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讲义讲课稿

合集下载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讲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讲义

此为三角函数最为基础的知识,在以后的多学科学习中都能用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解三角形【考点及要求】 1.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 并能初步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 【基础知识】在C B A c b a ABC ∠∠∠∆、、分别是、、中,所对的边,ABC R ∆为的外接圆半径,则有,1.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2.余弦定理:bca cb A 2cos 222-+=A bc c b a cos 2222-+=⇔ ac b c aB 2cos 222-+=B ac c a b cos 2222-+=⇔ abc b a C 2cos 222-+=C ab b a c cos 2222-+=⇔ 3.常用公式:(1)π=++C B A ;(2)B ac A bc C ab S sin 21cos 21sin 21===知识点一: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讲练】例1 在ΔABC 中,已知a=3,b=2,B=45°,求A,C 及边c .【变式训练】 1.在△ABC 中,已知a=3,b=2,B=45°,求A 、C 和c.知识点二:正、余弦定理的运用【典例精析】 例1、(2010辽宁文数)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sin (2)sin (2)sin a A b c B c b C =+++. (Ⅰ)求A 的大小;(Ⅱ)若sin sin 1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例2、(2010重庆文数)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且32b +32c -32a =42bc . (Ⅰ) 求sinA 的值;(Ⅱ)求2sin()sin()441cos 2A B C Aππ+++-的值.例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B cos cos =-ca b +2.(1)求角B 的大小; (2)若b=13,a+c=4,求△ABC 的面积.例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5,c=7,且4sin22BA+-cos2C=27.(1)求角C的大小;(2)求△ABC的面积.【变式训练】1.(2010天津文数)在∆ABC中,coscosAC B AB C=。

最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

最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

最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理科基础知识讲解《4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理科基础知识讲解《4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课件
--
(3)先讨论点P的位置.当∠OBP<90°时,线段PB上存在点到点O的距离小于圆O的半径,点P不符合规划要求;当∠OBP≥90°时,对线段PB上任意一点F,OF≥OB,即线段PB上所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的半径,点P符合规划要求.设P1为l上一点,且P1B⊥AB,由(1)知,P1B=15,此时P1(-13,9);当∠OBP>90°时,在△PP1B中,PB>P1B=15.由上可知,d≥15.再讨论点Q的位置.
--
对点训练1(2019江苏丹阳高级中学模拟)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 )
D
--
二、测量距离问题的模型案例2(2019江苏,18)如图,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O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湖上有桥AB(AB是圆O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上选两个点P,Q,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QA,规划要求:线段PB,QA上的所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的半径.已知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C,D为垂足),测得AB=10,AC=6,BD=12(单位:百米).(1)若道路PB与桥AB垂直,求道路PB的长;(2)在规划要求下,P和Q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D处?并说明理由;(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PB和QA的长度均为d(单位:百米),求当d最小时,P,Q两点间的距离.
--
考点4
对点训练4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方向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 脚c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 脚c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 顶d的仰角为30°,则此 的高度cd= m.

高三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综合讲义

高三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综合讲义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综合讲义一、考试要求:了解利用向量知识推导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二、知识梳理:考点1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 ∶b ∶c =(2)a = ,b = ,c =(3)sin A = ,sin B = ,sin C =考点2 余弦定理在ABC ∆中a 2= ,b 2= ,c 2=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 , cos B = , cos C = . 考点3 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1.(广州调研)△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b =3,则sin A sin A +C=( ) A.23 B.32 C .-23 D .-322.在△ABC 中,已知BC =8,AC =5,三角形面积为12,则cos2C =( )A .-725 B.725 C .-2425 D.24253.(全国)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A =b sin B ,则sin A cos A +cos 2B =( )A .-12 B.12C .-1D .1 4.在△ABC 中,如果lg a -lg c =lgsin B =-lg 2,并且B 为锐角,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5.在△ABC 中,AB =3,BC =5,CA =7,则AB →〃BC →=( )A .-152 B.152 C .-15 32 D.15 326.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的三个内角的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________.7.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的三个内角的所对的边,若a =2,b =2,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8.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b a +a b=6cos C ,则tan C tan A +tan C tan B=________.1.(广州海珠调研)已知A ,B ,C 是△ABC 的内角,A =π3.a ,b ,c 分别是其对边长,向量m =(cos B ,sin B ),n =(cos C ,-sin C ).(1)求m 〃n 的大小;(2)若a =2,cos B =33,求b 的长.2.(2011年广东深圳调研)已知向量a =⎝ ⎛⎭⎪⎫-1,sin α2与向量b =⎝ ⎛⎭⎪⎫45,2cos α2垂直,其中α为第二象限角.(1)求tan α的值;(2)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所对的边,若b 2+c 2-a 2=2bc ,求tan(α+A )的值.3.(2011年全国)△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己知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 B .(1)求B ;(2)若A =75°,b =2,求a ,c .4.(2011年山东)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 -2cos C cos B =2c -a b. (1)求sin C sin A的值; (2)若cos B =14,△ABC 的周长为5,求b 的长.5.(惠州调研)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a ,b ,c ,若m =⎝ ⎛⎭⎪⎫-cos A 2,sin A 2,n =⎝⎛⎭⎪⎫cos A 2,sin A 2,且m 〃n =12. (1)求角A 的值;(2)若a =2 3,b +c =4,求ABC 的面积.高考尝试1.(湖南)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 sin A =a cos C .(1)求角C 的大小;(2)求3sin A -cos ⎝⎛⎭⎪⎫B +π4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 ,B 的大小.2. ABC ∆的内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 (I )若c b a ,,成等差数列,证明:()C A C A +=+sin 2sin sin ; (II )若c b a ,,成等比数列,求B cos 的最小值.3.在ABC ∆中,3,2,600===∠BC AC A ,则AB 等于___________。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讲义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讲义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1课时 余弦定理(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借助向量的运算,探索三角形边长与角度的关系,掌握余弦定理. 教学重点:用向量的方法推导余弦定理,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角. 教学难点: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核心素养:1.通过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逻辑推理素养.2.通过余弦定理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1.对余弦定理的理解(1)适用范围:余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 (2)结构特征:“平方”“夹角”“余弦”.(3)揭示的规律:余弦定理指的是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中一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式,它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4)主要功能:余弦定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 2.判定三角形的形状(1)有关三角形边角关系解三角形问题,就是从“统一”入手,体现转化思想.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条思路:①化边为角,再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出三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②化角为边,再进行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判定三角形形状时经常用到下列结论:①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0°<A <90°;反之,若0°<A <90°,则a 2<b2+c 2.例如:在不等边△ABC 中,a 是最大的边,若a 2<b 2+c 2,可得角A 的范围是⎝ ⎛⎭⎪⎫π3,π2. ②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 =90°;反之,若A =90°,则a 2=b 2+c 2. ③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90°<A <180°;反之,若90°<A <180°,则a 2>b 2+c 2.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余弦定理只适用于已知三边和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 )(2)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3)已知△ABC中的三边,可结合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做一做(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b=7,c =3,则B=____.(2)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2,3,4,则此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3)在△ABC中,若a2+b2-c2=ab,则角C的大小为____.(4)在△ABC中,AB=4,BC=3,B=60°,则AC等于____.题型一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例1 在△ABC中,a=23,c=6+2,B=45°,解这个三角形.[跟踪训练1] (1)在△ABC中,已知a=4,b=6,C=120°,则边c的值是( )A.8 B.217C.6 2 D.219(2)在△ABC中,已知b=3,c=33,B=30°,求角A,C和边a.题型二已知三边(三边关系)解三角形例2 (1)在△ABC中,若a=7,b=43,c=13,则△ABC的最小角为( )A.π3B.π6C.π4D.π12(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4,a+c=2b,且最大角为120°,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题型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3 在△ABC中,已知(a+b+c)(a+b-c)=3ab,且2cos A sin B=sin C,试确定△ABC的形状.[跟踪训练3] 在△ABC中,若B=60°,2b=a+c,试判断△ABC的形状.1.在△ABC中,已知b2=ac且c=2a,则cos B等于( )A.14B.34C.24D.232.在△ABC中,已知a=2,则b cos C+c cos B等于( )A.1 B. 2C.2 D.43.在△ABC中,若a=3+1,b=3-1,c=10,则△ABC的最大角的度数为____.4.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b=2,c=1+3,且a2=b2+c2-2bc sin A,则边a=____.5.在△ABC中,b=a sin C,c=a cos B,试判断△ABC的形状.一、选择题1.在△ABC中,已知a=5,b=15,A=30°,则c等于( )A.2 5 B. 5C.25或 5 D.以上都不对2.在△ABC中,sin2A2=c-b2c(a,b,c分别为角A,B,C的对应边),则△ABC的形状为( )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2ab=c2,则角C为( )A.π4B.3π4C.π3D.2π34.(多选)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a+1,a+2,其最大角不超过120°,则a的值可能为( )A.1 B.3 2C.2 D.35.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x2+x+1,x2-1和2x+1(x>1),则△ABC的最大角为( )A.150° B.120°C.60° D.75°二、填空题6.若|AB→|=2,|AC→|=3,AB→·AC→=-3,则△ABC的周长为____.7.在△ABC中,BD为∠ABC的平分线,AB=3,BC=2,AC=7,则sin∠ABD =____.8.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AB⊥BD,BC=33,BD=5,sin∠ABC=235,则CD的长度等于____.三、解答题9.在△ABC中,A+C=2B,a+c=8,ac=15,求b.10.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c)2=b2-34 ac.(1)求cos B的值;(2)若b=13,且a+c=2b,求ac的值.1.在△ABC中,a=3,b-c=2,cos B=-1 2 .(1)求b,c的值;(2)求sin(B+C)的值.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c)2=(2-3)bc,sin A sin B=cos2C2,BC边上的中线AM的长为7.(1)求角A和角B的大小;(2)求△ABC的周长.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第1课时余弦定理(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借助向量的运算,探索三角形边长与角度的关系,掌握余弦定理.教学重点:用向量的方法推导余弦定理,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角.教学难点: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核心素养:1.通过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逻辑推理素养.2.通过余弦定理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1.对余弦定理的理解(1)适用范围:余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2)结构特征:“平方”“夹角”“余弦”.(3)揭示的规律:余弦定理指的是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中一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式,它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4)主要功能:余弦定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 2.判定三角形的形状(1)有关三角形边角关系解三角形问题,就是从“统一”入手,体现转化思想.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条思路:①化边为角,再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出三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②化角为边,再进行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判定三角形形状时经常用到下列结论:①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0°<A <90°;反之,若0°<A <90°,则a 2<b 2+c 2.例如:在不等边△ABC 中,a 是最大的边,若a 2<b 2+c 2,可得角A 的范围是⎝ ⎛⎭⎪⎫π3,π2. ②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 =90°;反之,若A =90°,则a 2=b 2+c 2. ③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90°<A <180°;反之,若90°<A <180°,则a 2>b 2+c 2.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余弦定理只适用于已知三边和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 ) (2)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 (3)已知△ABC 中的三边,可结合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 答案 (1)× (2)√ (3)√ 2.做一做(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b =7,c =3,则B =____.(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2,3,4,则此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3)在△ABC 中,若a 2+b 2-c 2=ab ,则角C 的大小为____. (4)在△ABC 中,AB =4,BC =3,B =60°,则AC 等于____. 答案 (1)5π6 (2)钝角 (3)π3(4)13题型一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例1 在△ABC中,a=23,c=6+2,B=45°,解这个三角形.[解]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23)2+(6+2)2-2×23×(6+2)×cos45°=8,∴b=22,又cos A=b2+c2-a22bc=8+6+22-2322×22×6+2=12,∴A=60°,C=180°-(A+B)=75°.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的两种情况(1)已知两边和两边夹角,直接应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根据边角关系应用余弦定理求解其他角.(2)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解法如下: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于第三边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第三边的长.[跟踪训练1] (1)在△ABC中,已知a=4,b=6,C=120°,则边c的值是( )A.8 B.217C.6 2 D.219(2)在△ABC中,已知b=3,c=33,B=30°,求角A,C和边a.答案(1)D (2)见解析解析(1)根据余弦定理,c2=a2+b2-2ab cos C=16+36-2×4×6×cos120°=76,∴c=219.(2)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32=a2+(33)2-2a×33×cos30°,∴a2-9a+18=0,解得a=3或6.当a=3时,A=30°,∴C=120°.当a=6时,由余弦定理,得cos A=b2+c2-a22bc=9+27-362×3×33=0.∴A=90°,∴C=60°.题型二已知三边(三边关系)解三角形例2 (1)在△ABC中,若a=7,b=43,c=13,则△ABC的最小角为( )A.π3B.π6C.π4D.π12(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4,a+c=2b,且最大角为120°,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解析](1)因为c<b<a,所以最小角为角C.所以cos C=a2+b2-c22ab=49+48-13 2×7×43=32,所以C=π6,故选B.(2)已知a-b=4,则a>b,且a=b+4,又a+c=2b,则b+4+c=2b,所以b=c+4,则b>c,从而a>b>c,所以a为最大边,A=120°,b=a-4,c=a -8.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a-4)2+(a-8)2+(a-4)(a-8),即a2-18a+56=0,解得a=4或a=14.又b=a-4>0,所以a=14.即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14.[答案](1)B (2)见解析[条件探究] 若本例(1)中条件不变,如何求最大角的余弦值呢?解因为c<b<a,所以最大角为角A,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b2+c2-a22bc=432+132-72 2×43×13=48+13-49839=3926.故△ABC 的最大角的余弦值为3926.已知三边求解三角形的方法(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角时,可先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出各角的大小. (2)若已知三角形三边的比例关系,常根据比例的性质引入k ,从而转化为已知三边求解.在已知三边求三个角时,一般先求小角后求大角.[跟踪训练2] (1)在△ABC 中,(b +c )∶(c +a )∶(a +b )=4∶5∶6,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2)在△ABC 中,已知BC =7,AC =8,AB =9,试求AC 边上的中线长. 答案 (1)120° (2)见解析解析 (1)由(b +c )∶(c +a )∶(a +b )=4∶5∶6,得a ∶b ∶c =7∶5∶3,∴边a 最大.又cos A =b 2+c 2-a 22bc =-12,∴A =120°.(2)解法一: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A =AB 2+AC 2-BC 22×AB ×AC =92+82-722×9×8=23,设中线长为x ,由余弦定理知,x 2=⎝ ⎛⎭⎪⎫AC 22+AB 2-2×AC 2×AB cos A =42+92-2×4×9×23=49,则x =7.∴所求中线长为7.解法二:在△ABC 中,设AC 边上的中线长为x ,如图,以AB ,BC 为邻边作▱ABCD .由余弦定理可得,在△ABC 中,有AC 2=AB 2+BC 2-2AB ×BC ×cos∠ABC ,① 在△ABD 中,有BD 2=AB 2+AD 2-2AB ×AD ×cos∠BAD ,② ①+②可得(2x )2+AC 2=2(AB 2+BC 2), 即(2x )2+82=2×(92+72),∴x =7, ∴所求中线长为7.题型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3 在△ABC中,已知(a+b+c)(a+b-c)=3ab,且2cos A sin B=sin C,试确定△ABC的形状.[解]由2cos A sin B=sin C,得2cos A sin B=sin A cos B+cos A sin B,∴sin(A-B)=0,又A与B均为△ABC的内角,∴A=B.由(a+b+c)(a+b-c)=3ab,得(a+b)2-c2=3ab,∴a2+b2-c2=ab,∴由余弦定理,得cos C=12,C=60°,∴△ABC为等边三角形.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利用余弦定理(有时还要结合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的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方法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统一成边的关系后,注意等式两边不要轻易约分,否则可能会出现漏解.[跟踪训练3] 在△ABC中,若B=60°,2b=a+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B=60°,b=a+c2,∴⎝⎛⎭⎪⎫a+c22=a2+c2-2ac cos60°.∴(a-c)2=0,a=c,又B=60°,∴△ABC为等边三角形.1.在△ABC中,已知b2=ac且c=2a,则cos B等于( )A.14B.34C.24D.23答案 B解析∵b2=ac,c=2a,∴b2=2a2,b=2a,∴cos B=a2+c2-b22ac=a2+4a2-2a2 2a·2a =3 4.2.在△ABC中,已知a=2,则b cos C+c cos B等于( ) A.1 B. 2C.2 D.4答案 C解析b cos C+c cos B=b·a2+b2-c22ab+c·c2+a2-b22ac=2a22a=a=2.3.在△ABC中,若a=3+1,b=3-1,c=10,则△ABC的最大角的度数为____.答案120°解析由c>a>b,知角C为最大角,则cos C=a2+b2-c22ab=-12,∴C=120°,即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120°.4.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b=2,c=1+3,且a2=b2+c2-2bc sin A,则边a=____.答案 2解析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sin A=b2+c2-a22bc=cos A,∴A=45°,∴a2=b2+c2-2bc cos45°=4,a=2.5.在△ABC中,b=a sin C,c=a cos B,试判断△ABC的形状.解由余弦定理知cos B=a2+c2-b22ac,代入c=a cos B,得c=a·a2+c2-b22ac,∴c2+b2=a2,∴△ABC是以A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又b=a sin C,∴b=a·ca,∴b=c,∴△ABC也是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一、选择题1.在△ABC中,已知a=5,b=15,A=30°,则c等于( ) A.2 5 B. 5C.25或 5 D.以上都不对答案 C解析∵a2=b2+c2-2bc cos A,∴5=15+c2-215×c×32.化简,得c2-35c+10=0,即(c-25)(c-5)=0,∴c=25或c= 5.2.在△ABC中,sin2A2=c-b2c(a,b,c分别为角A,B,C的对应边),则△ABC的形状为( )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 B解析∵sin2A2=1-cos A2=c-b2c,∴cos A=bc=b2+c2-a22bc⇒a2+b2=c2,符合勾股定理.故△ABC为直角三角形.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2ab=c2,则角C为( )A.π4B.3π4C.π3D.2π3答案 B解析∵a2+b2+2ab=c2,∴a2+b2-c2=-2ab,cos C=a2+b2-c22ab=-2ab 2ab =-22,∵C∈(0,π),∴C=3π4.4.(多选)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a+1,a+2,其最大角不超过120°,则a的值可能为( )A.1 B.3 2C.2 D.3答案BC解析设钝角三角形的最大角为α,则依题意90°<α≤120°,于是由余弦定理得cosα=a2+a+12-a+222a a+1=a-32a,所以-12≤a-32a<0,解得32≤a<3.故选BC.5.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x2+x+1,x2-1和2x+1(x>1),则△ABC的最大角为( )A.150° B.120°C.60° D.75°答案 B解析令x=2,得x2+x+1=7,x2-1=3,2x+1=5,∴最大边x2+x+1应对最大角,设最大角为α,∴cosα=x2-12+2x+12-x2+x+12 2x2-12x+1=-12,∴最大角为120°.二、填空题6.若|AB→|=2,|AC→|=3,AB→·AC→=-3,则△ABC的周长为____. 答案5+19解析 由AB →·AC →=|AB →||AC →|cos A 及条件,可得cos A =-12,∴A =120°,再由余弦定理求得BC 2=19,∴周长为5+19.7.在△ABC 中,BD 为∠ABC 的平分线,AB =3,BC =2,AC =7,则sin ∠ABD =____.答案12解析 因为BD 为∠ABC 的平分线,所以∠ABD =12∠ABC .由余弦定理,得cos∠ABC =AB 2+BC 2-AC 22×AB ×BC =32+22-722×3×2=12.又cos ∠ABC =1-2sin 2∠ABD =12,所以sin ∠ABD =12.8.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上,AB ⊥BD ,BC =33,BD =5,sin ∠ABC =235,则CD 的长度等于____.答案 4解析 由题意,知sin ∠ABC =235=sin ⎝ ⎛⎭⎪⎫π2+∠CBD =cos ∠CBD ,由余弦定理可得CD 2=BC 2+BD 2-2BC ·BD ·cos∠CBD =27+25-2×33×5×235=16.∴CD =4.三、解答题9.在△ABC 中,A +C =2B ,a +c =8,ac =15,求b . 解 在△ABC 中,因为A +C =2B ,A +B +C =180°, 所以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a +c )2-2ac -2ac cos B =82-2×15-2×15×12=19.所以b=19.10.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c)2=b2-34 ac.(1)求cos B的值;(2)若b=13,且a+c=2b,求ac的值.解(1)由(a-c)2=b2-34 ac,可得a2+c2-b2=54 ac.所以a2+c2-b22ac=58,即cos B=58.(2)因为b=13,cos B=5 8,由余弦定理,得b2=13=a2+c2-54ac=(a+c)2-134ac,又a+c=2b=213,所以13=52-134ac,解得ac=12.1.在△ABC中,a=3,b-c=2,cos B=-1 2 .(1)求b,c的值;(2)求sin(B+C)的值.解(1)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cos B=c2+a2-b22ca=9+c+b c-b6c=9-2c+b6c=-12,即9-2b+c=0,又b-c=2,所以b=7,c=5.(2)由(1)及余弦定理,cos C=a2+b2-c22ab=32+72-522×3×7=1114,又sin2C+cos2C=1,0<C<π,所以sin C=5314,同理sin B=32,所以sin(B +C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32×1114+5314×⎝ ⎛⎭⎪⎫-12=3314.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c )2=(2-3)bc ,sin A sin B =cos 2C2,BC 边上的中线AM 的长为7.(1)求角A 和角B 的大小; (2)求△ABC 的周长.解 (1)由a 2-(b -c )2=(2-3)bc , 得a 2-b 2-c 2=-3b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32.又0<A <π,所以A =π6.由sin A sin B =cos 2C2,得12sin B =1+cos C2,即sin B =1+cos C ,则cos C <0,即C 为钝角.所以B 为锐角,且B +C =5π6,则sin ⎝ ⎛⎭⎪⎫5π6-C =1+cos C , 化简得cos ⎝ ⎛⎭⎪⎫C +π3=-1,解得C =2π3,所以B =π6.(2)由(1)知,a =b ,在△ACM 中,由余弦定理得AM 2=b 2+⎝ ⎛⎭⎪⎫a 22-2b ·a 2·cos C=b 2+b 24+b 22=(7)2,解得b =2,所以a =2.在△ABC 中,c 2=a 2+b 2-2ab cos C =22+22-2×2×2×cos 2π3=12, 所以c =2 3.所以△ABC 的周长为4+2 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打印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打印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解三角形的大前提背景: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 A =sin(B +C ),cos A =-cos(B +C ),tan A =-tan(B +C ).sin A 2=cos B +C 2,cos A 2=sin B +C2.考点一:1.正弦定理: ,其中R 是 .2.变形为: (1)a ∶b ∶c = ;(边化角)a =_______,b =_______,c =_____; (角化边)sin A =_______, sin B =______, sin C =_______注: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二解、无解,应注意区分.大边对大角) 3.解三角形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 例1.已知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

(1)7,8,105a b A === (2)10,20,80a b A ===(3)10,56,60b c C === (4)23,6,30a b A ===2.在△ABC 中,a =8,B =60°,C =75°,求边b 和c .考点二:余弦定理 a 2=__________,b 2=_______,c 2=________.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__________,cos B =________,cos C =_________.或者 注:1.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2bc cos A, 求出a ,再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 ,C. 2.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例.在△ABC 中,a =1,b =7 ,B =60°,求c.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题思路:一般考虑两个方向进行变形:(1)一个方向是边,走代数变形之路,通常是正、余弦定理结合使用;(2)另一个方向是角,走三角变形之路.通常是运用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判断锐、直、钝三角形;结合三角变换判断等腰,等边等)例1.在△ABC 中,bcosA =a cosB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在△ABC 中,若cosA cosB =ba ,则△ABC 的形状是.( )3.△ABC 中,若lg a -lg c =lgsin B =-lg 2且B ∈()0,π2,则△ABC 的形状是( )4.已知在△ABC 中,222cosA b cc+=,则△ABC 的形状是考点四: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例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A 2=255,AC AB ∙=3. (1)求△ABC 的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解个数1sin 2ABC S ab C ∆==: 1sin 2bc A =1sin 2ca B =abc 4R (R 为外接圆半径)=12(a +b +c )·r (r 内切圆半面积; (2)若b +c =6,求a 的值.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2a +c .(1)求角B 的大小;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 考点五: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题型: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进行边角互换,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化简求值.三角变换公式: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辅助角公式:例1.在ABC △中,已知内角A π=3,边23BC =.设内角B x =,周长为y . (1)求函数()y f x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2)求y 的最大值.2.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Ⅰ)求B 的大小;(Ⅱ)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AB BC ⋅=8,∠BAC =θ,a =4.(1)求b ·c 的最大值及θ的取值范围;(2)求函数f (θ)=23sin 2(π4+θ)+2cos 2θ-3的值.考点六:综合问题例.(2005年全国高考卷三试题)△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43cos =B (Ⅰ)求cot A +cotC 的值; (Ⅱ)设32BA BC⋅=,求a +c 的值. 考点七:实际应用(一.)测量问题例1. 如图1所示,为了测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A 、B 两点,望对岸标记物C ,测得∠CAB=30°,∠CBA=75°,AB=120cm ,求河的宽度。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正、余弦定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正弦定理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证明,并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关于解三角形的问题:()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④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由实际问题出发探索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得出正弦定理。

高一学生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由实际问题出发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研究的愿望。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探索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初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与能力;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进而领会数学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推导. .正弦定理的运用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 .正弦定理的运用.五、学法与教法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开展“动脑想、严格证、多交流、勤设问”的研讨式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会观察”、“会类比”、“会分析”、“会论证”的能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
总结词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物理学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可以用三角函数来描 述,如重力、弹力等。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这些力的作用 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理现象。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正弦a、b、c与对应的角A、B、C 的正弦值之比都相等,即$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表达式形式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形式简洁,易于理解和记 忆。相比之下,余弦定理的表达式较为复杂
,需要更多的数学基础才能理解和应用。
定理间的互补性
要点一
解决问题时的互补性
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常常是互补使 用的。对于一些问题,使用正弦定理可能更方便;而对于 另一些问题,使用余弦定理可能更合适。通过结合使用两 种定理,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更 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深入研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
可以进一步研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如推广到多边形、高维空间等。
开发基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算法和软件
可以开发基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算法和软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解与应用
深入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01
理解证明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02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 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相对角的正弦值的比值都相等,即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其中$a, b, c$分别代表三角形 的三边长度,$A, B, C$分别代表与三边相对应的角。

4.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讲义

4.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讲义

第四章 解三角形4.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一.【课标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命题走向】对本讲内容的考察主要涉及三角形的边角转化、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三角形内三角函数的求值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立体几何体的空间角以及解析几何中的有关角等问题。

今后高考的命题会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主要依托,结合实际应用问题考察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

题型一般为填空题,也可能是中、难度的解答题。

三.【知识回顾】(1)12ABC S ∆=⋅⋅底高(2)ABC S ∆= = = ;3.三角形中常用结论(1)三个内角和为180,即A B C π++=(2)sin()A B += ,cos()A B += , tan()A B += ,(3)sin2A B += ,cos 2A B+= ; (4)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5)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sin sin A B a b A B >⇔>⇔> (6)在锐角三角形中,sin cos 2A B A B π>⇔+>4.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方法与规律】1. 解斜三角形问题往往用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时角度的选取是关键,并注意角的取值范围,2. 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要学会“统一”,或统一成角的关系,或统一成边的关系,视情况灵活掌握.四.【典例解析】考点一、利用正余弦定理求多边形的边或角例1.如下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10,14,60AD CD AD AB BDA ⊥==∠=,135BCD ∠= ,求BD BC 及的长.考点二、有关三角形解的个数及形状的判定问题例2.在ABC ∆中已知22sin()()sin()A B a b A B -=-+,则ABC ∆的形状是 . 例3.钝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2a a a ++,其中最大角不超过12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例4.在ABC ∆中,若22tan tan A a B b =,则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例5.在ABC ∆中,若2cos sin sin B A C =,则ABC ∆的形状是 .考点三、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例6.(08年高考全国卷)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cos cos 5a Bb A C -=.(1)求sin cos cos sin A BA B的值; (2)求tan()A B -的最大值.例7. 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当A 为何值时,cos cos 2B CA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考点四、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综合应用例8.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2,3c C π==(1) 若ABC ∆,a b 的值.(2) 若sin sin()2sin 2C B C A +-=,求ABC ∆的面积.例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os cos 2B bC a c=-+. (1) 求角B 的大小;(2) 若4b a c =+=,求ABC ∆的面积.例10.(2009浙江理)(本题满分14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32A AB AC =⋅=.(1)求ABC ∆的面积; (2)若6b c +=,求a 的值.题型五、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例11.(2009全国卷Ⅰ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222a c b -=,且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求b .例1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求A 的大小及sin b B c的值.例13.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求2tan 2tan 32tan 2tan CA C A ++的值。

7.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课件).

7.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课件).

A为锐角
A为钝角 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解的 个数
a bsin A bsin A a 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ab 一解
题型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 (1)在△ABC中,a= 3,b= 2 ,B=45°. 求角A、C和边c;
(2)在△ABC中,a=8,B=60°,C=75°.求边b 和c; (3)在△ABC中,a,b,c分别是∠A,∠B,∠C 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
所以a 2sin105 6 2 . 2
题型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 的对边,且 cos B b . cos C 2a c
(1)求角B的大小;
(2)若b= 13,a+c=4,求△ABC的面积.
思维启迪
由 cos B b , 利用余弦定理 cos C 2a c
2R
2R
2R
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余弦定理:a2= b2+c2-2bccos A ,b2= a2+c2-2accos B ,
c2= a2+b2-2abcos 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b2 c2 a2
a2 c2 b2
2bc ,cos B=
2ac ,cos C=
a2 b2 c2
ac-bc,求∠A及 bsin B 的值. c
练习1 在△ABC中,若b= 2 ,c=1,B=45°, 求a及C的值. 解 由正弦定理得
2 1 ,所以sin C 1 .
sin 45 sin C
2
因为c<b,所以C<B,故C一定是锐角,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讲稿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讲稿

=
10 sin 105 sin 30
19
变式训练:
(1)在△ABC中,已知b= 3,A=45 ,B=60 ,求a。
解:∵
ab sin A sin B

a
b sin A sin B
=
3 sin 45 = sin 60
2
(2)在△ABC中,已知c= 3,A=75 ,B=60 ,求b。
解:∵ C 1800 ( A B)= 180 (75 60) 45

abc
弦的比相等,即 sin A sin B sin C
能否用向量法来证明正弦定理?
c A

B 我们选择单位向量 j → 并让 j 与AC 垂直.
a

j
与 AB
AC
CB 的夹角分别为
90 A 90 90 C
b
C 即:


j · AB = j ·(AC+ CB)
ABcos(90 A ) AC cos90 CB cos(90 C)
即 abc
sin A sin B sin C
(四)定理的应用 已知两角和任意边,
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例 1 在△ABC 中,已知c = 10,A = 45。, C = 30。 求 b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 ∵ b c
sin B sin C
且 B 180 (A C) 105

b
=
c sin B sin C
(1)A为锐角
C
C
b
a
ba a
A
B
a=bsin A(一解) C
b
A bBs2inA<a B1 <b(两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a sin =B b sin =Ccsin 注意:(1)正弦定理中,各边与其对角的正弦严格对应;(2)正弦定理中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具有一定几何意义,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 R 指的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3)正弦定理主要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4)S =C ab sin 21=A bc sin 21=B ac sin 21;(5)常用的公式: ①A +B +C =π,sin(A .....+.B)..=.sinC ....,. cos(A .....+.B)..=-..cosC ....,.tan(A .....+.B)..=-..tanC ....,.sin 2B A +=cos 2C ,cos 2B A +=sin 2C;②a =2RsinA ,b =2RsinB ,c =2RsinC ;③A >B ⇔a >b 【大角对大边】;④a +b >c ,a -b <c ;⑤a :b :c =sinA :sinB :sinC ;⑥a sinB =bsinA ,bsinC =csinB ,a sinC =csinA 。

例1:下列有关正弦定理的叙述:(1)正弦定理只适用于锐角三角形;(2)正弦定理不适用于直角三角形;(3)在某一确定的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是一定值;(4)在△ABC 中,sinA :sinB :sinC = a :b :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B变式练习1:在△ABC 中,角A :角B :角C =2 :1 :1,则a :b :c 等于( )A :4 :1 :1B :2 :1 :1C :2 :1 :1D :3 :1 :1 【解析】:C变式练习2:在△ABC 中,角A :角B :角C =4 :1 :1,则a :b :c 等于( )A :4 :1 :1B :2 :1 :1C :2 :1 :1D :3 :1 :1 【解析】:D例2:在△ABC 中,a =2,b =1,∠A =450,∠B =___________。

正弦余弦定理 ---讲义

正弦余弦定理 ---讲义

正弦余弦定理 讲义一、基本知识点 正弦定理:R C cB bA a2sin sin sin ===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一解)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其它的两角和一边(一解或者两解)(详见图示)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⑴若A 为锐角时:⎪⎪⎩⎪⎪⎨⎧≥<<=<)( b a ) ,( b a bsinA)( bsinA a 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 b a b a b a baa 已知边a,b 和∠A仅有一个解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a ≥b 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 A C B A C B1A BAC B2C H H H⑵若A 为直角或钝角时:⎩⎨⎧>≤)( b a 锐角一解无解b a余弦定理:,cos 2222A bc c b a -+=⇔bc a c b A 2cos 222-+=余弦定理的基本作用:1.已知三边,求三角;(一解)2.已知两边和夹角,求一边和两角(一解)公式一:a b c 111S ah bh ch 222===公式二:111S absinC acsinB bcsin A 222===公式三:S p(p a)(p b)(p c)=--- 其中1p (a b c)2=++称为三角形的半周长。

推导:将公式二中的角的关系变为边的关系,根据22sin C cos C 1+=,2sin C 1cos C =-,及余弦定理ab c b a C 2cos 222-+=的变形2222abcosC a b c =+-,则 2111S absinC ab 1cos C ab (1cosC)(1cosC)222==-=-+ 22114a b (1cosC)(1cosC)(2ab 2abcosC)(2ab 2abcosC)44=-+=-+ 222222222211(2ab a b c )(2ab a b c )[c (a b)][(a b)c ]44=--+++-=--+- 11111(c a b)(c a b)(a b c)(a b c)(c a b)(c a b)(a b c)(a b c)42222=+--++++-=+--++++-设1p (a b c)2=++,则S p(p a)(p b)(p c)=---。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开课课件)_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开课课件)_课件
第五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六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20131121热点考向聚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基础知识回扣一正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上节课知识回顾热点考向聚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基础知识回扣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rsin其中r是abc外接圆半径asinbbsinabsinccsinasinccsin2bccossinasinbsin2ab热点考向聚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基础知识回扣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的问题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1.S=12a·ha,(ha 表示 a 边上的高).
2.S=12bcsin A= 12acsin B = 12absin C
.
3.S=12(a+b+c)·r(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4、S p( p a)( p b)( p c)其中p a b c 2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
cos
A+2 B=sin
C 2.
⑤在△ABC 中,tan A+tan B+tan C=tan A·tan B·tan C.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活页作业
【活学活用】
1.(1)若△ABC 的内角 A,B,C 满足 6sin A=4sin B=3sin
C,则 cos B=( D )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活页作业
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与边关系,通过 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 状; (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 的关系,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 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A+B+C=π这个结论的运用.

正弦定理公式讲课讲稿

正弦定理公式讲课讲稿

正弦定理公式【正弦定理公式】;【余弦定理公式】;;如果将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看成是几个“方程”的话,那么解三角形的实质就是把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按方程的思想进行处理,解题时根据已知量与所求量,合理选择一个比较容易解的方程(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而使同学们入手容易,解题简洁。

一、直接运用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三角公式①在中,已知两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第三个角;存在。

证明:有解有解即,要判断是否有解,只需。

(2)正弦定理①在中,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解三角形;②在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3)余弦定理①在中,已知三边,解三角形;②在中,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解三角形。

直接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上述情况,是我们常见、常讲、常练的,因此,在这里就不加赘述,同学们可以自己从教材中找一些题目看一看!二、间接运用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齐次式条件(边或角的正弦)若题目条件中出现关于角的齐次式或关于边的齐次式,可以根据角的异同选用公式弦切互化或正弦定理边角互化;有些题中没有明显的齐次式,但经过变形得到齐次式的依然适用。

1.相同角齐次式条件的弦切互化【例】在中,若,,求。

【解析】无论是条件中的,还是都是关于一个角的齐次式。

是关于的一次齐次式;是关于的二次齐次式。

因此,我们将弦化切,再利用三角公式求解。

由;由或;在中,,且。

代值可得:①当,时,;②当,时,(舍去)。

2.不同角(正弦)齐次式条件的边角互化【例】在中,若,且,求的面积。

【解析】条件是关于不同角正弦的二次齐次式。

因此,我们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为边,然后根据边的关系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由;显然这个形式符合余弦定理的公式,因此,可得。

又因为,所以。

3.不同边齐次式条件的边角互化【例】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求。

【解析】条件是关于不同边的一次齐次式。

因此,我们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角,然后由将不同角转化为同角,利用化一公式求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解教学提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解教学提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解年级 高一 学科 数学内容标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编稿老师褚哲一、学习目标1.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这些公式解斜三角形.2. 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中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及坡度、经纬度等有关名词和术语的确切含义.3. 能熟练应用正、余弦定理及相关公式解决诸如测量、航海、天体运动、物理、几何等方面的问题.4.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并能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正、余弦定理及其证明;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难点:定理的推导;从实际问题中抽取出数学模型.三、考点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解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是我们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定理进一步揭示了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我们求角三解形的重要工具,本章内容经常会与三角部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难度中等,各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1.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在ABC ∆中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C ∆外接圆半径),上式对任意三角形均成立.(2)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如下有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求三角形的其他边与角; ②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三角形的其他边和角. 2.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在ABC ∆中,C ab b a c B ca a c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余弦定理还有另一种形式:若令︒=90C ,则222b a c +=,这就是勾股定理.abc b a C ca b a c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的相关问题:①已知三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3. 在解三角形问题时,须掌握的三角关系式在ABC ∆中,以下的三角关系式,在解答有关的三角形问题时经常用到,同学们要记准、记熟,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1)π=++C B A ;(2)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 (3)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 (4)C ab S sin 21=∆,A bc S sin 21=∆,B ac S sin 21=∆. 4. 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1)仰角和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2)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 (3)方位角:从指定方向线顺时针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5. 须熟悉的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解斜三角形时主要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时也会用到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比如:c b a P ++=(P 为三角形的周长)a ah S 21=(a h 表示a 边上的高) A bc B ac C ab S sin 21sin 21sin 21===RabcS 4=(可用正弦定理推得) )(21c b a r S ++=(r 为内切圆半径) 此处还须熟悉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6. 关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解这类三角形问题的过程中将出现无解、一解和两解的情况,应分情况予以讨论,图1与图2即表示了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况当A ∠为锐角时,当A ∠为直角或钝角时知识点一: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例1:已知∆ABC 中,∠A ︒=60,a =sin sin sin a b cA B C++++思路分析:可通过设一参数k(k>0)使sin sin abA B=sin ck C==,证明出sin sin abA B=sin cC ==sin sin sin a b cA B C++++即可.解题过程:设sin sin abAB=()0sin >==k k Cc则有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从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k A k B k CA B C++++=k又sin aA=k ==︒=260sin 3,所以sin sin sin a b cA B C ++++=2解题后反思:∆ABC 中,等式sin sin abA B =sin cC ==()0sin sin sin a b ck k A B C++=>++恒成立.(1)定理的表示形式:sin sin abA B =sin cC ==()0sin sin sin a b ck k A B C ++=>++;或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0)k >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及角.例2:在∆ABC 中,已知=a c ︒=45B ,求b 及A 的值. 思路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显然符合余弦定理求解的条件.解题过程:∵2222cos =+-b a c ac B=222+-⋅cos45°=2121)+-= 8 ∴=b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解法一:∵cos 2222221,22+-=b c a A bc ∴︒=60A .解法二:∵︒⋅==45sin 2232sin sin B b a A ,又2.4+1.4=3.8,21.8 3.6,⨯=∴a <c , 即︒0<A <︒90 ∴︒=60A解题后反思:使用解法二时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例3:在△ABC 中,已知a=3,b =2,B =45°,求A 、C 及c .思路分析:这是一道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问题,可用正弦定理求解,但先要判定△ABC 是否有解,有几个解,亦可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题过程:∵B =45°<90°,且b <a ,∴△ABC 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A =23245sin 3sin =︒=bB a ,∴A =60°或120°.①当A =60°时,C =75°⇒c =22645sin 75sin 2sin sin +=︒︒=BC b . ②当A =120°时,C =15°⇒c =22645sin 15sin 2sin sin -=︒︒=BC b . 故A =60°,C =75°,c =226+或A =120°,C =15°,c =226-.解题后反思:因sin A =sin(π-A ),故在解三角形中要考虑多种情况,灵活使用正、余弦定理,关键是将“条件”与情况对应.知识点二: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例4:已知△ABC 中,22(sin 2A -sin 2C )=(a -b )sinB ,△ABC 外接圆半径为2.(1)求∠C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思路分析: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进行边角互化,解题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边角关系的统一.解题过程:(1)由22(sin 2A -sin 2C )=(a -b )sinB 得22(224R a -224R c )=(a -b )Rb 2. 又∵R=2,∴a 2-c 2=ab -b 2.∴a 2+b 2-c 2=ab .∴cosC=ab c b a 2222-+=21.又∵0°<C <180°,∴C=60°. (2)ABC S ∆=21absinC=21×23ab=23sinAsinB=23sinAsin (120°-A ) =23sinA (sin120°cosA -cos120°sinA )=3sinAcosA+3sin 2A =23sin2A -23cos2A+23=3sin (2A -30°)+23.∴当2A=120°,即A=60°时,S max =233.解题后反思:求最值往往是先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函数的方法去求解.例5: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272cos 2sin 42=-+A C B . (1)求角A 的度数;(2)若a =3,b +c =3,求b 和c 的值.思路分析:在三角形的求解中,会经常用到π=++C B A ,显然把B C +转化成A π-可是解题过程更为简便.解题过程:(1)由272cos 2sin 42=-+A C B 及︒=++180C B A ,得: ()[]271cos 2cos 122=+-+-A C B , ()5cos 4cos 142=-+A A即01cos 4cos 42=+-A A ,21cos =∴A , ︒<<︒1800A ,︒=∴60A(2)由余弦定理得:bca cb A 2cos 222-+=21cos =A ,212222=-+∴bc a c b ,()bc a c b 322=-+∴. 3=a ,3=+c b 代入上式得:2=bc由⎩⎨⎧==+23bc c b 得:⎩⎨⎧==2c a b 或⎩⎨⎧==12c b . 解题后反思: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斜三角形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应熟练掌握这些定理.此外,还须熟悉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知识点三:应用性问题例6:如图,A ,B ,C ,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60,AC=0.1km .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 ≈1.414≈2.449)思路分析:解斜三角形的问题时,通常要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所要求的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解题过程:在△ADC 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 故CB 是△CAD 底边AD 的中垂线,所以BD=BA , 在△ABC 中,,ABCsin CBCA sin ∠=∠A AB即AB=2062315sin 60sin +=︒︒AC ,因此,BD=。

正余弦定理讲义1

正余弦定理讲义1

正余弦定理(一)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中的重要结论(1)三角形三角和为π,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2)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 (3)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最大的内角为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b c R A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①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1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RR===;()3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b R C ===②应用范围:(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2)已知两边和一对角③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2222222cos ,cos 2b c aa b c bc A A bc+-=+-=①余弦定理给出的是三边和一角之间的关系②应用范围:(1)已知三边(2)已知两边一夹角(3)已知两边一对角③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余弦定理,可以保证解的唯一性。

4、面积公式: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①求解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A B C π++=这个特殊性:A B C π+=- ②常用的诱导公式:sin()sin ,sincos22A B C A B C ++==③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二、例题精解:例1、在ABC ∆中:(1)︒=︒==45,75,10C A c ,b = (2)︒===30,28,20A b a ,B sin =(3)︒===120,1,1C b a ,c = (4)37,4,3===c b a ,最大角为例2、(1)在△ABC 中,已知b =3,c =1,∠B =60°,求a 和∠A ,∠C .(两边一对角)(2)在6,45,2,,ABC c A a b B C ∆===中,求和.(两边一对角)(3)在△ABC 中,已知3a =,2b =,45B = ,求,A C 和c (两边一对角)例3、已知下列三角形中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先判别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一、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2)a 2=b 2+c 2-2bc cos_A ;b 2=c 2+a 2-2ca cos_B ; c 2=a 2+b 2-2ab cos_C变形(3)a =2R sin A , b =2R sin_B , c =2R sin_C ;(4)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5)a ∶b ∶c =sin_A ∶sin_B ∶sin_C ; (6)a sin B =b sin A , b sin C =c sin B , a sin C =c sin A(7)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3.(1)S =12a ·h a (h a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注意: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变形:A +B 2=π2-C2.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1)sin(A +B )=sin C ;(2)cos(A +B )=-cos C ;(3)sinA +B 2=cosC 2;(4)cos A +B 2=sin C2. 3.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 =b cos C +c cos B ;b =a cos C +c cos A ;c =b cos A +a cos B .二、基础检测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三角形中三边之比等于相应的三个内角之比.( ) (2)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B .( )(3)当b 2+c 2-a 2>0时,三角形ABC 为锐角三角形.( ) (4)在△ABC 中,asin A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5)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一角就能求三角形的面积.( ) 题组二:教材改编2.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___.3.在△ABC 中,A =60°,AC =4,BC =23,则△ABC 的面积等于________. 题组三:易错自纠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 <b cos A ,则△ABC 为(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5.在△ABC 中,已知b =40,c =20,C =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A .有一解 B .有两解C .无解D .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6.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3sin A =5sin B ,则角C =________.三、典型例题题型一: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1.△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c ,a 2=2b 2(1-sin A ),则A 等于( ) A.3π4 B.π3 C.π4 D.π6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8b =5c ,C =2B ,则cos C 等于( ) A.725 B .-725 C .±725 D.24253.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________.思维升华:(1)解三角形时,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 (2)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 题型二: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例 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c =2a cos B . (1)证明:A =2B ;(2)若△ABC 的面积S =a 24,求角A 的大小.思维升华:(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 跟踪训练 (1)若AB =2,AC =2BC ,则S △ABC 的最大值为( ) A .2 2 B.32C.23D .32(2)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b )2+6,C =π3,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题型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命题点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典例 (1)在△ABC 中,cos A2=1+cos B2,则△ABC 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引申探究:1.本例(2)中,若将条件变为2sin A cos B =sin C ,判断△ABC 的形状. 2.本例(2)中,若将条件变为a 2+b 2-c 2=ab ,且2cos A sin B =sin C ,判断△ABC 的形状. 命题点2:求解几何计算问题典例 (1)如图,在△ABC 中,B =45°,D 是BC 边上一点,AD =5,AC =7,DC =3,则AB =________.(2)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 =∠B =∠C =75°,BC =2,则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思维升华:(1)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①化边: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②化角: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的关系,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 (2)求解几何计算问题要注意:①根据已知的边角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示; ②选择在某个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跟踪训练 (1)在△ABC 中,cos 2B 2=a +c2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 ∠BAC =223,AB =32,AD =3,则BD 的长为________.四、反馈练习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3,b =3,A =60°,则边c 等于( ) A .1 B .2 C .4 D .62.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π3,a =2,b =233,则B 等于( )A.π3 B.5π6 C.π6或5π6D.π63.在△ABC 中,AB =3,AC =1,B =30°,△ABC 的面积为32,则C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4.△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则ba 等于( )A .2 3B .2 2 C. 3 D.2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sin A ,sin B ,sin C 成等比数列,且c =2a ,则cos B 的值为( ) A.14 B.34 C.24D.23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3cos B =asin A,则cos B 等于( ) A .-12 B.12 C .-32 D.32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45,cos C =513,a =1,则b =________.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______. 9.△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B =π6,C =π4,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10.E ,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的三等分点,则tan ∠ECF =________. 1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b tan A . (1)证明:sin B =cos A ;(2)若sin C -sin A cos B =34,且B 为钝角,求A ,B ,C .1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a 23sin A .(1)求sin B sin C ;(2)若6cos B cos C =1,a =3,求△ABC 的周长.13.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 △ABC =23,a +b =6,a cos B +b cos Ac =2cos C ,则c 等于( )A .27B .4C .2 3D .331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a sin B =3b cos A .若a =4,则△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15.在△ABC 中,若AB =4,AC =7,BC 边的中线AD =72,则BC =________.16.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c )2=(2-3)bc ,sin A sin B =cos 2C2,BC边上的中线AM 的长为7. (1)求角A 和角B 的大小; (2)求△ABC 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教育一对一辅导讲义
科目:_数__年级:__高一__姓名:____教师:____时间:____
解:
例2 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 解:
例3在C A a c B b ABC ,,1,60,30和求中,===∆
课后作业
1在△ABC 中,
k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则k 为( ) A 2R B R
C 4R
D R 2
1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2 在ABC ∆中,已知角3
3
4,2245=
==b c B ,ο,则角A 的值是( ) A.ο15 B.ο75 C.ο
105 D.ο
75或ο
15 3、在△ABC 中,=︒=︒=c b a B A ::,60,30则若
4、在ABC ∆中,若14,6760===a b B ,ο
,则A= 。

5、在ABC ∆中,已知ο45,2,3===
B b a ,解三角形。

探究一.在∆ABC 中,已知,,a b A ,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分析:先由sin sin b A
B a
=
可进一步求出B ; 则0180()C A B =-+ ,从而A
C
a c sin sin =
1.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2.当A 为锐角时,如果a ≥b ,那么只有一解; 3.如果a b <,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sin a b A >,则有两解; (2)若sin a b A =,则只有一解; (3)若sin a b A <,则无解。

评述:注意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 为锐角且 sin b A a b <<时,有两解;其它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

探究二 你能画出图来表示上面各种情形下的三角形的解吗?
三例题讲解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三角形的情况 (1) a =20,b =28,A =120°.无解 (2)a =28,b =20,A =45°;一解 (3)c =54,b =39,C =115°;一解 (4) b =11,a =20,B =30°;两解
[随堂练习1]
(1)在∆ABC 中,已知80a =,100b =,045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在∆ABC 中,若1a =,1
2
c =
,040C ∠=,则符合题意的b 的值有_____个。

(3)在∆ABC 中,a xcm =,2b cm =,045B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有两解;(2)0;(3)222x <<)
例2.在ABC ∆中,已知,cos cos cos a b c
A B C
==判断ABC ∆的形状.
[随堂练习2]
1.△ABC 中, C B A 2
2
2
sin sin sin += ,则△ABC 为( A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 已知∆ABC 满足条件cos cos a A b B =,判断∆ABC 的类型。

答案: ∆ABC 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三角形的情况
2.在ABC ∆中,a=15,b=10,A =60°,则cosB =
A -223
B 223
C -63
D 63
3.已知a,b,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若a=1,b=3, A+C =2B,则sinC= .。

,,求,,解这个三角形)(解这个三角形。

和边,求角求边求边)(根据条件解三角形:
C A a B b c C c b B a b c C B A b a c a b B A b a C A c ,6031)6(,45,20,405,30,26,13)4(.,30,316,16)3(.
,,12,120,30)2(.,,30,45,1014︒︒︒︒︒︒︒︒==================
5.设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2bsinA .(1)求B 的大小;(2)求cosA +sinC 的取值范围.
同步分层能力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ABC 中, 若a=
5,b=15,A=300
,则边c= 。


︒︒︒============60,20,18)4(30,16,8)3(120,15,12)2(45,16,14)1(B c b A b a A c a A b a 、、、、
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 针对性练习: 已知△ABC 中,sin C =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考点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典型例题
已知△ABC 中,cos A =
6
3
,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 求tan2A ; (2)若sin(π2+B )=22
3,c =22,求△ABC 的面积.
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选取取决于三角形中的哪个角可求,或三角形的哪个角的正弦值可求.
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
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 针对性练习: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满足(2a -c )cos B =b cos C . (1)求角B 的大小;
(2)若b =7,a +c =4,求△ABC 的面积.
精品文档
9、(2010·江苏高考)某兴趣小组要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 =4 m,仰角∠ABE=α,∠ADE=β.
(1)该小组已测得一组α、β的值,tanα=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实际高度为125 m,试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