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历史故事丰富多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吧。
故事一,管仲与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与管仲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好朋友。
管仲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他和齐桓公一起推行变法,使得齐国的国力大增。
有一次,齐桓公因病而卧床不起,管仲便用一块石头来代替齐桓公,让所有前来朝见的宾客都向石头行礼,以此来维护齐桓公的威严。
齐桓公病愈后,听闻此事,十分感动,对管仲说,“我之于卿,岂独如此!”从此,齐桓公对管仲更加信任和重视。
故事二,孟尝君与荆轲。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孟尝君,他善于用人,善于治国。
有一天,一位名叫荆轲的刺客前来刺杀孟尝君,但孟尝君却对他说,“你为何要来刺杀我?我愿意重用你,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孟尝君的宽容和智慧感动了荆轲,他最终放弃了刺杀孟尝君的念头,成为了孟尝君的得力助手。
故事三,孟子与梁惠王。
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孟子,他曾与梁惠王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人民为什么不困于饥饿?”孟子回答说,“因为有父慈母爱,有兄友弟恭。
”梁惠王再问,“国君为什么不困于饥饿?”孟子回答说,“因为有忠臣良将,有能者智者。
”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人民和国君的理想化关怀,以及对政治智慧的思考。
故事四,韩非子与李斯。
战国时期,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们曾经是同窗好友。
但后来,由于政治立场的分歧,他们反目成仇。
韩非子曾经说过,“李斯以法治国,必然乱国。
”而李斯也对韩非子进行了抨击。
这段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思想碰撞。
以上就是一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人们对历史的印记很大程度上是从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而来的。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一:毛遂自荐说楚王平原君的名字叫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所有的公子中,他是最有能力的一位。
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赵王派他前往楚国求援,想与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是从手下三千门客里左挑右选,最后只选出了十九位,还差一位无论如何也选不出来了。
就在他着急的时候,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门客站起身,自我推荐道:“您把我作为备用人员带上吧。
”平原君十分惊讶,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有几年了?”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您的门下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仔细打量他一番,摇摇头说:“我听说有才能的贤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锥尖很快就会冒出来。
可你已经来我门下三年了,我左右的人从未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没有什么才能。
”毛遂上前一步,大声说:“从前我并未被放在布袋里,所以,您看不到锥尖。
您要是早点把我放到布袋里,锥尖早就戳出来了!”其他的门客都以为他在说大话,互相眉来眼去,用轻蔑的话讥笑他。
平原君很佩服毛遂的口才和勇气,就决定由他凑齐这二十个人的数,辞别赵王,前往楚国去了。
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议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站在台阶下等着。
这场谈判从早晨起,一直谈到正午,任平原君说破了嘴皮,楚王就是不同意合纵抗秦的事。
这时,有一个门客走到毛遂身边,对他说:“请你上去说一说吧。
”毛遂大步走上前去,手里握着宝剑,高声道:“合纵与否,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果呢?”楚王一愣,问平原君:“他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
”楚王一听,非常不高兴,便呵斥道:“我和你的主人说话,哪里轮到你来插嘴,赶快下去吧!”谁知,毛遂不但没有下去,反而握着剑柄,又向前迈了一步。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典故,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以下将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楚庄王破釜沉舟公元前628年,楚庄王在与郑国的战争中,意识到自己的弱小,并决心要以此次战争为契机,全力进攻郑国,以取得胜利。
他下令将军沉石锅三千,破船而归,以表明决不后退的决心。
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楚庄王打破后路的决心和勇气。
它告诉人们,只有在面临绝境时,才会激发出个人的潜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取得胜利。
二、孟子见齐宣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有一次,他想拜访齐宣王,希望能够劝说他推行道义治国。
但是,孟子三次被拒绝见面,并被赶出宫殿的大门。
然而,孟子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再次向齐宣王请愿。
这一次,他直接待在宫门前,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雨,但孟子仍然坚持等待。
最终,齐宣王感动于孟子的坚持和决心,在了解到孟子真心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时候,决定与孟子见面,并聆听他的建议。
这个典故反映了孟子坚持正义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它告诉人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才能使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齐宣王三过讲筵齐宣王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富有智慧和悟性的君主。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由庄子主持的讲筵。
庄子从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出发,通过具体的故事和隐喻,讲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齐宣王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三度迟到。
但庄子并没有因此而对他感到不满,反而赞扬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哲学的真正理解。
这个典故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理解的重要性。
它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智慧和真正的成就。
四、吴起的兵法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兵法思想,以“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意”为核心原则。
吴起的兵法强调了灵活应变和出其不意的战略。
他认为,只有适应时代和战争形势的变化,采取巧妙的战术和策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春秋的历史典故(15篇)
春秋的历史典故(15篇)春秋的历史典故(精选15篇)春秋的历史典故1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春秋邾分三国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
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
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
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邾国故城遗址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
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
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
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
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后期各国变法图强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
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
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
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
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春秋走向战国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
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过许许多多贤哲志士、革命先辈、文学大家、科学巨匠……他们以崇高的信念、坚韧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出无数的丰功伟绩,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越王剑春秋时期,吴国先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负辱在吴,卧薪尝胆,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牢记教训,一面继续讨好吴王,贡奉古木修筑姑苏台,选送绝代佳人西施给吴王,巧施美人计;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
勾践为使自己有一把盖世无双的宝剑,特意挑选了当时最好的工匠郑勤来为他铸造。
郑勤和他的儿子郑刚凝聚平生心血,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终于锻铸出一对雌雄剑。
那天深夜,郑勤按照越王的吩咐,刻好“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后,便对他儿子说:“我明日早朝,将雌剑献给越王,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性命难保,或许连你也要受到株连,你赶快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去吧。
”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
翌日早期,越王勾践传郑勤献剑。
郑勤递上剑,越王将剑拔出剑鞘,只见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越王顿时喜形于色,众大臣也赞不绝口。
勾践为了炫耀一番,手执宝剑,对着十八般兵器,初试锋芒,果然削铁如泥,锋利无比,越王得意之余,心想:郑勤若再造出如此好剑,我勾践岂能称雄于世?想到此,他陡然声色俱厉,命武士将郑勤推出午门斩了,并通缉全国捉拿郑刚。
郑刚听说父亲被越王杀害,悲痛欲绝,又见到处有通缉自己的告示,感到身佩宝剑易于暴露,只好将宝剑埋藏在雁荡山中,并乔装打扮成一渔女,日夜兼程逃出越国,只身投奔楚国去了。
郑刚来到楚国后,把从小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
很快使楚国的冶炼业得到发展和提高,与越齐名不相上下。
郑刚从而为楚王所赏识,被封为冶炼吏。
这时,楚国进一步广征役卒,大造精良兵器,一时国威大振。
之后,楚王亲率数十万大军去讨伐越国。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那么与那个时代相关的历史有哪些?你知道多少?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春秋时期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助到你!篇一春秋时期历史典故战国时齐国有位贤者,名叫颜蜀。
齐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进宫来。
颜蜀走进宫内,来到殿前,就停住了脚步,不再前进。
齐宣王叫他上前,颜蜀不仅一步不动,还叫齐宣王下来迎接他,说:“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大王的权势;如果是大王走过来,说明大王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生气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蜀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脑袋的,就封为万户侯,赏金千镒。
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脑袋还不如一个死了的士人的坟墓呢!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是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
从古到今,没有不务实事而成名于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齐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于是对颜蜀说:“听了您的一番高论,茅塞顿开,希望您接受我拜您为师,今后您就住在这里,有肉吃,有车乘,您的家人个个衣着华丽。
”颜蜀拒绝道:“玉,产于山中,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仍宝贵,但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享有利禄,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就会遭到破坏。
所以我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到点吃饭,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
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
清净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
”颜蜀说罢,向齐宣王拜了两拜便离开了。
在大富大贵面前,颜蜀能够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通用16个)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司马昭之心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
但是,曹髦空有帝王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蝉联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
朝中的全部权威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上将军。
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计谋过人。
司马昭方才坐上上将军的宝座,镇东上将军诸葛诞谋反,司马昭率兵伐罪,大胜而归。
司马昭为人奸滑,他以为魏国完全是依靠司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因此他进进出出都有三千名手执兵器的保护一呼百诺,所有的事情也不禀报朝廷,而直接由他决断。
曹髦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帝王,他对司马昭大权在握,自己不能亲理朝政,越来越不满,更担忧自己有朝一日会像曹芳一样,被司马昭废掉。
他想了好几,终于作出了决定。
这,曹髦把通常里还比较听他话的王经、王沈和王业三位大臣召入宫内,从怀中取失事先写好的伐罪司马昭的诏书,说道:“三位爱卿,司马昭大权在握,野心勃勃,他称帝之心连过路人都知道。
我决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来废掉我。
今,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伐罪他!”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故事的来源。
听了这话,三位大臣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神来。
王经跪下身,一边叩首一边劝阻道:“陛下,这可千万使不得啊!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专权,结果是失败亡国,被全国人讥笑!此刻司马昭专权并非一两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个两个,而宫中肯听命于您的,实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伐罪?假如不成功的话,恐怕祸殃更大。
还请陛下慎重思量,从长计议!”曹髦冲动起来,咬着牙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其中有些悲壮,有些激动人心。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 孟尝君刺客事件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田文的贵族,他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是亲生的,于是派人暗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此事被齐国的明君孟尝君得知后,孟尝君决定为田文的两个儿子复仇。
他找到了刺客将田文刺杀,然后又找到了一个叫喜连哥的刺客将杀害田文两个儿子的刺客也刺杀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孟尝君对正义的坚持和对百姓的关怀。
2. 韩非子与李斯的相遇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有一次,韩非子和李斯在赵国相遇,李斯说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并向韩非子发起了挑战。
韩非子回答道:“君治百姓如治沼泽,不可以举激坤,但令其培之既繁,而水患竭矣。
”李斯听后,不禁感叹:“了不起!”这个故事反映了韩非子和李斯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之处,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
3. 白起与王翦的兵法比拼白起、王翦都是秦国的名将,他们在战国时期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一次,两人在秦王的面前辩论兵法,白起说:“战争应该迅猛果断,才能速胜。
”王翦认为:“战争应该先设局,精心策划才能取胜。
”秦王听后,下令两人各领兵三千,进行实战较量。
最终,白起以迅猛果断的战法取胜,但王翦也因其严密的计谋而获得了秦王的赞赏。
这个故事展示了白起和王翦在兵法上的不同见解,也表现了两人的智谋和勇气。
4. 孟子与荀子的辩论孟子和荀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方面有着不同观点。
有一次,孟子和荀子在齐国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要以仁义为中心,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严刑峻法,以约束人性的恶。
这场辩论激烈而深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的多样性。
5. 孙膑与庞涓的兵法较量孙膑和庞涓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们曾在齐国为齐王效力。
春秋时期的历史小故事(通用7篇)
春秋时期的历史小故事(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秋时期的历史小故事(通用7篇)春秋时期的历史小故事(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春秋时期的典故
春秋时期的典故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有意义的典故,它们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人物的品性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春秋时期的典故,以展示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一、仲尼过鲁门鲁国是春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诸侯国之一,而孔子则是鲁国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传说,在孔子年轻时,他曾希望为鲁国效力,但一直未能获得机会。
某日,孔子被人引荐给鲁国的领袖,他随即决定前往鲁国投奔。
然而,当孔子来到鲁国的城门口时,大门紧闭,守门官拒绝他的进入,称他不符合进入的条件。
这个典故寓意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在当时尚未获得应有的认可。
孔子虽然遭遇了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推广自己的学说。
最终,孔子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征服了国君,成为了鲁国的重要顾问。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和阻碍,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够获得成功。
二、阳货父之狗阳货父是一位春秋时期的贵族,他以爱狗而闻名。
据说,他的狗非常聪明,能够用眼神示意阳货父。
有一次,阳货父带着几个朋友到外面游玩,他让狗守住了房门。
当阳货父回家的时候,发现狗仍然守在原地,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忠诚。
这个典故体现了忠诚的价值观,阳货父的狗虽然无法言语,但通过眼神传达了它对主人的忠诚。
在当时,忠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这个典故成为春秋时期人们讲述忠诚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
它告诉我们,忠诚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情感。
三、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春秋时期的一则著名典故,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大臣孟子的母亲。
据说,孟子幼年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到更好的环境中。
通过这三次迁居,孟子的母亲给他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使他能够接触更多的学问和知识。
孟母三迁的典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在春秋时期,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很多家长都像孟子的母亲一样,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而做出种种努力。
春秋战国时期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品德和智慧。
其中,有些故事至今仍被人传颂,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精彩故事。
故事一,管仲与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桓公聘请了管仲为相国。
管仲治理国家,使齐国强盛起来。
有一次,齐桓公想要用兵攻打邻国晋国,管仲劝阻说,“晋国人民团结一心,国家富有强大,我们不宜轻举妄动。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结果遭到了失败。
管仲在战败后再次劝谏齐桓公,说,“如今我们应该改善国内政策,提倡农耕,加强国家实力。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齐国因此得到了繁荣。
从此,管仲与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对著名的忠臣贤相。
故事二,孟尝君与齐国。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想要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齐国,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楚国、鲁国和魏国寻求联盟。
而孟尝君则是齐国的大臣,他设法说服了楚国、鲁国和魏国与齐国结盟,使齐国得以化解了危机。
孟尝君的智慧和谋略为齐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使他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名臣。
故事三,孟子与齐国。
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在齐国担任过官职。
有一次,孟子在齐国游说,劝说齐国国君要善待百姓,尊重礼仪。
他还说,“国君应该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让百姓安居乐业。
”齐国国君听后深受启发,开始改善国内政策,使得国家逐渐繁荣昌盛。
这些故事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品德。
这些故事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铭记这些故事,传承其中的智慧,使之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左传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左传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记述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动荡的时期,国家纷争不断,人民生活困苦,然而也孕育了许多英雄豪杰,他们的故事在左传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在左传中,有许多精彩而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些。
一、齐景公冤杀管仲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因为贪婪和残忍而臭名昭著。
在齐国,有一位聪明才智的大臣——管仲。
管仲深得齐国人民的爱戴,他努力为齐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然而,齐景公却嫉妒管仲的才华,对他心生恐惧。
最终,齐景公冤杀了管仲,这使得齐国陷入了动荡和衰败。
二、鲁国贵族之乱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富庶和强大的国家,然而,它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内部斗争。
在鲁国贵族中,有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这些贵族们不断地争斗和厮杀,鲁国的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最终,由于这场内乱,鲁国由繁荣走向了衰落。
三、晋国的三桓之乱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六大国之一,三桓指的是晋国的三个有实力的豪门家族。
这三个家族相互争斗,不断地厮杀和谋权夺利,导致了晋国的内外交困。
同时,这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插手,使得晋国的政权变得不稳定。
最终,这场三桓之乱给晋国带来了灾难,使晋国的国力大大削弱。
四、宋国的平阳之战在左传中,还有一些英雄故事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宋国的平阳之战。
平阳之战是春秋时期宋国与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宋国的一位勇将关龙逢带领宋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击败了晋军。
这场战争使宋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同时也显示了关龙逢的英勇和智谋。
五、楚国与陈国的友好关系在春秋时期,楚国和陈国之间建立了一段友好的关系。
这段友好关系源于楚国王室和陈国王室之间的联姻。
楚国的国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国的国君,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随后的岁月中,楚国和陈国共同发展,相互支持,使得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春秋时期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故事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
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
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
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
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
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
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
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
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
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
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
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
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
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
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
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
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
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
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
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
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
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
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桂陵之战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
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关于春秋时期的故事
关于春秋时期的故事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秋时期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末期,越国为了洗雪“会稽之耻”,大夫范蠡忍辱负重,亲自将绝色美女西施送往吴宫。
西施一住就是十年。
她听说越国将兴师伐吴,就设法搞到一张吴都姑苏的城防图。
可是宫墙里,戒备森严,地图怎么送到越国去呢?西施苦思了三天,云鬓懒理,衣衫不整,饮食无味,眉心紧蹙。
吴王不安地问她什么事不开心?西施以手捧心说:“大王,不知为什么,臣妾近来又常感到胸口疼。
”吴王忙召来最好的御医。
但西施服了药,“病”反而更重了。
吴王说:“有谁能治好你的病?”“能治好我病的是我的堂伯父施老医生,住在越国的苎萝山上。
臣妾儿时胸口痛,一吃他的草药就好啦。
”吴王马上派出特使。
几天后,施老医生匆匆带了一包草药,来到馆娃宫,跨进椒花房。
切脉问诊后,觉得西施并无大病,只是肝经稍郁,就开了方,交给吴王说:“大王放心,娘娘不过是偶染小恙,马上就会好的。
”吴王大骂:“老朽莫非想耽误娘娘的病?”施老医生不顾西施的暗示,生气地说:“娘娘是我的侄女,凭什么说我要耽误她?”吴王勃然大怒,拔出宝剑,直向施老医生劈去。
西施“啊”地惊叫一声吓昏过去。
施老医生忙上前抢救。
西施醒过来后,连声道:“大王,杀不得!杀不得!杀了施老医生,臣妾就无救啦!”这时,外传相国伍子胥求见,吴王对西施说:“放心吧,寡人就叫他守在你身边,直到病愈。
”吴王走后,西施向堂伯父讲明了装病的原因。
又拿出地图,将它反摺,做成一朵白花,教他如此这般,然后亲自送他出了内苑。
施老医生手持白花,正要跨出内宫大门,伍子胥突然拦住了去路,说:“娘娘的病还没有好,怎么就走?”施老医生道:“娘娘乃思念亡父,结郁成疾,现在对症下药,不出三日保能痊愈。
”伍子胥又问:“手里拿的是什么?”“娘娘做的花,叫小人带回,献于亡父坟前。
春秋时期的故事有哪些
春秋时期的故事有哪些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时期的故事篇一:豫让视死如归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
他曾经侍奉过晋国的权臣范氏和中行氏,都没有被重用,于是他又投靠晋国的另一位权臣智瑶。
智瑶很赏识他,给他很高的礼遇。
后来智瑶被赵襄子所杀。
逃亡到山中的豫让听到智瑶被杀的消息,十分伤心,后又听说赵襄子居然用智瑶的头骨做酒器饮酒作乐,更加气愤,哀声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智瑶如此优待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为他而死,即使死了也有脸面去见他!”豫让想到了一条妙计,他化装成因罪服劳役的人,混进赵襄子的府邸,假装给厕所刷墙,却已经暗藏匕首伺机刺杀赵襄子。
有一天,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豫让正想下手,不料赵襄子察觉出豫让形迹可疑,便叫人把他抓起来审问,搜出了他身上的匕首。
豫让见身份暴露,便大声道:“你这个背叛故主的小人,我是智瑶的家臣,我要为智瑶报仇!”赵襄子的手下要杀了他,赵襄子摆手道:“我很佩服他的精神,豫让不是智瑶的家人,却敢来为他报仇,也算是个仁义之人啊。
以后我小心一点,离他远点儿就是了。
”就把豫让给放了。
被释放以后,豫让并不领情,还是没有放弃为智瑶报仇的念头。
他将自己身上涂上漆,导致浑身长了毒疮;又吞吃火炭,把嗓子烫哑了,形貌大变,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
他又去刺杀赵襄子。
豫让藏在赵襄子每天经过的桥下,有一天,赵襄子和他的随从们乘车出行,路过此地。
豫让正要动手,赵襄子的马发觉桥下有人,惊得前蹄腾空,险些将赵襄子摔下来。
豫让见形迹又暴露了,便跳了出来。
赵襄子道:“绝对是豫让!”赵襄子的卫士将豫让团团围住。
赵襄子质问豫让道:“你先前不是还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他们两人都是智瑶杀掉的,你不去为他们报仇,反而还给智瑶做事。
如今智瑶死了,你又为了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报仇呢?”豫让道:“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也就像普通人那样对待他们;而智瑶却拿我当人才看待,我也就像一个人才那样来报答他!”赵襄子闻言叹道:“豫让啊!我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这回我可不放过你了!”说完示意卫士们动手杀他。
春秋的小故事
春秋的小故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那个时候,诸侯争霸,战国纷争,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
在这个时期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故事一,孔子与柳下惠。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柳下惠。
柳下惠聪明伶俐,但性格刚烈,常常与人争执不下。
有一天,他和孔子争论起来,争论的内容是关于仁爱之道。
孔子说,“仁者爱人。
”柳下惠却说,“我不爱人。
”孔子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爱人呢?”柳下惠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爱。
”孔子听后说,“你不知道什么是爱,就更应该去学习仁爱之道。
”柳下惠听后,陷入沉思,从此以后,他变得温和谦逊,懂得了仁爱之道。
故事二,齐桓公与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善于用人。
管仲是齐国的大臣,他聪明能干,深得齐桓公的信任。
有一次,齐桓公问管仲,“你觉得我是一个好君主吗?”管仲回答说,“君主之道,在于爱民。
您爱民如子,民心归您,所以您是一个好君主。
”齐桓公听后大喜,从此更加爱民。
齐国因此变得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故事三,孟子与梁惠王。
孟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曾经去见梁惠王,告诉他要善待百姓,要让百姓过上安乐的生活。
梁惠王听后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治理国家。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梁惠王却变得贪图享乐,忽视百姓的疾苦。
孟子再次去见梁惠王,责备他不遵循自己的教诲。
梁惠王听后大为惭愧,决定改变自己的行为,努力为百姓谋福利。
这些小故事或许在当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插曲,但它们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春秋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更是对后人的一种精神启迪。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春秋时期的优秀传统,努力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一个爱民如子的君主,一个为百姓谋福利的领袖。
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愿我们能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力量,让春秋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春秋时期有哪些故事_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有哪些故事故事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时期故事篇一:少妇帮夫改骄矜春秋末期的一天,一辆马车从一个巷子里走过,车夫熟悉的吆喝声惊动了一个少妇,她急忙从内室走出来,一张嫩净的脸贴在门背后,透过狭窄的门缝,观看着慢慢走过来的马车。
只见马车上端坐着一位个子矮小的人,她认识这是齐国当朝相国晏子,神态平静,温文尔雅,不时地与路边的行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可是,替晏子驾车的人,虽然长得高高大大,却是一副没有教养的样子,高傲地扬起头,目中无人,恣意骄横,引起路人的鄙视和厌恶。
少妇看到这个情景,对这个骄傲的马车夫很不满意。
原来,马车夫是她的丈夫。
晚上马车夫回到了家里,吃过晚饭,少妇对马车夫说:“明天我就要回娘家去住了,你一个人好好地吧。
”马车夫吃了一惊,忙问其故,少妇一边准备着回家用的衣服物品,一边说:“晏子长得并不高,做了齐国的相国,哪一个人不知道他名字?可说是名扬四海了。
今天,我看见他却是那样谨慎,并没有为自己做了相国而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马车夫一声不吭地听着。
“可是,那一个为他驾车的人,身高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五尺六寸),却没有一点儿远大志向,以做一个相国的马车夫而满足,以能接近相国而荣耀。
我跟着这样的活一辈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请你同意我离开你生活。
”马车夫满脸通红,说,“我一定改正自己的过失,请你再住一段日子,就看我的行动吧。
”少妇答应了他的请求。
自此以后,马车夫不再骄傲自大,而是处处谦虚起来,晏子相国也发现了他的变化,询问了变化的原因,马车夫据实相告。
晏子听了连连点头,夸奖他具有知错即改的勇气,提拔他当了名为大夫的官。
少妇和马车夫和好如初。
春秋时期故事篇二:晏婴谏景公罢宴大夫弦章走进王宫,就被浓烈的酒气呛得透不过气来,稳了稳神,才看见齐景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宫女们跳舞,就大踏步地向景公走去。
40个春秋春秋战国典故
40个春秋春秋战国典故,你知道几个?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完毕。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成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说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战国时,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屡次立功,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9篇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9篇卧薪尝胆篇一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
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
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代的故事本文是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一:重耳饮水思源富不忘贫当初,晋献公为了讨好年轻的妃子,立了小儿子奚齐为太子,并杀了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和夷吾唯恐自己也遭到不测,于是分别逃到了别的国家,夷吾早已跑到梁国,重耳跑到蒲城。
晋献公听说他们两个跑了,就以为他们是和申生是一伙的,于是派了刺客去刺杀他们。
追赶重耳的刺客勃鞮一直追到蒲城,差一点就要了重耳的性命。
幸好他只砍下了重耳的一只袖子。
重耳跑到狄国,就在那边暂时住了下来。
当时普国有才能的人大多数都跟随重耳逃了出来。
其中便有狐毛、狐偃、赵衰、魏犨、狐射姑、颠颉等人。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奚齐和卓子先后做了国君,可是后来都被臣子杀害了。
接着秦穆公帮助夷吾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后来跟秦国失和,大肆屠杀反对他的人,非常不得民心。
于是有很多人就希望公子重耳能够回国做国君。
而晋惠公也担心重耳回来,就打发勃鞮再去行刺重耳。
狐毛、狐偃接到父亲狐突的书信,得知晋惠公派人刺杀重耳的消息,于是赶忙去通知重耳,大家一块商量要逃到哪里去。
狐偃建议大家逃往齐国,因为齐桓公还是霸主。
第二天,重耳吩咐奴仆头须赶紧收拾行李,打算天一黑就动身。
可是还没等到晚上,他们便接到新的消息:刺客提前一天出发了。
重耳听到这个消息转身就跑,也没有通知别人。
后来跟着他的人陆陆续续地都集合了,可是却偏偏少了一个头须。
大家的行李盘缠都在他那里,后来大家才得知,头须带着东西逃走了。
他这么一走,弄得本来就狼狈不堪的众人更加艰难了。
这帮人想要去齐国,中间要经过卫国。
卫文公当初建造国都的时候,晋国没有帮忙,而且重耳还是一个落难的公子,因此便没想要招待他们那一干人,并且吩咐守城的差役不要放外人进城。
重耳气得火冒三丈,无奈之下只得绕了一圈子过去。
他们没有了盘缠,走了一路早就饿了。
他们来到一个叫做五鹿的地方,看见几个农人在地头吃饭。
看见他们大口的吃饭,大家更加觉得饥饿难耐。
重耳让狐偃去跟他们要点儿,那些人却笑着说:“看你们的打扮一定是达官贵人,还用向我们百姓要吃的吗?我们要是少吃一口就拿不起锄头,那就别想活了。
”其中一个人开玩笑地说:“看你们怪可怜的,就给你们一点吧!”只见他拿起一块土块递了过去。
当时魏犨就发火了,嚷嚷着要揍他们。
重耳也很生气,嘴上不说,心里已经默许了魏犨的做法。
这时狐偃连忙拦住魏犨,接过那块土疙瘩来,并安慰重耳道:“粮食得来容易,土地可不容易。
现在百姓主动将土地送给了您,这不正代表一种吉兆吗?”重耳也只好这么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他们一干人等就这么有一顿没一顿地来到了齐国。
齐桓公待他们十分热情,给重耳送了不少车子和房子,并妥善安置了他的随从人员。
可是没多久齐桓公就死了。
齐国顿时发生内乱,于是他们只好投奔宋襄公。
宋襄公待他们也不错,重耳他们都非常感激。
可是宋襄公刚打了败仗,腿上受了伤,过了很长时间病情也不见好转。
于是私下里,臣子公孙固对狐偃说:“你们要是愿意留在宋国,我们自然很欢迎。
可要是指望我们帮助公子到晋国即位,恐怕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狐偃表示理解,第二天,他们便离开了宋国。
他们到了郑国,可是郑国的国君却以为重耳已经在外流浪了这么多年,肯定是个没出息的人,于是根本不理睬他。
重耳他们又气又恨,可是又不能发泄出来,于是只能忍气吞声地向前走,过了几天就到了楚国。
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去招待他。
对此重耳十分感激,两个人很快做了朋友。
有一天,楚成王跟重耳开玩笑似的说:“将来哪天公子要是回了国,怎样报答我呀?”重耳回答道:“金银财宝对于楚国来说不算什么,我实在想不出怎么来报答大王的恩情。
如果托您的福,我能够回国的话,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远离战争。
如果很不幸发生了战争,那么我就退兵九十里,以此来报答您的大恩。
”楚成王身边的将军成得臣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他偷偷地劝告楚成王:“重耳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将来一定是个祸端,不如趁现在杀了他。
”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二:晋文公以礼之名退避三舍周朝王室发生了内乱,周天子襄王逃到郑国,派人给齐、宋、陈、卫等国送去了消息,说京都被狄人占了。
各国诸侯收到消息便各自派人去郑国慰问天子,可是却没有人提出替他打回洛阳。
这时,有人向天子提建议说:“秦晋两国国力强盛,而且两国国君都想成为霸主。
秦国有蹇叔、百里奚、公子絷,晋国有赵衰、狐偃、胥臣,他们都有着号召大小诸侯、扶助天子的能力。
不妨派他们去收回京都。
”于是周天子便派使者分别去了秦晋两国。
晋文公听说天子逃难了,马上想要带领军队打到洛阳去。
可是当他的兵马刚要动身的时候,秦国的军队已经到了黄河边了。
晋文公立刻派人去见秦穆公,向其表明晋国已经派兵出发了,不必劳烦秦国了。
于是秦穆公便撤回了兵马。
这时,蹇叔、百里奚说:“晋国不愿意我们发兵,恐怕是担心我们抢了他的功劳吧!不如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秦穆公说道:“这个我知道,只不过重耳刚刚做了国君,一点功劳都没有,这次就把护送天子的机会让给他吧!”于是秦穆公派人去慰问了天子,自己带着兵回到了秦国。
晋国的兵马打了胜仗,将周天子顺利送回了京都。
周襄王大摆筵席犒劳晋文公,并将京都附近的四个城池送给了他作为礼物。
从此,晋国在京城也有土地了。
晋文公刚从洛阳回来,宋国便来请求救兵。
宋成公让公孙固来见晋文公,原来楚国派成得臣为大将,率领着陈、蔡、郑、许四国的诸侯来攻打宋国。
晋文公马上召集大臣商议,将军先轸说:“楚国是南方蛮族,经常仗着自己的国力欺负别国。
您要想成为中原的霸主,这可是个很好的机会。
”狐偃说:“曾国和卫国本来跟我们就不友好,最近又归附了楚国。
我们不如先攻下这两国,那时楚国一定会派兵营救,这样便能解了宋国的危机。
”于是晋文公便答应了公孙固的请求,让他先回到了晋国。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攻下了曹国和卫国,楚成王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上下令让成得臣回去。
成得臣觉得很快就能攻破宋国,因此十分不愿意退兵,于是他向楚成王报告说:“请再等几天,打了胜仗便回去。
”楚成王见成得臣不听命令,心里非常不高兴。
有个大臣说:“晋国国力强盛,晋文公有着成为霸主的野心。
我们最好还是让成得臣当心点,不要和晋国发生冲突,如果能够讲和,最后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个平分南北的局面。
”楚成王于是再派人去通知成得臣。
成得臣见楚成王一直催促自己,而且宋国又死守着城门,于是他下令停止攻击,可是又不好意思马上退兵。
他派人去和晋文公说:“如果您能够恢复曹国和卫国,我就不再攻打宋国,咱们握手言和。
”狐偃听完就骂道:“他还没有攻破宋国呢,竟然先来让我们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真是异想天开。
”于是他把成得臣的使臣扣押,只将手下的人放了回去回话。
为了打击楚国,晋文公一方面派人去联络秦国和齐国,请他们来帮忙一起抵御楚国,另一方面通知卫国和曹国的国君,让他们和楚国断绝来往,许诺将来一定恢复他们的王位。
于是,这两位亡国的君王便写信给成得臣,自己甘愿归附晋国。
成得臣见了信非常生气,他索性不打宋国,直接领兵奔着晋国来。
晋国大将先轸一瞧楚国人过来,就打算立刻开战。
狐偃拦住他说:“当初主公在楚王面前曾经说过,一旦两国开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
所以今天不能失信。
”将士们都反对。
狐偃接着说:“我们不能忘了当初楚王的好意。
退避三舍是向楚王表示好意,并不是害怕成得臣。
如果他们就此退兵或者不再追上来的话,我们两国就很容易讲和了。
如果他们仍然穷追猛打,那么理就在我们这边了,将士们打起仗来也更有力气,这样对我们来说不是更有利吗?”大家认为狐偃的话很对。
晋文公吩咐军队向后撤退,一口气就退了三十里。
可是楚军依然在向前行进,于是晋军再向后退了三十里,离楚军已经很远了。
可是晋文公接到消息,楚军又跟上来了。
这样晋军又向后退了三十里,总共后退了九十里,实现了当初“退避三舍”的诺言。
晋军到了城濮驻扎下来,不再往后退了。
这时秦国、齐国和宋国的军队也陆续到了。
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三:毛遂自荐说楚王平原君的名字叫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所有的公子中,他是最有能力的一位。
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赵王派他前往楚国求援,想与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是从手下三千门客里左挑右选,最后只选出了十九位,还差一位无论如何也选不出来了。
就在他着急的时候,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门客站起身,自我推荐道:“您把我作为备用人员带上吧。
”平原君十分惊讶,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有几年了?”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您的门下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仔细打量他一番,摇摇头说:“我听说有才能的贤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锥尖很快就会冒出来。
可你已经来我门下三年了,我左右的人从未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没有什么才能。
”毛遂上前一步,大声说:“从前我并未被放在布袋里,所以,您看不到锥尖。
您要是早点把我放到布袋里,锥尖早就戳出来了!”其他的门客都以为他在说大话,互相眉来眼去,用轻蔑的话讥笑他。
平原君很佩服毛遂的口才和勇气,就决定由他凑齐这二十个人的数,辞别赵王,前往楚国去了。
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议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站在台阶下等着。
这场谈判从早晨起,一直谈到正午,任平原君说破了嘴皮,楚王就是不同意合纵抗秦的事。
这时,有一个门客走到毛遂身边,对他说:“请你上去说一说吧。
”毛遂大步走上前去,手里握着宝剑,高声道:“合纵与否,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果呢?”楚王一愣,问平原君:“他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
”楚王一听,非常不高兴,便呵斥道:“我和你的主人说话,哪里轮到你来插嘴,赶快下去吧!”谁知,毛遂不但没有下去,反而握着剑柄,又向前迈了一步。
毛遂说:“大王之所以呵斥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
但是,我现在距大王只有十步之遥,大王的命可是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楚王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也有些胆怯了。
他马上换了一种口气说:“那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听听。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里大地,一百万兵士,曾经也称霸于诸侯。
可是,自从秦国强大起来,楚国就连吃败仗,连自己的国君都成了秦国的俘虏,最后死在秦国。
想一想,这都是楚国的耻辱啊!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子,带着几万人马,就夺取了楚国的都城,这等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人都为大王感到羞愧!今天,我们来和大王谈合纵的事,这不单单是为了赵国,更主要的也是为了楚国,难道大王就不想报仇雪恨吗?”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脸红心跳。
他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毛遂追问:“这么说,合纵的事可以决定了。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马上叫楚王的侍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他手捧盛有动物血的铜盘,跪在地上,说:“按照规矩,请大王先歃血!”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歃了血。
回到赵国后,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我从前以为,凭我的眼力,是不会漏下天下的贤士的,可楚国之行,我知道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