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代的戏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明代的戏剧

第一节明初杂剧

一、明初杂剧概述

明代主要有两种戏剧样式:一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明杂剧,一是由南曲戏文发展而来的明传奇。相对于蔚为主流的明传奇而言,明杂剧的创作虽然有缓慢发展,但在总体上呈现出衰落的趋势。明初杂剧是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余波,同时由于此时的作者已逐渐由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变为官僚贵族,这就促使杂剧创作从平民化走向宫廷化、贵族化。题材较为狭窄,内容贫弱苍白,伦理教化、歌功颂德与神仙道化等剧目在此期的创作中占据主流,显示出脱离现实的思想倾向,但在艺术形式上有所革新,开始突破元杂剧的体制规范并趋向雅化。

二、朱权与朱有燉

二人都是皇室贵族,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初杂剧的发展趋向。

1.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著有杂剧十二种,今存两种:一是宣扬出世思想的神仙道化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一是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风流韵事的风花雪月剧《卓文君私奔相如》,后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朱权还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1398年),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了金董解元以下、元和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2. 朱有燉,朱元璋的孙子,是此期创作最为丰富的作家,他的《诚斋乐府》包含三十一种杂剧,是元明杂剧作家保留作品最多的。其作品大多是粉饰太平和宣扬封建道德,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点缀

升平、歌功颂德的喜庆剧;二是谈玄慕道、度脱成仙的神仙道化剧;以上两类作品皆是他政治斗争失意后的一种寄托和韬晦。三是弘宣教化的节义道德剧,其中《香囊怨》较为著名,写妓女刘盼春与秀才周恭有情,而鸨母逼她与富商苟合,刘以死相抗,自缢而亡。尸体火化时唯所佩香囊不化,内装周生情词亦保存完好。以一妓女而能以死明志,全其贞节,作者认为这种道德境界值得表彰。;四是水浒剧,有《黑旋风仗义疏财》、《豹子和尚自还俗》,皆是《水浒传》未载事迹,对研究水浒故事很有文献价值。

朱有燉在杂剧形式上颇多独创,如打破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的惯例,采用对唱、合唱、轮唱等形式,甚至运用南北合套的体制,促进了杂剧自身的艺术更新。他的杂剧语言质朴本色,音律谐和优美,比较适合舞台演出。

第二节明代中后期杂剧

一、明代中后期杂剧概述

相对于初期的较为平淡,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进入鼎盛时期,并实现了杂剧创作的转型。就创作主体而言,这时的杂剧创作逐渐由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手中,他们或以布衣终其一生,或历经宦海沉浮,往往借助杂剧创作来排遣郁闷、宣泄情怀,杂剧成为他们抒情写意的工具,故此期的杂剧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文人化、抒情化特色。就思想内容而言,较之初期的粉饰太平、宣扬教化,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

思想意义。就艺术形式而言,明代中后期杂剧的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灵活多样,首先在体制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成规,剧本可长可短,尤其是单折杂剧(又称短剧)为数甚多;其次在曲调上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不再纯用北曲,而是南北曲兼用,甚至出现了全用南曲的“南杂剧”;再次在演唱上也打破了一人独唱的局面,剧中角色都可演唱,缩短了杂剧与传奇的区别。但此期的杂剧大都是案头之作,距离群众与舞台越来越远。

二、王九思与康海

二人都居于“前七子”之列,都师承马中锡,又都受刘瑾牵连而被削籍免官;同时他们在明杂剧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1.王九思的代表作是《杜甫游春》,表面上是写杜甫痛骂、谴责奸相李林甫误国乱政,并决心隐身避世,实际上是退职后作者心境的自况,借古讽今以抒身世之慨的意图显而可见,与初期杂剧相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并开启了明代文人案头剧的风气。另一杂剧《中山狼院本》仅有一折,开单折短剧之先声,明代短剧从此大为流行。

2. 康海的代表作《中山狼》共四折,取材于马中锡的文言小说《中山狼传》,演东郭先生救狼却险遭狼害一事,当系有为而发的寓言讽刺剧。据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等书记载,此剧系影射李梦阳的负恩。康海与刘瑾是同乡,李梦阳被刘瑾所害时,曾求救于康海,康海救了梦阳,后来刘瑾坏了事后,康海受到牵连,李梦阳却没有救他。该剧写信奉墨家学说(兼爱)的东郭先生冒着极大的风险,搭救了被赵简子人马所紧紧追杀的中山狼,不料这条负义忘恩的饿狼竟要吃掉东郭先生。后幸得一老人相救。在老人的教育下,他终于明白了“那世上负恩的尽多,何止这一个中山狼”!剧中刻画中山狼的恩将

仇报、阴险残暴,正是对封建官场尔虞我诈、忘恩负义的典型概括,同时也是对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社会风气的尖锐嘲讽,因此它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讽刺剧。此剧主题集中鲜明,结构严密,关目紧凑,饶有童话意味,富于教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明杂剧创作的转机,在此之后讽刺性杂剧成为明中后期杂剧创作的重要内容。

三、徐渭与《四声猿》

1. 徐渭(1521~1593)其人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和戏剧等艺术领域内纵横驰骋,迸发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徐渭曾8次参加乡试都没能考中举人。他在浙闽总督胡宗宪军中当幕僚时屡出奇谋,为抗击倭寇立下战功。胡宗宪倒台入狱后,报国无门的徐渭也屡遭迫害,一度精神失常。佯狂与真狂相间,历9番自杀而未果,终因误杀后妻被捕。刑期7年后出狱,益发放浪形骸。晚年卖画鬻字为生,困顿潦倒以终。死后4年,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才偶然从旧文集中发现徐渭的光辉,盛赞他诗、文、字、画、人“无之而不奇”(《徐文长传》)。徐渭曾自称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其杂剧创作也在戏曲史上享有盛名。王骥德《曲律》称“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狂鼓史》(渔阳弄)一折、《玉禅师》二折,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尽情戏弄;《雌木兰》二折、《女状元》五折,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被称为“明曲之第一”。

《狂鼓史》俗称《阴骂曹》,描写祢衡在阴司重现击鼓骂曹的精彩一幕,历数曹操种种罪行,骂词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实是借古喻今的有为之作,表达出作者对黑暗朝政的愤恨,抒发了其抑郁不平之气。此剧构思奇巧,熔实事、幻境、世情为一炉,给人以超拔之感,文词恣肆,气概豪壮,在四剧之中成就最高。

《玉禅师》捏合玉通和尚戏红莲与月明禅师度柳翠两个故事为一。此剧起源于官、佛斗法。临安府尹柳宣教只因玉通和尚拒不参拜,便设美人计报复他。妓女红莲受命前去,以肚痛要人捂腹为由,破了和尚的色戒大防,致令玉通羞愧自杀。和尚为报此仇,死后投身为柳府尹的女儿柳翠,先是沦为娼妓以使府尹蒙羞,后为前世的同门月明和尚度脱为尼姑。本剧既写政权与佛权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相互算计,又写佛徒的生理欲望与佛门戒律的尖锐冲突。官府对不顺于己者总要打击报复、置于死地;高僧宣扬四大皆空,但也会走火入魔。借一小小戏情,徐渭袒示出封建政权与神权的某些不甚体面的尴尬。既揭露了官府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彼此倾轧,也嘲弄了禁欲主义的虚伪、清规戒律的脆弱。

《雌木兰》、《女状元》两剧一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分别塑造了一文一武两个“立地撑天”的奇女子形象,武的能驰骋疆场,建立奇勋;文的能夺魁科场,理案折狱,确为女性扬眉吐气之作。而两人一旦恢复女儿身,却只能重返闺房,又体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扼杀人才的控诉。

市井讽刺杂剧《歌代啸》相传也为徐渭所作,《歌代啸》一本四折,每折故事相对独立。首折戏写李和尚药倒张和尚等人,偷去菜园冬瓜和张的僧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