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美的原则
五大审美原则的内容
五大审美原则的内容
五大审美原则主要包括比例、对比、对称、色彩和时间。
1. 比例:比例是指物体之间在比例上的关系,包括较小物体与较大物体的比例关系、连在一起的物体和组合物体的比例关系以及物体以及视觉元素的比例关系。
比例可以使物体的结构更完美,让结构和表现更加平衡、美观。
2. 对比:对比是指两个元素之间的差异,如色彩、形状、视觉重量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比可以改变图片的表现、扩大图片表现的空间,而且使布局看起来更有趣、更具亮点。
3. 对称:对称是指两个相对或相等的物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包括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旋转对称等。
对称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加稳定、平衡和协调。
4. 色彩:色彩是指物体反射或发射出的光线的颜色,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温暖、凉爽、兴奋等。
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5. 时间:时间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连续变化,包括时间的流逝和运动的变化等。
时间的运用可以影响画面的节奏和动态感。
这五大原则是审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图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产生和鉴赏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美学原理是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它研究美的规律和原则,探讨美的形成、表现和欣赏的规律性。
本文将从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的概念及其属性、美的表现形式和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美学原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美学主要是关于美的哲学思考,包括对美的本质、产生和鉴赏等问题的探讨。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强调了美的理念和观念的重要性,认为美是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完美之物;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在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客观现象,对美的观念和体验是基于感觉和理性的统一。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学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老子》、《庄子》到《诗经》、《论语》等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美的思考和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美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东方美学的一部分。
近代以来,美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和启蒙运动,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美学开始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学科体系。
19世纪以来,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美学思想家陆续提出了各自的美学理论,例如康德的审美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等,这些理论对美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彰显了美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而多元的美学理论体系。
二、美的概念及其属性美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其属性涉及到物体、感觉、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美的概念的形成和属性的解释,是美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根本属性和特征,它是美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不同的美学思想家对美的本质有着不同的看法。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四种意见: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1) 美的问题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 艺术问题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自然之道2) 柳宗元:美在自然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四、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二)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三) 美和生活美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美学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1、柏拉图柏拉图眼中的美,是矛盾统一的、和谐对立的、具体而又特殊。
柏拉图最终将美概括为“永恒的善的意志的普遍性理念存在”。
这是因为一件东西包含许多矛盾是他不可理解的。
从理念论也可以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具体如下: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美学思想的立足点。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
他坚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知,把追求“真”“善”“美”当作哲学探索和冥思的目的。
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
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
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他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统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由于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真、善、美的内容是统一的,真实的东西,就美与善的东西。
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美与善没有根本的区别。
柏拉图认为这种美本身的关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
在柏拉图的宇宙观中,他认为善的理念又是理念世界中至高无上者,因而美的理念就必须从属于善的理念,为善的理念所支配。
柏拉图在审美分析中,始终都认为灵魂的美要高于一切形式的美。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首先是对他的理念论的批判。
亚氏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脱离个别并且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的一般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康德美学三大原理
康德美学三大原理康德美学是指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美学问题进行的研究。
康德主要关注美的定义和判断,他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原则:感性知识、审美判断力和美的目的论。
一、感性知识康德认为,美学的核心在于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指通过感官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换句话说,感性知识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
感性知识的特点是直观性、非概念性和主观性。
感性知识是美学的基础,因为美学是与我们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对美的认知主要基于感性知识,而不是理性知识。
理性知识是通过概念和推理获得的,这意味着理性知识是抽象的、普遍的和客观的,而感性知识则是具体的、个体的和主观的。
美学的讨论必须从感性知识出发。
二、审美判断力康德认为,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形成审美判断力。
所谓审美判断力,是指我们对美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审美判断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几个关键要素:想象力、理解力和统一性。
想象力是审美判断力的基础。
想象力是创造力,是思维与感官的结合。
想象力使我们能够形象化地想象出美的对象,这是我们对美的第一步认知。
理解力是审美判断力的关键。
理解力是通过比较、分类和分析对美的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理解力是关键的,因为我们必须能够理解美的对象的各个方面,以形成清晰的审美判断。
统一性是审美判断力的核心。
统一性是指我们能够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印象,归纳为一个内在一致的整体。
这种统一性是创造审美体验的关键,因为它使我们能够从一个独立的感知经验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美的目的论康德认为,审美经验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这种提高是通过美的经验而实现的。
美的经验可以使我们逃避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压力,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纯净和高尚的世界。
美的经验可以使我们更加仁慈、公正和有同情心,这是一个更好、更美的社会的基础。
美的目的论是康德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美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体验,更是一种道德上的理想。
美可以使我们更加有同情心、更加温柔、更加有毅力和品格,这些都是康德所追求的道德理想。
美学入门
美学入门第一章什么是美一、“美”与“美的事物”的区别1、前者是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内容,它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后者只能说明自身;2、前者是永恒存在,不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态度的影响,后者确实相对的、暂时的;3、前者是内在、完满的,处于和谐状态,后者却自相矛盾、漫无边际。
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柏拉图之问:《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美本身究竟是什么?”“美是难的。
”自柏拉图开始的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历代西方哲人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美的本质的解释必然与哲学基本问题有联系,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相联系。
一般说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者是从精神方面去寻找美的本质,认为美是精神的产物;唯物主义者则是从客观事物中去寻找美的本质,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
2、从精神意识方面探讨美的本质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它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
(1)从客观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也就是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寻找美。
(柏拉图、普洛丁、黑格尔)A、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a、美根源于“美的理念”,即“美本身”。
b、理念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世界。
c、美的理念是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
现实事物的美只是美的理念的影子。
B、普洛丁(Plotinus 205——270年) :“美的分享”说C、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从主观精神或心理中寻找美的根源与本质A、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美是一种“快乐”的感觉。
B、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美是无利害的快感3、从物质属性、客观现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1)、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
(2)达·芬奇:美是事物“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
(3)荷加兹(1679—1764)(17世纪英国著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著有《美的分析》:美的六条原则:他认为美在事物的线条、色彩形式等因素的某种变化配置符合一定的原则。
基础设计概述
基础设计概述1140674440l">一、设计的意义“设计”(Design)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为构想、画记号。
它的范围包括甚广,如绘画、视觉传达、工艺、建筑等等,而其内容与定义,经常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思想潮流的演变而改变。
在文艺复兴时期,“设计”被解释为画家、雕刻家的草稿和构想,并用记号表现、计划和估量的造形。
法语中设计“Dessin”则包括图案、构思、筹划等意思。
图案代表一件经过图示化后的事物,或于器物上描绘平面的装饰模样,反应设计师在构思和筹划之后的结果。
现代所谓的“设计”一词,则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意义。
广义的用法,是指有计划达成具实用价值或观赏价值的人为事物。
有效的“设计”是采用各种方法以获得预期的结果,或免除不理想的呈现。
狭义的设计,则特别是指对外观的要求,在实用、经济的原则下做各种变化,用吸引人的外观或流行的款式来增加销售力。
在二十世纪里,“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与意义更加广泛而复杂,例如那基(Moholy Nagy)便主张设计并不只是表面的装饰而已,而是指具有某种用途和目的,并且综合了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艺术性、心理性及生理性等诸要素,在生产的轨道上,计划或设计可能产生的制品技术。
这样的说法为设计做了一个客观而适切于时代的诠释。
综上所述,设计是一种具有清楚目标计划的思考过程或步骤,是利用辅助物将原始构想转化表达出来,用以改善生活及美化生活的创造活动,兼具有实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达尔文研究比例的墨水笔手稿可视为“设计”二、设计的分类从钢笔尖的研发到摩天大楼的兴建、从口红的制作到火车头的建造,都需要经过设计的过程。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设计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
如何把设计的广大领域系统化?如果以人(Man)、自然(Nature)和社会(Society)为构成世界的三要素,那么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领域:·视觉传达设计:制作良好的讯息,以作为人与所属社会问的精神媒介。
美的十大原则课程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完整、统一
作 业
作业v:利用网络资源找一张照片,里 面包含至少有2种美的原则,并把这2个 原则写在图片时,同时寄给老师。
例:
Y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完整、统一
所以在讲究统一的同时,还须要注意到 变化的问题。「变化」也是美的形式之一, 所谓「变化」是在异質的诸要素中求变化。 换句话说,即是将不同的形态、大小、色 相、明度、彩度、方向、肌理作有机性的 组织使之生动、活泼而不流于紊乱,才是 适切的变化。
例:大淡小浓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单纯、统一
作 业 R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单纯、统一
在造型上所谓的「比例」乃是指长度或 面积等属于量度之间的一种比率,它描述 的是部份与 部份;或部份与全体之间的 关系。在人类的历史中,「比例」一直是 被运用在建筑、家具、工艺以及绘画上。 尤其是希腊、罗马的建筑中,「比例」被 当是一种美的表征。
反复、渐层、对稱、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单纯、统一
对称可说是在所有的形式原理中最为常见 且最为安定的一种形式,并且在自然界中 也普遍存在。例如,人类的五官及四肢便 极为对称,其余动物或植物、昆虫或鸟类 等,也往往具有对称的形态。对称在各种 视觉形式中,最能予人平和、庄重的感受, 虽然较易失之于单调,但对于人类的情感 颇具稳定作用。于建筑物中、室内布置 上亦常可见到对称形式的出现。
作业:利用中运会的吉祥物完成一件完整作 品。
X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完整、统一
结合共同的要素,把相同或类似的形态、 色彩、肌理诸要素作秩序性或画一性的组 织、整理,使之有条不紊而相互发生关连 或共通的作用,是为「统一」。
医学审美的原则
医学审美的原则医学审美是一门研究人体外貌美与内在健康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审美原则是指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评价和判断人体美的标准和原则。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医学审美的原则。
首先,医学审美的原则之一是对称美原则。
人体的对称性是外貌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面部、身体和四肢的对称性。
一般来说,具有对称性的外貌会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被认为是较为美观的。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对称性进行修正和调整,可以达到美化外貌的效果。
其次,医学审美的原则还包括黄金比例原则。
黄金比例是指一种数学比例关系,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
在医学审美中,黄金比例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脸美学中,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位的比例要符合黄金比例,才能被认为是相对美观的。
通过医学手段,可以对这些部位进行雕塑和调整,以达到黄金比例的要求。
此外,医学审美的原则还包括身体比例的平衡和协调。
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部、颈部、肩部、腰部和下肢等,它们的比例和协调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体外貌的美观程度。
通过塑形手术或其他修饰方法,可以改善身体比例的不平衡,使之与整体身材相协调,从而提高外貌的美感。
此外,医学审美中还有一条重要原则是自然美原则。
自然美是指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美。
在医学审美中,追求自然美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的手术和修饰往往会导致人体外貌显得假造和不自然。
因此,在进行医学美容或整形手术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特征和整体效果,以达到自然美的效果。
综上所述,医学审美的原则主要包括对称美、黄金比例、身体比例平衡和协调以及自然美。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医学美容和整形手术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外貌美,提升个体形象和自信心。
然而,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并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限制。
美的四项定约
美的四项定约对于美,康德提出从人的四种先验形式即“质”、“量”、“关系”、“方式”(又译为“情状”)去进行分析,于是相应地得出了关于美的四项定约:由质看,美是不关涉利害感的快感,因为美的愉快同感官的快适和道德的满足显然不同,后二者都同对象的实际存在有关,而审美愉快只关系对象的形式。
在这里,对象的实际存在就是对象的实际用途和功利价值,故后两种愉快都关乎利害关系,而审美愉快在本质规定上是超越利害的观照欣赏,因而才是人的某种自由状态而非为物欲所左右的状态。
由量看,美具有不凭借概念却能获得最大普遍性的性质。
因为审美判断不同于对某对象的认识,不是科学式的求真判断,故其普遍性不同于逻辑判断因概念所获得的那种普遍涵把一个对象的表象联系于主体,并且不让我们注意到对象的性质,而只让我们注意到那决定与对象的表象诸能力的合目的形式”这种普遍性是具有主观合目的性形式的普遍性。
由关系看(对象与目的的关系),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质。
这是指,审美对象并不是具有一个实际目的的表象,但并不排除人能在其中知觉到目的的存在。
人们在一个对象上可以知觉到某种目的,却不能联系到任何实在目的,这样,我们在一个对象身上所知觉到的而并未能实现的目的就只是它的“形式”,故所以此命题中的“有目的”是指形式的目的,而无目的是指无实在目的,而此关系异常严密地要求以“无目的”才能达到形式上“合目的”。
由方式看,美的愉快建立在人性的“共通感”这一普遍相通的机制上,其必然性的机制可以说既不是理论逻辑的也不是当时实际的,而是社会长期运行的结果(康德并不用“社会的”这个词,他用的是这是以形式的确定性作出的分析。
另方面康德又以“无形式”的方式完成了“崇高的分析”。
在枟判断力批判枠的“崇高”分析中,他的结论是“美是道德的象征”。
国内某些美学评论指出康德美学存在内在矛盾,这本不错。
但有的评论仅注意于“美在形式”和“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两个命题的词语表面,仿佛康德的矛盾发生在逻辑推论的混乱上,此种看法,难免简单化。
美学的审美概念
美学的审美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和价值的学科,探讨了艺术、美感以及审美体验的本质和原则。
审美概念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了我们对美和艺术的认知和感受,以及我们对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
以下是我对美学的审美概念的详细阐述。
审美概念首先涉及到我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
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是我们凭借感觉、情感和理性来评价的结果。
在审美经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美的直接感触,这是因为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所呈现的形式、色彩、节奏等元素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相呼应。
通过审美经验,我们能够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满足,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感受,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其次,在审美概念中,我们讨论了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
审美评价是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我们根据作品的构图、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因素来评价它的美。
审美评价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不同。
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美的评价达成一定的共识,因为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和情感。
在美学的审美概念中,我们还探讨了美感的形成和发展。
美感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感知、体验和思考来形成的。
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我们对美的认识和感受的积累和培养而逐渐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来提升自己的美感,增加对美的敏感和理解。
对美感的培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此外,审美概念还涉及到美的本质和原则的研究。
美的本质是讨论美的起源和本质属性的问题。
美的起源可能是人类共有的本能需求,也可能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美的本质属性包括形式美、情感美、思想美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理解和解读。
美的原则是研究美的规律和准则的问题,它可以通过对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和总结。
美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的本质和特点,也可以指导我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
总之,美学的审美概念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了我们对美和艺术的认知和感受,以及我们对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
新诗的三美原则
新诗的三美原则
新诗的"三美原则"是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追求:
1. 艺术美:新诗追求艺术美,注重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它强调诗歌语言的精炼、简练和富有感染力,力求通过独特的形式和音韵结构,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2. 真实美:新诗追求真实美,关注诗歌作品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它批判了旧诗歌中过度浪漫、虚幻和与现实脱节的倾向,强调诗歌的真实性、真实感和真实体验。
新诗倡导通过真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诗人与时代和社会的真实互动。
3. 人道美:新诗追求人道美,关注人类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它探索人类的情感世界、人类的孤独与追求,强调诗歌对个体经历和人性的深刻触动。
新诗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情感的体验,通过与读者共鸣,引发共情和思考。
这三个美的原则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审美倾向。
当然,这些原则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框架,具体的诗歌创作仍然需要诗人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风格进行探索和表达。
震撼价值——历史回响与现代最强音的合奏
就一定可以达到震撼之美 的效果 , 心灵必须表现于形式之 中, 形 式 必 须 是 心 灵 的节 奏 。 其次 , 震撼的 内涵。正如我们一 向所认为 的那样 , 艺术 的震 撼力来 自灵 魂。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 再美 的艺术作品 , 如若其 中
价值 的研 究 , 向为各 家所偏爱 , 一 但在研究 的过 程中 , 往往 没有蕴藏着创作者极大 的热情和生命冲动 ,那么它只能是一种 一如 印刷 品的苍 白而无力 。 好的艺术作品在我们感 各取所需 , 各有侧重 , 五花八 门, 不一 而足 。人们从各种角度 , 探 空洞的装饰 , 更应 当引发读者 的心灵共鸣。“ 我希望能画 寻艺术的价值所在 。在此我们选择从艺术给予人们精神意识层 叹形式美好 的同时 , “ 有人会说 , 他感 面上震撼的角度来表述艺术价值的一个方面 , 即震撼价值 。《 文 出打动一些人的画作。” 人们会谈论 我的画作 , 还有人会说他感受到 了温柔 。” 梵高在写给提奥的 艺心理学大辞典》 给出了这样 的解释 :震撼价值 , “ 指艺 术的一种 觉到了深沉 , 也正如他所说 的那样 , 他的作品无不具有他所说 内在价值形态 , 它从内部向人揭 示艺术作 品本身 的力量和魔力 , 信中这样写道 , 给人一种生命的震撼 。 艺术 的震撼价值来源于艺术作 品中某种 的那种打动人心 的力量。 ” 再次, 震撼的审美效果。从字面上理解 , 其所追求 的是一种 可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 那么这种力量是什 么呢? 它又是如何具有 强烈的激烈而 紧凑 的艺术效 果。震撼在美学 范畴接近壮美 、 崇 这种力量呢?这是我们要论述 的主要问题。 但其 审美 效果 比前两者更为深层 , 震撼不在 于外力 , 而在于 从终极意义上讲 , 美是无法定义 , 无法穷尽的。人们 只能不 高 , 在于精神意识层面的激荡 。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那样 , 断地逼近她 , 却永远无法抵达她 , 她是无极 、 无限可能的。 的艺 心灵 , 好 电闪雷鸣 , 我们或许会感到 术作品带给人们 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感 动 , 生理上的快感 , 或语 艺术 的震撼力来 自灵 魂。飓风破浪 、 但 振翅 翱翔 , 我们心 中才会感 到一 种震 言上的惊喜 , 更有可能带给你精神意识层面上的震撼 。 当艺术作 恐惧 , 当海燕 拼搏其 中, 山河壮丽 、 长川无垠 , 但当先人以单薄之躯搏击 自然 、 品与接受者 的精神意识相碰撞 , 产生 了强刺激 , 而引发接受者 撼 的力量 ; 从 我们才会感受到那效果 , 这就是艺术震撼之美 。震撼 与壮美和崇高 开 天辟地 , 接近 , 因质量上的厚重 、 它 情感上的沉郁 , 以及对正义 、 真理 的吁 大 , 或是力量 的强大并不能真正引发震撼的效果 , 只有 当这种巨 求, 而更能抓住人 心。当我们 的心灵与伟大的作品相遇 , 何止是 大或强大直接击中人 的意识层 面 , 作用于人的精神方 面 , 才会带 次美的感受与洗礼 , 更是一次成功的精神突围和精神爆破 。 作 来一种震撼的审美效果 。 最后 , 震撼的 艺术价值。 现代艺术作 品常具有令人惊惧的震 品中那 种直接作用于精神意识 层面上的震撼之美 ,同样能够引 骇力量 , 让人直面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 人与 自我 、 人与他人 、 人与 发接受 者深思 、 反省等审智活动 , 显然是对情感性审美熏 陶一种 重 要补 充 。 社 会 、 与 自然 的 尖 锐 冲 突 和 对 立 。 莎 士 比亚之 所 以伟 大 , 人 其创 作 的悲剧艺术之所 以不朽 ,就 因为他 的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魅 那 么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 震撼力是莎士 比亚悲剧 的核心审美 特征 。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首先, 震撼 的形式 。正是艺术的形 式 , 才使得平凡的现实生 力 。
审美观念体系
审美观念体系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这套规范和标准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条件下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的结果。
一、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例如,古希腊人崇拜的神话英雄阿波罗就是美与艺术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则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大同小异”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认为美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和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开始对于文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现代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基础。
而近代以来,全球化的影响和不断发展的科技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和观念。
二、审美观念的内涵审美观念的内涵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对于艺术品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指审美观念的基本准则,包括对于美的定义、美的性质、美的特征等。
这些原则是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产物。
2. 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规律和标准。
3.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艺术规律和标准。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强调对于古典艺术的借鉴和模仿,而现代主义则更加注重对于个人表达和自由创新的追求。
4.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一些艺术家或学派在创作中采用相似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艺术作品。
例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5. 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品的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是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
三、审美观念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将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深入探讨美的本质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个美的原则
我们根据人类美感的共通性可以定出十个美的原则:连续、渐变、对称、比较、比例、平衡、调合、律动、统一、完整。
在研讨美的原则之前,必须先学习「单位形」的意义。
单位形是在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合中最入门的单位元素。
单位形可以单独重复排例,或组成「单位形组合」,再以「单位形组合」为入门,操作有规律的反复排例。
下列图例简明以一个「单位形」配备构成八种「单位形组合」。
以一个「单位形」配备构成八种「单位形组合」图例
每一个「单位形组合」又可以重复以线状﹝又称二方连续﹞、面状﹝又称四方连续﹞、环状、放射状、镜照式的办法扩展成复杂有趣的平面构图。
下图是以环状扩展构成的平面构图。
以环状扩展构成的平面构图
以下是关于十个美的原则的概述:
﹝一﹞连续
「连续」是一种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没有边缘的严谨性秩序排例,它祇是反复的一种特殊情形,因此有规律的反复并不一定能产生连续。
「连续」是无限地扩张,它可超越任何架框限制。
「连续」包括「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二方连续」是单位形向左右或上下操作反复的规律式排例。
它可操作直线方向、曲折式、波浪式的方向延申。
「四方连续」是单位形向左右也向上下延申的现象,可产生四方连续的图形。
由二方连续造成的线条加上左右上下反复的排例,是创操作四方连续图形的办法之一。
﹝二﹞渐变
「渐变」就是逐渐的改变,其有一定的秩序与规律。
「渐变」除形状渐变外,尚有「大小渐变」、「色彩渐变」、「位置渐变」和「方向渐变」等等,均可单独或混合运用。
任何构成元素之渐变,都有其开始与终结,或由一方开始,经渐变又回复原来的循环现象。
例如形状渐变,可从某一形状开始,逐渐变化成了另一形状,或由另一形状又逐步回复到某一形状。
无论是开始或终结,在渐变的设计中均可成了设计上的焦点,且在开始与终结的整个重复过程中,均会造成节奏感。
渐变形成的办法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或由中央发射、或操作多元化的扩展。
渐变的表现形式包括:
﹝1﹞自然形象之渐变、﹝2﹞形状之渐变、﹝3﹞大小之渐变、﹝4﹞位置之渐变、﹝5﹞方向之渐变、﹝6﹞色彩之渐变。
﹝三﹞对称
视觉上,以一个点或一条线为基准,上下或左右看起来相等的形体,称为「对称」。
「对称」具有相称、均齐、均整的意思。
左右对称的形体向来都被认为是安定且具有机能的。
「对称」的表现形式包括:
﹝1﹞线对称、﹝2﹞点对称、﹝
3﹞感觉对称。
通常对称的图形具有单纯简洁的美感,以及静态的安定感,但易流于单调、呆板。
一般来说,单纯的对称图形具有大方、强力的性格;细密的对称图形则能增加操作品的充实感。
许多商品设计即运用此特性而设计。
﹝四﹞比较
将相对的要素配备一起,相互比较,以形成二种抗拒的紧张状态,称为「比较」。
这种造成相对排斥性质的要素,即一般所谓的「比较要素」。
「比较要素」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举凡造形、色彩、质感、方向、面积等均属之。
圆形、三角形、方形是属于造形的比较,例如红砖、金砖两者具有相同的造形,而其质感因明显的不同,具有比较的性质。
比较现象的强弱与否,端赖比较要素的配备关系而定。
一般而言,不同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彼此刺激,会产生比较的现象,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大者更大、小者愈小。
亦即经由比较的关系可以增强个别要素所具有的特性。
「比较」的表现形式包括:
﹝1﹞线形的比较、﹝2﹞形状的比较、﹝3﹞份量的比较、﹝4﹞明度的比较、
﹝5﹞彩度的比较、﹝6﹞色相的比较、﹝7﹞质地的比较、﹝8﹞动态的比较、
﹝9﹞位置的比较、﹝10﹞其它的比较。
﹝五﹞比例
在POS上所谓的「比例」乃是指长度或面积等属于量度之间的一种比率,它描述的是部份与部份;或部份与全体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的历史中,「比例」一直是被运用在建筑、家俱、工艺以及绘画上。
尤其是希腊、罗马的建筑中「比例」被当是一种美的表征。
除了建筑之外,有几个理想的比例,古代的学者就把它公式化,而操作为设计的入门原理,以便求得统一与变化。
其中最入门并且最重要的比例就是「黄金比例」。
古希腊人把「黄金比例」认为是最完美的比例而活用时POS中。
它的入门办法是把一条线分割成大小两段,小线段与大线段之长度比等于大线段与全部线段之长度比。
这种比例分割办法就是「黄金比例」。
﹝六﹞平衡
「平衡」是指两个力量相互保持的意思,也就是说把两种以上的构成要素,互相均匀地配备在一个入门的支点上,以保持力学上的平衡而达到安定的状态。
在造形的秩序中,「平衡」是极重要的一项。
由于造形的操作品,并不是真正讲究实际的重量关系,所以「平衡」一词,在平面造形的世界中,应当是属于视觉的平衡。
这和力学的平衡、数学的平衡以及其它学科中所讲的「平均」是不一样的。
对「平衡」来说,有对称和非对称平衡之分。
在「平衡」的练习中,着眼点在于如何求得视觉上的安定与心理上的平衡。
例如形态、色彩、材质在画面中所具有的重量、大小、明暗、色彩、强弱、质感...等,都必须保持平衡状态,才会令人产生安定的感觉。
﹝七﹞调合当两种构成要素共同存在时,若成相差距过大,即造成「比较」。
若两种构成要素相近,则比较刺激变小,能产生共同秩序使两者达到调合的状态。
如黑与白
是一种强烈比较的颜色,而存于其间的灰色便是两者的「调合」。
「调合」在视觉上可使我们产生美感。
因此,调合的原则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尤其是色彩或造形皆是须不断探讨的问题。
然而为了达到「调合」,各要素间的统一仍是必要的;如色相的配合、调子的配和以及明度的配合,皆能产生「调合」。
在造形上如线的粗细与形的大小均会影响,但只要在造形上能一致的话,也可产生调合感。
「调合」要素除了色彩与造形外,质感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如以同材质操作为建筑物或庭园设计的材料,也是获得「调合」的办法之一。
﹝八﹞律动
凡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反复和排例,或属于周期性、渐变性的现象,均是「律动」。
它给人具有抑扬顿挫而又有统一感的运动现象。
一般说来,律动和时间的关系密切,因为在其它具有时间性的艺术领域中,均能表现律动美,如music、舞蹈、电影、戏剧、诗歌等。
以music来说,利用时间间隔会使声音的强弱或高低表现出律动美,而呈现抑扬顿挫的变化。
而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四季的变化、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以及各种生理反应等都存在着律动的现象。
此外自然界中的海浪、沙丘、麦浪、炊烟、屋瓦等形象,亦具有连续扩展的反复,并呈现出视觉的一种律动美。
﹝九﹞统一
结合共同的要素,把相同或类似的形态、色彩、肌理诸要素操作秩序性或画一性的组织、整理,使之有条不紊而相互发生关连或共通的操作用,是为「统一」。
「统一」是美好的根本秩序。
一般说来,统一可表现高尚权威的情感,也可以达成如平衡及调合的美感。
然而过份的统一,将会失去生动而流于呆板。
例如大小形态、色彩完全相同,且操作等距离排例时,便会产生单调的感觉。
所以在讲究统一的同时,还须要注意到变化的问题。
「变化」也是美的形式之一,所谓「变化」是在异质的诸要素中求变化。
换句话说,即是将不同的形态、大小、色相、明度、彩度、方向、肌理操作有机性的组织使之生动、活泼而不流于紊乱,才是适切的变化。
﹝十﹞完整
任何一件艺术操作品,不论运用了那一种美的原则,或经过多么复杂的创操作过程,艺术家到操作品完
成的那瞬间追求的是操作品的「完整」性。
完整性依人类的感觉、需求的不同分为感官方面﹝包括各种知觉﹞、意念方面、性能方面。
譬如一出好的戏剧演出,除了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完整性外,也会为观众提供剧操作家想表达的一个完整的创操作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