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品级
中国古代官员品级
中国古代官员品级中国古代官员品级是古代中国官僚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官员的等级和地位,并决定了他们在政府中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官员品级的划分是根据官员的职位和功绩来确定的,不同的品级有着不同的待遇和权力。
一、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官员品级的最早形式,它最早出现在唐代。
根据这个制度,官员被分为九个品级,从高到低分别是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和正五品。
品级越高,官员的地位和权力越大。
二、九卿制九卿制是中国古代官员品级的另一种形式,它出现在唐代末年。
根据这个制度,官员被分为九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
九卿是朝廷的最高行政官员,他们负责管理国家的各个部门,具有很高的权力和地位。
三、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官员品级的一种演化形式,它最早出现在宋代。
根据这个制度,官员被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掌管国家的政务,门下省是负责监察官员和处理诏令的机构,尚书省是各个部门的管理机构。
在六部中,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和户部。
吏部负责人事管理,礼部负责礼仪和外交事务,兵部负责军事事务,刑部负责司法事务,工部负责工程和工艺事务,户部负责财政事务。
这六个部门负责国家的各个方面,官员在其中任职,根据职位和功绩被分为正司郎中、郎中、官员等不同的品级。
四、九品官人制九品官人制是中国古代官员品级的一种改革形式,它出现在明代。
根据这个制度,官员被分为九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丞、卿、令和史。
这个制度取消了原有的官职名称,以九个等级来代替,官员的晋升和待遇都与品级相关。
五、九品芝麻官制九品芝麻官制是中国古代官员品级的一种变体,它出现在清代。
根据这个制度,官员被分为九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清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和九品。
古代官职大小排列
古代官职大小排列一,官职的品级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省知州;(武)守备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13、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编,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18、从九品——(文)翰林院待诏,刑都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19、末入流——(文)京、外县典吏,驿丞,河泊所所官;(武)无末入流二、官员的服饰品级——顶戴—————————蟒袍————补服(文/武)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麒麟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狮子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豹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虎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虎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鹭鸶/彪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溪鸟)鸟和(束力鸟)鸟/犀牛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犀牛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蓝雀/海马末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无三、官员的称呼大学士——中堂太子少保——宫保吏部尚书——天官、冢宰礼部尚书——大宗伯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刑部尚书————大司寇兵部尚书————大司马工部尚书————大司空左都御史————总宪左副都御史———副宪通政使—————银台御史——————侍御、都老爷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主事——————主政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河道总督————河台、河帅漕运总督————漕台、漕帅学政——————学台、学院、学宪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盐运使—————盐司道员——————道台、观察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同知——————二府、分府、司马通判——————别驾、三府知州——————牧、刺史州同——————州驾、州司马州判——————别驾、州司马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县丞——————左堂、二尹、捕厅主簿——————三尹吏目——————捕厅、右堂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巡检——————捕厅、巡政、分司提督——————军门、提台总兵——————总镇、镇台副将——————协镇、协台其实古代宫廷也是按也是按品排序,基本上没有官职名称。
古代文官职位对照表
古代文官职位对照表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封建时代,官员的级别是九品十八级。
即一品里有正副两级;级与级之间差半级,品与品之间差一级。
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对照表:古代官员正一品:封建时代:丞相;现在: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军队:无。
从一品:封建时代:内阁的阁僚;现在: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
正二品:封建时代:各部尚书;现在: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国务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委员。
从二品:总督和各部侍郎(资历较深)及各地巡抚(资历较深);现在: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军队:各部部长。
正三品:封建时代:各部侍郎和各地巡抚(资历较浅);现在:各地及各部的副职;军队:各部副职和大军区正职和资历较深的副职以及各大军区兵种正职。
从三品:封建时代:各地诸如学政之类以及各部的郎中(资历较深);现在:各部及各省副职(资历较浅);军队:各大军区副职(资历较浅)以及资历较深的集团军正职。
正四品:封建时代:知府。
;现在:厅长以及地级市的正职;军队:各省军区司令。
现代官员等级划公:超品:政治局常委、主席、总理、委员长、军委主席、政协主席、副主席(应该相当于古代王候)正一品: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书记处书记、副委员长、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最高法院院长、检察长从一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的部长、省委书记正二品:省长、国务院部长、人大主任(非书记兼任)从二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正三品:省委常委、中共中央副部长从三品:副省长、国务院的副部长、副主任、副主席正四品:市委书记、省委的部长从四品:市长、人大主任、厅长正五品: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从五品:市委常委、省委的副部长正六品:副市长、副主任、副厅长、副主席从六品:县委书记、市委的部长正七品:县长、局长、从七品: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副书记、正八品:县委常委、市委的副部长从八品:副县长、副主任、副局长、副主席正九品:乡党委书记、局长、乡长从九品:副书记、副局长、人大主席、副乡长未入流:乡镇的一些机构、村、居委会等。
古代九品十八级制度详解
古代九品十八级制度详解
古代九品十八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等级制度的一种,它是根据人们的身份、地位和资历来区分官员职位和等级的体制。
九品:古代把官员分为数个等级,最高的是一品官员,最低的是九品官员。
九品分别是:正品、从一品、从二品、从三品、从四品、从五品、从六品、从七品、从八品。
十八级:每一个九品官员等级又可再细分为两个级别,通常称为上下两级,这样九品就可以细分为十八级。
上下两级通常被称为“品级”,上级为“正品”,下级为“副品”。
具体的九品十八级如下:
一品正品、一品副品;
二品正品、二品副品;
三品正品、三品副品;
四品正品、四品副品;
五品正品、五品副品;
六品正品、六品副品;
七品正品、七品副品;
八品正品、八品副品;
九品正品、九品副品。
官员的晋升是按照这个制度来进行的,官员在任职期间或者根据个人的能力和表现还可以有逐级晋升的机会。
此外,九品十八级制度也不仅仅适用于官员,还适用于其他社会阶层和职业(如军队将领、文人学士等)的分级。
九品十八级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维持官员等级秩序、管理和分配资源、控制权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权利和地位的差异。
古代文官官衔
武散官:明威将军
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中国古代官职等级
中国古代官职等级1、品:品是用以表示官员级别高低的标志,起源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官僚选择制度。
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9等,以备选用,称“九品”,后来将在职官员的尊卑也分9个等级,亦称九品。
北魏时期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把每品分为正与从,第四品以下的正与从又各分上与下,把最初的9个等级发展成30个等级。
其排列顺序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
这种等级区分,隋唐以后各代仍被沿用,直至清末始废,只是各代略有差异。
唐、宋时期的武职,从第三品起分上、下级,形成武职32个等级。
隋代和清代只保留九品之中分正与从的办法,正与从不再分上下,且文职与武职相同,形成整齐划一的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18个品级。
金代较为特殊,把第三品到第五品的正与从各分为上、中、下三级,形成42个品级。
元、明两代与金代基本相似。
官员的品级与实任官职一般都相互对应。
以清代为例,内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六部尚书或总督为从一品,各省巡抚为正二品,布政使为从二品,知府为从四品,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知县为正七品,县丞为正八品,主簿为正九品,典史为从九品。
在封建社会里,只有九品之内的官员才称“官”,也称“流内”,九品以外的办事人员称“吏”,也称“流外”或“未入流”。
品级较高而任实职较低的官员称“行某某官”,品级较低而任实职较高的官员称“守某某官”。
2、阶阶是一种无实职实责,专门用作标明官员品级高低的荣誉称号。
在我国古代职官制度中,每一个品级都有一个相应的称号相匹配,统称“品阶”。
例如清文阶官正一品称光禄大夫,从一品称荣禄大夫,正二品称资政大夫,从二品称通奉大夫等。
品阶之名称始于唐代,后各代沿用,至清末始废,只是各代的名称略有差异。
古人对品阶称号十分重视,在泰山现存的碑文中,其名款之前常常冠以“某某大夫”、“某某郎”等品阶称号,以示荣耀。
3、勋勋亦属于无实职的荣誉虚衔,始于唐代。
古代官品衔分级
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回复收起回复16楼2011-09-22 10:30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我也说一句也是美分人气楷模12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清代补服、补子——顶子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
九品的划分标准
九品的划分标准
九品的划分标准(又称九品中正制)来源于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和晋升制度。
它按照九个等级,将官员分为不同的品级,以便对其进
行选拔和升迁。
以下是九品中正制的划分标准:
1. 一品:最高品级,通常是皇帝亲信的文官,如内阁大学士、尚书、
都官尚书等。
2. 二品:通常是国家重要职位的高级官员,如左右丞相、卿大夫、御
史大夫等。
3. 三品:通常是国家中层职位的官员,如尚书郎、御史中丞、刺史等。
4. 四品:通常是地方官员或部门官员,如知府、州县丞、知县等。
5. 五品:通常是地方官员的低级职位或中央官员的初级职位,如同知、县丞、主簿等。
6. 六品:通常是地方官员的驻地长官职位或中央官员的初级职位,如
推官、典史、主事等。
7. 七品:通常是地方官员的初级职位或中央官员的低级职位,如学官、主簿、爵亲王、世子等。
8. 八品:通常是地方官员的初级职位或中央官员的低级职位,如丞、
员外郎、正史、从九品官员等。
9. 九品:最低品级,通常是地方官员或中央官员的初级职位,如司簿、从九品小官员等。
这些品级的划分标准基于官员的职位、权力和责任等因素。
它不
仅用于选拔和辨别官员的能力和资历,还用于定义官员的礼仪和排场。
在九品中正制下,官员都必须按照自己的品级参加不同的官仪和宴会,并穿着规定的官服。
辨别官员品级的方法包括佩戴官印、着装和官帽
的款式等。
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持续存在了千余年,是中国官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官员的分类和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牛 r . i i *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文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
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 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
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列表如下: 品级官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 大学士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 ,督 察院左, 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 ,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 各省总督 ,各部院左 ,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 , 内阁学士 , 翰林院掌院学时 , 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 , 右副都于是 , 通政使, 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 , 太常寺卿 , 顺天府尹 ,史 卿宰尉 令丞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封人 工正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辖 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 厂卫太监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尹 职方 六卿 三公 少府 令史 别驾 三老 可汗 提刑 都司总兵奉天府尹, 各省按察使.从三品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正四品通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 太傅寺少卿, 各省道员.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 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 各部院郎中, 各府同知, 直隶知州从五品鸿胪寺少卿, 各道监察御使, 翰林院侍读, 侍讲, 各部院员外郎, 各省知州.正六品国子监司业, 内阁侍读, 左右春房中允, 各部院主事, 京府通判, 京县知县,各省通判.从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赞, 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丞, 外县知县, 各府学授.从七品翰林院检讨, 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 州判. 正八品太医院御医, 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 县教谕.从八品翰林院典簿, 府, 州, 县训导.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 县主簿.从九品翰林院侍诏, 刑部司狱, 州吏目, 巡检.未入流京, 外县典吏, 驿丞, 和泊所所官武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品级官职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将军,督统,提督正二品副督统,总兵从二品副将正三品参将从三品游击正四品都司从四品城门领正五品守备从五品守御所千总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卫千总正七品把总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外委千总从八品委署骁骑尉正九品外委把总从九品额外外委武官无未入流官员的称呼:看电视或看报纸的时候,有的网友可能会被一些官员的称呼搞糊涂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把一些官员的别称,介绍给大家。
官员的品阶勋爵
勋 例: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 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 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 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 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 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
三、勋
勋的种类: 勋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 车都尉、骁骑尉等,共十二级。 后代沿袭唐的制度,明代设置文勋、武 勋,文官勋号除柱国之外,还有正治卿、 资治尹之类。清代勋和爵合并。
三、勋
勋的种类: 勋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 车都尉、骁骑尉等,共十二级。 后代沿袭唐的制度,明代设置文勋、武 勋,文官勋号除柱国之外,还有正治卿、 资治尹之类。清代勋和爵合并。
四、爵 勋的种类: 周:公侯伯子男五类。 汉:封爵只有王、侯二等。只有皇子被 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所以通称诸 侯王。汉初异姓也封王,后代“非刘氏 不封”,异姓受封者通称列侯。汉武帝 以后,诸侯王得在王国境内分封庶子为 侯,也有列侯性质(称王子侯)。
二、阶
隋:隋代把有职务的官员称为职事官, 没有职务的称为散官。 唐:唐代整理前代散官的官号,并重新 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 号,称为阶,通称为阶官。 例:唐代的从一品官称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称为特近,正六品称为朝议郎, 正六品下称为承议郎。
三、勋
勋:功勋、功劳 唐:唐代采取在某些散官官号略加补充 作为酬赏军工的勋号,称为勋,通称为 勋官。
四、爵(特殊) 食邑: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 以示尊贵,获得封地,有郡有县,但是 到了宋代所谓的食邑若干户,并不表示 实际的赋税收入。宋代的食实封,早期 是实际赋税收入,到了南宋也成了虚数。
品阶勋爵
一、品 古代把官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 汉:以禄石的多寡作为官阶高低的标志, 例如: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为 二千石,县令则是千石到六百石,禄石 不同,月俸收入不同。 曹魏: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 最低。
古代官阶品级对应表
古代官阶品级对应表在古代社会,官阶品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身份象征,它代表了一个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官阶品级的划分既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又有一定的升迁规则。
下面是一份古代官阶品级对应表,带您了解古代官员的身份和职责。
一、九品官员1. 列侯:掌管一座县城的行政事务。
2. 亭长:负责一个乡镇的治安和民生。
3. 市丞:管理一个市场的商业活动。
4. 知县:主管一个县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5. 知府:管理一个府州的政务和经济发展。
6. 知州:负责一个州的行政管理和税收征收。
7. 刺史:管理一个州的政务和军事事务。
8. 州牧:掌管一个州的军政和农业发展。
9. 大都督:统领一个大区域的军队和行政机构。
二、八品官员1. 丞相: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国家的决策和治理。
2. 太师:辅佐丞相,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3. 太傅:负责皇室贵族子弟的教育和培养。
4. 太保:负责皇帝的安全和保卫工作。
5. 太尉:掌管国家的军队和军事事务。
6. 太尉:负责国家的司法和刑法事务。
7. 太仆:管理国家的财政和物资供应。
8. 太宰:负责国家的宗教事务和祭祀仪式。
三、七品官员1. 尚书:负责国家的文书和文书管理。
2. 司马:掌管国家的军事和军队管理。
3. 司空:负责国家的工程和建筑事务。
4. 司徒:管理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5. 大理寺卿:负责国家的司法和刑法审判。
6. 少卿:辅佐各级官员,参与政务决策。
7. 守备:负责边境地区的军事和防御。
8. 太常:管理国家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四、六品官员1. 大学士:担任皇帝的谋士和顾问。
2. 尚书令:掌管国家的文书和文书管理。
3. 大司马:负责国家的军事和军队管理。
4. 大司空:管理国家的工程和建筑事务。
5. 大司徒:负责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6. 太仆寺卿: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物资供应。
7. 大理寺少卿:参与国家的司法和刑法审判。
8. 都督:统领一方地区的军队和行政机构。
五、五品官员1. 大学士:担任皇帝的谋士和顾问。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武职外官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副科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
文职外官
布政使司照磨、盐运使司知事、府、州、县训导
武职京官
八品典仪、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骁骑尉
正九品
股级
文职京官
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
按察使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领侍卫内大臣
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
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从一品
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
各部尚书
国务院副总理兼部长
少师、少傅、少保
人大、政协的副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
政治局委员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郡王、国公、各总督
武职京官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从七品
副处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
文职外官
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州判
武职京官
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科级
文职京官
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文职外官
县丞、士县丞
副县长、自治县副县长
文职京官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赞礼郎
文职外官
知县
县长
京县县丞
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古代官员级别划分
古代官员级别划分古代中国的官员级别划分是非常严格的,不同级别的官员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权力,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官僚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最高的官员是皇帝,而最低的官员则是各级县令。
在古代中国,官员的级别分为九品,每个品级又分为正、从、员三个级别。
从最高的品级开始,分别是九品中正、九品中从、九品中员、八品中正、八品中从、八品中员、七品中正、七品中从、七品中员,依次类推。
在这个官员体系中,不同级别的官员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最高的官员是皇帝,他是整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有着绝对的权力。
皇帝下面的官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央官员,另一类是地方官员。
中央官员包括太尉、大司马、太傅、太保、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太傅、少傅、太常、太仆、太府、大鸿胪、大司徒、大司空、大司农、大匠卿、大理寺丞、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房部尚书、光禄卿、侍中、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司徒、司空、司农、司马、尚方官、太常卿、宗正卿、博士、祠部郎中、宗人府丞等。
这些官员的职责非常重要,他们直接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例如,尚书令是负责处理官方文书的官员,他们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而太常卿则是负责宗教和祭祀方面的工作,他们需要负责每年的祭祀和宗教仪式。
与中央官员相对应的是地方官员,他们的级别和职责也各不相同。
例如,州、府、郡的长官是八品中正,县的长官是八品中从,而乡的长官则是九品中员。
这些地方官员的职责是维护当地的治安,管理当地的资源。
除了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之外,还有一些专门负责某些领域的官员。
例如,吏部尚书是负责选拔和管理官员的官员,而礼部尚书则是负责国家礼仪和儒家文化的官员。
在古代中国,官员级别的划分非常严格,每个官员都有着明确的职责和权力。
这种官僚体系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和治理,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可能会导致官僚主义的问题。
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对应职位
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对应职位一、正一品: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官职中最高品级的一位官员,位居最高。
主要负责管理尚书省的工作,监督和协助天子处理政务。
尚书令需要具备高超的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应对重大决策和管理事务。
二、从一品:大学士大学士是咸丰年间设立的官职,与尚书同为最高品级的官员。
大学士主要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朝政,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
他们承担重要的国家任务,需要具备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智慧。
三、从二品: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属于从二品官职,负责皇帝身边的侍奉和助理工作。
他们参与重要的礼仪和祭祀仪式,同时也是皇帝的亲信之一。
光禄大夫需要具备丰富的礼仪知识和出色的执行力。
四、从三品: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担任皇帝私人秘书工作的官员,属于从三品官职。
他们协助主管中书省的官员处理文书、起草文件和上奏表疏等工作。
中书舍人需要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五、从四品:中丞中丞是担任中央政府和朝廷官员之间沟通的重要角色。
他们负责协助主管官员处理文书事务,并监督下属官员的工作。
中丞需要具备优秀的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
六、从五品:员外郎员外郎是担任官府机构内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属于从五品官职。
他们负责办理各类文件、处理政务和监督人员工作。
员外郎需要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七、从六品:郎中郎中是担任地方官府的重要职务,属于从六品官职。
他们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工作,处理案件和判决。
郎中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和公正的判断力。
八、从七品:主簿主簿是地方政府机关的一员,属于从七品官职。
他们负责管理文件档案和协助官员处理行政事务。
主簿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政务经验。
九、从八品:主事主事是地方官署中的官员,属于从八品官职。
他们负责处理具体的政务和协助上级官员管理工作。
主事需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以上是正一品到从九品对应的官职及其主要职责。
每个官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官员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古代官职
一级:常委主席副主席总理,相当古代一品二级:政治局成员书记处成员副委员长副总理国务委员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相当古代从一品三级:部长部党组书记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主任省政协主席,相当古代二品四级:副部级副省级,相当古代从二品五级:司长,相当古代三品,厅长,相当古代四品,地级市长巡视员,相当古代五~六品六级:副厅级副市级、助理巡视员,同上,但属于从品级七级:处长市局长县长调研员,相当古代七品八级:副处级副县级助理调研员,相当古代从七品九级:科长市处长县局长乡镇长主任科员,相当古代八品十级:副科长股长乡镇助理副主任科员,相当古代从八品十一级:科员县以下公务员,相当古代九品十二级:办事员,相当古代从九品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古代官员的等级与职务之--古代官员的品级勋官和散官
古代官员的等级与职务之--古代官员的品级、勋官和散官一、官员的品级古代官员的等级主要是指官员品级,是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即九品正从十八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
秦汉以前主要以官员俸禄作为官员的等级,最高一级是万石,以下依次是中二千石,真二干石,二千石,比二干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比百石,斗食俸。
品级始于三国曹魏末年的九品官品。
北魏孝文帝进而分为正、从、下三十级,北周改为九命九秩,隋唐时九品十八级正式形成。
二、勋官勋官主要用于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是一种武官官制。
源于南北朝时期西魏之柱国。
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
隋置上柱国与柱国以酬军功勤劳,皆无职掌,凡十一等。
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
历代相沿,大体同唐,品级或有小异。
元无武骑尉。
明无上柱国而有左、右柱国,另有文勋官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卿、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十一阶,清代废止。
清代则取消了勋官,改设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世职。
唐朝,凡有军功的,授以勋官。
勋官最高一阶称为“上柱国”,正二品,需要经“十二转”才能达到。
《木兰辞》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十二转”就是说:花木兰立了最大的军功。
最低一阶为“武骑尉”,等于从七品,只需一转。
“转”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
凡以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的书记员记录战前的情况,战争的过程和胜负的结果,同时要记录每个官、兵杀死或俘虏敌人的数字,上报到尚书省吏部。
吏部的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上皇帝,等待授官。
以战前的条件分: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官员品级大清官员品级大清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嬷═p⑻ 皆涸菏?/p>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B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清.明官职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訄?}?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
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
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
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备骧@ 擦盅?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县:助手有县丞、主簿。
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
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
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
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宋朝收回节度使兵权,节度使后来只是荣誉称号,只发奖状不给实权。
元代废除。
.清代官衔.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正.从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登佐郎.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正.从一品.建威将军.振威将军.二品.武显将军.武功将军.三品.武义都尉.武寅都尉.四品.昭武都尉.宣武都尉.五品.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六品.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七品.武络骑尉.武络佐骑尉.八品.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九品.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官员的服饰.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顶戴.蟒袍.补服.一品.珊瑚.九蟒五爪.(麒麟).仙鹤.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狮子).锦鸡.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豹子).孔雀.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虎).雪雁.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熊).白鹇.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彪).鸬.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犀牛).紫鸳鸯.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犀牛).鹌鹑.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海马).练雀.@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獬豸).黄鹂.(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