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_以淄博市为例_付晓东
文章编号:1003-2363(2001)02-0001-05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以淄博市为例付晓东(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针对区域在国家内部相对的完整性、独立性以及独特的“个性”等特征,区域创新系统在其构建时,就不能完全照搬国家创新系统的做法,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特色来设计区域创新系统。
文章以淄博市为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设计原则、目标定位、时序进程和基本框架构建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区域创新系统;框架设计;目标定位;淄博市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02-10;修回日期:2001-05-16作者简介:付晓东(1960-),男,江苏丹徒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 区域创新系统与典型模式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来源于国家创新系统。
最早提出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
此后,美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框架设计上,各自提出了一套有代表性的做法。
1.1 美国的模式美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在结构上一般分为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国际互动五大部分。
(1)创新执行机构———指企业、大学、国立科研机构、中介机构。
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力,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主体,国立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补充力量,中介机构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环节。
(2)创新基础设施———包括国家技术标准、数据库、信息网络、大型科研设施和图书馆等基本条件。
(3)创新资源———指人才、知识、专利、信息资源和资金。
(4)创新环境———是国家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
(5)国际互动———是指国家创新系统应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包括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以及国际贸易。
上述国家创新系统的5个部分,构成相互密切关联和互动、缺一不可的网络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的发展,有效的运行。
1.2 经合组织模式经合组织认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
构建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江西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西的科技创新,支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构建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可以为江西的科技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提供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首先,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建设一批面向大众开放的科技创新实验室、科研设施和科技产业园区,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同时,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和协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其次,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包括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和评价等方面,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平台,促进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与合作。
再次,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平台。
建立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和评审机制,对有潜力和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引入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最后,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提升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合作方和投资方。
同时,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总之,江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为江西的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构建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提供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资金支持,推广和转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江西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构建这样的平台也能够促进江西与其他地区、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与合作,提升江西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了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于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第一,注重基础研究。
在科技创新领域,基础研究是最核心的环节。
唯有在进行了充分的基础研究之后,才能为技术研发提供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因此,培育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专家与团队将成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首要任务。
第二,加强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学研联盟的建立,可以让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形成一种“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的良性循环。
通过产学研联盟,科研成果可以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
为了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从一线技术工人到高端科学家,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尤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应该通过各种渠道鼓励他们的创新创业,加快其成长与发展,培养出更多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第四,拓宽国际合作。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需要借助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和思路,来推进科技创新。
拓宽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我国的科技创新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发展大环境。
第五,加大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需要从多个方面提供支持。
其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科技园区、创新基地等,为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提供优良环境。
其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财政资金的扶持,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企业实力。
其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市场化机制,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应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也是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快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家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主题,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并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背景介绍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势在必行。
二、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的意义1. 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通过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保障国家安全。
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确保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安全可控。
三、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1. 促进科技创新全链条。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可以将科研、开发、应用等环节有机衔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闭环。
2. 打破科技创新壁垒。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可以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打破信息孤岛,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3.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可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包括科研人员、企业家、创客等,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
四、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的路径1. 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2.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创新人才。
4. 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领域技术攻关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进程。
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困境与思考
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困境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3-26T12:02:55.71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3月作者:段燕青[导读] 国家“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就是创新理念,重点强调将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而如何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各个地区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段燕青摘要:国家“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就是创新理念,重点强调将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而如何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各个地区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普遍关注的问题。
与大城市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本优势相比,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不管是科学技术资源还是创新平台的支持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县域经济是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连接点,也是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
因此在新时代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建设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县域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困境;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人才;制度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指的是,在一个县的范围之内各种创新活动和要素组成的总和,它涵盖了经济、科技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县域科技创新机构、县域科技创新机制以及县域科技创新资源等要素。
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而构建县域科技创新体系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曾经指出,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全局发展的核心。
随着我国县域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能源和资源的瓶颈性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
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同时,在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结合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构建措施。
一、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一)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企业集群参与其中。
但是现如今,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同时传统企业的创新产业价值仍然处于低端位置,这也导致了创新活动无法具备内在动力[1]。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规划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规划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本文将从如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及规划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其中,科技创新应按照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等特征开展,同时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要、市场需求和民生问题来展开。
首先,科技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因为只有企业才能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服务,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
其次,政府也应该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
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也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够为企业提供先进科研成果,帮助企业创新。
二、科技创新规划的制定科技创新规划的制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它应该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关键问题和前沿领域,确定重点方向,制定可行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有计划推动科技创新。
为了制定科技创新规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要紧抓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其次,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新型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要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并吸收国外优秀的科技成果,争取更多的人才、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
最后,要依托市场,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环境。
政府应该创造市场竞争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规划实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规划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行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思路。
政府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园区,吸引企业入驻。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规划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规划方案一、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规划方案,以期为实施提供参考。
二、背景分析科技创新示范区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要素,形成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三、规划目标1. 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通过优化创新要素的布局,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支持。
2. 培育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通过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4. 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资源,促进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四、规划内容1. 优化创新要素布局: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需要优化创新要素的布局,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等。
要合理规划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位置,与企业相互配合,形成创新链条。
2. 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需要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包括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器、实验室等。
这些平台要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3.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需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提高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4.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技创新示范区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
可以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5.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资源。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
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
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
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
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
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
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
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5月上 7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瑞广饶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山东 东营 257300摘 要 对于目前社会发展来说,科技的创新发展对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引起重视,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使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对现阶段广饶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研究,最后对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进行探索,以期达到完善广饶县区域创新建设体系,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正值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入攻坚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走向科技社会化的主要组成结构,所以需要国家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型城市。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不只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科技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彰显,从长远来看,更会影响整个区域的长期经济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能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作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氛围,将会对城市长期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
1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理论基础 1.1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一定的区域,通过在该区域中引入一些具有特色的,同时与区域内的资源有关联的,以及可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网络体系,从而促进新资源可以直接有效地进行融合、创新和提升。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要根本要素,其中包括主体要素、资源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等;二是出现的新要素或是要素的新组合都可以成为该区域内一个新的创新体系;三是在出现主体要素缺失的情况下,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可以是网状结构也可以是链状结构;四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建设是需要根据该区域的结构和形态、特殊的制度、政策,法规以及创新的氛围和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来决定的;五是对区域创新体系内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从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提高区域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提升。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体系概述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机制、制度和政策,旨在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
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二、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只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其次,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通过创新,可以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科技创新还能够改善人民生活和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三、构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原则构建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
科技创新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2.政策支持原则。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科研评价机制等,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人才培养原则。
加强人才培养是构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保障。
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4.开放合作原则。
科技创新需要借助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四、构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举措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核心,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提高基础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保护科技创新的合法权益。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李昌珠;王晓明;黄忠良【摘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本文介绍了国家和湖南省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相关政策.回顾了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业科技发展历程,总结分析了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近10年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有区域特色的林业科技基础务件平台构想和加强林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方案及具体措施,在全面提升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实力的同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036)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林业科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创新体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作者】李昌珠;王晓明;黄忠良【作者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林木无性系育种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林木无性系育种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滞后和基础研究薄弱,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已经导致战略性研究经常受制于人、国家关键技术的突破难以实现、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形成。
为此,2004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纲要》的发布,对完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和开放,促进我国科技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科技部又出台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和作用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和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由政府主导或支持的,在特定地域内建设的一个集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作用。
一、特征:1.区域特定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针对的是特定地域,充分利用该地域的自然、人文和科技等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综合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集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等多个要素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平台,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政府主导: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通常由政府主导或支持,起到激励、引导和规划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推动科技创新。
4.开放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注重与国内外的科技创新体系对接,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本,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跨地区、跨国家应用和转化。
二、作用: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能够吸引和培养一流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2.推动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开展,培育和孵化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3.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助于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创业者和创新团队落户,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4.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纳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5.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培养和引进各类科技人才,提高地方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6.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创新和经济发展,形成以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产业链。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一个科技创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目标确定、政策支持、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和产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一个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方案。
一、目标确定我们需要明确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应该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同时,还应该注重解决当前重大科技难题,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政策支持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新。
三、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加强科研设施和研发平台的建设,提升科研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构建科技创新的数字化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科技资源和信息服务。
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海外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他们回国发展。
五、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合作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科技与产业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并促进产业界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建设、培养人才和推动产业合作,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的改变,科技创新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越来越重视。
它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把国家的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
因此,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和焦点。
三、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相关举措
(1)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
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制约作用,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2)建立分类推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科技创新领域和细分领域,分类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从而更加深入有效地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3)开展面向战略的科技创新政策。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突显,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各国纷纷建立起了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指通过制度安排,将科技创新活动整合起来并有效运行的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一、体系构建的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才和丰富科技资源的国家,但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较低,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并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和优化审批服务,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国家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对科技人员进行激励和奖励,提高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2.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建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同时,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培养一大批年轻的创新人才。
3.优化创新环境和资源配置。
加大对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建立起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
此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的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提升国内科技创新的水平。
三、体系构建的意义和效果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更快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再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益和经济贡献。
论科技进步基金会在构建地方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与对策
基金会通过募 捐和基金增值等办 法筹集资金 ,可 以给这 些科 技研 发活动 以很好的支持 ,加强 了科 技研 发投入力度 ,有利 于提 高区域 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培养 人才为构建地 方区域创 新体 系提供 人力资源保障。科技进步 基金会通过开展科 技奖
工业 设计大赛 、青 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通 过举办这些专业
领域 的奖励活动 ,可有效地提高这些领域 的社会知名度 ,引 起更多的人关注 ,激励 更多的科技人 员从事 这些工作 ,促进 该领 域的发展。举办 这样 的奖励活动 ,是对 政府科学技术奖
用还发挥得不够 ,还 不能有效地发动和组织 广大的 民间 力量 参与到科技进步事业 中来 ,对科技发展有较 大影响力和显著 推动作用 的公益项 目比较 少 ,科技资金募集 能力较 弱 ,与社
我 国改革开 放后 ,为 了募集资金 ,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市
( 、 区 )的步 伐 ,各 地 政 府 相 继 成 立 了科 技 进 步 基 金 会 , 县
( 术 )中 心 、 国 家 科 技 平 台等 ,其 使 命 是 进 行 基 础 研 究 、 技
科 技 攻 关和 战 略 高 技 术 研 究 开 发 :而 地 方 区域 创 新 体 系 重 点
一
般是确定 目标 、制定政 策、筹措资金 、选聘人 员、监 控财
务等 ,通过在 《 章程 》中对理 事会的职责范围 的规定 ,保证
了理 事会的决策权威和承担 问责重任。在理事会 的决 策程 序
上 ,理 事 会 可 考 虑 成 立 内部 小 组 ,决 策 前 由 内部 小 组 先调 研
和 提议 ,再由理 事会决策 ,这样 可提高理事会 的决 策的正 确
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阎立
【期刊名称】《苏南科技开发》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抓紧实施重大科技项目rn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一大批科技创新和建设项目的带动与牵引.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紧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组织实施,抢占自主创新和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近期,要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现代农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放在优先位置,启动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集中力量加以攻克,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要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不断壮大本土型、内生型企业的创新实力,加快培植支柱产业、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阎立
【作者单位】苏州市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马鞍山市自主创新能力 [J], 池本军
2.关于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专题调研报告 [J], 许俊华;雷志强
3.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J], 何萍
4.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J], 尹洪斌
5.构建创新体系营造创新文化——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J], 徐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一)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优秀的方案策划师,我们将制定一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以帮助国家在科技领域取得持续创新和发展的成果。
二、目标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环境,实现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具体目标如下:1.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策略1. 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制定具体、明确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供科研经费和科技专利等方面的支持。
2. 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吸引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回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科技人才的实践培养。
3.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研设备投入,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
•建立科研平台和实验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高校等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和奖励政策。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四、预期效果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预期在以下方面取得显著效果:1.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2.创新人才队伍壮大,高水平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3.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科研条件与国际接轨。
4.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明显增加,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自主创新能力彭顺昌1、施瑜2、李波2、黄慧玲1科学技术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
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
市委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
因此,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1、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是厦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抉择科技发展对厦门经济的做强做大具有决定性作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厦门建设成为全省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省产业集群研发基地的最佳选择地,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城市管理创新等,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全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厦门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从而发挥厦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应正视自主创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创新意识和科技素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
3、立足优势、缩小差距,努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厦门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60.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稳步发展,涌现出一批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火炬高新区开发建设已见成效,拥有多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产业集群和较完善产业链的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区域性孵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活动成果斐然,成果转化日益受到重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本土产业科技专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科技交流与合作初显成效。
但是与同类城市相比,厦门在科技竞争力、贡献率、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仍然不足,缺乏必要政策保障措施;人才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满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自然资源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较少,自有品牌不够多、不够响,持续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升科技综合竞争力。
4、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增强城市竞争力实施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必须坚持“贯穿一条主线,狠抓三大重点,构建五大保障体系”。
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狠抓三大重点,就是鼓励本地企业、支持引进境内外企业创办研发机构,建设产业集群研发基地;构建知识、技术、科技中介和成果转化、投融资四大创新体系;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五大保障体系,即规划保障、技术保障、平台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
“十一五”期间,争取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企业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二、培育创新型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1、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针对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装备改造进行攻关和创新,以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引领技术创新活动;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支持其成长壮大;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
“十一五”期间达到:研发机构有90%以上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服务于企业,90%以上的研发经费出自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和重大科技成果源自企业。
2、健全创新体制,加大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制定适合本地产业实际的扶持政策,在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方面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解决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瓶颈问题。
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政府采购对本市自主创新产品倾斜政策;支持企业创造、使用、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国际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权益。
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创新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
3、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特色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将“厦门制造”变成“厦门创造”;提升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光电子、生物与新医药、软件、科学仪器仪表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将发展数码科技、光电信息、动漫、海洋、现代物流、互联网络、纳米材料、化学生物、特种合金、医用材料、环保与资源再生、绿色能源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三、建设产业集群研发基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1、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增强研发实力针对全市主导产业、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有选择地组建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实验室,加强行业共性技术服务与研发平台的建设,在财税政策上加大对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海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来厦创办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实验基地、成果转化中心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机构,或与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先进的运作模式、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联合创办研发机构,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提升本市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2、加强研发载体建设,构筑产业集群研发基地政府主导规划,通过出资出地或提供配套服务完善的通用研发楼宇,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集聚研发机构的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形成研发型企业的集聚,带动技术、资金、人才流,营造厦门的新竹科技园区,使厦门市成为海峡西岸产业集群的最佳研发基地。
四、推进高新园区“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使之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继续完善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和孵化功能,发挥海沧知识产权转化暨产业化促进中心的知识产权项目孵化功能;加快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和信息光电园的开发建设;提高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区内风险投资、孵化、中介等服务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入园设立创新创业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使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在园内高度集聚、交互作用,形成完整、高效、低成本、充满活力的创新链。
2、做强做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营造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火炬特色钨材料产业化基地和视听通讯产业化基地,延伸产业链,加大产业集聚度,提高产业科技水平,营造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加大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组织结构;通过重点扶持若干产业集群,建设更多的特色产业化基地,培育出更多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五、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1、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竞争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提高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研发平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建立和加强行业协会在技术创新中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共享行业技术发展信息资源,减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和成本。
2、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在厦高校、科研院所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保障作用,支持鼓励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进行知识创新,并向技术创新延伸,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创能力;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平台的共建工作,在生命科学、应用化学、新材料、光电子、海洋与环境、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交叉学科、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选择一批与本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和平台,由市财政安排科技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为企业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3、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和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和效益最大化市财政部门应在科技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五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即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创业等各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研发活动提供设计、检测、文献信息和技术标准等专业技术服务以及科技发展动态研究、技术成果评估、市场分析、产业化可行性分析等相关专业服务;建设科技合作服务平台,为引进国外项目、技术和本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建设科技产业孵化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研发机构-专业孵化(中试)基地-科技产业园区(基地)的产业创新链;完善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龙头的技术市场服务平台,探索科技项目支持和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等。
4、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釆取信用担保、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种子基金和参股等多种方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地方政府、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共同投资的市场化新型创业风险投融资多元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切实增加对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财政投入。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确保实现法定增长;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特点,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加大市、区两级政府的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也可实行承诺资本制和设立存续期;鼓励高科技企业上市,鼓励转让并购,建立多渠道的产权社会化机制,使风险投资得以滚动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