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含答案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严明几年前,在我都有了孩子之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安徽探家,父亲似乎在不经意间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父亲在蚌埠读师范时,暑假都会回家里干各种辛苦农活。
通常在开学前启程的那天早上一定会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收拾好书本行李,与家人一起匆匆吃早饭,然后我的爷爷蹲在墙角抽着旱烟,缓缓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来,交与我父亲,那是他新学期一切所用——学费和生活费。
父亲会默默接过钱,收好,拎起行李辞别家人,去邻县坐火车返回学校。
可偏偏在最后一学年的夏天家中极其困顿,父亲也心知肚明。
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劳作后,开学返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
一家人吃完早饭后,爷爷蹲在墙角抽烟,父亲开始整理行李,等待随后的场景出现。
可是随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爷爷低着头一直抽烟,一言不发。
场面在一点点凝固,时间在一拖再拖。
父亲知道家中肯定已是实在拿不出一点钱来了,便跑到生产队的田里扒了五个山芋回来,打开棉被包裹进去,再把被子捆扎好,背起出了门。
父亲说,因为没钱买火车票,他在火车站等来火车后,等列车员关了车门、车欲开出时才扒上车门位置,面朝外,侧背行李,双臂各扣住两侧的立杆死死不放,一路熬到蚌埠。
其间途经淮河大桥时,还遭遇铁路工人用水管喷水,他只知道紧闭着眼,死死揽着门杆不放。
到了蚌埠站,想沿着铁道走出站的父亲还是被工作人员揪住,带回了值班室。
直说没钱买票回学校,车站的人不信。
打开行李搜,看到那几个山芋。
车站的人一时无语,最后说了三个字“你走吧”。
真不知道那五个山芋父亲吃了多久,不知道他如何面对那学期的所有问题…… 听完故事,我真有彻骨的悲!甚至有些纳闷:父亲跟我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么惨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教育我这个浪子呢?竟然还有“保留曲目”。
后来细想,之前父亲的故事都是关于应对困难、劝人节俭之类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还小,那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总觉得我还没有尝到甜的时候你让我忆什么苦呢?所以那些励志故事我是不太能听进去的,只愿想着努力摆脱。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二班级姓名学号一)(10分)没有不透风的墙XXX①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
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
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②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
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
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糟朽。
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
③春节前夕,有人在故宫养心殿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人眼球。
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
④对于现代建筑而言,空气循环器是一种现代科技设备,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建筑室内外的空气不断流通,达到空气交換的目的。
顾名思义,为解决墙体内木柱通风问题而诞生的透风,其作用正相当于一种原始的空气循环器。
⑤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
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
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泂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
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換的一种方式。
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诬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⑥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
流年里的草莺①草尖拱出地面,旋转着嫩绿的茎叶,它缓缓地爬上我的脚背,沿脚踝绕上腿肚,呼啦啦覆盖了我的腰身,俨然绿色的河在我的身上倒流。
②家乡人把狗尾巴草叫咪咪猫。
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算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
③我用味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
编兔子不难,比和她下跳棋容易多了。
和她下棋,我总是输,而编兔子,是不分输赢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她编得好看。
④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味咪猫的另一种玩法。
她揪下一根咪咪猫,掐断细长的穗柄,将德柄那端朝着天空,放进她握起来的拳头里。
只见她的拳头一松一紧,一紧一松,随着她的口令,咪咪猫听懂话似的从她的手心里往外攀爬,一厘厘露出头和腰身来。
二姐一边动作,一边口里怂念有词,像是给手心里的咪咪猫施展魔法:咪咪猫,上高窑。
金蹄蹄,银爪爪。
上树树,速雀省。
速了雀雀喂老猫,扑棱扑棱飞完了。
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
⑤之后,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⑥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
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
二姐一愣,随即掐掉长柄,把味咪猫握在手心里,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瓜瓜……⑦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玩意儿,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逸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画里的人和故事,都与我渐行渐远。
也许,咪咪猫一直在我身边陪伴我到永远。
(该文发《青海湖》2021年第10期)1.作者在选文第②段提到,咪咪猫“贴切而亲近”,贴切的原因是小草穗子上布满绒毛,就像狗尾巴和猫咪的“毛茸茸”一样,用“咪咪猫”命名,比喻贴切。
亲切的原因是家乡人用猫咪这种小动物为小草命名,让人对小草有了像对小猫一样亲近的感受。
(4分)2.分析第⑤段三个“放飞”的语言表现力。
(5分)“随时放飞猫咪”,是指我学会了二姐放飞咪咪猫的玩法,之后的时光里,“我”经常放飞咪咪猫来消解烦恼焦虑,表现出作者对这一玩法的喜爱,这种玩法中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三个“放飞”以排比的修辞,从具体到抽象,时间上由眼前到未来,有层进意味,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姐妹亲情和故乡生活的怀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之舟吴冠中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③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
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
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
④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取了鹅山小学,这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
但在这里读书就得住在鹅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借了姑爹的渔船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⑥第一学期结束,我名列全班第一。
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2)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包子王①一到肥大脆嫩的春笋上市时,同事小纪就不在家吃早饭了,他会放弃坐地铁直达单位的惯性,先坐一辆穿街走巷的迷你公交,到老王那里吃包子,喝一碗荠菜粥,再沿着秦淮河畔的栈道走七八分钟,享受一下吹面不寒杨柳风,再回到地铁线路上来。
②让他改变行程的,不但有秦淮河岸鼓出叶芽的河柳,还有老王只做这20来天的应季包子:春笋腊肉包、霉干菜肉丁包、马齿苋香肠包。
③就是一两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小纪就说了个事:老王有一回路过逸仙桥,看到那边的市民广场有人玩大石锁,玩家三月份就穿着短袖小褂,露着鼓鼓囊囊的肱二头肌,看他们把几十斤重的大石锁抡得生风。
老王也心痒,想上去试试,刚惴惴地开口,人都用“你真不晓天高地厚”的神情睨他,默默让出一个够宽的圈子来,生怕老王脱手砸中自己。
但老王一上手他们就呆了:中号的大石锁他能玩得溜圆,这穿夹袄的小老汉是何方神圣?④老王就笑:我还有二两力,那是在南京城剁了15年包子馅练出来的。
⑤老王的包子,哪怕是最便宜的一块钱一个的青菜香菇包,包子馅都是手剁的,为什么不用绞馅机?老王大摇其头:绞馅机省力归省力,一绞,蔬菜的汁水都出来了,包子馅等于都是菜渣渣,木渣渣的纤维塞牙不说,还含不住油脂和香气,少了那种清鲜松软、绵柔甜润的味道。
手剁的馅芯,蔬菜的汁水有一半含在里面,包子上笼一蒸,里面会有灌汤效果。
⑥老王一年到头做青菜包子、老豆腐包子、萝卜丝包子。
他那个只有四平米的包子铺,黄金时代是在春天,万物如吹哨子一样绽开蓓蕾,春笋肥了,马齿苋蹿出了肉嘟嘟的叶子。
太阳加大了它的热力,老王老婆撑出的竹杆上,霉干菜一挽一挽地挂着,被晒出了暗红的调子;腊肉香肠早已被阳光和风熏出了紧瘦的奇香,一切都恰到好处。
⑦老王的喜悦体现在他的剁馅声中,春笋在沸水中煮去涩味,可像剁白菜一样粗切细剁。
剁起来万马奔腾,嚓嚓作响。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讲解版)阅读方法提示:1逐句逐段的细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仔细推敲题干和答案。
一.一个光滑的过程毕淑敏②美丽的手术并不单指表皮缝得平整熨帖,它要求所有的过程光滑而富有节奏。
②说到手术,总是让人联想到血污、脓腥和骨质,好像是秽物的垃圾场。
那实在是凡人的感受。
在医生的眼睛里,新鲜的血是温热而艳丽的,洁净的皮肤是柔润而光泽的。
只有病赘才是垃圾,他们正是要把它清除出去。
完美的手术是对人体的一次大修,手术后的病人是打扫一新的房屋。
【凡人和医生对“手术”不同的认识】③在做手术的时候,我们渐渐练习不把白布单下卧着的那个长方形物体当人,只以为是一个待加工的零件。
这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珍重。
我们只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才会有砍伐它的勇气。
假如你的每一次切割每一次分离,都想到这是人啊,这是人,近在咫尺的怜悯与哀伤,会使人十指颤抖,泪眼婆娑;而手术的任何迟缓延宕,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医生做“手术”前的心理准备:抛开怜悯与哀伤】④这个磨炼的过程,痛苦而缓慢。
刚刚走进外科的平常心,被闪闪发光的外科器械冷酷地打磨成医者心。
只有练就对生命逝去的无动于衷,才能更敏捷地驮着病人沉重的躯体,游到再生的彼岸。
有人以为医生淡漠。
不要用常人喜怒哀乐的度量衡标准来鉴别医生。
不是说医生的队伍里就没有冷酷的心,而是需要仔细地鉴别。
冷酷的医生和外冷内热的医生,表面上都像冰一样的沉静。
砸开那层坚硬的外壳,才能看到里面的内芯。
假如那个医生周到地询问你的病情,即使他的声音不那么亲切,他是负责的。
假如那个医生详细地检查你的身体,即使他的动作不是那么轻柔,他也是认真的。
【外冷内热的医生是负责而认真地,不能误解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冷酷】⑤外科医生多爽快。
一个黏黏糊糊的人注定不能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
手术台上间不容发,每一秒钟都在流血。
人是没有多少血可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水罐。
手术就是在罐子沿上敲了一个口,把罐子里的东西清理一番。
八年级下期末区统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含答案
父亲的秘密①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街道两边大大小小的餐馆亮起霓虹灯做的招牌,宛如美丽的鲜花在夜色中绽放。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深深诱惑着路人。
②街尾的一间小馆子里,一对父女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丰盛的晚餐。
“等下次妈妈出差时,爸爸再带你来吃炸鸡。
不过,这是咱俩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妈妈。
妈妈说这是垃圾食品,不让咱们吃。
”“好,爸爸,这是咱俩的秘密。
秘密就不能告诉其他人。
”小女孩儿凑到爸爸面前,低声说。
③这时,有个男人走到饭馆门口,提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黑瘦的脸上布满了倦意。
“请问,米饭多少钱一碗?”男人问店员。
“两元钱一碗。
”店员说。
“我要一碗米饭。
”男人(甲)地说。
店员和善地一笑:“好。
你先坐。
”男人走到一个角落,坐了下来。
店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男人从行李包里掏出一瓶咸菜,用筷子往碗里扒一些,就着米饭大口大口吃起来。
④年轻的父亲看着男人,若有所思。
他悄悄走到店员身边耳语了几句,回来继续吃饭。
很快,店员给男人端过来一盘青椒肉丝。
男人连连摆手说:“我没点菜。
”“今晚我们店做活动,免费的。
”店员说。
⑤看对面的男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菜,年轻的父亲开心一笑。
男人正吃饭,手机响了。
男人急忙放下筷子,接电话。
“喂,丫头啊,你在学校还好吧?别太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
我挺好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单位包吃包住。
我正吃饭呢……我吃什么?青椒肉丝……不信?你这丫头,老爸怎么会骗你?我真的在吃饭……视频通话?下次吧,这会儿同事们都在,怪不好意思的。
”男人着急,涨红了脸。
⑥年轻的父亲见状,急忙走过去,对着男人的手机喊:“快点吃,等会儿咱们还要加班呢!”男人对年轻的父亲投来(乙)的一瞥,继续和女儿打电话:“是我同事叫我赶紧吃饭,这下你相信了吧?我先吃饭了,有时间再跟你打电话!”男人挂掉电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抬头对年轻的父亲一笑:“刚才……谢谢你。
”年轻的父亲笑笑:“不客气。
”男人吃完饭,回头对年轻的父亲挥挥手,提着行李包走了。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答题技巧(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答题技巧(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被没收的蚕宝宝魏得强周一数学课,杨老师满脸怒气地向我反映情况:马小雨上课捣乱,不听老师劝阻,公然顶撞老师,上课玩东西,而且人“赃”俱获。
这个时候的马小雨正垂着头站在我的办公桌前,一副老实样。
在我这个班主任面前,他总算还是给了些面子。
这个马小雨,好像天生就是捣蛋鬼,班上的每一样坏消息,总是少不了他。
不做作业不背书,和同学打架,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请家长,家长也摇头说没办法。
也难怪,父母都在南方打工,60多岁的爷爷、奶奶能把他怎么样呢?唉,这些留守儿童!但我还是决定向这个刺儿头开战。
我让他把上课玩的东西拿出来,马小雨很不情愿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盒,上面扎了很多小孔。
会是什么呢?等我打开纸盒子,赫然入目的是四五只正在蠕动的蚕宝宝。
蚕宝宝已经像小拇指般大小了,它们专注地吃着桑叶。
原来,马小雨的罪状不仅是自己玩蚕宝宝,而且利用杨老师扭头抄题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偷看,因为争夺,几乎要打起来。
我严厉批评他之后,把蚕宝宝没收,然后责令他写出检查。
忙碌了一天,送走学生之后,准备回家。
我忽然看到了办公桌上的蚕宝宝,盒内仅有的一些桑叶已经快被它们蚕食殆尽。
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我忽然有了一种恻隐之心。
想到我小的时候,不是也喜欢养蚕吗?三五个小朋友一起杀蚕,交换心得,因为蚕的存在,总会让我们快乐一个春天。
下班的时候,我把它们带在身边,骑车来到城郊。
在一个沟畔处,寻到几棵野生的小桑树,它们长得很葱郁,一个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正在采桑叶。
很快,我就采好了一大把,足够它们吃几天了。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忽然感到一种轻松的愉悦感,不是因为エ作,而是这几个小小的蚕宝宝,让我重新体验到了童年的乐趣。
第二天,我又把蚕宝宝带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几位老师也忍不住围在一起看。
杨老师好像也消了气,对我说:“其实,马小雨这也不算是什么错,要是放在星期天玩,比上网玩游戏强多了。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2
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陆放翁的“一窗睛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明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睛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
那么,就算有一盆腊梅罢。
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
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③东窗的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
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
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装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
④“挂起西窗浪按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
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
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的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
田间小径上疏落的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见母牛哞哞的唤着小犊同归。
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
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
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⑤然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⑥说到光,我有一个偏向,就是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先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二)
现代文阅读天天练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老师莫言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
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
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
他跑得快,跳得也高。
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
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
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
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
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
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
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
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
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
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⑤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
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
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
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
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
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
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
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小题。
修车老汉韦名【甲】①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了个血肉模糊。
②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③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
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黏糊糊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④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
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⑤“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胡子宏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
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文化抖落浮躁的尘埃郭震海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辞掉一切繁杂,找一个僻静之处,放松身心,读一篇好文,犹如品茗,酽香四溢,荡气回肠。
读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静思,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个独立的文字,经过作家的召唤,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灵,喊醒灵魂。
②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
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
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灵魂,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净化着人类的心灵。
然而,好作品不易得,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③今天的文化场域,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也弥漫着功利浮躁之气。
有的人或沉浸于描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或以剪贴拼凑模仿为写作生存方式。
一些图书出版,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只求在轰轰烈烈的氛围中赚足眼球和银两,图书的实际影响无人问津。
一些本该严肃认真的作品研讨会,也沾染上求名博利的风气,互相吹捧和宣传,忘记了研讨会的初衷和意义。
④“只有文化,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和城市宁静下来。
”文化浮躁了,灵魂的困乏和焦虑谁来救赎?急功近利不仅是对文化的伤害,更是对社会精神气质的污染。
如果说文化是治愈浮躁的良药,那么文学作为文化原野上的高峰,不仅不能浮躁,还应担当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责任。
一位文艺界人士说:“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碍,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
”无论如何,一个作家不能忘了握笔书写的初衷,不能推脱肩上应有的道义担当。
⑤“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柳青、赵树理等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双脚时常沾满泥土,四季深入农村。
文学说到底就是参与,参与到人民的实践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现代文专项阅读--泰戈尔选文2(附答案)
2021年中考现代文专项阅读--泰戈尔选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印度】泰戈尔⑴他这个人是从来不讲实用的.⑵他找不到有实际用处的工作做,因此整天想入非非。
他塑造一些小玩意儿一—男人、女人、城堡和锒嵌着海贝的泥雕。
他还绘画。
就这样,他白白地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之物上。
大家笑话他,他自己也多次发誓要赶走这些奇念,但它们却在他心里徘徊留连,迟迟不肯离去。
⑶有些男孩难得看书却顺利通过了考试。
现在,他遇到了类似的机运了。
他在世碌碌无为,但死后天堂的大门却为他敞开着。
⑷不过,在天堂里,也有个天使挥毫记录着凡人在世时的功过。
由于那位负责掌管他的信使传错了话,他竞被分配在劳动者的天堂里了。
(5)在这个天堂里,什么都有,除了懒散。
(6)这儿,男人们都在嚷:“天哪,我们可是一分钟也没空哪! ”女人们则在喃喃低语:“光阴似箭,我们得加油才是!”大家一致同意“时间贵如金”。
我们的双手从来没歇过呢。
”他们抱怨、叹息,然而与此同时,这些话也使他们兴高采烈、精神抖擞。
(7) 这位新客在世时没做过一件有用之事,当然,在这个劳动者天堂里,他与此地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的了。
他心不在焉地在街上溜达,时不时撞上匆匆的行人。
他躺在青翠的草地和湍急的溪畔,忙碌的农人都在骂他。
在那儿他老是碍人手脚。
(8) 一个走路似风的姑娘天天都到静静.的河边汲水。
要知道,在劳动者的天连河流也不歌唱——因为怕白白浪费精力。
(9) 姑娘伶俐的动作使人想起熟练的吉他手敏捷拨弦的手指。
她头发蓬乱,缕缕发丝常会落在额头,似乎想窥探她眸子中黑色的秘密。
(10) 而这位闲人却在河边佐立。
望着他,这位劳动者天堂里的忙碌女郎感到无限怜悯——就像一位王子见到一位孤苦怜仃的乞丐,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11) “喂,”她关切地问他,“你没工作干吗?”(12) “工作?我才没时间干活哩!”那人叹息着。
(13) 女郎没听懂他的意思,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匀点活给你干。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二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
观者无不惊叹。
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
③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
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
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
居里夫人25岁时还是一名家庭教师,还差一点当了小财主家的儿媳妇。
她勇敢地甩掉这些羁绊,远走巴黎,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
就是宋徽宗、李后主也不该披那身本来就不属于他的龙袍,他们在公务中痛苦地挣扎,还算不错,一个画家、词人终于浮出水面。
这是历史的悲剧,但也是成才的规律,是做事的规律。
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
佛说,人人都是佛,就看你能不能跳出烦恼。
原来每个人都有一堆“烦恼”裹着一个“自我”,而我们却常常东冲西突,南辕北辙,找不到自我。
④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
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个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
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
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
但谁又敢说台下的这么多的观众里,当初就没有一个人身软如她? 只是没有人发现,自己也没有敢去想。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你要描写一个动作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你要描写一种形状就要找到唯一的形容词。
”那么,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我”,记住,一定是“唯一”,余皆不要。
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
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
超脱了什么? 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2)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枯萎的蒲公英叶子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二)(一)市声拾趣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
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
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
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
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
”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
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
”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
如现在是冬天,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
这里很少行人,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
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
”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
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
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出那漫长的声音:“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
例如:炎夏日子,卖甜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激凌的味儿。
吃啦,嫩藕似的苹果青脆甜瓜啦!”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
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小孩子就喜欢学,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
例如卖馄饨的,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声音宏亮,极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
吆唤了半天,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饶去了我两把勺。
”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1.请你说说作者笔下北平吆唤声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文中画横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请你赏析下面句子的艺术特点。
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
4.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有人说现代广告很精彩,吆喝这种口头广告已经过时了。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穿街走巷的吆喝声每当黄昏,落日渐渐往西边沉下时,我站在阳台上,在那昏黄的余晖中,总能看见一个中年妇女的影子。
她把头发盘成一个髻,穿着旧式的碎花衣服,骑着一辆送货的自行车,载着她的沙河粉和咸肉粽,每天6:30准时经过我家门口;我在屋里便能听见她那拖得长长的吆喝:“沙—河粉——……咸—肉粽——”“沙—河粉——……咸—肉粽——……”那声声吆喝伴着她渐行渐远,她已走出好远,耳朵里仍然回荡着她那独特的音调。
像北方的信天游,像儿时的童谣,在你人生的电影里,凝成亘古不变的黑白剪辑。
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雨直刷刷地打在地面上,雨点积聚在一起,组成细密的雨帘。
天空闪着电,划出一道道银白色的光。
天边响着轰轰隆隆的雷。
我站在阳台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看那迷蒙在烟雨中的大街小巷和急匆匆赶路的行人。
远远地,我看见一个中年妇女的身影。
她披着一件深蓝色的旧式雨衣,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在细密的雨中,以她独特的音调有节奏地吆喝起来:“沙—河粉——……咸—肉粽——”她那一声声吆喝,穿过雨帘,飘进千万家。
那一声声吆喝,听起来是多么欢快,如一曲生活欢乐颂。
她那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背影,成了别人阳台上的一幅美丽风景。
一声一声的吆喝犹如一根根平滑的线条,从嗓子里滑出,交织成一张五线谱,吆喝出振奋人心的生活进行曲。
“沙—河粉——……咸—肉粽——”这声音在大街小巷越传越响,越传越久,久久地,久久地回荡。
……在雨帘中,我看着她远去的模糊背影,读懂了蕴涵在吆喝里的坚强、乐观以及简单的快乐。
“收买烂铜烂铁、烂胶鞋——”“修理——洗衣机、空调、热水器——”……这些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叫卖声,像夏日雨后泥土的清香,扑进你的鼻子,让你闻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它们又如历史符号,记下了你成长路上一段特别的记忆。
1.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2.文中说“她那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背影,成了别人阳台上的一幅美丽风景”,请你发挥想象,为这幅美丽的风景配上一段话。
(30字左右)3.文中作者说“这些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叫卖声,像夏日雨后泥土的清香,扑进你的鼻子”,叫卖声是声音,却如何能像夏日雨后泥土的清香呢?(三)怀念一种声音有一个声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它非常古老,来自我出生和成长的故乡小镇。
那时,每当夜深人静即将熟睡之时,街头巷尾就会传来“笃!笃!笃!关灯关门,小心火烛!”的打梆子喊话声,随着夜风,在宁静、闲适的江南小镇上空飘忽穿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直到听不见。
更夫已经走远了,更谣的余味却很悠长。
漆黑夜晚,每当这个声音在屋檐下若隐若现、从窗棂前渐行渐远,小小的心灵就会被一股暖意包裹起来,尤其是碰着刮大风落大雨的夜里,还时常衍生出一份感动。
虽说当年少不更事,但从这既熟悉又神秘的声音里,我能感知古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庭院都是安全的;黑漆漆的房屋,独自静卧的每个人都是受保护的,是不寂寞的,是可以踏踏实实地闭上眼睛睡上一个安稳觉的。
所以一直以来对这个声音充满了好感。
了解这个声音的来龙去脉,还是稍大一些,跟着大人去看了越剧《状元打更》之后的事。
戏中状元郎因弃患难之妻而被贬为更夫,此人白胡须,白头发,弯腰迈着缓慢的步伐,艰难地拿着木梆子,边打边走。
舞台人物一招一式、一唱一和及时地给我补习了一个常识:很久以来,弥漫在我记忆深处,那个有温度有情感的声音来自一个习俗——打更。
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后又演变出一种防火防盗的功能,由此也产生了一个巡夜的职业——更夫。
每当暮色深沉时分,更夫们手提木梆和铜锣走街串巷,开始按更次报时辰并伴有温馨提示:“一更打响,敬告街坊,水缸挑满,火种严防……”通宵达旦,服务民众。
在故乡小镇,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摇啊摇,摇过外婆桥,桥头碰着打更公,打更阿公真辛劳,不贪财帛为大家,春夏秋冬功德高。
”记得唐山地震那年夏天,由于当时信息不畅,恐慌中人们盲目地选择了夜宿露天,这让我和弄堂里的小朋友有了一次伴随打更阿公夜游的机会。
大概是夜里7点钟,家家户户在自家院子里吃好了冰在井里的西瓜,打着饱嗝,拖着竹躺椅聚集到弄堂口去乘凉。
正当大人们咯吱咯吱摇着大蒲扇,捉打蚊蝇之际,打更阿公手提煤油灯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通体玄色,神秘地出现在巷口。
随着“镗”的一声锣鸣,打更阿公起锣:“鸣锣通告,关好门窗,防火防盗啦!”在一旁结集已久的孩子们一哄而上。
打更阿公雄赳赳气昂昂、大摇大摆走在最前头,尾随其后的小尾巴拖得很长,还时不时地同声高呼:“小心火烛!”绕过两道长弄堂,夜有点深了,这时打更阿公已悄然放下铜锣,“笃!笃!笃!”地改敲起木梆,一慢一快,连打三次。
快到小镇热闹街市口,突然又是“镗”的一声,打更阿公收锣了,整个过程历时近1小时。
小孩们着急起哄:“怎么停了?”阿公嘿嘿干笑几声,清了清嗓门自语道:“戌时打头更,每个更次打一更,寅时共五更。
”小朋友们听了一头雾水,个个都傻眼了。
直至今日,准备提笔撰文,我才弄明白,头更大约在戌时开始,戌时大约在晚上7点左右,头更又称作打落更,通常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二声,依此类推至五更寅时,也就是次日早上3点左右。
过去老一辈经常念叨的,读书人读到“半夜二更半”才能熄灯就宿、商贾挑夫“半夜三更”就要出门,讲的便是打更记时的故事。
30年过去了,鸣锣、敲梆打更早已成为一段历史,但在我的心灵空间始终更声不断。
我明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它,以凭吊儿时的无尽情愫。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怀念幼年时听到的打更声?2.第二段中说“这既熟悉又神秘的声音”,为什么说打更声既“熟悉”又“神秘”?3.作者引用故乡小镇有关打更的歌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看过上面的三篇文章,请你也找出记忆中一种难忘的声音,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
(四)泥土的声音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
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
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
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
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
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
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
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
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
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
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
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
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
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
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
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
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
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
牛,是弓着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
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
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
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
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
苦么?苦;累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