绩实效曾是执政党执政的重要依据,但依宪执政则是执政党未来长期执政的最重要前提。

宪法能把执政党的意志转化为人民的根本意志,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根本统一;宪法确立党的民主与人民民主发展的轻重缓急秩序,避免中国民主发展陷于民粹和僵滞;宪法确立了执政党的宪法地位,使执政党的领导有了宪法和法律的支撑与保障;宪法要求“一切政党和社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而能够厘清党的行为与国家行为的边界,确保宪法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依照宪法治国能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普适性真理。

法治能够规约权力,民主能够让权力谦卑,这亦是政治文明的一条重要规律。

作为民主制度产物的宪法能够借由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与监督制度、公民言论自由制度、真实的选举制度,来保证权力源于民、属于民、依于民、归于民,从而展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宪法,规定的预算决算制度、审计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如能严格恪守,则可以打造一个廉能政府,防止政府权力无限地扩张;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制度构成政府权力的边界和政府施政的目的,而司法机关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则能有效防范公权侵犯公民利益,形塑公平、正义的保护者的高大形象。

依照宪法治国能给予人民关于未来的良好预期,并能为人民提供梦想成真的机会。

尽管关于幸福的理解有着强烈的主观向度,但人格有尊严、权利有保障、发展有机会、未来有预期,却是构成最大公约数的幸福衡量标准。

中国有着由法律、法规、条例、政策构成的多种行为准则体系,但只有以宪法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才能力避准则林立造成人们行为选择的无所适从,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统一,实质是引领人民生活的行为判断标准的统一;宪法能够把人民当家做主、自由自主支配生活的诉求制度化、法治化,使其“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避免因权力的恣意带来社会生活的彷徨无措;对宪法的忠诚集中表征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宪法被尊重和恪守,是人民对国家、民族抱有信心的力量源泉。

实现依宪治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法治体现为“政治问题法律化,法律问题制度化,制度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技术化”。

没有法治的权威,社会即无稳定的预期,也无长治久安可言。

列宁说过:“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宪法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其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所谓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依据就是宪法和法律。

可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照宪法治理国家。

对法治的第一个经典性论述, 是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他说“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 1] p199 这种法治, 只是形式上的法治。

为了有效防范政府权力的滥用, 必须制定良好的完备的法律, 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和各部门法诸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这样, 国家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就有了严格的宪法和法律的依据。

然而, 什么法能够对国家权力进行最有效地限制呢? 是行政法、刑法、民法还是其他部门法?显然都不是, 这些法律都不能担当此重任, 因为行政法规范的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刑法的调整对象是犯罪和刑罚,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而只有宪法, 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与制约, 使国家权力在宪政框架内行使, 另外, 宪法是衡量普通立法、普通执法和普通司法是否统一正当的根本标准。

从宪法的历史地位来看, 自从有了宪法, 才有了对国家权力的最可靠最有力的规范与限制, 才有了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 才有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相处。

考察近现代各国的法治实践不难发现, 法治随宪法的进步而进步, 随宪法的发达而发达。

胡锦涛在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宪法的重要性和地位江泽民:“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孙中山:“宪法之有效力,全恃民众的拥护。

”顾昂然:现行宪法序言的最后一段,对宪法的地位、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第一,从内容上说,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些都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其他法律只是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第三,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这是总结新中国成立几十年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得出的结论。

记者:为什么说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与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之间有何必然联系?顾昂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法制的基础,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1982年宪法,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我国今后的一项根本任务,这是现行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第五条第一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根据这个要求,1982年宪法从立法、守法、执法、监督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规定。

记者:我国立法体制是多层次的,立法工作将如何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呢?顾昂然:为了使宪法能够很好地贯彻实施,还必须根据宪法制定各种法律。

宪法明确规定要由法律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或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就有30多处,涉及国家机构、民事、刑事、诉讼程序、经济等各个方面。

如果不根据宪法把这些方面的法律制定出来,如何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呢?!所以,必须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法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前提,是违法必究的依据和标准。

我国立法体制是多层次的,但必须维护法制的统一,这是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宪法第五条第二款)如何维护法制的统一呢?宪法规定: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第五条第三款);第二,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十一项);第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七项);第四,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八项);第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经批准。

这样就可以形成统一的,以宪法为基础,以法律为骨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这不仅是对宪法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时也对宪法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宪法是治国的总章程,是治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来源和依据。

坚持依法治国要明确两个关系:首先,坚持依法治国,要明确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只有通过宪法治理国家,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强调法治思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现行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遵守宪法不仅是公民的义务,更应该成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全会公报突出依宪治国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明确表明了依宪治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基石;其次,坚持依宪治国,要明确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我国宪法的优势与特点是:在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理论指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核心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最佳实现形式。

坚持依法治国要把握两个重点:首先,要明确依宪治国在全局部署中的优先性。

树立宪法权威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治理体系完善、治理方式法治化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要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首先确立宪法权威,才能确立法治权威。

全会公报对于“首先要”的强调,突出了依宪治国在全局部署中的优先性;公报还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进行了具体部署。

坚持依法治国,还要坚持依宪执政。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宪执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