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肾脏的排泄功能

合集下载

肾脏排泄功能

肾脏排泄功能

肾脏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备排泄废物与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

它通过净化血液、排除体内多余物质与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脏排泄功能的过程与机制。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 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囊由毛细血管球状扩张部分(肾小球滤过器)和被内膜包裹的结构(被膜囊)构成。

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 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尿液的生成:肾小球滤过器将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管内,形成初尿。

随后,在肾小管的吸收、分泌和反吸收作用下,初尿逐渐转化为尿液。

尿液中排除了大部分有害物质和过多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等。

2.2 水盐平衡的调节:肾单位通过肾小管对水、钠、氯和其他离子进行重吸收和排泄,维持体液中水盐的平衡。

肾小管对这些离子的排泄量与重吸收量的调节,能使体液中的水分量和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2.3 酸碱平衡的调节:肾小管对氢离子的排泄与重吸收调节,能够稳定体液的酸碱度。

当体内酸碱平衡紊乱时,肾单位会分泌更多或更少的氢离子,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2.4 毒物代谢产物的排泄:肾脏还通过排泄代谢产物、药物和有机阴离子的方式,清除体内的毒物和废物,并净化血液。

二、肾脏排泄功能的调控肾脏排泄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自身调控和神经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实现。

1. 肾脏自身调控肾脏自身调控主要包括:1.1 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尿液的形成与排泄。

通过调节肾小球的收缩和扩张,尤其是肾小球血管前小动脉的改变,可以调控肾小球滤过率。

1.2 过滤屏障的选择性控制:肾小球滤过器的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与被膜共同形成了一层过滤屏障。

该层屏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改变过滤界面的通透性来调控物质的排泄。

肾排泄功能

肾排泄功能

肾排泄功能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承担着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中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通过尿液的形式进行体现。

本文将介绍肾脏的排泄功能及其特点。

肾脏具有很高的排泄能力,每天可排出大量尿液。

排泄功能是由肾单位完成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尿液的初步成分筛选单位,它由腺球和肾小球囊构成。

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腺球的小管腔,将水、电解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初尿。

然后,初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经过多次处理后形成成熟的尿液,最终从肾盂排出。

肾脏的排泄功能具有以下特点:1.对不同物质的排泄有选择性:肾脏能对尿液中的物质进行筛选,保留身体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等,将无用的代谢废物和过量的物质排除,如尿素、尿酸等。

2.对尿液浓度的调节能力强:肾脏可以根据身体的水分摄入量和需要调节尿液的浓度,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出,保留更多的水分;相反,当身体水分充足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以排除多余的水分。

3.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强: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酸碱平衡,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肾脏可以排除多余的氢离子,并保留碱性物质;相反,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肾脏可以排除多余的碱性物质,并保留氢离子。

4.对药物的排泄有重要作用:肾脏是体内许多药物的排泄通道之一,通过肾脏的清洗作用,可以排除体内吸收和代谢产生的废弃药物和毒物,保障身体的健康。

总之,肾脏的排泄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对尿液中不同物质的选择性排泄,调节体液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清除废弃物质和代谢产物,实现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因而,保护肾脏的健康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对于我们理解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脏滤过功能肾脏的滤过功能是指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过滤出来,形成尿液。

1.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是肾脏中重要的过滤单位,由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组成。

血液通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草酸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肾小球囊,形成初尿。

2. 肾小管重吸收:初尿进入肾小管后,在肾小管管壁上的小血管和间质中再次吸收正常生理状态下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回到血液中。

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管重吸收。

二、肾脏排泄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是指通过尿液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以及调节水盐平衡。

1. 水分的排泄:肾脏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根据体内的需求来排泄多余的水分。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量,以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给身体。

2. 氮代谢产物的排泄:肾脏将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基氮转化为尿素,通过尿液排泄出去,以维持氮代谢的平衡。

同时,肾脏还通过尿液排除其他废物物质,如尿酸、草酸等。

3. 离子的排泄:肾脏通过尿液排泄体内过多的离子,如钠、钾、磷等。

对于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肾脏的滤过功能通过肾小球将废物过滤成初尿,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将有用物质回收到体内。

而肾脏的排泄功能则是将废物和多余物质通过尿液排除出体外,保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通过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肾脏的健康状态,通过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有助于维护肾脏功能正常,促进身体的健康。

【生理学总结】肾脏的排泄功能

【生理学总结】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血液循环特征 1.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 (1)两侧肾血流量十分丰富,占心输出量的 1/5~1/4,其中 90%以上分布在皮质,5%~6%分 布在外髓,不足 1%分布在内髓,这与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滤过血液的机能相适应。 (2)肾脏血液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后才汇合成静脉,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是滤过血液的重 要结构,而球后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脏血流的调节 (1)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 范围内变化时,肾脏血流量维持不变。 (2)神经和体液调节:当全身机能状况发生变化时,肾脏血流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使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分配的需要相适应。 总之,在通常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 稳定,在紧急状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少肾血流 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4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尿浓缩的动力,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浓缩的条件。 1.外髓渗透压梯度主要是由于升支粗段 NaCl 的主动重吸收形成,在此通过 Na+—K+—2Cl-转 运系统发挥作用。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 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内环境稳定而言,每 天排尿量不应小于 500ml,否则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因此,每昼夜尿量在 100~500ml 之间,称为少尿,而少于 100ml 称为无尿。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对水的调节依赖于抗利尿激素,而调节血 Na+,血 K+的水平则受醛固酮的影响。 3.内分泌功能 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 D3 和前列腺素、 激肽、血管舒张素等,而抗利尿激素不在肾脏产生。 学习方法: ①肾素即肾脏的激素,必然在肾脏产生; ②由于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血液容量主要由肾脏调控,那么,占血液 近一半容积的红细胞数量也应由肾脏控制,所以调节红细胞数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 生成素也该在肾脏内产生;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为局部体液因子,全身大多数组织都必然合成供“自身”利用,因此,肾 脏内也需要产生这类局部活性物质; ④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用,因此,对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绝不可能在肾脏产 生,只能在脑内产生,因为只有脑具有“抗利尿”的思维。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担负着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维持体内稳定环境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包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通过尿液排除废物和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通过肾单位来实现,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首先,肾小球通过滤过作用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和代谢产物等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滤过的原尿中含有大量的水、尿素、尿酸、酚酞等废物物质。

然后,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经过剩余物质的重吸收和废物的分泌,形成最终尿液。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将重要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从尿液中重吸收回血液中,同时将尿液中多余的离子如钠、钾、氯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此外,一些有毒物质和药物通过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排泄出去。

肾脏还具有调节尿液浓度的功能。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单位可以通过抑制尿液生成和增加尿液排出量来减少体内水分,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单位会调节尿液的出口阻力,减少尿液排出量,保留更多的水分,以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此外,肾脏还具有排泄代谢产物和毒物的能力。

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排泄出去,从而保持体内代谢产物浓度的稳定。

一些药物、毒素和有害物质也通过肾小管的分泌通道被排泄到尿液中,从而起到清除其体内积累和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总之,肾脏的排泄功能是人体维持内环境平衡和排除废物的重要机制。

通过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脏能够形成和排出尿液,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稳定的内环境。

肾脏的排泄功能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生物体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师练习题--肾脏的排泄功能

医师练习题--肾脏的排泄功能

医师练习题--肾脏的排泄功能1.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Na+B.氨基酸C.甘露醇D.葡萄糖E.血细胞2.对肾功能生理意义的叙述,下列选项最完整的是A.排泄代谢终产物B.调节水、盐代谢C.维持酸碱平衡D.产生生物活性物质E.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3.决定肾小球滤过的有效滤过压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全身动脉平均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压E.原尿的胶体渗透压4.肝、肾严重病变时,尿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囊内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5.肾盂或输尿管发生结石、肿瘤时,可能出现A.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增加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尿量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D.肾小囊囊内压升高,尿量减少E.有效滤过压下降,尿量增加6.65%~70%NaCl吸收在A.皮质B.远曲小管C.集合管D.近端小管E.髓质7.高位截瘫患者早期排尿障碍表现A.尿失禁B.尿潴留C.无尿D.尿崩症E.少尿8.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血浆流量增多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9.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因素是A.循环血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C.肾素分泌减少D.血管紧张素II增加E.血钠增高,血钾降低10.各段肾小管中,重吸收占首位的是A.集合管B.远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近端小管E.髓袢降支11.家免静脉内注人20%葡萄糖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D.ADH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12~13题共用备选答案)A.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E.与肾小球滤过膜无关12.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红细胞是由于13.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1.【答案】E【解析】血液中除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外,其余物质均能通过滤过膜。

肾的排泄功能概述(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肾的排泄功能概述(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排泄的概述及途径
二、排泄途径
排泄器官 肾脏
皮肤
消化器官
呼吸器官
排泄物 水、无机盐、尿酸、肌酸、肌
酐、药物、色素等 水、氯化钠、尿素、乳酸等
胆色素、无机盐、铅、汞等
二氧化碳、水、挥发性物质
排泄的概述及途径
三、排泄的生理意义: 1.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盐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3.肾脏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机体某些功能 的调节。 PBL:泌尿的生理意义: 1.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盐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调节细胞外液量及渗透压。 3.泌H+保Na+、泌NH3替Na+和排K+保Na+,维持内环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肾的排泄功能
01 02 03
排泄概述 排泄途径 排泄的意义
排泄的概述及途径
一、排泄概述 1、概念: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或有害的物质,经血液循环通过
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注意:人体粪便中食物残渣的排出不属于排泄,因其未经过血液循环,
未进入体内进行代谢。 2、排泄物的组成:
①代谢终产物: 包括:CO2、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胆红素、NH3。 ②多余的物质:多余的水、盐等。 ③有害的物质:药物、毒物等。
肾的排泄功能
01
肾血液循环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02
肾血流量调节
肾血液循环
一、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1. 血流量大,分布不均匀:
血流量:1200ml/分,占心输出量 的20%--25%。 皮质∶90%, 髓质∶10% 2. 肾内有两套串联的毛细血管网, 血压差异大: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介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 ②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分支为网形血管和直小血管。

生理学笔记八、肾脏的排泄功能(一)2024

生理学笔记八、肾脏的排泄功能(一)2024

生理学笔记八、肾脏的排泄功能(一)引言概述:肾脏是人体中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有调节体液平衡和排除废物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肾脏的排泄功能,包括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成分及其调节、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再吸收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内环境调节机制。

正文:1.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由毛细血管束和肾小球囊组成,通过滤过作用,将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囊。

-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细胞对多种物质进行分泌,如药物代谢产物、毒素等,进一步促进尿液的形成。

-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对尿液中的有益物质进行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和离子等,以维持体液平衡及保存有益物质。

- 尿液的收集:经过肾单位处理的尿液会聚集在肾小管系统中,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2. 尿液的成分和调节- 尿液的组成:尿液主要由水分、尿素、无机盐和代谢产物组成,尿液成分的变化可反映人体水盐代谢和肾功能状态。

- pH的调节:肾小管可调节尿液的pH值,保持酸碱平衡。

- 渗透浓度的调节:肾小管对尿液中的水分和溶质进行浓缩或稀释,以保持体液渗透压稳定。

- 草酸代谢:肾脏通过代谢草酸来维持酸碱平衡,将草酸分解为二氧化碳,随尿液排出体外。

- 尿液量的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出来控制体液的体积。

3. 肾小球滤过- 滤过膜的组成: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肾小囊上皮细胞组成,具有选择性地将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

- 滤过过程: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基底膜和肾小囊上皮细胞,进入肾小囊,形成初尿。

- 滤过率的调节:滤过率通过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灌注压、肾小球滤过系数和滤过膜的表面积等因素来调节。

4. 肾小管再吸收- 主动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通过运输蛋白质和转运载体,实现对离子和有机物质的主动转运,促进它们从尿液中再吸收到血液中。

- 病理条件下的再吸收:某些病理情况下,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异常,导致尿液中的有益物质过多排出体外,如糖尿病导致葡萄糖大量排出。

基础医学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

基础医学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

基础医学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除了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肾脏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机制。

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尿液的生成和废物的排泄。

首先,肾脏能够生成尿液,并将其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单位来完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负责滤过大部分的血浆成分,而肾小管则负责对滤过的尿液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在尿液生成的过程中,肾小球首先将血浆中的水、无机物(如离子和尿素)以及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氨基酸)滤过到肾小管腔内,形成初尿。

然后,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水和有益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形成最终尿液。

而废物和余下的水则通过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排泄到尿液中。

其次,肾脏能够排泄机体内的废物。

废物主要包括尿素、尿酸和肌酐等,它们是身体新陈代谢的产物。

肾单位通过滤过和分泌作用,将这些废物排泄到尿液中。

尿素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代谢,肾小管对尿素具有主要的分泌作用。

而尿酸来自于核苷酸代谢,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排泄出体外。

肌酐则主要由肌肉组织代谢产生,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排泄到尿液中。

除了排泄废物之外,肾脏还具有重要的体液调节功能。

肾脏能够调节体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在体液的容量调节中,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来维持体液的稳定。

当体液容量过多时,肾脏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以减少体液容量。

相反,当体液容量不足时,肾脏减少尿液排泄量,以增加体液容量。

在体液渗透压的调节中,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渗透浓度来维持体液的渗透压稳定。

当体液的渗透浓度过高时,肾脏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抑制尿液中水分的排泄,以增加尿液的渗透浓度。

相反,当体液渗透浓度过低时,肾脏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尿液中水分的排泄,以降低尿液的渗透浓度。

此外,肾脏还可以调节酸碱平衡。

当机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时,肾单位可以将酸性离子(如氢离子和硫酸根)从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肾脏的排泄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肾脏的排泄

③ “U”形直小血管 即髓旁肾单位的出球小 动脉,到髓质后分成两 支,一支围绕肾小管和 集合管形成第二套毛细 血管网,另一支形成细 长“U”形直小血管,它 平行于髓袢细段和集合 管,对于保持髓质的渗 透压梯度,从而对尿的 浓缩也有重要意义。
2、 ※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血流量一般指皮质血流量而言。 ①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变化于 80-180 mmHg(10.7~24.0KPa) 时,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 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皮肤及汗腺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化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
一方面是肾以泌尿方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也大;另一方面是肾可以通过
改变尿的质与量,以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肾脏的功能:排泄和内分泌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一分钟)内
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肾血浆流量:单位时间里(一分钟)流经两侧
肾的血浆量。
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按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算,滤过分数为: 125/660 100%=19%。它表明流过肾脏的血 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肾小囊腔,形成超 滤液,其余4/5从出球小动脉流走。
近球小体


交感神经
丰富

肾素含量


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两类肾单位示意图
3、肾小球旁器(近球小体)
由三类特殊细胞群组成。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排泄是指机体将进入血液的代谢尾产物、体内过剩物质以及异物排出至体外的过程。

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还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它可以分泌肾素、1,25-羟维生素D3和前列腺素等。

肾素和前列腺素在学习指导书第59页关于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内容中有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第34页红细胞的生成中有介绍,同学们可以进行温习。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可由下图表示:肾小球肾小体肾小囊肾单位近曲小管肾小管髓袢远曲小管肾单位根据肾小体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数量多,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近髓肾单位数量少,髓袢长,出球小动脉在离开肾小球后,部分形成细长的直小血管,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近球小体包括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Na+变化)和间质细胞。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两大特点:一是血液供应丰富,分布不均;二是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

两套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和特点:入球小A分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汇成出球小A,→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管压力较高,利于滤出)(血管压力较低,利于重吸收)三、肾血流量的调节我们前面在学习器官循环时,知道脑血流量有自身调节机能,自身调节的范围是动脉血压在60-140mmHg之间时,脑血流量可保持相对恒定。

那么,肾脏在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之间变动时,肾脏血流量也可保持相对恒定,由于这种调节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参加,所以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特殊情况下,为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在肾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等作用下,肾血流量可减少。

四、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结构: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功能:滤过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和分泌结果:原尿生成终尿生成五、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滤过率和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原尿的量。

(建议:与心率、基础代谢率等概念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肾小管分泌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加
答案:B(2001)
解析:高血糖引起的多尿是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所致,属于渗透性利尿。
四、“H”的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可分泌H+,其中,近球小管通过Na+—H+交换分泌H+,促进NaHC03重吸收,此时,H+分泌的动力来自管周膜上的Na+泵活动形成的跨管腔膜Na+浓度差,故H+的分泌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参考图1—7—2)。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也可分泌H+。H+的分泌是一个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
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则随尿排出形成糖尿。我们将不出现糖尿的最
高血糖浓度(—般为180mg/100ml),称为肾糖阈。太多了,吸收不了
11.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2004)
A.83.33 mmol/L(1500 mg/d1)B.66.67 mmol/L(1 200 mg/d1)
段时,c1-通过细胞旁路(即紧密连接)而被动重吸收。由于Cl-被动重吸收是生电性的,
使小管液中正离子相对较多,管腔内带正电,管腔外带负电,在电位差推动下,Na+顺电位
梯度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因此,在近球小管的后半段NaCI的重吸收都是被动的。可见,近球小管对NaCI的重吸收包括前半段的跨细胞途径的主动重吸收和后半段经细胞旁路的被动重吸收过程,前者约占NaCI重吸收的2/3,后者占1/3,水的重吸收是被动的,伴随Na+、HCO32-、葡萄糖和C1-等物质的重吸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进入细胞间隙和毛细血管。
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B.与H+的分泌有关
C.HCO-3是以CO2扩散的形式重吸收D.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
E.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
答案:E(2003)
三、葡萄糖的重吸收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同,但在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说明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微穿刺实验证明,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能量当然早点吸收)。
(三)肾血浆流量如的所述,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大小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直接相关。在相同滤过率情况下,肾血浆流量增加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
慢,使发挥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加长,有效滤过面积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大,相反,
在严重缺氧、中毒性休克等病理情况下,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浆流量急剧
减少;有效滤过面积减小,使肾小球滤过率也明显减小。
8.下述情况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是(2003)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答案:B(2003)
第二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通过肾小球滤过生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人两肾每天生成的原尿量达
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三)管—球反馈管—球反馈是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自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致密斑将发出
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相反,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
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下降,致密斑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至正常水
葡萄糖与Na+结合于近球小管管腔膜的同向转运体上,当Na+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
时,葡萄糖也逆浓度差被转运到细胞内,随后Na+被泵到细胞间隙,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转
到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因此,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由于近球小管
细胞膜上同向转运体的数量有限,当葡萄糖滤过量达到220mg/min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
2.肾小囊内压在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变化较小。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输尿管阻塞时,肾小囊内液流出不畅、囊内压增高,有效滤过压下降,肾
小球滤过率减小。
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变动。当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蛋白被稀释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高,是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之一。
HCO3-则与Na+一起重吸收入血。可见,小管液中HC03-是以C02形式重吸收的。乙酰唑胺可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使H+-Na+交换减少,Na+水、和HC03-重吸收也会减少,引起尿量增多。因近球小管液中CO2的高脂溶性,其透过管腔膜的速度明显高于Cl-,使HCO3-的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9.关于肾小管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2003)
一、肾小球的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
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联系CA125
2.滤过分数为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若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19%,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到囊腔中形成原尿。
(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VP),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肽类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发挥抗利尿作用。此外,抗利脓激素电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及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为尿液浓缩创造条件。
第七单元肾脏的排泄功能
考情分析
2006
2005
2004
合计
ZY
2
1
1
4
ZL
1
1
1
3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异同点(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位置
数量
肾小球
髓袢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球后直小血管
主要作用
皮质肾单位外皮质和中皮质层来自较多体积较小较短
2:1
较短
形成原尿
近髓肾单位
内皮质层
较少
较大
较长
(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I和水的重吸收可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况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占水重吸收量的20%-30%,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而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在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含有两类细胞,即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分泌K+。小管液中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泵至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闰细胞则主要分泌H+。
1:1
较长
与尿液浓缩、稀释有关
例题.与近髓肾单位相比,皮质肾单位的特点是
A.数目少而体积大,髓袢长B.入球、出球小动脉口径相近
C.出球小动脉后形成直小血管D.肾素含量少
E.功能侧重于滤过和重吸收
答案:E
第一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的过程由3个环节组成,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生成原尿,然后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脉尿中不同成分进行选择性重吸收并分泌排泄部分物质,使之转变为终尿。节约原则
3.有关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约占滤液中Na+总数的1/3B.有主动转运,也有被动转运
C.与葡萄糖、氨基酸转运无关D.与H+的分泌无关
E.受醛固酮的调节
答案:B
(二)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有人提出用Na+、2CI-、K+同向转运模式来解释(图1-7—1)。通过Na+泵的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个C1—,同时伴有2个No+的重吸收,其中1个Na,为主动重吸收,另一个Na+为被动重吸收。速尿和利尿酸能抑制Na+:2C1-:K+问向转运体的功能,使NaCI的重吸收减少。
平。这种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通过这一反
馈性调节,保持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与小管液流量的相对恒定。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兴奋可通过下列作用影响尿生成过程:①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而前者收缩比后者更明显,使血流阻力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②刺激近球小体中近球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中的血管紧张素n和醛固酮含量增大,增加肾小竹对NaCI和水的重吸收;③增加近球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Na+、C1-和水。
二、HCO3-的重吸收
正常由肾小球滤过的HCO;约85%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由于小管液中的HC03-不易透过管腔膜,可与肾小管细胞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O3,再分解为C02和水。C02足高脂溶性物质,可迅速通过细胞膜进入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碳酸酐酶的催化下与H2O结合生成H2CO3,再解离成HC03和H+。H+可通过H+-Na+交换从细胞分泌到小管液中。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与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肾血浆流量直接相关。
(一)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
人两肾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滤过面积为1.5m2。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因肾小球毛细血管骨腔狭窄或阻塞,会使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有些肾脏疾病由于滤过膜上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使电学屏障减弱,白蛋白滤过量会显著
上,其中,在近球小管约重吸收65%-70%,在远曲小管约重吸收10%,其余在髓袢和集
合管重吸收。
(—)近球小管在近球小骨前半段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Na+泵。
由于Na+泵的作用,Na+被泵出至细胞间隙,使细胞内Na+浓度降低、细胞内带负电位。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