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教案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教学
内容
25古人谈读书
第(2)课时
备课
日期
月日
课型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学
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预学】
一、复习导入。
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

读千古文章悟读书感言———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马军【教学内容】五上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读出文言的节奏感,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读懂古文的内容,初步体会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感悟朱熹主张读书方法中“心到”的重要性,懂得曾国藩强调的读书“三有”,用以指导自己的读书学习。

【教学流程】一、诵读《论语》,导入方法1.指名背诵上一堂课学习的《论语》中的三句名言。

2.上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三句名言的?(相机板书:诵、说、论。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朱熹、曾国藩的名言。

【设计意图: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引入新课,揭示了本堂课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方法层面的铺垫,并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感。

】二、品味“三到”,感悟用“心”(一)了解朱熹关于朱熹,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有关朱熹学术成就方面的资料,在学生心里树立权威的形象,使读书名言可信度更高。

】过渡:朱熹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那么,他对于读书学习有怎样的心得体会呢?(二)诵读名言1.(出示朱熹名言)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段话,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

(1)大概理解古文的意思,根据意思来作停顿,注意不同的标点停顿不同的时长,读出节奏。

(2)关注“也”“矣”“乎”等古文中特有的语气词,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古文的韵味。

2.点红语气词,标出停顿符号。

学生诵读。

3.教师范读,同桌配合读,看着提示读,男女生轮读。

4.尝试背诵,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文言文是有韵味的。

感受这韵味的第一步就是感受其节奏感。

学生受白话文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句读错误,所以句读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指导的。

书不读熟不开讲,古文今文一个道理。

】(三)读懂名言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反复默读这段文字,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也可以用组词法,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人谈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内容:1. 熟读并理解课文《25古人谈读书》。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 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谈读书那么重视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标注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并进行理解。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

2. 讨论故事情节,理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讲解。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2.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板书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2. 作业包括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以及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课后反思:3.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和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合作”环节。

补充和说明: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课前回顾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诲谓诵岂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二课时
初初读读课课文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2.背诵这篇课文。
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有志”“有识” “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整段翻译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 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 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 人;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三者缺一不可。
是“讨厌”的意思吗?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厌,诲人不倦。
默默 记住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说一说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 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细读课文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这段话出自曾国潘的家书,这 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 的读书方法呢?朗读课文,借助 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岂”3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则文言文。

3.借助注释,理解第二则文言文的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二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第二则文言文的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二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教学难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第二则文言文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回顾,指名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言论。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古人谈读书》中第二则文言文,走近南宋哲学家朱熹,看看从他的言论中,我们能有什么收获?(板书:古人谈读书朱熹)设计意图:指名背诵,检测上节课的学习效果。

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情境听读播放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注意字词读音;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谓”读“wèi”;“诵”读“sòng”,后鼻音;“矣”读“yǐ”;“岂”读“qǐ”;“熹”读“xī”。

3.集中识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挨”字去掉提手旁就是“矣”。

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就能记住“矣”。

预设2:“岂”可以组词“岂敢、岂有此理”识记。

4.书写指导(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谓、诵、岂。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写。

点拨:①“谓、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②“岂”是上下结构的字。

写“岂”字时要注意下面是“己”。

(3)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耻、矣”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与同学交流,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两篇文言文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读书的名言【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文意。

3.读准节奏,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生背诵课文《论语》中的内容。

2.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句子,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

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易学启蒙》《朱文公文集》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怎么。

2.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准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优质教学公开课件

《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优质教学公开课件

走在人生路上,最宝贵的是你的微笑。 人的一 生会遭 遇许多 坎坷, 经历许 多风雨 ,纵然 前面充 满荆棘 ,也必 须走下 去。微 笑着, 无论是 在平淡 的日子 里,还 是在迷 茫低落 的时候 ,都让 自己内 心尽量 靠近阳 光,只 要心中 有阳光 ,前方 就会有 希望。 微笑着 ,证明 了你对 未来充 满着信 心,眼 前的困 难只是 暂时的 ,没什 么可畏 惧!微 笑着, 证明了 你的意 志是无 比的坚 强,既 然确定 了目标 就去奋 斗,一 切的阻 挠都显 得可笑 和无力 ,丝毫 都不能 让你停 顿半步 。你脸 上的微 笑,会 让你在 行走时 浑身增 添起无 穷无尽 的力量 ;你脸 上的微 笑,就 像是那 照亮天 空的火 炬,能 使你的 眼前永 远闪耀 着光明 与希望 ;你脸 上的微 笑,能 催你不 断奋进 向前, 让你的 生命里 充满激 情与活来都没有跟 莉讲过 ,但是 ,他和 她都是 用情太 深的人 ,彼此 瞭解著 彼此, 除了离 开,她 还能选 择什麼 呢?那 就让她 走的洒 脱、幸 福、快 乐、没 有牵掛 。 我想辉他一定会高兴的,请不要為他牵 掛什麼 ,他会 把书念 完,会 好好学 习的。 辉是多麼的想见到莉啊,可世间总有 那麼多 的无奈
清弦坠满心事,弹落片片梦幻,我该 如何用 这弦、 这韵去 丈量你 我天涯 的距离 ,一滴 泪上的 墨香, 如何画 下你最 爱的睡 莲? 清影摇曳,眉眼如水,缓缓来到钢琴 前为你 弹一曲 你最爱 的《莫 失莫忘 》,让 我借琴 声悄悄 告诉天 涯的你 :今夜 ,我想 喜欢一 句话: 能让人 生灿烂 的不只 有阳光 ,还有 你的微 笑。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 不同的 结果。 若能把 一些事 看淡了 ,就会 有个好 心境, 若把很 多事看 开了, 就会有 个好心 情。让 聚散离 合犹如 月缺月 圆那样 寻常, 让得失 利弊犹 如花开 花谢那 样自然 ,不计 较,也 不刻意 执着; 让生命 中各种 的喜怒 哀乐, 就像风 儿一样 ,来了 ,不管 是清风 拂面, 还是寒 风凛冽 ,都报 以自然 的微笑 ,坦然 的接受 命运的 馈赠, 把是非 曲折, 都当作 是人生 的定数 ,不因 攀比而 困惑, 不为贪 婪而费 神,无 论欢乐 还是忧 伤,都 用平常 心去接 受;无 论得到 还是失 去,都 用坦然 的心去 面对, 人生原 本就是 在得与 失中轮 回的, 让一切 所有的 经历, 都化作 脸上的 云淡风 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2课时教案1、《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看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有所启发。

二、教学重点:1.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看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有所启发。

四、课时支配:2课时五、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预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2、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伴侣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状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3、字的认读状况,要留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认真观看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沟通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关心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互相纠正不正确的读4、音。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节奏感。

2.能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掌握理解古文文意的方法,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激发读书的兴趣。

4.培养梳理信息的意识和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谁来说一说?2.我们还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谁还记得?你们学习能力真棒!现在你们敢不敢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尝试自学第二、三则古文?二.学习第二、三则古文:1.学习提示:1)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二读:关注古今意思不同的字;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三读:读出作者的见解。

2.展示交流第二则古文,教师相机指导、完善学法。

1)展示朗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师强调读,纠正读。

2)交流古文意思:相机引导巩固理解古文的方法(对、留、调、添)(1)逐句理解古文意思:第一句:(板书:对,留)第二句:(板书:调,添)(2)巩固文意理解: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第二则古文的理解,我们现在来做个古今对接的游戏,敢吗?游戏规则:我说现代文,你说对应的古文;我说古文,你说对应的现代文。

3)展示交流作者的见解:通过这则古文,朱熹想表达什么见解(看法)?(板书)4)总结:学了第二则古文,我们再次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会读,会理解,还要领悟作者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能积累。

现在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走进第三则古文中去:已经自学了这则古文的同学进行查漏补缺,没学这则古文的同学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在三分钟之内完成学习。

3.展示交流第三则古文:1)展示朗读:个人读,齐读,全班读,师纠错示范。

2)交流文意理解:3)展示交流作者的见解:(板书:三有有志有识有恒)三.看板书归纳启发谈话:1.看板书归纳:(板书:方法态度)2.介绍三位作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板书:方法和态度很重要)3.三位伟大的学者谈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请联系你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受到启发?也可以说说你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找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文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

第一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第二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四句是孔子说明自己求学的态度,他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第五句是说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第六句写“学”和“思”的关系。

孔子说自己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学习。

这说明“思”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

“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三、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大意。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聆听了孔子的教诲,从《论语》中汲取了读书、学习的智慧,相信你一定把积累了许多名言,请你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名言填空。

2.对照一下,你填写正确吗?这节课,我们一起聆听朱熹的教诲。

请同学们诵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准读通,读好停顿。

(二)读懂文意1. 读好了断句,就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朱熹对读书又有什么见解?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善于读书的你一定找到了这个中心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谓到、眼到、口到。

”联系上下文,猜测一下,余是谁?是的,余是自称,相当于我,文言文中类似的自称还有吾、予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耻、识”等4个生字,会写“诲、谓”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弄清一些文言字词的古今词义,领悟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诉我们的读书态度。

生:《论语》告诉我们读书的对待读书要谦虚、求实、勤奋。

师: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二.品读第二部分。

1.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大声朗读课文,并说说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2.生按照自学提示展开学习。

(1)利用查找的资料,结合注释理解第2部分。

(2)小组合作,先交流自己能够独立理解的句子,然后共同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3)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汇报学习成果。

3.指导朗读,节奏划分: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文中“亦”“岂”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4.生汇报重点词以及句子的意思。

生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生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意思是: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看得就不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生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如果心到了,那么眼睛和口怎么会不到呢?“急”在文中是“要紧”的意思,而现在常用的意义是“急躁,急促”。

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件】

课文精讲
你是怎么理解读书“三到”的? 三到: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课文精讲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注释 】 此:这里,指书本 漫浪:随意 记:记住 【 译文 】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 既然不专心,却只是随意地诵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 不能长久。
课文精讲
“三到”之中,你觉得哪一“到”最重要呢?说说 你的看法。
课文精讲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 不到乎?
【 注释 】 急:重要 矣:了 岂:难道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 译文 】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到了,难道眼和口 会不到吗?
课文精讲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句)
课文精讲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 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 注释 】 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 译文 】有了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 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课文精讲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 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 理?
课文精讲
课文第二部分,是宋代朱熹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一段话。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 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 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 称为“朱子”。
课文精讲
余①尝②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 注释 】 余:我,文中指朱熹本人。 尝:曾经 【 译文 】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圈点勾画阅读法
5.叹号“!”表示强调 。 6.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批注疑 问。 7.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划分。 8.双横线“=”画在中心句下,便于理清结构。
批注阅读法
批注的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注释:遇到难懂的字词,查工具书弄明 白并写在书的空白处,便于记忆。 提要: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 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便于把握文章 的脉络,便于复习。
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 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 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 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 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 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 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 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 此而来。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古人从不同的 角度读书总结出来的方法和心得。让我们 跟随古人的读书方法,在阅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 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下流:下等、劣等。 自:自我。 如:如果。 窥:看。 恒:持之以恒。
我会译句子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 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 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 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 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 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2.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说它 们的意思吗?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 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 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圈点勾画阅读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名师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名师课件

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 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 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跟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结构:左右 音序:S 部首:讠 组词:朗诵 诵读 造句:她在除夕晚会上朗诵了一首长诗。


结构:上下 音序:Q 部首:山 组词:岂敢 岂有此理 造句:我岂敢接受这样的荣誉。
余:我 尝:曾经 此:这里(书本) 则:那么
决:一定 亦:也 既:既然 漫浪:随意
03
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并试着理解诗词大意。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心到源自三 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读书 三到
心到——最重要 眼到 口到
相辅相成
第二则古文讲了读书时心到、眼到、 口到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读书时心 到是最重要的。
05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 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 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
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 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 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 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了古人读书的方法及态度
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巩固训练单练习”
组内背诵
完成练习。
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
板书设计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本科的生字词。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1.1.设计预学指导单,对预学指导单的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2.2.设计预学效果检测单,并以此作为设计课堂教案的出发点。
3.3.设计课中检测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4.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课堂巩固训练单。
5.根据课堂教案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课件。
教 学 活 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二次
复备




一.检测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预学检测单)
生回答
教师引导: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
生回答
教师提问:学完这篇文章,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体会?
生讨论,发言
三、拓展
小组交流文意。
1.全班交流。
学生找答案回答
生读
生回答
先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文意。,从而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使学生几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一举两得。

25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课件(共15张PPT).ppt

25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课件(共15张PPT).ppt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获得感言(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宋]朱熹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先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再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课后第二题)
评价标准: 正确说出意思 ★ 语句通顺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 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学习任务一: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评价标准: 读准字音 ★ 读好停顿 ★, 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 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 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 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 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学习目标:
1、正确了、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内容对你有启发。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注释
盖: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断:副词,绝对,一定。 下流:下等,劣等。
6
总结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 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绝对不甘心为下等;有见 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 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 一定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1
古人云:读万卷,行万里路。这说明 人应该多读书,使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精 神丰富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 读书》,看看朱熹和曾国藩这两位古人又是 怎样谈论读书的。
2
词意解析
• 谓:说。 • 此:这里。 • 漫浪:随意。 • 决:一定。 • 则:那么,就。 • 急:要紧,重要。(古今异义) • 既:已经。 • 岂:难道。
7
追问
•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本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 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哪些内容是反面论证呢? • 曾国藩这段话强调了什么呢?
8
曾国藩的“三要”是读书的要诀。他在谈 读书时不仅将有志视为取得成功的首要品质, 而且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正是有了修齐治平的宏志大愿, 才有了后来曾国藩的辉煌。
9
总结全文,归纳写法
这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三位古人是怎样谈 读书的,《论语》强调勤奋、谦虚而又踏实认 真的读书方法;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 曾国藩则强调读书“三要”。他们谈到的读书 方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10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呢?
• 语言精辟,层次分明。 • 笔法生动,观点明确。 • 行文灵活,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方
3
文章大意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 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 随随便便地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 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难道会不 到吗?
4
小结
读书、做事都要用心。只有 事事用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法是文章说服力极强。
11
体验拓展
对于三位古人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 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生活 与学习中与读书有关的事件及收获。
12
再见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