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病PPT.ppt
立克次体病讲课PPT课件
诊断注意事项
重视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Part Four
立克次体病的治疗 与预防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立克次体病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疗。
国际合作与交 流:各国科学 家正在加强合 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立克次 体病的研究进
展。
THANKS
汇报人:
病例教训:从病例中吸取 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Part Six
立克次体病的最新 研究进展
研究动态
最新研究:立克次体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立克次体病治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 最新发现:立克次体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 最新趋势:立克次体病防治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立克次体病原体
开发出针对立克次体病的特效 药物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Part Two
立克次体病的临床 表现
发热
立克次体病患 者常出现发热 症状,体温可 高达39℃以上。
发热持续时间 较长,可达数 周甚至数月之
久。
发热时伴有畏 寒、寒战、头 痛、肌肉酸痛
等症状。
发热可呈间歇 热或弛张热, 部分患者可出
现稽留热。
抗菌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立克次体病的关键,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 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病例,需要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输血等。
预防复发:在治愈后,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立克次体病的再次发生。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4 小动物立克次体病
三、猫抓病
猫抓病(Cat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 disease,CSD) 是由汉赛巴通体等引起的以局部皮肤出现 疹或脓泡,继而发展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 征的猫和人共患性疾病。 病原 汉赛巴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立克 汉赛巴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立克 次体目,巴通体科,巴通体属
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 )
衣原体病
衣原体(Clhamydiosis)是引起猫结膜炎的重要病 衣原体(Clhamydiosis)是引起猫结膜炎的重要病 原之一,偶尔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犬衣原体感染报 道少见。 病原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流行病学 病猫接触;垂直感染 症状 结膜炎
Hemobartonellosis:是由血巴尔通体引起的 Hemobartonellosis:是由血巴尔通体引起的 猫和犬以免疫介导性红细胞损伤,导致动物 贫血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 病原 猫血巴尔通体:Hemobartonella felis,猫 猫血巴尔通体:Hemobartonella felis,猫 犬血巴尔通体:Hemobartonella canis,犬 犬血巴尔通体:Hemobartonella canis,犬
流行病学 中间宿主:蜱 中间宿主:蜱 症状 发热 呼吸道症状、 四肢或阴囊水肿 关节肿大疼痛 血小板减少 单核细胞增多 贫血。
诊断 血象及生化 血涂片,白细胞内包涵体(检出率低);发 热期肺、肝、脾内病原体。 间接免疫荧光(IFA) 间接免疫荧光(IFA) PCR 治疗 四环素类(强力霉素)
立克次体ppt医学课件
立克次体属 Rickettsia 柯克斯体属 Coxiella 东方体属 Orientia 巴通体属 Bartonella
埃立克体属 Ehrlichia
立克次体目
一类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严格细胞内寄生, 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细菌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 普氏立克次体 柯克斯体属 斑点热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发热、头痛
(动物间) 心内膜炎
一定程度
无形体ANAPLASMA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 细胞内寄生 蜱传播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多形态,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0.3~0.6× 0.8~2.0)
染色:Gimenza
红色
结构
与革兰阴性菌非常相似 最外表:粘液层、微荚膜 细胞壁:肽聚糖、脂多糖、外膜
培养特性
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常用 细胞培养:鸡成纤维细胞、
L929细胞、 Vero细胞 鸡胚接种:卵黄囊 动物接种:豚鼠、小白鼠 生长缓慢9~12小时繁殖一代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病人的血液(初、急性期,用药前) 分离培养:接种鸡胚卵黄囊,动物接种等,
动物发病,涂片染色 血清学检查:源自斐反应定义:用变形杆菌抗原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 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立克次体抗体的 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应用: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1:160)
防治原则
预防
非特异性:灭四害,灭节肢动物(蚤、虱等)
细胞肿胀、组织坏死、血管病变
(临床表现出现)
高热、头痛、皮疹、血管炎、器官病变
Replication cycle of Rickettsia and Orientia
立克次体病
概述
立克次体是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立克 次 ( Howard Taylor Ricketts , 1871– 1910)在研究落基山斑疹热时首先发现 的。第二年不幸感染斑疹伤寒而亡。 1916年罗恰· 利马首先从斑疹伤寒病人 的体虱中找到,并建议取名为普氏立克 次体,以纪念从事斑疹伤寒研究而牺牲 的立克次和捷克科学家普若瓦帅克。 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谢少文首先 应用鸡胚培养立克次体成功,为人类认 识立克次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变形杆菌OXk 凝集试验(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病程第4日可 出现阳性,第4周开始下降,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 补体结合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 斑点免疫试验 酶联免疫试验
肝脾肿大( Splenomegaly and hepatomegaly ) 皮疹 ( Rash )
2018/11/1
时间: 4~6天 部位: 躯干 四肢 大小: 0.2~0.5cm 性状: 淡红色, 斑丘疹, 充血性, 不痒 持续: 3~7天
23
实验室检查
血 象 : 白细胞计数增多减少 或正常 血清学检查: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脑膜脑炎、肺炎、出血
2018/11/1 14
病理改变
基本病变:
全身小血管炎
血管周围炎
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2018/11/1
15
临床表现
濳伏期:4~20天,一般10~14天
病程第1周: 发热 全身中毒症状 体征:颜面潮红,结膜充血 焦痂,淋巴结肿大 皮疹,肝脾肿大
2018/11/1
世界范围:亚洲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多见;中国 分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包括广东、福建、广 西、江西…台湾等省 流行时间:散发也可流行,南方多发于夏秋季, 5~11月多见,6~8月高峰;北方多发于秋冬季, 9~12月多见,10月高峰
立克次体
血
二次立克次体 血症(毒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浆渗出、血容量 、 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血栓形 成、血管壁节段或圆形坏死
凝血机制障碍、DIC等
立克次体穿入细胞
• 免疫性
病后一般能获得较强的免疫性。由于立克次全
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其抗感染免疫是
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 微生物学检查
立 克 次 体
概述
• 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
• 首先由美国青年医师Howard Taylor Ricketts
发现,为纪念他在研究斑疹伤寒时不幸感染而 献身,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 我国学者魏曦(1903-1989)在立克次体的分离、 培养和鉴定方面,也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立克次体(rickettsia): 是一类严格活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柯克斯体属
贝纳柯克斯体
东方体属 恙虫病群
恙虫病立克次体
埃立克体属 巴通体属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发热、头痛、皮疹)
病原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 次体 恙虫病立克次 体
传染源
病人 鼠 鼠
传播媒介
人虱 鼠蚤 恙螨
所致疾病
流行性斑疹 伤寒 地方性斑疹 伤寒 恙虫病
•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
内,或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 播媒介 • 多形态,主要为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 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光镜可观察 • 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磺胺药不敏感
虱
蜱
虱 螨
• 概述
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体包括: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 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Howard Taylor Ricketts
• 立克次氏体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 1.大小介于细菌和一般病毒之间,光学显微 镜可以观察到,以球杆状或杆状为主,革兰 染色阴性。
• 2.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 3.节肢动物可成为寄生宿主、储存宿主和传
消化道.prowazekii)
人虱
人
人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 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人蚤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人
人蚤
鼠
恙虫病东方体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稚虫 成虫
卵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
(流行性斑珍伤寒)
人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等
(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蚤 鼠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等 恙螨 (恙虫热)
局部黑色焦痂 发热、头痛、皮疹 内脏损害
持久
贝纳柯克斯体
家畜 蜱
发热、头痛
(动物间) 心内膜炎
人通过接触
人等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贝纳柯克斯体(C.burnetii)
• Q热(query fever )的病原体 • 蜱为传播媒介 • 引起发热、头痛、腰痛等 • 预防:防止家畜感染,对乳制品严格消毒
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汉赛巴通体
•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 • 传染源:猫 • 从抓伤处进入体内,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脓
21 立克次体
18
2.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 3.ELISA:捕捉IgM抗体 4.CF试验:敏感性低,特异性高 5.其他 MA、IHA和LA试验等。
19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
传染源:鼠(主要)、鸟、兔
恙螨:储存宿主,传播媒介
卵 成虫 稚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鼠等 幼虫
稚虫 成虫 卵
活检或尸检材料 :肺、肝、脾、淋巴结、 心瓣膜赘生物
15
(二)标本直接检查 1.免疫荧光检测 印片固定后或切片 用荧光抗体染色 或常规染色镜检 2.核酸检测 PCR法 扩增靶区 编码17kD蛋白的立克次体基因 编码普氏立克次体169kD蛋白的基因
16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分离:雄性豚鼠
30
第五节 贝纳柯克斯体
• 传染源 :受染家畜 • 传播媒介:蜱 • 可通过接触、气溶胶感染呼吸道、消化 道等途径传播 • 临床症状:引起Q热,发热、头痛、腓肠 肌痛,肺炎、肝炎,心内膜炎
31
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结构 高度多形性,球杆形或短杆形,甚至球形, 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有荚膜。 Gimenez染 色呈红色, Giemsa染色呈紫红色
33
贝纳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
34
第六节 汉赛巴通体
•������ 所致疾病:杆菌性血管瘤-杆菌性紫癜 (BAP )、猫抓病(CSD) •������ 传染源:猫 •������ 症状: 猫抓病:局部皮肤丘疹或脓疱、局部淋巴结 炎,帕里诺眼淋巴腺综合症 BAP:皮肤损害,内脏紫癜。开始皮肤出现 红丘疹,偶有溃疡。皮下出现肉色结节
2.鉴定:免疫荧光法鉴定抗原 (四)抗体检测
1 .外斐反应
立克次体护理ppt
立克次体护理•立克次体的概述目录•立克次体感染的症状与诊断•立克次体护理的要点•立克次体感染的治疗•立克次体感染的预防01立克次体的概述立克次体是一类微生物,属于细菌界,是引起斑疹伤寒、斑点热等疾病的病原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微生物,属于细菌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它们通常寄生于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体内,通过叮咬或接触传播给人类,引起斑疹伤寒、斑点热等感染性疾病。
总结词立克次体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等。
详细描述立克次体有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有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立克次体分别引起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如普氏立克次体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可引起恙虫病。
立克次体的传播途径总结词立克次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叮咬、接触和呼吸道传播。
详细描述立克次体的传播途径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传播,如恙螨叮咬可传播恙虫病立克次体。
此外,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等也可传播立克次体。
在特定条件下,如吸入被污染的尘埃、飞沫等,也可引起呼吸道传播。
了解立克次体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非常重要。
02立克次体感染的症状与诊断症状表现立克次体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
头痛是立克次体感染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全头痛或偏侧头痛。
感染立克次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下肢肌肉。
部分患者在感染立克次体后会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躯干和四肢。
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皮疹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或组织样本,在实验室进行病原体分离和培养,以明确诊断。
病原体分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立克次体抗体,如IgM和IgG抗体,有助于诊断。
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特异性核酸片段,可快速准确地诊断立克次体感染。
030201诊断方法立克次体感染需要与病毒性感冒进行鉴别。
病毒性感冒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且病程较短。
立克次体病患者的护理课件
病因和传播方 式
病因和传播方式
病因:由立克次体属细菌引起 传播方式:通过叮咬寄生蜱传 播
病因和传播方式
预防措施:避免进入草丛和灌 木丛,使用防蚊液和穿着长袖 衣裳来防止叮咬
症状和诊断
症状和诊断
症状:疲劳、发烧、头痛、关节疼 痛、肌肉疼痛、皮疹等 诊断:根据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 查来确定
护理措施
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检查症状,观察药物治 疗的效果 检查并处理药物副作用:如腹泻、 恶心等
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皮疹处理:避免使用过度 或不合适的药物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立克次体病患 者的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 病因和传播方式 症状和诊断 护理措施 预后和并发症 护理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立克次体病的介绍:立克次体病( Lyme Disease),又称莱姆病或蜱 传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螺旋体属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介绍
课件的目的:本课件旨在为护 理人员提供有关立克次体病患 者的护理知识,以帮助其更好 地管理这种疾病的病人。
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控制疼痛、避 免长时间的站立或坐着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是立克 次体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皮疹处理:局部用药或局部敷 药
Hale Waihona Puke 预后和并发症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 要,大多数人能够完全康复
并发症:关节炎、心脏病、神 经系统疾病等
护理注意事项
立克次体病诊治及护理
03
关节痛:关节疼痛,活 动受限
04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 大,触痛明显
05
头痛:持续性头痛,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06
肌肉痛:肌肉疼痛,影 响正常活动
诊断方法
01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 肉疼痛等
0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 规、血清学检查等
03
病原学检查:病原体分离、 血清学试验等
04
影像学检查:X光片、CT等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立克次体病
谢谢
0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03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4 加强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清洁,定期消毒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
05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指标
治疗方案
01
抗生素治疗:首 选四环素类药物, 如多西环素、米
诺环素等
02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等症状
03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
奥司他韦等
04
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胸
腺肽等
05
辅助治疗:如 补液、营养支
持等
06
心理治疗:缓解 患者焦虑、恐惧
立克次体病诊治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克次体 (Rickettsia)是一类专性活细胞 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 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 由美国医师H.T.Ricketts发现。
H.T.Ricketts 1909年, 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 病原体,并因研究此 病而牺牲,1916年人 们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层,形成微荚膜,具粘附和抗吞噬作用 • 专性细胞内寄生,除五日热巴通体外均不能人工培养生长 • 生长缓慢,常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 • 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在立克次体研究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俞树荣等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在我国四川、云南 等地分离鉴定了Q热立克次体;
斑点热病人全身性红斑,出血甚至肢端坏死
有的立克次氏体酿成严重疾病,如人类的流行性斑 疹伤寒、羌虫热、Q热等,并常伴随着灾害、战争 和饥饿,曾长期与人类的痛苦、灾难联系在一起。
二、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
•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 呈杆状或球状,G- ,Giemsa染色成紫红色 • 同时含DNA和RNA含两种核酸,行二分裂繁殖 • 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最外层有多糖组成的粘液
恙虫病 Q热
+++ +++ -
OX2
OXK
+
-
+
-
-
+++
-
-
2.IFA试验 3.ELISA 4.CF试验 5.其他 MA、IHA和LA试验等。
(四)抗体检测 1.外斐反应 结果见表。
Weil-Felix 反应(外斐反应)
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菌 株(X19、Xk、X2)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 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 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 诊断立克次体病。
Weil-Felix实验的结果分析
OX19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三、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一、临床意义
内毒素:引起发热、休克等一系列反应 磷脂酶A:引起溶血,细胞损伤等 立克次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大量增殖,引起血管
内皮细胞肿胀、浸润、坏死,血栓形成等,造成微 循环障碍 常以节肢动物为媒介或储存宿主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以发热、出疹为特征 的疾病
Q热柯克斯体:细胞 质空泡(吞噬溶酶 体)内生长;
五日热巴通体:粘 附于细胞外表面生 长。
上立 皮克 细次 胞体 内在 的田 生鼠 长阴 。道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Hale Waihona Puke 三、微生物学检查(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
病人血液标本 活检或尸检材料 (二)标本直接检查 1.免疫荧光检测 2.核酸检测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分离立克次体 2.鉴定
对Q热立克次体在我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建立了对Q热立克次体的快速诊断技术; 对Q热立克次体一般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进
行了深入研究。
立克次体在胞内大量生 长,胞核被压向一侧。
不同立克次体的细 胞内位置:
普氏立克次体:细 胞质分散存在;
恙虫病立克次体: 细胞质近核处成堆 存在;
斑点热立克次体: 细胞质内和核内生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