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之争给我们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文化之争给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韩国开展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举措: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通过了;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成功了;论证孔子是韩国人;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急匆匆向联合国提交汉服申遗书等等……在我们为这场沸沸扬扬的文化之争感到愤怒或者不懈的同时,是否应该问一下自己——何为文化?它又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在我看来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范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则是文化的各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文化即智慧,一个民族的智慧。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世间只有两种力量,那就是智慧与剑;而从长远来看,智慧永远掌握着剑”。我们前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就此足见文化之强大作用——一方面它是改造世界力量,另一方面它是凝聚一个民族的纽带,一个民族存在和强大的根基。

了解了何为文化,文化的作用,我们再回头看中韩文化之争就不难解其中之意了。一个有欲望称雄于世界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国家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而韩国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上述欲望的民族,一个正处于民族主义亢奋时期的国家。但50余年的文化沉淀并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凝聚力,更不可能使其民族强大于世界。于是他们需要回顾历史,然而历史与现实一样残酷的告诉他们韩国的文化早已寻不到踪影,所以欲望“逼迫”他们编造了6000年的文明。但文明的表现是各个方面的,诸如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在他们的历史上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也只是像“孔子、大禹治水、针灸医疗”等这些来自中国的文化。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韩文化之争。韩国人在剽窃中国文化的时候也很清楚文化的范畴太广,所以他们选择了那些文化的脊梁——孔子、甲骨文、中医、印刷术……韩国正是想通过这样掠夺的方式来重新凝聚和强大自己的民族。

然而反观中国对文化的态度,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会让韩国人有机可乘了。改革开放后30年的中国,年轻人早就习惯了欢度“情人节”、“圣诞节”,谁还晓得重阳、端午,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重阳、端午的历史意义呢!大学里英语没有四级证也就没有学位证,却没听说国语不过级拿不到学位证的。英语也只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已,且其应用人群、范围远不及国语,何以就如此尊贵?明明是自己丢掉的传统文化,却怪别人抢了去。就像是丢“东西”的人埋怨拣“东西”的人是强盗,可笑之余犹显可悲!再回头看韩国因为丢掉了传统的东西,以致于今天抢夺中国人的“遗产”,等到明天我们也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去抢别人的东西吗?既是抢到了,又真的能够传承下去而强大国家民族吗?好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些力图保护中国文化的人,尽管力量还不强大但已经有了开始。诸如: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百家讲坛等文化研究与传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面对韩国的文化掠夺,我们已经是亡羊在先,今不补牢将更待何时?文化保护的星星之火已经燃起,但更需要的是全民行动的燎原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