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诗歌必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赏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赏析蝉【唐】虞世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伯施,余姚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
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
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注释: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
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
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松 下/问/童 子, 言 师/采 药/去。 只 在/此/山 中, 云 深/不 知/处 黄 声/振 林 欲/捕 鸣 然/闭 口
牛 樾 蝉 立
, 。 , 。
了解诗人: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 贾岛 ~ ,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 附近)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号无本。 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 号无本。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 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 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 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 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 清奇僻苦主” 并列其“入室” 及门”弟子多人。 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 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 唐才子传》 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 )。贾岛著有 长江集》 卷 通行有《四部丛刊》 贾岛著有《 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 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 全唐诗》 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 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 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 贾岛年谱》 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 《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 为完备。 为完备。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想要。 捕:捉。 鸣:叫。 忽然:突然。 忽然:突然。 闭口:闭住嘴不说话。 闭口:闭住嘴不说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4.八字成语列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
“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8.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9. 《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 《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 古诗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这里指树梢。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忽然:突然。
(8)闭口:闭住嘴不说话。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 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苍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汇总知识点复习是检验自己学习是否全面的一个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1、《师恩难忘》是作家刘绍棠对自己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身来到了某种境地。
临(lín):来到。
部首为∣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妙的境地。
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
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百年时间。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也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
(2)形容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呕心沥血;(4)形容老师的诗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年来,田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
这颗文学的种子后来生根、长叶、开花,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2、《陶校长的演讲》是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1) 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 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3、《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1)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
言:说。
此:这。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2)全诗解释为: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复习16《黄山奇松》1、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2、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3、情有独钟:钟,集中、专一。
饱经风霜:饱,充分。
誉为:誉,称赞。
闻名:闻,出名。
“四绝”:绝,独一无二,没有能赶上的。
“黄山绝胜处”:绝,最。
胜,优美的景物。
4、形容名声大的词语:闻名于世、驰名中外、大名鼎鼎、久负盛名、名震天下、远近闻名。
17《黄果树瀑布》1、形容声音大的词语:訇然作响、人喧马嘶、震耳欲聋、如雷贯耳。
2、形容庐山瀑布的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形容壶口瀑布的古诗: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形容梅雨潭瀑布的古诗:飞瀑半天晴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
3、徐霞客,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著作《徐霞客游记》18《莫高窟》1、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飞天”佛教中天空中飞舞的乐神。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我知道的佛教人物还有:菩萨、天王、佛。
练习5公益用语:小脚绕一绕,小草笑一笑。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鉴赏。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六种景象?“月落”、“_____”、“霜满天”、“_____”、“_____”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_____到的,后两句是诗人_____到的。
[3]这首七言绝句中的“愁”字用的妙不可言,说一说这个“愁”字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作者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自然地把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表达出来。
我们学过的借景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解释字词。
生气: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4]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的现状的无限悲哀3. 课外古诗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山行》,完成下列各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___________________(2)霜叶: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与理解。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____,地点是______。
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和______。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清晨入古寺(____)①进入②参加③合乎(2)曲径通幽处(____)①传达②通向③通晓,懂得(3)禅房花木深(____)①时间久②距离大③繁茂(4)但余钟磬音(____)①留下②零头③我[3]分别找出诗中的一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破山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诗的最后两句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来衬托破山寺宁静的气氛。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苏教版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二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人笔下的景物”中的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熟练背诵并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学会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特点,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古诗,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入本课主题。
2. 课文学习:(1)学习《登鹳雀楼》:学生自读,理解诗句意思;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集体朗诵。
(2)学习《望庐山瀑布》:学生自读,理解诗句意思;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集体朗诵。
3.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幅自然景色,尝试用古诗词的形式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景物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情感表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景物描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情感表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古诗词的形式,描绘一幅你喜欢的自然景色。
2. 答案示例:登高望远,碧空如洗,白云飘渺;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学会用古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课通苏教版白鹭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课通苏教版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描绘的,表达了诗人之情。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哪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认为这场春雨是“好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诗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划线的“潜”字用得好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夜阑卧听风吹雨( )A. 通“栏”,栏杆B. 将尽,完C. 擅自(出入)[2]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讲都属于____。
A. 七言律诗B. 七言绝句[3]这首诗描写了窗外冷风吹雨、寒意顿生的场景,其目的是___________,描写了诗人病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4]下列诗句中与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C.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理解词语意思。
生: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看:___________________飞流:____________________ 疑: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千尺”形容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五上语文古诗
五上语文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