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衰落的原因——
福山“政治衰败论”局限性分析——基于美国政治衰败的视角
2020·12———基于美国政治衰败的视角摘要:著名学者福山提出“政治衰败论”,公开批评美国出现的政治衰败问题。
“政治衰败论”看似逻辑严密,实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政治衰败的表现和原因被混为一谈;二是基于政治实践基础上的国家构建存在主体性不明确的问题;三是非历史倾向严重,仅以现代的民主政治框架分析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国家发展史;四是国家、法治、民主三分法属于事后分析法,无法解释政治发展的复杂现实;五是政治和经济的联系被割裂。
对“政治衰败论”的评析有助于人们认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弊端。
关键词:福山;政治衰败;国家构建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017(2020)12-0026-06福山“政治衰败论”局限性分析谢长安20世纪90年代初,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
然而,进入21世纪尤其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自由民主制的虚伪底色开始显露。
面对这样的情势,福山提出“政治衰败论”,公开批评美国出现的诸如精英捕获、政府被弱化等政治制度衰败现象,试图回应“历史终结论”遭遇的质疑和挑战。
美国近些年的政局变幻已经在全球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
研究福山的“政治衰败论”,对于理解美国出现的政治极化、民粹主义运动,乃至全球大变局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衰败论”的基本内容政治衰败最早由福山的老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
准确地说,亨廷顿提出的是政治秩序论,也被称为强大政府论。
根据亨廷顿的观察,大量新兴国家在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后,尽管经济有所发展,但政治却没有相应或同步的进步,一些国家甚至暴力频繁、政变迭起[1]。
亨廷顿的政治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YJC710068)作者简介:谢长安(1987—),男,安徽合肥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美国底特律市衰败的原因及启示
近来,美国底特律市爆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已由密歇根州政府宣布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被接管的最大城市。
总结底特律市衰败的教训,对于健康持续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底特律市深入发展陷阱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底特律市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2008~2012年,政府长期负债从86亿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净资产从12.6亿美元减至-3.7亿美元。
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与产业衰退相互交织,使底特律市陷于破产。
20世纪上半叶,底特律聚集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产业巨头,成为举世闻名的“汽车城”。
1929年底特律的汽车产量占美国的80%和全世界的70%。
汽车产业的兴盛吸引了大量美国南部居民,底特律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并在1950年达到185万的峰值。
然而,目前底特律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底特律市“产业空洞化”严重,徒有“汽车城”虚名,三大汽车厂商中只有通用汽车的总部还在底特律市。
1990年以来,底特律市的失业率长期维持在10%以上的高水平上,2009年甚至达到24.9%,2012年仍高达18.6%。
从收入水平看,2010年底特律市人均收入仅1.5万美元,远低于州3.6万美元和全国4万美元的水平。
底特律市总人口从1950年的185万,锐减至2010年的71万。
从社会治安情况看,底特律市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受这些因素影响,作为地方重要税源的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房屋总价的中位值仅有8.6万美元,总空置率达22.8%。
二、底特律市衰败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未能实现产业转型城市的生命和活力源于城市的产业。
对于一个大城市来说,要想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必须具有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只有生产专业化,城市才有竞争力;只有结构多元化,城市才有持久的竞争力。
底特律衰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主导产业单一,在传统的汽车产业夕阳西下时,没有培育出可以替代汽车产业的主导产业。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条:(一)美国独特的政治体制固化了底特律市产业单一化的格局在美国的“许可性建制法”体系下,地方选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成为自治法人。
美国霸权的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美国霸权的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作者:朱婧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03期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实施霸权的产物,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体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体系的迅速崩溃既缘于体系内部的固有矛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美国作为霸主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产生的成本与收益的逆转所导致。
关键词:布雷顿森林体系;霸权稳定论;霸权衰落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3-0072-05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成立之初曾被誉为是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并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该体系并未如其设计者所想象的那样长期运行。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各国取消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该体系从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工作算起,其历史只有24年,如果从西欧10国恢复其货币可兑性算起则不过13年,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际经济与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就预言了美元的这一结局。
特里芬教授分析指出: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虽可满足国际问对美元作为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的增长性需求,但逆差的扩大意味着美元的泛滥、国际间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乃至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必将动摇。
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特里芬教授从国际金融角度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结构性缺陷的分析,不仅被之后众多研究者所引用,其预言的准确性也为后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所证明。
目前来看,从经济、贸易、金融等学科考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而从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视角来论述这一问题的成果则相对较少。
美国工业衰落
美国工业衰落,霸权根基动摇苏联的崛起,依赖于军事工业,而忽视民用工业。
既然战争代价太大,所以美国采取冷战模式,即摧毁苏联的经济基础。
具体方法有四:一是围堵。
美国联合世界工业化国家,禁止苏联产品进入世界市场,使苏联民用工业产品在世界无竞争力,无法回收利润,用于再生产,国力的发展也必然受限。
二是遏制。
苏联的优势的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
为了避免苏联靠出卖资源获利,美国联合工业化国家和欧佩克,打压世界能源价格,使石油价格维持在20美元上下。
而苏联的能源大多处于冻土地带,开采运输成本高,出口基本亏损,经济难以发展。
三是耗损。
美国不断挑唆苏联周边的安全,使苏联陷入战争,典型的是阿富汗战争,一战十年而使苏联国力大损。
四是对抗,北约对抗模式、星球大战军备竞赛模式,使苏联大部分资金用于军事发展,无法在民用工业领域与美国竞争。
可以说,美国的强大是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强大。
军事工业是国防工业,是重工业,民用工业是民生工业,是轻工业。
国防工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除非发起战争搞殖民扩张;民用工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市场,进行销售,及时回收利润,用于再生产。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衰落,在军事没有打破均衡态势前,主要体现在民用工业的衰落上。
美国现在沦为靠金融模式,支撑美国帝国的繁荣,这是不可持久的发展模式。
一旦美国军事霸权优势被摧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模式很快崩溃。
日本在70、80年代的繁荣时期,就是只发展民用工业,而没有发展军事工业的缘故。
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民用工业,使日本产品在世界流通,攫取大量的利润。
80前的都知道,那时日本的三洋电器、日本汽车在国内是紧俏货。
现在看看,日本除了数码相机还有垄断优势外,其他基本被国内产品替代。
这恐怕是日本目前焦虑的原因,安倍冒险想用战争模式摧毁中国的工业优势,夺取中国市场。
日本从90后,开始衰落。
除了广场协议,被美国剪了羊毛外。
还因为中韩民用工业崛起,使日本失去了亚洲市场。
弗朗西斯·福山:衰落中的美国
弗朗西斯·福山:衰落中的美国【美国《外交》双月刊9/10月号(提前出版)文章】美国林业局的成立是美国在20世纪初的进步时代建设国家的绝好例证。
当时,人们的想法是管理公共土地、负责部门人员安排的应该是林业领域的专业人士而非政客。
这个想法是革命性的。
然而今天,许多人认为林业局是一个发挥不了功能的官僚机构,用不恰当的工具去完成一个过时的使命。
它已经失去了很多自主权。
它的工作受到来自国会和法院多个相互矛盾的命令的制约,耗费了纳税人大量的金钱。
如果说林业局的成立是现代美国国家发展的例证,那么它的衰落则体现了国家的衰败。
旧制度无法适应新情况在许多方面,美国的官僚机构己经不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高效的组织,其人员也不是因为能力或者专业知识而被选中。
整体来说,官僚系统已不那么看重绩效:联邦机构最近招募的新员工中,45%是国会任命的退伍军人,而非来自于名校。
在其经典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用“政治衰败”一词来解释二战后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
亨廷顿认为,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给传统政治秩序带来了问题,导致新社会群体被动员起来,而这些杜会群体的参与却不能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容纳。
由于制度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现有的政治制度所容纳。
由于制度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而导致了政治衰败。
因此,衰败在很多方面就成为政治发展的先决条件:破旧而让位于新。
但这个转型过程可能是非常混乱和暴力的,也没有人能保证旧的政治制度会不断地、和平地适应新的条件。
这种模式是更全面地理解政治衰败的好的出发点。
正如亨廷顿所言,制度是“稳定的、宝贵的、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便于集体采取行动。
没有某种明确的和相对稳定的规则,人类便不得不在每个决策关头对他们的行动重新进行研判。
这种规则往往是由文化决定的,并随社会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有变化但制定和遵守规则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因循守旧的天性使得制度具有惯性,是使得人类社会能够实现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实现的社会合作的原因。
美国衰落的为何如此之快
美国衰落的为何如此之快核心提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奇迹。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民经济各方面不断赶超美国社会水平的同时,也应明确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其独特的政治体制优势。
作者通过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从一国的GDP、出口额、制造业产出、人力资源、综合国力等5 项指标,揭示了美国逐渐衰落的过程,并且详细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
结论是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
由于文化根源、军事与金融集团对利益的攫取与瓜分等等制度的缺陷,美国的衰落将成为不具争议的事实,而我国新型社会主义道路必将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与生命力。
一、世界发展不平衡规律什么是现代世界发展的规律? 早在近100 年前的列宁就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当时世界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7 月- 1918 年11 月),而后又爆发了资本主义大萧条危机( 1929 -1933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 年9 月1 日- 1945 年9 月2 日)和冷战( 1945 - 1991 年),为此世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有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唯一的胜利者,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总结,自1820 年以来,世界现代经济历史具有三大特征: ( 1) 世界经济增长特别迅速。
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人口增长率比较高,经济增长率又高于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长,贸易增长率又高于经济增长率。
( 2) 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经济增长模式极不相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距悬殊。
( 3) 世界经济增长并不是稳定的,既经历了经济繁荣,也经历了经济衰退,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安格斯·麦迪森更多地描述自1820 年以来的世界不平衡发展,特别是南北国家的“大趋异”。
我们根据安格斯·麦迪森提供的1820 - 2008 年的世界经济数据库,对2030 年世界及主要大国做了长期预测与展望,其主要结论是,未来时期南方国家高增长,北方国家低增长,全球发生前所未有的南北国家大趋同,南北格局大逆转,主要发展指标将由20 - 30 年之前的“( 南) 三( 北) 七开”到目前的“五五开”,再到20 - 30 年之后的“( 南) 七( 北) 三开”。
浅析战后美国制造业带经济衰落的原因及影响
落的原 因及 其影 响做初 步探讨 , 一管之 见 , 抒 以就教
于学界 同仁 。
一
、
制造 业 带经济衰 落 的主要症 状
自殖 民地 以降, 国国 内经 济 发展 具 有鲜 明的 美
区域性 特征 , 中表 现 为核 心带 东 北部 与边 缘 带 南 集 部 的对峙共 存 就工 业 经 济 发展 状 况来 说 , 18 在 80 年 以前 尚没 有 哪一个 区域 主 导美 国经 济 , 级 制 造 初 业 广泛 分布 于全 国各 地 但 在 18 80~11 90年 间 , 东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12 2 F 1
2 纪 5 年 代至 7 o世 o O年代 中后 期 , 国社 会 经 美 济发 展景 况 与过去 明显不 同。在传统 的边 缘带 南部
括伊 利诺伊 、 印第 安 纳 、 俄亥 俄 、 斯 康 星 、 威 密歇 根 、 宾 西法尼 亚 、 约 、 泽 西 、 萨诸 塞 、 得 岛 、 涅 纽 新 马 罗 康 狄格 、 佛蒙 特 、 罕 布 什 尔 、 因等在 内 的制造 业 带 新 缅 1 州 占美 国全 部制 造 业活 动 的 7 %。 7个 2 … 2 0世 纪 5 O年 代 以 来 , 以南 部 为核 心 的 阳光 在 地带 经济迅速 发 展 的 同 时 , 国传 统 的制造 业 带 却 美 进 人 了痛苦 的结 构 调 整 阶段 , 整个 经 济 呈 现相 对 衰 退 之 势。这种 区域 比较优 势 的逐步 减弱首先 体现在 非农 行业 人 口的就 业 方面 ( 表 1 。从 15 见 ) 90~17 97 年 , 国非 农 产 业 就 业 人 口增 长 了 7 % , 英 格 兰 全 0 新 地 区增 长 了 4 . % , 4 6 中大 西 洋 各 州增 长 了 2 . % , 84 东北 中部地 区增 长 了 5 . %, 2 8 普遍 低 于全 国平均 水 平, 而南部 各州则 增 长 了 14 6 4 . %。
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社会控制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衰落
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社会控制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衰落邓 超[内容提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发起了一场进步主义运动。
为了应对社会急剧变迁所伴随的社会混乱,美国通过法律法规、新闻舆论、文化宗教、社会团体等手段进行社会控制。
这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但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这只是其自身的修补和调控,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衰落就是这一趋势的明证。
[关键词] 美国 进步主义 社会控制 社会主义运动[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4-0058-05 从19世纪末至今,西方学者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及其未能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桑巴特到哈林顿、李普塞特等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研究构成了“美国例外论”的主要理论脉络。
但是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一直未能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这与国际学界的热烈讨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拟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考察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未能成功的原因作出尝试性的解释。
一、社会控制理论 所谓社会控制系统,是指运用社会力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符合该社会的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的一系列社会过程、措施与制度。
社会控制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A.罗斯提出。
他于1901年出版了《社会控制》一书,系统探讨了有关社会控制的问题。
在这本书里,他阐述了社会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控制手段,把社会控制作为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促使美国社会在社会稳定与个人自由之间达成平衡。
①罗斯认为,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它们共同形成了人性的“自然秩序”。
这种自然秩序可以促使人们自行调节行为,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约束、和平共处,从而使社会处于自然有序状态。
但是,由于社会的流动,某些初级社会群体解体,人们的自我意识难以形成。
如果人们生活于一个缺乏亲情、友情、同情和帮助的环境之中,就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底特律破产:美国汽车城衰落原因分析与启示 组图
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破产原因分析与启示组图底特律走向破产:从“汽车之都”到“悲惨之城”空关着的残破房屋、路灯久无人修的街道、人烟稀少的马路,以及频繁发生的凶杀抢劫案……这一派萧条的景象,让人感觉是一座废城,而不是昔日昌盛一时的“汽车之城”底特律。
如今,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在多年财政赤字的折磨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破产律师成“救星”西罗宾伍德大街曾经位于底特律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内。
现在,这条大街透着死亡般的寂静。
马路两旁的房屋大多空关着,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许多房屋的墙壁斑驳,窗户、大门都被损坏;有些房子一整面墙都已坍塌,从门口就可以看到陈旧不堪的房内全貌;有些房屋前的草坪由于无人修理,已经杂草丛生;还有些房屋甚至已被夷为平地。
整条街上不见人影,让人仿佛走进了电影中的“鬼街”。
这样的马路在底特律并不少见,甚至在底特律的市中心,也到处可见废弃的宾馆、游泳池、各种商业中心、电影院、教堂和学校。
由于市政府没钱把这些废弃的建筑拆除,它们就只能灰头土脸地杵在那里。
今年60岁出头的尼尔·维纳尔(Neil Weiner)出生和成长于底特律,不过后来举家搬到了底特律的近郊。
他不怎么进城。
“城里有很多危险的地方,治安在变差,感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谋杀案件。
”维纳尔说,“人们没有容身之处、没有食物、没有地方找到工作。
”工作,是维纳尔的一桩心病。
他有五个孩子。
老大天生残疾,一直在家不工作;老二长期居住在以色列;老三在位于底特律的韦恩州立大学获得商业信息系统学士学位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只能继续攻读硕士,今年就将毕业,目前正在找工作。
然而,目前底特律经济萧条,当地商业正在萎缩,找工作谈何容易。
维纳尔对当地的市政府完全失望。
他觉得,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密歇根州政府的“空降部队”。
3月中旬,密歇根州政府委派华盛顿著名的破产律师科文·奥尔(Kevyn Orr)为紧急经理,希望能让病入膏肓的底特律起死回生。
“好消息是,我们有了这个人(科文·奥尔),我希望这个人能采取必要措施,把财政挽回到可控情况下。
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及解决的策略
金融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 , 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监管 金融 市场 , 各 国最 难 处 理 的 问题 。华 尔 街 一些 金 是 融 自由化 的倡 导者 认 为 , 球 应 该允 许 金 融投 机 者 全 尽情地进行货币投机 , 由此带来的金融不稳定将 但 危 害全 球经 济 , 因此 相 当多 的人 持谨 慎 的观点 , 除美 国之外 的其它 国家都 不支 持这 种观 点 。 在 2 纪 8 代 之 前 , 国的 严格 监 管 措 施 0世 0年 各 限制了外资银行在 国内经济中的作用 , 所以各 国对 银行 业 的跨 国监管 根 本 就 不是 问题 , 然有 少 数 几 虽 个美 国金融机 构进 入 了发 展 中 国家 , 美 国银 行 在 但 欧 洲和 欧洲银行 在 美 国 都受 到严 格 限制 , 日本 金 融 业则完全禁止外资银行进入。然而 8 年代之后 , O 美 国的银行业把他们的手伸 向全球各地 。在乌拉圭回 合贸易谈判中, 由里根政府摆出一个非传统 的贸易 问题 , 那就是 金 融服 务 。 所 谓金 融 服 务 就是 允 许 银 行在 全球 范 围内 自由运 作 , 在本 国之 外 开展 银 行 业 务, 这对全 球金 融市场 的挑 战是 从未 有过 的 。
[ 作者简介 ] 王旭 (9 9 ) 女 , 18 一 , 汉族 , 山西忻州人 , 吉林财 经大学金 融学院金 融学在读研 究生。研究方 向: 金融。
・
23 ・
公司的股份。然而 , 如果资银行在美国开展业务 ,
就要全方位的接受美 国的金融监管, 但外资银行 的 母公司, 却在截然不同的法律和监管体制下运行 , 这 样银行 就有 可能将 银行业 务交 易在 法律和监 管力 度 相对较 弱 的国家 登 记 , 有 可 能 为该 行 带来 竞 争 优 这 势, 而且可能引发更大的系统风险。 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 , 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 美 国加速了对银行放松监管的进程。如果其他国家 在美 国国 内开展 银行 业 务 , 对美 国银行 业形 不成 威 胁 , 尔街 的银 行 家 极 力鼓 吹 美 国废 除 《 拉 华 格 斯——斯蒂格尔法》 。甚至有些美 国人警告说 , 如 果 日 、 国、 国、 本 英 德 法国等 , 都能够 自由地提供全方 位的金融服务 , 其后果美 国可能处于不利的地位 , 大 量 的金融 活动 会转 移 到其 他 国 家 , 证券 交 易 也可 能 被伦敦 、 巴黎 、 兰克福 和东京 打败 。华尔街 一些人 法 认为美国政府 的动 作还不够快 , 他们甚至希望在一 天之 内 , 把全 球 的金融业 都受控 于美 国 的旗下 。 金 融 业让 全 球 成 为一个 统 一 的市 场 , 当然 不是 件 容易 的事 。 由于各 国 的 资 本 充 足 率 标 准 不 相 同, 导致各 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不同。在 2 0世纪 8 O年代 , 国人并 不认 为这是 金 融业 发 展 的黄金 时 美 期 。因为发展 中国家不 良资产及其他高风险投资活 动 亏损 , 业 银 行 家 损 失 了 数 十 亿 甚 至百 亿 美 元 。 商 如果监 管 当局执 行严 格 的会 计 准 则 , 纽约 好 几 家 则 银行就 会破 产 , 些 其 他 国家 的 银行 也 会遭 到 重 大 一 损失 。美 国政府 也 多 次展 开 救市 行 动 , 管 也有 风 尽 险, 由于美 国金融业 比其他国家先进, 美国总能在化 解 风险过程 中转嫁 危 机 , 而美 国 的银行 业 在 国 际化 过 程 中是 捞到 很 多好 处 的。 美 国银 行 家 当然 不 希望 严格 的金 融监 管 , 在金 融全球化 背 景下 , 国际政 治更加 错综 复杂 , 以毫不 可 夸张 地说 , 国 的银 行 系统 就 是 对 监管 体 制说 美 “ ” 不 。美 国 的监 管 系统 表 面上 是 政 府颁 布 的体 制 , 但在现实中, 国的监管机制是混乱 的。美国政府 美 担心, 实施 有效 的监 管会把 资本 赶 出美 国 。因此 , 全
美国购物中心衰亡原因分析
美国购物中心衰亡原因分析一、美国购物中心的发展背景及现状1947至1951年间,纽约东部大规模的住宅开发,成为战后美国郊区化的标志。
发展商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建造,实现了住宅产业化,同时结合政府金融政策支持,使郊区住宅成为美国中产阶层的首选。
随后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计划,则彻底改变了美国城市的分布状况,引发城市中心的人口与就业机会向郊区转移,发展商依据交通的便捷程度,在中心城市周围建设了大量的卫星城,并沿着高速公路大规模建造住宅、购物中心、写字楼和停车场,逐渐形成目前依靠公路分布的美国城市格局。
50年代开始出现的郊区购物中心,同时具备了市中心百货店商品种类齐全的优势和专卖店的特色,并多位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且停车位充足。
由于综合了购物、餐饮和娱乐等多元功能,并提供多种服务,使这些郊区购物中心以较快的速度取代了市中心百货店的主导地位。
依据国际购物中心委员会(ICSC)统计数据,截止2005年美国共有48695家购物中心,其中3万以上的购物中心的经营场所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英尺,有437家超过1百万平方英尺,这些购物中心的销售额共计已达到2.12万亿美元。
战后繁荣、婴儿潮、郊区化、汽车普及等都是在50年代与购物中心相伴而生的社会现象,但随着“婴儿潮”时代的人群逐渐老化,美国社会也已开始了缓慢变革,诸多购物中心亦面临新的转型挑战。
在2000年,普华永道就曾发布报告称美国全境已有140个大型跨区购物中心已经“死亡”,另有250余个正面临着这一残酷的趋势。
时至今日美国购物中心倒闭的数量仍然是有增有减,部分发展商开始有计划的拆掉一些在战后建造的庞大购物中心,以寻求新的出路。
二、美国购物中心衰败的原因分析购物中心衰败问题的产生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问题,亦与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下降,新型工业、信息产业、服务业比重上升,伴随着这一转型,美国的东北部、中部等传统工业基地走向衰落,西部、南部走向繁荣。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
随后,总资产值达8000亿美元的美林公司以半价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陷入困境而转制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以通过开展传统银行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和美联储的支持。
至此,风光近百年的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都已成为明日黄花。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股票市场连续暴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纷纷出台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试图挽救市场信心,遏制下滑的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
总体上看,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美国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次总爆发。
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暴露了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一面,美国经济透支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情况雷曼兄弟的破产、美林公司的转让和高盛、摩根的转制,导致市场信心严重丧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虽经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大规模救市和刺激市场信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很难挽回世界经济和金融下滑的颓势。
(一)投资者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国际金融市场大起大落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504.48点至10917.51点,创2006年7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达到4.6%,为“9·11”以来主要股指出现的最大单日跌幅。
欧洲和亚太股市也出现大幅下挫,德国、法国、英国主要股指分别下跌2.7%、3.8%和3.9%;日本、韩国股市跌幅分别达到5%和6.1%,特别是韩国股市盘中曾暂停交易。
在美联储宣布救市措施后,股票市场曾出现大幅反弹。
但在高盛和摩根转制的消息披露后,市场再次大幅下挫。
(二)金融机构人人自危,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缺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起欧美各家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采取提高现金持有量、严控交易对手风险等自我保护措施,市场流动性严重萎缩。
美国大萧条
农业的衰落
• 美国的20年代是个繁荣的时代。但是,从20年代一直到 二战爆发,始终有一种“暗流”在这一繁华背后涌动。那 就是农业的萧条。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美国农 业的萧条始终是个经济发展的隐患。此后,很多的政策也 是与之相关。 • 在整个20年代,农作物的价格始终保持低水平的稳定,农 业领域并没有在繁荣中获得红利。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 是战争中,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急剧膨胀催生了农业技术的 革新,拖拉机、深耕浅种以及改良种子的发展,使得产量 出现了过剩;另一原因则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以及通货紧 缩。美国的新移民政策为了保护本国就业而限制移民流入 的结果是农业行业缺少劳动力而工资水平上。
资本市场的繁荣
• 整个二十年代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大繁荣时期,证券监管体 制出现了放松的迹象,股票交易取代债券交易成为金融市 场的主要交易品种;而债券市场则步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牛 市;房地产市场和消费信贷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
二十年代美国的证券监管体制
• 二十世纪初,证券监管的最主要改革是很多州相继通过的 《蓝天法》(Blue sky Laws)。该法案把执行的责任交 到了包括州检察长、州务卿、银行专员和公司委员会专员 在内的行政官员手中。 •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使美国证券业面临的挑战并不是解决 所谓证券管制上的“自由放任”问题,而是如何使已有的 但尚不完善的证券管制在改革中去适应美国资本主义经济 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信贷市场
• 这期间,金融行业内部的信贷膨胀是一个典型的特色。很 多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垫头交易完成的。短期同行拆借市 场的利息从1928年初的5%上升到年底的12%,结果从国 内外吸引了大量资金,不仅是商业银行,还有大公司和有 钱人都卷入了短期拆借市场。 • 银行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放贷人。
霸权的兴衰及其理论启示
霸权的兴衰及其理论启示" 一霸权兴衰的辩证紧张在世界政治中,衰落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
它可能是绝对的,即是对自身的衡量结果;也可能是相对的,它是与外部力量比较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衰落,既可能是其外部力量不断强大导致的,也可能是其自身不断腐败造成的。
中国的清王朝从盛极一时的帝国败落成倍受凌辱的弱国,更多的原因是自身的腐朽。
按照历史学家霍勒斯·沃波尔的看法,英国“从一个强大的帝国衰弱成一个像丹麦或撒丁那样无足轻重的小国”,是因为外部力量特别是美国的崛起和殖民地民族主义兴起造成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衰落总是相对于别国优势地位的丧失。
“衰落现象”往往会造成国际秩序的变化,进而导致新秩序的产生。
它一般而言是“无序—有序—无序”辩证循环的先决条件。
然而,判断一个国家的“衰落”与认定一个国家的“ 崛起”一样是相当复杂的。
除了衡量“衰落”、“崛起”的各种指标以外,这两个概念还包含着“相关的心理预期”,这种预期往往造成负面的结果。
譬如西方人认为苏联“衰落”了,便顺理成章地判断俄罗斯的所有行为都不具有敌意了。
相反,他们认为中国“崛起”了,就自然地判断中国有“扩张”的企图。
导致“衰落” 的因素不仅仅是实力的变化和所谓“霸权的转移”,“软力量”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
所谓“软力量”就是思想和对利益得失具有重大影响的规则。
海湾战争结束后,挟胜利之威风的美国总统布什“硬力量”可谓登峰造极,但在竞选连任时却仍未能免于“衰落”。
耐人寻味的是,苏联在冷战中不敷为继而终致崩溃,而许多美国学者得出的结论却是美国的衰落势不可挡。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美国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自1945年以来一直很自然地下降着。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下降的速度超过了它所应该下降的速度”。
戴维·卡利奥则认为:“由于经济的过度扩张和管理不善,相对衰落已开始变成绝对的衰落”。
[10] 二霸权的衰落:概念西方社会要阻止这些分配联盟势力的增长是有极大困难的。
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
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我的好友福山,二十多年前提出‘历史终结论’,一夕成名。
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已经不再高捧民主与市场。
”台湾中研院院士朱云汉今年7月在观察者网撰文发出感慨。
福山的关键词逐渐从“民主”转到了王绍光等学者强调的“国家能力”、“国家建设”等。
他在美国《外交》(Foreign Affairs)双月刊9/10月号上撰文《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细剖美国政治制度诸多流弊,结尾感叹改革无望、“死路一条”(No Way Out),引发学界关注。
此前曾有媒体摘译若干片段,观察者网今全文翻译,共一万六千余字,供中国读者垂鉴。
】20世纪之交,美国林业局的创立是美国进步时代国家建设的典范。
1883年《彭德尔顿法》(Pendleton Act)通过之前,美国政府公职是根据政党赞助比例分配的。
而林业局则是一个以才干为基础的官僚机构新模式的雏形。
它配备的公职人员均为受过大学教育的农林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其最初的领导者吉福德•平肖在博弈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避免了日常政策受到国会干扰,确保了公务员系统的自主性。
当时,让专业林学家而非政治家来管理公共土地和部门人事,还是一种革命性的想法,但林业局的优异表现证明了这个想法的正确性。
主流学界将林业局前几十年的成功经历,视为公共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现如今,在许多人眼中,林业局是一个极度失灵的官僚机构,用错误的工具履行过时的使命。
这个机构仍由林业专家组成,其中不乏忠于职守者,但林业局已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平肖当年争取来的自主权。
国会和法院对林业局的命令与限制名目繁多,而且往往互相矛盾。
林业局不但花费掉了大量税款,而且达成的目标还值得质疑。
林业局的内部决策系统往往陷入僵局,平肖当年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士气和凝聚力已不复存在。
近来,不少人在书作中提出彻底取消林业局的观点。
如果说林业局的创立是美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标志,它的衰落则体现了美国整体的衰朽。
弗朗西斯•列贝尔、伍德罗•威尔逊和弗兰克•古德诺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相信现代自然科学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他们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与影响分析经济衰退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迅速下降的一种状态,通常伴随着生产力和就业率的下降。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衰退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与影响,并探讨对策。
一、原因分析1.1 货币政策失调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失调。
过去几十年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导致了信贷泡沫和房地产市场的过热。
当泡沫破灭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1.2 经济结构调整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制造业岗位外移至低成本劳动力国家,导致美国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市场承受了巨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的推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陷入困境,造成了失业率上升。
1.3 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股市崩盘、债务危机和金融机构破产等事件会引发经济的持续衰退。
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许多金融机构破产,造成了经济大幅度下降。
二、影响分析2.1 就业市场受损经济衰退会对就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失业率的上升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紧张,增加了求职者的竞争。
同时,公司面临经济逆风,可能进行裁员以降低成本,造成大量就业机会的损失。
就业市场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2.2 消费需求下降经济衰退会导致人们的消费信心降低,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当经济形势不确定时,许多人会减少消费或调整消费习惯,进一步压制经济增长。
此外,经济衰退还可能导致财富和收入不平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消费需求。
2.3 全球经济波动美国经济衰退对全球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形势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稳定。
当美国经济衰退时,全球经济会受到波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市场都可能受到冲击。
三、对策措施3.1 调整货币政策针对货币政策失调的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减少量化宽松等手段,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试论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原因
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原因经济衰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和停滞。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历了多次经济衰退,其中一些衰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对策以避免未来可能的衰退。
原因一:金融危机和资产泡沫破裂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和资产泡沫破裂。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受次贷危机影响,大量金融机构倒闭,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
随着房价的暴涨,为推动经济增长,银行向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提供了过度放贷。
当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时,债务违约和贷款违约的增加导致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并对全球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原因二:贸易逆差另一个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是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超过出口的数量,导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巨额的贸易逆差,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凸显。
这种贸易逆差会导致美国出口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同时也会增加对外债务。
贸易逆差的存在使得美国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原因三:就业市场的困难美国经济衰退的另一个原因是就业市场的困难。
经济衰退时期,许多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裁员成为常见行为。
高失业率会导致消费力下降,进一步削弱经济增长。
此外,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会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挑战。
因此,就业市场的困难是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政府政策的失败政府政策的失败也是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管方面的失职,包括监管不力、税收政策错误和资金分配不当,都会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的能力不足,监管政策缺乏变通性和前瞻性,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政府政策的失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未来的经济衰退,美国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1.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改善监管政策和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水平;2.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依赖,鼓励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3.促进贸易平衡,通过采取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等手段,减少贸易逆差,增加出口;4.加强就业市场的培训和教育,增加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率;5.改善政府政策,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管,提高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媒:中国是阿富汗战争大赢家美国衰退加速
2015-01-07 07:58:00环球网
【环球军事报道】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2014年12月30日报道,文章讨论了阿富汗战争的赢家和输家,称美国及北约伙伴和阿富汗人民都成为这场战争的输家,而中国和俄罗斯以及毒品组织成为最终赢家。
在战争开始13年后,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于2014年12月28日正式结束了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阿富汗平民和军人伤亡增加,塔利班在普遍恶化的局势下取得进展,在秘密交接仪式上,几乎毫无可庆祝之处。
随着联盟成员国争相撤出,很多人试图解释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我看来,几乎各方面都有问题。
尽管如此,很少有当权者承认错误。
显然,需对此负责的高官(其中通过这场战争加官晋爵的人可不少)并无兴趣进行调查回顾。
在等待通过某种形式给困扰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固执的盲目性找到责任者的同时,找出一些主要的赢家和输家也许是有用的。
输家
1、美国
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进入阿富汗,使用空中力量和特种部队帮助北方联盟击败塔利班、赶走“基地”组织。
到2003年初,这些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然而,美国没有从军事上抽身、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发展和重建上去。
相反,此后数年内,战争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尽管其重要性被错综复杂、带来不幸的伊拉克战争(2004至2011年)所掩盖。
在这一时期,原本可以成为解放者的美军在争夺人心的战争中失败,开始被视为占领军。
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巴格拉姆和关塔那摩湾监狱虐囚事件、普遍的附带损失、焚烧古兰经事件以及其他多种侮辱性言行导致人们疏远美国,加速了美国在全球的声誉和影响力的丧失。
阿富汗打碎了美国这一品牌,加速了美国单极时代的结束。
2、北约和参加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联盟伙伴
试图给自己找到一个相称的后冷战时代角色的北约,在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进入阿富汗,但事先却没有精心制定总体规划或宏大战略。
在10多年时间内,北约浪费了大量资源,然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却在浑噩度日,未能给阿富汗带去安全或繁荣。
这种玩忽渎职行为给北约的未来投下阴影。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国家更是付出高昂代价,其在撤军后几乎毫无可炫耀之处,而且没有汲取任何教训。
3、阿富汗人民
2000多年来,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开始,历经成吉思汗时代以及英国和俄罗斯的殖民侵略,直到如今,阿富汗人一再任由外国占领者摆布。
大约40年前,这种情况似乎最终将要结束,但苏联于1979年大举入侵。
此举令该国又一次陷入暴力活动频发的状态,而且迄今尚未从中脱身。
苏联于10年后在名誉扫地的情况下撤出,此后,西方对圣战者的支持最终产生了意料之外的不良结果,即激进伊斯兰主义浪潮的兴起和基地组织不断壮大,这反过来又招致了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干预。
尽管无法获得确切数据,但平民伤亡情况一直非常惨重。
如今,在喀布尔陷于政治僵局和塔利班卷土重来的情况下,阿富汗的民主和发展都还处于遥不可及的状态。
赢家
1、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及其盟友在进行不成功的军事冒险(打着“全球反恐战争”的旗号,不仅在阿富汗,还在伊拉克、利比亚和其他一些地区)并深陷其中之际,中国却一直忙着策划和平崛起。
首先是多项经济和安全倡议,随之而来的是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更加积极的举动、在拉丁美洲的魅力攻势和在非洲的大量投资。
换句话说,美国因军事行动而分心加速了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前进。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本国在中亚各国的影响力。
对阿富汗问题处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令西方无法参与这一轮大博弈。
2、非法毒品生产者和有组织犯罪分子
当阿富汗苦苦挣扎之际,该国鸦片生产达到了创纪录水平。
这一事态发展流毒甚广,从腐败盛行到各种如毒疮般的社会弊端。
谈判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弱的塔利班是主要受益者之一。
结果如何?对加拿大而言,对北约而言,对世界很多地区而言,阿富汗战争已经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