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
哲学题型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其 基本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的分析。但 由于题目的设问角度不同,回答的侧重点也有所不 同。历年高考题的答案都比较简明扼要,有时原理 和方法论的阐述并不完整,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哲 学主观题可以答得非常简单。
请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打草稿,列提纲。
﹙3﹚引文式论述题。题目由引文和设问两部分构成。 引文引用领袖、名人、学者、重要文件中的论述,也有引 用“有人说”、“同学们说”,还有引用反面人物的言论
观点。设问要求对上述观点评析、评述等。
从命题作答形式可分为两类: ﹙1﹚限制性论述题。即对作答范围作了限制 的论述题。(答案评分较客观容易) ﹙2﹚扩展性论述题。即考生须自己确定答题 所用的知识内容和方式的论述题。(答案灵 活,不唯一)如用所学知识谈某问题的认识, 解决办法。
看 设 (1)通过看问题,明确答题的学科 问 角度,是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还是哲
学常识
限制性论述题: 一般都明确指 定答题运用的知识范围。
扩展性论述题: 一般不作限定, 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进行概 括,选定作答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看 设 问 论述题基本上可分为限制型和扩
展型两种类型。有不少的论述题是一 题多问式,前面的1—2个设问,是限 制性的,最后一个设问是扩展性的, 就全题而言,它是兼有限制型和扩展 型的结合型。
看 设 回答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只要根据材料, 问 指出其现象和本质就可以了。回答第二个层
次的问题,应该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 么。回答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应该先简要回 答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才能够回答出怎 么样或应该怎么办(有些题可以不回答为什 么,直接回答怎么样或怎么办就可以了,应 该根据需要而定)。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①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 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又要搞好局部(优化部分结构),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辩证法:发展观
原理内容(世界观)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规律原理
方法论要求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
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 理
在改造世界中,要实现主观与客 观、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NO.2 掌握题型与相应解题方法, 在审题中过方法关。 哲学问答题常见题型
•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唯物论、辩证法、认
识论、价值观) 对上述材料进 行分析 或者 “ 找
NO.1 知识储备,过基本知识关
能力备考是重点,落实基础是关键。
1. 分清知识板快,过范围关; 哲学四大板块: (1)(辨证)唯物论 (2)(唯物)辩证法 (3) 认识论 (4) 价值观、人生观 2. 熟记原理内容与方法论,过知识关;
唯物论
知识 板快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要求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 坚持无神论, 1.世界物质性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 原理 反对有神论 原是物质。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2.物质和意识 质的反映 的辨证关系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原理 ①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 3.尊重客观规 能 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辨证 (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系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 正确的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考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分析
高考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分析高考哲学主观题因其背景材料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高,其答案组织更是要求紧扣题意,逻辑性强,很多同学往往对此感到棘手,拿不定该用什么原理,难以下笔,也不清楚有什么答题技巧,以致答非所问,得分自然不高。
解答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然后根据情景材料和设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下面就几年来高考尤其是福建高考哲学主观题题型的分析来谈谈答题策略。
题型一:体现类设问形式: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什么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
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
注意,先材料后原理。
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如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39(1)题: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先材料后原理。
从原理看,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
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由材料一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
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
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
3.完整表述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题格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高二文科《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八)
1、飞天梦想,千年夙愿。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先后实现从无 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 出舱活动等重大跨越,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实现 中国太空行走伟大梦想,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 又一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后,中国将于2010—2011年底发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八”、“神九”、 “神十”对接。据悉,“天宫一号”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 验站,将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 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 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8分)
答:(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 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 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材料或问题)
解题提示: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或材 料中的问题。 1.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 2.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 3.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 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 实践上的有效性。 4.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答题格式:“原理完整阐述+结合材料分析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报告
哲学主观题的方法和技巧哲学主观题通常以情景材料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哲学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材料和提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一、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和角度1、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
主观题一般由材料和设问构成。
认真阅读设问非常重要。
材料蕴涵着知识点,而设问却规定着答案的范围。
通过审设问明确使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例题:某贫困地区县政府要组织群众开垦荒山,可是荒山上长满了一亿多株的酸枣树,新树种不活,老树又挖不掉。
于是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对荒山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借鉴外地经验,从外地购入枣树进行接穗。
经过 5 个村的试验,使经济价值不大的酸枣变成了经济价值很大的甜枣。
“一花引来万花开”,试验成功后,调动了农民承包荒山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得该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
如果不看问题,可以写的知识点要比实际答案多得多。
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都可以写。
但此题已经做了限制,即“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所以答案就不能多写。
2、审设问明确答题角度。
一般说来,提问不外乎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从难度看是逐渐加深,从知识点看“是什么”和“为什么”侧重于原理,“怎么样”侧重于方法论意义。
从能力要求看,“是什么”主要考查知识能力,“为什么”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怎么样”更倾向于考查适用能力,所以,不同的提问角度要求同学们作出相应的不同的解答。
如上题设问的是“怎么办”的问题,侧重于方法论意义角度。
可见,审题时仅仅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认真看清范围规定和提问角度。
二、审材料分“两步走”在“审设问”之后,要提炼出与问题相适应的哲学观点,这其实也是审题,而且是审题最关键的步骤。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
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方法提示:(1)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理及分析往往占3—5分。
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
(2)答题思路:①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②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了这一原理。
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
高考题参考答案可能不先点明原理方法论,而直接进行分析,但我们还是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
【例题】:(XXXX年高考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例题】:XXXX年高考江苏卷XXXX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 二的精神。(4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 分。
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共八种题型)
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题型分类和解题方法(一)“影响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题型特点】“影响类”试题常以“说明✕✕对✕✕的影响”等进行设问,要求考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做法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影响,常见于经济与社会的试题中。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客体分析:即对象所受的影响,如经济与社会中常见的有对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的影响。
(2)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3)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分析。
(4)范围分析: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区域影响或整体影响等。
(二)“启示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三)“原因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考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通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现象、具体行动措施,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两个角度论证现象或措施的合理性。
常采用的设问的方式有“为什么”“……的原因”“……的影响”“……的意义”等。
【方法总结】“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必要性。
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
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
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说明某一实际问题的含义或性质。
第二步:联系答。
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实践上的有效性。
第三步: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例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参考答案]:1。
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方法归类
• 例: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 地震发生后,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 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 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 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 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 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 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 才能办好奥运会; 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俭办奥运”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 的发展。 的发展。
一、“体现”类 体现”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上述材料体现了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等字眼。 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如何体现 等字眼。“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某一 哲学道理的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 联系—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联系 —梳理 梳理——作答 梳理 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高考政治主观题命题形式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命题形式及答题技巧一、哲学常识部分(一)是怎样做到的例题:某贫困地区的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
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
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地多,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下来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参考答案:①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地多”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正确了解。
②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
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一定发展后,又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③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
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解题技巧:做这类题的关键是熟悉原理内容并能够把哲学观点打通。
如,怎样做到事实求是?要点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③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要正确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又如,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点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
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提高人的素质,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要在矛盾的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上面列举的理论思路仅供在做题时参考,也就是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但不能只拘泥于这几个方面,要随机应变。
高中哲学主观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主观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2. 论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2. 什么是社会意识?请论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20分)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并回答案例中体现的哲学原理。
案例:某高中学生小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通过实践操作,他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他开始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最终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一、简答题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外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理解,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第一性。
2.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之间是孤立的,忽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论述题1.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来源,也是理论的目的。
例如,一个科学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一个工程师通过设计和建造桥梁来实现理论的应用。
2.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念、道德规范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同时,社会意识也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小李通过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实践了马克思哲学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他通过实践深化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通过实践,小李不仅理解了抽象概念,还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了成功,这进一步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
参考答案: (1)佛山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是对立统 一的关系。(1分) (2)二者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2 分)片面追求商业化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只强调文 化保护而不利用其商业价值,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2分) (3)二者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2分)合理发展文化产业能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 支持;文化保护则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2分) (4)要善于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统一。佛山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和谐家园,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要保护其历 史文化特色,处理好现代化、商业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 关系。(2分)
1、2008年9月11日晚中国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 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 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 染。随着行业内的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 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为应对危机,有人认为:相关企 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 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乳制品行业应树立 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 命安全;乳制品行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生产优质的产品。
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
3.完整表述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题格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材料或问题)
解题提示: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或材 料中的问题。 1.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 2.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 3.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 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 实践上的有效性。 4.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答题格式:“原理完整阐述+结合材料分析
高中哲学题型总结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方法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材料或回答××问题。
该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
第一步: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都不能少)第二步:运用或渗透原理内容,紧紧围绕问题实际,结合材料或当前实际,做到三者有机结合,针对性地具体地分析回答问题。
牢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分析比单纯知识更重要。
例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1.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例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
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例一:(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卷第34题)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原理。
同学们要注意材料的两个中心:第一,该省领导对本省的分析,既看到优势,又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第二,根据本省状况制定发展战略,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例二:(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
例三:(2005年高考政治广东卷38题)材料一: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2900万和约6000万。
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
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
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变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参考答案:从材料可见,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就是注重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的表现。
(2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任何一个原理都可以得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扶贫的战略上,把“输血”与贫困地区干群启动内在机制“造血”结合起来,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表现。
(3分)(注:考生可以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角度回答,只要原理把握准确,并结合材料分析就可以酌情给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5分)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例四:(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1题)“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回答:(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解析:中央文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要求我们在做具体工作时坚持它的指导,同时,地方在落实时也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即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
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五: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5)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
参考答案: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烈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立更生。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例六:(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Ⅲ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11分)参考答案: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③对政府采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例七:38.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
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
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1)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从哲学角度辨证分析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的影响,要坚持矛盾的观点和两点论、重点论辨证统一的方法论。
第一问主要是根据材料分析对外开放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指出我们的态度;第二问要回答材料所体现的哲理,命题已经定性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而不只是唯物论原理,所以此题可以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1)①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与经营管理方法和有益的文化知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对外开放也会给资本主义腐巧思想和文化垃圾的传播以可乘之机,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排斥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也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就对西方思想文化全盘照搬。
(2)上述材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
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看问题。
另一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健康发展。
例八:(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38题)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
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
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