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复习课课件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014年中考语文 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 3.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
3.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 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写作特色 本文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 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 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 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 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 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 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
陶后鲜有闻 读xiǎn,少 (2)鲜 芳草鲜美 读xiān,鲜艳
3.词类活用 (1)不蔓 不枝 . . 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长出枝节 (2)香远 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递出去 . 4.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句,即“(莲)濯清涟而不妖”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 《太极图说》 《通书》 《周元公集》 。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
2.关键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只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妖艳(的品 格),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雅,笔直洁净地 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7下四爱莲说课件
考点全练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好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从唐朝以来,众人很喜欢 牡丹。我只爱好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 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 就越清幽,洁静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考点全练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 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sǎ nɡ):叩头。
考点全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C ) A.止于梁上/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陈寔阴见/汉之阴 C.宜深克己反善/诚宜开张圣听 D.令遗绢二匹/不遗余力
课文全解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 妖, 【译文】我只爱好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 [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 性,有舒缓语气和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出”“濯”后均省略了介词“于”。污泥: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
课文全解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 旁生枝茎; [中通:中间空。外直:外部笔直。蔓:名词 用作动词,生枝蔓。枝:长枝节。]
课文全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静地挺立 在水面上, [香:香气。益:更加。清:清香。亭亭净植: 干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考点全练
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地对他讲道理, 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忙 克服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可你干这 个是为贫穷所迫罢。”陈寔吩咐取出两匹绢送 给他。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学生版)
第17课《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三行对译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助词,的。
[蕃]多。
译文: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独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独]只。
译文: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介词,从。
[甚]:很,十分。
译文: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下一个“而”同此。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清,清澈,与“浊”相对。
涟,水波。
[妖]艳丽。
[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柄。
通,畅通,贯通。
直,不弯曲,挺直。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这里用作动词,传得远,远播。
[益]副词,更加。
[清]清香,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的挺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B)(2分)
A .与善人居
不可久居
B .赐好说不若己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久而不闻其臭
闻寡人之耳者
D .则商也日益
香远益清
•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 论不如自己的人。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_苔__痕__上__阶__绿__,_草__色__入__帘__青_。
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的句子是_____谈__笑__有__鸿,儒______往__来__无_。白丁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 活厌弃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 陋室,惟吾德馨。。 202X年菏泽中考真题 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 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
牍 之 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思想的中心句是_____斯__是__陋__室,____惟__吾__德__馨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 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画和歌 颂,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志向,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表现了作者不愿与 平民百姓结交。
何陋之有?
宾语“何陋”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有何陋”。
《爱莲说》复习课PPT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不蔓不枝
枝______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④ 陶后鲜有闻 鲜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3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 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 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 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 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来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 用来表示无私奉献的精神等。
托物言志重在言志,寄托自己的胸怀心志,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示例: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隐喻 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说法 很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 (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 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复习ppt课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4、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 因为它 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 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生活态度 托物言志
•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
•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1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 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 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 养马 人的手里
•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和普通的马 1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 的称号 去称呼它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喂马的人不知它能日行千里,而把它当成普通的马来喂养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茎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 就 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人们 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复习课课件
外形
香气 姿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气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令人敬重,不可轻侮
首页
目录
尾页
金题演练
作者赞美莲花,为什么 文中提到菊花和牡丹?
(正衬)
菊花
莲
牡丹 (反衬) 莲
花 (突出主旨) 君子之德
花
首页
目录
尾页
金题演练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 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 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 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 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 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马说》《说虎》——议论文
“说”
《爱莲说》——散文
首页
目录
尾页
金题演练
三、文意理解 1.文中从莲的_生__长__环__境____、__外__形____、__香__气____、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首页
目录
尾页
菊花
隐士
金题演练
莲花
君子
牡丹
富贵者
首页
目录
尾页
金题演练
菊花
隐士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
君子
外形
香气 姿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牡丹
富贵者
气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首页
目录
尾页
金题演练
菊花
隐士
莲花
君子
牡丹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