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视野
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中能力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质
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中能力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质作者:吕艳红焦石文来源:《桂海论丛》2008年第01期摘要:文章阐述了能力理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能力是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为寻求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从事现实的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和实际本领,是主体人的内在本质的外化和体现。
能力理念的本质是寻求每个现实的社会个体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代能力理念的实质是消解权力至上带来的社会不公正,寻求真正社会公正的现实努力。
在当代中国社会能力理念是针对权力本位造成的不公正而提出来的一种强调权利、机会、规则、尺度和“回报”公正的理念。
关键词:能力;权力本位;社会公正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1-0061-03一、政治哲学视野下能力概念的界定(一)中西方不同学者对能力范畴的解读对于能力范畴的界定,学术界不同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诠释。
归纳起来,对能力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心理特征说。
叶奕乾、夏国新等人认为“能力之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技能说。
原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迅速地和成功地掌握某种活动,比其他人较易于得到相应的技能和达到熟练程度,并且能取得比中等水平优越得多的成果,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有能力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A·B·彼得罗夫斯基也认为,能力不是表现在知识、技能本身上,而是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动态上。
所谓动态,指操作的速度、深度、难度及巩固程度。
3、潜能说。
美国心理学家H·A·奥图认为能力就是潜能,而潜能就是“人在特定情境当中无数可能行为的表现”。
4、效果说。
认为能力是指人在实际工作表现及其所达到的实际成效。
这里涉及到能力与实绩的关系,“实绩”是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的必然结果,是对人的能力的一种确证。
5、本领说。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一、概述社群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
它强调社群或共同体的价值优先于个体,主张在社群中寻求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在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一种新的公益政治学观点,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群主义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社群或共同体的价值,认为个体不能脱离社群而单独存在,个体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是在社群中形成的。
社群主义主张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该优先考虑社群的利益,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体的利益。
同时,社群主义也强调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才能制定出符合社群利益的公共政策。
公益政治学是社群主义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体现。
它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的职责是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体的利益。
在公益政治学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应该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公民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旨在深入剖析社群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评估其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对公益政治学的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群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未来社会政治发展的启示。
1. 简述西方社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背景。
西方社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从政治背景来看,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政治的推进使得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群主义作为一种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团结的政治理念,逐渐受到关注。
经济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波动和不平等问题,使得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单一性产生了质疑,社群主义强调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成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
再者,社会背景的变化也推动了社群主义的发展。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
国外大学开课情况
• Essex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有三个:大陆哲 学、哲学与精神分析、伦理学,政治学与公共政策。 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有:大陆哲学专题研究、尼采 哲学研究、康德哲学研究、哲学与权利、哲学与精神 分析、伦理学,政治学与公共政策。本科生的课程根 据三个年级而设置不同的主干课程:大学一年级的基 本课程有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二年级的主干课程 有:理性与经验、哲学与社会批评、形而上学问题、 哲学与文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与权利、哲学 与宗教、伦理学。三年级的主干课程有:哲学、社会 学与政治学,哲学与法学、哲学与文学、康德在哲学 中的革命、当代政治哲学、黑格尔、尼采、维特根斯 坦、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哲学。
思考与研讨
• 一、你如何理解人本主义? • 二、你如何看待相对主义? 三、近代思想与现代思想有什么关系? • 四、现代文明与现代 思想又有什么关系?
• 从法国哲学会所总结的内容来看,当代 法国哲学所开展的思想革命,仍然环绕 着:(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 的思想心灵的内在逻辑;(三)人的政 治、经济、文化创造以及伦理道德行动; (四)宗教与科学的问题。这些论题, 大致与西方各国哲学界在最近十年的理 论探讨主题相符合。
当代西方哲学特点
• • • •
哲学是一种方法论
• 哲学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 方法论。 • 正如普特南指出的,实用主义是“一个开 放的问题”。我们对实用主义的评价也应当采 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就是说,不是仅仅抓住实 用主义者的某个说法或结论就给出断然的评判, 而应考察产生这个说法或结论的整个语境或背 景,把握由此提出的哲学问题和基本思路。这 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从实用主义的思想中 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这也是我们研究当代美 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目的所在。
视差分裂:当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真正内核
视差分裂:当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真正内核——评齐泽克《视差之见》吴琪齐泽克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哲学家之一,他声名远播又充满争议。
在严谨的哲学家和学术明星两种身份之间,齐泽克更像是一个学术明星。
齐泽克以批评见长,他的主要哲学建树在于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批评话语,而非某种齐泽克理论,更没上升到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从学术渊源来看,齐泽克是拉康精神分析的传人。
齐泽克的文化哲学批评有两大武库,除了他攻读的精神分析专业之外,还有他作为斯洛文尼亚知识分子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齐泽克的批评领域看似无所不包,但论述的核心对象不出三大范畴:精神分析、主体性和意识形态。
批评形式上,齐泽克采用了文化批评的方式,但内在还是一种哲学批判。
对中国读者来说,齐泽克和他的著述并不陌生,读懂他多部煌煌巨作的人虽然不多,但齐泽克把政治经济、流行电影、文化事件、小说诗歌、政治冷笑话、甚至中国的黄段子信手拈来,置于整个哲学史的横切面和纵向的时间链条上,使这些内容裹上了学术的糖衣,得以在中国传播广泛,如同他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功一样。
齐泽克的多数时间都在世界各地大学的学术会议和奔赴这些会议的学术旅行中度过,但他的写作很高效,著述颇丰,已经出版的就有五六十种著作。
学界的一般共识认为,齐泽克最重要的著作有四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与否定性一起逗留:康德、黑格尔与意识形态批判》、《发痒的主体:政治存有论的不在场的中心》,以及最晚近出版的《视差之见》。
前三部著作依次讨论了“客体”——“否定性”——“主体”,最后一部以“视差”系统审视这三大范畴。
《视差之见》在行文风格上迥异于齐泽克以前的著述。
它一改齐泽克一贯的天马行空的论述风格,开始讲究整体论述的严整性,全书起承转合清晰,有传统学术论著完整的“始叙证辨结”结构。
《视差之见》是一部总结之作,齐泽克不以建构新理论为根本目的,本书是他批评方式、批评手段、批评武器的一次集中呈现。
刘放桐-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
•
第四节(续1)
• 四、对表象主义的批判和语言转向的超越 反表象主义是罗蒂的反基础主义立场在认识论 上的表现。表象主义把心灵当做反映实在的一面镜子,把知识当做这种反映的系统化和精确化, 把哲学当做知识的最高系统。后者主要表现为一个认识系统,为获得知识提供指导,为鉴别知识 提供标准。表象主义是一种镜像哲学。然而罗蒂认为,人心作为自然之镜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在罗蒂看来,镜像论、表象主义是一种把视觉思维绝对化的视觉中心论,而传统西方文化正是为 视觉中心论所支配的文化,都包含了视觉隐喻。他对所谓视觉思维的偏见作了大量批判。罗蒂的 批判实际上是对以心物二分为前提、以获取符合对象的主观表象(精确表象)的传统认识论的批 判,其目的是为他实现哲学上的变革开辟道路。 罗蒂把语言的转向看做是通向新的哲学道路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他认为语言的转向并不就 是哲学发展的方向,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由于人们作出了语言的预设, 语言转向所要实现的哲学变更并未取得成功。为了实现这种变更,必需超越语言转向而继续前进。 后来他把问题由哲学领域引向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实践领域,认为不要为语言提出预设,而要 把人的语言和思想看做由人所处的环境所决定;但不存在语言和思想是否与环境和实在相符合的 问题。人们不必考虑如何去测定这些语言和思想的精确性,而只应关心它们在人群中的应用。罗 蒂由此引入了实用主义的工具主义,即强调语言和思想的工具性和人为性。 五、新实用主义与后哲学文化 罗蒂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表象主义等的批判是他的新实 用主义的反传统哲学立场在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体现,其结果是走向他所谓“后哲学文化”。他 揭示和批判了先辈实用主义者的不彻底性,特别是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残余。他的新实用主义 的内容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反”之外,还有以下重要的几点。第一,进一步超越各种哲学流派和 思潮的对立。第二,否定哲学在各种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取消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第三,崇尚不 确定性、相对性、描述性。第四,以教化哲学代替系统哲学。第五,后哲学与新解释学。罗蒂的 后哲学文化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称它为新解释学。他认为哲学的基本活 动是对话、沟通,其任务是促进不同的 文化、不同范式之间的对话,在不同学科之间从事调停。 他的新解释学根就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只是对传统理论加以解构的方式。但罗蒂对传统哲学的 近乎全盘否定的态度往往使他走向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另一个极端,不仅未能为现代西方哲 学克服矛盾、走出困境指出正确方向,反而将其引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来自•第三节(续1)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解读《资本论》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解读《资本论》当今要想“回到马克思”,重读其巨着《资本论》是不二法门。
但如何“读”《资本论》,确实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实,早在1843年的一封信中,马克思就给我们提供了有义的“启示”:费尔巴哈只有一点不能使自己满意,就是“他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
然而这一联盟是现代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1]。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唯有从“哲学-政治”的“联盟”--政治哲学来解读《资本论》,才能理解、把握《资本论》批判和变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追求劳动者自由解放的真实意蕴和认清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鲜明形象。
一、《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蕴自《资本论》问世以来,人们就从不同的视野对其进行了多重解读。
通常,人们习惯对应马克思理论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对《资本论》分别进行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解读。
法国的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时,就区分了作为经济学家阅读《资本论》、作为历史学家阅读《资本论》、作为文学家阅读《资本论》和作为哲学家阅读《资本论》[1]。
英国弗朗西斯·惠恩在写作《〈资本论〉传》时,则总结和概括了人们解读《资本论》的五重意蕴:作为大部头的哥特式小说,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通俗剧,作为一个黑色滑稽剧,作为希腊悲剧,作为一个反讽的乌托邦[2]。
美国的詹姆逊在“重读”《资本论》时,又强调《资本论》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书,甚至也不是一部关于劳动的书,而是一部关于失业的书[3]。
表面上看,不同的读者眼中好像有不同的《资本论》。
但实际上,按马克思自己的观点:不论《资本论》有什么缺点,它却有一个长处,即它是一个“艺术的整体”[4]。
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资本论》只是包含着不同内容和多重维度,但绝不意味着有多个不同的“《资本论》”。
《资本论》只有一个,而这个《资本论》就是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哲学的《资本论》。
从根本而重要的意义上来说,只有对《资本论》进行政治哲学解读,才能把握和凸显《资本论》作为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一致的“艺术整体”。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当今学术界,没有对当代政治哲学及其来龙去脉的一定程度的了解,文史哲政经法等各学科的学者几乎很难对本学科进行真正深入的研究。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当代西方政治哲学1哈耶克:自由至上主义在20世纪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谱系上,哈耶克的政治哲学是自由至上主义的最杰出的典范。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大致上由四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概念构成:自生秩序;知识分立;方法论个人主义和自由。
哈耶克从人类认识的分散性即知识分立的状态出发,说明人类的“必然无知”,并从这一知识论基础出发论证自发生成的“自生秩序”的优越性,从中推导出自由市场经济的天然合理性,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的存在是个人自由的基础。
2 汉娜·阿伦特:古典共和主义阿伦特复兴的古典共和主义是当代共和主义政治哲学中最具原创性、最有内在潜力的学说。
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基本理论是一个以极权主义批判为中心的完整的思想体系,由极权主义批判、行动的政治观和古典共和主义的理想追求等三大互相联系的理论部分构成。
她总结了当代极权主义的六大特征,对极权主义的起因、条件、表现形态和特点做了缜密的分析。
同时,她从人性道德层面反思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批判为虎作伥的“平庸之恶”。
阿伦特创立了独特的政治观,认为只有政治是属于人的自由的行动。
只有实现公民对公共事务的政治参与,落实政治自由,才能阻挡通往极权主义之路,才能达致她所追寻的共和主义理想。
3罗尔斯:平等的自由主义罗尔斯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其平等的自由主义理论代表了政治哲学和规范伦理学的现代复兴,对现代自由主义乃至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的学术贡献无人可及。
罗尔斯的理论体系由四组概念构成: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的两项原则;原初状态与反思均衡;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
罗尔斯以“原初状态”为逻辑起点,从最无可争议的前提条件(“无知之幕”)出发,推演出作为公平的自由、正义的两项原则、反思均衡、重叠共识、公共理性等一系列概念,建立了一个正义理论体系。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中国学人的阅读视野中,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前沿性研究和焦点性争论似乎以北美为重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争论是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向自由主义发起的挑战以及后者的回应。
汉语文化圈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最新发展动向,并把得自西方理论话语的启示运用于对本土问题的思考,比如大陆学界有人把反自由主义话语用于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质疑,而台湾知识分子则把社群主义理论当作思考国家认同、民族主义与宪政民主的参考框架。
可以说,准确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发生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探讨和争论,在学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较大的意义。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既是政治哲学问题,也是伦理学问题。
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包括:作为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作为考虑政治、社会制度安排的出发点,应该是正义(jutice)、还是共同善(commonn good)或美德(virtue)。
这里的伦理,主要是一种社会伦理。
伦理和政治哲学的密切相关、难解难分使人想起英国哲学家达梅特(M·Dummett)的观点,他认为,哲学的各个分枝形成一个层次系统,有的哲学门类比其他门类更为基本,即解决某些问题有赖于对更基础性问题的解决,比如,伦理学就是政治哲学的基础。
自由主义区别于其他政治哲学的显著特征是,它以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立论的基点,把它们的价值的普遍有效性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
显然,不论在形而上学层面还是在方法论层面,人们都可能对之质疑和挑战,从逻辑上看是如此,事实上也是如此。
社群主义在这一轮的批判中,关键问题仍然在这里。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它发生在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化论背景之中。
自由主义的主流地位。
我认为,自由主义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仍居主流地位,同时还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么说,不仅是因为社群主义等理论流派的挑战是在自由主义思想缔造的宪政框架和意识形态前提下进行的,而且还因为自由主义的新形式,以及自由主义不同流派的争论仍然是政治哲学的主导性话语。
后现代视野中的现当代西方哲学
英美的分析哲学被看作科学理性的最大代表。这 里的“ 科学理性” 主要是指以自 然科学的方式对思想的
表达展开的逻辑分析, 因此, 语言和逻辑就在这种理性
活动中 成为一个重要标志。在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者 看来, 语言和逻辑是等同的, 因为只有在语言中的逻辑
才能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 而逻辑本身的存在从性质 上说本来就无法脱离语言。但剑桥和牛津的日常语言 学派哲学家并没有把语言与逻辑等同起来。在他们看 来, 如果把逻辑理解为狭义的现代形式逻辑, 那么, 语 言中就应当还存在不同于逻辑的东西, 而且比逻辑更 为重要, 这就是我们用语言要表达 的思想。我们从赖 尔和奥斯汀那里看到的他们对形式逻辑 的疏忽 , 表面 上被看作他们缺乏现代逻辑的训练, 但实际反映出的 是他们对逻辑 的不 同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 , 对语言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1月
河 北 学 刊
He e a e c Ju a bi Ac d mi o r l n
No . 2 0 v ,0 6 Vo. 6 N . 12 o 6
第 2 卷 第 6期 6
后现代视野中的现 当代西方哲学
江 怡
了对现代和当代哲学形态的重新定位 。如果从后现代 主义的视角来看西方哲学在 2 世纪走过的历程, o 我们 或许会发现一些 以前未能看到的东西。在这里, 我们 就试图按照后现代的思路 , 2 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 把 o 分作现代、 当代和后现代这样三个阶段( 这当然不是物 理时间上的划分)把它们的主要特征分别描述为张扬 , 理性 、 关注现实和重塑启蒙。
作非理f主义代表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在其中也 生
没有真正 的位置①。无论是胡塞尔 的现象学 还是海 德
标准 ; 蒯因则直接把这种理解称作“ 语义上行” 即只有 , 从语言分析人手, 我们才能进入和理解一切的经验事 实问题。同样, 在胡塞尔看来, 传统逻辑之所以没有真 正解决我们的认识问题 , 关键就是 由于传统的逻辑学 家对语言的认识还停留在了经验阶段, 没有从本质上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观
自罗尔斯 17 年发表《 91 正义论》 以来 , 政治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论域中凸显 出来 , 作为“ 一门关乎公 民国 家社会治理的正当合法性根据或基本政治原理( 原则 ) 的智慧之学”1, [ 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和谐思想 自 1 然是 其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西方对于和谐范畴的探讨 , 在古希腊早已有之。柏拉图明确地使 和谐范畴具有伦 理的意义 , 并把它作为人类 的一种道德理想来研究 。在他看来, 和谐是协调一致 , 相互融合。这种协调 和融 合既体现在个人的美德上: 个人具有三种德性——智慧、 勇敢和节制 , 如果三者达到和谐一致 , 便是公正 ; 更 体现在其社会理想中: 哲学王管理好国家 , 武士保卫好国家 , 民百姓建设好国家 , 平 当城邦国家内部各社会阶 层或角色群体安分守己、 各司其职、 各得其所 , 就会出现一个和谐稳定的理想 国。在他那里, 和谐代表了公正 有序、 协调完善的关系与秩序状态。只是这种社会关系秩序, 被柏拉 图赋予了神学等级制的特质。实际上 , 在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中存在着一个预先假设 的前提 : 宇宙中有着某种必然的基本秩序 , 使得 自然和社会具有 定的结构 , 形成一定的和谐。基于对永恒的秩序与和谐的找寻构成了古希腊社会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 生活的价值归宿 。承袭柏拉图的传统 , 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和谐观在以政治正义为主题 的框架内得 以阐发。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观围绕着政治行为而展开 , 在政治哲学看来 , 所谓和谐 就是一种有序的世界观、 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 是政治元素的协调一致、 有序互动的状态。 政 治行 为 的有序 性 政治秩序是在一定政治行为基础之上形成的人与人 、 人与社会 的客观交往关 系及其规则 系统 。它体
收稿 日期 :0 6—0 20 5—0 8 作者简介 : 赖海燕( 9 3 , , 17 一) 女 江西兴国人 , 中共江西省委党 校讲 师 , 主要研究方 向: 政治哲学 ; 灵 , , 江西省委党校编审。 郑百 女 中共
当今我们怎么看待西方的政治文化
当今我们怎么看待西方的政治文化——从西方的人权和分权理论的发展说起随着今天文化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可是事情总是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那么需要我们解决的方法和道路在何方?一、西方的人权理论的发展及意义西方的人权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萌芽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的创世平等观,一直发展到文艺复兴和欧洲的启蒙运动使西方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人权理论,当代西方人权理论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一)、西方人权思想的萌芽人权概念及其学说虽说产生于近代欧洲,但人权思想的萌芽却是非常古老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
不仅如此,人权还是人类对自身权利不断追求和权利现象不断进化和积累的结果。
西方人权思想在古代哲学中已经萌发,首先可以在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中找到。
在古希腊早期哲学中,盛行着生而不平等的“天赋特权”观念,根据“万物皆有定份”的自然秩序论,社会成员的不平等被赋予了自然的色彩。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是要创立一种以人人平等原则和自然法的普遍性为基础的世界主义哲学。
斯多葛学派的主张已大体上具备了人权思想的一些重要因素,那就是人类不分种族、身份、国籍、财产等应一律平等。
也就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可以看作是人权理论的思想渊源。
基督教的创世平等观对人权理论的重要影响,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后期,由于罗马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使民众处于极度痛苦和绝望之中,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人们只能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并以此来消极地对抗罗马的统治。
基督教的平等观比斯多葛学派更加深刻,基督教所主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成了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并为近代人权观念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础。
(二)、西方人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近代意义上的人权理论起源于14 到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用人性的思想和目光把神化的人从“天堂”拉回了世间。
在他们眼中,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被重视。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说,帝国的基石是人权,帝国不能做任何违反人权的事情。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选介 多元文化主义
2.自由平等主义路径
出于这两个理由,Kymlicka moves from these premises about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cultural membership to the egalitarian claim that because members of minority groups are disadvantaged in terms of access to their own cultures (in contrast to members of the majority culture), they are entitled to special protections.
Song.S
为什么要多元主义
1.文化差异 2.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3.要尊重差异的共同体文化,而不是划归为同 一种。 “差异群体权利”(group differentiated rights)——在普遍话语之下尊重差异性的群 体话语。(比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
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流派
3.后殖民主义路径
The case for tribal sovereignty rests not simply on premises about the value of tribal culture and membership, but also on what is owed to Native peoples for the historical njustices perpetrated against them 相较于社群主义和自由平等主义,后殖民主义更关 注“历史的”维度,从而也更强调反抗性的文化姿 态——不仅仅是部族文化本身应当得到尊重,而且 这种尊重不应当被殖民色彩的文化统治所消解。 ——Ivison, D., 2006, “Historical Injustice”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70年代以来基督教政治思想特征:
1、神学理论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2、思维重心的政治现实性。 3、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26
女权主义神学
女权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 代初的而美国,于70年代中期传 入欧洲,主流派的特征:“保守、 传统的基督教信念”和“温和的 女权主义”。
27
“梵二”会议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23
欧洲的统一
1993年11月,通过“共同行动纲 领”,为未来欧盟大选中社会党人 代表的中左力量取得优势做好了组 织上的准备.
近几年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社会党相继 在国内大选中获胜,取得了执政党的地 位,从而使西欧社会党人在欧洲统一问 题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70年代以来的基督神学及政治思想特点 •70年代以来的基督神学及政治思想特征 (重点掌握) •新教神学政治思想 •女权主义神学(重点掌握)
31
重点问题
柏林认为“价值多元论”的基本含义是:人类 所追求的价值、尤其是终极性的价值与目标, 不仅众多、相互冲突而难以共存,并且由于缺 乏一个共通的衡量尺度,根本无法在其间比较 高下,一遍排定先后顺序。
基于有关归属感以及同自由平衡的认识,柏林 在1991年明确提出了“两种民族主义”的概念。 他认为民族主义有两种,即进攻性民族主义和 非进攻性民族主义。
29
第五章 民族主义政治思想
•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自由民族主义(重点掌握)
30
重点问题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最早表现为一种 情感,一个个体对所属群体的感情联系纽带, 表现为诸如语言、文字、宗教等方面,甚至地 域因素,它是一种文化标识。
建立在文化多元论和两种自由观基础上的自由 民族主义思想既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选介 功利主义
• 面临的问题: • 1.生活中有很多人并不在意快乐的大小 2.利己主义 3.如果把快乐解释为所有 人的快乐,则约束力成问题 4.如何计算快乐的数量? • ()
穆勒对于行为功利主义的修正:
• • • 快乐不仅有量的大小,也有质的区别,感官快乐低级,理智快乐高级。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平等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如果幸福的程度相等, 那么没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的幸福更为重要。在这种意义 上, 功利主义只考虑幸福的大小, 而不考虑幸福属于谁。要做到把别人的幸福看 得与自己的一样重要, 就需要行为者具有 “公正无私”的品格。
•
对功利主义的一般性批判:
• • • • • 违反道德直觉(道德意味着按照道德规则行事) “最大幸福” 的意义是含糊的, 带有强烈的主观含义 不同快乐没有可比性(受虐狂) 异质快乐的人际比较:看电影,做美容,吃大餐 实用性:不可能在选择之前作出完全精密的功利计算,很多人也没有能力精 确地预计行为的后果。
•
•
•
规则功利主义:
• 道德上正确的行为是遵守道德规则的行为,而遵守道德规则通常能使功利最 大化。
一元道德沦忽视了现实社会中道德体系的复杂性,一元道德规则需要复杂抽 象的推理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 道德规则+计算功利的道德多元论。 一个是功利主义, 它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功利最大化; 另外一个是道德规 则, 它要求人们按照某种道德体系的规则行事, 而这种道德体系比其他的道 德体系能够使功利达到最大化。
问题: 1.“理想的道德规则”这样的设定具有巨大的理论风险。 2.假设违反规则能获得很大利益,是不是应该违背规则追求“最大幸福” 解释:违反规则只能获得短暂利益,长远来看还是利益受损的。 追问:为什么?如何?反例:火车大盗比格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1.国家中立不能基于对各种优良生活观的高低排序来为国家的行为提供辩护,而国家也不试图刻意地影响人们对不同生活观的价值判断1.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指的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这里的限制指的是有意的人为干涉,无论这种干涉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限制的内容既包括一个人实际上有的欲望和实际上想做的事情,还包括他可能有的欲望和可能想要做的事情。
2.机会平等所谓机会平等是指在面对有利的时间情景中,每个人都有能力利用这种有利条件。
并且在抓住这种条件的时候不存在先后和不受其他任何人为因素影响。
3.社群主义指一种关注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的社会哲学,又称为“社区主义”、“共同体主义”、“合作主义”等。
反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4.至善论把某一特殊的生活观或某一些生活观视为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对资源的分配应该旨在促进这类生活方式。
5.自由主义哈耶克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柏林:{自由论}罗尔斯: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德沃金《法律帝国》认真对待权利》《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6.功利主义边沁《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亨利·西季维克《伦理学方法》8. 社群主义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黑格尔》《现代性之隐忧》迈克尔·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9. 哈耶克对自由秩序的论述1,当社会不依赖于人为设计或特意安排时,凭籍个人将各自知识用于各自目的的复杂行为,社会本身可自生自发出一种有序性;2,这种秩序应该只服从保护个人自由和私人领域的一般性规则,因此,它具有最广泛适用性和最强扩展性;3,虽然人类理性不能证明这种秩序是最好的,但从历史经验看,它就是最好的。
10. 功利主义效益最大化1、作为决策程序的效用最大化主张效用主体指这样的人:它通过计算自己各种行动对于总效用的效果,来决定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1. “价值重估”与虚无主义时代的来临 价值重估” 价值重估 (对西方以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伦理为 代表的传统价值观的毁灭性批判) 代表的传统价值观的毁灭性批判)
• (1)激情与直觉比逻辑化反思理性活动 ) 更根本 • (2)基督教伦理是一种与生命敌对的伦 ) 理(如奴隶道德): 如奴隶道德): • “上帝已死!” 上帝已死! • “世纪病” ——人生意义缺失 世纪病” 人生意义缺失 • 终极价值丧失 • 信仰危机蔓延
2.存在主义本体论 2.存在主义本体论
(3)人存在的本质的特点 (3)人存在的本质的特点
A.个别性 B.具体性 C.活动性 A.个别性 B.具体性 C.活动性
人的存在的实质是 “烦” “畏” “死”
3.人道主义 3.人道主义 (1)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1)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海德格尔:人道,指人的本质。 海德格尔:人道,指人的本质。人 道主义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无神论主 ----首先是人存在 露面、 首先是人存在、 张)----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 后来才能说明自身。 场,后来才能说明自身。人按自己 的意志造成他自身
(一)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 生平 “诗人哲学家” (1844-1900) ;用 生平: 诗人哲学家 (1844诗人哲学家” 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的东西; 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的东西;他的 一生是一个悲剧 • 主要著作 《悲剧的诞生》、《人性的、 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 人性的、 太人性的》 快乐的科学》 太人性的》、《快乐的科学》、《查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 道德的谱系》 岸》、《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 权力意志》 昏》、《权力意志》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视野
内容摘要:一、多元主义的事实: 1 “除魅”的时代: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一、多元主义的事实:1 “除魅”的时代: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2利益的唯我论(漠视道德)、信仰的唯我论(超越道德)、道德的唯我论(道德霸权)、(种族)文化的唯我论(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4理性主义是否终结?5为什么是功利主义?二、罗尔斯的贡献“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
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
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它用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作为人类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
”1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价值,必须整合或包容下述价值:自由(权利)、平等、社会效率与社会稳定、道德的善或优良生活观的多元性;---一种整体主义的描述、论证与阐释的理性主义融贯论;2自由的平等与平等的自由:“对于由平等的诸基本自由所构成的最广泛的自由体系,每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而每一个人有权利拥有的平等的诸基本自由,又必须相容于对所有人而言的类似的自由体系”(第一原则)。
3平等中的差异与差异中的平等:“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得:(1)这样的不平等吻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可能利益(差异原则);(2)这样的不平等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应该基于机会的公平平等条件向所有人开放(机会公平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一、多元主义的事实:1“除魅”的时代:
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
一、多元主义的事实:
1“除魅”的时代:
从“上帝死了”到“怎么都行”的后现代;
2利益的唯我论(漠视道德)、信仰的唯我论(超越道德)、道德的唯我论(道德霸权)、(种族)文化的唯我论(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
4理性主义是否终结?
5为什么是功利主义?
二、xx的贡献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
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
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它用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作为人类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
”
1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价值,必须整合或包容下述价值:
自由(权利)、平等、社会效率与社会稳定、道德的善或优良生活观的多元性;---一种整体主义的描述、论证与阐释的理性主义融贯论;
2自由的平等与平等的自由:
“对于由平等的诸基本自由所构成的最广泛的自由体系,每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而每一个人有权利拥有的平等的诸基本自由,又必须相容于对所有人而言的类似的自由体系”(第一原则)。
3平等中的差异与差异中的平等:
“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得:
(1)这样的不平等吻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可能利益(差异原则);
(2)这样的不平等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应该基于机会的公平平等条件向所有人开放(机会公平原则)”。
(第二原则)---社会稳定的内在认同基础。
4作为自由主义传承的两个词典式优先原则:
(1)“自由优先”原则:
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基本自由只有为了基本自由的缘故才能被限制;
(2)“机会公平平等”优先原则:
机会公平平等优先于差异原则。
---社会稳定的内在认同基础。
5作为自由主义传承的国家中立原则:
作为社会合作基本结构的国家,必须通过相应的宪政构架与立法程序来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但却不得选择某一种特殊的善观念作为国家合法性的依据:
作为公平的正义优先xx观念的认同。
6辩护的依据:
(1)xx的遗产:
人是理性自利的主体;
(2)xx遗产:
人是作为目的本身的道德理性主体,人具有基于理性的价值执着与调整能力;
(2)xx的遗产:
私意与公意在主体中的分裂。
7xx正义理论的目的:
每一个理性自利的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捍卫自己的善观念(优良生活观),正因为如此,每一个都是自成目的道德主体;而道德主体不仅具有追求和改变善观念的(潜在)道德能力,还有面对不同善观念的冲突时的(潜在)正义能力;这两种能力有可能相互冲突,但一个真正的道德理性主体由于确证自己是目的本身也会确证他人是目的本身;这种确证与多元主义的事实和霍布斯意义上的相对平等的事实相结合,会使道德理性主体关于善和利益的理性自利让位于关于正义的高阶利益,也就是说,理性自利的道德主体的私意会让位于社会总体结构的应然规则的公意。
这一切在哲学意义上如何可能?合法的社会合作制度应该反过来支撑和敞亮使它得以合法的依据:
作为理性自利的道德理性主体的求善能力和正义能力。
公共领域的正义能力,恰好是以公平的方式支撑着私人领域的求善能力的诸多展现方式。
公共(政治)领域的一元论与私人(社会)领域的多元论。