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020122221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0201222219

10 短文二篇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uī)B.与.其奇者(yù)C.藻、荇.交横(xìng)D.何处无竹柏.(bǎ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2)相与..步于中庭( )(3)沉鳞..竞跃( )(4)四时俱.备(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B.夕日欲颓.C.但.少闲人D.猿鸟乱鸣.4.填空。

(1)《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5~7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7.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中蕴含了“美无处不在”的哲理的句子是:?(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0短文二篇基础知识巩固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藻荇.(xìng)竞跃.(yuè)夕日欲颓.(tuí)B.清澈.(chè) 欣.然(xīn) 五色交辉.(huī)C.猿.鸟(yuán) 石壁.(bì) 与.其奇者(yǔ)D.沉鳞.(lín) 欲.界(yù) 晓雾将歇.(xi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如吾两人者耳.(罢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晓雾将歇.B.猿鸟乱鸣.C.但.少闲人D.夕日欲颓.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庭下如/积水空明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内语段重点练(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古来共.谈(共同,一起)(2)四时.俱备(季节)(3)夕日欲颓.(坠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习题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习题新人教版

10 短文二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晓雾将歇.(xiē)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信)(2)古来共.谈(共同)(3)五色交辉..(交相辉映)(4)四时俱.备(全,都)(5)晓雾将.歇(将要,即将)(6)夕日欲颓.(坠落)(7)沉鳞竞.跃(竞相,争相)(8)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9)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清闲的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解析:D项中分别是“将要”和“欲望”的意思。

)4.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C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3)《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主题解说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回信,信中描绘了江南山水 的瑰丽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 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 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等,都包含在其中。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B.自康乐以.来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实是欲界之.仙都 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B )
A.高峰入.云
B.夕日欲颓.
C.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根据提示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南朝齐梁(填朝代)时的思想家__陶__弘__景___,字 __通__明___,自号_华__阳__隐__居_,有“_山__中__宰__相___”之称。他著有《陶__隐__居__集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北__宋___(填朝代)的著名_文__学___家、书法家、 画家___苏__轼___,字子瞻,号__东__坡__居__士__,与父亲__苏__洵___、弟弟_苏__辙___号称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_________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4)《记承天寺夜游》中,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 美妙境界的语句是:庭__下__如__积__水__空__明__,_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_盖__竹__柏__影__也____。 此情此景中,作者的感慨是:何_夜__无__月__?__何__处__无__竹__柏__。作者当时虽遭贬但仍 乐观,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旷达心境的语句是:__但__少__闲__人__如__吾__两__人__者__耳__。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习题新人教版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习题新人教版

7.重点句子翻译。(7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 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8.作家作品。(6分)
一、课内阅读 答谢中书书 写给谢中书的信 9.“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峰入云”与 “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不同,前者是________ 仰视 ,后者是________ 俯视 。(3分) 10.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共描写了哪些景物?(3分)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找出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3分) 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文中描写的月光有何特点?(3分) 清澈透明。 15.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义?(3分)
“闲人”既表明作者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季节 时间
消散
休息 坠落 消沉,萎靡
古义: (4)沉鳞 竞跃 鳞 . 今义: 古义: (5)念 无与为乐者 念 . 今义: 古义: (6)盖 竹柏影也 盖 . 今义:
鱼 鱼鳞 考虑,想到
思念
遮盖 大概是
(7)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古义: 但 今义:
只是 转折连词
5.词类活用。(2 分) (1)五色交辉 ( .
哪夜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 “闲人”啊。
南朝齐梁 (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___________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山中宰相 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____________”。 东坡居士 。________( 北宋 朝代)文学家,眉山(今属四 (2)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 川省眉山市 ) 人。与_________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 ________ 黄庭坚 辛弃疾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短文二篇练习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短文二篇练习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短文二篇练习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0。

短文二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__ _(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0.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想早励良.规良.多趣味B.见.故国之旗鼓不见.曦月C.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D.吴子之泣.西河泣.涕零如雨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情也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实是欲界之.仙都C.春冬之.时D.当求之.于上流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短文二篇》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晓雾将歇.()与.其奇者()遂.至承天寺()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__。

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排比。

人生如画,有的绚丽辉煌,有的暗淡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短文二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10.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 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 山水映衬之美。
C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 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 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 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 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 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清闲的人。 ••
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山川之美
乃记之而去
B .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 于中庭
C .怀民亦未寝•
D .寻张怀民

寝食• 难安
未果,寻病终



点拨
C项中两个“寝”都是“睡觉”的意思。A项两个“之”分别 为“助词,的”“代词,代当时的情景”;B项两个“与”分 别为“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一起”;D项两个“寻” 分别为“找”“不久”。
(2)《华记阳承隐天居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信______,
字子瞻,号____________。苏他轼与文父集亲__________、弟苏弟轼
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