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PDCA

合集下载

心内科跌倒案例PDCA

心内科跌倒案例PDCA

心内科患者跌倒PDCA案例2019年4月21日患者自行去厕所,因地面湿滑,光线暗,不慎摔倒。

原因分析(Plan)头脑风暴法2019年4月26日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分析.改进措施(Do)1、入院时进行风险评估,筛查高危患者,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或病人,让家属时刻陪伴,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增强护士对高危患者的防范意识。

3、保持病房整洁,物品放于可取处,过道通畅。

4、责任护士对高危病人有警示标示并严格交接班,按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的动态变化,预见性的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5、卫生间悬挂“防跌倒”警示标示。

6、护士长检查督促保洁员工作,保持地面干燥整洁。

7、卫生间地面问题及时发现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

8、及时更换照明设施,增加光亮度。

9、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人员职责。

10、对家属进行宣教。

11、科室悬挂防跌倒宣教流程图。

改进效果(Check)1、责任护士能够动态评估。

2、对高危患者能严格交接班,采取防跌倒有效措施。

3、健康教育宣教到位,患者及家属了解陪护的重要性。

4、增设安全标语,提高了住院环境的安全性。

5、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6、各职能部门督导检查落实到位。

7、跌倒事件未再发生。

持续改进(Act)1、改进效果明显。

2、巩固有效成果。

3、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4、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PDCA循环由于人人参与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心,增强了安全意识,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使护理工作从简单地完成变成对患者全方位和全程的护理,确保了护理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

应用pdca循环缩短心内科平均住院

应用pdca循环缩短心内科平均住院
②.医院因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院内 感染影响预后;会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等直接影响 患者的诊疗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③.医务人员因素, 诊疗规范落实不到位, 治疗方式多样、不规范, 诊疗方案不周全等直接影响诊疗进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 提高。
3.11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切实落实责任, 加强对手术、危重等患者的院内感染的管 理力度, 及时发现潜在感染风险, 及时整改、处治,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Check—检查
统计 2015 年上半年患者平均住院日,显示 1-6 月平均住院日为 7.92
天见表 1。应用 SPSS20.0 软件包统计分析显示,2015 年上半年与 2013、
经过本科医护人员深入讨论分析延长平均住院日的常见因素,大致可分为:
①.患方因素,患者入院时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症较多等导致住 院时间延长;慢性疾病患者及院前诊断不明的患者,入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 检查以明确病情及诊断,往往延长住院时间;我科危重病人较多如急性心肌 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多数延迟出院;部分患 者经济条件较好,其自认为医院相对安全,往往多数要求继续住院巩固治疗; 部分患者期望痊愈后出院。
④.辅助科室因素, 部分检查项目往往需要预约甚至节假日不开 展, 检验报告不能按时收到, 某些特殊检查时间长, 如心脏B超提 前一天甚至需要更长时间预约, 床旁B超暂未开展等都可导致患 者住院时间延长。
⑤.其他因素, 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不积极, 医疗资源不能及时共 享, 医疗争议, 纠纷等导致出院时间延长。
新项目的开展,如食道调搏、急诊PCI等。 3.4加强与医技科室沟通、协作;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完善多学科联合诊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控制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控制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控制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现状与原因:1.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

其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现况。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中就提出要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

药占比是指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关系到患者医疗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药占比是加强医院行风建设、促进合理用药、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医院发展模式转变、向细致化要效应的重要举措;卫生行政部门也将药占比作为医疗机构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院从2009年开始将控制药占比提上工作日程,制定了管控药占比的相关规定;本科室积极响应,严格依照医院要求对药占比进行恰当管控,现对本科室近些年药占比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本科室2010年、2011年、2012年与2009年药占比均数(52.24?5.75)%相比,明显下降,(,0.05);但是2010年、2011p年、2012年药占比未见明显下降,(,0.05),见表1。

为实质有效的减轻患p 者医药负担,结合卫生部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议及我院关于控制药占比的相关规定,现拟定“降低住院患者药占比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x,s表1.2009-2012本科住院患者药占比比较()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值 F药占比(%) 52.24?5.75 38.73?7.46 34.18?4.41 33.67?5.55 28.312.根因分析:?.管理因素: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目前相关规定要求降低药占比,但具体细则尚不完善,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使其存在客观盲区;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即使同病,但也不同医,使其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制度的制定困难险阻,缺乏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特定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制度。

心血管内科pdca循环ppt

心血管内科pdca循环ppt

P 阶段
即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 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1
2
3
4
择课题、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 的意识、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 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条件。
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 的关键
PDCA的循环过程
对策制定完成后就进人了实验、验证阶段也就是做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和方案实施外,还必须要对过程进 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 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
A 阶段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1
2
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 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 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继续循环至
P阶段
PDCA的循环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 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 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 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 转动向前。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下一个PDCA 循环去解决。
PDCA的循环过程
定目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找准问题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至 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 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问题产 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制定对策、制定计划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 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 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
C 阶段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1
2
效果检查,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 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 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应用聂立华【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预防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跌倒;选择2015年7月~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PDCA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

结果比较对照组和PDCA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PDCA;预防;住院;跌倒【作者】聂立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是临床工作关注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之一,并已列为医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质量指标[1]。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具有高龄、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常有使用利尿剂、降压药、降糖药的特殊药物,跌倒的发生率很高。

PDCA循环管理是由美国质量专家戴明提出的,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不断循环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2]。

减少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不良事件的发生,2015年7月我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预防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15例为对照组,入院后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跌倒危险因素≥3个的给予悬挂跌倒标志并告知患者注意预防跌倒、家属加强陪伴。

2015年7月~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共收治721例患者为PDCA组,先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再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经典心内科PDCA

经典心内科PDCA

确保心内科团队熟悉并理解改进 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方法。
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包括时间 表、责任人、资源需求等,确保
计划的顺利实施。
定期监测和评估改进措施的执行 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
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根据心内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 等资源。
建立资源管理制度,规范资源 的申请、使用和调配流程,确 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分析心内科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
诊疗流程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 患
问题二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改善,沟通 不畅
问题三
患者健康教育不足,自我管理能力 差
调查和分析心内科问题产生的原因
01
02
03
原因一
医护人员对诊疗流程的掌 握不够熟练,缺乏规范化 培训
原因二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导 致服务态度不佳
制定改进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心内科的质量管理体系
方案实施
01
将制定的改进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

监督与评估
02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持续改进
03
根据监督与评估结果,持续优化改进方案和措施,不断完善心
内科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和不足。
分析检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问题识别
根据检查结果,识别出心内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医疗质量不 达标、患者满意度低、医护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等。
原因分析
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医护人员 技能不足、制度不完善、设备老化等。

心内科护理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医患沟通CICARE流程的执行率

心内科护理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医患沟通CICARE流程的执行率

提高医患沟通CICARE流程的执行率主题选定:时下医院竞争日趋加剧,软服务作为技术之外的附加服务越来越受到医院和患者关注。

以护理为例,除了要求高技术,更讲究高情感的软服务,其质量良莠已不能单一地基于护理技术的高低去评判,还要从患者的感受出发。

而在医疗实践中,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又是护理提供高情感服务的一个落点,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对护理乃至医院的满意度。

所以,临床护士提供良好的礼仪服务,是撬动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杠杆。

要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遵循C1CARE(COnneCt接触;Introduce介绍;Communication沟通;Ask询问;Response回答;Exit离开)服务流程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主张医护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传递患者被尊重、被接纳、被关爱的感受,时时流淌亲情。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综合医院通过临床应用CICARE服务流程,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从37%提升至99%。

目前国内许多护士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够重视软服务,从而影响到良好职业形象的塑造,也影响护理服务质量。

因此,我院心内科一病区在创建优质护理病房期间,引入CICARE服务流程并逐步将之融入每一项护理行为中。

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门技巧艮好的行为习惯城芝曼拘敲门时机 巡视病房腴翁流程中依乏一》松口的环节 工作安排不合.反黛匆忙恰叠治疗进出翕房 非患者千犹多 大部分患者年休 IE*A1∙)\ //房门敝开 晤喜多一→.//容黑忘记 /< ----------- 柞・人阖我们根据CICARE 六大步骤设计出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C1CARE 服务流程执行率(执行率=完全按照CICARE 执行的护理行为■总调查护理行为X1O0%)。

接下来,跟踪调研心内科一病区护士30人次(样本量),同时调查改善前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显示,护士对CICARE 的总体执行率只有71%,护理服务满意度是89.6%。

表1改进前CICARE 服务流程执行率分析m 目 去执行次数 百分比里计百介比 n∩% 1 ffi⅞r∏ 96 *>QQ%90。

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3讨 论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3 6 l
的滥用 和浪费 ,不输 “ 营养血 ”、 “ 人情血” 、 “ 保险血” ,确保最
急需 的患者 能够用到足量 的血液 。
参考文献
[】 WH Bodsf n liatcn lg rt y2 0—0 3R . 1 O.lo t adcncleh o ysa g 0 020 [] ay i o te
21 0 8月第 9卷 第 2 1年 3期
的环节 。应制定 紧急情况血 液 申请方 案 ,该方 案应列明 :①方案送达 血库时 间及接收人 ;②血液 需求 的紧 急程度 ;③用血时 间 ;④送血人 员 ;④血 液送达地 点 。紧急情 况下经 临床医师 的特 殊 申请 ,可 以使用 未经配型 的血液 ,但必须在 用血 申请单 上写明 “ 紧急情况需要 立 即输 血 ”并 由申请 医师签字。 23用血 申请取 消 . 已向血库提 交的输血 申请取 消时 ,应该 由专 门的医务人员前 往血 库说明情 况 ,或 向血 库递交 书面 备忘录该备 忘录必须 有 申请 医生 亲笔 签名 。血库在收 到备 忘录前 ,输血前各 项检查 照常进行 。
【】 中华 人 民 共和 国卫 生部 . 床 输血 技 术 规 范 [】 医发 [0 0 4 临 S. 卫 20】
14 . 8号
[】 C i k t L c r zEMc l l dB e 1 h l i l s f 5 hs ua a A, ak i , C e a , a. e i c eo t ln t T cn a u
Ge e aW HO ,0 :・ nv: 2 012 3.
[】 叶萍, 2 席惠君. 大连地 区临床用血情况调查【】 J. 中国输血杂志,

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

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

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在心内科病房,一个65岁的女性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

她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疲倦和胸痛。

在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对该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护理评估和计划制定,并实施了以下护理措施:计划1.目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措施:(1)给予氧气治疗,以缓解呼吸困难。

(2)限制水分摄入,给予利尿剂治疗,以减轻水肿。

(3)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和心律。

(4)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实施1.给予氧气治疗,以缓解呼吸困难。

(1)安装鼻导管,并调整氧气流量为2L/min。

(2)定时检查氧气供应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氧气流量。

2.限制水分摄入,给予利尿剂治疗,以减轻水肿。

(1)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和尿量。

(2)根据医嘱给予利尿剂,监测患者的尿量和电解质。

(3)教育患者限制水分摄入,并引导其正确饮水。

3.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和心律。

(1)按时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律。

(2)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4.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1)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常规、心电图等指标。

(2)收集和记录患者的症状和反馈信息。

(3)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计划。

评估1.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以及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根据患者的状况,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3.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以进行PDCA循环的下一轮改进。

改进1.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

2.对护理问题和改进空间进行讨论和探讨,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案和方法。

3.反思护理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通过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我们的护理团队成功实现了对心内科患者的全面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在今后的护理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坚持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和改进护理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心内科急诊科等多部门运用PDCA循环提高急性心梗行急诊PCI患者中DTB时间在90分钟内的比例

心内科急诊科等多部门运用PDCA循环提高急性心梗行急诊PCI患者中DTB时间在90分钟内的比例

提高急性心梗行急诊PG患者中DTB时间在90分钟内的比例主题选定:急性心肌梗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打通闭塞的梗死相关冠脉。

急诊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尽管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简便易行已被临床普遍接受,但溶栓疗法尚有冠状动脉开通率低以及存在再梗死、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不足,而急诊PTCA及支架置入术是另一种较好的选择。

研究发现,急性心梗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这也显示出介入治疗相比溶栓治疗的优势。

鉴于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生存率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ACC和AHA的指南将急性心梗急诊PCI从就诊到球囊扩张(Doortoba11oon,DTB)的时间低于90分钟定为金标准,同时美国AHA/ACCDTB联盟建议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DTB时间在90分钟之内的比例大于等于75%作为质量改进的起始目标。

而我院心血管内科20XX年1一3月的平均DTB时间为166±32分钟,DTB时间在90分钟之内的比例只有20%,与目标值存在很大的差距°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调查我院20XX年8月14日至9月2日6例急性ST段抬高心梗病人DTB的时间,结果出来后(平均DTB时间103±23分钟,DTB时间在90分钟之内的比例为33%),心内科召集质量管理办公室、医务部和科内医生进行专题会议,讨论调查结果和寻找解决路径。

经过讨论,我们逐渐厘清导致DTB时间较长的原因:I-一唤医生不熟悉床旁18导心电图的操作,不知道心电图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畴;心电图医生则认为心内急诊心电图是心内科一唤医生的职责,而且赶过来操作较费时间;2.一唤医生与家属谈话的时间较长,而且多等待三唤医生指示后才开始谈话,谈话方式也可能存在不当,导致家属对手术犹豫不决;3.一唤医生不知道办理住院手续和送病人去导管室可以同时进行;用药上,医嘱套餐虽已启动,但一唤医生开立医嘱偏慢,护土没有医嘱也便不予用药;4.导管室医生到达导管室时间较长,三唤医生与当天急诊PCI医生沟通存在问题;5.夜间急诊室工人少,以及电梯拥堵等原因以致运送病人延误时间。

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在心内科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与心理护理质量,并调查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基础与心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护理模式运用于心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PDCA护理;内科;护理质量;效果心内科是医院各大科室中的一个重要部门,用于心血管类疾病的治疗,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猝死等。

心血管类疾病通常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面对心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多,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的现状,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提高日常护理效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我院在心内科的护理中应用了PDCA 护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护理治疗以及护理效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实验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3±8.9)岁,其中高血压11例、冠心病7例、心脏病12例、肺动脉高压3例,高脂血症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58.6±9.6)岁,其中高血压9例、冠心病13例、心脏病10例、肺动脉高压2例,高脂血症2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教育,根据病情发展以及疗效对护理措施做出改进和优化,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助干预治疗。

《心内科pdca》PPT课件

《心内科pdca》PPT课件
11
精选课件ppt
“D”阶段—(Do the improvement, datacollection,and analysis)—实施阶段
1.科室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督察结果,学习抗菌药物相关规定。 2.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统一认识。 3.科室成立考核小组,每月组织科室人员自己申报原始统计数据,考核小组抽 查等形式进行考核,并与个人平衡计分挂钩。 4.定期传达考核结果及医教科督察结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5 科内每月以诊疗组进行考核,科内抗生素考核指标为35%(院部为40%)。 6.半年内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成效。
39% 30.61%
2014年1-6月抗生素 2015年1-6月抗生素
16
A(action)
17
精选课件ppt
“A”阶段: 精选课件ppt 2014和2015年抗生素使用率对比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11月平均
2014年
44.1% 36.8% 49.1% 36.8% 27.71% 19.40% 29.58% 20.89% 30.39% 30.2% 34.67% 37.00%
21
精选课件ppt 22
7
精选课件ppt
原因分析:“U”阶段:问题的根本原因 分析(鱼骨图)
科室政策因素
培训不到位 监管强度不够 考核不到位
科室客观因素
制度不严
急诊收治因素
心衰急发多合并 感染
季节性发病, 院内交叉感染
利益驱动,过 度使用
个人用药习惯
抗菌药物知识 缺乏
立场不坚定-部分患者要求用 药
科室人员因素
抗生素使 用率上升
院部 40%

PDCA循环理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理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理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以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实施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影响。

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93例,掷硬币分组,A组46例实施PDCA护理,B组47例实施常规监护室护理。

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家属评价。

结果:护理质量(专业操作、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家属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评率低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

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实施以问题定位、处理为执行关键的循环护理管理,可增强干预质量、提高家属评价,优化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水平,由此可知,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心内科重症监护适用性、实用性强,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重症监护;心血管内科前言: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内科的重要科室,患者通常为心血管类危重症病例,该科室患者临床特征为病情进展突然且迅速,病情紧急,病死率高。

重症监护室风险因素复杂,护理责任重大,要求更专业的服务。

常规护理细节控制、体系管理稍显薄弱,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采取“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护理模式,通过环节定位和循环处理强化干预完善性,促进护理显效[1]。

从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93例重症监护患者,分组对照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过程和作用,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93例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掷硬币分组,A组46例,性别:男/女=23/23,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7.26±11.33)岁。

B组47例,性别:男/女=25/22,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57.24±11.18)岁。

两组有可比性(P>0.05)。

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重症监护;(2)存活期>1m;(3)家属知情同意。

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质控中的运用和体会

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质控中的运用和体会

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质控中的运用和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在心内科护理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原理的实际价值,并总结质控体会。

方法在我院心内科利用PDCA循环理论实施护理质控前后接受治疗的患者病例中,各随机选择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护理记录质量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与实施前相比,病案甲级率显著提高,而乙级率、不合格率以及返修率相应降低。

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内科护理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念,可使护理记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质控;PDCA循环理念;护理记录质量护理病案是对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对病情观察结果、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以及各项护理活动实施记录的客观资料,是构成医疗文书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法律效力。

随着医疗纠纷事件频发、患者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对护理记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心内科患者大多数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就需要使护理记录更加具备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1]。

为此,本院心内科心内科将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护理质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将结果、体会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的148例病例均来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

将实施PDCA循环理论后的病例作为观察组,未实施PDCA循环理论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23-75岁,平均(49.0±8.7)岁;参照组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25-73岁,平均(49.0±8.0)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计划阶段(1)对本次入选的患者病案质量实施全面检查,并从中找出护理病案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①危重及一般护理记录单:未按照PIO规范书写,缺乏护理程序的相关内容;②医嘱单:格式及书写缺乏规范性;③手术护理记录单:漏填、错填项目,存在涂改现象;④体温单:主要集中在漏画、错画项方面。

PDCA循环在心内科教学中的运用

PDCA循环在心内科教学中的运用

PDCA循环在心内科教学中的运用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影响我院心内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根据临床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的统计数据,统计各个备选项对临床教学质量影响程度,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包括统一规范的技能操作流程的编制和使用、足够的临床操作练习机会、带教教师的教学技巧、科室常用技能操作的演示指导和科室的教学计划安排等五项,分值分别为(6.34±2.18)分、(5.84±2.13)分、(5.57±2.29)分、(5.31±2.21)分、(5.09±2.24)分。

2.2两组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得分比较见表1。

2.3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3讨论近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至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2022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指出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可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我院是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但临床资源丰富,长期承担了周边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工作。

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由于科室带教方法和带教标准不统一,教学对象对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不尽理想,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

本研究统计显示,对临床教学质量影响程度较大的前五项分别是统一规范的技能操作流程的编制和使用、足够的临床操作练习机会、带教教师的教学技巧、科室常用技能操作的演示指导和科室的教学计划安排。

主要原因:①教学方面:存在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教学职责不明晰、教学计划及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②教师方面:主要有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技巧不完善、教师沟通方式欠妥等问题;③教学对象方面:存在学习工作热情不高、职业素质欠佳、临床操作锻炼机会少等问题。

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

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

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
在心内科,由于病人疾病状况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遵循PDCA 循环计划,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和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一例心内科PDCA护理案例:
P(Plan):一位50岁的男性病人在心内科入院治疗,主要诊断为冠心病。

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和临床指南,制定了护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病情、协助治疗、合理饮食等。

D(Do):护理人员按计划执行,监测病人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如按时服药、输液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向病人详细介绍了合理饮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注意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

C(Check):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饮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并能够遵守饮食原则,但存在一些不规律的饮食行为,如吃零食等。

A(Act):护理人员根据检查结果,针对病人饮食不规律的问题,制定了更加具体的饮食计划,并向病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继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饮食情况,并对计划不断调整和改进。

最终,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并在出院后继续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饮食管理。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抗 生素使用率中的应用
六病区
P(plan)
改进方案 原因分析
主题选定
主题选定: “F”阶段—现7.0%
2013年我科抗生素使用率为27.2%
抽查病历发现存在用药指征不严格及过度用药情况
主题选定: “F”阶段—现状调查阶段
1-11月平均
37.00%
25.95%
“A”阶段: PDCA前后抗生素使用率对比表
PDCA前后抗生素使用率 60.00% 50.00%
使用率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月份 2014年 2015年
1
61
1201268
高传流
大叶性肺 炎
COPD伴 感染

头孢西丁、 左氧
舒普深
13
合理
送检
2
57
1505955
张老头

10
合理
送检
3
38
1103393
高人启
肺部感染

复仙安
9
合理
送检
4
39
1506210
赵不迁
肾衰合并 肺部 感染

先舒
6
合理
送检
5
43
1505995
赵运来
肺实变

复仙安
10
合理
送检
“C”阶段-督促阶段:1-6月份PDCA前后抗生素均值对
D(do)
“D”阶段—(Do the improvement, datacollection,and analysis)—实施阶段
1.科室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督察结果,学习抗菌药物相关规定。
2.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统一认识。
3.科室成立考核小组,每月组织科室人员自己申报原始统计数据,考核小组抽 查等形式进行考核,并与个人平衡计分挂钩。 4.定期传达考核结果及医教科督察结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5 科内每月以诊疗组进行考核,科内抗生素考核指标为35%(院部为40%)。 6.半年内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成效。
2014年 44.1% 36.8% 49.1% 36.8% 27.71% 19.40% 29.58% 20.89% 30.39% 30.2% 34.67%
2015年 37.9% 38.41% 33.93% 31.55% 19.14% 18.7% 18.83% 20.69% 41.71%
院部 40%
25.16% 科内 23.18% 35%

2014-2015年PDCA前后上半年抗生素使用率比较 40% 20% 0% 2014年1-6 月抗生素 2015年1-6 月抗生素 2014年1-6月抗生素 2015年1-6月抗生素
1-6月平均使用率 39% 30.61%
A(action)
“A”阶段: 2014和2015年抗生素使用率对比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原因分析(客观):“C”阶段——科 室抗生素使用率调研和头脑风暴
1 2
我科很多心衰患者合并有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的三级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
3
科室制度、考核不到位、发现问题科室反馈不到位
原因分析:“U”阶段:问题的根本原因 分析(鱼骨图)
科室政策因素
培训不到位 监管强度不够 考核不到位 利益驱动,过 度使用 个人用药习惯 制度不严
通过培训、考核;加强监管力度等手段使抗 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不合理使用现象 减少。
虽然成效明显,但要如何继续保持或下降抗 菌药物预防性、联合使用比例需进入下一 PDCA循环!
“A”阶段: PDCA前后抗生素均值对比
2014与2015年抗生素使用率对比 2014年 40.00% 30.00% 使用率 20.00% 10.00% 0.00% 2014年 2015年 1-11月平均 37.00% 25.95% 2015年 2014年 2015年
目标值 35%
明确了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超标、使用不合 理的原因。
急诊收治因素
科室客观因素
心衰急发多合并 感染 季节性发病, 院内交叉感染
抗生素使 用率上升
抗菌药物知识 缺乏
立场不坚定-部分患者要求用 药
科室人员因素
改进方案:“S”阶段——选择流程改 进的方案
拟定并选择改进方案:
1.全科抗菌素抗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2.小组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并发症决定是否使用; 3.小组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并发症合理使用; 4.制定科室抗生素使用规范;
“D”阶段—(Do the improvement,datacollection,
and analysis)—实施阶段
“C”阶段(Check and study the results)
C(check)
“C”阶段-督促阶段 (每月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抽查表)
编号 床号 住院号 姓名 诊断 是否使用 抗生 素 抗生素名 称 使用天数 合理性 不合理性 说明 是否送检 病原 学
改进方案: “P”阶段——计划阶段
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每月科室召集全体医师进行开会,通报存在 问题,并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
2
科室通过培训,学习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关知识,并从多方位 层面解读如何抗菌药物。
3
成立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严格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用药,定期 抽查本科室人员用药情况,并与考核挂钩。
2013和2014年抗生素使用率 40.00% 使用率 20.00% 0.00% 2013年抗生 素使用率 2014年抗生 素使用率 2013年抗生素使用率 2014年抗生素使用率
1 27.20% 37.00%
科内目标 <35%
“O”阶段——成立CQI小组

成立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持续改进小组 组长:邢玉龙


1组.王用;刘秀玲
2组.史云桃;邢建东

原因分析(主观):“C”阶段——科 室抗生素使用率调研和头脑风暴
1 2 3
1.部分人员使用抗菌药物随意性较大,部分存在无指征使用的问题。
2.低年资医师专业知识有限,对使用抗菌药物不能合理掌握适应证及用法。
3.对科室抗菌药物的限制水平不了解,对整体使用率没有认识,不能认识到 抗菌药物管控的重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