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6b0e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2.png)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概念较多。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
而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的事情,将知识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而这些素养往往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案例和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谈论公德心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问题往往有很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涵盖所有的情况和情境。
而生活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与言论自由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通过辩论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多元思维。
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等多方面的素养。
生活化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出发,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受启发,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并更好地走向社会。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1fae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e.png)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进一步推广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是必要且可行的。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培养更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素养、法治意识、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参与度、重要意义、推广、教育教学、定义、特点、可行性。
1. 引言1.1 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教学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教育教学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教育培养出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教育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国家的文化自信和认同。
教育教学是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获得教育平等机会的权利,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重视教育教学,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生活化教学的定义和特点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生动、具体、实际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6cff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b.png)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常常缺乏积极性。
而生活化教学能够通过将道德与法治原则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情境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所熟悉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行动的引导。
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模拟审判活动、道德决策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实用性学习。
道德与法治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实际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而生活化教学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涉及的道德与法治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实用性学习。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效果。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8570d18f581b6bd97e19ea24.png)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当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为什么要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近一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是为了满足如下三个需要: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而这些目标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体验和陶冶。
因此,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
人的发展是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和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性知识即课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正确性、深刻性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中真正转化为直接感受时,才能使学生去深刻认识,去真正接受,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同时,从人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来看,感性认识又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直接经验,再通过教学过程加以归纳和升华,形成理性知识,从而不断促进课程目标生成和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思维的应用研究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思维的应用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be0c7cad51f01dc381f17b.png)
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思维的应用研究论文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思维的应用研究全文如下:摘要:初中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时的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传统教学一直没有重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没有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教学的成效也不是很好。
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的政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初中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积极地采用生活化思维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对学生培养、锻炼是非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政治性特征在初中的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去看社会,用正确的思维去判断是非。
因此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将事件融入到教学当中,作为教学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了解这些社会事件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教育、科技成就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案例,阐述我国的科学技术最新的发展成果、国家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明白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二、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特征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及问题,当中的不良事态也会层出不穷,会使初中生参与政治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因此,认真地把握初中政治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对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将当前的一些社会事件引入到教学课堂中,并进一步分析、探讨,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促使学生亲身感受来自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达到运用生活化思维去认识、理解和掌握社会事件和政治教学之间的关系。
如何构建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文论文
![如何构建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095163a45177232f60a228.png)
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使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就要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学有所获。
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一、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如果我们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
如现在的青少年的消费观不正确,花钱大手大脚,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花父母的钱不心疼。
教师对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去商超购物,要求他们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完成具体任务,在消费中遇到不合理的现象时让他们独立解决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也能使他们明白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从生活中取材,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是沟通学生和知识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但是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知识可以为教材中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补充。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生活化教学,为政治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生活化教学,为政治课堂注入源头活水](https://img.taocdn.com/s3/m/dbf5a40a172ded630a1cb616.png)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将广大政治教师从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使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反思我们的传统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
本文试图从一线政治教师的视角谈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构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政治课堂活正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思品课教学活动必须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就在我们身边,并能学以致用,即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挖掘生活素材,精心备课,为生活化教学确立支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品教学活动应“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有鉴于此,作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充分挖掘源于生活的素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整合,将学生可感知、体验和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材料融入备课过程之中,精心设计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思想品德学习。
[案例一] 《天下父母心》(苏教八上)“备课手记”我从自己儿子身上及与学生父母的谈话中了解到,现在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在教师面前是个懂事明理,乖巧温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则是个非常自我的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小魔头”,觉得父母为子女所作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根本无须感恩和回报。
因此,我在《天下父母心》备课过程中,让学生课前收集感人至深的父爱母爱故事;列出平时爸爸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事,其中特让他(她)们感动的是哪几件,再对比列出他(她)们又为爸爸妈妈做了哪些事,并开一份“欠下”父母恩情的账单。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5b9d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1.png)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自我修养。
第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缓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第三,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优良品质。
让学生下意识地去学习国家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
由此可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在生活化理念还没有提出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
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探讨
![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53f6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0.png)
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探讨政治课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是为了灌输知识,更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政治课的学科属性和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将其视为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
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进行生活化的探讨,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政治课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活化探讨要求政治教育者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政治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生活化的探讨呢?下面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进行生活化探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的实际,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政治知识,例如通过学习宪法、法律法规等来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法律,通过学习时事政治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和改革措施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选择,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使生活化探讨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事件,并从中领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通过问题解决,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或政府官员,体会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和权力。
这样的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和乐于学习。
学生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实施生活化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本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治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学生需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e17c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4.png)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在当前道德风气不正、法治观念淡薄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并推广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概念和特点,为教师提供清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2. 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生活化教学在这些问题中的应对方式;3. 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揭示其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的积极影响;4. 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为教师提供操作性的指导;5. 分析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其在学生道德发展和法治意识形成上的作用;6. 总结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意义和价值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使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活化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的实质和内涵,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论文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5e3f1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6.png)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论文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论文前言:近年来,化教学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可,并被大面积应用在初中*治教学活动中,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所以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以初中*治课堂为背景,首先分析教学生活化现状,然后探究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一)忽视知识掌握新课标中清晰指出,初中*治教学除传授理论知识、增强技能外,还应指引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然而,在实践活动中,一些教师忽视知识掌握,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错误认识,最终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放任不管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逐渐认识到自主的重要性,为避免因自己的主导而降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绝对的自由,放任不管,忽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指导,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然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实例的剖析不深为提高政治课堂参与性,教师通常会搜集较多的事例,虽然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但是,除兴奋之外,记忆不深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事例剖析不深,自然不能形成深刻记忆。
大部分教师均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编写调查报告,却忽略指导,忽略问题的归纳和总结,这不仅不会实现资源共享,还会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1]。
(四)信息技术运用不合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等现代设备被大面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但是,因教师运用不合理,片面追求形式,课件比较花哨,使得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均停留在课件中,进而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违背了教学初衷。
二、教学生活化策略(一)加强交流互动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现舞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
通常学生的想法建立在生活阅历和逻辑思考之上,他们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教师应仔细倾听,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
为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应加强交流互动,坦诚交流,互换内心想法,增加合作,进而提高政治认知。
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2e25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1.png)
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首先从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入手,然后探讨基于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并介绍实施方法。
接着分析生活化教育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作用。
研究发现,生活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政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论部分讨论了生活化教育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本研究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政治素养,教学模式,实施方法,影响,启示,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政治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国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中,学生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缺乏对政治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感悟。
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兴起,将生活化教育引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生活化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政治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政治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关于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提升初中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分析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理论基础,明确生活化教育理念与政治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探讨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提升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探讨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生活经验结合,促进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分析生活化教育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影响,探讨生活化教育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论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
![论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4119d851ee06eff9aff80740.png)
论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摘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面对全新一轮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
优化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从低年级引入时政教育,提高课堂实效;创造新的课堂模式和管理观念都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教学改革时政教育联系生活2001年,《中国青年报》就当时全日制普通中学开设的12门课程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85%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认为政治理论过于空洞,有的大道理难以掌握。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带来了福音,让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时代的传声筒,可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社会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批判,学生对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许多地方的政治课教学现状仍令人堪忧。
一提到思想政治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倍感头疼。
通过思想政治教学以及考试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这都跟教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有关。
面对全新一轮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1.优化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新教材,知识面比较广,包罗万象,而列举在正文部分的例子反而较旧教材减少,其实这有合理性所在。
不同地域、地区的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当然有不同,硬要南方学生理解北方地区的事例,确实是强人所难,也脱离了现实的感性生活素材。
在书本观点相同的情况下,各地教师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例子,关注学生的需要,兼顾他们的兴趣,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由于本地中学生对“港台偶像”比较感兴趣,刚好八年级课程讲到法律的特征,其中一个“法律的平等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就引用了前一阶段香港哄动一时的“谢霆锋顶包案”作为例子(一般书本例子都会引用“刘晓庆逃税案件”,但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她是谁),果然,例子一出,立即引起同学的高度兴趣,唧唧喳喳,讨论得不可开交。
生活化教学下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运用的论文
![生活化教学下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运用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ac52f2dd36a32d737581e2.png)
生活化教学下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运用的论文关于生活化教学下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运用的论文【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的政治;运用随着初中的政治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治课程不仅重视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更重视学生法治思想的培养,因而课程名称变为《道德与法治》。
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反映出新时代的特征之一———依法治国的强化,换言之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发展需要,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的政治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政治课程的认识不到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社会功利思潮影响等原因,中学政治教学尤其是初中的政治教学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不足。
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的政治课程本质的体现,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角度,还是从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角度,初中的政治教学都必须重视生活化教学。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过程、政治教学实践等四方面,来论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运用。
一、初中的政治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把生活化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二、初中的政治教学要破除伪生活化,立足学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三、初中的政治教学要重建教学体系,立足思维发展构建生活化教学四、初中的政治教学要发挥本土资源,立足乡情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实践。
学习实践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这就需要初中的政治教学立足于乡土文化与本土资源,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从理论到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
如上述民族习俗的多元文化,可以通过访谈,在学生身边找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家庭进行访谈,使学生对各地的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民族风俗的良好道德。
发挥本土资源、立足乡土素材,是初中的政治教学开展生活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较好手段之一。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ec1955d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e.png)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摘要】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应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学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要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的,以此来为学生学习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本文主要探讨了几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一、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將有所改变,由以前的老师为教育主体转变为了如今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育部门也明确要求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而让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正好满足了新的教育理念,能够让把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学习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融入到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政治知识生活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二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政治课程中的具体运用策略:1.运用生活案例培养学生政治课程学习积极性对政治课程教学来讲,只有学生对政治课堂产生浓厚兴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政治教学能否成功有效的基本前提。
为此,就可运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政治课程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政治课堂学习当中来。
比如,在讲解《亲情之爱》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列举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生活实例,以此让学生感受家庭和亲人之间的情感,继而让学生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起到有效启迪学生心灵和强化思想情感的教学目标。
并且,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实现深刻理解和体会。
“亲人对我的成长有哪些意义?”“在亲人那里我们获得了哪些爱?”“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亲人?”等等问题。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展开探讨和表达,同学们通过表达自己父母的职业以及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更加的理解、尊重和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并深刻懂得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孝顺和感恩。
浅谈初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01f9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f.png)
浅谈初中政治与生活化教学【摘要】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下,生活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分析入手,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生活化教学不仅使政治概念更具体易懂,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政治的力量。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以及生活化教学在实际中的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初中政治教学需要生活化教学的支持,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倡导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初中政治教育者的关注,推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介绍、融入学生生活、实际效果、应用、学习积极性、普及、支持、倡导1. 引言1.1 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初中政治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备受关注。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大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内容,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许多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缺乏对现实生活中政治事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由于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广泛且抽象,学生往往难以从中找到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场景。
这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抵触情绪,认为政治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政治知识的需求和学习动机,急需转变教学理念,引入更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2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抽象的政治学科变得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实际例子和情境来理解政治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试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781512aa00b52acec7ca88.png)
试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构建趣味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初中政治教学努力的新方向。
本文从生活化教学视角,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初中政治教学有所帮助。
标签: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学应用道德与素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初中时期是学生道德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知识置于生活背景下,让学生在生活或者生活情景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阶段,借助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呢?一、从生活中提炼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政治是一门有情感的、生活性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是初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提取教学素材,要将教学设计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知识置于生活这个大的情景中,以彰显知识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学生都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特征,将“女子虐猫”、“老人跌倒无人扶”等网络新闻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强调公众道德的重要性,突出公众道德的社会影响。
以此类事件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教导大家做一个有爱心、有道德的人,要用仁爱之心去包容大千世界。
这样,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道德教育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取得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法生活化,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手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法和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政治新课改明确提出:“政治教学不能让学生成为旁观者,而是要让学生多看多做多想,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的构建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的构建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0bbb5d8c8d376eeaeaa31b6.png)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的构建策略【内容提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压抑学生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情感体验,脱离生活实际等等现象。
生活化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起点不是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
基于此,本文从让生活化教学充满课堂方面入手重点对如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进行了策略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原则策略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也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其实,思品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
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
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种种现象,因此,让生活化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课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生活化课堂的有关认识(一)生活化课堂的内涵课堂指的是在学校中被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以传递和建构教育知识为基本手段,旨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品德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场所。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活化整体。
“生活化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面,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而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理解、时代要求和具体体现。
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理论基础中生命观、发展观和生态观的教学论诠释.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
(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原则1、课堂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生活化思维下初中的政治教学探究论文
![生活化思维下初中的政治教学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15121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4.png)
生活化思维下初中的政治教学探究论文对于初中的政治而言,教学过程中所用传统方法将学生作为对象,作为承受知识主体,而教师是桥梁,把所学政治思维传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承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效果不佳,极难实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但是采用生活化教学,教师成为一名指导者,从学生所具备的生活常识及经历情况下,给学生指出一个宏观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够自主学习,研究政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因此,从生活化思维视野下探究初中的政治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初中的政治生活化教学,进一步贯彻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新课改教学要求的根本方法。
总体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国家教育“九五”规划中,明确推出生活、教育、生活是中学办学模式。
因此初中的政治就必须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生活化转变教师的角色,关注学生生活、以学生为本,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全面自由的开展。
(二)增强教学课堂的时效性;初中的政治教学生活化,能够不断开展课程教学的理论,丰富成果,完成政治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在初中的政治的生活化教学中,依据初中学生的特征、生活经历及认知水平,将理论观点和生活相融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各种生活素材,不但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传统教学模式来看,课堂教学根本上都是教师说教,学生仅仅是机械记忆知识,所学知识根本不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因此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学生活化,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及感悟,学生就更易学习、承受,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从学会朝着会学转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从前面分析来看,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思维是教育开展所需,更是实现新课改目标所需。
事实上,初中的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该从如下方面开展。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因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挥棒,更是课堂教学的出发与归宿点,所以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学
摘要:“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政治要在教学实践中力争实现生活化,让枯燥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使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不但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教育的真谛和源泉。
所谓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政治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思品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观察、去体验。
那么,如何使政治教学走向生活化?
一、要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
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
生的意念,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再次应该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要创设生活化地情境。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起着组织,引导,帮助学生的作用,并适时的参与,鼓励,给予学生肯定,从而加强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个性的自我完善,要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目学生的情怀。
一句平常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如果我们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
如现在的青少年的消费观不
正确,花钱大手大脚,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花父母的钱不心疼。
教师对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去商超购物,要求他们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完成具体任务,在消费中遇到不合理的现象时让他们独立解决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也能使他们明白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不同的情况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真情体验。
比如,在教学“竞争?合作?”一框之前,我们首先在班上建立了若干个活动小组,并收集学生身边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例子,亲历具体的生活事件,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三、内容要生活化。
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生活化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生活化的知识,真正达到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的教学目的。
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各种有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密切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一轮课程整合的追求。
作为教师,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一个听众,而是要让他们多看
多做,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走向生活,使课堂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模拟生活,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
教材是沟通学生和知识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但是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知识可以为教材中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补充。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总之,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生活化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生活化的知识,真正达到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